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工程实验修改版
植物细胞工程综合大实验
植物细胞工程综合大实验(一)——培养基配制和无菌操作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器皿的洗涤MS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培养基和物品的高压灭菌实验室的消毒灭菌植物材料的取材及流水冲洗无菌操作材料的培养观察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三、仪器设备与器具电子天平、移液枪、冰箱、高压锅、超净工作台、三角瓶、烧杯、容量瓶、培养皿、搪瓷缸、镊子、解剖刀、酒精灯、试剂瓶、玻璃棒、线绳、pH试纸、封口膜、试管刷、洗涤剂、打火机等。
四、实验材料彩云阁茎段(用于诱导愈伤组织)茎节(用于诱导芽)五、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器皿的洗涤一般器皿有培养物但未污染的器皿有培养物且污染的器皿(二)MS培养基的配制分装1、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母液A-F,每组配制A-E 100ml、F 50ml0.1%升汞的配制75%酒精的配制6-BANAA2、MS培养基的配制按每人配制100ml,分5小瓶。
过程如下;每组按1L配制,先取容器内加70%的蒸馏水;加入蔗糖30g/L;量取母液A-F;加入PGR(自己设计);用容量瓶定容;用0.1-1N NAOH或HCl调整pH5.6-5.8;每人分100ml;加琼脂粉8g/L;分装到5个小三角瓶中、封口。
(三)培养基和物品的高压灭菌培养基、无菌水(每组至少5瓶)、空瓶(每组至少2个)、烧杯(每组至少1个)、培养皿(每组至少一套)、接种工具(2套),包好或者分好以备高压灭菌。
高压锅的使用。
(四)实验室的消毒灭菌75%的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内表面,新洁尔灭水进行超净工作台外表面、培养架表面、墙壁及其他房间表面的擦拭。
(五)植物材料的取材及流水冲洗选取适宜的彩云阁茎节及茎段,切割成适宜大小后放在流水下冲洗。
(六)无菌操作演示。
(七)材料的培养观察接种完的材料放在培养室的培养架上进行培养。
培养初期每天观察一次,持续1周。
之后每2-3天观察一次。
统计指标:污染率(%)= (污染的外植体个数/接种外植体的总数)×100%。
植物细胞工程实习报告(2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XX大学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基因转化等实验技能。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4.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习内容(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 材料准备:选取健康植株,剪取茎段、叶片等作为外植体。
2. 消毒处理:将外植体用70%酒精消毒30秒,再用无菌水清洗3次,然后用无菌纱布吸干水分。
3. 培养基配制:根据实验目的,配制MS培养基,加入适量的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
4. 接种与培养:将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二)原生质体培养技术1. 原生质体制备:将植物细胞悬浮在酶溶液中,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2. 原生质体纯化: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纯化原生质体,去除未酶解的细胞壁碎片和杂质。
3. 原生质体培养:将纯化后的原生质体接种到含有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三)细胞融合技术1. 细胞融合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法进行细胞融合。
2. 融合细胞培养:将融合后的细胞接种到含有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四)基因转化技术1. 基因构建:设计并合成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
2. 转化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基因转化。
3. 转化细胞筛选: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出转化成功的细胞。
四、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以下是实习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1. 植物组织培养:在实习初期,我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包括外植体消毒、培养基配制、接种与培养等。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反思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选修3专题2的内容,植物组织培养是本节的重点,讲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基本原理,即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
其不仅在知识上对高二必修课中有关内容进行了深化和扩展,而且还为培育无病毒植株、制备人工种子、培养转基因植物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组织培养这门崭新的技术将日益普及和深入,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手段。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在植物组培技术的基础上,借助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生物技术。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是全新的,加之与其有关的感性材料不多,因而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细胞的全能性(理解)。
(2)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知道)。
2.情感方面(1)通过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简史。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取得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拓宽,认知的不断加深,科学技术呈现日新月异、日臻完善的发展趋势。
从而在学习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原有知识的限制而勇于开拓,推陈出新。
(2)在植物细胞工程两大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教育。
3.能力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录像、软件等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整合、运用科学信息的能力(2)创设问题情境,在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报告(肖峰)
姓名:肖峰学号: B0704002班级: 07生物技术(1)班指导老师:莫廷辉时间: 2009年11月目录实验一、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实验三、香蕉吸芽的组织培养实验四、烟草叶片的组织培养实验五、柱花草的组织培养实验六、木薯的组织培养实验七、桉树的组织培养实验八、玉米不成熟胚的培养实验九、花生成熟胚培养实验十、水稻盾片的培养实验十一、芦荟的组织培养(自选材料实验)实验一、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一、实验目的掌握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在配置培养基之前,为了方便和用量准确,常常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激素类分别配制成比培养基配方需要量大若干倍的母液。
当配置培养基时,只需按预先计算好的量吸取母液。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吸取营养的场所。
在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包括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
在对植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时,只是切取植物体的一小部分,它们无法象整体植株那样合成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物质。
而自然界的植物千差万别,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理代谢过程和各自的营养需求,没有哪一种培养基能够适用于所有植物。
因此,对培养基组成成分的筛选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程序。
目前对植物进行组培时,人们所使用的培养基只几十种,其中MS培养基应用最为广泛。
说明MS 培养基的无机盐成分对许多植物种均是适宜的,它的无机盐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种类较全,浓度也较高。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1、药品试剂:母液、蔗糖、卡拉胶(或琼脂)、NaOH溶液、HCl溶液、无菌水、NAA、BA、IAA、2,4-D等。
2、仪器设备:电子天平、量筒、PH试纸、培养瓶、解剖刀、酒精灯、高压灭菌锅、移液管、洗耳球、玻璃棒、药勺、超净操作台、铁架、镊子等。
四、实验内容(一)母液的配制MS培养基母液方案配制如下表:具体配制步骤如下: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无机盐中大量元素母液,按照培养基配方的用量,把各种化合物扩大20倍,用感量为0.01g的扭力天平,分别用50mL烧杯称量,用重蒸馏水溶解.溶解时在每只烧杯中加入30-40mL重蒸馏水,置于酒精灯上,加热使其溶解(注意温度不可过高,60-70℃)。
《专题2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和基本技术;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3. 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实验操作:学生需独立完成一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取材、消毒、接种、培养、观察记录等步骤。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报告中需要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操作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 知识问答:设计一系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的知识问答,以检测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问题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的必要条件、操作注意事项等。
三、作业要求:1. 实验操作和报告完成后,学生需拍照上传至学习平台,以便教师进行检查和批改;2. 实验报告应真实、详细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不得抄袭或参考他人报告;3. 学生需独立完成知识问答,如有疑问可与教师交流,但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和报告的完成情况,以及知识问答的正确率,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分数;2. 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的理解;2. 学生可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与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3. 教师可利用学习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和基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和报告撰写,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能通过作业评价和学生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教学计划。
《专题2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3.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实验操作:进行植物细胞悬浮细胞的制备和培养。
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步骤,制备植物细胞悬浮细胞,并进行培养。
需要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包括细胞的生长情况、形态变化等。
2. 文献查阅和报告:学生需要查阅与植物细胞工程实际应用相关的文献,了解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学生需要撰写报告,阐述所选领域的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现状、发展趋势等,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体的植物细胞工程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调查和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提交一份报告,描述所选案例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前景。
三、作业要求:1. 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2. 文献查阅和报告需要真实、客观,能够反映所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3. 小组讨论需要充分讨论,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4. 所有作业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并按照要求完成。
四、作业评价:1. 实验操作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2. 文献查阅和报告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文献查阅和报告的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于植物细胞工程实际应用的理解程度;3. 小组讨论的评价:根据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意见;2. 反馈意见将包括对作业的整体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3. 学生应根据反馈意见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同时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2020年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二生物课件:植物细胞工程修改
细胞工程
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 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整体水平 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 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 技术。
应用的原理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和 分子生物学
概念 研究的水平
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研究的目的
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
科学家的幻想:让一 株植株的地上部分结番 茄,地下部分长土豆。 这个幻想可能实现吗?
植 物
植物 细胞 融合
番茄细胞
马铃薯细胞
体
杂种细胞
细
胞
杂
植物 组织
交
培养
杂种植株
植物体细胞杂交
1、概念:将不同种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
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 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优势:(与有性杂交方法比较)
愈伤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其细胞排列疏松而 无规则,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愈伤组织
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阅读课本P34-35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有哪些? 2.在植物组培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一系列的消毒,
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 3.为什么切取胡萝卜根的形成层,其他部分也能培养
5 生物体内的细胞为什么没有表现全能性, 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选择性地表达 的结果。
6 表现全能性所需要的条件
离体,一定的营养物质, 植物激素,适宜的外界条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究一、引言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植物性状的学科,它通过利用植物细胞的无性繁殖和可塑性,以及遗传转化技术,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的调控和改良。
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园艺、林业、药物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实验内容过于复杂、设备和材料缺乏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验效果不佳。
本文旨在对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传统的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以研究为导向,强调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往往忽视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和操作技能的了解和培养。
实际上,对于植物细胞工程实验的学习来说,操作技巧的熟练程度和对实验步骤的认识与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改革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优化实验内容针对传统实验内容过于复杂的问题,可以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减少操作步骤和材料的使用。
可以将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和拓展实验两部分,基础实验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融合等实验,拓展实验则涉及基础实验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还可以引入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
2. 提供合适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设备和材料的供应是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实验室应该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引进先进的植物细胞培养设备,如生物离心机、培养箱和PCR仪等,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设备的使用能力。
还应该提供丰富的植物细胞培养和遗传转化材料,以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的需求。
3.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实验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专题2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包括外植体选择、消毒、无菌操作、细胞培养、植株移栽和生根等步骤;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作业内容:1. 设计一个实验,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某种植物的叶片转化为完整的植株。
请列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选择一种适合的植物外植体(如茎段、根尖、花瓣等),采集新鲜样品,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无菌操作。
3. 在无菌条件下,将选定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细胞培养。
观察培养过程中的变化,记录生长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4. 当细胞生长到一定阶段,将植株移栽到土壤中,并给予适当的养护,观察其生根和生长情况。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如何克服其中的问题。
三、作业要求:1. 实验设计要合理,步骤清晰,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2.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观察和记录要详细,能够准确描述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4. 总结要全面,能够深入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和原理。
四、作业评价:1. 能否按照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能否准确描述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2. 能否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能否有效控制实验条件;3. 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能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4. 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遵守安全和环保原则。
五、作业反馈: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将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以及收获与大家分享,我们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
同时,也欢迎同学们相互之间进行学习和帮助,共同提高对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对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的理解,包括细胞培养、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等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如取材、消毒、接种、培养等步骤。
《专题2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能够分析植物细胞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3.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植物细胞工程应用案例(如转基因抗虫棉的生产),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该技术的应用背景、技术流程和实际效果,撰写一篇15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报告;2. 实验设计:针对一个植物细胞工程实践项目(如组织培养获得人工种子)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包括实验原理、材料准备、操作步骤、数据分析等,并撰写实验报告;3. 讨论与思考:根据所学的植物细胞工程知识,讨论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三、作业要求:1. 报告应包含案例或实验的全过程,数据记录与分析,结论与总结;2. 报告应条理清晰、语言简练、逻辑性强;3. 报告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报告质量、创新性、实践操作能力等;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作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2.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3. 鼓励学生在讨论区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提高。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植物细胞工程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如组织培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1. 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具体的植物细胞工程应用案例,如转基因抗病抗虫的植物、人工种子、植物快速繁殖等,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其原理和技术要点,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植物细胞工程(修改版)
比较项目 细胞融合的原理 细胞融合的方法 诱导方法
植物体细胞杂交 膜的流动性、 细胞全能性 去细胞壁后诱 导原生质体融合
动物细胞融合 膜的流动性 细胞分散后诱 导细胞融合
物理(离心、振 荡、电刺激) 获得杂种植株
物理、化学方法 (同左)
化学(聚乙二醇) 灭活的病毒 用 途
主要用于制备 单克隆抗体
2
2.下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步骤①是去掉 细胞壁 ,使植物细胞成为 原生质体 ,最 常用的方法是 酶解法 。 ⑵步骤②一般常用的化学试剂是 聚乙二醇 , 目的是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 ⑶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 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手段是 ,其中步骤④相当于 脱分化 , 步骤⑤相当于 再分化 。
请同学们讨论如何实现?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细胞A
植物细胞B
去细胞壁!
原生质体A
原生质体B 正在融合的原生质体
原理:植物细 胞的全能性和 细胞膜的流动 性
再生细胞壁
杂种细胞
植 物 细 胞 融 合
愈伤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杂种植株 Nhomakorabea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酶 结果 项 原 培养基 培养目 目 理 的 植 细 固体 纤维素酶 培养成 快速繁殖 物 胞 植株 或 蔗糖 培养无病毒 全 植物激素 果胶 植株 能 酶 性 动 胰蛋白酶 培养成 细 液体 物 细胞株 获得细胞 胞 葡萄糖 细胞系 产品、细 增 动物血清 胞 殖
3 1
4 5
1.下面所列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过程。请据此回 答: ①→脱分化→②→再分化→③→④ ⑴①表示 外植体 ,它能被培养成④的根本原因 是 植物细胞全能性 。 ⑵②表示 愈伤组织 ,它的细胞特点 是 细胞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 、 ⑶若想制造人工种子,应选择(写编号) ③ 。 ⑷若①是花药,则④是 单倍体植株 ,这项技术可用 在 单倍体育种 上。
《专题2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应用;3.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中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章节,并回答以下问题:(1)植物细胞工程有哪些基本技术?(2)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3)植物细胞工程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有哪些?2. 小组讨论:(1)结合身边实际,谈谈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实例;(2)分析植物细胞工程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中的优缺点。
3. 实验操作:尝试进行植物细胞培养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实验过程中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培养基、植物材料等。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禁止抄袭;2. 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需积极发言,尊重他人观点;3. 实验操作时,需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确保实验安全。
四、作业评价:1. 参考教材和相关资料,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2. 小组内互相评价,讨论各自在作业中的优缺点,共同进步;3. 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讨论和实验操作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评价结果,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改进;2. 学生可以将作业中的疑问或新的想法反馈给老师,共同探讨植物细胞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多可能性。
具体作业内容安排:一、预习部分内容,并完成以下任务:1. 列出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2. 列举几个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3. 简述植物细胞工程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小组讨论:请各小组组长组织组员搜集相关资料,讨论以下问题: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防止农作物病害方面有哪些应用?2. 植物细胞工程在培育无病毒植株方面有哪些优势?三、实验操作:请各小组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尝试进行植物细胞培养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实验后期的观察结果。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 (修改版)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一 培养基母液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学习和掌握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在配制培养基前,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常常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质、激素类分别配制成比培养基配方需要量大若干倍的母液。
当配制培养基时,只需要按预先计算好的量吸取母液即可。
二、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称量为0.0001g )、电子天平(称量为0.01g )、烧杯(500ml 、100ml 、50ml )、容量瓶(1000ml 、100 ml 、50 ml 、25 ml )、细口瓶(1000 ml 、100 ml 、50 ml 、25 ml )、药勺、玻璃棒、电炉。
三、实验药品NH 4NO 3、KNO 3、CaCl 2·2H 2O 、MgSO 4·7H 2O 、KH 2PO 4、KI 、 H 3BO 3、 MnSO 4·4H 2O 、 ZnSO 4·7H 2O 、 Na 2MoO 4·2H 2O 、CuSO 4·5H 2O 、CoCl 2·6H 2O 、FeSO 4·7H 2O 、Na 2-EDTA·2H 2O 、肌醇 、烟酸、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 6)、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 1)、甘氨酸。
四、实验步骤每种母液均配制500ml ,各成分的质量如下: 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表1 MS 培养基大量元素母液制备序号 药品名称培养基浓度(mg/L )扩大20称量(mg)备注1 NH 4NO 3 1650 16500 蒸馏水定容至500ml2 KNO3 1900 19000 3 CaCl 2·2H 2O 440 44004 MgSO 4·7H 2O 370 37005 KH 2PO 41701700各成分按照表1培养基浓度含量扩大20倍,用称量为0.01g 的电子天平称取,用蒸馏水分别溶解,按顺序逐步混合。
后用蒸馏水定容到500ml 的容量瓶中,即为20倍的大量元素母液。
《专题2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1. 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方法;3. 认识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林业及医药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理论学习:学生需完成《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课本相应章节的阅读,并记录关键概念、原理和技术。
要求学生重点理解植物细胞培养的概念、种类及作用。
同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实例,如植物快速繁殖、基因编辑等。
实践操作:学生需进行简单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
具体包括:(1)准备实验材料和器具,如试管、培养基、玻璃棒等;(2)从健康植物上选取无病虫害的嫩叶,并制作成适当的组织切片;(3)将组织切片放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中,记录操作步骤及观察记录生长情况;(4)掌握基本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拓展思考:根据课本中的相关案例或教师提供的材料,学生需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上具有哪些优势?请举例说明;(2)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请从技术进步和市场应用两个角度分析;(3)植物细胞工程在环保和医药领域有哪些潜在的应用?请简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三、作业要求学生需按照以下要求完成作业:1. 理论学习部分需有明确的笔记记录,重点突出,条理清晰;2. 实践操作部分需拍摄清晰的实验过程照片或视频,并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3. 拓展思考部分需有深度思考和自己的见解,避免简单复制粘贴。
4.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并按时参加课堂讨论和答疑。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理论学习部分是否全面、准确记录了关键信息;2. 实践操作部分是否规范、安全地完成了实验步骤,并拍摄了清晰的实验照片或视频;3. 拓展思考部分是否深入、有自己的见解。
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植物细胞工程实习报告
一、前言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生物技术领域,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使同学们深入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植物细胞工程实习。
以下是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1. 目的(1)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培养等关键技术;(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2. 意义(1)提高同学们对植物细胞工程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2)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3)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4)促进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三、实习内容1. 植物组织培养(1)实验材料:取自某蔬菜品种的茎段;(2)实验步骤:①制备MS培养基,添加植物激素;②将茎段切成一定长度的切段;③将切段接种到MS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中培养;④观察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等过程。
2. 愈伤组织诱导(1)实验材料:取自某花卉品种的叶片;(2)实验步骤:①制备MS培养基,添加植物激素;②将叶片切成一定大小的块状;③将块状叶片接种到MS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中培养;④观察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等过程。
3. 再生植株培养(1)实验材料:取自愈伤组织的芽;(2)实验步骤:①将芽接种到MS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中培养;②观察芽的生长、发育、生根等过程;③将生根的植株移植到土壤中,观察成活情况。
四、实习总结1. 实习收获(1)掌握了植物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培养等关键技术;(2)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3)了解了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2. 实习不足(1)部分同学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不够熟练;(2)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了实验结果;(3)实验数据记录不够完整,分析不够深入。
《专题2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理解其在农业、林业、医药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并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实际操作展开。
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理论,包括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基因编辑等方面的知识,并完成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笔记整理。
2. 实践操作预习: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的预习,了解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预习内容包括:了解细胞培养基的配置方法、了解显微镜操作及细胞观察技巧等。
3. 案例分析:学生需针对教材中提供的植物细胞工程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包括案例背景、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估等方面,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案例分析报告。
4. 实验方案设计: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植物细胞培养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要深入浅出,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预习要认真细致,了解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3. 案例分析报告要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对案例背景、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4. 实验方案设计要合理、可行,符合实验安全规范,并能体现出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操作预习的认真程度;3. 案例分析报告的条理性和内容详实程度;4. 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预习、案例分析报告及实验方案设计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植物细胞工程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实习单位:XX大学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实习内容: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再生、基因转化等一、实习目的与意义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植物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本次实习,我希望能够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再生和基因转化的原理和操作流程,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过程1. 植物组织培养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
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的外植体(如叶片、茎段等)接种到含有植物激素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诱导其发生愈伤组织、芽和根等。
我了解到,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因素包括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培养基的成分、温度和光照等。
2. 植物再生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学习了植物再生的技术。
通过切割植物的组织块,将其接种到含有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其发生再生。
我掌握了植物再生的原理和方法,并学会了使用植物再生激素(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来调节再生的进程。
3. 基因转化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学习了基因转化的技术。
通过将目的基因插入到植物病毒载体中,将其导入植物细胞,实现基因的表达。
我了解了基因转化的基本步骤,包括基因克隆、载体构建、转化方法和转化效率的检测等。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再生和基因转化等。
我了解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如植物繁殖、遗传改良、生物制药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无菌操作、仪器使用、数据处理等。
四、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植物细胞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同时,我也认识到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对农业、环保和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流程,了解了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再生和基因转化的原理和应用。
修改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可修改版ppt]
(2)、特点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单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组成倍减少,再经秋水仙素加倍后 得到纯种。
杂交育种
花药离 体培养
AABB
基
×
因 aabb
型
AB Ab AaBb aB ab
单倍体
AB Ab aB ab
二倍体、 多倍体纯系
AABB AAbb aaBB aabb
思考: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 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因此容 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 生突变。
如何利用这些突变体培育新品种?
植物细胞工程 作物脱毒 – 神奇的人工种子
•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 单倍体育种 – 突变体的利用
•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
原理: 细胞全能性
随堂训练
如下图表示基因型AaBb的小稻(2n=24)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 ,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
①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②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③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因为在具 有一定人工设施的室内生产)。
作物脱毒的原因:
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易 积累感染的病毒,导致产量降低, 品质变差,而植物的分生区一般不 会感染病毒,用分生区的细胞进行 组织培养,就能得到大量的脱毒苗。
2、作(物适用脱于毒无性生殖生物)
(1)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不断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在 愈伤组织形成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_____和小分子有机物等 营养物质。
(2)要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成,培养基中应有_____两类激素。 (3)愈伤组织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形成芽和根,再由芽发育成叶和 茎。这一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其原因是_____利用光能制造有机 物,供试管苗生长发育。
20-21版: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创新设计)
第2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自主梳理———————————————(1)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可以高效、迅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且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2)植物顶端伸长区附近细胞无病毒,但其他部位往往含有大量病毒。
(×)提示: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不含病毒。
(3)作物脱毒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出作物所没有过的新性状。
(×)提示:作物脱毒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但无法培育出作物所没有过的新性状。
(4)微型繁殖就是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育优良作物品种,作物脱毒就是选择植物的顶端分生区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典型例题](2020·北京高二期末)茎尖超低温疗法是一种马铃薯脱毒方法。
科学家以单病毒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PVS(马铃薯S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大小的茎尖超低温处理后,再生培养,选取培养18周的20棵植株进行检测以获得病毒保存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注:结合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超低温处理后的再生培养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PLRV和PVS必需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C.1.5 mm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优于0.5 mm的茎尖D.应设置一组未受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作对照组解析PLRV感染的试管苗经低温处理后,1.5 mm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不如0.5 mm的茎尖,C错误。
答案C[变式训练] (2020·信阳高中高二期末)下列属于微型繁殖的是()A.马铃薯的块茎繁殖B.胡萝卜根的形成层繁殖C.杨树的扦插繁殖D.果树的嫁接繁殖解析人们形象地把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叫作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A、C、D项所描述的均属于营养生殖,只有B 项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微型繁殖。
答案B联想质疑★作物脱毒,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一 培养基母液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学习和掌握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在配制培养基前,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常常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质、激素类分别配制成比培养基配方需要量大若干倍的母液。
当配制培养基时,只需要按预先计算好的量吸取母液即可。
二、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称量为0.0001g )、电子天平(称量为0.01g )、烧杯(500ml 、100ml 、50ml )、容量瓶(1000ml 、100 ml 、50 ml 、25 ml )、细口瓶(1000 ml 、100 ml 、50 ml 、25 ml )、药勺、玻璃棒、电炉。
三、实验药品NH 4NO 3、KNO 3、CaCl 2·2H 2O 、MgSO 4·7H 2O 、KH 2PO 4、KI 、 H 3BO 3、 MnSO 4·4H 2O 、 ZnSO 4·7H 2O 、 Na 2MoO 4·2H 2O 、CuSO 4·5H 2O 、CoCl 2·6H 2O 、FeSO 4·7H 2O 、Na 2-EDTA·2H 2O 、肌醇 、烟酸、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 6)、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 1)、甘氨酸。
四、实验步骤每种母液均配制500ml ,各成分的质量如下: 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表1 MS 培养基大量元素母液制备序号 药品名称培养基浓度(mg/L )扩大20称量(mg)备注1 NH 4NO 3 1650 16500 蒸馏水定容至500ml2 KNO3 1900 19000 3 CaCl 2·2H 2O 440 44004 MgSO 4·7H 2O 370 37005 KH 2PO 41701700各成分按照表1培养基浓度含量扩大20倍,用称量为0.01g 的电子天平称取,用蒸馏水分别溶解,按顺序逐步混合。
后用蒸馏水定容到500ml 的容量瓶中,即为20倍的大量元素母液。
到入细口瓶,贴好标签保存于冰箱中。
配制培养基时,每配1L 培养基取此液50ml 。
注意:①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某些无机成分如Ca 2+、SO 42一、Mg 2十和H 2PO 4一等在一起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
为避免此现象发生,母液配制时要用纯度高的双蒸水溶解,药品采用等级较高的分析纯,各种化学药品必须先以少量双蒸水使其充分溶解后才能混合,混合时应注意先后顺序。
特别应将Ca 2+、SO 42一、Mg 2十和H 2PO 4一等离子错开混合,速度宜慢,边搅拌边混合。
②CaCl2·2H2O要在最后单独加入,在溶解CaCl2·2H2O时,蒸馏水需加热沸腾,除去水中的CO2,以防沉淀。
另外,CaCl2·2H2O放入沸水中易沸腾,操作时要防止其溢出。
2、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MS培养基的微量元素无机盐由7种化合物(除Fe )组成。
微量元素用量较少,特别是CuSO4·5H2O、CoCl2·6H2O。
按照表2配方,用称感量为0.0001g的电子天平称量,其它同大量元素。
配制培养基时,每配制1 L培养基,取微量母液5ml。
表2 MS培养基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序号化合物名称培养基浓度(mg/L)扩大200倍称量(mg)1 MnSO4·4H2O 22.3 22302 ZnSO4·7H2O 8.6 8603 H3BO3 6.2 6204 KI 0.84 845 Na2MoO4·2H2O 0.25 256 CuSO4·5H2O 0.025 2.57 CoCl2·6H2O 0.025 2.5注意:使用电子分析天平时注意不要把药品撒到称盘上,用完以后,用吸耳球将天平内的脏物清理干净。
3、铁盐母液的配制铁盐不是都需要单独配成母液,如柠檬酸铁,只需和大量元素一起配成母液即可。
目前常用的铁盐是硫酸亚铁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螯合物,必须单独配成母液。
这种螯合物使用起来方便,又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沉淀。
配制方法同上,直接用蒸馏水加热搅拌溶解。
配制培养基时,配制1L取此液5ml。
表3 MS铁盐母液的配制序号化合物名称培养基浓度(mg/L)扩大200倍称量(mg)1 Na2-EDTA 37.3 37302 FeSO4·7H2O 27.8 2780注意:在配制铁盐时,如果加热搅拌时间过短,会造成Fe S 04和Na2EDTA鳌合不彻底,此时若将其冷藏,Fe S 04会结晶析出。
为避免此现象发生,配制铁盐母液时,Fe S 04和Na2EDTA 应分别加热溶解后混合,并置于加热搅拌器上不断搅拌至溶液呈金黄色(约加热20 - 30 min),调pH值至5 .5,室温放置冷却后,再冷藏。
4、有机母液的配制MS培养基的有机成分有甘氨酸、肌醇、烟酸、盐酸硫胺素和盐酸吡哆素。
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原则上应分别单独配制。
配制直接用蒸馏水溶解,注意称量时用电子天平。
注意:由于维生素母液营养丰富,因此贮藏时极易染菌。
被菌类污染的维生素母液,有效浓度降低,并且易给后期培养造成伤害,不宜再用。
避免此现象发生的方法是:配制母液时用无菌双蒸馏水溶解维生素,并贮存在棕色无菌瓶中,或缩短贮藏时间。
表4 MS培养基有机物质母液的制备序号化合物名称培养基浓度(mg/L)扩大200倍称量(mg)1 甘氨酸2 2002 肌醇100 100003 盐酸硫胺素(V B1) 0.1 104 盐酸吡哆素(V B6) 0.5 505 烟酸0.5 505、激素母液配制植物组织培养中使用的激素种类及含量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而定。
一般激素母液的配制的终浓度以0.5mg/ml为好,需要注意的是:①配制生长素类,例如IAA、NAA、2.4-D、IBA,应先用少量95%乙醇或无水乙醇充分溶解,或者用1mol/L的NaOH溶解,然后用蒸馏水定容到一定的浓度。
②细胞分裂素,例如KT,应先用少量95%乙醇或无水乙醇加3~4滴1mol/L的盐酸溶解,再用蒸馏水定容。
③配制生物素,用稀氨水溶解,然后定容。
注意:所有的母液都应保存在0~4℃冰箱中,若母液出现沉淀或霉团则不能继续使用。
五、思考题:1、配制母液时为什么要按顺序加入各药品?溶解CaCl2·2H2O时,为什么要将蒸馏水加热?2、根据所给母液浓度、蔗糖、琼脂用量、pH值,按给出的培养基配方计算各种母液吸取量,填入下表。
培养基配方:MS+KT1.0+BA2.0+NAA0.2+蔗糖3%+琼脂0.7%,pH5.8。
表5 按上述配方计算各种母液吸取量并填入下表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学习培养基配制与灭菌的操作方法。
对植物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时,要依靠培养基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
不同材料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适当的设计和选用培养基,对植物组织培养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
另外,对组织培养物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等状态的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等都是通过调节培养基成分来实现的。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无机营养物质、碳源、有机物质、植物生长物质等。
二、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烧杯(1000ml)、医用搪瓷量杯(1000 ml)、三角瓶、量筒(100ml)、移液管、玻璃棒、pH试纸、吸耳球、线绳、封口膜、石棉网。
三、实验药品蔗糖、琼脂、1mol/L NaOH、HCl、各种培养基母液。
四、实验步骤(一)、培养基配制(以1L MS培养基为例)1、计量根据配制培养基的量和母液的浓度计算需要吸取母液的量,计算公式:吸取量 ml=培养基中物质的含量(mg/L)×1000 ml/母液浓度(mg/L)。
2、移液取1000ml瓷杯一只,按照计算吸取母液的量依次吸取各母液置于医用瓷缸中备用。
注意:①在使用提前配制的母液时,应在量取各种母液之前,轻轻摇动盛放母液的瓶子,如果发现瓶中有沉淀、悬浮物或被微生物污染,应立即淘汰这种母液,重新进行配制。
②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培养基母液之前,必须用所量取的母液将量筒或移液管润洗2次。
③量取母液时,最好将各种母液按将要量取的顺序写在纸上,量取1种,划掉1种,以免出错;④移液管不能混用。
3、称取称取7g琼脂,30g蔗糖备用4、融化用搪瓷杯量取600的蒸馏水放在电炉上,煮沸,加入琼脂,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液体呈半透明状将其取下,加水定容至800ml,加入蔗糖,定容至1000ml,煮沸。
注意:加琼脂的时候要边加入边搅拌,在加热琼脂、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操作者千万不能离开,否则沸腾的琼脂外溢,就需要重新称量、制备。
此外,如果没有搪瓷量杯,可用大烧杯代替。
但要注意大烧杯底的外表面不能沾水,否则加热时烧杯容易炸裂,使溶液外溢,造成烫伤。
5、调pH用滴管吸取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NaOH或HCl溶液,逐滴滴入溶化的培养基中,边滴边搅拌,并随时用精密的pH试纸(5.4~7.0)测培养基的pH,一直到培养基的pH达到要求为止(在调制时要比目标pH值偏高0.2~0.5个单位,因为培养基在灭菌过程中由于糖等物质的降解,pH值会下降0.2~0.5个单位左右,所以我们调PH值时一般要求培养基常温PH值在5.8-6.3之间,我们可以适当上调至6.3-6.4,以确保培养基的凝固)。
注意:调配时要用玻璃棒不停的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7、分装溶化的培养基应该趁热分装。
分装时,先将培养基倒入烧杯中,然后将烧杯中的培养基倒入锥形瓶(50 ml或100 ml)中。
注意不要让培养基沾到瓶口和瓶壁上。
锥形瓶中培养基的量约为锥形瓶容量的1/5~1/4。
每1L培养基,可分装25~30瓶。
8、包扎用封口膜封口,扎好绳子,用记号笔做好标记注意:培养基中的部分成分在高温灭菌时易发生化学变化,致使培养基pH值降低,从而使琼脂凝固力下降,发生培养基灭菌前凝固,灭菌后不凝固现象。
避免此现象发生的方法是:调整培养基pH值,一般不低于5.6,若需酸性较强培养基,可适当增加琼脂用量,。
(二)培养基的灭菌培养基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特别含糖量较高,是各种微生物滋生、繁殖的好场所。
而接种材料需要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很长时间,如果培养基被污染,则达不到培养的预期结果。
因此,培养基的灭菌,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灭菌和过滤除菌。
1、高压蒸汽灭菌法把分装好的培养基及所需灭菌的各种器具、蒸馏水等,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消毒桶中,外层锅内加水,水位高度不超过支架高度。
盖好锅盖,上好螺丝,注意上螺丝要对角线上。
加热后,锅上压力表指针开始移动,当指针移至0.5kg/cm2时,扭开放气阀排除冷空气,使压力表指针回复零位。
当指针移至1.1~1.2kg/cm2时,即121℃时,维持一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