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茅口灰岩的岩溶类型与发育特征
重庆市岩石地质说明书
绪言重庆市地处我国西南部,东与湖北省、湖南省接壤,南接贵州黔北,西与四川省毗邻,北抵大巴山在城口—巫溪北侧与陕西省分界。
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面积8.2万平方公里。
根据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地层区划标准和区划方案,结合重庆市地层发育总的面貌及分布情况、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岩性组合及厚度变化、区域变质及剥蚀、古生物组合及发育情况等地层标志,地层区划可划分为三级地层区,其标准如下:Ⅰ级地层区(区):主要根据自前震旦纪以来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
一般要求“系”以上地层单元在岩相上可以对比,“统”可以对比或分区对比。
Ⅱ级地层区(分区):主要根据某个大的断代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一般要求“统”在岩相上可以对比,“组”基本可以对比或分区对比。
Ⅲ级地层区(小区):是地层区划的基本单位。
主要根据某些时代地层发育的特征,一般要求“组”一级单元可以对比。
在同一个Ⅲ级地层区内,地层层序、组(群)岩性特征、古生物群及含矿性等应基本一致。
根据以上标准,重庆市地层区划分了两个Ⅰ级地层区,五个Ⅱ级地层分区及八个Ⅲ级地层小区(图1),现将Ⅱ级地层分区的基本情况简述如下:Ⅰ1、扬子区(台区)Ⅱ1、大巴山分区(仅包括渝、陕、鄂接壤附近的一个巫溪小区):其特点是 1、为前震系至三叠系分布;2、震旦系及下古生界较发育,缺失志留系上统、顶统;3、上古生界缺失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图1 重庆市地层区划图缺失下统,上统含煤;4、三叠系以碳酸盐岩为主,上统夹碎屑岩。
Ⅱ2、四川盆地分区(包括万州和荣昌两个小区):基特点是 1、侏罗系发育完整,白垩系亦有零星分布;2、二叠系(下统缺失),三叠系发育完整,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山麓或背斜核部,上二叠统、三叠系均呈显著的东西相变;3、大部分地区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4、古近系、新近系缺失;5、第四纪河流沉积相发育。
高岭土矿资源矿床分布及类型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高岭土矿床类型多,其中风化淋积亚型、热泉蚀变亚型、高岭石粘土岩亚型都能形成规模大而质地优良的高岭土矿,这在世界上是比较少见的,是中国高岭土矿床的特点;各类型高岭土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如下;一风化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该类型矿床与大面积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及有关脉岩分布区相吻合,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5~25℃,年平均降雨量为1 000~2 000mm,干湿气候为母岩的风化淋滤带来良好的条件;从地形上看,风化残积矿床往往保存在丘陵、台地或山间盆地的残丘上,风化深度一般为50m左右,深者可达100m以上;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虽然是酸性、中酸性岩强烈风化的非常重要条件,但当仔细研究高岭土矿和岩体的关系时,往往会发现只在岩体边部或在断裂带发育的地区,特别是经过花岗岩自身后期的气化-热液作用下所产生的自变质,或受后期伟晶岩脉及其他脉岩穿插的部位;或发现有绢云母化、纳长石化、硅化或其他热液蚀变作用影响的地带,加上有利风化的气候、雨量、构造、地形等条件,才是寻找该类矿床最有利的地带,也就是说,先期的蚀变作用叠加了后期的风化作用才是最有利的成矿条件;二风化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在川、黔、滇交界处该类型的高岭土矿俗称“叙永石”,产于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煤系和早二叠世阳新统茅口灰岩的岩溶侵蚀面间;山西阳泉高岭土矿产于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的岩溶发育面之间;苏州阳东淋滤型高岭土矿产于下二叠统栖霞组大理岩化灰岩的岩溶溶洞内;就现有资料看,中国西南各省,特别是川、黔、滇交界处,二叠纪煤系发育地区有广泛分布,也是寻找该矿床的有利地带;该类矿床的上部都有遭受风化的富含黄铁矿的高岭石粘土岩的层位存在,由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淋滤活动,以及黄铁矿氧化所形成的酸性水溶液作用于铝硅酸盐矿物母岩生成硅和铝的氧化物溶胶;这些溶胶向下运移,灰岩溶洞部位形成管状的埃洛石沉淀;因此,首先必须有黄铁矿,而且必须遭受风化,矿体之上残留的蜂窝状、炉渣状多孔岩层,即黄铁矿风化后流失的证据,矿层之上有时可见有褐铁矿硬壳铁盘,而且矿层底部灰岩形成岩溶溶洞;使黄铁矿风化和灰岩发育岩溶的有利条件是地层隆起形成背斜;三热液蚀变亚型高岭土矿床该类矿床在中国东部主要与中生代中—晚期火山活动有关;大多数矿床赋存于侏罗系上统的火山岩中;该类型矿床在中国分布较广,主要沿中国东部环太平洋西带和华北地台北缘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带分布;较着名的矿床有江苏苏州观山、浙江瑞安仙岩和松阳峰洞岩、福建德化金竹坑、吉林长白马鹿沟、河北宣化沙岭子等高岭土矿;该类矿床大多赋存于中生代火山岩发育地区,断裂构造和较多的岩脉穿插是有利的成矿因素;蚀变分带明显,坚硬的次生石英岩在地形上形成突起的陡崖;迪开石作为较高温度的蚀变矿物,有时出现在矿床之中;有时高岭土矿与叶蜡石矿、明矾石矿相伴生;有时作为内生金属矿床的外蚀变带存在;中国东部从粤、闽直至辽、吉,以及华北地台北缘是寻找该类矿床的有利地区;四热泉蚀变亚型高岭土矿床该类矿床多与第四纪火山活动及地热活动有关,并多沿断裂带分布,现代火山及地热活动带西起新疆、西藏边陲,沿狮泉河—雅鲁藏布江两侧展布,到日喀则以东向东北方面扩展,再沿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转向东南;整个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有大量水热区分布廖志杰等,1985;张知非,1985;典型矿床有云南腾冲和西藏羊八井高岭土矿;该类矿床的蚀变分带由强至弱;由热泉出露点向两侧依次为:硅化、明矾石化、高岭土化和泥化泥化即以蒙脱石、绿泥石等粘土矿物为主的蚀变带;热泉周围形成了厚层的以硅华为主的泉华;硫质喷气孔周围有较多的明矾石沉淀;以花岗质砂砾岩为母岩,在热水作用下所进行的碱质淋滤作用,要比常温下风化作用快得多;高岭土及硫、锂、铯、硼皆可为找矿标志;五沉积和沉积风化亚型高岭土矿床该类高岭土矿床多属第三纪或第四纪河、湖、海湾沉积,它们多沉积于断陷盆地、河谷洼地或邻近海湾,时代较老的如第三系吉林水曲柳矿床,沉积于松辽拗陷中部舒兰盆地;时代较新的如广东清远高岭土矿床,沉积于北江下游;福建同安、莆田等地的高岭土,沉积于现代河口、海湾地区;有的属现代沉积,有的属早、晚更新世沉积;这类矿床的物质来源,大多为沉积盆地周围的花岗岩石,遭受风化剥蚀,搬运距离不远,剖面上见水平层理或交错层理,石英颗粒磨圆度低,分选性差,矿石矿物以石英、岭石类矿物为主,它的找矿标志是花岗岩风化壳附近的沉积盆地;因此,东南沿海各省花岗岩类岩浆岩广泛分布,风化强烈,河谷海湾众多,是找矿有利地带;六含煤地层中的高岭石粘土岩亚型高岭土矿床该类矿床的分布有一定层位,常位于沉积旋回的上部,有明显的沉积韵律;中国北方石炭纪—二叠纪煤系中夹有许多层高岭石粘土岩,在山西雁北地区一般厚30~45cm,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煤田中厚者可达数米;在山西大同、浑源、怀仁、山阴、朔县;内蒙古乌达、海渤湾;山东新沱;陕西铜川等地石炭纪—二叠纪煤系中都发现了可供工业利用的高岭土岩;过去它们只用作耐火材料,通过最近工艺实验研究,该类高岭土矿床是熔制光学玻璃坩埚的高级耐火材料,在熔模精铸工业中可逐步代替电熔刚玉等昂贵的壳型材料、人工合成莫来石的主要原料;这种高岭石粘土岩硬质粘土常见到的都很薄,厚仅数厘米至10cm,达数米的比较少见,大都用作含煤地层中煤层和岩层的对比体系;在中国北方,凡是石炭纪—二叠纪煤系分布的地区,都有找到高岭石粘土岩型“高岭岩”矿床的可能;据成矿条件,对侏罗纪和第三纪煤系也有必要进行地质找矿工作;二、矿床类型以高岭土矿床成因为基础,根据不同成矿作用所体现的成矿地质、地理条件、矿床规模、矿体形态和赋存特征、矿石物质组分等方面的差异,高岭土矿地质勘探规范将中国高岭土矿床划分为三种类型、六种亚类型;三、典型矿床一风化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该类矿床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是中国目前陶瓷原料的主要来源;湖南衡阳界牌高岭土矿床是该类型的典型矿床,是中国著名的制瓷用高岭土产地之一;该矿床处在衡阳县与衡山县交界地区,由衡山县的望峰、东湖、马迹,衡阳县的界牌、国清、温家坳、坪田丘、小台岭、大力湾、大鹅山、大排岭、江柏堰等一系列矿床组成;这些矿床是沿一条大的断裂带分布,位于燕山早期白石峰二云母花岗岩与前震旦系板溪群五强组凝灰质板岩、泥质粉砂岩的接触带上,在这里见有条纹条带状钠化混合岩、绢云母斜长片麻岩、白云母片岩、石英钠长岩,并有伟晶岩脉穿插,这些遭受了蚀变的岩石,又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具有明显的风化壳垂直分带,形成了巨大的高岭土矿床;根据方邺森等研究资料1988,条纹条带状钠化混合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钠长石、钾长石、石英、白云母、并含有少量黑云母,微量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等;石英钠长岩的主要矿物组分是石英、钠长石、白云母、黑云母,微量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石榴子石、电气石;高岭土主要是母岩中各种长石经风化的高岭土化的产物,部分是由白云母转化而成;矿物成分以高岭石、埃洛石、伊利石为主;矿体呈似层状产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30°~40°;矿体厚度上部为25~30m,沿倾向延伸70~150m;逐渐呈楔形尖灭;底板为钠化混合岩,顶板为石英岩;矿体内常见板岩、千枚岩、片岩等残留体;根据高介伍的研究资料1987,界牌高岭土的成矿母岩应为五强溪组变质形成;后期Na、K交代将原岩中的硅质SiO2大量析离带出,Al2O3含量相应提高,给高岭土矿的形成创造了物质前提;后期热液蚀变-云英岩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普遍发育,尤其在硅化岩发育地段更为明显,因此,该区高岭土矿成因应为热液蚀变-风化双重作用的结果;二风化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四川叙永埃洛石矿床分布在四川台向斜南缘的叙永台凹内,矿体产于龙潭煤系与茅口灰岩之间的不整合面上;矿区内及其周围的构造主要以平缓的复式背斜为主;埃洛石矿主要分布在背斜轴部和翼部的抬升部位,常出现在海拔较高的山腰;单个矿体为巢状、鸡窝状、漏斗状等,形态复杂;底面受下伏茅口灰岩岩溶溶洞的影响和限制;顶面和龙潭煤系的黄灰、黄棕色含褐铁矿的风化高岭石粘土岩相接触,两者呈渐变关系,向上过渡至半风化的含黄铁矿高岭石粘土岩,单个矿体面积一般为数平方米或数10平方米,厚度变化大,一般0~3m;龙潭组含黄铁矿高岭石粘土岩是叙永式埃洛石矿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新鲜的含黄铁矿高岭石粘土岩为灰到深灰色,质地致密,顶部常有煤层或煤线;薄煤层下部为灰黑至深褐色的煤矸石,向下为含黄铁矿高岭石粘土岩;新鲜的黄铁矿呈星散状、树枝状、团块状等各种形态;分布在高岭土粘土岩中,分布极不均匀;常局部富集,有时含量高达30%40%;在黄铁矿周围,常含有一些淡绿色的迪开石和高岭石混合的蜡状物;同时还含有少量伊利石、蒙脱石的规则和不规则混层矿物;埃洛石主要分布在风化淋积剖面的下部,矿石在外观上呈各种颜色,主要为白色;其次为浅蓝色、黄白色、黄棕色及杂色;空间分布上,黄棕色矿石主要分布在矿体上部,白色或浅蓝色在下部,常呈似层状,矿体底部常为黑色或黑白相间;各种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埃洛石,其次有三水铝石、伊利石、石膏、方解、水锆石英和石英,有时见三羟铝石;叙永式埃洛石矿床的风化淋积剖面,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五个带:1弱风化淋滤带该带一般出露于地表,呈平缓残丘状;高岭石粘土岩经地表水洗发生退色而呈灰白色;黄铁矿部分氧化,粘土岩出现褐斑;高岭石矿物的结晶度降低;2淋滤氧化带粘土岩疏松,黄铁矿消失,出现较多的褐铁矿,有些形成铁盘,高岭石已部分解体;3淋滤淀积带为叙永式埃洛石的主矿体粘土岩中高岭石消失,该带的埃洛石不由高岭石转变而成,而是通过中间的铝、硅胶体凝聚而成;4淋滤脱硅带形成了三水铝石或三羟铝石,埃洛石脱硅所排出的SiO2在附近沉,形成了次生石英和玉髓;5灰岩风化溶蚀带该带位于岩溶发育面上;它是由含强酸性硫酸溶液的地下水长期对灰岩侵蚀的结果,残留的方解石碎块和粘土物质组成了这层薄的风化残积带,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埃洛石、三水铝石和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为特征;该带发育程度控制埃洛石矿体的形态和厚度;这种埃洛石矿体不规则,埋藏深,不便开采,但质地纯净,常为比较纯的10nm埃洛,可用于高压电瓷、高档陶瓷和石油催化等;三热液蚀变亚型高岭土矿床江苏苏州高岭土矿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岭土生产基地;主要包括阳西、阳东、观山三大矿区,其中观山高岭土矿床规模又居首位;苏州高岭土矿成矿作用复杂,从而导致提各种不同的成因观点;现以观山高岭土矿床为例,讨论热液蚀变的成矿作用;观山高岭土矿床位于扬子拗陷太湖隆起湖州—苏州断块东缘、木犊短向斜与谭东—光福—通安断裂北东延伸交界处;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孤峰堰桥龙潭组砂页岩,二系长兴组—三叠系青龙群灰岩和侏罗系龙王山组火山岩和青龙群—长兴组灰岩及孤峰—龙潭组砂页岩的接触部位;矿区发育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向成矿前断裂,其间普遍有火成岩脉穿插,矿体主要受印支期剥蚀面构造所控制,呈北西向倾斜;矿区内中生代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频繁,晚侏罗世发育一套以次石英安粗质凝灰岩和凝灰熔岩为主的火山岩,呈岩技状的石英安粗岩在矿区发育,同时石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在矿区局部地区有侵入;侏罗纪以后,又有多期酸性、基性岩脉侵入;矿区内中、低温热液蚀变活动普遍,主要与火山活动后期热液活动有关,晚期岩脉侵入又有叠加蚀变作用;形成各种蚀变矿物组合,蚀变分带特征简述于下;1大理岩化带位于矿体下部,多为矿体的底板,在剥蚀面或破碎带附近常为硅化理岩;2菱铁矿化带呈孤立透镜体断续产于大理岩化带与高岭土化带之间,有时直接为矿体的底板,含少量黄铁矿、菱锰矿、闪锌矿、方解石和石英等;地表处常为褐铁矿;3高岭土化带呈不规则似层状、透镜状或脉状产出,厚度平均为20m;主要矿物为高岭石和埃洛石,少量绢云母、明矾石、黄铁矿、石英;下部因淋滤改造作用形成较多的埃洛石和三水铝石;高岭石有序度较高,常为完好的六方片状,大多在1μm左右,也有较大的蠕虫状叠片;在富水条件下,易生成埃洛石;4明矾石化带常呈继续似层状或透镜状,厚度变化不一,有时与高岭土化带呈互层或合并,主要矿物为明矾石,含高岭石、埃洛石、黄铁矿和石英;5绢云母、硅化带该带为矿体顶板,矿物以次生石英为主,绢云母次之,伴有少黄铁矿、明矾石;局部有少量氯黄晶;该带下部绢云母有所增多,并有少量高岭石;不同蚀变带中,主要特征蚀变矿物分布则具有明显的指带意义;明矾石在高岭土和火山岩中均大量出现,常呈自形菱形晶体,大小在15~20μm之间,以钾明矾石为主,K2O含量可达%,在高岭土中呈团块状或条带状;另一种则呈细粒状产出;四现代热泉蚀变亚型高岭土矿床本亚型矿床典型代表为云南腾冲和西藏羊八井矿;蚀变温度一般不超过200℃,矿石成分常以高岭石、埃洛石、明矾石、蛋白石、石云南腾冲高岭土矿床位于腾冲地热区以热泉为中心约100km2区域内;主要包括硫磺塘、澡塘河、黄瓜菁、襄宋热水塘等数十个泉群,区内出露的地层自下而上为:下古生界高黎贡山群绢云母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变质岩;石炭系勐洪群的泥岩、板岩、含砾杂砂岩、角岩和白云岩组合;上第三系分两个组:南林组为花岗质砂砾岩,砂页岩夹少量煤层,为主要含矿层;芒棒组为灰黑色致密状玄武岩直覆于南林组之上;第四系以火山堆积和河湖相堆积为主;地热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持续时间长,从燕山期至近代的整个地史时期,形成了一套由深成—中深成—浅成侵入直至喷出的岩浆旋回;尤其是新生代以来强烈的基性—中性的火山喷发,形成了宏伟壮观的火山地貌和千姿百态的地热景观;区内基底岩石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被南北断裂带切割,以硫磺塘—魁阁坡断裂和杏塘—热水塘断裂为主,近南北向分布;地热区内分布着许多低温、中温、中高温和高温热泉、沸泉、喷气孔等;大都呈东西向和南北向,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热水区水热蚀变强烈,岩石发生硅化、高岭土化和泥化作用,出现了以高岭土矿物为主的一系列中、低温蚀变矿物;除上述表中所列的蚀变矿物外,还出现一些石膏、磷钙铝石、菱磷铝锶石和磷铝铈矿及沸石类矿物;上述蚀变矿物中能指示水热溶液化学性质的主要是pH有以下几种:氧化硅矿物、明矾石、高岭石和迪开石,2∶1型粘土矿物主要为蒙脱石和绿泥石及规则混层矿物;五沉积和沉积-风化亚型高岭土矿床该类矿床其矿石呈泥沙状块体,松软而未压实板结;矿石类型分为软质粘土和砂性高岭土,前者含砂量低,有较多无序高岭石,晶片呈破裂状,矿层透水性差,铁质不易淋滤迁移;一般含铁、钛较高,如广东清源、吉林水曲柳的高岭土矿床属此类,大部作耐火粘土使用;后者大都是含高岭土的长石、石英砂层或砂砾层;透水性好,沉积于盆地之后,又遭受进一步风化淋滤;若有腐殖质造成的酸性还原环境,则可生成结晶度好的片状高岭石,含铁、钛低,白度高,是优质造纸涂料;如广东茂名、广西合浦的高岭土矿床属此类;现以广东茂名高岭土矿床为例叙述如下;广东茂名高岭土矿位于茂名市北郊金塘、山阁、羊角一带;高岭土产于第三纪盆地内;盆地总体为不对称向斜构造,走向北西,盆地下部为下第三系油柑窝组,为一套砂砾岩、砂岩和油页岩沉积,夹褐煤和泥质薄层;厚度为26~116m;其上为上第三系中新统黄牛岭组,为一套砂砾岩、砂岩、砂质粘土夹泥岩沉积;其下部是主要的高岭土含矿层;黄牛岭组厚75~157m;再上为中新统老虎岭组,是一套砂砾岩、泥岩和粘土沉积,其下部含高岭土矿层;这组总厚为450m;高岭土矿层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出露面积约30km2,含矿层岩性均匀,为含砾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大部分已转变为高岭石;矿石结构松散、经过淘洗,高岭石很易富集;茂名高岭土矿物以石英和高岭石为主,仅含少量伊利石,不含埃洛石和蒙脱石;原矿中高岭石含量较低,占20%~40%,石英含量约占50%~80%;经过精选,得到小于2μm精土后,石英含量可降至1%以下;淘出精矿中铁、钛含量小于1%,有机质含量一般为%~%;精矿经化学漂白处理,白度可达83%~88%;高岭石粒度细小,自然解理好,叠片状和书册状集合体少见;在-320目的粗精矿中小于2μm 粒级片状高岭土含量可达54%~55%;茂名高岭土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是盆地周围的片麻岩、混合岩、花岗岩及酸性火山岩;它们在第三纪湿热气候条件下,遭受强烈风化;石英、微斜长石、白云母以及花岗质岩;屑的风化和半风化物质,经河流的短距离搬运,在盆地中沉积下来;这种以长石、石英为主要成分的砂砾层,透水性良好,砂砾层中常夹有煤线和含黄铁矿;砂砾层之上下皆有油页岩、褐煤层;综合来看,是一个富含有机质的酸性还原沉积环境,有机酸有利于铁质的淋滤;这些成矿作用的叠加,就形成粒度细、纯度高,含铁低的片状高岭石的巨大、优质涂布级高岭土矿床;六含煤地层中的高岭石粘土岩亚型矿床典型例子为大同含煤建造沉积型高岭土矿床,为沉积成岩所形成的硬质高岭土又称高岭岩矿床,也是我国北方瓷用和耐火材料用高岭土的重要基地;矿区与大同煤矿一致,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南,呈北东-南西向分布,横跨云岗、怀仁、浑源、山阴、平鲁、朔县等地,面积约2 000km2,构造位置属云岗—平鲁构造盆地;结晶基底为太古宇桑干群的变质岩系,上覆自古生代到新生代以来的大部分地层;含矿岩系与含煤岩系完全一致,主要是石炭系上统的太原组,其次是二叠系下统山西组;高岭石矿层与煤层紧密共生图4.22.7,一般为煤层夹矸,并有产于顶底板中者;太原组分布着九层煤,其间夹有11层高岭土;其中:4号矿层在北部的同家梁、口泉一带最为发育,矿层有时分叉和合并,单层厚度一般近1m,最大的厚度可达2m,矿石为粗晶和细晶高岭岩,层位稳定,质量好;5号矿层在煤田中部峙峰山至鹅毛口一带发育,平均厚度,矿石为深灰到黑色的胶状高岭岩,常含少量一水软铝石,故烧失量和Al2O3含量偏高,而SiO2偏低;6号矿层质量好,层位、厚度稳定,分布面积广,从山阴、马营、怀仁、峙峰山、吴家窑直至大同口泉一带均有发现,为本区主要的制瓷高岭土矿层,矿层分两层,上层为细晶高岭石岩俗称黄瓜石,下层为粗晶高岭岩俗称砂石、黑砂石,单层厚度为~;8号矿层广泛分布全区,矿石为胶状高岭石平均厚度,矿石质量好;其余矿层经济意义不大;本区矿石自然类型可分粗晶高岭岩、细晶高岭岩、隐晶质及隐晶质含一水铝石的高岭岩、碎屑状高岭岩等四种;矿石化学成分为硅低铝高型,矿石化学成分见表;其中6号矿层的矿石最接近高岭石的理论值;大同煤田中的高岭土矿,烧成白度高,热稳定性及结合性好,已被许多厂、矿用来生产日用瓷和面砖;雁北陶瓷研究所还用怀仁县峙峰山的粗晶高岭石矿配以石英、长石、滑石、软质粘土,试验生产白度为85%高白瓷;其中高岭石矿石用量坯料为40%,釉料7%~9%;。
岩溶发育程度分级
A.0.3 场地岩溶发育程度定量分级应符合表 A.0.3 的规定。
131
表 A.0.3 岩溶发育程度定量分级
分级
岩溶发育特征
① 钻孔遇洞率>30%,或线岩溶率>10%,或土洞率>10%。
岩溶强发 ② 沿结构边线或地基柱列线方向的基岩面起伏高差平均值>
育
5m。
③ 基岩内岩溶裂隙或串珠状溶洞发育深度>20m
育
2m。
③ 基岩内岩溶裂隙或串珠状溶洞发育深度<5m
注:1 各等级的 3 项条件中,有一项符合者即判定为相应岩溶发育等级。
2 考虑到小型洞穴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有限、且易于处理,钻孔遇洞率统计时,只
统计尺寸大于等于 0.5m 的岩溶洞穴。
3 当钻孔遇洞率为 0,沿结构边线或地基柱列线方向的基岩面起伏高差平均值>
有一定连 溶槽、石牙 模 岩 溶 岩; 中
续厚度。 较发育,偶 管 道 水 4. 石炭系大塘组(C1d)灰岩、泥质 等
如碳酸盐 见 小 规 模 分 布 , 灰岩、泥质白云岩; 发
岩夹碎屑 岩 溶 塌 陷 泉 水 出 5. 石炭系岩关组(C1y)灰岩、泥质 育
岩层组 现象。地下 露较少 灰岩;
土洞、溶洞
有 时 见 岩 分 布 , 灰岩;
岩。如均
育
溶 塌 陷 现 泉 水 分 6. 石炭系马平群(C3mp)灰岩、白
匀碳酸盐
象。地下土 布较多 云岩;
岩层组
洞、溶洞发
7. 石炭系黄龙群(C2hn)灰岩、白云
育
岩;
8. 奥陶系桐梓、红花园组(O1t+h)
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9. 寒武系清虚洞组(∈1q)灰岩、白
溶洼地、落
(T1m)或谷朗组灰岩、白云岩,时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描述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描述二叠系是地质年代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地球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间跨度。
在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岩石类型。
本文将对统茅口组灰岩进行描述。
统茅口组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一个石灰岩地层,属于二叠系。
在统茅口组中,灰岩是其中的一种岩石类型。
灰岩是由碳酸钙主要成分的沉积岩,其颜色通常呈灰色或浅灰色。
统茅口组灰岩的形成与二叠纪时期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二叠纪时期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地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大陆开始聚集形成超大陆盘古,而海洋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统茅口组灰岩的沉积环境主要是海洋环境。
在二叠纪时期,地球上的海洋中富含大量的浮游生物和珊瑚等生物。
这些生物在海洋中繁衍生息,死亡后其遗骸和壳体会沉积在海底,逐渐形成灰岩。
统茅口组灰岩中常常可以发现化石,这些化石是对二叠纪生物演化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记录。
统茅口组灰岩的岩石结构通常呈层状或块状。
层状结构是由于沉积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而块状结构则是由于岩石的断裂和变形。
灰岩的质地通常比较细腻,质地均匀,硬度较低。
在统茅口组灰岩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岩石表面的溶蚀现象,这是由于灰岩中的碳酸钙溶解所致。
统茅口组灰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由于其质地细腻且容易加工,可以用于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方面。
此外,灰岩中的碳酸钙也可以用于制造石灰、水泥等产品。
因此,统茅口组灰岩在地质学、建筑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统茅口组灰岩是二叠系中的一个重要岩石类型。
其形成与二叠纪时期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沉积于海洋环境中。
灰岩的结构通常呈层状或块状,质地细腻且容易加工。
统茅口组灰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建筑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统茅口组灰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二叠纪时期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对于认识地球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川东南地区茅口组一段地质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以南川区块为例
2023年7月第38卷第4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Jul.2023Vol.38No.4收稿日期:2023 03 12基金项目:中国石化科技部项目“南川地区茅口组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与目标评价”(P21042-4)第一作者:李佳欣(1993 ),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常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E mail:253573135@qq.comDOI:10.3969/j.issn.1673 064X.2023.04.002中图分类号:TE122文章编号:1673 064X(2023)04 0012 08文献标识码:A川东南地区茅口组一段地质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以南川区块为例李佳欣1,房大志2,程泽虎2(1.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100;2.中石化重庆页岩气有限公司,重庆408400)摘要:为进一步分析川东南地区茅口组产能差异大的根本原因,利用测井、岩心、薄片、地化资料及现场生产资料对南川区块茅口组碳酸盐岩地层的沉积岩石学特征、构造特征、不同井位产能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茅口组自上而下沉积水体渐深,茅一段泥质质量分数平均高达14.3%,生烃条件最好,且储集空间类型以微裂缝和溶蚀孔为主,具备自生自储特征;研究区域内,茅口组地层在纵、横向上发育均较为完整,在构造背景条件下,茅一段后期改造形成大量构造缝和断层,断层附近因侧向遮挡条件差,气测显示往往不佳,但构造缝的沟通使得天然气运移聚积成藏。
南川区块茅一段良好的生烃条件是成藏的基础,天然气的富集具有“构造控藏、裂缝控产”的规律,在远离断层并发育裂缝型储集体的区域试气效果较好。
关键词:地质特征;天然气富集规律;茅一段;南川区块;川东南地区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NaturalGasAccumulationLawofFirstMemberofMaokouFormationinSoutheastSichuan:ACaseStudyofNanchuanBlockLIJiaxin1,FANGDazhi2,CHENGZehu2(1.KeyLaboratoryofHubeiProvinceforPetroleumGeochemistryandEnvironment(ResourcesandEnvironmentSchoolofYangtzeUniversity),Wuhan,Hubei430100,China;2.ChongqingShaleGasCo.,Ltd,Sinopec,Chongqing408400,China)Abstract:InordertounderstandthefundamentalreasonforthelargedifferenceinproductivityofdifferentgaswellsinMaokouFormationinsoutheastSichuan,thesedimentarypetrologycharacteristics,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anddifferentwelllocationproductivitycharacteristicsofMaokouFormationcarbonateinNanchuanblockweresystematicallyanalyzedbymeansoflogging,core,thinsection,geochemicalandon siteproductiondata.Theresultsshowthat:ThefirstmemberofMaokouFormationischaracterizedbyhighmudcontentandgoodhydrocarbongenerationconditions,moreover,itsstoragespaceismainlymicrofracturesanddissolutionpores.There fore,thefirstmemberofMaokouFormationhasself generationandself storagecondition.Inthestudyarea,theMaokouFormationhasrelativelycompletedevelopmentinbothverticalandhorizontaldirections.Undertheregionaltectonicbackground,alargenumberofstructuralfracturesandfaultswereformedinthelaterstageofthefirstmemberofMaokouFormation,gasloggingshowisoftenpoornearthefaultsduetopoorlateralsealcondition,butthecommunicationoftectonicfracturesmakesthenaturalgasmigrateandaccumulate.Therefore,thefavorablehydrocarbongenerationconditioninthefirstmemberofMaokouFormationinNanchuanblockisthebasisfornaturalgasaccumulation,andtheenrichmentofthenaturalgashasthelawof"tectoniccontrollingaccumulationandfracturecon trollingproductivity".Thereisgoodgastestingeffectinareasfarfromfaultsandwithdevelopedfracturedreservoirs.Keywords: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naturalgasenrichmentlaw;thefirstmemberofMaokouFormation;Nanchuanblock;southeasternSichuan[Citation]李佳欣,房大志,程泽虎.川东南地区茅口组一段地质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以南川区块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8(4):12 19.LIJiaxin,FANGDazhi,CHENGZehu,etal.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naturalgasaccumulationlawoffirstmemberofMaokouFormationinsoutheastSichuan:acasestudyofNanchuanblock[J].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23,38(4):12 1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李佳欣等:川东南地区茅口组一段地质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引 言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是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相继在卧龙河、自流井、鹿角场等多个盆地区域建成了开发基地,累计天然气资源总量达15059.39×108m3,探明储量仅为852.03×108m3。
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沉积微相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模式
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沉积微相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模式翟常博;林良彪;尤东华;刘冯斌;刘思雨【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24(45)2【摘要】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沉积微相和有机质富集规律,开展了岩石学、沉积微相分析。
将川西南乐山沙湾剖面茅一段划分为生物碎屑含灰泥岩(MF1)、生物碎屑泥灰岩(MF2)、生物碎屑含泥灰岩(MF3)、灰泥灰岩(MF4)、生物碎屑粒泥灰岩(MF5)、钙藻粒泥灰岩(MF6)、生物碎屑泥粒灰岩(MF7)和钙藻泥粒灰岩(MF8)共8个沉积微相。
结合沉积古环境及地球化学分析认为:①茅一段早、中期,主要发育MF2沉积微相,其次为MF7和MF8沉积微相。
该期整体为海侵、缺氧环境,发育上升洋流,初级生产力较高。
中、晚期主要发育MF6、MF7和MF8沉积微相,为相对海退环境,含氧量略有上升,上升洋流强度减弱,初级生产力下降。
末期以MF2沉积微相为主,含氧量略有上升,初级生产力增强。
②茅一段的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海洋初级生产力与缺氧环境的调控,同时受上升洋流的间接影响。
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与较低的含氧量有利于有机质富集与保存。
上升洋流可带来深层营养成分,从而增强海洋初级生产力。
③MF2与MF7沉积微相在区域上稳定分布,且具有较高初级生产力和较低含氧量沉积环境,是茅一段有机质富集的有利沉积微相。
【总页数】17页(P440-456)【作者】翟常博;林良彪;尤东华;刘冯斌;刘思雨【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沉积微相研究2.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特征及模式3.四川盆地东南缘二叠系茅口组一段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及富集模式4.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岩石微相特征及储层成因——以华蓥山二崖剖面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古岩溶特征及识别
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古岩溶特征及识别施泽进;夏文谦;王勇;田雪松;王长城【摘要】以野外观察结合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对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的古岩溶进行较好的识别.该区茅口组主要发育四种类型的古岩溶,分别为沉积期岩溶、表生期岩溶、埋藏期岩溶和褶皱期岩溶,这四种类型的古岩溶在宏观特征、微观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阴极射线下及碳同位素和锶同位素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综合起来可作为研究区茅口组不同类型古岩溶的识别标志.沉积期岩溶具有发育规模小,以选择性溶蚀为主及在阴极射线下不发光的特征;表生期岩溶发育规模大,且主要出现在茅口组的中上部,可见大量的方斑及溶塌角砾,溶蚀孔洞充填物以中-粗晶方解石为主,局部可见少量渗滤砂,阴极射线下发暗褐色光或暗橙红色光,或两者共有而具环带结构,胶结充填物的碳同位素介于0.26‰~3.43‰之间,锶同位素介于0.7044~0.7049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7 ~65℃;埋藏期岩溶发育规模不大,溶蚀孔洞中的胶结充填物被有机质侵染严重,常与残存的沥青共存,胶结充填物多为细-中晶方解石,阴极射线下发暗褐色光,碳同位素介于-1.44‰~-0.92‰之间,锶同位素介于0.7037 ~0.7049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8~135℃;褶皱期岩溶的发育具有普遍性,常以裂缝或与裂缝沟通的方斑或裂缝溶蚀扩大缝的形式出现,溶蚀孔洞充填物以细-中晶方解石为主,阴极射线下不发光或发暗褐色光,碳同位素介于1.58‰~4.07‰之间,锶同位素介于0.7050~0.7082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8 ~110℃.正确判断不同区域的古岩溶类型,对理解储层的形成机制及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4(030)003【总页数】9页(P622-630)【关键词】古岩溶特征;古岩溶识别;茅口组;四川盆地东南部【作者】施泽进;夏文谦;王勇;田雪松;王长城【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地球化学系,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鉴于古岩溶在世界油气勘探中的重要地位,其一直是石油地质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Wang and Al-Aasm,2002;Sean et al.,2007;Kang et al.,2012)。
蜀南地区茅口组岩溶缝洞型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蜀南地 区位 于 四川盆地 南部 ,区域构造 属川 I 南低 陡褶皱
带 ,勘探 开 发 面 积约 5 . 0 3 X 1 0 4 k m 。该 区 是 四川 盆地 油 气 勘探 开
较低,但硅质岩 、灰质云岩 、白云岩 、云质灰岩 ,泥质灰岩主要 为岩溶孔洞充填物 ,非原始沉积岩 ,而亮晶颗粒灰岩的平均孔隙 度为1 . 1 4 %,最大可达8 . ( ) 9 %,具有相对较好的物性特 征 ,为岩
茅 三段 ,为1 . 2 6 %;其次为茅一a 层 ,为1 . 1 9 %;再次为茅二b 层
和 茅 四 段 ,分 别 为 0 . 9 2 %和 0 . 8 8 %;最 差 的 为 茅二 a 和茅二c 层,
分 别 为0 . 8 3 % 和0 . 8 0 %。 4 主要 储 集 空 间类型
据 岩 心观 察 资 料并 结 合 薄 片 鉴 定 结 果 可 知 :灰 岩 是 本 区 茅 口组 的 主要 岩 石类 型 ,约 占地 层 总 厚度 的 9 3 % 以上 。茅 口组 储 层
埋藏历史过程 中,极易受到包括溶蚀作用和 白云石化作用在内的 多种成岩作用改造 ,使得碳酸盐岩储集层往往具有岩性变化大 、
质 白云岩 ) 和 生屑 灰 岩 中 。 通 过 查 阅 大量 前 人研 究 成果 可知 :茅 一段 为 黑 色 介 屑 泥 灰 岩 与 含泥 质 的泥 晶 绿 藻屑 灰岩 波 状 互层 ,泥质 灰岩 夹 黑 色页 岩 , 眼球 状构 造 发育 ,发 育介 形 虫 、腕足 、绿 藻等 生物 ,无珊 瑚 ;茅 二 段 为灰 色厚 层 块状 灰岩 ,中部 为 陆缘 浅 海相 的 虫灰 岩 ,其 上 下 为泻 湖相 灰 色含 屑泥 晶灰 岩 、泥 晶介 屑 灰岩 ,有 时含 少 量泥 质 ; 茅 三 段 为灰 白色 块 状 灰岩 、生 物碎 屑灰 岩 ,开 阔 台地 浅滩 相 的亮
中梁地质
1、交通位置 (2)2、自然地理 (2)3、矿区地层 (3)3.1 上二叠统龙潭组(P2L) (3)3.2 上二叠统长兴组(P2C) (4)3.3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 (5)3.4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 (6)4、矿区构造 (7)4.1 区域构造背景 (7)4.2 实训基地的地质构造特征 (9)5、水文地质概况 (18)6、矿区基本情况 (20)6.1 矿区开发简史 (20)6.2 煤系地层的含煤性 (20)6.3 煤质特征 (21)6.4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 (21)6.5 其它矿产 (21)中梁山地质情况简介1、交通位置地质填图实训基地在中梁山凉风垭至蒋家坡一带。
位于重庆市西郊,属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管辖范围。
实习区南北长2km,东西宽1.5km,面积约3km2。
区内有多条公路通过,交通较为方便(图1)。
2、自然地理实习区地貌特征是岭峰相间,以侵蚀构造地形为主,相对高差在200~250m左右。
山上大部分地区植被发育,沿山脊采石场较多。
在山脚下的槽谷中,第四纪沉积物较发育,地势较平坦,人口稠密,工厂林立,各种建筑物繁多,经济文化发达。
实习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具有夏季炎热,冬季温暖,秋季多雨,常年多雾,雨量充沛特点。
实习区处于中梁山北矿井田范围,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地层划分较细,有大量的地质资料可供参考。
离学校不远,是地质填图实训的良好基地。
图1 中粱山实训基地交通位置图3、矿区地层中梁山地区的地层,按全国区域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地层区,四川盆地分区,万县小区。
出露有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等地层及第四纪沉积物。
上二叠统的龙潭组和长兴组地层组成背斜核部,三叠系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须家河组及侏罗系地层依次分布在背斜两翼(表1)。
现将各地层的岩性特征由老到新分述如下:3.1 上二叠统龙潭组(P2l)龙潭组主要沉积在下伏地层茅口组石灰岩的侵蚀面上,,二者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长兴组呈整合接触。
川中茅口组岩溶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及勘探潜力
川中茅口组岩溶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及勘探潜力戴晓峰;冯周;王锦芳【摘要】GM地区测井评价证实川中茅口组顶不整合面以下100m发育岩溶储层,基于三维地震发现大量“下凹”岩溶塌陷体,二者共同指示川中茅口组存在强烈溶蚀作用.岩溶储层在茅口组顶部具有弱振幅的地震响应特征.岩溶储层发育区受古河道控制:古河道两侧水动力作用强,溶蚀作用强烈,易形成岩溶储层.川中茅口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岩溶储层发育,具备形成大规模岩性气藏的成藏条件.【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7(052)005【总页数】10页(P1049-1058)【关键词】川中;茅口组;岩溶储层;岩溶塌陷;古河道【作者】戴晓峰;冯周;王锦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戴晓峰,冯周,王锦芳.川中茅口组岩溶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及勘探潜力.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52(5):1049-1058.下二叠统茅口组是四川盆地的主要产气层之一,已经在蜀南气矿发现了荷包场、自流井等多个气田,产气层岩性多以灰岩为主。
前人研究证实蜀南茅口组为风化壳岩溶储层,其储集空间以东吴运动后产生的表生期古岩溶形成的溶蚀洞穴为主,局部发育微裂缝[1-9]。
蜀南气矿茅口组岩溶气藏具有较高产能,该地区累计产气量大于1×108m3的气井已达 30口。
然而,岩溶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即使距离很近,岩溶发育程度也会差异很大,如蜀南纳6井茅口组在钻井时未见任何缝洞显示,但在相距12m 的侧钻中钻时明显降低,同时产生井漏、放空2.25m,并井喷,最终获得较大的天然气储量[10]。
强烈的储层非均质性限制了盆地其他地区茅口组的勘探,急需开展岩溶储层控制因素、岩溶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寻找接替有利岩溶发育区。
川中28口录井过程中,茅口组顶部井漏4口,气侵16口,表明川中下二叠统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贵州花秋二矿茅口组岩溶水发育规律及对开采影响分析
贵州花秋二矿茅口组岩溶水发育规律及对开采影响分析张勇【摘要】我国北方许多矿井主要受到奥灰水的威胁,而在贵州黔北地区,由于龙潭组特殊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造成黔北地区矿井不同程度受到茅口灰岩水的威胁.基于茅口组灰岩岩性、地表茅口灰岩出露地区岩溶水的排泄规律,运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分析露头处积水分布情况,可为矿井安全生产靠近底板茅口组的16号煤层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期刊名称】《中州煤炭》【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3页(P114-116)【关键词】茅口组灰岩;岩溶水;水文地质条件【作者】张勇【作者单位】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45.21花秋二矿开采煤层为二叠系龙潭组煤层,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3号(全区可采)、5号(全区可采)、9号(全区可采)、15号(局部可采)、16号(全区可采)煤层,目前矿井主要开采3、5、9号煤层,近期拟开采16号煤层,底板为二叠系茅口组含水层。
因16号煤层距茅口组较近(1.03~5.47 m),如果茅口组岩溶水较发育,且水压和水量较大的情况下,16号煤层与茅口组之间的岩层是不能够阻隔茅口组的岩溶水[1-4]。
这样给开采16号煤层带来较大困难。
为此,运用瞬变电磁法对露头处积水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花秋二矿井田区域内主要为桐梓河汇水型水文地质单元。
在碳酸盐岩分布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由于地貌上多属于中切垄脊中山地貌,两翼斜坡坡角35°~40°,坡度较缓,大气降水通过落水洞、漏斗、洼地等岩溶地形集中灌入地下,补给强度较大。
大气降水转入地下后,受两侧非可溶岩的阻隔,顺层由北东向南西方向径流,径流方式主要为管道流,辅以隙流。
在地形低洼的河谷、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交界处及断层带上以暗河、岩溶大泉的形式排泄于地表(如130、183暗河出口及174号泉),汇入桐梓河。
在非可溶岩分布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地表水。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地层划分、对比与岩溶古地貌恢复
摘要: 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后期沉积相变过程复杂,加之茅口组顶界尚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由此导致所恢复的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格局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为了给该区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天然气勘探提供帮助,利用露头地质调查、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人工虚拟井等资料,在通过标志层对茅口组进行精细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综合地层残余厚度、地层岩性、地层剥蚀层段分析,建立了茅口组古岩溶地貌单元划分标准,刻画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的分布格局。
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茅口组残余地层厚度具有“北薄南厚”的分布特征,其中茅一段厚度分布稳定,茅二段残余地层厚度变化较大;②海槽相孤峰段开始沉积于茅二b期,结束于茅二a晚期,地层厚度一般小于25 m,分布局限于川东北地区;③茅三段和茅四段在川东地区的中部和北部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剥蚀;④茅口组末期古地貌可划分出2 个岩溶高地、3 个岩溶盆地及2 个岩溶斜坡。
结论认为,川东地区茅口组古地貌总体上呈岩溶斜坡为主、岩溶高地次之,岩溶盆地分布范围相对较小,其中北部和中部地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带茅口组上部地层剥蚀较多,岩溶储层主要发育于茅二b亚段、茅二c亚段及茅一段中上部,南部地区岩溶储层主要发育于茅三段、茅二a 亚段及茅二b亚段。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段;地层划分与对比;岩溶古地貌0 引言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地区)大力勘探石炭系目的层期间,在上覆地层的中二叠统茅口组也获得了少量高产气井。
近年来,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带石炭系的勘探程度越来越高,进一步找构造圈闭的空间越来越小,构造低位(向斜与斜坡)的岩性—地层圈闭日益受到重视[1-3]。
早二叠世末期,峨眉山地幔柱差异上升,川东地区北部茅口组上部地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在大气淡水的溶蚀淋滤作用下,形成孔洞、缝洞型石灰岩储层[4]。
2018年8月,五探1井首次在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向斜区茅口组获得重大突破,测试获得日产量为82×104 m3的高产气流,显示了构造低位茅口组古岩溶作用形成的岩性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灰岩岩性描述]灰岩野外描述(Word可编辑版)
[灰岩岩性描述]灰岩野外描述(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范文一:粉质粘土、灰岩描述①粉质粘土:黄褐;硬塑;以粘粒及粉粒为主,含少量高岭土,稍有光泽,层理特征不明显,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该层分布整个场区,层厚 5.0~6.5m,层底标高:80.35~86.44m。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为16~24击,岩土工程分级为Ⅱ级。
②粘土:黄褐;硬塑~可塑;以粘粒为主,含少量粉粒及高岭土,稍有光泽,层理特征不明显,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高;其中北岸粘土层中含约10~40%的角砾,呈棱角状,粒径约3~12mm,角砾母岩成分为硅质灰岩;其中局部含约10%碎石,呈棱角状,粒径约3~5cm,母岩成分为硅质灰岩。
该层分布整个场区。
层厚13.20~18.10m,层底标高64.55~73.24m。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为4~26击,岩土工程分级为Ⅱ级。
③1硅质灰岩(C3):灰黑色,很湿~饱和,强风化,细晶-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以碳酸盐矿物及硅质盐矿物为主,见大量燧石团块,燧石团块为黑色、呈扁球状、球状。
含较多方解石脉及石英脉,宽约10-20mm,局部见溶隙、溶孔,主要发育2组裂隙,与钻机轴向夹角分别为0°~10°、30°~40°,裂面较平直~微弯,陈旧,见溶蚀痕迹,局部以方解石、石英晶体及黑色炭质充填,岩芯破碎~较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节长一般为5-20cm,最长约30cm, RQD值一般为35-80%,顶部与覆盖层接触面附近岩芯破碎,溶蚀现象严重, RQD 值小于35%。
该层在整个场区均有分布,层厚2.50~9.90m,层底标高57.17~66.74m。
属硬岩~极硬岩,岩土工程分级为Ⅷ级。
③2硅质灰岩(C3):中等风化,灰黑色,饱和,细晶~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以碳酸盐矿物及硅质矿物为主,含较多方解石脉及石英脉,大部宽约0.5~10mm,与钻机轴向夹角0-10°及30-40°为主,岩芯较破碎~较完整,呈短柱状~短长柱状,节长一般为10~20cm,最长达40cm,岩芯锤击声较脆, RQD值一般以50~95%为主,局部受溶蚀影响,岩芯破碎,呈碎块状,RQD值小于50%。
简述岩溶主要的岩溶形态
简述岩溶主要的岩溶形态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岩溶形态:
1. 溶洞:溶洞是岩溶地区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是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的地下空间。
溶洞内常常有各种奇特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岩溶景观。
2. 岩溶漏斗:岩溶漏斗是岩溶地区一种圆锥形的洼地,由于地下溶洞顶部坍塌而形成。
岩溶漏斗大小不一,有的直径只有几米,有的则可达数百米。
3. 岩溶峡谷:岩溶峡谷是岩溶地区的一种峡谷地貌,由于水流长期侵蚀可溶性岩石而形成。
岩溶峡谷通常具有陡峭的崖壁、深切的河谷和壮观的峡谷景观。
4. 岩溶平原:岩溶平原是岩溶地区一种较为平坦的地貌,由于长期的岩溶作用,可溶性岩石被溶蚀,形成了较为平坦的地形。
5. 岩溶峰林:岩溶峰林是岩溶地区一种独特的地貌,由许多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组成。
这些山峰形状各异,有的像塔,有的像锥,有的像蘑菇,形成了壮观的岩溶峰林景观。
这些岩溶形态是岩溶作用的结果,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同时,这些岩溶景观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简述常见的岩溶地貌类型
简述常见的岩溶地貌类型:
岩溶地貌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其特点是形状奇特、多姿多彩、变幻莫测。
常见的岩溶地貌类型包括:
1.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貌的代表类型,主要由碳酸盐岩在化
学溶蚀和物理侵蚀作用下形成。
其特点是石灰岩地表上布满了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的洞穴、峰丘、潭池、峡谷等地貌形态。
2.石漠化地貌:石漠化地貌是由于人类开垦、过度放牧等活动导致的土地
退化现象,表现为土地被石头或裸露的岩石所覆盖,地表无法生长植被,
形成裸露的石质地貌。
3.风蚀地貌:风蚀地貌是由风力作用下的物理侵蚀和化学风化而形成的地
貌,如沙丘、沙漠、风蚀石林等。
4.溶洞地貌:溶洞地貌是岩溶地貌中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主要由化学侵
蚀和物理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洞穴、地下河等。
5.石灰岩峰林地貌:石灰岩峰林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在长期的化学溶蚀和物
理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山地地貌。
其特点是地势陡峭、地形复杂,山峰一
般呈圆锥形或钟乳状,山间的沟壑纵横交错。
6.岩溶峡谷地貌:岩溶峡谷地貌是由于岩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溶蚀作用而形
成的地貌,其特点是地势陡峭、地形多变,山峰、峡谷、瀑布等地貌形
态错落有致。
重庆市地层表述
重庆市地层表述(自用,牟)(九)二叠系本区二叠系仅有中、上统,缺失下统,共划分了8个组,其中除中统梁山组(Pl)及栖霞组(P2q)岩性变化较小外,其余在岩相及古2生物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并分布于不同相区,现自下而上分组列述于下:中统:1、梁山组岩性为黑色碳质页岩,夹煤线及黄铁矿,底部多为铝土质页岩,铝土岩及含铁绿泥石岩,产植物化石Sphyllophyllum sp.等化石。
厚1~30m。
与下伏地层均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栖霞组(Pq)2主要为灰~灰黑色,薄~厚层状灰岩夹沥青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常含硅质团块及条带,具眼球状构造。
产蜓类化石Schwagerina sp.,chusenella cf.doldvillei 等。
厚47~245m。
3、茅口组(Pm)2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灰岩,夹少量硅质团块及条带,下部夹沥青质灰岩及灰岩。
产蜓Verbeekina 及腕足类化石。
厚77~306m。
4、孤峰组(Pg)2仅限于万州小区,主要为黑色板状硅质岩。
该组属于茅口组上部岩石的相变。
厚0~15m。
上统:1.吴家坪组(Pw)/龙潭组(P3l)3吴家坪组主要分布于万州小区及酉阳小区,主要为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生物碎屑灰岩及条带状灰岩,底为含煤线粘土岩。
产海相化石腕足类Spinomagenifer sp。
珊瑚Lophocarinophyllum sp等化石。
厚36~381m。
龙潭组仅分布于重庆小区,主要为黄灰~黑色,细~粉砂质碳质页岩夹薄层灰岩及泥灰岩;含煤数层。
产植物Gigantopteris sp及腕足化石,厚64~143m。
属海陆交互相。
以上两组为相变关系。
2、长兴组(Pc)3浅灰~深灰中—厚层灰岩,含少量硅质团块及条带,时夹白云质灰岩及页岩。
产蜓Palaeofusulina sp等。
厚52—145m。
3、大隆组(Pd)3仅限于万州小区,主要为深灰—黑灰色薄层状硅质岩、碳硅质页岩。
产菊石Pseodotirotiles sechuanensis等。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与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21 6
中 国岩 溶
地 即位 于岩溶 台地 上 ( 图 2 。根 据 古地 貌 的形 态 见 )
发达 , 蚀缝 洞 受 充 填 程 度 小 , 发 育 大 型 的溶 洞 。 溶 易 如长 8井 , 井位 于 岩溶 台地 边 缘 , 时也 在 峰 丛 斜 该 同 坡上 , 四段全部 被剥 蚀 , 茅 录井测试 显示 , 至茅 三段 钻 ( 0 . 7 21 2 1 时 , 具 放 空 4 7 I 21 7 3 ~ 1 . 5m) 钻 . 8 I。位 T 于峰 丛斜坡 的寺 3 6井 、 8井 、 井 老深 1井 , 丘 上 的 溶 合 2 7井 , 台地边 缘 的寺 2 5井 、 4井 等 都 因水 动 力 洞 较 强而 发育较 大 的岩溶缝 洞 系统 。
成 古 岩溶 风化 壳 。至二 叠纪 末 , 被龙 潭组 煤 系沉 积所 覆 盖 。之 后 , 区持 续 下沉 , 该 又依 次 接受 了早 、 中三 叠 世 的海相 碳 酸盐岩 沉 积 和 晚 三 叠 世 、 罗纪 、 侏 白垩 纪
1 基本 地 质 条 件
蜀 南 地 区 位 于 四 J 盆 地 南 部 , 泸 州 古 隆 起 为 中 I l 以
灰岩 及 眼球状 灰岩 , 部 含 有 燧 石 团块 , 局 基质 孔 隙度
3种 地 貌 单 元 : 溶 台 地 ( 二 叠 统 厚 度 小 于 1 0 岩 上 6 m) 岩 溶坡 地 ( 二叠 统 厚 度 1 O m~2 0m) 岩溶 、 上 6 2 、 盆地 ( 上二 叠统 厚度 大 于 2 0m) 其 中岩溶 坡地 又 可 2 , 进一 步划 分为 岩溶 陡坡 和岩 溶缓 坡 ( 2 , 特 征将 图 )其
貌 单 元 和 缝 洞 系统 发 育 关 系 。 结 果 表 明 : 溶 台地 岩 溶 水 以 垂 向渗 流 为 主 , 化 岩 风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与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与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桑琴;黄静;程超;未勇;吕宗刚;吴昌龙;彭祚远【期刊名称】《中国岩溶》【年(卷),期】2012(31)2【摘要】The ancient karst landform of the Maokou formation in Shunan region controls the facture-cavern system's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Maokou formation in the region, the surface erosion on weathering crust and sediment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degree of preservation of the Maokou formation, the ancient karst landforms in the Maokou formation can be recognized as or divided into three 2nd grade landform units as karst platform, karst slop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e western steep slope and northeastern gentle slope belt) and karst basin. Then the relationship of geomorphic unit and the cave system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in karst platform seeps mainly vertically, weathering is strong, vertical solution fissure and cave is often filled with clay; the karstification is the strongest in the karst steep slope and the transition zone of karst steep slope to karst platform where pore and cave are developed, filling rate is low, fissure-cavity system develops best, and is favorable for exploration; the speed of water flow in karst gentle slope is slow, karst cycle is long and fissure-cavity system is easy to be filled, which does not conducive to fissure-cavity reservation; the erosional space in karst basin is less, and the reservoir performance is poor, which makes thearea unfavorable for exploration.%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形态对缝洞系统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在恢复茅口组古地貌的基础上,根据上二叠统在区域上的分布厚度、风化壳表面侵蚀特征和茅口组地层保存程度,将茅口组顶部古岩溶面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坡地(又分为西部陡坡带和北东部缓坡带)和岩溶盆地3个二级地貌单元;研究了各地貌单元和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岩溶台地岩溶水以垂向渗流为主,风化剥蚀强烈,形成垂向的溶缝、溶洞常被泥质等充填,横向连通性弱;岩溶陡坡、岩溶台地和岩溶陡坡过渡带岩溶作用最强,溶孔、溶洞发育,且充填程度低,缝洞系统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岩溶缓坡水流速度慢,岩溶作用周期长,溶蚀空间易受充填,不利于缝洞保存;岩溶盆地岩溶发育最弱,储集性能差,是不利的勘探区带.【总页数】8页(P212-219)【作者】桑琴;黄静;程超;未勇;吕宗刚;吴昌龙;彭祚远【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四川泸州64600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四川泸州64600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四川泸州64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相关文献】1.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识别标志及储层预测 [J], 桑琴;黄静;程超;吴昌龙;彭祚远2.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 [J], 桑琴;未勇;程超;黄静;吕宗刚;吴昌龙;彭祚远;吴东昊3.蜀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古岩溶地区水系分布及岩溶地貌单元特征 [J], 桑琴;未勇;程超;黄静;何术坤;郭贵安;吴昌龙;彭祚远4.蜀南Z工区茅口组顶岩溶古地貌、古水系特征与刻画 [J], 聂国权;淡永;徐亮;梁彬;李景瑞5.四川盆地南部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充填演化特征 [J], 明盈;徐亮;周刚;周红飞;李毅;戴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岩溶 ;发 育特征 ;茅 口灰岩 ;重庆 中图分类号 :P 6 4 2 . 2 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6 - 0 9 9 5 . 2 0 1 3 . O 1 . 0 2 1
文章编号 :1 0 0 6 — 0 9 9 5( 2 0 1 3 )0 2 — 0 0 8 2 — 0 2
2 0 1 3 年3 月第 3 3 卷第 1 期
四川地质学报
V 0 1 . 3 3 N 0 . 1 M a r . ,2 0 1 3
重庆地 区茅 口灰岩 的岩 溶类型与发育特征
粟俊 江 ,董兴文
( 重庆5 - - 程职业技 术学院,重庆 4 0 0 0 3 7 ) 摘要 :重庆地 区茅口灰岩按埋藏条件和岩溶发 育特征 ,可分为裸 露型现代岩溶 、隐伏型岩溶 晶洞与 东吴 运动古岩溶三 类。通过对各 类岩溶发育特征 及矿 井的充水充气影响进行研讨 ,目的在 于指 导煤矿深部的开采和
收 稿 日期 :2 0 1 1 — 8 — 1 0
作 者 简介 :粟 俊江 ( 1 9 7 5 一 )男 ,四川  ̄ - K. q,高 级工 程师 ,从事 水 文地质 、工 程地质 方 面的工 作 。
8 2
重 庆地 区茅 口灰 岩 的岩溶 类 型与发 育特 征 中。据观 察 ,岩溶 晶洞 的形 成 ,先期 以断层 、节理 为地 下水 深循 环通 道 ,现在 晶洞 多处 于封 闭状 态 。晶
1 重庆 地区的茅 口灰岩
重庆地 区茅 口 组灰岩在川东褶皱带中广泛分布 , 在背斜中多隐伏地下 , 仅在盆地东南缘 ( 重庆市东南 边) 与华蓥山背斜有出露。重庆地区茅口灰岩厚 1 4 0 ~1 8 0 m,为灰白色生物碎屑石灰岩,岩溶十分发育。 茅 口灰岩是重庆地区含煤地层的直接底板 , 许多煤矿的集 中运输大巷均开凿在该石灰岩中。 研究其岩溶发育类型与发育特征 , 对煤矿防治水 、 一 开凿大巷 、瓦斯抽放等关系十分密切 ,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过去 ,重 庆 的煤 矿开 采较 浅 ,对 裸露 的茅 口 灰 岩及其 岩溶 揭露 多 ,研 究也 比较充 分 。现在 南 桐 、松藻 、天府、中梁山等各煤矿纷纷向深部延 深 ,遇到 了茅 口灰岩 中晶洞 、古岩溶 等新 的岩溶 形 态 ,有 必要 总结深 部采 掘积 累 的资料 ,进行 岩 溶分类和充水储气情况的研究 ,以指导深部勘探 和煤 矿开 采 。
洞壁方解石 融体
: : : 、 /
一 一 ’ /
一巷 遭
器梅
拔 标 高 ( 米)
r
。
.
图 1 固 2 目 3 团 4 回 5 回
6
图3 中梁 山煤矿南矿茅 口组灰岩晶洞在 垂直方向分布图
1 . 岩 溶 晶洞 ;2 . 无 晶洞 的封 闭溶 洞 ;3 .茅 口组 灰 岩 大 巷 ;4 . 茅 口组 的背斜 顶线 ;5 . 石 门及编 号 ;6 . 溶
・
掰 ;
T
O
1 0 0
a o o  ̄ ,
强 烈 茅 口 灰 岩 由 于 质 纯 、 易 溶 , 岩 溶 化 作 用 十 分 ’ I / / Z / / 7 7 一 、 、 \ T g "
,
发育有许多巨大溶洞 ( 多呈层状 ) 、 暗河、
l :
、 \ \\ \
洞储积高压天然气 ( 瓦斯 ) 和少量积水。矿井遇晶洞不受大气降水量 的影响 , 涌水量小于 1 0 0 m / h 。 如石 壕煤矿、中梁 山煤矿 ( 图1 ) 、南桐煤矿二井 ( 图2 ) 等。 N 岩溶 晶洞常具有以下特征 : 1 ) 以垂直洞缝居多。晶洞常沿断层 、裂隙或层面延展 , 呈直立 、倾斜 、囊状或透镜状。洞长一般 4 ~ 9 0 m,深大于 1 0 0 m, 体积数十至数千立方米 ,如中梁山煤矿 ( 图3 ) K 2 与 K 6号井 状 、斜梯 状 溶洞 与透 镜状 溶洞 。 2 )洞壁多方解石晶体沉积。据调查 ,在中梁山南 、北 矿井中遇晶洞 3 0 余个。南桐煤矿二井在+ 一 0 、+ 9 0水平开凿 5 O 0 0 m茅 口石灰岩大巷 ,遇晶洞 4 2 个。打通一、二矿与石 壕煤矿也遇类似的晶洞 。晶洞壁贴附一层粗大的冰洲石和方 解石晶体 , 厚度 0 . 3 ~1 . 5 m,晶体透明 , 晶面光亮 , 在坑道 内 闪闪发光。一般由单晶、双晶组成板状晶族 ( 图4 、图 5 ) 。 个别封闭性溶洞 , 无方解石晶体 , 仅在洞壁附着粉末状灰华 。
洞 编号
洞 内出气. 无水
2
3
图 4 南桐煤矿二井+ 1 4 0水平 茅 口灰岩晶洞断面图( 1: 1 0 0 )
3 ) 晶洞可分为气洞 、 水气洞、干洞 、 水洞 四种 , 但 以储积天然气 晶洞呈现最多 。 打通一 、 二煤矿有 7 个钻孑 L 遇天然气晶洞 , 气压达 l 5 ~ 3 0 M p a , 据7 — 1 号钻孔取样 , C H 含量达 9 2 . 5 3 %。中梁 山南矿 K 2 号晶 洞喷出天然气 1 . 2 6 万立方米。所有晶洞封闭性好 , 与现代浅部的溶洞 无直接联系。少部分水洞 ,仅藏地下水静储量 ( 死水 ) 。中梁 山南矿 + 2 9 0水平 北 西石 门 的水 洞 ,排放 水量 一 千多立 方米 ,流 空 即止 ,排放 总量与洞的体积相近。又如打通二煤矿与中梁山南 、北矿开采前 ,钻 孔抽水单位涌水量小于 0 . 0 0 3 5 L / s . I n , 降低地下水位后 , 水位恢复极慢。 4 ) 地下水质多为缓慢交替的氯化钙型。 据松藻一、 二煤矿 , 南桐 煤 矿二 井 ,中梁 山南 、北 矿坑 道 内与钻 孔所 取水样 ,茅 口组 晶洞 水质 多为 c a C L 2 型 ( 苏林 分 类 ) ,r N a 9 0 % ~9 6 %,r C L 4 0 % ~7 2 %;少数水
”
量 昔 四 季 妻 变 化 极 吴 大 。 明 显 的 管 道 水 流 特 征 , 泉 水 流。 卜 J 厶 / P } ^ / I 凌 / 。 、 . i 、 \
如红岩煤矿 、 南桐煤矿、 水江煤矿 、 天府煤矿等。 图2 南桐煤矿二井索劳子地 质剖 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