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利与弊 2019年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利与弊
我国政府曾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20
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改革原先那种与计划经
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新教育体制。根据《纲要》的要求,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必须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与市场经济相得益彰,从而得到有效、快速的发展。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高等教育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构建。在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不可逆转趋势的情况下,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展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成为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
一
在当前由于我国的财政压力导致教育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长
期被束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市场化因其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市场化打破了政府办学的垄断地位,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方面需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格局,化、.
求。竞争机制的引入使竞争成为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和办学水
平动力的基础。各个高校之间及其内部师资力量的竞争,会最大程度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促使各种教育主体在教育领域中积极进取。不仅如此,竞争的压力还促使各个高校必须注重办学成本的降低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使学校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要逐步走向市场,争取以最小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和收益。
2.市场化有利于高校课程专业设置多样化、灵活化,促进大学生就业
高等教育市场化意味着大学生就业机制市场化。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受消费者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制约,学生毕业后就业率的高低受人才市场的制约,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编排影响甚大。另外,市场可以帮助学校确定新的研究课题,为学校的发展方向、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等提供有益的素材。在市场化的情况下,高校只有设置切合市场实际需要的专业,才能提供多样化教育,满足为数众多、能力各异的学生的不同需要,才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进而获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3.市场化有利于高校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
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走向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更多优秀人才的产生,为人才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舞台。随着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
机会,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专业知识,更多的人学会了高新技术。特别是在市场化进程中,高校可以通过市场传递的信息形成对社会需要的判断,从而人才培养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只有通过高校教育市场化,加强人才工作,建设一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才使高校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
二
高等教育市场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优势
使之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中而逐渐转化、升格为一种主流性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然而,当下种种市场化教育举措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风行,却没有收到预期的理想效果,究其原因,是人们对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过程中表现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拟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所表现的局限性作一简要分析。
1.市场化易导致因追逐眼前利益而导致的市场短视
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要求高等院校在获得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从而使高等教育具有更明确的针对性,使高等院校能够最终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同时还要求高校的供给市场时时跟踪社会的需求市场,并依据社会的需求市场进行自我调整,生产社会上亟须的人才,打造社会上短缺的专业门类。但.是市场信息具有变动性、盲目性、短期性、隐蔽性等特点,而高
等教育却具有长周期性和相对滞性等特点,由此就形成了高等院校和市场之间的供需错位。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加大了市场调节的难度,使人才和专业上的供需平衡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此而导致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市场短视。
2.市场化易导致高等教育人文内涵的逐步淡出
在市场化大潮的冲击下,一些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理念如“教育首先是培养人,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大学必须成为摆脱了外界的束缚,放弃了暂时利益,成为保护人们进行知识探索的自律的场所”逐渐模糊。直接带来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在高等教育的结构中被过分张扬,而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和其他研究型基础学科则受到前所未有的冷落,甚至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命运。“教育不像普通的一般商品,而是一种人文服务的公共财产。我们不能把教育当作一种纯管理和技术性的问题来处理。过分强调经济效益与效率,推崇可算性与可审核性,教育的创造性将被扼杀”。可见,教育产品不仅包括物质性的,而且也包括精神性的,就高等教育而言,无论其市场化程度如何之高,社会精神始终应当是教育的基本旨趣。
3.市场化冲击着传统的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关系
在高等教育市场化机制下,学生由于交纳大量的费用而成为“消费者”,成为学校和教师通过创造各种条件去迎合的“上帝”。但是,当部分高校打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的旗号,随意地设置专业,随意地放宽对学生的管理,甚至于形成放任自流的管理模式的时候,这种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作法已经严重破坏了高校传承思想、引领社会的根本功能,其后果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市场化我们不得不正襟危坐、深长思之,一方面,高校应该改革现有办学体制,引入竞争机制,开拓教育市场,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重组,有利于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由于长期的垄断性与非市场化而形成的教育投资成本过高、教育收益偏低的顽疾。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坚持学校教育与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体制有机结合,在市场大潮中准确定位、积极回应,全面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此外,高等教育对社会、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完善高等教育市场机制,规划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制定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等都是政府要做的工作。尤其是我国尚未成熟的市场,更需要政府的调控与规范。政府干预的任务就是在尊重、恪守市场规律,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以弥补矫正市场缺陷为重点,以实现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的最佳组合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