傅统先及其《中国回教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回教史 》 傅统先及其
Hale Waihona Puke 王伏平① 《中国回教史》 一书, 是已故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 教育学家、 著名回族伊斯兰教学者傅统先 ( 1910 ~ 1985 ) 先生于 1937 年撰写的一部与白寿彝《中国回教小史 》 、 、 金吉堂《中国回教史研究 》
《中国回教史鉴》 马以愚 齐名的, 是民国时期( 1911 ~ 1949 ) 回族学者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 中国回 1940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中国回教史》 族史的代表性成果, 是商务印书馆组编的大型“中国文 化史丛书” 的一种, 从此中国回族、 伊斯兰教史研究正式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系列, 这是当时中国 ② 的学术殿堂 。此后, 台湾、 日本多次印刷、 再版此书, 成为国外从事中国回族史及伊斯兰教史研究 的学者都要参考及引用的著作 ③ 。2000 年 10 月, 宁夏人民出版社根据 1940 年商务印书馆繁体竖 排本, 经过对繁体字、 异体字及个别明显的错误之处进行了编辑修改后正式出版发行。 此书的重 新出版, 对推进中国伊斯兰教史、 中国回族史的研究以及中国回族史学史的研究 , 都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一
), 1910 年出生于湖南常德 傅统先先生, 穆斯林名麦斯欧德( 意为吉“庆幸福 ” 祖籍云南澄江, 的一个回族穆斯林小商人家庭。小学和初中先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湖南 省立第二中学。1925 年秋, 傅先生初中毕业后, 带着母亲节衣缩食而积蓄的 50 元, 只身来到上海, 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民立中学就读高中 , 时年 15 岁。傅先生为节省费用, 寄居在上海小桃园清真 寺内, 日间到学校上课, 早晚均在小桃园清真寺学习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教义 , 并经常随中国著名 。 , 伊斯兰教学者哈德成阿洪习读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经籍 当时 傅先生除了学习阿拉伯文和伊斯 《至圣实录 》 还阅读了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刘智的一些汉文译著 , 如《天方典礼》 兰教教义外, 《天方性理》 等, 使其深受伊斯兰哲学思想的影响 。期间, 傅先生还以读经班学员的身份参加了由 哈德成、 达浦生、 伍特公、 沙善余等中国著名回族穆斯林人士创办的上海回教学会 ④ 。 1926 年秋, 傅先生离开上海民立中学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 ( 教会学校 ) 附属高中。 由于生活 1927 年秋, 所迫, 傅先生辍学入上海美孚洋行做练习生 。1928 年秋, 傅先生进入圣约翰大学深造, 1931 年, 主修哲学, 辅修教育学。在大学期间, 傅先生潜心于伊斯兰哲学研究, 傅先生撰写的长篇 《追求中的真宰》 《月华》 ( 北平出版 ) 上, 论文 连载于 这是中国回族伊斯兰学者首次以黑格尔哲学 ⑤ 探讨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力作 。1932 年, 傅先生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哲学系毕业, 期间完成了长 《认识论》 达 20 余万字的哲学著作 一书, 引起国内外哲学界的重视, 应邀出席了中国哲学会第三届 年会, 在大会上宣读了《知识的组织 》 一文, 阐述了人类的认识活动乃是一种完整的连续发展的 过程 ⑥ 。 463
第二届回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29 年 6 月, 傅先生同回族青年鲁忠辅、 陆昌洪等一起创办了以“宣扬宗教, 发扬教义, 注重 ⑦ — —上 海 回 教 青 年 研 究 社 青年道德的 培 养, 唤 起 教 友 团 结 精 神 ” 为 宗 旨 的 伊 斯 兰 文 化 社 团— ( 1929 ~ 1933 ) , ( 月刊, 1932 年 由哈德成、 达浦生、 哈少夫为研究社指导员。 主编社刊《回教青年 》 共出版 12 期 ) 。1932 年 10 月, 傅先生参加了上海穆斯林反对北新书局及《南华文艺 》 侮辱 停刊, 伊斯兰教事件的斗争。1933 年, 傅先生与回族青年鲁忠翔、 王义等创办了上海穆斯林刊物《改 , 造》 以宣传伊斯兰文化。 1934 年, 傅先生与挚友王义、 鲁忠翔两先生深觉中国伊斯兰教文化思想有发展的必要 , 就共 同商议具体办法, 曾作下列各项主张的宣言: 1. 以逻辑方法整理伊斯兰教( 回教) 经典并予以新解释, 以发展为一种精密之理论系统; 2. 介绍世界思潮, 使教徒( 穆斯林) 明了现代思想趋势及认识历来各大思想家之平生及其理 论, 以为研究宗教问题之参考; 3. 以伊斯兰教( 回教) 精神贯彻一切社会事业, 宗教家之眼光不应关闭于宗教范围之内 , 而应 插足于整个社会之中; 4. 中国回教徒( 穆斯林) 为中国之国民, 而中国人自有中国人之风俗礼节 , 如此种风俗礼节不 ( ) 。 违教规者则中国回教徒 穆斯林 应从其国俗 吾人不愿以阿拉伯或波斯风俗代替中国风俗, 但 愿真正之伊斯兰教( 回教) 精神改善中国原有不合理之俗习 ; 5. 灌输中国伊斯兰教( 回教) 有志青年以最新之知识, 以最有效之教育方法, 造成将来领导回 教徒( 穆斯林) 之师资; 6. 统一全国伊斯兰教( 回教) 团体, 制订整个伊斯兰教( 回教) 经济之具体计划, 以辅助中国一 切伊斯兰教( 回教) 社会文化事业之发展; 7. 宗教家应富于科学精神, 所谓科学精神即免除固执之心理, 保持宽容之态度, 以接受一切 合理之见解。伊斯兰教( 回教) 应培植科学人才, 以为发展一切宗教事业之基础; 8. 以优美之文艺辅助宗教情绪 ⑧ 。 当时傅先生等人本欲于真、 美、 善三方面发扬中国伊斯兰教的思想文化, 因时机不成熟, 再加 上没有得到有识之士和广大穆斯林的支持 , 最后事与愿违, 没有实现他们的期望。 1934 年, 傅先生还同鲁忠翔、 马天英、 王义、 马辅国等回族青年知识分子“鉴于中国伊斯兰文 , — —中国回教文化协会, 化低落, 学术空气暗淡” 发起组织了伊斯兰文化学术团体— 傅先生任常务 , 理事( 协会总干事为鲁忠翔) , 并编辑出版《中国回教文化丛书 》 创办上海回民职业补习学校 ( 傅 先生任教务主任) 。同时在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授课。1935 年夏, 傅先生在国立暨南大学附设实 。 1937 2 “ ” 验学校任副主任 年 月应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化史丛书 编辑王云五先生之约, 撰写《中国 , “哈德成教长、 , 1940 年 7 月由 回教史》 同年 7 月完稿, 书成后 沙善余先生于盛夏代为审定原稿 ” , “按代编制 ” , 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该书依据正史资料写成 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回 族在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的贡献均作了详尽的阐述, 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中国回族伊斯兰教 史。1940 年秋, 傅先生任正风文学院英文教授, 并先后兼任大夏大学、 光华大学、 东吴法学院、 圣 约翰大学等校教授, 讲授哲学、 教育学和逻辑学等课程。1942 年获圣约翰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被 : “这时我的思想开始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聘为教育系主任兼哲学教授。他在一篇论文中说 ” , “还公开宣讲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转向实用主义和实在主义。 课堂上除讲述应用主义教育思想外 ⑨ 思想, 并介绍苏联的教育科学” 。1946 年秋至 1948 年 8 月经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白崇禧先生推 荐, 任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47 年春, 傅先生参加上海回族青年联谊社, 任理事。1948 年 8 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哲学 , 旁听教育心理学。1949 年夏, 再次获文学硕士学位。 464
Hale Waihona Puke 王伏平① 《中国回教史》 一书, 是已故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 教育学家、 著名回族伊斯兰教学者傅统先 ( 1910 ~ 1985 ) 先生于 1937 年撰写的一部与白寿彝《中国回教小史 》 、 、 金吉堂《中国回教史研究 》
《中国回教史鉴》 马以愚 齐名的, 是民国时期( 1911 ~ 1949 ) 回族学者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 中国回 1940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中国回教史》 族史的代表性成果, 是商务印书馆组编的大型“中国文 化史丛书” 的一种, 从此中国回族、 伊斯兰教史研究正式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系列, 这是当时中国 ② 的学术殿堂 。此后, 台湾、 日本多次印刷、 再版此书, 成为国外从事中国回族史及伊斯兰教史研究 的学者都要参考及引用的著作 ③ 。2000 年 10 月, 宁夏人民出版社根据 1940 年商务印书馆繁体竖 排本, 经过对繁体字、 异体字及个别明显的错误之处进行了编辑修改后正式出版发行。 此书的重 新出版, 对推进中国伊斯兰教史、 中国回族史的研究以及中国回族史学史的研究 , 都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一
), 1910 年出生于湖南常德 傅统先先生, 穆斯林名麦斯欧德( 意为吉“庆幸福 ” 祖籍云南澄江, 的一个回族穆斯林小商人家庭。小学和初中先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湖南 省立第二中学。1925 年秋, 傅先生初中毕业后, 带着母亲节衣缩食而积蓄的 50 元, 只身来到上海, 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民立中学就读高中 , 时年 15 岁。傅先生为节省费用, 寄居在上海小桃园清真 寺内, 日间到学校上课, 早晚均在小桃园清真寺学习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教义 , 并经常随中国著名 。 , 伊斯兰教学者哈德成阿洪习读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经籍 当时 傅先生除了学习阿拉伯文和伊斯 《至圣实录 》 还阅读了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刘智的一些汉文译著 , 如《天方典礼》 兰教教义外, 《天方性理》 等, 使其深受伊斯兰哲学思想的影响 。期间, 傅先生还以读经班学员的身份参加了由 哈德成、 达浦生、 伍特公、 沙善余等中国著名回族穆斯林人士创办的上海回教学会 ④ 。 1926 年秋, 傅先生离开上海民立中学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 ( 教会学校 ) 附属高中。 由于生活 1927 年秋, 所迫, 傅先生辍学入上海美孚洋行做练习生 。1928 年秋, 傅先生进入圣约翰大学深造, 1931 年, 主修哲学, 辅修教育学。在大学期间, 傅先生潜心于伊斯兰哲学研究, 傅先生撰写的长篇 《追求中的真宰》 《月华》 ( 北平出版 ) 上, 论文 连载于 这是中国回族伊斯兰学者首次以黑格尔哲学 ⑤ 探讨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力作 。1932 年, 傅先生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哲学系毕业, 期间完成了长 《认识论》 达 20 余万字的哲学著作 一书, 引起国内外哲学界的重视, 应邀出席了中国哲学会第三届 年会, 在大会上宣读了《知识的组织 》 一文, 阐述了人类的认识活动乃是一种完整的连续发展的 过程 ⑥ 。 463
第二届回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29 年 6 月, 傅先生同回族青年鲁忠辅、 陆昌洪等一起创办了以“宣扬宗教, 发扬教义, 注重 ⑦ — —上 海 回 教 青 年 研 究 社 青年道德的 培 养, 唤 起 教 友 团 结 精 神 ” 为 宗 旨 的 伊 斯 兰 文 化 社 团— ( 1929 ~ 1933 ) , ( 月刊, 1932 年 由哈德成、 达浦生、 哈少夫为研究社指导员。 主编社刊《回教青年 》 共出版 12 期 ) 。1932 年 10 月, 傅先生参加了上海穆斯林反对北新书局及《南华文艺 》 侮辱 停刊, 伊斯兰教事件的斗争。1933 年, 傅先生与回族青年鲁忠翔、 王义等创办了上海穆斯林刊物《改 , 造》 以宣传伊斯兰文化。 1934 年, 傅先生与挚友王义、 鲁忠翔两先生深觉中国伊斯兰教文化思想有发展的必要 , 就共 同商议具体办法, 曾作下列各项主张的宣言: 1. 以逻辑方法整理伊斯兰教( 回教) 经典并予以新解释, 以发展为一种精密之理论系统; 2. 介绍世界思潮, 使教徒( 穆斯林) 明了现代思想趋势及认识历来各大思想家之平生及其理 论, 以为研究宗教问题之参考; 3. 以伊斯兰教( 回教) 精神贯彻一切社会事业, 宗教家之眼光不应关闭于宗教范围之内 , 而应 插足于整个社会之中; 4. 中国回教徒( 穆斯林) 为中国之国民, 而中国人自有中国人之风俗礼节 , 如此种风俗礼节不 ( ) 。 违教规者则中国回教徒 穆斯林 应从其国俗 吾人不愿以阿拉伯或波斯风俗代替中国风俗, 但 愿真正之伊斯兰教( 回教) 精神改善中国原有不合理之俗习 ; 5. 灌输中国伊斯兰教( 回教) 有志青年以最新之知识, 以最有效之教育方法, 造成将来领导回 教徒( 穆斯林) 之师资; 6. 统一全国伊斯兰教( 回教) 团体, 制订整个伊斯兰教( 回教) 经济之具体计划, 以辅助中国一 切伊斯兰教( 回教) 社会文化事业之发展; 7. 宗教家应富于科学精神, 所谓科学精神即免除固执之心理, 保持宽容之态度, 以接受一切 合理之见解。伊斯兰教( 回教) 应培植科学人才, 以为发展一切宗教事业之基础; 8. 以优美之文艺辅助宗教情绪 ⑧ 。 当时傅先生等人本欲于真、 美、 善三方面发扬中国伊斯兰教的思想文化, 因时机不成熟, 再加 上没有得到有识之士和广大穆斯林的支持 , 最后事与愿违, 没有实现他们的期望。 1934 年, 傅先生还同鲁忠翔、 马天英、 王义、 马辅国等回族青年知识分子“鉴于中国伊斯兰文 , — —中国回教文化协会, 化低落, 学术空气暗淡” 发起组织了伊斯兰文化学术团体— 傅先生任常务 , 理事( 协会总干事为鲁忠翔) , 并编辑出版《中国回教文化丛书 》 创办上海回民职业补习学校 ( 傅 先生任教务主任) 。同时在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授课。1935 年夏, 傅先生在国立暨南大学附设实 。 1937 2 “ ” 验学校任副主任 年 月应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化史丛书 编辑王云五先生之约, 撰写《中国 , “哈德成教长、 , 1940 年 7 月由 回教史》 同年 7 月完稿, 书成后 沙善余先生于盛夏代为审定原稿 ” , “按代编制 ” , 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该书依据正史资料写成 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回 族在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的贡献均作了详尽的阐述, 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中国回族伊斯兰教 史。1940 年秋, 傅先生任正风文学院英文教授, 并先后兼任大夏大学、 光华大学、 东吴法学院、 圣 约翰大学等校教授, 讲授哲学、 教育学和逻辑学等课程。1942 年获圣约翰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被 : “这时我的思想开始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聘为教育系主任兼哲学教授。他在一篇论文中说 ” , “还公开宣讲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转向实用主义和实在主义。 课堂上除讲述应用主义教育思想外 ⑨ 思想, 并介绍苏联的教育科学” 。1946 年秋至 1948 年 8 月经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白崇禧先生推 荐, 任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47 年春, 傅先生参加上海回族青年联谊社, 任理事。1948 年 8 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哲学 , 旁听教育心理学。1949 年夏, 再次获文学硕士学位。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