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固相反应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气相生长反应
气相生长反应可制备具有高纯、高分散性和高均匀性要 求的材料,如制备特种薄膜、单晶材料、高纯物质等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3. 固-固反应
固相-固相反应只涉及两个或以上的固相物质之间的化 学反应以及物质的扩散等过程。按照反应进行的形式, 固相反应又包括相变反应、固溶反应、离溶反应、析晶 反应、化合与分解反应等。其中,相变反应是最基本的 反应类型
由于不同的反应机理,动力学公式是不一 样的,测定不同的反应速度,可用具体的动 力学方程。
1200℃时各反应产物的形成量与 时间的关系,开始2CaO SiO2很快 形成,3CaO 2SiO2量很少,继续 反应2CaO SiO2量急剧下降, 3CaO 2SiO2量达到一定量后基本 上保持不变,在高温较长时间反应 后,2CaO SiO2量进一步下降,而 CaO SiO2量却迅速上升。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还常常伴随一些物理变化,有些 固相反应的速度也不完全由反应物本身在界面上的 化学反应速度所控制,而是由某一物理过程所决定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第一节 固 相 反 应 概 述
一、 固相反应特点
在很低温度下,固体质点也可能扩散迁移,并随温度升高, 扩散速度以指数规律增长。泰曼总结结论: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第三节 固 相 反 应 动 力 学
固相反应动力学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任 务是研究固相之间反应速度,机理和影响反应速度因素
固相反应本身很复杂,一个固相反应过程,除了界面上 化学反应,反应物通过产物层扩散等方面,还可能包括 升华、蒸发、熔融、结晶、吸附等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2. 固-气反应
固相-气相反应的原始反应物要求至少有一种固相物质 和气相物质。按照气相物质在反应过程是否进行化学传输 过程,固-气反应可分为无化学传输的蒸发反应和涉及化学 传输过程的气相生长反应两大类。
(1)蒸发反应
蒸发反应的起因是固相物质的饱和蒸汽压,当饱和蒸汽 压大于固相表面处平衡蒸汽压时,固相物质就不断离开固 相表面。相反过程就是表面处的蒸汽原子落回到表面处, 产生凝聚过程。利用这种蒸发-凝聚过程,控制其热力学、 动力学条件,可制备出各种新型薄膜类材料。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以上六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连续地相互交错进 行,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固相反应都具有以上的六个阶段
对于不同反应系统,条件不同会各有差别,但一般都包括 以下三个过程:
(1) 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接触并产生表面效应; (2) 化学反应和新相生成; (3) 晶体生长和结构缺陷校正;
固相反应中的扩散规律与一般的扩散规律 相同。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四、固相反应中间产物
固相反应的另一个特点是固相反应产物的阶段性
最初反应产物和系统在高温下生成的化合物可能 不同,最初反应产物可以与原始反应物反应生成中 间产物,中间产物可以与最初产物反应,也可能是 一系列反应,最后才形成最终产物
如果有液相或气相参与,则反应不局限于物料直接接触的 界面,而可沿整个反应物颗粒自由表面同时进行,此时, 固相与气体、液体间的吸附和润湿作用的影响就很重要。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2.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
当反应物之间形成一层产物后,则需要有 一种或几种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反应 才能继续进行
(1) 固态物质间反应直接进行,气相或液相没有或不起重要 作用;
(2) 固体反应开始温度比反应物的熔融温度或系统的低共熔 温度要低的多,通常与一种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 温度相接近,且其与熔点Tm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硅酸盐 中约0.8~0.9Tm; (3) 反应物之一存在多晶转变时,多晶转变温度常是反应开 始变为显著的温度
2) 由于固体质点(原子、离子、分子)间具有很大作用 键力,固态物质的反应活性通常较低,速度较慢,多 数情况下,固相反应总是为发生在两种组分界面上的 非均相反应,对于颗粒状物料,反应先是通过颗粒间 的接触点或面进行,然后,反应物通过产物层进行扩 散迁移,使反应继续,故固相反应至少应包括界面上 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扩散迁移两个过程。
控制固相反应速度的,不仅有界面上的化学反应, 而且还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迁移和传热过程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应具有如下共同的特征:
1) 低温时,固体化学上不活泼,固相反应需在高温下进 行。由于反应发生在非均一系统,则传热传质过程都 对反应速度有重要影响。当反应进行时,反应物和产 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将会发生变化,并导致固体内温度 和反应物浓度分布及物性的变化。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第二章
固相反应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生成固体产物的过程
也指固相与气相、固相与液相之间的反应
固相反应特点:先在界面上(固-固界面、固-液界 面、固-气界面等)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反应产物层, 然后反应物再通过产物层进行扩散迁移,使反应继 续进行
(1)隐蔽期:约低于300℃,反 应物在混合时已相互接触,随 温度升高,反应物活性增加, 此时在界面上质点间形成了某 些弱的键,试样的吸附能力和 催化能力都有所降低,但晶格
和物相基本上无变化。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2)第一活化期:约在300℃~400℃之间。试样吸湿性增大, 催化活性增强,X射线衍射强度没有明显变化,无新相形成, 此时的活化仅是表面效应,反应产物估计是分子表面膜, 且有严重缺陷,不具有化学计量产物的晶格结构,存在很础-----固相反应
(5)二次脱活期或晶体生成期:620℃~750℃。试样催化活 性再次下降,X射线谱线开始出现ZnOFe2O3谱线并由弱变 强,密度逐渐增大。晶核正逐渐成长为晶体,但此时生成 的反应产物结构还不够完整,存在一定晶体缺陷
(6)反应物晶格校正:约>750℃。温度升高,X射线谱线上 ZnOFe2O3谱线增强并接近于正常晶格图谱,试样的催化活 性和吸附能力迅速下降。由于形成的晶体还存在结构上的 缺陷,故具有使缺陷校正而达到热力学上稳定状态的趋势, 继续升高温度将导致缺陷的消除,晶体逐渐长大,形成正 常的尖晶石晶格结构。
水热反应进行的温度可在较宽范围内调节,相应地,化学 反应速度变化较大,对整个反应过程的影响也不同。
按反应速度的控制因素可将水热反应分为两种情况:
(a)化学反应支配反应速度的反应。固-液相之间的化学 反应速度较慢,是整个反应进行的控制步骤,反应速度可 通过调节反应体系的温度,压力和气氛等进行控制;
(b)扩散过程支配反应速度的反应情况。支配反应速度的 扩散过程可以是反应初期的液相内溶质成分的扩散,也可 以是在固相表面的液相膜内的扩散,或者是在后期的固相液相接触表面处反应生成物层内的扩散过程。
固相反应的产物不是一次生成的,而是经过最初 产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等几个阶段,而这几个
阶段又是相互连续的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CaO与SiO2的固相反应,原始配 料比为CaO/SiO2=1:1(摩尔比)
在1200℃加热的条件下,最初形 成的反应产物是2CaO SiO2 (2:1), 中间产物是3CaO 2SiO2 (3:2),最 终产物是CaO SiO2 (1:1)
② 按照固相反应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不同,可将固相反应分成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类型;
③ 按照固相反应的产物空间分布尺度,可将固相反应分为(界 面)成层反应、(体相)非成层反应等两大类型;
④ 按照固相反应的反应控制速度步骤,可以将固相反应分成化 学反应控制的固相反应、扩散控制的固相反应、过渡范围控 制的固相反应等类型
实际的材料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液相物质包括(a)水溶 液,(b)部分非水溶剂,(c)熔融液相等。固体-水溶液 体系的反应是工业上最常用的反应。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采用高温与加压条件下的水热(溶液)反应则是目前新材 料研究中较有特色的一种反应途径:
常温下受固相溶解度,反应速度等限制,有些反应不易进 行。采用高温水溶液,并施加一定压力条件的高温水热反 应,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
固体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具有一种热力学稳 定的晶体结构,随着温度、压力条件变化,其晶体结构 会发生变化,并伴随着材料的力学、电学、磁学性能等 的变化
不同固体结构之间的关联规律可以通过相图进行分析和 判读。这种化学组成不变、晶型发生转变的固相-固相转
变反应称为固态相变反应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金斯特林格等人研究发现,固相反应中,反应物 可转为气相或液相,然后通过颗粒外部扩散到另一 固相的非接触表面上进行反应,很明显,气相或液 相也可能对固相反应过程起重要作用。
对于固相反应定义,目前可普遍接受的观点:固 相反应是固体参与直接化学反应并起化学变化,同 时至少在固体内部或外部的一个过程中起控制作用 的反应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以不同比例CaO与SiO2(如CaO/SiO2=3:1或3:1 等)进行实验,结果基本相同,最初产物仍是 2CaO SiO2。在生产水泥熟料时,为获得最大量 具有较高活性的2CaO SiO2,高温煅烧时间不宜 太长
固相反应最初产物大多数是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合 物,如碱土金属氧化物与SiO2反应,无论原始配 料比如何,反应首先生成的是摩尔比为2:1的孤岛 状结构的正硅酸盐。而碱土金属氧化物与Al2O3的 反应,首先生成的是摩尔比为1:1的化合物。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二、固相反应类型
固相反应的反应物体系涉及两个或两个 以上物相种类
反应类型包括化学合成、分解、融化、 升华、结晶等
反应过程又包括化学反应、扩散传质等 过程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根据分类依据的不同,固相反应可以有如下不同的分 类:
① 按照参与固相反应的原始反应物的物相状态,可将固相反应 分成固-固反应,固-液反应,固-气反应等三大类型;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1. 固-液反应
至少一种固相物质和液相物质组成的体系发生化学反应 的固相反应。液相物质从广义上可分为以下两个大类:
(i) 液相为溶液或溶剂物质。固体物质在其中进行转化、溶 解、析出(析晶)等反应。液相包括水、无机和有机溶剂 等
(ii) 液相为高温加热条件下的熔融液相。固相物质在其中发 生转化、溶解、析出(析晶)等反应。一般,熔融液相包 括熔融的金属、非金属以及化合物等
固相反应的速度由构成它的各方面的反应速度组成。在 不同固相反应中(或同一固相反应的不同阶段),往往
只是某个反应速度最慢的过程起控制作用。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动力学的任务之一是把反应量和时间的关 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以便知道在某个温度, 时间条件下,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反应要 经过多少时间完成。
(3)第一脱活期:400℃~500℃之间。试样催化活性和吸附 能力下降,估计是先前形成的分子表面膜得到了发展和加 强,在一定程度上对质点扩散起阻碍作用
(4)二次活化期:约500℃~620℃。试样催化活性再次增强, 密度减少,X射线衍射强度开始有明显变化,ZnO谱线呈弥 散Zn现O晶象格,,但反X 射应 在线颗谱粒线内仍部未进显行示,新常相伴谱随线颗。粒F表e2O面3 已层渗的蔬入 松和活化,此时虽未出现新化合物,但可认为新相的晶核 已经生成。
三、固相反应机理
固相反应一般包括扩散、生成新化合物、 化合物晶体长大和晶体结构缺陷校正等阶 段
这些阶段是连续进行的
在这些阶段进行的同时,还伴随物理化 学性质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对其反 应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1. 相界面上的化学反应机理
ZnO加Fe2O3反应生成尖晶石 的反应,大致可将整个反应过 程分为六个阶段:
气相生长反应可制备具有高纯、高分散性和高均匀性要 求的材料,如制备特种薄膜、单晶材料、高纯物质等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3. 固-固反应
固相-固相反应只涉及两个或以上的固相物质之间的化 学反应以及物质的扩散等过程。按照反应进行的形式, 固相反应又包括相变反应、固溶反应、离溶反应、析晶 反应、化合与分解反应等。其中,相变反应是最基本的 反应类型
由于不同的反应机理,动力学公式是不一 样的,测定不同的反应速度,可用具体的动 力学方程。
1200℃时各反应产物的形成量与 时间的关系,开始2CaO SiO2很快 形成,3CaO 2SiO2量很少,继续 反应2CaO SiO2量急剧下降, 3CaO 2SiO2量达到一定量后基本 上保持不变,在高温较长时间反应 后,2CaO SiO2量进一步下降,而 CaO SiO2量却迅速上升。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还常常伴随一些物理变化,有些 固相反应的速度也不完全由反应物本身在界面上的 化学反应速度所控制,而是由某一物理过程所决定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第一节 固 相 反 应 概 述
一、 固相反应特点
在很低温度下,固体质点也可能扩散迁移,并随温度升高, 扩散速度以指数规律增长。泰曼总结结论: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第三节 固 相 反 应 动 力 学
固相反应动力学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任 务是研究固相之间反应速度,机理和影响反应速度因素
固相反应本身很复杂,一个固相反应过程,除了界面上 化学反应,反应物通过产物层扩散等方面,还可能包括 升华、蒸发、熔融、结晶、吸附等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2. 固-气反应
固相-气相反应的原始反应物要求至少有一种固相物质 和气相物质。按照气相物质在反应过程是否进行化学传输 过程,固-气反应可分为无化学传输的蒸发反应和涉及化学 传输过程的气相生长反应两大类。
(1)蒸发反应
蒸发反应的起因是固相物质的饱和蒸汽压,当饱和蒸汽 压大于固相表面处平衡蒸汽压时,固相物质就不断离开固 相表面。相反过程就是表面处的蒸汽原子落回到表面处, 产生凝聚过程。利用这种蒸发-凝聚过程,控制其热力学、 动力学条件,可制备出各种新型薄膜类材料。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以上六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连续地相互交错进 行,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固相反应都具有以上的六个阶段
对于不同反应系统,条件不同会各有差别,但一般都包括 以下三个过程:
(1) 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接触并产生表面效应; (2) 化学反应和新相生成; (3) 晶体生长和结构缺陷校正;
固相反应中的扩散规律与一般的扩散规律 相同。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四、固相反应中间产物
固相反应的另一个特点是固相反应产物的阶段性
最初反应产物和系统在高温下生成的化合物可能 不同,最初反应产物可以与原始反应物反应生成中 间产物,中间产物可以与最初产物反应,也可能是 一系列反应,最后才形成最终产物
如果有液相或气相参与,则反应不局限于物料直接接触的 界面,而可沿整个反应物颗粒自由表面同时进行,此时, 固相与气体、液体间的吸附和润湿作用的影响就很重要。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2.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
当反应物之间形成一层产物后,则需要有 一种或几种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反应 才能继续进行
(1) 固态物质间反应直接进行,气相或液相没有或不起重要 作用;
(2) 固体反应开始温度比反应物的熔融温度或系统的低共熔 温度要低的多,通常与一种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 温度相接近,且其与熔点Tm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硅酸盐 中约0.8~0.9Tm; (3) 反应物之一存在多晶转变时,多晶转变温度常是反应开 始变为显著的温度
2) 由于固体质点(原子、离子、分子)间具有很大作用 键力,固态物质的反应活性通常较低,速度较慢,多 数情况下,固相反应总是为发生在两种组分界面上的 非均相反应,对于颗粒状物料,反应先是通过颗粒间 的接触点或面进行,然后,反应物通过产物层进行扩 散迁移,使反应继续,故固相反应至少应包括界面上 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扩散迁移两个过程。
控制固相反应速度的,不仅有界面上的化学反应, 而且还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迁移和传热过程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应具有如下共同的特征:
1) 低温时,固体化学上不活泼,固相反应需在高温下进 行。由于反应发生在非均一系统,则传热传质过程都 对反应速度有重要影响。当反应进行时,反应物和产 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将会发生变化,并导致固体内温度 和反应物浓度分布及物性的变化。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第二章
固相反应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生成固体产物的过程
也指固相与气相、固相与液相之间的反应
固相反应特点:先在界面上(固-固界面、固-液界 面、固-气界面等)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反应产物层, 然后反应物再通过产物层进行扩散迁移,使反应继 续进行
(1)隐蔽期:约低于300℃,反 应物在混合时已相互接触,随 温度升高,反应物活性增加, 此时在界面上质点间形成了某 些弱的键,试样的吸附能力和 催化能力都有所降低,但晶格
和物相基本上无变化。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2)第一活化期:约在300℃~400℃之间。试样吸湿性增大, 催化活性增强,X射线衍射强度没有明显变化,无新相形成, 此时的活化仅是表面效应,反应产物估计是分子表面膜, 且有严重缺陷,不具有化学计量产物的晶格结构,存在很础-----固相反应
(5)二次脱活期或晶体生成期:620℃~750℃。试样催化活 性再次下降,X射线谱线开始出现ZnOFe2O3谱线并由弱变 强,密度逐渐增大。晶核正逐渐成长为晶体,但此时生成 的反应产物结构还不够完整,存在一定晶体缺陷
(6)反应物晶格校正:约>750℃。温度升高,X射线谱线上 ZnOFe2O3谱线增强并接近于正常晶格图谱,试样的催化活 性和吸附能力迅速下降。由于形成的晶体还存在结构上的 缺陷,故具有使缺陷校正而达到热力学上稳定状态的趋势, 继续升高温度将导致缺陷的消除,晶体逐渐长大,形成正 常的尖晶石晶格结构。
水热反应进行的温度可在较宽范围内调节,相应地,化学 反应速度变化较大,对整个反应过程的影响也不同。
按反应速度的控制因素可将水热反应分为两种情况:
(a)化学反应支配反应速度的反应。固-液相之间的化学 反应速度较慢,是整个反应进行的控制步骤,反应速度可 通过调节反应体系的温度,压力和气氛等进行控制;
(b)扩散过程支配反应速度的反应情况。支配反应速度的 扩散过程可以是反应初期的液相内溶质成分的扩散,也可 以是在固相表面的液相膜内的扩散,或者是在后期的固相液相接触表面处反应生成物层内的扩散过程。
固相反应的产物不是一次生成的,而是经过最初 产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等几个阶段,而这几个
阶段又是相互连续的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CaO与SiO2的固相反应,原始配 料比为CaO/SiO2=1:1(摩尔比)
在1200℃加热的条件下,最初形 成的反应产物是2CaO SiO2 (2:1), 中间产物是3CaO 2SiO2 (3:2),最 终产物是CaO SiO2 (1:1)
② 按照固相反应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不同,可将固相反应分成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类型;
③ 按照固相反应的产物空间分布尺度,可将固相反应分为(界 面)成层反应、(体相)非成层反应等两大类型;
④ 按照固相反应的反应控制速度步骤,可以将固相反应分成化 学反应控制的固相反应、扩散控制的固相反应、过渡范围控 制的固相反应等类型
实际的材料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液相物质包括(a)水溶 液,(b)部分非水溶剂,(c)熔融液相等。固体-水溶液 体系的反应是工业上最常用的反应。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采用高温与加压条件下的水热(溶液)反应则是目前新材 料研究中较有特色的一种反应途径:
常温下受固相溶解度,反应速度等限制,有些反应不易进 行。采用高温水溶液,并施加一定压力条件的高温水热反 应,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
固体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具有一种热力学稳 定的晶体结构,随着温度、压力条件变化,其晶体结构 会发生变化,并伴随着材料的力学、电学、磁学性能等 的变化
不同固体结构之间的关联规律可以通过相图进行分析和 判读。这种化学组成不变、晶型发生转变的固相-固相转
变反应称为固态相变反应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金斯特林格等人研究发现,固相反应中,反应物 可转为气相或液相,然后通过颗粒外部扩散到另一 固相的非接触表面上进行反应,很明显,气相或液 相也可能对固相反应过程起重要作用。
对于固相反应定义,目前可普遍接受的观点:固 相反应是固体参与直接化学反应并起化学变化,同 时至少在固体内部或外部的一个过程中起控制作用 的反应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以不同比例CaO与SiO2(如CaO/SiO2=3:1或3:1 等)进行实验,结果基本相同,最初产物仍是 2CaO SiO2。在生产水泥熟料时,为获得最大量 具有较高活性的2CaO SiO2,高温煅烧时间不宜 太长
固相反应最初产物大多数是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合 物,如碱土金属氧化物与SiO2反应,无论原始配 料比如何,反应首先生成的是摩尔比为2:1的孤岛 状结构的正硅酸盐。而碱土金属氧化物与Al2O3的 反应,首先生成的是摩尔比为1:1的化合物。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二、固相反应类型
固相反应的反应物体系涉及两个或两个 以上物相种类
反应类型包括化学合成、分解、融化、 升华、结晶等
反应过程又包括化学反应、扩散传质等 过程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根据分类依据的不同,固相反应可以有如下不同的分 类:
① 按照参与固相反应的原始反应物的物相状态,可将固相反应 分成固-固反应,固-液反应,固-气反应等三大类型;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1. 固-液反应
至少一种固相物质和液相物质组成的体系发生化学反应 的固相反应。液相物质从广义上可分为以下两个大类:
(i) 液相为溶液或溶剂物质。固体物质在其中进行转化、溶 解、析出(析晶)等反应。液相包括水、无机和有机溶剂 等
(ii) 液相为高温加热条件下的熔融液相。固相物质在其中发 生转化、溶解、析出(析晶)等反应。一般,熔融液相包 括熔融的金属、非金属以及化合物等
固相反应的速度由构成它的各方面的反应速度组成。在 不同固相反应中(或同一固相反应的不同阶段),往往
只是某个反应速度最慢的过程起控制作用。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动力学的任务之一是把反应量和时间的关 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以便知道在某个温度, 时间条件下,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反应要 经过多少时间完成。
(3)第一脱活期:400℃~500℃之间。试样催化活性和吸附 能力下降,估计是先前形成的分子表面膜得到了发展和加 强,在一定程度上对质点扩散起阻碍作用
(4)二次活化期:约500℃~620℃。试样催化活性再次增强, 密度减少,X射线衍射强度开始有明显变化,ZnO谱线呈弥 散Zn现O晶象格,,但反X 射应 在线颗谱粒线内仍部未进显行示,新常相伴谱随线颗。粒F表e2O面3 已层渗的蔬入 松和活化,此时虽未出现新化合物,但可认为新相的晶核 已经生成。
三、固相反应机理
固相反应一般包括扩散、生成新化合物、 化合物晶体长大和晶体结构缺陷校正等阶 段
这些阶段是连续进行的
在这些阶段进行的同时,还伴随物理化 学性质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对其反 应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1. 相界面上的化学反应机理
ZnO加Fe2O3反应生成尖晶石 的反应,大致可将整个反应过 程分为六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