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8年商业养老保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商业养老保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商业养老保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保险Ⅱ行业应时而生:商业养老保险势在必行。

中国人口老龄化、赡养比急剧下降抚养压力加大,但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空账问题、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动力缺失问题,使得养老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商业保险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已相对成熟,但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滞缓。

1)商业养老保险资产占GDP比重小(中国2.6%vs美国42.5%);2)商业养老保险替代率低(中国1.1%vs加拿大6万以上收入人群29%);3)密度、深度低:密度上中国185元vs美国1258美元,相差42倍;深度上中国0.4%vs美国2.3%(仅IRA),相差5倍。

国内商业养老保险的成熟土壤与发展的落后,为其在政策支持下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税延养老保险:十年磨一剑,开启新征程。

2018年4月,在历经10年的讨论与研究后,财政部联合5部门正式出台税延养老保险政策。

我国选择采用EET模式,即投保人在缴纳保费、获取投资收益时免税,领取年金时征税。

税前列支限额按照当月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办法确定;领取年金时75%部分按10%税率缴纳税收。

将推出的产品可能划分为传统非分红年金保险、分红型年金保险、万能型年金险、投资连结型年金险四类。

税延利益测算:投保人+保险公司双获益。

1)对投保人:若纳税人年满30岁交费期30年,则通过投保税延养老保险,可享受0.7%-2%的税收优惠,并最终享受4.3%-5.3%的包括年金返还的总年化收益率。

2)上市险企:假如养老保险试点在3年内推开至全国,年保费增幅30%,按当前4大上市险企50%的市占率、长期年金险20%新业务价值率测算,将在2019年为上市险企带来6.4%的新增保费、3.8%的新业务价值增量。

假如试点在5年内推开至全国,则2019年上市险企将受益于政策提升保费3.8%、新业务价值提升2.3%。

海外养老保险:税延体系下第三支柱带动保险、基金发展。

养老金融产品比较及信托养老前景专题报告(上)

养老金融产品比较及信托养老前景专题报告(上)

养⽼⾦融产品⽐较及信托养⽼前景专题报告(上)⼀、养⽼⾦融产品的现状1、国内养⽼市场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8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年⼈⼝为16658万⼈,占总⼈⼝的11.9%。

如果以60岁退休年龄作为统计标准,则我国2018年底60周岁及以上⽼年⼈⼝为24949万⼈,占总⼈⼝的17.9%。

根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年⼈⼝将占总⼈⼝的25%左右。

⽼年⼈⼝如此庞⼤,养⽼产业市场需求旺盛。

据赛迪顾问分析,2018年我国养⽼市场规模为4.6万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9.8万亿元。

“未富先⽼”的我们正在⾛向“深度⽼龄化”。

与此同时,家庭出现⼩型化、⾼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等特征和问题,传统的家庭养⽼模式受到冲击,⼈们开始认识到“养⼉防⽼”已经难以满⾜年⽼⽣活需求。

随着我国⽼龄问题的不断深化,养⽼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

我国现⾏养⽼保险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保险为“第⼀⽀柱”,政府倡导并由企业⾃主发展的企业年⾦和职业年⾦为“第⼆⽀柱”,个⼈养⽼⾦账户制度则为“第三⽀柱”。

长期以来由政府主导的第⼀⽀柱⼀直占据着我国养⽼产业的主导地位。

随着⼈⼝⽼龄化的⽇益严峻,依靠政府财政的养⽼产业第⼀⽀柱逐渐⼒不从⼼,第⼆⽀柱和第三⽀柱⼒量的亟待发挥。

我国的⽼年⼈权益保障和养⽼服务业取到⼀定程度的发展,但供需⽭盾依然⽐较突出。

2018年被视为第三⽀柱发展的元年。

⽬前参与养⽼⾦融体系的资管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公募基⾦、信托公司和银⾏及银⾏理财⼦公司。

从⽬前发⾏的养⽼⾦融产品来看,养⽼理财产品的数量不太多,各⼤资管机构养⽼业务⽬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投资者尤其是⽼年群体对于养⽼产品的接受程度还不⾼。

从⽬前来看,⽆论是税延养⽼保险还是养⽼⽬标基⾦、银⾏推出的养⽼理财产品,其规模都相当有限,在三⽀柱中的规模⼏乎可以忽略不计。

2、资管机构参与养⽼⾦融发展的历史沿⾰2016年3⽉由中国⼈民银⾏、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融⽀持养⽼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第⼀次明确提出要建⽴完善的⾦融服务体系⽀持养⽼服务业发展,揭开了养⽼⾦融产品创新的序幕。

养老金融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养老金融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养老金融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作者:陈华王晓来源:《党政论坛》 2017年第10期养老金融是包含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的一个综合概念体系。

发展养老金融事关我国养老安全、民生福祉,是解决养老问题、应对老龄化挑战的一大突破口,也是深化供给侧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现状1.银行业创新养老金融服务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主要代表,银行业在2016年上半年总资产高达212.7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近九成。

银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金融服务,以老龄人口为主要服务人群扩展金融业务,通过开发新型理财产品、设立养老金融支行、便利老龄人口业务结算等措施完善养老金融服务。

银行业传统业务受困于利率市场化的环境压力,活力不足,养老金融服务也成了商业银行自身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蓝海。

2.保险业成为养老金融重要机构投资者养老保险同商业保险类似,都是基于基本的保险学法则设立运行,保险业在金融体系中天然享有同养老金融的“近亲”优势,目前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角色多由保险业承担,截至2016年6月底,国寿养老等九家保险业金融机构拥有的企业年金资产高达5190亿元,占企业年金的50%以上。

保险业未来将主要发展方向投向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金,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推进养老金融创新。

3.证券、基金业积极参与养老金融紧随政府对养老金融的大力号召,证券和基金业也开始推出大量服务养老的创新产品,并逐渐成为金融服务养老的主体。

2015年,依据《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我国放开职业年金的市场化大门,允许个人账户下的累积职业年金参与金融市场,由金融机构运营以获取较高收益。

同年8月,人社部同财政部公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部分放开养老保险金投资方式,允许基金资产净值30%以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证券、基金业的发展,我国养老金收益率稳步上升,积累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资本市场对于养老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将撬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我国养老产业中来。

养老金融服务研究

养老金融服务研究

Financial View | 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96养老金融服务研究杨寓涵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89如今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养老顶层设计也是社会和国家关注的主要问题。

为提高老年福利水平,给予老年群体养老保障,国家相继提出一系列养老金融服务政策,将养老机制和金融体系融合,解决社会养老金紧张的难题,完善养老金融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因此需要对养老金融服务展开研究,推动其健康发展。

一、养老金融服务的发展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使得养老服务产业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其中养老金融服务作为重要内容,我国相继提出养老金融服务的政策意见,给养老金融服务提供了指导方向,支持养老金融服务的全面发展。

我国在2013年首次提出,老年金融服务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提出利用房产反向抵押养老金,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等进行引导,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呢的金融产品。

在2014年提出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成为金融行业内养老服务金融的尝试。

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发布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建设意见,从多个角度对建设养老服务业提出指导。

保监会则将房产反向抵押养老金的意见进一步推广至省会城市等。

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商业养老保险的相关意见,利用商业养老保险供给给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在政策上支持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1]。

同年证监会针对养老目标的证券投资基金提出明确规范,成为证券基金行业开发养老金融服务的指导文件。

在2019年国务院针对养老服务的文件中指出,支持银行机构、信托机构等积极开发养老型金融产品或者信托产品。

在2020年两会提案中,养老金融服务发展信托服务也成为热议话题。

在此背景下,养老金融服务发展得到了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进入到实践阶段,需要大力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金融产品,完善养老金融服务。

二、养老金融服务的内涵养老金融服务是我国当前发展现状下为了推动养老事业发展融合金融市场和养老产业衍生的特定概念。

2017国家宏观政策分析情况报告

2017国家宏观政策分析情况报告

2017国家宏观政策分析情况报告什么是宏观政策,2017年关于宏观政策有哪些消息。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国家宏观政策分析,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17国家宏观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建议一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实现。

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继续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研究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税收优惠政策;再取消、调整和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开中央和各地收费目录清单;落实好其他已出台减税降费政策。

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且实际支出规模扩大;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适度扩大有效需求,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

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需结构平衡。

支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支持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安排补助资金支持中央企业处置“僵尸企业”;健全普惠金融政策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优化中央基建投资存量支出结构。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精准性;积极稳妥地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盘活粮食风险基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整合设立水利发展资金;推进省以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和运营等。

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全面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支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资产收益扶贫等工作;开展扶贫资金专项监督检查。

推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推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启动实施;继续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加快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进度;继续安排新能源汽车补贴,提高技术门槛,完善补贴机制;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事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众创空间等税收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创新产品、绿色产品和中小企业等支持力度。

2017养老保险营销方案

2017养老保险营销方案

2017养老保险营销方案2017年养老保险营销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老保险的普及率,制定本次养老保险营销方案。

二、目标定位1. 提高养老保险的认知度: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和推广活动,提高公众对养老保险的了解和认知度。

2. 增加养老保险的购买率:通过专业代理人和客户经理的培训,提高其销售技巧和养老保险产品知识,增加养老保险的购买率。

3. 提高养老保险的服务质量: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和投诉处理机制,提高养老保险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营销策略1. 拓宽宣传渠道: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将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和好处传达给公众。

2. 举办宣传活动:组织养老保险知识讲座、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和代理人为公众讲解养老保险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和购买意识。

3. 优化产品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公众反馈,调整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使其更加符合公众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 培训代理人和客户经理:通过培训课程、线上学习和模拟销售等方式,提高代理人和客户经理的销售技巧和产品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向公众推销养老保险。

5. 签约优惠措施:针对有意购买养老保险的公众,提供一定的签约优惠措施,如赠送保险金或提供附加福利等方式,吸引公众购买。

6. 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养老保险服务,包括理财规划、风险管理、医疗保障等方面,增加客户粘性和满意度。

四、实施方案1. 宣传推广:制作养老保险宣传视频,在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投放,提高养老保险的知名度。

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养老保险相关信息,吸引公众的关注。

2. 宣传活动:策划并举办养老保险座谈会和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和代理人进行讲解,以及答疑解惑,提高公众对养老保险的认知。

3. 培训课程:组织养老保险知识培训课程,提高代理人和客户经理的销售技巧和产品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向公众推销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低参与率与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证据

商业养老保险低参与率与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证据

商业养老保险低参与率与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证据作者:陈洋林,张长全,蒋少华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7年第12期眼摘要演商业养老保险低参与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运用2013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率低的原因。

研究发现,供给不足掣肘了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尤其对农村与中西部居民影响深刻。

此外,财富积累较少、收入水平较低、金融知识缺乏等也影响着居民商业养老保险购买。

为了配合国家重大经济战略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稳定,亟待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展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保险公司一要通过开发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产品,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二要加大在中西部与农村市场的业务拓展,补足中西部地区金融短板。

政府需要从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普及金融知识等角度入手,提高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积极性。

眼关键词演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图分类号] F8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7)12-0083-09一、引言商业养老保险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越来越重要。

宏观方面,商业养老保险不仅能缓解社会养老基金短缺、减轻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还能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国家重点战略。

微观方面,商业养老保险不仅能弥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力度不足,还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投资需求,进而促进居民储蓄、平滑消费。

当前,更好地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利于促进“去产能、降杠杆” 等措施顺利推进。

同时,养老保险改革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加快出台养老保险改革方案。

此外,国务院“十三五” 国家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要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包括商业保险在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人口流动对居民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口流动对居民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Journal q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2021年3月第42卷第2期Mar. 2021Vol.42 No.2人口流动对居民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高立飞,王国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北京100029)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流动不断加强,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人口流动也使得居民面临的健康、养老等风险陡增,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难以充分满足流动人口的风险保障需求。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的数据,利用probit 模型和PSM 等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人口流动促使居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概率均显著提高,人口流动对居民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存在个人、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异质性。

关键词:人口流动;商业医疗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倾向得分匹配;probit 模型中图分类号:F8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 2021) 02-0085-07—、弓I 言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户籍制度的松动,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流动不断加强,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人户分离人口 达到2.86亿人,占总人口的20.43%①。

人口流动是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过程,流动人口面临的健康风险、养老风险、人身伤害风险等诸多风险明显增加。

然而,中国长期以来实施城乡二元结构的户 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制度与户籍制度挂钩,大量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难以与当地户籍人口同样享受社会保障服务和社会福利。

特别是,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有限,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则受到起付线、封顶线等规定的限制,导致了流动人口的风险保障存 在缺口。

商业保险是居民管理风险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流动人口面临的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失灵”问题,还可 以满足流动人口更高层次的风险保障需求。

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20-11-21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合作机制研究(编号:GD20SQ24);2020年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校(院)一般课题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与智慧健康养老研究 (编号:XYYB202018)㊂作者简介:陈天红(1987-),女,江西吉安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㊂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陈天红(中共广东省委党校㊀行政学教研部,广东㊀广州㊀510050)摘要: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能够均衡政府㊁企业和个人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责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实现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㊂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其中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较为薄弱㊂为此,需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妥善处理好各层次养老保险项目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治理效能㊂关键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中图分类号:F840.6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3-7462(2021)02-0067-07DOI :10.13977/ki.lnxk.2021.02.010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㊂[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保的人数最多,涉及的社保基金规模最大㊂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能够均衡政府㊁企业和个人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责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实现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㊂为此,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是各国通行的做法㊂我国1991年启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㊂[2]经历近30年的发展,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发展得如何?是否实现了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实现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的目标呢?本文尝试对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重点对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㊂一㊁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历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改革初期即确立了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目标和方向㊂(一)第一层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部分地区先行试点㊁分人群逐步覆盖的方式,此后实施了相关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㊂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1995年,国务院印发文件明确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标志着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正式启动㊂[3]该文件出台后,各地试点实施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缴费比例存在着较大差异㊂1997年,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统一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缴费比例[4],这标志着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基本确定下来㊂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起步相对较晚㊂2008年,国务院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由于该方案没有明确职业年金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此次改革试点未取得重大突破㊂2015年1月,国务院进一步完善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费用[5],以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水平㊂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展与改革除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外,我国还建立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分别将农村居民和未就业的城镇居民纳入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㊂国务院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㊂由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参保条件㊁财政补贴㊁缴费标准等方面都较为相近,自2014年起,此两项制度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㊂[6]以上关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表明,我国逐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㊂此外,通过制度并轨改革,降低了制度体系的 碎片化 程度,增强了制度公平性,形成了由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组成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体系㊂(二)第二层次:补充养老保险发展与改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层次,是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㊂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第二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㊂该办法明确了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㊂[7]财政部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㊁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发布实施的‘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企业年金缴费环节和投资收益环节都不纳入个人所得税计算范围,只有在领取企业年金时计算个人所得税㊂[8]这一规定明确了对企业年金制度的税收激励机制,即税收递延优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积极性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㊁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实施‘企业年金办法“[9],弱化了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自愿性,强调了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自主性,明确了国家引导和支持企业自主建立补充性的企业年金制度,为企业年金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㊂(三)第三层次: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层次,能够为家庭和个人提供多元化㊁差异化的养老保障㊂早在2007年,保监会即下发文件,在天津率先试点实施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㊂但是由于天津试点的优惠免税额度过高,此次试点很快被叫停㊂2017年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开启了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新征程,该文件明确自2017年底开始试点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发展㊂[10]2018年4月,‘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印发,在上海市㊁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启动试点㊂[11]这标志着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上的突破,极大地激励了第三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㊂总之,关于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历程的分析表明,我国较早开始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探索,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方向和思路都是清晰明确的㊂目前我国形成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框架,其中: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该层次的制度目标是收入替代,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第二层是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目标是对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补充,旨在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第三层是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是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养老规划,实现多元养老和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㊂[12]二㊁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广,参保人数不断增加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较快㊂2010年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5707万人,2019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至43482万人;2010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为10277万人,2019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3266万人,增长了4.18倍㊂[13]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规模大随着覆盖全民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㊁基金支出和基金累积结余均有较大的增长㊂如表1所示,201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5365亿元,至2019年该基金累计结余54181亿元㊂自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和2011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以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末该基金累计结余423亿元,2019年末增长至8156亿元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较小,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居民往往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㊂表1㊀2010-2019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单位: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基金支出累计结余基金收入基金支出累计结余201013420105551536545320042320111689512765194971110599123120122000115562239411829115023022013226801847028269205213483006201425310217553180023101571384520152934125813353452855217745922016350583185438580293321505385201743310380524388533042372631820185116844645509013838290672502019520634878354181402031148156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历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㊂注:由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于2009年试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于2011年开始试点,201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相关数据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相关数据,2011年至2019年数据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数据㊂(二)企业年金发展现状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㊂1.企业年金参保企业和参保人数有所增长,但是增速缓慢2010年至2019年间,企业年金参保企业数和参保人数都有所增长,参保企业数由3.71万增长至9.6万,参保人数由1335万增长至2548万㊂[14]从企业年金参保企业数和参保人数增长率看,企业年金发展缓慢,具体来看:2010年至2014年间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增长率较高,在10%以上,其他年份的增长率都较低;2014年后增长率下降较快,至2016年降至1.1%;此后增长率略有回升,2019年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增长率为9.8%㊂[14]从企业年金的参保人数增长率看,2010年至2014年间,参保人数增长率较高,维持在10%以上;2015年至2018年间企业年金参保人数增长率急剧下降至2%以下,2017年增长率达到最低值为0.3%;2019年回升,增长率为9%㊂[14]以上数据说明我国企业年金已经进入低增长区间,每年新增参保企业数和参保人数持续下降㊂如何提高企业以及职工的参保积极性是亟待破解的突出难题㊂2.企业年金发展区域不平衡,发展结构不平衡从发展区域分布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和参保人数高于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省市,企业年金区域发展不平衡㊂2019年浙江㊁福建㊁上海㊁广东㊁山东㊁北京㊁广西㊁江苏等省市建立了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较多㊂这些经济发达省市的企业年金资产总额也较高,例如,2019年上海市㊁北京市㊁江苏省㊁广东省㊁浙江省等省市积累的企业年金资产总额排在前五位,分别为840亿元㊁663亿元㊁477亿元㊁446亿元和377亿元㊂[14]此外,企业年金发展呈现出行业结构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多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例如电信㊁铁路㊁石化㊁电力等行业的企业㊂相比之下,中小型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非常少,这主要在于中小型企业成本压力更大㊁员工流动性也更强,难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㊂3.企业年金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投资收益波动较大,投资效果有限2019年,全国企业年金投资组合数为4327个,投资的资产金额为17690亿元左右,投资收益1258亿元,当年加权平均收益率为8.3%㊂[14]近十年企业年金基金加权平均收益率波动较大,例如:2014年和2015年的投资收益率较高,分别为9.3%和9.88%;2011年㊁2016年㊁2018年的投资收益率较低,分别为-0.78%㊁3.03%和3.01%㊂[14]相比于发达国家第二层次年金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说,我国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状况一般,投资效果有限㊂(三)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及发展现状尽管保险业不遗余力开展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且成效显著,但是由于没有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相较三支柱框架中的其他两个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基金规模仍然与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规模十分悬殊㊂[15]2018年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正式实施,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第三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㊂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条件具体为:第一,对试点地区个人通过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一定标准内税前扣除;第二,计入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三,个人领取商业养老金时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即实际税率为7.5%㊂这标志着我国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㊂截至2019年3月,共有五批次23家保险公司获得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业务资质㊂截至2018年12月,试点省市区累计承保保单约3.58万件,实现保费收入6000多万元,累计人均保费约1680元,投保人员以普通工薪人员为主㊂[16]可见,试点期间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发展并不如预期,发展规模并不大㊂这主要是受到以下两方面原因的影响㊂第一,由于个人所得税政策改革,税延型养老险的优惠力度相对减弱,试点目标群体缩小㊂试点期间,税前扣除的额度为投保人月收入的6%或1000元,根据孰低的原则确定㊂由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和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实施,最高1000元的税前抵扣标准过低,对参保人群的吸引力不大,甚至出现了少数投保人暂停缴费观望的情况㊂[16]第二,抵税流程复杂㊂根据孰低原则确定税前扣除额的方法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处理不便,过于复杂㊂此外,根据目前规定,个人自行购买税延养老保险后,需登录中保信平台下载‘税延养老扣除凭证“,并向企业雇主提供凭证;企业代扣除后,实现在个税前扣除,操作流程复杂㊂[17](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结构失衡以上关于各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多层次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呈现出结构失衡的状况,具体体现在: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的局面一直存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发展不足㊂首先,从参保人数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远高于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极为有限㊂从全国层面来看,2019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674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43482万人和53266万人㊂2019年底全国参加企业年金人数为2548万人㊂截至2018年12月,试点省市区累计承保保单约3.58万件[16],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也极为有限㊂其次,从基金规模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远大于企业年金基金和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基金㊂据统计,2019年末中国三层次养老保险基金总值为90323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9.1%㊂第一层次养老金基金结余总值为62337亿元,占养老保险金总值的比重为69%,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4181亿元,占养老金总值比重为6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8156亿元,占养老金总值比重为9%(如表2数据所示)㊂第二层次养老保险基金总值为27985亿元,占养老金总值比重为31%,其中:企业年金基金为17985亿元,职业年金为10000亿元左右㊂第三层次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极小,基金规模约为0.6亿元㊂表2㊀2019年中国三层次养老金结余规模及分布各层次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亿元)/占养老金总规模的比重第一层次62337/69.0%㊀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4181/60.0%㊀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156/9.0%第二层次27985/31.0%㊀㊀企业年金17985/19.9%㊀㊀职业年金10000/11.1%第三层次0.6/0.0%㊀㊀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0.6/0.0%养老金总值90323亿元GDP总值990000亿元㊀㊀养老金占GDP的比重9.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历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度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㊂其中, 职业年金 数据来源于/roll/2019-02-22/ doc-ihqfskcp7686212.shtml;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数据来源于郭纲.对于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政策的建议[N].中国财经报,2019-01-22.由此可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发展迅速,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都较高,而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发展滞后,出现 第一层次独大,第二㊁三层次发展薄弱 的状况㊂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是各国养老金改革的普遍做法和通行模式,能够实现国家㊁单位和个人三方养老责任共担,在保障国民基本养老生活的同时,实现养老金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㊂例如,美国㊁加拿大㊁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养老基金资产规模较大,占GDP的比重达一倍以上,且以第二层次和第三次的养老金为主㊂具体来看:美国积累的养老金资产占GDP的比重为146%,其中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养老保险金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5.89%和45.5%;加拿大积累的养老金资产占GDP 的比重为179.23%,其中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养老保险金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7.1%和64.73%㊂[18]455-456相比而言,我国的养老金资产规模小,占GPD的比重仅为9.1%,且以第一层次基本养老金为主,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滞后,规模较小㊂如何发展壮大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养老保险项目,是健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过程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㊂三、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主要目标,其中明确了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的发展目标㊂[19]该提法一方面坚持了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对 十四五 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㊂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重点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妥善处理好多层次制度之间的关系㊂这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走向定型㊁稳定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㊂为此,亟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改革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以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治理效能㊂(一)坚持 广覆盖㊁保基本㊁可持续 的发展方向,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和人群广覆盖的目标,体现了基本养老保障的广泛性和公平性㊂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定位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新时代人民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求还需要由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来提供更高水平的保障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较大的支付压力,我国多省市出现了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㊂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我国亟待分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调剂使用,发挥养老保险基金更大的互助共济功能,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㊂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部分及社会统筹账户结余部分的基金投资方式极为有限,限制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㊂为此,需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和方式,探索通过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方式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㊂(二)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高度,调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成,为第二层次和第三层养老保险体系提供发展空间我国国家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长期是绝大多数老百姓养老金的唯一来源, 保基本 变成了 保全部 ㊂重基本保障㊁轻其他层次养老保障制度安排的取向,使得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过高,企业和职工个人难以负担额外的养老保险费支出来参加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㊂为此,建议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离,将社会统筹部分整合为第一层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㊂此外,将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按照工资8%的比例缴费)和第二层次补充养老保险中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账户㊁第三层次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并,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第二层次和第三层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和发展空间㊂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制度分离后,通过相关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年金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提高这两项制度的参保率和缴费水平,并通过市场化和专业化的运作,提高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㊂由此,真正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基本生活需要,第二层次和第三层养老保险制度提供重要补充的多层次养老保障格局㊂(三)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扩大企业年金和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覆盖面企业年金和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都实行自愿建立原则,税收优惠是提升企业和职工参保积极性的重要工具㊂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和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力度相对发达国家来说都较小㊂在完善第一层次基础养老金制度的基础上,应逐步加强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年金制度进一步发展㊂与此同时,加强对企业年金的投资和监管,从制度设计上保障企业年金保值增值,以更好地提高养老金水平㊂在第三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建议采用单一的绝对税前扣除数额,并适当提高税前扣除标准(例如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适当调整税前扣除标准)㊂在税收改革中,将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缴费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项目中,增强税收激励的精准性㊂对于收入低于纳税。

2017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6)一、养老产业定义 (6)二、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6)三、当前养老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8)第二节养老产业转折点分析 (9)一、日本经验表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产业转折点 (9)二、我国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13)第三节中国养老产业模式探索 (14)一、居家养老是当前最好的养老模式 (14)二、机构养老优劣势分析 (21)三、日间托老模式研究 (35)四、各种养老模式比较 (36)第四节风险提示 (37)图目录图1:中国老年抚养比持续增长,2050年达27.9% (6)图2: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30% (7)图3:养老服务床位数持续增长,2014年达577.70万张 (7)图4: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层级不断提高 (8)图5:1970年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14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5.97% (9)图6:2000-2011年介护保险总支出、同比增速及GDP同比增速 (11)图7:2000-2011年介护保险三类服务支出占比及人均GDP (12)图8:2000-2015财年日医学馆营收及同比增速 (12)图9:2015财年日医学馆各业务营收占比 (13)图10:Natali远程心电监护仪 (15)图11:Natali心音监听器 (15)图12:Natali远程血压计 (16)图13:Natali远程监护中心 (16)图14:Natali紧急呼叫装置 (17)图15:Natali紧急呼叫电话机 (18)图16:Natali疫苗接种服务 (18)图17:Natali幼儿医疗、急救服务 (19)图18:Natali Smart Care服务监测设备安装示意图 (20)图19:Natali Smart Care服务监测设备 (20)图20:Natali Smart Care服务监测结果示意 (20)图21:2013年中国公办养老机构数量占比72% (22)图22:我国民办养老机构中实现盈利的仅占总数的9% (22)图23:泰康之家燕园标准一居室客厅(使用面积42㎡) (25)图24:泰康之家燕园标准一居室卧室(使用面积42㎡) (25)图25:泰康之家燕园大一室一厅客厅(使用面积78㎡) (26)图26:泰康之家燕园大一室一厅卧室(使用面积78㎡) (26)图27:泰康之家燕园两室一厅客厅(使用面积118㎡) (26)图28:泰康之家燕园两室一厅卧室(使用面积118㎡) (27)图29:泰康之家燕园协助生活区标准一居室 (27)图30:泰康之家燕园专业护理区标准一居室 (28)图31:泰康之家燕园自理区户内卫生间 (28)图32:泰康之家燕园协助生活区户内卫生间 (29)图33:泰康之家燕园全功能活力会所 (29)图34:泰康之家燕园餐厅 (30)图35:四季青敬老院门口 (31)图36:四季青敬老院剧场 (31)图37:四季青敬老院福海园居室 (32)图38:四季青敬老院寿山园居室 (32)图39:四季青敬老院健身房 (32)图40:四季青敬老院食堂 (33)图41:四季青敬老院寿山园走廊 (33)图42:四季青敬老院室外健身广场 (34)表目录表1:日本介护保险报销限额 (10)表2:介护保险服务分类及项目介绍 (11)表3:泰康之家燕园收费标准(具体价格可能有所变动,以实际价格为准) (23)表4:泰康之家燕园收入成本测算表 (24)表5:四季青敬老院收入成本测算表 (35)表6:广渠门日间照料中心收入成本测算表 (36)表7:各种养老模式盈利能力对比 (36)表8:各种养老模式盈利能力对比 (36)第一节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一、养老产业定义定义:养老产业是指以老年人的生活为中心,为老年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服务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2023年养老产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养老产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养老产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产业已经成为了未来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在近年来加大了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养老服务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需求情况、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养老产业的发展。

一、市场规模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是衡量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201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23071.9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6.7%,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目前全国养老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并且仍在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全国服务机构数量超过22万家,从业人员接近500万人,养老服务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养老产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给了老年人生活更多的保障。

二、需求情况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据统计,2016年全国养老机构的入住率超过90%,其中城市养老机构入住率超过95%。

因此,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将会逐年增加。

三、产业结构养老产业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养老机构服务:如敬老院、福利院、专业疗养院等服务。

2.养老辅助器具服务:如轮椅、助行器、助听器等。

3.社区养老服务:如社区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家庭养老服务等。

4.养老金融服务:如养老保险、养老基金等。

以上是养老产业的主要分类。

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各项服务将会越来越完善,养老服务将成为一个广阔的产业领域。

结论养老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一行业,这也将会带动各个方面的发展。

同时,随着养老服务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将会更加便利和舒适。

因此,可以说养老产业是未来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

未来几年,养老服务市场将会成为国内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产业领域,值得关注。

养老保险财务分析报告(3篇)

养老保险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养老保险财务状况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养老保险制度概述1. 养老保险制度背景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减轻其经济负担。

自1991年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覆盖城镇各类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体系。

2. 养老保险制度框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其中,社会统筹部分负责解决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个人账户部分则积累个人缴费,用于退休后的养老金支付。

三、养老保险财务状况分析1. 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分析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主要包括企业缴费、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和基金投资收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逐年增加。

- 企业缴费:企业缴费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缴费基数的提高,企业缴费收入逐年增长。

- 个人缴费:个人缴费收入随着职工工资水平的增长而增加。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普及,个人缴费收入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养老保险基金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持力度,财政补贴规模不断扩大。

- 基金投资收益:基金投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不足。

随着投资渠道的拓宽和投资管理水平的提高,基金投资收益逐年增加。

2.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分析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主要包括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

随着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加和养老金待遇的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逐年增加。

- 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是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主要部分。

随着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加和养老金待遇的提高,养老金支付压力不断加大。

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的制度创新与路径优化

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的制度创新与路径优化

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的制度创新与路径优化一、概要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大的挑战。

为了确保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金安全和提高制度的可持续性,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正处于不断的创新和优化过程中。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与现状,重点关注制度在结构性改革、可持续发展及路径优化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与取得的成效。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是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变得尤为迫切。

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在退休后的生活费用也在不断增加。

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确保老年人在退休后能够得到充足的经济支持,从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尊严的目标。

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减轻家庭负担、促进家庭和谐具有积极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

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使得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以及消费市场都会带来深刻影响。

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提供保障,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同时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人口老龄化等挑战,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以实现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发展。

2. 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指的是一系列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养老保险计划,旨在满足不同年龄、收入水平和风险偏好的人群的养老需求。

(完整版)养老市场情况分析

(完整版)养老市场情况分析

PART2
地方养老政策
地方政策
南京市政府:年内将建成100个居家养老综合护理中心
6月18日,南京市出台《关于开展 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护理中心建设试 点的意见》,意见明确力争年内建 成100个护理中心,对按照要求达 到规定的5A级标准的,将给予最 高3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地方政策
福建省政府发布《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十条措施的通知》
10月19日,重庆市出台《重庆市老 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 规划》,明确了规划背景、总体要求、 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将全力提升 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水平, 不断增强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
PART3
企业落地情况
房企动态
绿地集团:与星堡养老合作签约,养老社区项目落户佛山
6月1日,绿地集团与美国峰堡集团在华投 资的合资公司星堡养老在佛山签约。按照 双方合作协议,绿地与星堡养老将在佛山 张槎建设佛山星堡养老社区,该项目建筑 面积约2.35万平方米,一期规划可容纳 269户老人。
房企动态
鲁能集团:与微医战略合作,打造新型健康社区
6月16日,鲁能集团与微医签署战略合作 协议,围绕“互联网+家庭医疗+地产” 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在鲁能地产项目引入 微医全科中心的品牌及服务,丰富项目的 医疗配套,打造新型健康社区。
10月19日,恒大集团与昆明市五华 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恒大西翥桃园国 际健康养生城项目”合作协议。项目 将打造集“精准医美、养老养生、康 体娱乐、文旅休闲于一体的国际健康 养生城”。
房企动态
恒大集团:健康18亿竞购郑州地块,拟投230亿建健康城
10月26日,恒大健康通过其附属公司竞得 河南省郑州荥阳市11宗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 用权,总价18.299亿元,主要用于建设郑州 恒大国际健康未来城项目。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四大问题待解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四大问题待解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四大问题待解作者:夏玉梅,李长明,等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7年第1期夏玉梅李长明吴昊(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南大街支行,吉林长春130041)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商业银行养老金业务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业务资质限制、与金融业务存在很大差距、业务模式零散化、养老金融业务被制约等。

关键词:养老金融;商业银行;问题;分析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2-63-21 养老金融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地加速直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养老金融、养老医疗、家政服务、养老地产等。

养老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系列特征,包括:资金成本承受能力低、投资周期长、收益成效慢,必须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通过开发相关的信贷产品,不断引导民间资本的开展工作,从而将大量资金投入于养老产业中。

2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2.1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考核体系问题近年来,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养老金融方面同时具有一定的特点。

包括:投入产生回报周期长、业务经营周期长等,不能充分协调银行的考核体系。

例如,企业年金业务,由于企业年金受到限制,周期的建立时间较长,由于账户管理具有排他性,同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使商业银行在前期需要投入较大业务。

为了减少年金初始规模,增加社会效益,在商业银行现行考核体系中,养老金融业务存在投入与产出问题,许多的管理高层不能准确估计养老金融业务,对于行业的发展不能准确掌控。

2.2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模式问题养老金融业务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产品碎片化、业务模式零散化等。

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养老金融业务,制定了相关的养老金融业务规划,不断延展与养老相关的金融业务。

但是很多银行并未建立系统的养老金融业务组织架构,没有设置完善的业务板块。

商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个人收入的增收效应分析

商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个人收入的增收效应分析

D01:10.13546/ki.tjyjc.2019.20.036m m)商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个人收入的増收效应分析李杰,黄春杰(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61)摘要: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状况调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估计了商业养老保险对于老 年人的个人收入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用传统0LS多元线性回归验证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确实会对老年人的收入 产生明显的增收效应,增收幅度在25%左右,但此方法存在明显的“内生性”问题,进一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 估计相关系数得到平均处理效应为39%,故传统的OLS多元线性回归低估了商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收入的增 收效应,大致低估了 14%左右。

关键词:商业养老保险;老年收入;倾向得分匹配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19)20-0161-04〇引言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三大层次,一是满足 居民基本养老生活需求的、强制性的基础养老金体系;二 是由企业建立发起的,自愿性质的企业年金养老金体系;三是以自愿为前提的个人储蓄型的补充养老金体系。

商 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在经过多轮论证后终于落地实 施相关试点,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业养 老保险平衡了工作时和退休后的收入,保障老年人对于更 高生活水平的需求。

本文的关注重心是商业养老保险,着 重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在老年人退休所产生的收人增收作 用,期待商业养老保险能够良序健康发展,为构建更加完 善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添砖加瓦。

收人与寿险需求的相关关系在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 点,一种是“莫森悖论”,另一种是“生命价值理论”。

“莫森 悖论”认为[|]: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则保险需求越少。

而“生命价值理论”认为:一个人在工作时可以将人力资本 转化为金融资本,在其退休后可以将金融资本兑现,寿险 可以视为经济生命的延续,该理论为现代寿险的发展奠定 了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国务院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有望加速出台4 第二节养老压力与政策红利推动商业养老保险迈入历史机遇期 (5)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需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 (5)
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建立对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意义重大 (9)
第三节中国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 (11)
一、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濒临超负荷 (11)
二、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率低 (12)
三、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即将进入黄金时代 (15)
第四节国际上典型养老保险体系 (17)
一、美国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企业年金占比高 (17)
二、其他国家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发展状况 (18)
1、英国 (19)
2、奥地利 (20)
3、葡萄牙 (20)
4、智利 (20)
5、澳大利亚 (20)
三、国际上个人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模式 (21)
第五节保险公司进军养老地产,积极参与医疗健康服务业 (23)
一、养老地产市场前景广阔,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是大势所趋 (23)
二、投资养老地产可带来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率的双重提升 (25)
三、保险公司参与养老地产优势明显 (27)
四、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三种模式 (27)
五、百花齐放,分享养老盛宴 (28)
1、案例:泰康保险的养老产业进程 (28)
2、多家保险公司先后布局养老地产 (31)
第六节投资分析: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将有效提升保险公司内含价值 (34)
图表目录
图表1:65岁以上人口及占比 (5)
图表2:中国老年抚养比快速提升 (5)
图表3:2016年中国养老体系三支柱占比 (6)
图表4:基本养老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7)
图表5:2005-2015年我国养老金存量情况 (8)
图表6: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与预测 (12)
图表7:历年全国企业年金基本情况 (13)
图表8:2016年收益率区间期末资产金额占比(%) (13)
图表9:养老保险原保费收入情况 (15)
图表10:养老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情况 (16)
图表11:2016年美国养老体系三支柱占比 (18)
图表12:养老地产与传统地产的区别 (23)
图表13:养老地产的类型 (23)
图表14: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政策不断松绑 (24)
图表15: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 (25)
图表16:2017年1季度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未年化) (26)
图表17:泰康之家养老社区概览 (28)
图表18:泰康人寿在养老社区的建设进程上领先同业 (29)
图表19:虚拟金融产品与实体养老服务结合一揽子养老解决方案 (29)
图表20:泰康社区将传统养老保险与现代养老社区结合在一起 (30)
图表21:新华保险养老产业进程 (31)
表格目录
表格1:中国个税延递型养老保险试点进程 (10)
表格2:中国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 (11)
表格3:国际养老体系第三支柱对比 (19)
表格4:养老保险金纳税的三个阶段 (21)
表格5:英、奥、葡商业养老保险不同纳税阶段税收优惠模式(EET)详解 (22)
表格6:高净值人群入住养老社区将为保险公司带来6280亿保费收入 (25)
表格7: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主要模式 (27)
表格8:泰康投资医疗产业,构建医疗网络 (30)
表格9: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假设情况 (34)
表格10:上市保险公司的商业养老保险的EV增量与贡献预测 (34)
表格11:上市保险公司估值及盈利预测(元) (34)
第一节国务院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有望加速出台6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措施,其中首次明确了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加快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另外,《意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以多种方式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兴办养老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6月23日,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1)经过长期酝酿,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政策指向已经十分明确。

2)开展试点的经济基础、时机和条件都已基本成熟和具备。

保险业已经基本做好了试点的准备工作。

3)下一步,保监会将与其他相关部委共同配合,尽快将方案制定完成,上报国务院批准以后尽快实施。

关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具体落实,目前财政部已经基本形成政策建议。

政策的基本思路是实施递延纳税政策支持,即由个人自愿建立个人养老账户,对在规定额度内进入该账户的收入,以及在账户中投资运营的收益暂不征税,其应缴个人所得税可延期至将来领取养老金时再征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