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诗歌赏析(上课用)

合集下载

(上课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件

(上课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件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 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正 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 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 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 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 苦痛。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欣赏边塞诗:
明确: (1)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 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②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 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 (1)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 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2.融入体验 体会情趣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盛唐:王昌龄《从军行》
豪迈,勇敢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中晚唐:李益《从军北征》
悲壮, 惋伤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愤懑,哀痛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ì)里:沙 漠)
宋代: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首诗中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

《独坐敬亭山》词语及诗句意思赏析

《独坐敬亭山》词语及诗句意思赏析

《独坐敬亭山》词语及诗句意思赏析1、《独坐敬亭山》词语及诗句意思赏析【释义】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2、三年级教案:19、《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教后记19、《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教后记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我就利用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预备时间开展起带领孩子们背诵古诗文的活动,迄今为止,他们不但早已把《课程标准》要求的八十首古诗背完,而且已经又背了很多首,现在正在背诵新教育实验《中华古诗文诵读本》。

所以,对这几首小诗他们并不陌生。

关键是如何使他们真正地弄懂诗意、体会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适时拓展阅读,感受的写作风格。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这三首古诗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课前预习:1、回家查找这几首诗的诗意;2、搜集的有关资料,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3、了解诗人通过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搜集几篇有关他的诗作(体会的写作风格)教学过程:一、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时,同学们已经在班长的带领下开始边用书打着节拍边陶醉在大声背诵这三首诗的气氛中。

"独坐敬亭山......'看到这种现象,我二话没说,也边用手打着节拍,边和他们一起高声背诵起来。

两、三遍过后,我将手高高举起,在空中做了个"T',示意孩子们停下之后,用惊讶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看你们又陶醉了。

《夏日绝句》古诗三首 PPT上课用

《夏日绝句》古诗三首 PPT上课用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其他 的爱国诗篇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课堂练习
1.解释词语: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肯过江东”的意思。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 且偷生,退回江东。
【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夏日绝句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诗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题解:“夏日”说明这首诗是夏天写的。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 诗人借赞扬项羽来批判南宋王朝统治者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
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
兴盛于唐朝。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诗人借古讽今,鞭挞南宋王朝当权者不顾百姓 么原因让这位英雄人物不能笑到人生的最后呢?而李清照却对他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来 死活,抛弃中原,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和对真英雄 领略女诗人的风采和西楚霸王的英雄气概吧!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围乌江。
的赞美之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人追思项羽,借古讽今,鞭挞了南宋当权派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艾青诗选 诗歌赏析——《给太阳》《黎明的通知》 上课课件

艾青诗选 诗歌赏析——《给太阳》《黎明的通知》 上课课件

独立赏析:
黎明的第三次嘱托又是什么?
——唤醒所有的人,做好各种准备让他 们共同迎接黎明的到来。
思考:
黎明所要唤醒的对象有哪些?
——黎明要唤醒男人、女人、情人、少女、 母亲、婴孩、甚至是衰老的人们,病者与 产妇、负伤者与难民、工人、技师以及画 家、歌唱者、舞蹈者……即一切不幸者与 热爱生活的人。
• 如此一一列举的目的何在? • 作者一一列举的目的是营造一种热闹的气氛,使
• 2.诗人热情地讴歌太阳,一是因为太阳象征着光 明,二是因为太阳赋予我们力量和希望,对我们 无私奉献。
• 3.散文化的自由体诗。节律自由、灵活,语言洗 练、质朴、明快、不加雕饰,诗中的形象却 鲜明、生动、丰满、栩栩如生。
《给太阳》、《黎 明的通知》等这些 “太阳组诗”中的 诗歌基于诗人于黑 暗中对光明矢志不 渝的坚定信念,具 有振奋人心的力量。
• 1. 本诗体现了诗人对太阳怎样的情感? • 2. 作者在诗中讴歌了太阳的什么? • 明确: 太阳之美
太阳之真
太阳之善
• 1. “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而且被无数的噩梦纠 缠”,这里的“噩梦”是指什么?
• 2. 在描绘“太阳”意象时,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试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 在这激烈的较量尚未明朗之际,诗人已感到希望 要来临了。《给太阳》概括了这一历史的态势。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讴歌太阳,来讴歌光明、希 望的到来,以诗人自己的情绪来感染读者的情绪, 使人们都能感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诞生了。
齐读诗歌,整体感知。
给太阳
早晨,我从睡眠中醒来,
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
——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
2.“窗、门、汽笛、号角”在诗中有什么具体含义?
窗、门使人联想到通向光明的出路。汽笛和号角是呼唤人们 参加战斗的声音。

杜牧江南春赏析(优秀5篇)

杜牧江南春赏析(优秀5篇)

杜牧江南春赏析(优秀5篇)杜牧《江南春》赏析篇一《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41《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 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涉江采芙蓉上课用

涉江采芙蓉上课用

名词的活用 ①名动词
.词类活用
榆柳荫.后檐(遮蔽) ②名词作状语 乌鹊南.飞(向南)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天下归.心(使……归服)
• 6.古今异义
(1)人生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2)依.依.墟里烟(古义:轻柔而缓慢地飘升;今义:留 恋,不忍离开) (3)沉.吟.至今(古义:叨念,吟唱;今义;迟疑不决, 低声自语) (4)同.心.而离居(古义:指感情深厚;今义:齐心)
《古诗十九首》时代背景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擅权,官僚集 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族结党营私.在这样的形势 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 们背景离乡,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 满腹牢骚和乡愁.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 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 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 地从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 的时代面貌。
•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这是中 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著有 《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 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 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 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 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 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 等。
的遥远无尽头。
• ⑦同心:感情深厚,今:齐心 • ⑧终老:终生。
课文译释 涉江采芙蓉 渡河去采摘芙蓉,沼泽地里长着许多芳香的 花草。采来芙蓉想送给谁?思念的人远在 远方。回头望故乡,道路漫长没有边际。 感情深厚却异地分居,(只好)忧伤地度过 晚年。
诗歌赏析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 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古诗《一去二三里》赏析

古诗《一去二三里》赏析

古诗《一去二三里》赏析《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古诗《一去二三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诗人邵康节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诗人邵康节刚要动手,诗人邵康节的妈妈便喝住诗人邵康节,说:“你折一枝,诗人邵康节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诗人邵康节诗人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

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

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

《梅花易数》是诗人邵康节的发明的占卜方法。

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

先天易学是诗人邵康节的主要代表作。

可是在诗人邵康节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

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诗人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

我们直接研究诗人邵康节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

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

诗人邵康节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诗人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

诗人邵康节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

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诗人邵康节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最新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最新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夜雨诗意》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二:八年级语文上册《夜雨诗意》教学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三: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夜雨诗意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夜雨诗意课件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五:八年级语文《夜雨诗意》ppt课件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情赏析篇六:第一课时《夜雨诗意》课题:《夜雨诗意》《雨夜奇袭》课型:比较探究上课时间:2016--01-05-----2016-01-11 姓名:单位:姜屯中学联系电话: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第一课时:《夜雨诗意》《雨夜奇袭》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作品。

2、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3、了解两种文体(抒情散文和纪实散文)。

4、朗读文章,感知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

2、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的魅力。

3、把握行文的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对夜雨所赋予的含义,感悟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学习、发扬革命先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评价任务: 1、能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概。

2、能抓住经典语段赏析并体会其作用。

3、能感悟人生并发扬革命先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刻苦学习。

教学过程:一、学习《夜雨诗意》 1、题目解说。

《夜雨诗意》是一篇散文,单看“诗意”二字,就让人有种飘逸、浪漫、空灵的感觉,而这一切感觉负载在“诗意”这个表象上,作者会有怎样的遐想呢? 2、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浙江余姚人,大陆著名美学家、学者和散文家。

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

高中语文经典诗歌赏析及注释

高中语文经典诗歌赏析及注释
意境深远:高中语文经典诗歌往往通过描绘自然、历史等元素,创造出深远、独特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诗歌的独特 魅力。
表现手法多样:高中语文经典诗歌的表现手法多样,包括比喻、拟人、象征等,这些手法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的 主题和情感。
高中语文经典诗歌赏析
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 深深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
添加标题
诗歌意境: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早晨,展现了春天的清新、美丽和生机勃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 生动的语言,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添加标题
注释解析:这首诗的注释主要包括对诗歌中出现的具体景物和意象的解释,以及对诗人所表达情感的解 析。通过对注释的解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添加标题
高中语文经典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优秀教 材。
学习高中语文经典诗歌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 豪感。
语言优美:高中语文经典诗歌的语言精练、富有韵律感,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情感真挚:高中语文经典诗歌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和意象,掌握诗歌的节 奏和韵律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人文素养
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定期收集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经典诗歌的拓展阅读
《静夜思》- 李白
艺术性:诗歌应 具有较高的艺术 表现力,能够给 人以美的享受。
代表性:诗歌应 具有代表性,能 够反映某一时代 或某一作家的特 色。
难度适中:诗歌 的难度应适中, 易于高中生理解 与欣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知识点总结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原文秋晚的江上(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花牛歌(徐志摩)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穂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知识点一多音字尽jǐn(尽管)jìn(尽头)溜liū(溜走)liù(眼尖手溜)三近义词倦—累一瞬—一霎霸占—侵占四反义词斜—正扁—圆五理解词语归巢:返回巢穴。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芦苇: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里,茎中空。

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红颜:指貌美的女子。

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偷渡: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

文中指花牛的尾巴甩得速度快。

六词语搭配(头白)的芦苇一(穗)剪秋罗甩得(滴溜溜)七词语扩展ABB式词语:滴溜溜慢吞吞慢腾腾香喷喷辣乎乎甜津津软绵绵八句子解析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3.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

“滴溜溜”一词形象的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九问题解疑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2.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儿”和“斜阳”?“鸟几”代表人,“斜阳”可以理解为人要做的事。

一开始,鸟儿背负着重担(斜阳)努力飞行,面当完成任务(抖落斜阳)时,眼前一片红色,此时鸟儿该多么高兴轻松啊。

春江花月夜上课用

春江花月夜上课用
柳永《雨铃霖》 赵嘏《江楼旧感》
爱 情
明月
•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 少伤时、惜时、叹时乊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 “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丌回的 时间
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
当然,月还是的愁绪、爱情的代表意象。
顿生渺小乊感、短暂乊感,更激起和历叱洪流相 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这首诗可以分为哪几层? 1-----8句:描写月下美景 9---16句:感慨宇宙人生 17-36句:抒发离愁闺怨
春江花月夜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空里流霜丌觉飞,汀上白沙看丌见。
• 在前八句诗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 样的意境?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展开联想和想 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翻译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 着离人的梳妆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 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它又已回来。
第七章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翻译 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是互相听不到声 音,我希望追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 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 送信的鱼龙游的很远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 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
第五章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翻译 天上白云一片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 在离别的青枫口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 小船在异乡漂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 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
第六章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教学思路】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次北固山下》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次北固山下》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次北固山下》翻译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鉴赏:1、写作特色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

是人物一说理。

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主题归纳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3.详细赏析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花的学校课文精讲

花的学校课文精讲

花的学校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花的学校》是泰戈尔的一首优美诗歌,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和调皮。

以下是《花的学校》的段落划分及其内容概述: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阵雨落下时,花在草地上跳舞、狂欢的场景。

这部分以生动的想象,展现了花在雨中的活泼和自由自在。

第二部分(第3-4节):想象花的学校上课时的情景。

花孩子们在地下学校里关着门做功课,表现了他们的认真和专注。

第三部分(第5-9节):放假时,花孩子们冲出学校,回到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这部分描述了花孩子们放假后的欢乐和期待,他们急切地想要回到妈妈的怀抱。

《花的学校》以花的视角,展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和对家的依恋。

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二、文章赏析《花的学校》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全诗以儿童的视角,以灵动的语言、明快的格调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令人叹为观止。

诗人以孩子的口吻,描述了花孩子们的活泼和调皮。

他们在雷云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这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状态,让人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童真童趣。

诗人通过想象花的学校,描绘了孩子们在学校的情景。

他们关着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这种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让读者感受到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状态,既有规矩和纪律,也有欢乐和期待。

诗人通过描绘放假时花孩子们回到家,对妈妈扬起双臂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家的依恋和对母爱的渴望。

这种深情的呼唤,让人感受到孩子们对家的热爱和对母爱的珍视。

整首《花的学校》洋溢着向往自然的热烈,折射着美妙童心的幻想和憧憬,同时也流露出浓浓的母爱亲情。

诗人以花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感受到了他们的欢乐和期待,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

诗歌的语言朴素清新,简洁之中又蕴含着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8、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9、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黄河颂的课文赏析

黄河颂的课文赏析

黄河颂的课文赏析黄河颂的课文赏析导语: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黄河颂的课文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黄河颂的课文赏析篇1(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1939年课文赏析:一、综述《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做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二、分析《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赏析: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字为诗眼。

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语文课文的基本学习方法1.预习法预习课文六步法:读一读,了解课文的大意;拼一拼,掌握生字读音;查一查,弄懂新词的意思;再读读,理解每段大意;试一试,解答课后的作业;想一想,知道文章的中心。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塘月色》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观沧海》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观沧海》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观沧海》翻译赏析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zhì):耸立。

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赏析: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 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 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 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 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那一天,是他风华毕显的日子。王维应手挥 弦,意态潇洒,所弹的曲子哀婉凄切,动人心魄。 一曲终了,公主问王维:“此曲何名?”王维起 身回答:“郁轮袍。”公主听了,极口称赞。 岐王又言:“此生不仅精通音律,擅奏琵琶, 而且就文章而言,恐当世也无人能及。”公主向 王维索要诗稿,王维将事先抄录好的诗卷奉上。 公主惊其才华,命人请他入室更衣,再排宴席, 请他入首座。席间,公主冷眼旁观,益发觉得王 维举止得体,风度端凝,更兼风流儒雅,谈吐清 新,心中暗自称许。那年科举,王维很顺利地鳌 头独占,夺得第一名。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关于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详,唐 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唐代著名诗人, 世称孟襄阳。早年曾在家乡附近的鹿门山隐居读 书。25岁至35岁期间,他曾游历东南各地。 40 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晚年,为荆州长 史张九龄幕僚,不久归隐。孟浩然的一生主要在 隐居和漫游中度过,山水田园成了他诗中的主要 题材。他的诗作清幽闲雅,平易自然,在白描中 蕴藏着深厚的情感。与王维在诗歌的题材和风格 上相近,故后世并称“王孟”。唐代山水田园诗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从初唐到盛唐,孟浩然 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
而王维,不论对感情的珍视,还是对女人 的理解,都超越了那个时代。这个男人,不止 可以在林间松下为你抚琴,明月清溪下陪你散 步,更可以在寒夜里握住你的手替你蓄暖,是 在你死后,还会对你念念不忘的那个人。 春风得意,亦历忧患,富不易其心,难不夺 其志,这样的男人,惯来符合中国人标准。对 男人而言,可以是精神上的典范;对女人而言, 则是梦中的才郎了。诗画双绝,音乐奇才,翩 翩公子,俗世丈夫,王维之所以是王维,在于 他的不可替代,绝世难寻。男子,才子,公子, 君子。世可集四者于一身者,虽然不多,王维 一定是一个。
总结全诗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助 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借助日暮、山深、猿啼、急 流、风鸣、冷月、孤舟等意象,营造 了一种孤寂清峭的环境氛围,表达了 一种凄恻的感伤之情,体现了诗人的 一种孤独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析后两句诗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我们现在知道,夺人之妻为己有的抢夺 式婚姻,属于人类早期婚姻史上常见的现象, 在春秋战国时屡见不鲜。后世那些哄嚷“女 人误国”的卫道君子,都属于站着说话不腰 疼,呶呶哓哓,不值一提。 而在千年以前的唐朝,王维就能够将心 比心,理解身处离乱年代的女子的坎坷和唏 嘘,却煞是不容易。怪不得他的夫人死后, 王维一直不娶,晚年专心礼佛,恬淡余生。 在他之前之后,前后左右,都是三妻四妾不 死不休的男子。
李白此诗中流露出的思想内容 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 也有对道家的崇信: 一方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 神仙生活,另一方面又留恋现实, 热爱人间风物。
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 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
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
文之胜,这就是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
——湖北襄阳。
——金庸
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 么这幅画的大背景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 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 为画幅的背景。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 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 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 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 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院子里花开了,落到眼底,想起王维的两 句诗:“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突然这 样矫情,自己想了觉得别扭。转念一想,既然 想到王维,干脆再写一篇。前面除了在《红豆 》里提到王维,对这个盛唐杰出的诗人并没有 过多地谈及。然而王维,无论诗文还是人品, 都是值得书写的。他是一个可以和李杜比肩, 盛唐般华丽深远的男人。 虽然年轻时也有“相逢意气为君饮”的豪 兴,王维骨子里仍是清和冲淡的底子,好佛, 有禅心。诗的成就很高,五言律诗尤其写得满 目清华,被后世人苦学不止。他的人好似谦谦 君子兰花,花开一树,满院芳菲,就连走后门, 也走得格外风雅。
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 来并简析。 “浮”和“动”。明明是所乘之舟 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 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 意运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 磅礴水势。 “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 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 是什么?
那日岐王和太平公主酒宴之间,王维 抱着琵琶出现了。公主见王维“妙年洁白, 风姿郁美”,于是问岐王:“此是何人?” 岐王答:“是一知音。”随即让王维献上 自谱的新曲。 王维精通音律。曾有人拿一幅“按乐 图”给王维看,王维一看就说“此是《霓 裳》第三叠最初拍也”。这人不信,让人 弹奏,弹到此处,对图一看,果然就是这 样的姿势。王维音乐方面的才华可见一斑。
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 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前句写出江水的流 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 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 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 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 画面的气韵生动。
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 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关于பைடு நூலகம்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 原(今山西祁县),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县)。开元九年(721)进士。仕途颇为坎 坷,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 朝任职,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王维好佛,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维摩 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他一生过着亦官亦 隐亦居士的生活。安禄山陷两京后,王维曾 受伪官,是政治上的失节。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 乡和怀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 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 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 。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诗人将内心的孤寂清冷融入凄凉的 自然景物中,诗中的意象都具有冷色 调的特征,体现了诗人因愁而流下 “两行泪”,而泪又是因怀念旧友和 思乡引发的。 意象的特点决定情感的特点 情感的特点决定意象的选择
•视角上,以“暝”“夜”“月”渲染山色 晦暝、月色朦胧的氛围,衬托心情的黯淡。
•听角上,以“愁”“急”“鸣”分写猿声、 江声、风声,反衬心情的孤独寂寞和动荡不 安。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清丽挺 拔),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这样的 感受呢? 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 怀念扬州的老朋友 造成作者这种凄恻的感情的原因 有哪些呢?
本诗以“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领起全文,接下来用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 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请分析这一首句与 全诗下文的联系。
起句即用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胸襟,李白 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 出要象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该句 笼罩全篇,很自然地引出畅游庐山的景象。当 然,李白是矛盾的。他想兼善天下,却又想遗 世独立;他想出将入相,却又想精神自由;他 想利用封建统治秩序去实现政治理想,却又蔑 视当时存在的秩序;他想通过权贵者的荐拔步 入仕途,却又不想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己不得 开心颜。他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狂放不 羁;“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狂”真是 李白真实的自我写照,是李白真实的心理表白。 “狂”在李白那里没有丝毫的贬义,是一种勇 于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力量的象征。
王维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妇女为题材的 诗篇,其主要成就在山水诗。他的边塞诗多能 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将士为保卫疆土而献 身的英雄气概。他的山水诗,继承了谢灵运的 传统,却没有谢的晦涩堆砌的缺点,变化多采, 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自 然景色,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通 过田园山水的描写,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 其诗意境清幽,色彩鲜明,状物传神。诗中多 佛家理趣,故有“诗佛”之称。又兼通音乐, 精于绘画,熔诗歌、绘画、音乐、禅理于一炉。 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 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 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总结全诗
• 《汉江临眺》写出了汉江浩漭辽阔的自然 景色,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 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 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 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 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 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 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 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 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 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 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 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诗歌的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这首诗题目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 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 浙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 广陵,即扬州,又称维州。 •由此可推测本诗大概要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