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研究内容-中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说课材料
中药学说课稿
《中药学》说课稿一、课程定位《中药学》是关于中药理论和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知识和用药知识)的课程。
是中医理法方药治疗体系中治的工具,是中医辨证施治的落脚点,该课程以中药理论和中药功效应用为核心,是中医安全、有效用药的基础,也是沟通中医、中药专业的桥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基本知识,达到运用中医药理论认识中药、指导用药的基本要求,为学好《方剂学》及中医临床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对于中医临床、针推专业学生,它是安全有效使用中药的必备知识。
二、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重点中药130种左右,熟悉常用中药90种左右,了解常用中药100种左右;要求明确分类,炮制、药性特点、功效、主治、特殊意义配伍等知识。
对常用药物饮片能够准确辨认。
三、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中医院进行合作,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
教学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基础知识、综合应用项目、拓展知识。
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
每一部分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训以任务导向教学为主(教、学、做);同时尽量增加医院药剂室的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医院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
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等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四、教学资源1.师资与实训条件(见表)注:*为兼职教师,☆为双师素质2.教材及参考教材选用教材《中药学》.杨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版对本教材中的内容按针推专业岗位实际需求进行分解,把基础部分定为必修内容;部分前沿、交叉学科内容定为拓展部分,供教师选教、学生选学、自学所用。
中药学(张廷模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第一讲绪言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的老师,我的名字叫张廷模(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大约90个学时的时间(来)共同学习《中药学》。
我们经常都听说在中医学当中,就是由理、法、方、药四个版块组成,那么这四者之间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由于学科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区别。
其中的“药”就是主要指的是《中药学》。
作为临床专业的同学来讲,对这四者之间缺一不可。
如果只有“理法”这方面学得比较好,对“方药”缺乏很熟悉的了解,那么你诊断疾病虽然很正确,治法也很正确,但是这个“方药”针对性不强,那么临床的疗效(则)不好。
那么反过来讲,只知道这个“方药”,对“理法”的部分掌握得不够,那么对疾病的诊断、对治法的确定,往往也是不很准确。
所以理法方药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整体,所以《中药学》和我们其他的中医类的学科一样,都是很重要的,那么大家都需要认真地学习。
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同学来讲,主要是今后从事一些中药的现代研究,那么这个《中药学》这个知识是这个现代研究的基础,也是通过现代研究再回归到中药学的一个归宿。
如果不很好的掌握《中药学》的一些知识,那么研究就背离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严格地讲就不是对中药进行研究,可能就是一般的植物药,或者所说的生药学的研究,所以这个对于中药学的专业来讲,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由于时间的关系,其他的我们不多讲。
我们这一次讲课主要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的这个《中药学》,这个《中药学》就是由我主编的,以这个教材为蓝本进行教学。
现在就请大家翻在教材的第一页,绪言部分。
在这个绪言部分,主要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这三个术语的基本含义。
第一个是中药,什么(是)中药?那我们不管(是)学中医学的还是学中药学的,我们都要能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叫中药?中药这个术语的出现,大概在清代的中后期,也就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国家传统用的这个药物统称为药。
药理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系
01
现代药理学发展
02
药理学发展简史
现代药理学发展
吗啡 (1806)
士的宁、咖啡因 (1819)
阿托品 (1831)
1821年第一部化学药品手册
尿素 (1828)
氯 仿 (1831)
化学的发展把药物从粗制剂发展为化学纯品和单体
生理、生化的发展推动药理学的进步
近年来药理分支学科的发展 临床药理学;免疫药理学;遗传药理学;时间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
有机整体;离体组织器官;培养的细胞。 人体;病源微生物。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药 物
1
机 体
2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效学,药效动力学)
3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动学,药代动力学)
4
作用、作用机理
5
吸收、
02
改造老药;寻找新药
学科任务
古代本草阶段中 《神农本草经》(公元前一世纪,载药365种) 罗马•盖仑(公元二世纪)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药理学方法 采用健康、不麻醉动物进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研究; 采用麻醉动物研究药物对器官、系统的影响; 采用离体动物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等进行“离体实验”或“试管试验” 实验治疗学方法 临床药理学方法
01
临床前研究
02
临床研究 I期临床 II期临床
03
售后调研
新药开发与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药理系
药 理 学
第一篇 总论
01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4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3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2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中医学》说课稿
中医学说课稿(陈顺吉)一.教材分析(一)本课题在本书中的地位《中医学》是中医类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中医各科打好基础。
如果不学好中医学,对中医其他各科,都是无法学习的。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由刘慧玲等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卫生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实验用书”。
本课程阐明了中医外感病因与人体致病的关系,讨论外感病因中六淫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也就是说当机体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而导致疾病发生,从而表现出六淫致病不同的临床表现,并结合一些临床实例说明人体在感受六淫邪气后的具体表现。
主题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中医的外感病因,在临床技能方面能够将对病例的分析找出是否为外感病因,为何种外感病因,通过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充分展示中医学的病因学思想,同时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所以本课题在全书中的中医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本课题的要求是掌握理解中医探病求因的主要方法,即辨证求因,掌握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学会运用辨证求因的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分析外感病因所致疾病的特点,并且能够找出相应的外感病因。
根据这一教学要求,确定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辨证求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各自的性质和侵犯机体后所能产生的症状和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通过症状找病因,学会从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分辨出是否为外感病因,为六淫邪气中的哪一种,围绕症状把握致病因素,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
增强辨证求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疾病的首要问题是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致病因素往往在导致疾病时会使机体产生特殊的表现,因此掌握六淫的致病特点是本课题的重点。
针对疾病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强对病因的认识很有必要,但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就把“辨证求因”确定为教学的难点。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教案
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
疑难点)
1.中药药剂学定义及剂型、制剂等基本概念与术语
2.中药剂型选择的原则
3.药典、药品标准的性质与作用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
3.熟悉混合、制粒常用机械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方法。
4.熟悉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疑难点)
1.药料混合与制粒的目的
2.常用的混合、制粒方法
3.散剂在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混合方法中的等量递增法
4.各类特殊散剂的制法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
3.了解中药浸提常用溶剂和浸提辅助剂;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疑难点)
1.浸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2.药剂中常用的浸提方法及其应用
3.常用的精制方法、原理及其应用
4.滤过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5.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应用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
及
课堂作业
1.各类物理灭菌法的特点及选用要点
2.写出5种常用的防腐剂
3.中药制剂微生物污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课堂测验
及
提问试题
备注
授
教学单元题目
浸提分离与精制
教学要求
1.掌握中药浸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常用的浸提方法与选用;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与选用;常用精制方法的原理与选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
《中医病因。
外感六淫》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12号参赛选手,我教学设计的内容是“中医病因—外感六淫”.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本教材是由何晓晖等主编的“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医基础学》。
它是中医学科的核心课程,是中医其他学科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由于外感病因中六淫是全章节的基础,所以对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与六气的关系以及六淫致病的特点需熟悉掌握,并正确运用辩证求因的方法,论治疾病。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六淫的基本概念;掌握六淫与六气的关系及致病特点.能力目标:能通过症状找病因,正确运用辩证求因的方法情感目标:使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并增强对中医专业的兴趣(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六淫与六气的关系,以及六淫致病特点;教学的难点是灵活的运用“辨证求因”的方法论治疾病。
二.学情分析1.学生初次接触中医医学课程,理解有难度但有兴趣2.中医学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疲劳厌倦感。
三.教学方法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用 1、情景联想法2、提问探究法3、讨论分析法 4、临床实践法;以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活动主线以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临床实践为主四.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循序渐进法、对比总结法、加强练习法及分析讨论法进行学习五.教学过程(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将情境真实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我构思了以下六步来组织课堂。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照片,让其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通过联系生活,情景想象,集体发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进而感悟,使其顺利的把季节与大自然气候联系起来.这样就构建了本节课的初始概念—六气学说,从五季引申到六气。
大学中药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的分类、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中药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中药的分类。
2. 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教学难点:1. 中药分类的准确性。
2. 常用中药功效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中药标本3. 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学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课1. 中药学的基本概念- 解释中药的定义、来源和特点。
- 介绍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2. 中药分类- 按照来源分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 按照药性分类:寒、热、温、凉、平。
3. 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以常见中药为例,讲解其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1.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中药的鉴别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实验内容:中药的采集、鉴定、炮制和煎煮。
3. 实验步骤:讲解实验操作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分类、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2. 强调中药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中药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在实验操作环节,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北中医中药学大一课程
北中医中药学大一课程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独特学科。
作为北中医中药学大一课程的学生,我们将在这门课程中系统学习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概述中药学是研究和应用中药的学科,包括中药的种植、采集、加工、炮制、质量控制、药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我们掌握药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制药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中药的临床应用。
二、药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药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药用植物是指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在中药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学习各种常用药用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主要药用部位等信息,这有助于我们正确选择和鉴别中药材。
根据药用植物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根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类和种子类等不同的分类。
每一类药用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以便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正确运用中药。
三、制药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制药技术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中药的加工、炮制和制剂的制备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的制药技术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法。
在加工和炮制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中药的配伍原则、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炮制工艺的选择等内容。
通过学习制药技术,我们可以了解药材的炮制方法、贮存和运输的注意事项,以及制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四、中药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学习中药的质量控制时,我们需要了解中药质量的评价标准、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检验和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药材的贮存和出售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质量控制的知识,我们可以提高中药的质量,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五、中药的药理和临床应用了解中药的药理和临床应用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药课程教案设计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中药学基础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功效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中药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内容1. 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功效2. 中药的炮制、煎煮、服用方法3. 常见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4. 中药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5. 中药与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原则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功效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中药知识解决问题。
3. 实验教学法:进行中药炮制、煎煮、服用等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中药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介绍中药学的起源、发展及重要性-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 讲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功效- 解释中药的基本概念- 介绍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3. 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中药知识解决问题4. 实验教学- 进行中药炮制、煎煮、服用等实验操作第二课时1. 讲解常见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 介绍常见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2. 讲解中药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介绍中药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3. 讨论中药与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原则- 组织学生就中药与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原则进行讨论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熟练程度、安全意识等。
范文:中药学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名称中药学基础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功效等基本知识。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第二章绪论(1学时)1、掌握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对象和任务。
2、了解药理学发展概况,近代药理学的分支及长期以来我国药理学工作者在药理学方面的贡献。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2学时)1、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和作用方式;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选择性、二重性、差异性、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等;受体与配体的概念。
2、熟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的概念;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定义。
3、了解受体学说及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药物代谢动力学(2学时)1、掌握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定义及影响因素;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时量曲线、肠肝循环、血浆半衰期等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2、了解药物的跨膜转运形式;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和稳态血药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间隔、剂量对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和水平的影响。
第五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1学时)1、了解影响药物效应机体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第六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1学时)1、掌握传出神经的受体分类及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方式;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2、熟悉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及其生物合成、储存、释放、再摄取、灭活及与受体结合等环节。
3、了解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突触的结构及化学传递的概念。
第七章拟胆碱药(1学时)1.掌握毛果芸香碱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新斯的明的作用、作用机理、主要用途和不良反应。
2.熟悉乙酰胆碱的作用。
第八章有机磷酸酯类及胆碱酯酶复活药(1学时)1.掌握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机制,中毒症状及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解救原则。
2.熟悉碘解磷定复活胆碱酯酶的作用机制、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第九章抗胆碱药(2学时)1、掌握阿托品的作用、作用机理、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的症状及解救措施、禁忌症;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N2受体阻断药去极化型和非去极化型特点。
说课稿
《中药加工、贮藏与养护》课程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中药加工、贮藏与养护,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实施、特色与创新五个方面进行讲说。
一、课程设置《中药加工、贮藏与养护》课程是高职中药制药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技能课,是中药制药专业的选修考试课。
《中药加工、贮藏与养护》是研究中药在加工、贮藏、养护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与管理规律,应用科学的方法、措施防止或延缓中药质变,保证中药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的前期课程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同期课程是中药鉴定、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它的后期课程是中药制剂分析、药品质量管理。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以学生毕业工作的工作内容为导向,以实用、够用为准则,以概念清晰,突出重点,了解全貌,侧重应用。
课程培养知识目标:掌握传统中药商品加工、贮藏与养护经验。
在掌握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理论、方法保证中药的质量。
能力目标: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选择恰当方法及独立完成药品质量和管理的能力。
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具有高度的质量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中药加工、贮藏与养护》教材结构内容分为十一章,其是第一章概论是全书的前言,第二章中药加工、贮藏与养护的沿革,第三章中药的质量,第四章中药的加工,第五章中药的包装,第六章中药仓库与仓库管理,第七章中药的质变现象及影响因素,第八章常用中药养护方法与技术是全书的主体,第九章中药材的加工、贮藏与养护,第十章中药饮片的贮藏与养护,第十一章中成药的贮藏与养护是全书的深入。
由此,对课程学时进行分配如表所示。
三、教学资源:《中药加工、贮藏与养护》教材是根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学的专业与课程设置编写的国家规划教材。
分别介绍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加工、贮藏与养护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最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课程名称:中药学学时:108(90/18)学分:6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
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
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总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中药课程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中药学基础课程目标:1. 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掌握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用法。
3. 培养学生对中药的兴趣,提高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中药配伍。
课程内容:一、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中药的定义及起源2. 中药的分类:药材、饮片、中成药3. 中药的性能:性、味、归经二、常见中药的认识1. 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2. 常见中药的功效和用法3. 常见中药的配伍原则三、中药的实践操作1. 中药饮片的识别与鉴别2. 中药配伍的基本方法3. 中药煎煮的基本步骤活动准备:1. 教学课件:《中药学基础》相关内容2. 常见中药饮片: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等3. 实验器材:药杯、勺子、药筛、电子秤等4. 活动材料:中药配伍方剂、煎药工具等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中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理论讲解1. 详细讲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2. 结合课件,讲解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用法。
3. 举例说明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三、实践操作1. 教师演示中药饮片的识别与鉴别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中药配伍实践,教师指导。
3. 学生煎煮中药,体验中药煎煮过程。
四、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组讨论:中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中药配伍原则。
2.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中药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复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常见中药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药学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参与度和完成情况。
3. 学生对中药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收获。
中医说课稿模板
中医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堂关于中医的课程。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面,我将从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实际应用四个方面,为大家展开讲解。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医的基本理论。
中医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组成,并通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关系来解释和指导医疗实践。
脏腑经络学说则详细描述了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经络系统在人体中的分布和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中医的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进行。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来判断病情;闻诊是通过嗅患者的气味和听声音来了解病情;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来收集信息;切诊则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来了解病情。
这四种诊断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医独特的诊断体系。
然后,我们来探讨中医的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
中药治疗是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来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针灸则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和经络;推拿则是通过手法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食疗则是通过合理调整饮食来辅助治疗。
最后,我们来谈谈中医的实际应用。
中医不仅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而且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例如,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通过今天的课程,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中医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将中医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中,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最新2018】中药说课-精选word文档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药说课篇一:中药学说课稿《中药学》说课稿一、课程定位《中药学》是关于中药理论和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知识和用药知识)的课程。
是中医理法方药治疗体系中治的工具,是中医辨证施治的落脚点,该课程以中药理论和中药功效应用为核心,是中医安全、有效用药的基础,也是沟通中医、中药专业的桥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基本知识,达到运用中医药理论认识中药、指导用药的基本要求,为学好《方剂学》及中医临床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对于中医临床、针推专业学生,它是安全有效使用中药的必备知识。
二、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重点中药130种左右,熟悉常用中药90种左右,了解常用中药100种左右;要求明确分类,炮制、药性特点、功效、主治、特殊意义配伍等知识。
对常用药物饮片能够准确辨认。
三、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中医院进行合作,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
教学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基础知识、综合应用项目、拓展知识。
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
每一部分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训以任务导向教学为主(教、学、做);同时尽量增加医院药剂室的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医院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
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等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中药学说课PPT课件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干燥草质茎
掌握知 识点
外感风寒表 实证等
阴虚盗汗及 肺肾虚喘等 者均当慎用
煎服,2~ 9g
Your site here
LOGO
麻黄与麻黄根功效对比
同出一源, 均可治汗
⑤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 、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奔豚
,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
桂枝 《名医别录》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
,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 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虚内热者忌服。
香薷 《名医别录》
香薷 《名医别录》
[来源] 为唇形科 (Labiatae)植物江 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cv.jiangxia ngru及石香薷 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干燥地 上部分
香薷 《名医别录》
【药性】 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麻黄为解表 药,有发汗 之功效
麻黄根为收 涩药,有止 汗之功效
Company Logo
桂枝 《名医别录》
[来源]为樟科 (Lauraceae) 植 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 燥嫩枝。
药性、功效
【药性】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防风 《本经》
【药性】 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 经。 【功效】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
防风 《本经》
【应用】 1.外感表证。为“风药之润剂.” 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但又
中药实验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中药实验学二、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中药饮片的基本性状和鉴别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4. 增强学生对中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内容:实验一:中药饮片性状观察与鉴别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饮片的基本性状。
2. 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中药饮片性状观察与鉴别是中药实验学的基础,通过对中药饮片的颜色、气味、形状、质地等性状的观察,结合理论知识,对中药饮片进行鉴别。
三、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电子天平、研钵、药筛、药匙、中药饮片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中药饮片的颜色、气味、形状、质地等性状。
2. 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中药饮片的显微特征。
3. 对比不同中药饮片的性状,进行鉴别。
实验二:中药提取与分离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
二、实验原理中药提取是将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分离方法包括溶剂萃取、吸附、色谱等。
三、实验器材回流提取器、旋转蒸发仪、吸附柱、色谱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回流提取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2. 利用吸附柱或色谱柱对提取液进行分离。
3.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分离出的有效成分含量。
六、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结果与分析等内容。
2. 实验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图表并茂。
七、课后作业1. 复习实验内容,加深对中药实验学的理解。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药提取与分离的原理和应用。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实验操作规范、认真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实验报告的完整性、条理性和准确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实验学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中药研究、生产、销售等工作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专业(卓越中药师)培养方案一、总体培养目标与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中药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能适应国家健康发展战略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药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总体培养要求1. 政治素质过硬: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中医药卫生事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
2. 专业素质优秀:掌握系统、深厚的中药经典理论和全面、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与研究方法,拥有系统、全面的中药专业实践技能;具有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3. 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及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及应用能力。
4. 人文素养深厚:掌握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明礼诚信、尊师重道、关爱病人、尊重和珍爱生命;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5. 身心素质良好:掌握常用的体育健身知识、技能及中医传统保健疗法;具有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与军事知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学与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全程化药学服务能力的中药学高级专业人才,能在医药领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与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1. 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中药学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药物的合理应用、药品的管理、临床用药监测、用药咨询、处方管理等知识与技能,具备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以及临床药学研究的基本能力;2. 掌握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基本能力;3. 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和中药鉴定研究的基本技能;4. 掌握中药炮制和制剂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中药制剂生产的基本能力;5. 掌握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的基本能力;6. 了解中药新药从研发、生产到临床应用的流程;熟悉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政策法规;7. 具备主动获取知识并掌握相关领域科技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在中药临床、科研及相关领域独立工作及创新的能力;8.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四年+二年。
四、学位理学学士,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中药学,中医学,化学。
六、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一)通识教育课程:14门,必修,共计867学时,应修满48.5学分(二)专业主干课程:26门,必修,共1810学时,应修满100.5学分以上自主学习课时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按照自主学习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指导学生自学并就自学内容进行考核。
(三)选修课:要求修满20学分,门数不限。
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以及创新拓展三个模块。
要求专业选修课模块应修不低于12学分;公共选修课模块应修不低于4学分;创新拓展模块应修不低于2学分。
1.专业选修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专业主干课的补充。
以下为建议的专业选修课程(其他专业选修课可在全校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目录中选择)公共选修课是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其知识结构,促进其个性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
课程包括人文社会、艺术、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等,可在全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目录中选择。
3.创新拓展模块创新拓展模块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科研、实践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中药科研的思维和方法;拓展国际视野,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加学生将现代科学知识与中药经典理论融合和创新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国内外专家讲座、科研训练、专题研究、实践和实训类课程等学习方式进行。
(四)实践教学课程1.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掌握现代化学与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技能。
(1 )课程实验[总学时]:594学时,分布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分析学、中药鉴定学、生物化学、临床中药学等课程中。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学分专业综合实验:1周,在第六学期开设,主要内容包括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等。
2 •集中实习:总计18学分(1)药用植物实习:2学分[目的与内容]掌握各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特征,能熟练地观察和描述药用植物和使用科属检索表。
内容包括掌握30个科、100种中药植物的野外识别主要特征;理解中药植物形态、气味和中药化学成分及药性的关系。
学会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识别常用药用植物。
[ 时间安排] 2 周(第二学期第20-21 周)。
(2)中药鉴定实习:1 学分[ 目的与内容] 掌握中药商品性状鉴定方法与技术;熟悉300 种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定特征,重点掌握100 个品种。
[ 时间安排] 1 周(第七学期第1 周)。
(3)临床药学实习:5 学分[ 目的与内容] 在医院、药企等行业进行实习,掌握医院药学部的各室职能及组织管理程序,掌握中药临床调剂,药库、药房、信息室各种工作的基本技能。
掌握中药处方原理与中药临床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方法、不良反应监测。
熟悉中药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优势病种;掌握处方分析、处方点评、医院药讯制定及药学会诊的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医院病房或门诊跟随医师收集疾病信息与辨证,协同医师合理用药,整理医师用药经验,药库、信息室管理及操作,中药房、中成药房管理及操作,煎药室管理,用药咨询室管理及操作。
[ 时间安排] 本科阶段5 周。
(第七学期第2-6 周)(4)行业实习:10 学分[ 目的与内容]:在医院、企业、药检、药事管理、科研院所等中药行业相关岗位实习,初步了解行业需求和相关岗位职责和工作方法。
[时间安排]:10周(第八学期第7-16 周)。
3.跟师学习[总学分]:2 学分。
[目的]:加强学生科研基本功底,了解和熟悉实验设计和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掌握科研文献查阅及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
[时间安排]:自第2 学期至第6 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外导师科研课题组专题讲座或学术讨论,参加次数不少于10 次,按要求完成科研综述论文一篇。
4.毕业专题实习[ 总学分]22 学分。
[目的]:毕业专题实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和综合应用。
专题实习采取参与校内、科研机构、医疗单位、生产企业等部门的研究项目灵活选题。
通过毕业专题设计,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科学研究、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位学生均需在毕业专题实习期间完成一个课题,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毕业专题答辩。
[时间安排]:共22周(第七学期第7-19 周,第八学期第1-9 周)。
七、研究生培养分流第四学年初进行中药基础理论综合考试选拔考核,结合考核结果及本人意愿,合格者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未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者,直接完成本科学习。
八、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参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细则(暂行)》进行。
(一)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 •公共课程:10门,应修满20.3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等课程提前在第四学年开设。
2 •学位课程(1)专业课:共1门,可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如下课程中选择1门,应修满2学分。
以下课程选择不得少于1门。
(2)专业基础课:共2门,参照《中药学院各专业境内研究生学位课程设置》,根据专业及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选定2门。
我校尚未开设的课程,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可以到外校学习,应修满4学分。
(二)实践能力培养及规范化培训[内容]:第五学年,完成中药行业相关规范化培训与实践,为期1学年。
[目的]:通过专业实践,强化行业基本知识,锻炼行业所需基本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中药全程化药学服务等工作。
[学分]:40学分[岗前培训课程]:[岗前培训课程时间安排]:第四学年。
(三)专业硕士研究能力培养[目的]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运用掌握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中药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内容]第六学年,为专业硕士研究能力培养阶段,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中药行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科研课题形式完成研究及毕业论文。
(四)学位论文工作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定》执行。
九、其他课程与实践环节具体内容与要求参见《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军事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方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学分制实施方案》。
十、考核学生必须参加所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学习档案。
(一)课程考核本科生阶段课程考核分为考试、考查两种。
考核可采取笔试(闭卷或开卷)、口试、操作等多种方式。
任课教师应在开课初向学生公布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研究生阶段的公共必修课及专业基础课由研究生院和二级学院统一组织授课及考核。
专业课由各专业学科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自行组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及考核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具体要求与管理参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管理规定》执行。
(二)理论综合考核中药基础理论综合考试:是学生在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中药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的一次综合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中医学基础、方剂学、临床中药学等,考核安排在第七学期初进行。
该考核I为一次性通过,考核不合格者分流到四年制。
(三)毕业综合考核毕业综合考核是学生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各个实践环节后的一次综合考核,是学生取得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证书的依据之一。
考核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综合考试(不安排补考)、技能考核、集中实习及毕业专题四部分。
十、毕业学分要求与学位授予(一)本科毕业与学士学位授予本专业学生毕业应修满226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8.5 学分,专业主干课程100.5学分,选修课20学分,独立实践教学环节43学分(含毕业专题),军事教育4学分,《形势与政策》课程2 学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学分,第二课堂实践活动6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