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精神发育迟缓诊疗常规

精神发育迟缓诊疗常规

精神发育迟缓诊疗常规(一)定义精神发育迟缓是一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落后于正常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可伴有运动发育落后、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异常等。

(-)病因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的病因有遗传性疾病、胚胎期的药物或毒物致畸、环境剥夺、宫内营养不良、宫内缺氧、宫内感染、创伤、早产儿脑病、婴幼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外伤和感染等。

患儿存在高危因素,其中新生儿窒息、早产、病理性黄疸、宫内发育迟缓、宫内窘迫、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感染和妊娠高血压疾病比例较高。

高危因素对脑组织的作用可发生于卵细胞受精之前,而且可以延续到新生儿期,此段时间内的各种高危因素,会直接引起脑损伤或脑发育缺陷。

1新生儿窒息凡是胎盘或气体交换的因素均可起,常见病因如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年龄235岁或《16岁、胎盘早剥、脐带绕颈、早产儿或巨大儿、宫内感染、胎位异常等;2.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尤其是脑部发育不完善,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脑损伤越重,致患儿精神发育迟缓的可能性也越大;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等;4.感染细菌、病毒、原虫在母病毒血症、菌血症、虫血症阶段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中枢神经和其他器官的发育畸形;新生儿期患儿脱离了母体保护,自身免疫系统不成熟,血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病原体易损伤大脑和神经系统;5.其他妊娠性高血压、妊娠性糖尿病、遗传因素、足月小样儿、孕期接触不良理化因素等。

(三)临床特点6管病因如何,主要根据智力低下的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缺损程度分为4级。

(1)轻度:发育商(DQ)或智力发育指数(MD1)为55~75,早期不易被发现,在婴幼儿期可能有语言和运动功能发育较迟,其躯体和神经系统发育无明显异常;(2)中度:I)Q或MD1为40~54,语言运动功能发育明显落后,在学龄前期可学会说话,但不能表达较复杂的内容,多与比同龄明显小的儿童玩耍;(3)重度:DQ或MD1为25~39,自幼发现有躯体和神经系统异常,运动和语言能力差,表情呆滞,学习困难,理解能力差,常伴有癫痫和先天畸形和神经系统的异常体征。

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脑性瘫痪诊疗常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脑瘫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等,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为了提高脑瘫的诊疗水平,规范诊疗流程,特制定本诊疗常规。

一、诊断(一)病史采集1、详细询问患儿的出生史,包括胎龄、分娩方式、有无窒息、早产、低体重等情况。

2、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史,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大运动发育的时间,以及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3、询问家族史,有无遗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心肺听诊等,了解患儿的整体健康状况。

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检查患儿的肌张力、肌力、反射、姿势、步态等。

观察患儿的自发运动、被动运动时的阻力,检查腱反射是否亢进或减弱,有无病理反射。

注意患儿的姿势是否异常,如头部后仰、上肢内旋、下肢交叉等。

3、其他检查:检查患儿的视力、听力、语言功能等,评估是否存在相关的障碍。

(三)辅助检查1、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有助于了解脑部的结构异常,如脑发育不良、脑积水、脑软化灶等。

2、脑电图检查:对于有癫痫发作的患儿,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癫痫的类型和诊断。

3、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可评估神经肌肉的功能。

4、智力测试:常用的智力测试方法如韦氏智力量表等,可评估患儿的智力水平。

(四)诊断标准1、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4、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二、治疗(一)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通过各种运动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

返回
二、脑瘫的临床表现
6.震颤型 锥体外系相关的静止性震颤。
返回
二、脑瘫的临床表现
7.混合型 同时兼有上述两型以上的特点。两种或两 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类型 表现为主,也可以大致相同。
返回
二、脑瘫的临床表现
• 脑瘫的主要特征是: ①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②某种固定的运 动模式;③抗重力运动困难;④分离运动 困难;⑤发育不均衡;⑥肌张力不平衡; ⑦原始反射残存;⑧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 ⑨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
一、评定的目的
明确患儿的发育水平、障碍的程度、 异常姿势与反射的状态、异常肌紧张的 范围与分布、正常的自律反应出现与否、 有否变形与挛缩等,为设计合理的康复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返回
二、评定的原则
强调整体评定的重要性,重视脑瘫 患儿异常发育特点即脑的未成熟性和异 常性,注意原发损伤和继发障碍。以正 常儿童整体发育对照,进行身心全面的 评定。
一、脑瘫的分类
返回
二、脑瘫的临床表现
1.痉挛型 此型在脑瘫患儿中最常见,占 50%~60%。是大脑皮层损害的结果,呈锥 体束受损的体征。病因多为脑缺氧、缺血、 出血、脑损伤等。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较 同龄儿明显落后、异常姿势、肌张力增高、 紧张甚至痉挛、僵硬、强直。下肢检查时 可见折刀征、膝腱反射亢进。
返回
返回
三、评定的内容
(2)生理反射 矫正反射
平衡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射 生理反射
背屈反应
牵张反射
返回
三、评定的内容
(3)病理反射 锥体系受到损害时可以存在Babinski征 及Babinski等位征。但此类反射在婴幼儿是 可以正常存在的,在两岁以后依然存在有 病理意义,说明存在脑损伤。

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与诊疗常规

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与诊疗常规

目录儿童心理咨询技术规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综合症) (1)孤独症 (3)学习障碍 (5)情绪障碍 (6)焦虑症 (6)恐怖症 (8)社交恐怖症 (9)学校恐怖症 (9)抑郁症 (10)癔症 (11)屏气发作 (12)睡眠障碍 (13)睡行症 (13)睡惊或者夜惊 (14)梦魇 (15)抽动障碍 (16)脑性瘫痪 (17)儿童体格发育专项技术规范儿童体格发育 (20)体重 (20)身长(身高) (20)上、下部量 (20)坐高 (21)头围 (21)胸围 (21)上臂围 (21)骨骼和牙的发育 (21)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 (22)儿童营养咨询与喂养指导诊疗常规营养评估方法 (24)营养评价的时间 (24)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断乳时间 (24)辅食添加的时间和种类 (24)食物添加的现代营养观 (25)及时添加转奶期食物的原因 (25)开始添加转奶期食物的时间 (25)怎样添加转奶期食物 (25)喂养行为 (25)影响喂养行为的因素 (26)喂养行为问题干扰 (26)婴幼儿常见进食问题及不良后果 (27)婴幼儿营养简单计算 (27)儿童每日所需矿物质量 (27)营养不良性疾病 (28)营养不良 (28)生长发育不良 (28)营养素缺乏性疾病 (28)维生素A缺乏症 (28)维生素B族缺乏 (29)维生素C缺乏 (30)叶酸缺乏 (3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0)维生素E缺乏 (31)维生素K缺乏 (31)碘缺乏 (31)维生素中毒 (31)维生素A中毒 (32)维生素D中毒 (32)儿童营养异常干预措施 (32)儿童常见病诊疗常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35)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36)小儿肥胖症 (37)铅中毒 (39)锌缺乏症 (4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0)腹泻病 (42)儿童口腔保健诊疗常规牙齿发育异常 (45)牙齿萌出异常 (45)牙齿数目异常 (46)牙齿结构异常 (46)唇、腭及颌骨发育异常 (46)牙齿疾病 (47)龋齿 (47)牙髓炎 (47)根尖周炎 (48)牙列异常(错牙合畸形) (48)口腔粘膜疾病 (49)牙龈炎 (49)卡他性口炎 (49)鹅口疮 (50)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规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规 (51)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工作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工作规范 (52)儿童心理咨询技术规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综合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期起病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也是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儿童发育行为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儿童康复科脑性瘫痪诊疗常规全面性发育迟缓诊疗常规智力发育障碍诊疗常规三甲资料修订版

儿童康复科脑性瘫痪诊疗常规全面性发育迟缓诊疗常规智力发育障碍诊疗常规三甲资料修订版

工作制度职责诊疗规范三甲资料修订版目录:儿童康复科一诊疗常规脑性瘫痪诊疗常规全面性发育迟缓诊疗常规智力发育障碍诊疗常规【定义】脑性瘫痪(CP)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C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临床特点】典型特征表现为五个方面:①运动功能障碍、早期以运动发育落后为主②特续性姿势及运动模式异常③反射发育异常主要为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矫正)反射及平衡(倾斜)反应延迟出现,痉挛型脑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④肌张力和肌力异常(牵张反射亢进、关节活动度异常等)⑤随年龄增长的继发性损伤【诊断】1脑性瘫痪诊断依据为四项必备条件及两项参考条件。

(1)四项必备条件:①中枢性运动障碍持续存在②运动姿势发育异常③反射发育异常④肌张力及肌力异常诊断脑性瘫痪必须具备以上4项必备条件,缺一不可。

两项参考条件:是非必备条件,有利于诊断及康复策略的选择。

1)有引起脑性瘫痪的病因学依据:如前所述出生前、围生期、出生后至3岁前的各类病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2)可有头颅影像学佐证:包括头颅B超、CT、MR1等影像学检测结果异常。

2.辅助检查(1)直接相关检查:1)头颅影像学检查(MRI、CT和B超):是脑性瘫痪诊断的有力支持。

2)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是脑性瘫痪诊断较好的支持,但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2)合并症的相关检查:根据病情特点和需要选择以下相关检查。

1)脑电图(EEG)2)肌电图3)脑干听、视觉诱发电位4)其他相关检查【康复治疗】原则:1 .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是取得最佳康复效果的关键2 .综合性康复3 .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除了规范的康复训练、护理和管理外,还要培训家长和看护者开展家庭康复4 .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5 .早期开展教育康复6 .康复训练与游戏相结合7 .集中式康复与社区康复相结合康复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PT)8 .作业治疗9 .言语治疗10 药物及手术治疗5.其他疗法(1)传统医学康复疗法(2)辅助器具及矫形器的应用(3)马术治疗(4)多感官刺激(5)游戏及文体治疗(6)音乐治疗⑺虚拟现实康复训练(8)运动想象(MI)及镜像疗法/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的应用6 .心理康复与教育7 .职业康复及社会康复参考文献:《儿童康复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3月第1版)主编:李晓捷【定义】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是指婴幼儿运动、语言或认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标志性的发育指标/里程碑(如坐、站、走和语言等)没有达到相应年龄段应有的水平。

脑瘫诊断偏瘫标准指南最新版

脑瘫诊断偏瘫标准指南最新版

脑瘫诊断偏瘫标准指南最新版As of today,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palsy and the standard for hemiplegia needs to be constantly updated. (截至今日,脑瘫诊断和偏瘫标准的最新版本需要不断更新。

)One of the key perspectives to consider when discussing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palsy and the standard for hemiplegia is the advancements in medical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With the rapid evolution of medical technology,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the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are in line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This includes incorporating new diagnostic tools, treatment options, and research findings that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diagnosing cerebral palsy and hemiplegia. (讨论脑瘫诊断和偏瘫标准最新版本的一个关键视角是医学技术和研究的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确保指南和标准与该领域的最新发展保持一致至关重要。

脑瘫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脑瘫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脑瘫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脑瘫概述脑瘫(cerebral palsysyndrome)又称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因发育过程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可伴随感觉、知觉、认知、行为等异常及癫痫发作、继发性骨骼肌肉系统异常。

本病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发育,可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英文名称:cerebral palsy syndrome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有关,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发病部位:颅脑常见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主要病因: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宫内感染检查项目:体格检查、颅脑 MRI、颅脑 CT、头颅 B 超、脑电图、肌电图、脑干诱发电位、智力及语言检查、病毒学检测重要提醒:若发现婴儿出现脑性瘫痪综合征相关症状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遵医嘱接受治疗,以免病情不断发展导致关节变形、挛缩及继发其他严重疾病,增加患儿痛苦。

临床分类:1、痉挛型四肢瘫以锥体系受损为主,包括皮质运动区损伤。

特征性表现是牵张反射亢进。

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肢背伸、内收、内旋,拇指内收,躯干前屈,下肢内收、内旋、交叉、膝关节屈曲、剪刀步、尖足、足内外翻,拱背坐,腱反射亢进、踝阵挛、折刀征和锥体束征等。

2、痉挛型双瘫症状同痉挛型四肢瘫,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痉挛及功能障碍重于双上肢。

3、痉挛型偏瘫症状同痉挛型四肢瘫,但表现在一侧肢体。

4、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主要包括舞蹈性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

最明显特征是非对称性姿势,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运动,即进行某种动作时常夹杂许多多余动作,四肢、头部不停地晃动,难以自我控制。

肌张力可高可低,可随年龄改变。

腱反射正常。

静止时肌张力低下,随意运动时增强,对刺激敏感,表情奇特,挤眉弄眼,颈部不稳定,构音与发音障碍,流涎、摄食困难,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概述]小儿脑瘫是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操作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属中医五迟、五软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胎育不良,以致精血空虚、脑髓失养,则脑与肢体发育不全、功能障碍。

或因大病损伤脑髓或产时脑部受损,通过经络而累及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以致产生脑瘫的种种证候。

[临床表现]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即使同一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

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瘫小儿一般都有以下表现:1.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患儿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

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或联合反应和不自主动作等。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低下或高低变化不定。

常有异常的姿势反射。

3.合并症:脑瘫小儿常同时存在其他一些疾患,常见为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及感知觉障碍等。

[体征及检查]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位,头居中,上下肢伸展,然后将小儿头转向一侧。

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头部转向一侧的上、下肢伸展,另一侧上、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4-6个月以前出现阳性反应属正常,6个月后仍有为病理性。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将小儿从俯卧位抱起,将其头颈尽量前屈和后伸。

阳性反射表现为:当将小儿头屈曲时,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当将小儿头伸展时,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6个月左右转为阴性。

3.握持反射置婴儿仰卧或坐位,检查者将食指或小棒从小儿手掌尺侧方向伸入其手中并按压其手掌,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手指迅速屈曲、紧握。

正常小儿出生后3-4个月转为阴性,逐渐被有意识的抓握动作替代。

4.交叉伸展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头放正,检查者一手将其下肢伸直,另一手按压或叩打该侧足底。

阳性反射表现为另侧下肢先屈曲、内收,然后伸展。

正常婴儿2个月内呈阳性反射。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一、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脑性瘫痪的诊断、辩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脑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脑性瘫痪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的。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

临床以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为主要特征。

属于中医“五迟”“五硬”“五软”等范畴。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抓物、坐、爬、立、行等动作发育迟于同龄正常小儿;肌肉张力异常,肢体几张或肌肉萎软,可见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等;姿势异常,可见头颈后仰,甚或呈角弓反张、上肢僵直、手紧握拳、下肢硬直交叉、尖足等,或肢体不对称、头颈躯干扭转,或表现为软弱无力的姿势;常有体格发育迟缓、发迟、齿迟、言语落后、听力及视力异常、癫痫发作等。

(二)诊断条件本病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或有脑部发育缺陷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及障碍、神经反射检查异常等,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需要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头颅CT/MRI:能帮助了解是否有脑损伤或脑结构异常,对探讨脑瘫的病因及诊断预后有帮助。

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痫,并可辅助脑瘫的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

脑干听觉、视觉诱发电位:了解听力、视力是否有损伤。

病原学检查:了解患儿是否有宫内感染,明确脑瘫病因,指导治疗。

染色体、血、尿代谢检查:排除一些染色体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小儿脑瘫》课件

《小儿脑瘫》课件
评估工具与量表评估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 量表,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神经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医生根据初步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检查方 法,进一步了解患儿情况。
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进行诊断,并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3 小儿脑瘫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 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 质量。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全面性脑瘫和部分性脑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脑瘫。
02 小儿脑瘫的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评估
诊断方法
观察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儿的生 长发育、运动功能、语 言能力等方面,判断是
否存在异常。
神经学检查
通过检查患儿的肌力、 肌张力、反射、姿势等 ,了解神经系统是否存
在异常。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可 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 碍、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窒 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围生期高危因素 。
病理
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 水肿、软化、变性及坏死等病变,导 致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等类 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
ABC Scale
Abilities of Basic Skills Scale ,用于评估患儿的基本技能水 平。
VABS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用于评估患儿的适应行
为能力。
诊断与评估流程
初步观察与病史采集

儿童脑性瘫痪经颅磁刺激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儿童脑性瘫痪经颅磁刺激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大量研究表明,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 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认知 能力和生活质量。
02
经颅磁刺激治疗原理及作用机制
经颅磁刺激治疗基本原理
电磁感应
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脑组织,产 生感应电流,改变神经细胞的膜 电位,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 电活动。
神经调控
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 子等物质的合成与释放,实现对 脑瘫儿童神经功能的调控。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等 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 方案。
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预测
01
02
03
04
探索最佳刺激参数
深入研究不同刺激参数对治疗 效果的影响,寻找最佳治疗方
案。
拓展应用领域
将经颅磁刺激治疗应用于其他 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自闭
症等。
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结合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 法,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病因
脑性瘫痪的病因复杂,包 括遗传、感染、缺氧、出 血等多种因素。
症状
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肌 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 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
经颅磁刺激治疗原理
磁场作用
通过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 ,改变神经元的电活动, 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 递质的释放。
神经调控
磁场刺激可以调节神经元 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网络 的重塑和功能恢复。
方法学探讨:介绍疗效评价方法的优 缺点,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评价的 准确性和客观性。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 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 定。经颅磁刺激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 、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可改善 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认知能力和生 活质量。然而,该方法并非适用于所 有患儿,需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 症的前提下进行治疗。同时,治疗参 数的设置和疗效评价也需遵循个体化 原则,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小儿脑性瘫痪(针灸治疗学)

小儿脑性瘫痪(针灸治疗学)

主症
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分型
肝肾不足:兼见筋骨痿弱,发育迟缓,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 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
心脾两虚: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 滞,语言发育迟缓,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痰瘀阻络:反应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 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主穴
➢健脑益聪,化瘀通络。以督脉 ➢百会 四神聪 夹脊 悬钟 足三 及足少阳、足阳明经穴及夹脊 里 合谷 穴为主。
方义:
百会为督脉穴,督脉入络
脑,故能健脑调神。
01
夹脊穴通阳活络、强脊。
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 健脑益智之功。
合谷调理气血,化瘀通 络。
悬钟为髓会,可益髓补 脑,强壮筋骨。
10%葡萄糖注射液、 维生素B1、B12注射 液等,每次每穴注入
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0.5~1毫升,隔日1次。
【附注】
针灸治疗本病 的轻型有一定 效果,可以改 善症状,并应 重视早期治疗。
针刺治疗的同 时要加强功能 训练和智力培 训。
Thanks.
足三里培补后天之本,化生
04
气血,滋养筋骨、脑髓。
2.其它疗法
(1)头针法
(2)穴位注射法
(3)耳针法
➢选额中线、顶颞前斜 线、顶旁1线、顶旁2 线、顶中线、颞后线、 枕下旁线。针2~4小 时,留针时可以自由活 动,隔日1次。
➢选大椎、足三里、阳 ➢选枕、皮质下、心、
陵泉、曲池、合谷。用 肾、肝、脾、神门。毫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2. 是否有智力低下、视力及语言障碍:脑瘫 儿常合并有以上症状,需对存在的问题进 行相应的检查、评价及干预治疗。
临床表现有运动功能障碍、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
诊 断 程 序
1、首先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或退行性异常 2、进行临床分类,根据瘫痪部位分为四肢瘫、偏瘫、双瘫,或共济失调等。 3、检查是否合并智力低下、视力听力障碍、语言和言语障碍、吞咽功能障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15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2021/5/152021/5/152021/5/15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临床表现
运动
脑瘫
智能 知觉 精神行为
精神发育迟滞 知觉障碍 精神行为异常
癫痫
癫痫
粗大及精细的神经肌肉协调 运动障碍 理解力、学习能力低下 神经原性的视力、听力障碍 注意力涣散、触觉等感觉功 能障碍等 惊厥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52021/5/15Saturday, May 15, 2021
热2天以上。 28、新生儿期出现持续低血糖:新生儿不进食时间
大于/等于12小时。 29、新生儿期出现青紫、呼吸差、吸吮差、反应差。 30、多胎。 31、大运动发育落后3个月者。
总之,引起脑瘫的病因不是单一的,危险 因素很多。对于足月脑瘫患儿,胎儿期的 因素在危险因素中占主要地位;而对于早 产脑瘫患儿,出生时和新生儿期因素则具 有重要地位。此外,不同类型脑瘫的危险 因素不尽一致。过去普遍认为出生时和新 生儿期有关因素是脑瘫的主要病因,现在 也强调胎儿期因素的重要性。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小儿脑性瘫痪概述小儿脑性瘫痪(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简称小儿脑瘫,亦称Litter 病,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害综合征。

其发病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受损所致。

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随感觉、认知、沟通、知觉、行为等异常及癫痫发作,和继发性骨骼肌肉系统异常。

智力正常的患儿通常预后较好,而癫痫频繁发作者预后较差。

英文名称: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其它名称:小儿脑瘫、Litter病。

相关中医疾病:五迟、五软、五硬、胎弱、痿证。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发病可能跟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颅脑。

常见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主要病因:病因复杂,跟早产、产时缺氧、孕妇妊娠期间重症感染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CT、核磁共振(MRI)、脑电图、脑诱发电位、遗传学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经积极康复锻炼及治疗后有望使患儿能独立生活,不应轻易放弃治疗。

临床分类:临床上根据神经病理学特点将脑瘫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四种。

1、痉挛型占脑瘫人群的70%~80%,以肌张力增高、痉挛姿势、选择性运动受限和病理性反射为特点,病变位于锥体系通路。

根据受累肢体情况可进一步分为四肢瘫(四肢和躯干均受累)、双瘫(也是四肢瘫,但双下肢相对较重)、截瘫(双下肢受累,上肢及躯于正常)、偏瘫、三肢瘫和单瘫等。

2、不随意运动型占10%~20%,以肌张力不稳定、非对称姿势和不随意运动为特点,可以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手足徐动,病变位于锥体外系的基底节区。

3、共济失调型占5%左右,以肌张力低下、平衡和共济障碍、运动启动缓慢和协调不良为特点,病变位于小脑及其联络通路。

完整版)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完整版)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完整版)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小儿脑性瘫痪的诊疗常规一、病史1.产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先兆流产、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双胎或多胎、脐带绕颈、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等。

2.产时因素:宫内外窒息、难产和各种产伤等。

3.产后因素: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HIE、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颅内出血和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发育落后:1) 粗大运动发育落后:如抬头、翻身、坐、爬、站立等发育明显落后。

2) 精细运动发育落后:如见物主动伸手、伸手主动抓物、手指捏物等精细动作明显落后。

3) 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肌张力过高或过低,不能完成自主运动模式,出现异常运动模式。

4) 主动运动减少:包括新生儿期吸吮能力差,很少啼哭;2~3个月双腿蹬踢少或单腿蹬,手活动少和无爬行等基本动作。

2.异常姿势:如持续头易背屈、斜颈、四肢痉挛、手喜握拳、拇指内收、上臂常后伸、尖足、剪刀步和角弓反张等。

3.肌力低和肌张力改变:如肌张力增高、降低或混乱。

4.异常反射:如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不出现或减弱,可出现病理反射。

三、辅助检查1.脑瘫诊断的直接相关检查:1) 头颅影像学检查:MRI和CT为最有力的证据支持。

鉴于MRI有较高的分辨率,所以在病因学诊断上优于CT。

2) 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为较好的证据支持。

遗传代谢不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

由于不易解释的脑梗死常在脑瘫的偏瘫患儿中发现,因此在进行诊断需要时检查凝血机制。

2.脑瘫并发症的相关检查:1) ___:有癫发作史的患者进行EEG检查。

不作为脑瘫病因学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

2) 是否有精神发育迟滞、视力及语言障碍:并发有以上症状,即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智商/发育商和视听觉的相关检查。

(完整版)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完整版)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合肥长兴康复医院康复科脑瘫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

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

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

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

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

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

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康复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ay)简称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认识和行为异常,从而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一、分类(一)痉挛性脑瘫,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1.痉挛性偏瘫,瘫痪侧肢体自发运动减少,上肢受累多较下肢重,1岁前即可发现患侧手及拇指指甲生长迟滞,肢体显著痉挛,踝部跟腱挛缩导致马蹄内翻畸形,多呈足尖着地行走。

25%的病儿有认知功能异常,智力低下。

2.痉挛性双瘫,这种双下肢痉挛性瘫患常在婴儿开始爬行时即被发现,在爬行时双臂呈正常相互交替姿势向前,但其双腿则被拖拉向前,髋部内收,患儿行走延迟,双足呈马蹄内翻状,步行时足尖着地,托起小儿双腋可见双下肢呈剪刀状交叉,本型智力发育多正常。

3.痉挛性四肢瘫,是脑瘫中最严重的类型,四肢运动严重受累,合并智力低下和惊厥者最多;伴语言发育障碍和视觉异常者甚多,也可伴手足徐动。

(二)手足徐动型脑瘫,该型已较少见,患儿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哺困难,常表现舌头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徐动逐渐明显,因咽肌受累,呈显著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惊厥不多见,多数患儿智力尚可,二、康复原则1.“三早”的原则对于脑瘫的康复,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的的“三早”原则尤为重要,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CNS)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成熟分化,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功能,最后形成多种功能的专一化,大脑在3岁以前发育最快,早期治疗能促使脑瘫患儿CNS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使受损的脑组织得到较完好部分的有效代偿。

年龄增大,CNS的各种功能都将基本定型,此时再进行康复治疗比较困难。

另外,如治疗过晚,不对称的异常姿势和病理性原始反射就会较顽固地存在,肌肉的痉挛状态就不可能得到改善,最后不可逆的挛缩和畸形将无法避免。

关于早期的时间大多数专家认为应在6个月以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
一、病史
1 产前因素 遗传因素(如家族中有脑瘫、智力低下等患者和其他遗传学因素) 、先兆流
产、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双胎或多胎、脐带绕颈、前置胎盘和胎盘早
剥等。

2 产时因素宫内外窒息、难产和各种产伤等。

3 产后因素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H IE、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颅内
出血和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
1 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发育落后:
( 1 )粗大运动发育落后: 抬头、翻身、坐、爬、站立等发育明显落后。

( 2)精细运动发育落后:见物主动伸手、伸手主动抓物、手指捏物等精细动作明显落后。

( 3)自主运动困难: 动作僵硬,肌张力过高或过低, 不能完成自主运动模式, 出现异常运动模式。

( 4 ) 主动运动减少: ①新生儿期吸吮能力差,很少啼哭; ②2 ~3 个月双腿蹬踢少或单腿蹬,手活动少和无爬行等基本动作。

2异常姿势 如持续头易背屈、斜颈、四肢痉挛、手喜握拳、拇指内收、上臂常后伸、尖足、剪刀步和角弓反张等。

3肌力低和肌张力改变 肌张力增高、降低或混乱。

4异常反射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不出现或减弱,可出现病理反射。

三、辅助检查
1 脑瘫诊断的直接相关检查
( 1 )头颅影像学检查:MR I和CT为最有力的证据支持。

鉴于MR I有较高的分。

辨率,所以在病因学诊断上优于CT。

( 2 )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为较好的证据支持。

遗传代谢不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

由于不易解释的脑梗死常在脑瘫的偏瘫患儿中发现,因此在进行诊断需要时检查凝血机制。

2 脑瘫并发症的相关检查
( 1 ) EEG:有癫发作史的患者进行EEG检查。

不作为脑瘫病因学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

( 2)是否有精神发育迟滞、视力及语言障碍:并发有以上症状,即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智商/发育商和视听觉的相关检查。

四、诊断程序
五、临床分型
1.痉挛型:四肢瘫痪、双瘫、偏瘫
2.运动障碍型:舞蹈手足徐动症、张力障碍;
3.共济失调型;
4.混合型: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 、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
六、临床分级
一级: 活动不灵便,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如行走、登梯和用手操作不受限制;
二级:手活动受限,日常活动受到影响,但仍能独立行走和握物;
三级:5岁以前不能行走但能够爬或滚,不能握物但能扶物。

四级:丧失有作用的运动功能。

其中一、二级属轻型运动障碍,三、四级重型运动障碍。

七、治疗
1 痉挛型: 
一级:指导家庭康复,定期随访。

二级: PT/ OT (Bobath 法/VÊjta 法) , 门诊或社区康复治疗。

三级: 1 岁以下, Bobath 法/VÊjta法加按摩; > 1 岁上, Bobath法/ PetÊ法加按摩/中药熏蒸/减重步态训练等。

四级: 1 岁以下: Bobath 法/ VÊjta 法加按摩/水疗; 1 岁以上: Bobath法/ PetÊ法加按摩/中药熏蒸/水疗/巴氯芬/肉毒杆菌毒素 A (BTX2A )局部靶肌肉注射。

如上述方案治疗无效可选择做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 手术/局部矫形手术、巴氯芬泵或鞘内注射治疗。

2.运动障碍型:同痉挛型,重点加强姿势控制、应用塑料刺球和毛刷等对皮肤进行感觉脱敏和尽早应用矫形器。

注意分离运动,打破整体模式,切忌针灸治疗。

3. 共济失调型 参照痉挛型,重点加强平衡功能训练,如走平衡木、摇摆和旋转等训练。

4.混合型 根据是以上哪一型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选择以上方案
八、康复评估
运动能力评估 是脑瘫评估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 ,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FMFM ) [ 、QUEST 量表以及Melbourne 量表。

还包括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步行能力( 10 m 步行速度测试和 6 m in步行距离测试) 、足底压力测定等。

肌力/肌张力 目前常用改良 A shworth 徒手肌力测量脑瘫患儿肌张力,为提高测定的精确性和敏感性,近年国外多采用手握肌力测定仪评价脑瘫儿童肌力状况。

关节活动度评价 在脑瘫中最常见的是对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测定。

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P)是评价脑瘫痉挛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主要指标,MP值的动态改变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和视觉步态分析是目前主要对行走功能测试的 2 种手段。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主要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 PED I) 和儿童功能独立检查量表(W eeF IM )常用的生活质量量表有PedsQL、CHQ、PODC I及CP -QOL 量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