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赣南医学院、宜春学院、九江学院、井冈山大学、上饶师范学院、南昌工程学院、江西警察学院、新余学院【前言】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如实摸清了我市人口“家底”。

为反映十年来我市人口发展情况,九江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将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机器汇总最终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并形成系列分析研究资料,供各级党政领导决策参考,为社会各界了解人口信息提供服务。

2000年以来,九江市积极贯彻落实人口控制政策,持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不断优化人口发展环境,使我市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结构和分布更趋合理,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大大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生态和环境形成的巨大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我市人口发展状况如下:
一、总量控制效果显著,自然增长逐年下降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人心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自2000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后,十年间,全市人口一直处于低生育水平状态,人口总量增长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11月1日0时,九江常住人口总量为472.88万人,2000至2010年十年间,常住人口净增加21.72万人,增长4.81%,平均每年增加2.1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47%。

而1990至2000年的十年间,九江常住人口净增加33.73万人,增长8.30%,年均增长率为0.77%。

十年来总人口增长速度显著下降,趋势进一步减缓。

人口总量增速的减缓,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水平的下降。

总体上来看,十年间,我市人口出生率是不断下降的。

在人口基数大、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比重仍然偏高时期,能确保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实属不易。

人口死亡维持在较低水平,死亡率在5‰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持续下降,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0‰以下。

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模式。

在总人口中,男性240.24万人,占50.8%;女性232.64万人,占49.2%。

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107.78下降到2010年的103.27,人口性别结构更趋合理。

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修水县人口最多,74.0万人;其次是都昌县71.64万人、瑞昌市41.90万人。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浔阳区,每平方公里8055人;武宁县人口密度最小,为每平方公里103人。

二、传统居住方式转变,家庭户规模缩小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迁移流动加速,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逐步向小家庭转变,再加上我市育龄妇女生育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家庭户规模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

从家庭户规模看,2010年,我市共有家庭户122.87万户,家庭户人口450.4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3.67人,家庭户规模比2000年减少0.2人,比1990年减少0.66人。

家庭户中以三人户和四人户为主体,分别占24.19%和23.3%,尽管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基本一致,但比重却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0.58和1.9个百分点,五人户比重下降更快,达到了4.89个百分点。

二人户家庭比重则大大提高至16.87%,比2000年提高了4.24个百分点。

从代际结构看,2010年时我市家庭户仍以二代户为主,占家庭户总数的51.79%,但比2000年下降了8.54个百分点。

而一代户比重却高达20.96%,比2000年提高了5.41个百分点。

可见我市家庭户规模无论是从人口数量还是代际结构都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

家庭户规模的缩小,表示我市贯彻落实人口控制政策效果继续显现,群众生育观念、家庭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三、少数民族数量增加,民族人口比重上升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显示,2010年,42个少数民族(不含2个其他未识别的民族)均有人口分布在我市,总数达到1.06万人(含2个其他未识别的民族和外国人加入中国籍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0.22%。

与十年前相比,少数民族个数增加3个,人口增加1009人,增长10.51%,比重提高0.01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全市总人口的增速。

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共有3个,其中回族3082人,畲族2366人,苗族1126人,这3个少数民族占我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62%。

我市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武宁、浔阳区、庐山区、德安等地。

全市家庭户中有3003户属于民族混合户,约占家庭户总数的0.24%。

少数民族人口10606人,其中男性5269人,女性5337人,性别比为98.7:100。

四、人口迁移流动频繁,流动变化日趋复杂
第六次人口普查最终结果显示,2010年九江外出半年以上人口74.29万人,占总人口的14.9%,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加54.15万人。

流向省外的33.4万人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流向沿海省份,其中:流向浙江10.77万人、广东10.46万人、福建3.72万人、上海2.35万人、江苏1.49万人。

2010年,九江外来半年以上人口53.7万人。

省外流入我市半年以上7.35万人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加2.49万人。

从行职业分类看:3.2万人务工经商、1.78万人求学。

从居住地看:居住浔阳区、庐山区3.64万人。

从户籍所在地看:其中来自湖北1.62万人、安徽0.95万人、河南0.54万人、浙江0.42万人、福建0.41万人、四川0.33万人。

省内市外来我市半年以上人口38.22万人,居住浔阳区、庐山区半年以上人口10.04万人。

市内跨县区流入浔阳区、庐山区半年以上人口8.13万人。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相比,我市流动人口呈现以下特点:流动人口规模庞大,流动变化日趋复杂,
流动频率进一步加快,流动的原因以务工经商为主。

无论是市内流动还是向市外流动,其规模均在不断变大,流出人口规模远远大于流入人口。

五、人口年龄结构改变,老龄人口规模大。

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跨入了老龄化时代。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市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4.41万人,占总人口的11.51%;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5.43万人,占总人口的7.49%。

与2000年相比,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8.32万人,增长30.7%,远远快于同期总人口4.81%的增长速度。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占总人口比重逐步提高,说明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正迅速加深。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市生育水平下降、出生人口减少,使得低年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二是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仅以百岁老人为例,2010年,全市有百岁以上老人58人,是1990年(10人)的5.8倍,2000年(25人)的2.32倍。

三是我市人口流出较多,大量青壮年外出,很多农村地区只有老人、小孩留守,产生了由于人口“输出”导致的人口老龄化。

普查资料显示,全市27.07万户家庭有65岁以上老年人口,其中单身老人户2.86万户,2.61万户家庭只有一对老夫妇,空巢家庭户比重达到了20.2%,此外,还有5287户家庭只有未成年亲属陪伴老年人。

当前,我市人口老龄化还处于较低水平,但老龄化进程却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形成“未富先老”
现象。

未来十年内,我市人口总量将会持续增加,人口增加主要是因为人口基数大以及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但增速将进一步减缓。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需要社会赡养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社会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六、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人力资源相对丰富
国际上通常把15-64岁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

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338.3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1.55%。

与2000年相比,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36.80万人,增长12.2%,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提高了3.04百分点。

如果按照我国男16-59岁、女16-54岁口径计算劳动年龄人口,2010年全市劳动年龄人口为300.44万人,占总人口的63.53%,比2000年增加了26.65万人,增长9.74%,比重提高1.33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最近十年来,九江劳动年龄人口依然是增加的,而且增长率依然高于非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但是增速要明显低于2000年以前的水平,呈缓慢增长态势。

劳动年龄人口的继续增加,在为我市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我市就业形势构成了巨大压力。

我市每年既要吸纳新增劳动力就业,而且要化解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区域外劳动力人口流入量增加的矛盾。

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在加快
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市工业蓬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工业化带动的城镇化以及城镇自身不断扩张使我市人口城镇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九江市城镇人口达到201.05万人,占总人口的42.52%,比2000年上升了14.1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42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表明九江人口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也标志着九江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是九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充分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今后九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着巨大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