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表)

合集下载

成都某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成都某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 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年5月xx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证书:川内备案证号:工程编号: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审定人:审核人: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xx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年5月xx勘察设计研究院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目录1、前言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3 勘察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1.4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区域气象特征2.2 场地地形地貌2.3 地层结构2.4 水文地质条件2.5 场地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2.6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2.7波速试验3、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地震效应评价3.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场地的适宜性评价3.2 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3.3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3.4岩、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3.5砂土液化判别4、地基基础方案评价4.1、天然地基评价4.1.1地基土适宜性评价4.1.2地基土的承载力评价4.1.3均匀性评价4.1.4 地基变形特征评价4.2 复合地基评价4.3 桩基础评价4.4地基基础方案评价及建议5环境工程地质评价6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6.1基坑降水6.2基坑开挖问题6.3地下室抗浮评价6.4岩土工程监测7、结论与建议附录:1、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2、勘探点数据一览表3、勘探点平面布置图№:014、工程地质剖面图№:02~155、工程地质柱状图№:016~176、土工试验报告7、波速测试报告8、工程照片1、前言1.1 工程概况受成都xx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xx广场高层住宅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该工程主要由1栋17F~18F住宅楼及4F~5F裙楼组成,设3F地下室。

各拟建物概况详见下表1。

拟建物概况一览表表1根据拟建物性质、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确定:拟建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表)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表)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表)成都地区岩土工程条件概况一览表地貌单元地质因素地形地貌一级阶地一级阶地的阶地面由北西向南东略有倾斜,地面标高约为490~510m,地面平均坡度为0.2%~0.3%。

阶地面广阔平坦,高出现代河床2~5m。

二级阶地二级阶地的阶地面由北向南略有倾斜,地面标高为495~510m,高出现代河床5~8m。

阶面平坦,与一级阶地有陡坎过渡,目前陡坎已不明显。

三级阶地(台地)三级阶地的阶地面因受后期侵蚀切割,成为浅丘地形,有5~20m的起伏。

地貌景观与一、二级阶地有明显区别,地面标高为500~520m,高出现代河床10~30m。

其中,杂填土(Q4-2ml)由建筑及生活垃圾混粘性粘土组成;素填土(Q4-2ml)以粘性土为主,混砖瓦块、木屑、炭渣等物;新近沉积土(Q4-2al)包括河漫滩、被掩埋的古河道、湖塘、沟谷、洼地内沉积物,含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砾、卵石层,以及碎砖瓦片、陶片等物。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1al~pl)具有二元结构:上组为褐色粘土、灰黄色粉质粘土、粉土、灰黄灰色砂土,沉积韵律明显。

其中,粘土的fak为140~200Kpa,Es为6~8Mpa;粉质粘土的fak为100~180Kpa,Es为4~8Mpa;粉土的fak为80~150Kpa,Es为4~8Mpa;粉细砂的fak为80~140Kpa,Es为4~8Mpa。

下组为灰白-褐灰色卵石土,混有20-40%砂及少量粘性土,常有砂薄层或透镜体。

一般可分为砂层、圆砾、松散、稍密、中密、密实等亚层。

密度划分及其强度和变形指标的确定详见《成都地基规范》。

其中,fak =100+75N/120,E=15+2.7N/120,Es=6.2+5.9N/120.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具有二元结构: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1+2fgl)具有二元结构:上组为黄-褐黄色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砂土,粘性土中含铁、锰质结核及钙质结核,裂隙发育,粘土可具胀缩性。

勘察报告_8

勘察报告_8

成都·嘉锦中和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序言1.1 工程概况成都市嘉锦置业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新华社区地块远大都市风景小区东侧约400m兴建成都·嘉锦中和高档生活住宅小区工程,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27.9万m2。

本次为该项目一期,共由10栋(编号1-10#)地面29-32层地下室2层住宅,以及建筑物周边的1-2层裙房组成。

拟建筑物采用框剪结构,筏板基础,设计±0.00标高为482.50m,本工程预计基础埋深为9.0m左右。

受成都市嘉锦置业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设计由成都华宇建筑有限公司承担,并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修订版)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的基本规定,本工程拟建物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3 勘察目的及要求根据成都华宇建筑有限公司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及拟建物的工程性质,本次勘察目的是:(1)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2)查明建筑场地内各地基土的构成、埋藏条件及分布规律;(3)测定各地基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基础设计有关岩土工程参数。

并对基坑开挖后坑壁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建议适用的坑壁支护措施和坑壁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5)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判定地下水及土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并提供场地内含水层的渗透系数;(6)对场地地基条件作出岩土工程评价,论证各建筑基础方案的合理性,并对基础施工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1.4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⑴勘察工作的依据①建设工程勘察合同②委托方提供的拟建工程总平面图③设计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⑵国家现行技术规范,地方相关岩土工程勘察的规定①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⑤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⑥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⑦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⑶成都·嘉锦中和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工程总平面图,我院按照规范进行布置,其中一期共布置勘探孔100个,高层住宅楼孔间距一般为10~18m,一期高层控制性孔26个,孔深21-25m;高层一般性孔49个,孔深14-17m;多层及地下室(地面上无建筑物)共布置了19个钻孔,孔间距一般为16~30m,孔深一般为16m左右。

西南地质环境条件与环境地质问题

西南地质环境条件与环境地质问题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与环境地质问题2.1地质环境条件基础性2.1.1地形地貌西南地区多位于我国第三级地貌单元,部分居于第三级地貌单元和第二级地貌单元的过渡部位,以高原、山地和丘陵为主。

地貌类型多样,地形高差悬殊,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海拔大于7000m的山峰有66座。

区内以高原山区为主海拔最低处为云南河口谣族自治县元江河谷,海拔76.4m。

1、云南省地形以高原为主,山间盆地零星分布。

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雪山连绵。

东南河谷地区地势略低。

怒山、高黎贡山、玉龙雪山、云岭山、乌蒙山等为主要山脉。

河流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南盘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

全省山高流急,水利资源丰富。

2、四川省全省地形西高东低,可分为西部高原和四川盆地两大部份。

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东缘部分,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

沙鲁里山、大雪山、夹金山、峨眉山、邛崃山等山脉高耸绵延,多呈南北分布。

主要河流为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渡河、雅砻江。

3、贵州省全省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

主要山脉有乌蒙山、大娄山、苗岭、梵净山等。

山间散布着许多小型盆地。

岩溶地貌发育,乌江、赤水河、南盘江、北盘江等为主要河流。

草海是省内最大天然湖泊。

山区水能资源充沛。

4、重庆市全市地势起伏不平,山脉绵延,丘陵广布,仅河谷地区有少量平坝。

华蓥山、大巴山等山脉纵横于西、北两面,东南部为武陵山区。

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流贯全境,嘉陵江、乌江、綦江、涪江等为重要支流。

河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5、西藏自治区本区处于青藏高原区,地域广阔,地形复杂。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主要山脉有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

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为区内主要河流。

湖泊众多,达1500余个,以海拔4800米的纳木错湖泊面积最大。

西南地区河流众多,地壳强烈抬升,河流下切强烈,多呈高山峡谷地貌。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1、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局在成都市建设北路拟建“成华公园配套设施用房建设工程”。

该工程由成都美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担任设计。

该工程位于成都市建设北路,拟建5F建筑,框架结构,独立基础,以稍密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设1层地下室。

场地±0.00=503.245m,地坪标高比±0.00标高低约2.2m(按501.00m计),基坑周长约为223m,本工程拟建建筑物设计基底标高494.8m~496.685m,结合基坑四周地层分布情况,考虑到局部地段基底标高附近软弱地基土需进行超挖换填等因素影响,确定本次基坑支护设计深度如下:基坑南侧最大开挖深度为5.9m,基坑东侧最大开挖深度为6.3m,基坑北侧和西侧最大开挖深度为5.0m。

2、支护结构形式为排桩+桩间挂网锚喷支护及放坡+网喷支护二种方式进行支护 3、本基坑为二级基坑,基坑允许暴露时间为8个月. 4、本施工图应根据建筑物设计施工图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该工程位于成都市建设北路,交通方便。

场地为拆迁后弃置场地局部为堆填近期建渣且分布有直径约1.0m的供水管,地势起伏较小。

本次勘察范围内地面标高(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为500.58~502.24 m,相对高差1.66m。

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

2、地层结构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

地层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杂填土:色杂。

主要由新近回填卵石、砖瓦块碎片混少量粘性土等组成。

成分杂乱,结构松散。

湿。

局部地段下部分布有0.20~0.30m厚度不等的细砂。

素填土:灰黄、灰色。

主要由粘性土混少量卵石砖瓦块碎片等组成。

稍密,可塑。

湿。

仅分布于个别钻孔地段。

人工填土分布连续,厚度3.1~6.3m。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中砂:黄灰。

由石英、长石、云母细片、暗色矿物及岩屑等颗粒组成,混少量砾石,局部地段夹卵石含量15~35%。

成都府河输气隧道工程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成都府河输气隧道工程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成都平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年均气温 1. ,一月均温 5 o 为不冻 区 ) 6 2 .【 6 二( ,七月 均温 2 . , 5 最高气温 3 . 最低气温一 . C 无霜期 2 6 年降水量 9 7 r 最大 日 4 7 ℃, 5 5  ̄, O 9 天。 3. m, 4 a 降水量 2 0 m, 1m 5~9月 为雨季 ,降水量 占全年 的 8.%,相 对湿 度 8%。年蒸发 量 1 1. 2 4 2 95 0 mm。 该 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成都断凹东部 、苏码头背斜西翼。成都断凹是一个巨大的断陷盆地 , 广布第四系地层。隧址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岷江流域府河 I 级阶地 ,地形平坦 、开阔,地势北稍高于南 ,
01 04 02 一O 8 . 3~ .5 .1 . 2 05 . 2 05 . 2 O2 .4 02 .4
垩系上统灌 口组 ( 2) K 泥岩 ,泥质结构 ,中厚层为主夹薄层状构造 ,主要由水云母 、方解石 、石英等组成 ,泥钙质基底式胶结 , 夹石膏薄层透镜体 ( 单层厚 < c 2 m,为极软岩 。其物理力学指标见表 3 。
21 宽 1 m, 2 0 顶 为半 圆形 ( . m, . 长 3m, 2 半径 06 敷设 2 3 m、 .m o 7 m 材质 为 Q 3 25无缝 钢管 , 壁厚 1r 管 2 m, a
每米重量 10 g 2 k。天然气输气管 2条,设计输气压力 1 M a . p。 6
2 区域地质条件简 介
水 对 混凝 土 结 构 、对 钢 筋 混凝 土 结构 中 的钢 筋 的腐 蚀 性
0 4 5 0 0 — .4 微 一中等 . ~. 3 0 .4 01 0 2
地面标高 4 3 3( 7 . 府河底 )~ 8 . m ( 2 4 6 3 土堆顶 ) 相对高差 1. m。由于人为挖掘 、堆填 ,原始地貌 已 7 , 30 5 经改变 ,地面起伏不平 。该区无浅埋的全新活动断裂通过 ,无不 良地质作用 ,区域稳定性条件较好。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处理评价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处理评价
1 概 况
19g c , . 7 /m。天然 干 密度 为 1 6 g c , . 6 / ma 比重 为 2 7 ; . 4 孔 隙 比为 0 6 ; 水率 为 1 . ; 限为 3 . , 限为 . 7含 91 液 61 塑 2. , 1 9 塑性指 数 为 1 . , 软塑 、 塑 、 42 呈 可 硬塑 状 态 。级
活动较微弱, 历史上未发生强烈地震 , 为稳定 区域 。 2 2 地 基土 的构成 .
注 : 中 一 一 度 ; k 表 重 f一 a
地基土的承载 力特征值 ; …
压缩模 量 ; C一 ~ 聚力 ( 粘 直剪 快剪指 标) … 土 的 内摩 擦 ; 角( 直剪快剪指标 ) 。
2 3 地 下水赋 存情 况 .
场地填土层中含少量 的上层滞水, 位于原沟 、 塘部 分 , 岛状分 布 , 大气 降水 和地 表水 补给 , 呈 受 主要 以地 面 蒸发形式排泄 , 受季节影 响明显 , 涌水量不大。埋藏较 浅 , 统 一水位 , 于疏 干 。水试 样分 析结果表 明 , 无 易 若无 其他 污染 源 , 下水 对 混凝 土结构 及混凝 土 结构 中的钢 地 筋不具腐蚀性 , 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
维普资讯
20 年第 5 07 期
西 部探矿 工程
13 6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博 物 馆 场 地 工 程 地质 条 件 及 基 础 处 理评 价
权 国宏 , 张 荣 , 益 民 丁
( 成都理 工 大学基 建处 , 四川 成都 6 0 5 ) 1 0 9
地层 由第 四系 全新 统 人 工 填 土 层 ( ) 第 四系 上 、 更新统冲洪积层 ( J 3 ) 0 p 组成 。按地层沉积韵律从上至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备案号:J10103-2001DB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5026-2001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Building Foundation ofChengdu Region.2001—07—17 发布2001—08—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四川省建设厅发布1总则1.0.1 为了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结合并突出成都地区岩土工程条件的特点和地震地质特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成都市平原区和周边台地上修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

成都市的低山和丘陵地区可参照使用。

1.0.3 根据成都工程地质条件,分布在二、三级阶地的膨胀土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除应满足本规范第10章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的有关规定。

1.0.4地基基础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重视地质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布局。

2没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能进行设计和施工。

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和重要性,综合考虑有关因素进行设计。

1.0.5本规范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的基本原则制定。

有关建筑结构的符号、单位和术语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GBJ83的规定采用。

1.0.6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J9的规定;基础的设计与计算尚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 的规定。

当基础处于腐蚀性环境和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专门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0.7本规范未提及的内容,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2符号A——基础底面面积;a——压缩系数;b——地基底面宽度;c——粘聚力;d——基础埋置深度,桩身直径;Ea——主动土压力;Es——土的压缩模量;e——孔隙比;F——基础顶面竖向力;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df——地基极限承载力基本值;uof——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f——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G——恒载;Ho——基础高度;H——自基础底面算起建筑物高度;fH——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gI——液性指数;LI——塑性指数;PL——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I——基础底面长度;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p——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应力;p——基础底面处平均附加压应力;oq——单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q——单桩第i层土的极限侧阴力标准值;sikq——承台底地基极限阻力标准值;ckQ——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Q——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Q——相应于任一复合基桩的承台底地基土总极限阻力标准值;cks——沉降量、桩间距;u——桩身周长;w——土的含水量;w——液限;iw——塑限;pz——地基沉降计算深度;na——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β——边坡对水平面的坡角;γ——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δ——土与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θ——地基的压力扩散角;u——土与挡土墙基底的磨擦系数;ϕ——内磨擦角;η——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bdη——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sφ——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成都地区某地勘察报告

成都地区某地勘察报告

成都地区某地勘察报告******************************* 岩⼟⼯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程编号:A****-***勘察起⽌时间:****年**⽉**⽇~****年**⽉**⽇提交单位:*****************************有限公司法定代表⼈:* * *技术负责⼈:* * *审定⼈:* * *审核⼈:* * *项⽬负责⼈:* * *报告编写⼈:* * *提交⽇期:****年**⽉**⽇⽬录1.⼯程概况 (2)2.勘察⼯作 (2)2.1岩⼟⼯程勘察等级 (2)2.2勘察的⽬的、任务和要求 (2)2.3勘察的技术依据 (2)2.4勘察技术⽅法 (2)2.5勘探点布置 (2)2.6完成的⼯作量 (3)3.场地⼯程地质条件 (3)3.1区域地质构造 (3)3.2地形地貌 (3)3.3地层结构 (3)3.4.地下⽔ (4)4⼟和⽔的测试成果及⼟的⼯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4) 4.1.原位测试成果 (4)4.2.室内⼟⼯试验成果 (4)4.3⽔和⼟的腐蚀性判定 (5)4.4⼟的⼯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6)5.岩⼟⼯程评价 (6)5.1场地稳定性评价 (6)5.2地震效应评价 (6)5.3地基⼟适宜性和均匀性评价 (7)5.4地基与基础⽅案评价 (7)5.5抗浮评价 (7)5.6与基础施⼯有关的岩⼟⼯程问题 (8)6.结论与建议................................................................... 8 附图件:***************************岩⼟⼯程勘察报告1.⼯程概况拟建的“*************************************”⼯程场地位于成都市***区**镇境内**路西侧。

拟建物主要由27幢地上3层,1幢地上4层的建筑组成,均设1层地下室,框架结构,独⽴基础,预计基础埋深为5.00m左右,±0.00标⾼待定。

(完整)成都沙河地区地质水文情况

(完整)成都沙河地区地质水文情况

成都沙河地区地质水文情况4 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4.1 自然环境概况4。

1.1 地理位置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02º54’~104º53’和北纬30º05’~31º26'之间,全市东西长192 公里,南北宽166 公里,总面积12390 平方公里.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地区毗邻,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4.1.2 气象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严寒。

多年平均气温16。

2°C,极端最高气温38.3°C,极端最低气温-5。

9°C;多年平均降雨量947.0mm,年降雨日104 天,最大日降雨量195.2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 月,占全年的84。

1%;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228。

3h,只有28%的白天有太阳;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14。

8m/s,极大风速27。

4m/s(1961 年6 月21 日),主导风向NNE.4.1.3 地形地貌成都市位于岷江冲洪积扇的东南边缘.成都地铁3 号线一期工程将穿越川西平原岷江水系Ⅰ、II 级阶地和成都东郊台地等3 个地貌单元,其中设计起点~1 号桥站为Ⅰ级阶地,1 号桥站~动物园站为II 级阶地,动物园站~一期终点属成都东郊台地,均为侵蚀~堆积地貌,地形开阔、平坦,地面高程约497~524m,地势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

4。

1。

4 地质构造及地震成都平原处于我国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西褶带的西南缘,界于龙门山隆褶带山前江油~灌县区域性断裂和龙泉山褶皱带之间,为一断陷盆地.该断陷盆地内,西部的大邑~彭县~什邡和东部的蒲江~新津~成都~广汉两条隐伏断裂将断陷盆地分为西部边缘构造带、中央凹陷和东部边缘构造带三部分,成都地铁3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主要位于中央凹陷和东部边缘构造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国家标准第1 号修改单和《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5.12 大地震后,成都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

成都地基规范

成都地基规范

备案号:J10103-2001DB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5026-2001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Building Foundation ofChengdu Region.2001—07—17 发布2001—08—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四川省建设厅发布1总则1.0.1 为了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结合并突出成都地区岩土工程条件的特点和地震地质特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成都市平原区和周边台地上修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

成都市的低山和丘陵地区可参照使用。

1.0.3 根据成都工程地质条件,分布在二、三级阶地的膨胀土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除应满足本规范第10章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的有关规定。

1.0.4地基基础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重视地质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布局。

2没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能进行设计和施工。

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和重要性,综合考虑有关因素进行设计。

1.0.5本规范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的基本原则制定。

有关建筑结构的符号、单位和术语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GBJ83的规定采用。

1.0.6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J9的规定;基础的设计与计算尚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 的规定。

当基础处于腐蚀性环境和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专门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0.7本规范未提及的内容,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2符号A——基础底面面积;a——压缩系数;b——地基底面宽度;c——粘聚力;d——基础埋置深度,桩身直径;Ea——主动土压力;Es——土的压缩模量;e——孔隙比;F——基础顶面竖向力;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df——地基极限承载力基本值;uof——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f——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G——恒载;Ho——基础高度;H——自基础底面算起建筑物高度;fH——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gI——液性指数;LI——塑性指数;PL——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I——基础底面长度;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p——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应力;p——基础底面处平均附加压应力;oq——单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q——单桩第i层土的极限侧阴力标准值;sikq——承台底地基极限阻力标准值;ckQ——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Q——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Q——相应于任一复合基桩的承台底地基土总极限阻力标准值;cks——沉降量、桩间距;u——桩身周长;w——土的含水量;w——液限;iw——塑限;pz——地基沉降计算深度;na——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β——边坡对水平面的坡角;γ——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δ——土与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θ——地基的压力扩散角;u——土与挡土墙基底的磨擦系数;ϕ——内磨擦角;η——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bdη——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sφ——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康景文成都 610081一、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点1.1地层结构据区域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带之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坳陷,西距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60公里,东距走向相同的龙泉山褶皱带约20公里,成都坳陷呈北东35°方向展布,受喜山期运动的内力地质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构造带相对上升,而拗陷盆地相对下降,在岷江水系长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不整合于白垩系的层之上,形成了成都冲积平原。

受东西两侧构造带的影响,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形成了浦江—新津和新都—磨盘山这一区域性的北东向基底断裂和其它次生断裂,长期以来,经区域地质调查配合物探、钻探和卫星遥感图片的解释也证实了这些断裂的存在。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内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中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中下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场地的地层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黑色、杂色,稍湿,松散,以填碎砖块、石灰渣、陶瓷片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Z30#、Z31# 还填有条石和混凝土块,整个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60~9.10m。

(2)素填土:褐黄色,稍湿,松散,以填粘性土、粉土、砂、卵石为主,层厚1.10~6.00m。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3)粉土:褐黄色,湿,稍密~中密,含少量氧化铁和铁锰质氧化物,层厚0.30~1.30m。

(4)中砂: 褐黄色,稍湿~湿,松散,含少量粘性土和云母片,主要分布于卵石层的顶板,局部地段相变为粉细砂,层厚0.30~3.50m。

(5-1)中砂:褐灰色,湿~饱和,稍密, 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主要以透镜状或尖灭状分布于卵石层(Q4al+pl)中间,层厚0.40~4.80m。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康景文成都 610081一、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点1.1地层结构据区域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带之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坳陷,西距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60公里,东距走向相同的龙泉山褶皱带约20公里,成都坳陷呈北东35°方向展布,受喜山期运动的内力地质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构造带相对上升,而拗陷盆地相对下降,在岷江水系长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不整合于白垩系的层之上,形成了成都冲积平原。

受东西两侧构造带的影响,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形成了浦江—新津和新都—磨盘山这一区域性的北东向基底断裂和其它次生断裂,长期以来,经区域地质调查配合物探、钻探和卫星遥感图片的解释也证实了这些断裂的存在。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内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中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中下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场地的地层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黑色、杂色,稍湿,松散,以填碎砖块、石灰渣、陶瓷片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Z30#、Z31# 还填有条石和混凝土块,整个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60~9.10m。

(2)素填土:褐黄色,稍湿,松散,以填粘性土、粉土、砂、卵石为主,层厚1.10~6.00m。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3)粉土:褐黄色,湿,稍密~中密,含少量氧化铁和铁锰质氧化物,层厚0.30~1.30m。

(4)中砂: 褐黄色,稍湿~湿,松散,含少量粘性土和云母片,主要分布于卵石层的顶板,局部地段相变为粉细砂,层厚0.30~3.50m。

(5-1)中砂:褐灰色,湿~饱和,稍密, 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主要以透镜状或尖灭状分布于卵石层(Q4al+pl)中间,层厚0.40~4.80m。

成都市施工图审查地勘常见问题(培训)

成都市施工图审查地勘常见问题(培训)

2010年二季度、2011年一季度成都市勘察质量检查情况一检查材料有关问题(共检查30个项目)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1)无注册岩土工程师签章(1份)2)未盖四川省工程勘察出图专用章(方章),盖行政章(圆章) (1份)3)附件应有土、岩、水试验报告,波速测试报告(有1项缺页)2.单位资质证书(有一例丙级资质承接乙级勘察项目)3.工程负责人资质证书(有9项未附资质证书)4.工程委托书,工程合同(有8项缺)5.勘察纲要(有8项缺)6.现场记录(有1项未提供原始记录)7.施工图审查意见(有2项缺)8.要求整改无回复意见二专家意见反映的主要质量问题1.勘察纲要:质量检查反映,有8项工程缺勘察纲要,还有的勘察纲要内容不全。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明确规定:岩土工程勘察实施前应编制勘察纲要。

其中第3章为勘察纲要的具体规定。

勘察纲要由工程负责人制定,经过审查批准,注册岩土工程师签章的技术性文件,是实施勘察工作的技术、质量依据,是勘察工作的基础性文件,通过技术交底等形式贯彻于勘察工作全过程。

1)了解工程性质(勘察技术要求,建筑物平面总图)2)踏勘现场条件(场地位置,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查看坐标点、水准点等,调查己有建构)3)合理布置勘察工作量(按规范要求和建筑物位置,布置勘探点,控制性孔,一般性孔,取土、水试样孔,原位测试孔等)4)勘察纲要包括文字部分和勘探点平面位置图5)勘察纲要变更,修改应按质量管理程序审批。

6)勘察等级为乙级和丙级的工程,勘察纲要可适当简化。

2依据的规范(采用新规范,熟悉新规范)3建筑物性质不明确:工程概况应详细介绍工程性质,建筑物特点(层数、高度、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地下室情况,±0.00标高等)4地貌单元划分有误成都地区:一级阶地Q4 al+pl (冲、洪积) 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砂夹层,地下水位高二级阶地Q3 al+pl (冲、洪积) 粘土胀缩性、裂隙性三级阶地Q1+2fgl (冰水沉积) 成都粘土胀缩性、裂隙性;浅层滑坡;边坡稳定性;软土问题,填土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报告(成都理工大学逸夫楼)

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报告(成都理工大学逸夫楼)

工程地质勘查设计课程设计逸夫楼勘查报告2014年6月10日星期二目录1 前言........................................................................................................................................................ - 1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1)1.2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与任务 (1)1.3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2)1.5勘察工作量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2)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3)2 工程地质条件............................................................................................................................................ - 3 -2.1地理位置 (3)2.2气象、水文 (4)2.3区域地质构造 (4)2.4地形地貌 (4)2.5地层结构 (4)2.6水文地质 (5)2.7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6)2.8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6)3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 6 -3.1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测试成果及统计的评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1.1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新建科研综合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总建筑面积约xx ㎡,建筑总高度xxm,建筑总长度xxm,地上部分建筑总宽xxm。

地下室为停车库(兼作战时人防)、设备用房,该工程设电梯三部,楼梯两座。

是一座集管理、办公、科研、生产用房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建筑。

该工程底楼门厅为钢结构点式玻璃幕墙,④—⑦轴正立面布置有纵横交错的装饰线条,整个工程立面变化丰富,错落有致,造形美观,外装典雅。

具有独特的造形与风格。

一、建筑概况(详见下表)建筑概况表二、结构概况表三、气象条件(一)温度:根据成都市气象局统计,本地区年平均温度17.2℃,年平均最低温度6.1℃,年平均最高温度30℃,最高温度约34℃,最低温度-3.1℃。

(二)年最大降雨量1605㎜,年最小降雨量713㎜,平均为1210㎜,其中日最大降雨量233㎜。

(三)其它:年平均风速为2.1m/s,最大风速为20.7 m/s,常年风向为西南风。

年平均湿度81%,暴风雨天气7.2天,零摄氏度以上的天气325天。

四、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研究院提供的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知,场地地貌属川西平原岷江水系Ⅰ级阶地。

地基土自上而下的结构为:1、杂填土:层厚1.2-2.70米,场地内广泛分布。

2、粉质粘土:层厚0.60-3.00米,场地内广泛分布。

3、粉土:层厚1.3—3.6米,连续分部。

4、细砂:层厚1.10-2.10米,少量局部处。

5、中粗砂:该层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中形成夹层,层厚较小。

6、卵石:该层埋深5.40-7.10米,按照卵石密实程度,划分为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三个亚层。

7、基岩(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稳定,水位埋深5.9—6.1m(±0.00以下7m),水质无腐蚀性,卵石层渗透系数K=15.00m/d。

(三)地基土评价1、建筑场地稳定性较好,地形平坦,无不良地质现象。

成都特殊复杂地质条件

成都特殊复杂地质条件

第1章成都特殊复杂地质条件1.1 成都地质环境概况1.1.1 气象水文特征成都市属东部季风区及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亚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其气候特点是:冬季较暖少雨,无霜期较长;春季气温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回升早,天气变化不稳定,降雨量偏少,春旱时有发生;夏季多暴雨、洪涝,亦常有干旱;秋季阴雨连绵。

全年阴天多,为全国日照时数较少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800~1 000 mm,西部多于东部。

全年降水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秋季略多于春季。

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5~160 d,7月、8月多暴雨。

年内平均降水量变化呈单峰型(图1-1)。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200~1 300 h。

全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可达85%。

平均年蒸发量可达1 130 mm。

图1-1 成都降水与日照时数分布成都平原河流分属岷江、沱江、涪江水系。

各水系从西北部各大小山口进入平原后呈扇状分流(图1-2)。

岷江水系流经平原西南部后汇于新津县流出区外;沱江水系流经平原东北部后汇于金堂赵镇流出区外;涪江水系流经平原东北部后流出区外。

各水系在平原的分流密度平均每千米2.5条,与江河配套的各级渠系每千米为2~4条,是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都江堰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渠首处于岷江冲积扇顶点,可利用岷江丰沛的水量控灌整个成都平原。

由于都江堰的灌溉,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图1-2 成都水系分布1.1.2 地形、地貌特征成都市位于岷江冲洪积扇的东南边缘。

市区以西为川西平原岷江水系一、二级阶地,地形开阔、平坦;以东为成都市东部台地,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坡度平缓。

区内地形平坦,地势受扇状平原的控制,总体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拔为484~540 m。

受区间内数条现代河流及古河道的影响,地形有一定起伏,但在市区内因长期的人类活动改造,原始地形已不甚清晰。

区内地貌类型单一,均为侵蚀、堆积地貌,其主体地貌单元为冰水堆积扇状平原二级阶地,受后期河流的切割改造,表现为东南展布的相互平行的条带状河间地块。

成都基坑施工设计工程(3篇)

成都基坑施工设计工程(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成都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

基坑深度约8米,基坑周长约400米。

该工程属于大型住宅项目,基坑施工设计要求严格,安全质量要求高。

二、设计原则1. 安全第一:基坑施工设计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及建筑物安全。

2. 经济合理: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选用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降低工程成本。

3. 环保节能: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用节能减排措施,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高效施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三、基坑施工设计内容1.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1)支护结构类型:根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基坑深度,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

(2)支护结构尺寸:基坑周长400米,支护结构深度8米,采用1.2米×1.2米的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

(3)支护结构配筋:根据计算,主筋直径为20mm,箍筋直径为10mm,间距为200mm。

2. 基坑降水设计(1)降水方法:采用井点降水,设置多级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2)井点布置:根据地质条件,井点间距为4米,井点深度为8米。

(3)井点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法,挖孔直径为0.6米,井点埋设深度为8米。

3. 基坑排水设计(1)排水方法:采用明沟排水,设置排水沟,收集基坑内的雨水和施工废水。

(2)排水沟尺寸:排水沟宽度为0.5米,深度为0.3米。

(3)排水沟施工:采用现浇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4. 基坑监测设计(1)监测项目:基坑周边建筑物、支护结构、地下水位等。

(2)监测方法:采用全站仪、水准仪、测斜仪等仪器进行监测。

(3)监测频率:每日监测一次,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加密监测。

四、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顺序:先进行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再进行基坑降水、排水及土方开挖。

2. 施工队伍: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进度: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成都市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材料

成都市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材料

目录1序言 (1)工程概况 (1)勘察目的、要求及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方案及实施 (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4)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4)|地基岩土层的组成及分布 (4)地基岩土层的现场特征描述 (5)地基土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指标 (6)3水文地质条件 (7)地下水类型及动态规律 (8)地下水、土的腐蚀性 (8)地下水的渗透性 (9)4场地抗震性能评价 (9)}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10)建筑场地类别 (10)场地抗震类别 (10)5岩土工程评价 (11)场地及地基稳定性、适宜性 (11)地基岩土工程性质 (12)地基土的胀缩性 (12)地基均匀性 (14)!地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14)6地基基础方案论证及建议 (15)天然地基 (15)复合地基 (15)对基础施工的建议 (15)7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6)8结论与建议 (17)附录:(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张NO:012、工程地质剖面图16张NO:02~NO:173、土工试验成果表1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序言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为1幢2~5F的教学楼及2F的风雨操场,楼高~,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地上总建筑面积为㎡,其中教学楼地段局部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500㎡,本工程拟采用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受建设方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项目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设计工作由北方-汉沙杨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

勘察目的、要求及依据的技术标准据建设方提供的勘探点平面图,结合现行相关规范等,本次勘察的目的为:针对拟建物性质及预计的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设计提出的勘察要求,按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⑴查明场地内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判断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意见,对场地、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⑵查明建筑场地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土的类型、分布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场地膨胀土),重点查明基础下软弱夹层的分布情况;⑶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情况,提供地层的渗透性参数;判明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⑷对地基土层的工程特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基础设计和施工所需岩土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地区岩土工程条件概况一览表
地貌单元 地质因素 地形地貌 一级阶地
阶地面由北西向南东略有倾斜。地面标高约为 490~ 510m,地面平均坡度 0.2%~0.3%。阶地面广阔平坦高 出现代河床 2~5m 。
ml
二级阶地
阶地面由北向南略有倾斜, 地面标高 495~510m,高出现 代河床 5~8m。阶面平坦,与一级阶地有陡坎过渡,目 前陡坎已不明显。
人工填土、软土、地层结构及 工程性质
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 :红棕、棕红色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含石膏等。强风化带厚度一般 1-8 米。 强风化泥岩:fak=200~400Kpa,Es=8~15Mpa。中等风化泥岩:fak=500~1000Kpa,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一般为 3~7 Mpa 平均值为 5 Mpa 左右。 主要为全新统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 水量丰富, 上更新统冲洪积层粘性土中的孔隙、裂隙中局部 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粘性土中的孔隙、裂隙中 局部存在上层滞水,水量一般较小。 “雅安砾石层” 渗透性较差,水量较小。一般采 存在上层滞水,水量一般较小。 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水量较为 地基土的胀缩性。当有沟、塘等分布时,存在软 土、地基不均匀性等问题。
水文地质条件
含水层 K=20-30m/d。一般采用管井降水。 孔隙潜水一般属淡水、中性水、硬水或极硬水, 水化学类型多为重碳酸钙(镁)型。
丰富,含水层 K =10-20m/d。一般采用管井降水。 用基坑明排抽水。 地基土的胀缩性、挖填方、局部人工填土及软土、 边坡稳定性。个别场地可能存在浅层滑坡。
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三级阶地(台地)
阶地面因受后期侵蚀切割,成为浅丘地形,有 5~20m 的起伏。地貌景观与一、二级阶地有明显区别,地面标 高 500~520m.,高出现代河床 10~30m.。
杂填土(Q 4-2 ) :系建筑及生活垃圾混粘性粘土组成。 素填土(Q 4-2ml) :以粘性土为主,混砖瓦块、木屑、炭渣等物。 新近沉积土(Q4-2al) :河漫滩、被掩埋的古河道,湖塘、沟谷、洼地内沉积物,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砾、卵石层,含碎砖瓦片、陶片等物。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1al~pl) ,具二元结构: 上组:褐色粘土, 灰黄色粉质粘土、粉土、灰黄灰色砂土,沉积韵律明显。 粘土: fak=140~200Kpa,Es=6~8Mpa。 粉质粘土:fak=100~180Kpa,Es=4~8Mpa。 粉土:fak=80~150Kpa,Es=4~8Mpa。 粉细砂:fak=80~140Kpa,Es=4~8Mpa。 下组:灰白-褐灰色卵石土,混有 20-40%砂及少量 粘性土,常有砂薄层或透镜体。一般可分为砂层、 圆砾、松散、稍密、中密、密实等亚层。密度划 分及其强度和变形指标确定见《成都地基规范》 。 fak =100+75N 120,E0=15+2.7 N 120, ES=6.2+5.9 N 120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具二元结构: 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1+2fgl) :具二元 上组 :黄-褐黄色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砂土,粘性 土中含铁、锰质结核及钙质结核,裂隙发育,粘 土可具胀缩性。 可塑粘土: fak=150~200Kpa,Es=6~8Mpa。 硬塑粘土: fak=220~300Kpa,Es=8~15Mpa。 粉质粘土:fak=140~220Kpa,Es=6~12Mpa。 粉土:fak=120~160Kpa,Es=6~8Mpa。 粉细砂:fak=100~150Kpa,Es=6~8Mpa。 下组:黄灰色卵石土,混砂及粘性土,有砂薄层 或透镜体,个别卵石已强风化。一般可分为砂层、 圆砾、松散、稍密、中密、密实等亚层。密度划 分及其强度和变形指标同一级阶地卵石。 结构: 上组:褐黄-棕红色间有黄、灰白色粘土、粉质粘 土,含铁锰质及钙质结核,裂隙发育,具胀缩性。 可塑粘土: fak=150~200Kpa,Es=6~8Mpa。 硬塑粘土: fak=220~300Kpa,Es10~15Mpa。 粉质粘土:fak=140~220Kpa,Es=6~12Mpa。 下组:该层俗称“雅安砾石层” 。褐黄 -红棕色粘 土质卵石,大部分卵石已强风化,呈泥质胶结状。 fak=200~400Kpa,Es=12~30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