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课 改 对 音 乐 教 师 的 要 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课程组织的实施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陈旧的教育观念,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全新的教育理念,走进新课程。

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育学生的全过程。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之上。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想真正把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教师必须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修养和理论学习,在教学中提高自己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塑造“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日本的铃木先生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的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人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一个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为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立足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各种潜能,着重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改变旧有教学观念中偏重知识技能、强调选拔的倾向,使学生真正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加强教学实践,转换教师角色

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和操作之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

1、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知识”、“技能”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形象,洞察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以次为切入口,因势利导,真正改变“指挥者”的角色。在这里,教师不在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不再是纯粹意义上单一、枯燥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愉快的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共同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起点,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指导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生活、爱自己的过程。人在审美过程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赋予给了审美对象。审美意义上的爱不同于其他道德意义上的爱,它更丰富,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丰富的人,反过来,审美感受越丰富的人,越是具有丰富的爱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训练,多为学生营造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使美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注重师生交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论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的形式就是师生的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源泉。音乐教育首先是“育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敬互爱,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对课堂教学无疑是积极的。新课标提出学生应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

要打破旧有的教师中心主义的思想,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重视多媒体教学、构建以音乐为本的学科综合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音乐教学具有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等诸多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合情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真正体现音乐学科的功能。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学科综合”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它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首先是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结合。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有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各艺术门类本是源于一家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把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象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与美术融合即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可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音乐。一定的音乐与这种文化产生的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语言特征、生活习俗、文化交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故音乐与包括语文、历史、政治等在内的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也能有机结合。

新课程改革绝不仅是教材内容的增删,也不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修修补补,而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是从课程观念、课程结构到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学活动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因此,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使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和谐的平等观,真正发挥音乐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