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新教材经济生活第十课
《经济生活》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复习课件 (共36张PPT)
地位: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措施: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
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
(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 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 A. 传统经济转向现代经济 B. 不均衡发展阶段转向协调发展阶段 C. 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 D.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5年高考海南政治3)2014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2万多亿元,其中 生鲜电商的交易额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部生鲜交易的 10%。 从供给角度看,我国生鲜电商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居民收入增加引起消费偏好发生改变 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且吸引了大量投资 ③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购买习惯 ④商业模式的改变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创新
发展动力
协调
发展不平衡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 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 展的整体性。
新理念
注重解决的问题
具体措施
绿色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 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 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发展内外联动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 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 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 系。
经济生活第十课
• 如何办?国家、企业和个人(重在企业)
(1)企业: ①增加科研投入,重视研发机构建设,加强研发机构的 管理,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 ②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创新管理机制与体制, 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知名品牌。 ③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把引进先进技术与 消化吸收结合起来。 ④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推动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运用,提升竞争力。 ⑤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问题, 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 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 农民问题,事关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 全面建设小康社 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 会大局,必须始 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终作为全党工作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 的重中之重;有 化新格局。引导农村劳动力 统筹城乡, 利于建设社会主 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 推动社会 义新农村,有利 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城 主义新农 于增加农民收入, 镇化道路;坚持党在农村的 村建设 提高农民消费水 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 平,刺激农村消 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 益 费市场,拉动生 产发展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 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 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 的协调发展, • 有利于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 的优势, • 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 怎么办? • 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促进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要大力发展信 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 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 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 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 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处理好工业 化与环境的关系。
2018届重点高中第一轮复习课件 经济生活 第10课
(2015·山东卷)发展高技术产业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 2010—2013 年 A、B 两省高技术产 业发展相关情况图。
材料二 下表是 2013 年 A、B 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部 分相关数据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 据材料一和 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促进 A 省高 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目前,中国 GDP 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 “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出口产 品中,相当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 和能耗留在 中国。”这启示我们要( ) 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③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大引进 外资力度 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提醒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 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 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 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命题点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2015·四川卷)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
【典例 1】
固农”的要求,农业部于 2014 年 7 月正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进行“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认证,并对他们所带领的 合作社、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土地流转、融资贷款、项目扶持等政策倾 斜。这样做能够( ) 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③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 ④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经济生活第十课知识梳理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我国总体小康的表现(取得的伟大成就)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②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总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我国总体小康水平的不足(特点)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但这种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特点: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平衡(2)目标:(教材第86页第二自然段。
了解)(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从经济建设方面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进展,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GDP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为什么)(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18秋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考点二:新发展理念 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理念
注重解决 具体措施 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的问题
创新
发展动 力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 基点。)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 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分主体)
考点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大力发展实 体经济,筑 牢现代化经 济体系的坚 实基础 措
施
地位: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 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措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 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 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 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 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 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实施乡村振 措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 兴战略 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 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民族、边疆、贫困 地区加快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深化改革加 实施区域协 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 调发展战略 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 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考点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大以来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新时代的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社会主要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矛盾
党在社会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 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 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本路线
10经济生活第十课(使用)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变革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原因 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 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②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③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 持续扩大; ④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 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变革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原因 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 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②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不断提高; 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④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 发展协调性增强; 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 果丰硕。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2)美好生活需要的表现、主要制约因素 表现: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 益增长。 主要制约因素(更加突出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不 充分。 3)对策 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 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4)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地位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变革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 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 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 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高效课堂笔记 第10课(完整)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堂笔记(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战略:第一丶第二步目标已实现。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
(2)总体小康的特点:①低水平 eg.人均GDP低②不全面eg.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发展不协调、③发展不平衡eg.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3)全面小康:①实现时间:2020年②目标:P86 五个“成为”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个方面)(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注意:①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注意:①均等化≠平均化。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1、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必要性:P87“”2、收入分配公平:(1)内涵:P60(2)意义:P60(3)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P61-62①②③(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具体举措:P623、效率:(1)含义:P62(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4、初次分配与再分配:(1)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初次分配后国民收入形成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三部分: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企业的税后利润,形成企业的收入;个人的劳动报酬,形成个人收入。
经济生活第十课
2022/3/23
19
易错点二:经济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 长。 点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强调“量”,经济发展不仅强调 “量”,更注重“质”,片面强调经济增长不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22/3/23
20
2022/3/23
21
1.[2012·福建卷] 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 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建议符合上 述要求的有( ) 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 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 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 方式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022/3/23
22
2、(2011高考北京卷35)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 产总值中的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7.1% 41.3% 31.6%
15.1% 45.9% 39.0%
10.2% 46.8% 43.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 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此,我们 就必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③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面临不可多得的战 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内国 际环境有利于聚精会神谋发展。
2022/3/23
27
(1)运用《经济生活》中相关知识,说明图11 中所列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为什么对产业发展十 分重要。(13分)
2018新教材经济生活第十课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时代的新征程,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第一框)历史性变革(第一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沉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全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第二目)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经济生活》第十课知识点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它有哪些基本手段?原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2、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是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
3、良好的市场秩序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市场交易原则?①自愿(违反:强买强卖、搭售);②平等;③公平(违反:缺斤短两等);④诚实守信4、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以法律规范、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以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内容,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①国家角度: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社会角度: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③个人角度: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5、市场调节有哪些局限性(弊端)?①自发性:为了眼前利益(排污、制假售假)、为了不正当利益(盗版)。
②盲目性:生产经营者无法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和控制经济变化趋势,导致“一哄而下(上)”。
③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时间差,必然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7、宏观调控实施的原因、含义、主要目标和主要手段分别是什么?原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不足,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时代的新征程,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第一框)
历史性变革(第一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沉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全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第二目)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开启新征程(第三目)
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二框)
坚持新发展理念(第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