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风俗习惯完整版
傣族习俗5篇 .doc
傣族习俗5篇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
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
傣族民居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大有不同。
傣族的居民建筑以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或其他物品。
傣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的小吃也有当地的特色。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傣族还有许多特色烧烤如,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
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鱼香四溢。
真是让人垂涎挂齿!傣族最重要的节日要数泼水节了,泼水节其实是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行。
泼水节的时候,如果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得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
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的祝福。
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传统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傣族习俗篇四:家乡的民俗_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篇一_家乡的民俗600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
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
如: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傣族的风土人情(一):傣族传统习俗介绍1、服饰傣族的服饰色彩个性鲜明,大胆。
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个性漂亮。
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个性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此刻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就应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十分秀丽。
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但是此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善了,能够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能够穿了!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
男人纹身较普遍。
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
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样穿~2、竹楼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
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
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
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
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能够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婚姻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着特点。
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
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能够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
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状况不多见。
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
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用心的作用。
傣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傣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傣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呀,可有趣啦。
傣族有个特别盛大的节日叫泼水节。
这个节日就像一场超级大的水仗派对。
一到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漂亮的衣服,来到大街上或者广场上。
大家拿着各种各样的容器,像水桶啦,水瓢啦。
然后互相泼水,这泼出去的水可都是带着祝福的呢。
比如说,你要是被泼了一身水,可不能生气哦,因为这就意味着别人在祝你健康幸福。
我听说有个小朋友去傣族朋友家过泼水节,一开始还很害羞不敢泼,结果被一个傣族的小哥哥泼了一小瓢水,他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也拿起水瓢加入了泼水的队伍,玩得可开心了。
傣族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
关门节的时候呀,就像我们要开始一段很安静的学习时光一样。
这期间,傣族的人们会进行很多佛事活动,大家都很安静,年轻人也不会随便出去游玩啦。
而等到开门节呢,就像放假了一样,大家又可以开开心心地出去玩耍啦。
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下课了就尽情玩耍一样。
傣族的居住也很有特色呢。
他们的房子大多是竹楼。
竹楼可凉快啦,用竹子建造而成。
住在竹楼里,能听到外面风吹竹子沙沙的声音,就像大自然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
竹楼一般分为两层,下层可以用来堆放杂物呀,养养小动物之类的。
上层就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有卧室、客厅。
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竹楼里生活,每天都能闻到竹子的清香,是不是很惬意呢?傣族的服饰也超级好看。
女孩子的衣服颜色特别鲜艳,长长的筒裙,就像彩虹一样。
她们还会戴上漂亮的银饰,走起路来,银饰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就像小铃铛在唱歌。
男孩子的衣服也很有特色,简洁又大方。
我看到过傣族的小朋友穿着他们的传统服饰跳舞,那舞动的筒裙,闪烁的银饰,真的是像仙女和小神仙下凡一样。
傣族的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民族文化。
是不是也觉得很有趣呢?。
傣族节日风俗
傣族节日风俗傣族也是一个多节日的少数民族,具体有哪些节日风俗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傣族节日风俗,希望大家喜欢!傣族节日风俗:祭丢瓦拉哈滚“丢瓦拉哈滚”,傣语意为家族神,傣族祭祀节日。
时间不确定,遇大事则祭祀.家族祌供奉在家族长的家里,由家族长负责祭祀。
在同一个村社中,不同的家族,在祭神时,要杀不同颜色的鸡做祭品。
每个家庭又都有家神,通常供在家长睡觉处的上方或火塘上方的竹架上。
家庭成员如离开本家庭或生病,都要用腊条等物祭祀。
结婚时,要把两块醮过酒的糯米饭团捏在一起,放在工角架上祭祀,以求家族神保佑。
傣族节日风俗:祭丢木拉戛“丢木拉戛”,傣语即街神,傣族民间祭祀节日。
每三年举行一次大祭。
祭时要杀狗杀鸡。
祭街神之前,在街天,将三个通往集市的路口用绳子封起,由“曼迈”代表街长在街上征收铜钱,解决祭祀所需经费。
傣族节日风俗:赕萨拉赕萨拉是云南省傣族宗教节日。
节日时间各地略有差别,一般在九月至十二月间。
赕萨拉实际上是祭死者,届时各户都重做一幢帕沙(冥房)及衣物、用具的模型送进佛寺,并请佛爷念经、滴水祭祀自家死去的亲属。
傣族节日风俗:跳摆跳摆是云南省傣族的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
过节时,凡是村中的男子,都要事先准备好丰盛的食物。
届时,带上食物,来到佛寺中,先向佛袓行叩拜礼,然后把食物放在佛寺院中的地上,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换品尝各自带来的食品。
同时,还有四个中年男子,一个拿一面大锣,一个捧一小钵,一个拿大锣,一个敲象脚鼓,边奏乐边跳,之后众人痛饮而散。
傣族节日风俗:拜山神拜山神,傣语叫“紧刁巴拉”,云南省勐腊县傣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和三月初七日分两次举行,严禁女性参加。
平年为小祭,每隔三年为大祭。
二月初二第一次祭祀,这一天,也是选庙主的口子。
届时,全寨男性不论长幼都可以参加,毎人带一只鸡,前往寨外的小妬,年长老人拿出一个鸡蛋,由成年男子轮流竖鸡蛋,每人三次,谁能把蛋竖起来,谁就做庙主并主持祭祀。
傣族人民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人民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的风俗习惯如下:
1、傣族春节,傣族的过年风俗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
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
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
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
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打样节和开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平易近除旧布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阳历四月中旬。
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纵情快乐等。
2、关门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
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
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
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
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
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
傣族人民秉承着独特的民风和民俗,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傣族的传统服饰、美食、节日等方面来介绍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的传统服饰充满了色彩和亮丽的图案。
傣族男子常穿泰国式的宽袍,上身着无袖长衫,下身则穿着宽松的裤子。
而傣族女子通常穿着宽松的上衣和长裙,衣裙上绣满了各种精美的花纹。
傣族人对服饰十分讲究,不同的衣饰代表着不同的族群和地区。
傣族的美食因其独特的口味和做法而闻名。
傣族人民主要以米饭为主食,经常食用泰国米。
傣族的饮食讲究多样性,以野味为主,他们喜欢品尝各种野生动物和昆虫,比如蚂蚱、蝎子等。
此外,酸辣海鲜汤、普洱茶等也是傣族人民喜爱的美食。
傣族的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庆祝新年的盛大节日,也是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泼水节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六至初七举行,人们会手持各式水器,欢快地互相泼水,象征着洗净过往的烦恼和困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泼水节期间,还有盛大的游行表演和传统舞蹈等文艺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除了泼水节,傣族的其他节日也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
例如丰收节是傣族人民庆祝农作物丰收的节日,人们会表演传统的丰收祭祀仪式,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此外,傣族人民还有赛龙舟、踩高跷等传统体育活动,以及密宗仪式等宗教节日。
总之,傣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民风民俗。
从其传统服饰的花纹和颜色,到美食的品种和独特口味,再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傣族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生活。
保护和传承傣族的民风民俗,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1、傣族人的习俗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2、傣族人的婚礼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
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父老乡亲。
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蔑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
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
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
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
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
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
主婚人念完祝词以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捧、芭蕉后摆在桌前。
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
傣族的风俗
傣族的风俗
一、婚礼
傣族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一般有父母和子女两代,也有祖孙三代同堂的。
儿女长大结婚以后,便与父母分居另立家庭。
父母大多随幼子或幼女同住,家庭财产由幼子女继承,幼子女负责赡养父母;已分居的儿女也可以得到部分财产,数量很少。
家庭中男女平等,经济独立,
妇女在结婚前就开始有个人积蓄,结婚带男方家的财物一旦离婚可以携带回娘家;男方到女方家上门期间,若夫妻关系破裂,男子也可以搬着自己的东西回父母处。
寡妇可以改嫁,也可以招男子上门。
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
夫妇死去,不管年纪多大,都要办离婚手续,手续简单,将一对蜡烛放在亡者棺上,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二、祭祀
傣放禁忌很多。
男人所用衣物和工具,妇女不能碰。
媳妇不能与公公、叔伯直接传递东西,必须传递时,媳妇要把传递的物品放在桌上或适当的地方,再请公公、叔伯去取。
男女相遇,女的让路于男方。
路遇公婆,媳妇要把裙子拉紧躬身让路。
祭祀时,外族人不能参加祭典;参加祭典者不能抽烟,不得讲外族话,不得作农活,不得带一枝一叶进村寨。
住房正中的柱子不能靠。
勐拉普洱上、中、下三寨,入佛寺时须脱鞋,不许摸小和尚的头。
客人上竹楼禁坐火塘上方及跨火塘,不能入主人卧室。
三、还有很多民族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鱼舞、大鹏鸟舞、花环舞、蝴蝶舞等。
最典型的民族乐器是葫芦丝
四、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傣族对小乘佛教的信爷带有民族性、群众性,佛(缅)寺遍及各村寨,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而且很虔诚。
因此,傣族的节日大多与宗教有联系。
傣族一年之中有三大节日。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11.泼水节。
是傣族一年中最有全民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来历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是傣族人民为纪念古代七个傣族姑娘为民除害战胜魔王,为姑娘们泼水,洗除身上污血的日子,泼水节时间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中旬,为期3-4天,每一天傣族青年男女敲锣打鼓到山上采花,和经二天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缅寺赕佛,全寨人为佛像泼水“洗尘”。
待赕佛仪式完毕,大家不分彼此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互相泼水,相互祝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第三后还要进行丢包、放高升、超摆、嘎光等娱乐活动。
2.关门节和开门节。
关门节在棒历九月十五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在傣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历10月中旬)。
从关门节到开开节是傣族的关门时间,在此期间,忌男青年串姑娘,不办婚事,不提亲,老人不出外过夜等习俗。
在节日各两天里,各寨傣族到缅寺举行“赕”活动,向佛爷、佛像供奉美味食品、鲜花和钱,听佛爷育经赕费,讲解教义成律。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
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
"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
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傣族的风土人情(一):傣族传统习俗介绍1、服饰傣族的服饰色彩个性鲜明,大胆。
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个性漂亮。
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个性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此刻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就应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十分秀丽。
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但是此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善了,能够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能够穿了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
男人纹身较普遍。
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
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样穿~2、竹楼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
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
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
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
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能够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婚姻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着特点。
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
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能够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
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状况不多见。
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
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用心的作用。
傣族具有哪些民族风俗
傣族具有哪些民族风俗傣族的人们在谈恋情称之为串姑娘,而这些也主动来追求姑娘的一种特色哦,对此傣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传统民族风俗傣族禁忌傣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傣族有其独有的禁忌。
宗教禁忌。
傣族村寨立有寨心(高约三、四尺的木台子,中间装土)。
此乃村寨的心脏或生命。
故忌在其上坐、脚踏或挂马。
德宏州傣族祭寨时,忌外人进寨,寨人外出,须等祭寨完毕方可出入。
进佛寺者须先在门外脱鞋,方可入内。
忌随便敲打佛寺里的鼓;忌摸神像及做赕用的戈矛等。
忌摸小和尚的头顶;走路时忌踩佛爷、和尚的影子。
佛爷、和尚忌与一般人住在一起或住楼下。
忌外人进入寨神庙。
婚姻禁忌:从进洼(关门节)到出洼(开门节)(傣历九月十五以后的3个月)期间不许谈情说爱,不许结婚,否则,被视为如同牛马不懂季节,死后会变成狗。
如今,有青年男女因爱情深厚或婚前有孕而突破禁忌习俗成婚者,亦仍须婚后以酒肉祭寨,请全寨人吃一顿饭。
否则会被认为触犯寨鬼,寨内将有疾病或其他灾害。
丧葬禁忌。
村寨若有人死,全寨人停止生产,妇女可外出砍柴、搜集饲料,但不可背进寨,待葬完死者后,方可将置于村边的木柴、饲料拿进家中。
妇女禁忌。
妇女不许犁田,否则要遭雷劈;盖房时,女子不许站在高处;女子不得跨过男子的头;筒裙不能往高处晒;妇女进佛寺只可到规定可去之处,忌任意起动;经、产期妇女,不得入佛寺;妇女不得参加集会跳舞,不能打击乐器;在公共场合,男人说话,妇女(老妇例外)不能插嘴;家有客人,妇女不能同桌共餐。
生活习俗禁忌。
进傣家时,忌到楼口不脱鞋;进屋后,忌用脚跺地板。
忌倚靠室内中柱上,亦忌挂物于中柱上。
傣家火炕旁一般是家长的床铺,禁忌随便乱坐,也不可乱动床边的"圣水瓶"。
思茅等地傣族居处中厅所设的床,禁忌悬挂蚊帐。
忌在家中剪指甲、吹口哨和玩响乐器,以为口哨及乐器声可唤鬼入室。
忌在整齐的旱地、菜园里大小便。
衣服破了,忌用裤子补,认为会受穷;反之,被破可和衣补。
傣族的生活习俗
傣族的生活习俗引言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和四川等地。
傣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傣族的生活习俗,包括婚礼、葬礼、节日等方面。
婚礼习俗傣族的婚礼习俗是傣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傣族的婚姻是通过父母之间的安排来进行的。
在婚礼当天,新娘需要穿上传统傣族服装,头上戴着花环,手上戴着傣族的金饰。
新郎则需要穿着传统的傣族男装,头戴红色头巾。
婚礼上,双方家庭会进行献花、交杯酒和舞蹈等仪式,以示喜庆。
此外,婚礼上还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射箭比赛和斗鸡等。
葬礼习俗傣族的葬礼习俗是傣族人民对逝者的一种敬意和追思。
在傣族的葬礼上,会举行各种仪式和祭祀活动。
首先,亲友们会给逝者穿上白色的丧服,然后将逝者的遗体摆放在豪华的灵柩中。
在葬礼期间,亲友们会为逝者祈福、点烛和烧纸钱,以表示对逝者的祭奠之情。
在葬礼结束之后,亲友们会一起举行宴会,并进行舞蹈和歌唱等表演,以缓解丧亲之痛。
节日习俗傣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其中最著名的是傣年节。
傣年节是傣族人民迎接新年的一种庆祝活动。
在傣年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放鞭炮、舞龙和舞狮等。
此外,人们还会进行水仗活动,即相互泼水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傣年节是傣族人民重要的团圆和欢乐的时刻,也是展示傣族文化的窗口。
饮食习俗傣族的饮食习俗也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人民主要以米饭、玉米和瓜果为主食,辅以蔬菜和肉类。
傣族人民喜欢辣味的食物,所以他们的菜肴中通常加入辣椒和花椒等调料。
此外,傣族人民还喜欢饮用咖啡和花茶等饮品。
傣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傣族人民对美食的追求和热爱。
结论傣族的生活习俗丰富多彩,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
婚礼、葬礼、节日和饮食等方面的习俗都是傣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傣族的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傣族有什么节日和习俗
傣族有什么节日和习俗1、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
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
2、开门节,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
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
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
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
3、隆示,有的地方又叫“隆赶”。
傣语“隆”是指一棵树或一片林,“示”或“赶”都是祭祀的意思,所以,“隆示”就是祭树神。
古代傣族立寨,都要植树纪念,故傣族人民把立寨种下的树当作村寨的保护神。
4、叫谷魂,又叫“招谷魂”。
每年夏历十月,五谷进仓,傣族人民都要择月末的最后一个属龙日叫谷魂。
是日,各户都要到田间杀上一只母鸡,点燃一堆稻草或秕谷祭祀。
祭祀后取少量秕谷带回家,放入仓库里。
以示谷魂已经回家,以后就可开仓用量。
5、对歌节,每年五月端阳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
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
6、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
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
扩展资料:1、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
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区傣族民众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影响比较深,一般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也有一些比较封闭的地方仍然信仰原始崇拜宗教。
2、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但基本保持了傣族最古老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信仰印度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习俗主要体现在服饰、建筑、饮食、语言文化、节日等方面。
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傣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
1、服装:傣族是云南省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
傣族人居住的地方大多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因此,服装充分体现了气候温暖、山林茂密、物产丰富的特点。
它不仅注重实用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意义。
它能反映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性格和民俗。
苗条的傣族女孩们把黑色和明亮的发髻放在头后,在紧身上衣和花裙子之间系上银色腰带。
她们挺拔优雅,就像古典淑女的魅力。
2、饮食:习惯于早上和晚上吃饭。
其主食、副食和菜肴丰富多彩,具有品种多、酸辣可口的特点。
傣族生产的粳米和糯米不仅体积大,而且含油,糯米的粘度也大。
日常肉类包括猪、牛、鸡和鸭,不吃或少吃羊肉。
生活在大陆的傣族人喜欢吃狗肉,擅长烤鸡和烤鸡,他们非常喜欢鱼、虾、蟹、蜗牛和其他水产品。
3、节日:著名的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第一天和第二天是送走旧东西的意义,最后一天是迎接新生活的体现。
通常在清明节后的第十天举行。
男人和女人泼水,互相祝福。
它象征着“最好的一天”。
在泼水节的传播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泼水节更多的神奇意义和民族色彩。
傣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傣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区。
傣族的风俗习惯十分特殊,以下是对傣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1. 傣族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男子常穿蓝色或黑色的长袍,女子则穿着以红色为主的衣裙。
2. 傣族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其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至十五之间举行。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尽情地泼水,以洗去过去的不顺和不顺利,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3. 傣族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婚前男女通常会经过多次的约会和商讨,确定婚礼的日期和细节。
婚礼时,男方需要准备许多礼品和彩礼,女方则需要在家中备办丰盛的酒席,以示款待。
4. 傣族还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传统的傣族音乐以弦乐和打击乐器为主,如三弦、泼脚鼓、钹子等。
总的来说,傣族的风俗文化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 1 -。
傣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的风俗习惯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10篇)傣族的风俗习惯详解(一):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
他们以“纹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
他们的足迹还在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和印度地区。
他们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了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
傣族有自我的文字,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
傣族人不仅仅能歌善舞,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
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
极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异常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把孔雀这种美丽的动物模拟得惟妙惟肖,井加以拟人的美化,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观众为之而倾倒。
傣族建筑傣族人居住竹楼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这种建筑十分适合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
竹楼分为两层。
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家畜的地方。
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
每座竹楼都有一个阳台,家人们能够在那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晾晒衣物。
屋内是一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休息和接待客人,都坐在竹席上。
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暧,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的多少而定。
来访的客人通常不允许在卧室过夜。
屋里的家具十分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
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见有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剩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
傣族风俗习惯
傣
旦 £
趱
一
煞 是 美 观 ,让 人 如 痴 如 醉 , 心 旷 神 怡 。 节 日 这 天 , “I哨 ” ( 姑 娘 ) “I冒 ” ( 伙 - 小 , 、 - 小 ,
是 元 江 傣 族 同 胞 纪 念 先 祖 、 歌 唱 爱 情 、播 种 友 谊 的 传 统 佳 节 ,也 是 最 富 有 地 方 民族 个 , l i
接亲一送灵灵魂不死精神不灭它直接影响着整亲一拴红线仪式跨火盆仪式f意为驱邪避4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传统的if8晦一洗礼让新娘婚后平平安安红红火伦理道德心理素质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火一吃同心饭表示新郎新娘从此将共风土人情婚丧嫁娶礼仪生产生活禁忌同生活白头到老同心同德共创美好幸福等方方面面支配着傣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的生活1
味 美 , 其 次 还 有 腌 酸 肉 、腌 火 雀 、 腌 鱼 肉 、
伏 的 小 溪 , 传 说 那
是 傣 乡 千 溪 万 流 , 水 的 象 征 。 傣 雅 人
的 鸡 枞 帽 、 傣 洒 人 的斗 笠 可 遮 荫 避 凉 ,
远 远 望 去 , 婀 娜 多
姿 的 美 少 女 头 顶 上
元 江 傣 族 居 住 在 澧 江 、东 峨 、 甘 庄 等 几 有 别 具 一 格 的 秧 萝 饭 , 土 特 产 还 有 槟 榔 、 荔 个 河 谷 坝 区 ,气 候 炎 热 ,河 流 纵 横 ,土 地 肥 枝 、芒 果 、香 蕉 、木 瓜 、菠 萝 、蜜 多 罗 、 甘
沃 ,物 产 丰 富 。 千 百 年 来 , 傣 族 先 民 从 事 着 蔗 、 酸 角 等 。
打 折 裤 ,头 戴 檐 帽 或 缠 黑 纱 、青 纱 和 黄 蓝色 布 包 头 。 姑 娘 们 身 穿 无 领 无 襟 内 褂 ,胸 前 成 排 缀 满 上 千 颗 亮 闪 闪 的 银 泡 , 下 穿 黑 底 花 筒
傣族资料
• 傣族自称“傣仂”、“傣 雅”、“傣那”、“傣绷” 等。汉。唐宋 时称“金齿”、“黑齿”、 “茫蛮”、“白衣”等。 元朝时“白衣”又写作 “百夷”、“白夷”、 “伯夷”等。清以后称之 为“摆夷”。解放后,根
• 解说完毕,谢谢合作
• 傣族将大大小小的节 日都叫做”摆”.按 傣语原意, 赶摆即盛 大的节日或集会活 动.摆场上琳琅满目 的货摊上放满了食品 和用品, 特别是傣家 独具一格的筒帕、银 手饰、软耳丝等更吸 引游客.
泼水节
• 每年傣历六月十二 (清明节后7 天) 开始为傣历 新年, 为期3~5 天.从清晨开始就举行堆沙、泼 水、丢包和赛龙船等活动.其中, 最富於民族特 色的就要数泼水.这是富有青春意味的男女狂 欢.清早, 先采来鲜花作花房.然后挑来清水泼 到佛像上为之洗尘.接着大家便互相泼水, 往往 泼得浑身湿透.傣族认为以清水互相泼洒, 是祝 福、消除病魔和应节气.因此泼得多是友善的表 示.被泼者都报之以笑脸.这一嬉戏, 直到街中 水流成河为止.
傣家竹楼
• 傣族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 凡翠 竹围绕, 绿树成荫的处所, 必有村 寨.竹楼可避湿、避热.傣家竹楼 充满热带的田园风味, 步上木梯坐 在凉台金黄色的篾席上, 可以观赏 寨子里和谐的生活情景.好客的主 人会端出一张小竹篾桌, 摆上用芭 蕉叶包着的糯米饭和用竹筒盛着的 米酒招待客人.
赶摆
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群众的饮食习惯
• 他们习惯早、晚两餐.有嗜酸 之癖好, 各种蔬菜均要加入特 制的酸汁, 然后晒干存放, 每 餐於煮菜或煮汤中加入少许, 便酸味十足, 几乎是每餐不可 少的一味菜.不食粳米, 而食 糯米, 饭用瓦甑蒸熟吃.不吃 羊肉.男子喜欢饮酒.爱嚼槟 榔, 拌入石灰膏、芦子、切碎 的草烟, 嚼至满口流涎, 犹如 喷血. 竹筒饭.把米装进香 竹竹节里, 灌水后将筒口塞紧 烧烤.竹筒表层烧焦时, 饭也 熟了.竹筒饭特别清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的风俗习惯》傣族的风俗习惯(1):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
傣族人民是好客的,每当有客人他们都会热情的接待。
傣族的民族特色极为凸显,人民热爱舞蹈,其中最为出名的恐怕就要数孔雀舞了。
此刻来看看傣族都有什么风俗习惯吧。
礼仪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
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
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
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
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
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
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
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
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到过傣族村寨的远方客人都被傣族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难忘的印象。
节庆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刻,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
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
时刻在每年四月。
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
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
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
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
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
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个性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婚俗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透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
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
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
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
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感情像铁一样坚实。
服饰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一样而有明显差异。
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
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
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饮食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爱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因此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
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
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
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
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建筑族人居住竹楼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这种建筑十分适合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
竹楼分为两层。
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家畜的地方。
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
每座竹楼都有一个阳台,家人们能够在那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晾晒衣物。
屋内是一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休息和接待客人,都坐在竹席上。
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暧,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的多少而定。
来访的客人通常不允许在卧室过夜。
屋里的家具十分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
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见有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剩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
建造新房是傣家人生活中的大事。
建房开始之前,首先要选好地址,下基石。
之后要准备好八根主柱。
由于整个竹楼都是在这八根主柱上建成,选取柱子的材料就成为一件十分要紧的事。
当选好的木材从树林里抬进村里时,村民都要吹号迎接,泼水祝福。
八根柱子中还要分出四根公柱子和四根母柱子,分别以男生的衣服和女生的衣服覆盖在柱子上以示区别。
建盖房子时,全村人都会来帮忙,这是傣家人的传统。
届时,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来帮忙的村民和来祝贺的亲戚朋友。
整个气氛就像过节。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生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
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好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此刻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宗教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生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
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好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此刻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傣族的风俗习惯(2):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傣族(ThaiNationality),也称傣泰民族或泰老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
语言分暹罗、兰纳、大泰等三大方言及若干个次方言,傣泰民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之后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
那么这样的傣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
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区傣族民众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影响比较深,一般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也有一些比较封闭的地方仍然信仰原始崇拜宗教;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但基本持续了傣族最古老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信仰印度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在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刻,在佛寺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
在这些地方只有入寺当过和尚,才算有教化。
因此,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
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
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
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
现今,因九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十分辛苦。
也有的人读完中学,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然后再请一周或一个月的假,入寺学习。
回家后仍然算是康朗,即还俗的僧人。
傣族由于分布地区比较广,各地傣族在社会发展上也有所不一样,因而在思想观念上也略有差异,主要体此刻对婚姻与家庭的观念上。
傣族的风俗习惯之饮食习惯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浴佛节(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