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活化情境的定义,然后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情境的重要性,包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接下来探讨了生活化情境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有效性。
最后讨论了教学方法,包括如何设计生活化情境的教学活动。
结论部分总结了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指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如何结合生活化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教学方法,应用案例,教学意义,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将生活化情境融入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往往抽象、缺乏实际应用,学生们对其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引入生活化情境成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多样化和丰富的,他们身边充满了各种数学应用场景。
如果能够将这些生活化情境融入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感受和应用数学知识,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生活化情境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2 目的引言:通过引入生活化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具体化、更易理解。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生活化情境的引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用情境打造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
用情境打造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是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通过情境打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个关于生活化课堂的情境打造的例子,用于教授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请注意,以下所示的情境打造方法仅做示例,实际情境打造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群体需求进行设计。
情景一:小明买水果小明要去水果摊买苹果和橙子,他拿了5元钱,一只苹果的价格是1元,一只橙子的价格是2元。
请问小明最多能买多少只苹果和橙子?在这个情境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示或实际的水果,并询问学生问题的答案。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使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用算术、图示或模型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例如让学生先计算可以买几只苹果,然后再计算可以买几只橙子,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以便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景二:小华的广场边长小华拿尺子测量他家楼下的广场,并发现它的两条边长是3米和4米,请问这个广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这个情境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问题,并告诉他们需要通过测量边长来计算广场的面积。
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计算面积的方法,如将两条边长相乘,或者使用公式计算面积等。
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亲自测量边长,然后计算广场的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测量长度和计算面积的方法,还能理解到数学在测量和计算中的应用。
情景三:小杰的蔬菜园小杰种了一块蔬菜园,他在地里种了4行白菜和3行萝卜,每行有5个蔬菜。
请问小杰一共种了多少个蔬菜?通过以上情境打造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和学生需求进行设计,创造更多的生活化课堂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创设生活情境,活化数学课堂
创设生活情境,活化数学课堂数学课倡导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运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而活化数学课堂教学。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应该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打通数学与生活空间的无形屏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事先让同学们把自己一天活动的时间记录下来作为一次家庭作业。
第二天上课时让一名学生说说自己这一天的学习、生活等活动时间,然后再问其他同学:“你们在这一天的生活中哪个时间和这位同学不同?”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记录的时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种情况下,我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这样,我很快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星期日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并要求用简便记法写下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这样一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有满足感。
我把教学问题生活化,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到熟悉、亲切、真实,兴趣盎然。
二、展示生活,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长期以来,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
然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许多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以至于在学生的头脑中,数学与实际生活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成为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要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
关键词数学计算情境能力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生活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
一、学习材料情境化,建构完整知识体系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仅仅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经过改造的数学化的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
学习材料生活化要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变得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将复习、新授、练习第一题融合在具体的“王老师购物”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学会了三步计算的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
与情境的结合让学生比较顺利而且深刻地理解了解答的先后顺序,而不再是强制性的去记忆,既掌握了方法,又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
特别是150+120÷6×5这一题,我设计的情境为:王老师买了150元羽毛球后,剩余准备买6副共120元钱羽毛球拍的钱不够了,于是只买了5副球拍,王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这道题的改编符合教材练习的编排意图,又是对例题解决问题的拓展和延伸。
例题中只需要求2个总价然后相加,而道这题需要先求单价,然后再求总价,最后求全部的价钱,层次比较清晰,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符合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如果预算不够,就会削减相应的购买数量。
试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可行性
试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可行性【摘要】本文试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可行性。
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更具实用性和生动性。
生活化情境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到生活化情境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
生活化情境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可行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应用生活化情境,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优势,设计原则,创设,案例分析,影响,可行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为主要内容,学生很难将这些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导致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如何创设生活化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
生活化情境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如何设计生动、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和有效学习。
也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
深入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可行性,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具有许多优势,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小学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数学课堂教学一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要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它不仅要求选材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还要求数学教学必须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要生活化”。
因此我们要让生活情境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三位数的连加连减”时,在教学之初,我先讲了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就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迫切地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都会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决这一生活中的问题。
随后我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小银行、小商店等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创设游戏情境。
让学生快乐生活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整天让他们趴在练习题中。
他们不但不感兴趣,而且还会扭曲对数学的认识。
他们或许会认为数学就是计算,就是做题而已,更谈不上体味数学的趣味性了。
久而久之,他们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
如果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新颖的游戏情境,把练习的内容富于其中,能够让他们在游戏中学数学、玩数学、思数学、悟数学、用数学。
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组织。
让5名学生戴上小山羊头饰,扮演寻找羊妈妈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只小山羊都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5只小山羊一共有几只耳朵?小朋友们凭着直觉观察,很快列出算式:2+2+2+2+2:10(只)。
随着游戏的表演,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更为简便的计算:2×5=10(只),引出新的数学概念——乘法。
通过游戏,不仅让学生在快乐中习得知识,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知识间的过渡自然化,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以游戏的情境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想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的教学不仅使教学目标在娱乐中得到完成,而且教学效果也在游戏中得到升华。
情境教学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
情境教学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一、情境教学是什么?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情境教学强调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从而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应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1. 创设多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比如家庭、校园、社会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家庭日常、购物计算、游戏娱乐等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数学知识。
在购物计算的情境中,可以让学生模拟购物时的计算过程,使他们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入探究性教学情境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发现。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游乐场中寻找图形,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探究数字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数学生活化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共同探究和合作,通过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还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数学游戏等。
利用这些现代技术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在游戏化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5.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资源,比如实地考察、户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出外参观、考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1. 提高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学背景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字和公式,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
本次教学实践以“购物”为主题,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应用。
教学目标理解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例如进行预算和找零。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假币和购物清单超市货架的模拟道具(可以用纸箱或其他材料制作)价格标签(不同商品的价格)教学环境:教室内布置一个“超市”区域,设置不同的商品和价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情境引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购物经验。
提出问题:“你们在超市里通常买什么?怎样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概念讲解:讲解加法和减法在购物中的应用,例如计算总价、找零等。
二、实践活动(30分钟)分组购物: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获得一定的假币和购物清单,清单上列出不同商品及其价格。
模拟购物:学生在“超市”中选择商品,计算他们的总花费。
他们需要用手中的假币支付,并计算找零。
记录和展示:购物结束后,各组记录每项商品的购买情况,并在全班分享他们的购物经验和所用的数学运算。
三、课堂总结(10分钟)分享与讨论:让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购物过程,以及在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师总结:强调在购物中用到的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练习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四、课后延伸(5分钟)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与父母一起制定一份购物清单,计划购买食品,并在下次购物时计算花费和找零。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实践,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还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生活化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不断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介绍几个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情境创设有效问题。
在教学“面积”的时候,可以引入小朋友家中的房屋面积问题;在教学“容积”的时候,可以引入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的容器问题等。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联系到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化情境的创设游戏化情境是创设有效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通过将数学知识和游戏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小朋友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加减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情境反转的创设情境反转是一种较为高级和复杂的创设有效问题的策略。
通过改变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乘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反转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除法来解决乘法问题等。
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情景模拟的创设情景模拟是一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通过创设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数学问题,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时间”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模拟情景,让学生通过模拟活动来学习时间的概念和计算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生活化例题情境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例题情境教学探究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数学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化的例题,营造具有情境性、生活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本文将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与小学生实际情况,探讨生活化例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生活化例题的教学理念生活化例题是借助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和场景,结合数学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例题的教学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生活化例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好的情景模拟实际情况,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生活化例题生动有趣、具有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有趣的例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3.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生活化例题的情境丰富多样,有时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发现解题思路,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解决生活化例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学目标明确生活化例题教学方法,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设置生活化例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生活背景。
例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生活化例题,如购物、排队等,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发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情境营造生活化例题需要营造与生活实际场景相结合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实物演示、图片说明等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思维在生活化例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解题方法,并结合实际情景进行运用。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分类”、“确定位置”、“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分类"时,我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将卫生用品放在讲台边,黑板擦、粉笔随处放,接着我再邀请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本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以及分类的要求,之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一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衣柜等。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二、问题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我总是精心设置悬念、冲突、矛盾,里面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感兴趣,但是学生现在还不知如何去解决它,从而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你们就明白了。
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技巧
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技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小学生很多时候面对的是一串串的枯燥数字、无穷无尽的抽象形式,等待他们的仿佛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
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从而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数学。
然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学到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并能够较好地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个人亲身经历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
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即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有趣的数学、鲜活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所以情境创设要追求真实有效。
如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应用题情境:奶奶血压高,降压片药瓶标签上写着0.1mg×100片;医生的药方上写着:每天3次,每次0.2mg。
请你帮奶奶算一算,一瓶药够吃多少天?这种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探求欲望。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现象,这就为创设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针对这一实际,精心设计情境,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也得到和谐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寻求学生感兴趣的有体验的素材,结合他们的认知基础来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
创设生活情境 让数学课堂具有魅力
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具有魅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必须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
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
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淡化抽象的算理复述,强化直接生活经验,领悟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复述思考过程,进行所谓的“算理”式分析,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础,反而会把学生带进“死相同”,使本来容易理解的知识,人为地复杂化,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深不可测,产生厌学情绪。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生活化情境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热门话题。
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感到难以理解和乏味,缺乏实际应用和与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大打折扣。
而生活化情境教学则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1.2 问题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以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为主要内容,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的情境。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导致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所欠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越来越多的数学知识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无法帮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
如何将生活化情境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引入真实生活场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也将探讨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效果评价以及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和展望。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生活化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促进作用,为教育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也旨在促进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生活化情境教学,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探索与总结,期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使数学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加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应用,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有效传承和持续发展。
情境教学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
情境教学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或近似真实的情景为背景,以任务为中心,由师生共同设计和实施,以达到复杂知识技能的综合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可以构建生活化课堂,使学生通过活动真实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创设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比如,在讲解面积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面积,并将其与各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面积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测量和比较实际感受面积的概念。
2.真实应用情境教学还可以在真实应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如在讲解时间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制作课程表,并引导学生根据课程表进行时间的计算。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时间的概念和应用。
3.教学游戏情境教学还可以在教学游戏中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讲解分数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通过获得小球的数量和分数的比较,体会分数概念。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构建生活化课堂需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来展开。
如在讲解容积时,可以让学生带来自制的饮料杯,通过测量和比较水的容量、杯子的容积,让学生感受容积的概念。
学生对于数字的感性认识需要通过接触和了解真实数据来构建。
如在讲解面积时,可以把学校周围的房子的平面图和面积带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房子的面积,感受面积的真实数据。
构建生活化课堂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来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讲解比率时,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超市,了解商品的价格和重量,通过计算比率来了解商品的价值。
总之,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究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常感到数学学科单调乏味,多是数字的简单计算,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他们不断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直至厌倦数学,抵制数学。
究其原因是数学教学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游离于学生的实际需要,脱离学生的生活。
众所周知,数学产生于生活,也必须回归到生活,生活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源头活水,又是学生实践数学的巨大舞台。
新的课程标准极力倡导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数学学习置于学生的生活中,让他们体会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才会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认同感。
因此,数学教学中,留意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在教学中不断融入生活元素,为孩子的数学学习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应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在新课导入时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心理学理论表明,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越贴近,学生内心对这一知识的探究欲望就越强烈,他们接受和理解新知识的速度也就越快。
为此,教师在教学新课前,如果借助生活实例用以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感受新知,便可有效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开启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时,针对学生对于“利息”感到不易理解的实际,我利用活动课,将学生带到附近的银行去,让他们面对大屏幕,通过教师的讲解,并以他们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思考存钱、取钱的过程中。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什么是利率?”、“为什么在银行存入钱后,等取钱的时候就会多出一部分钱呢?”、“利率又为什么会不同?”、“利息的不同又与什么有关?”……有了这样的亲身感受和思考,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他们对教学的内容便可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对新知学习自然也就产生了亲切感。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下面将详细介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情境的几个方面。
生活化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
数学是一个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对学生来说有时难以理解。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场景和情境相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学习面积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为例,比如教室的地板面积、学校操场的面积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了解面积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生活化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枯燥的计算和公式为主,让学生感到乏味和厌烦。
而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可以使用实际的生活问题进行训练,比如购物计算、零食分享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计算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生活化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场景。
通过将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作用,并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学习比例时,可以通过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通常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或与他人交流来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学习几何形状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探究,通过共同讨论和合作完成一些立体图形的拼装,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我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进行了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实践。
一、以生活导入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
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正临“六?一”儿童节,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过些天是什么节日吗?”学生兴高采烈的说是“六?一”儿童节。
我问:“六?一”儿童节时你有什么打算吗?学生纷纷提议,有的说去公园,有的说要去肯德基吃一顿等等。
这时,有个学生说要和老师、同学们开个联欢会。
我顺势说:“开联欢会就得布置会场,看来我们得买一些装饰物。
那么,在购买装饰物时,你会考虑哪些问题呢?”学生说:“物美价廉!”接着,我出示了准备好的市场调查,让学生看屏幕上的课件,我问:“你认为我们应该到哪一家去买彩带呢?为什么?”学生听后各抒已见。
这样的导入减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唤起了他们探索的欲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以生活设置问题,让学生易懂易学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数学课本来就较为枯燥,加上由于数学教师常常不担任班主任工作,与学生交流有限,再加上学生对老师的理解不够,由此数学教师常被冠以古板、迂腐的字眼。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敢于放下架子,努力去消除自己在学生中的不良印象,主动走进学生中间,敞开心扉和学生交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一点一滴,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去询问他们碰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去征求他们对数学课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数学教师也要留心观察生活,精通各科知识,不仅让自己懂得“123”,还要懂得生活中的数学,以此影响学生、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对自己所上的科目感到兴趣盎然。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应用教材时,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
三、从生活中找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1、用数学眼光认识周围事物。
数学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
2、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教《长方形的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计算装修房间所需要地板及钱数。
于是学生必须对房间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再到市场了解地板的尺寸规格及单价,然后再进行计算。
通过这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学生兴趣倍增,既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四、创设生活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教师只有创设教学情境,才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
因此,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备好课,要通盘考虑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上下工夫,要确保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让他们在亢奋的状态之中去主动探索,去发现知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五、动手参与实践,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马芯有句名言:“学生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由此可见,动手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有帮助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心猜想,随后发现结论,并最好能够用命题的形式把结论表述清楚。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动手实践这种方式,能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愉悦,从而保持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
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