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少男》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小说真题选做评讲3:《大师+石门阵》

高考小说真题选做评讲3:《大师+石门阵》

真题典例2
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 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
①细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
②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 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
③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 得到了父亲认可。
①能够渲染紧张的气氛,调动听众的情绪。如反
复写“石头门”,写出小鬼子被石门阵弄得晕头转向, 惊慌失措,也使得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 奇与追问。
③也表现出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特点。
真题典例2 (2021年全国1卷)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也暗示了河生听说姐姐订亲之事后的失落心情。 B.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将户主名字换成了河生,这一情节说明母亲深受传统
观念的影响,也表明她对河生寄予了厚望。 C.在看到“那个人”逮到黑鱼后,河生躲了起来,这是因为河生不喜欢
“那个人”,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 D.小说在刻画河生的形象时,着重描写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细
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
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
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
【知识归纳】 小说引入特别的物象,基本作用有(还要结合具体文章): ①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揭示深化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 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营造氛围,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④设置悬念,为下文做伏笔或者铺垫

阅读练习:少男

阅读练习:少男

少男刘庆邦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

人们见面互相说的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

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颗苦楝树下。

从远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

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他的眼神有些忧郁。

他刚刚听说了姐姐定亲的事,姐姐定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

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蹙着眉头。

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河生从刚会走路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

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

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厮打。

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

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

姐姐定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沉闷,还有一些伤感。

姐姐不定亲就不行吗?干吗非要定亲呢?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名字。

河生觉得那人的名字生硬蹩脚的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绝不承认姐夫。

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

到了河边,河生犹犹豫豫,没有下水。

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会突然从逮鱼的队伍里冒出来。

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

那个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

河生赶紧躲到了一丛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

”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

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

他热得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

说实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可是他就是接受不了。

他没想过姐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定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鱼的人这样的。

回到家,姐姐问了一句: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

1、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形象(1)

1、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形象(1)
3.(2016·新课标Ⅱ卷)《战争》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 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知识清单
1.物象的含义
①表层含义。文中指的具体的物象。 ②深层含义: 具有比喻或象征意义,凸显主题。
2、物象在文中的作用/小说中多次写到某物象的作用
①从自身看:物象具有的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能丰富文章内容 ②从环境看:揭示时代特点。 ③从人物看:衬托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 ⑧从情节看: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⑤从主题看:凸显主题,体现文化意蕴或民族心理。 ⑥从效果看: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真题操练
根据选段概括老汪的人物形象。(6分)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 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 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 煮饺子,倒不出来。老汪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 随听,不用交学费,自带干粮就行了。
(节选自《塾师老汪》)
1、心灵创伤的修复。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伤情修 复寓意着人们的心灵创伤得到修复并重新奏响心灵的美好乐章之意。 2、爱情的修复。战争背景下被冲淡的爱情乐章重新奏响。 3、战后家人与生活的重建。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奏响。
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把握小说中的人首先要完成的就是牢牢抓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①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关注小说人物生活的自然环境或社会背景,人是社会性人群。 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及情感倾向。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隐居的时代》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隐居的时代》课件
诗化小说
——《隐居的时代》
1、诗化小说简介
诗化小说,凭借诗的隐喻、象征等,让时空、 心理变得浑然一体,小说的情节被淡化,整体富 有哲理性的诗意美,提升审美空间。
这与其他小说不同,诗化小说既不注重叙事 表达,又不以情节取胜,而是重视创造情境。
2、诗化小说特点 ①注重抒情,淡化叙事,情节延缓,结构松散,作者 不追求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 整的故事情节。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3月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同安,现居上海,
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复旦大学教授。
1976年,发表散文《向前进》。1986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69届 初中生》。1987年,调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96年, 出版长篇小说《长恨歌》,后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12月,短篇小 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 2012年7月,长篇 小说《天香》获第四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 2013年9 月,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2020年10月,发表长篇小说《一把刀, 千个字》。
黄医师回蚌埠探亲很频繁,并且每回都要超假,他是一个恋家的人。我们庄无 论干部还是社员,从来没有指责过黄医师的不遵守纪律。农村本来就是散漫的,何 况人们都同情黄医师的境遇。一个人在此地,不会挑水,不会烧锅,也不会洗衣。 人们看见黄医师在塘里将一件衬衣越洗越脏,塘水则越来越浑。他不会将衣服铺在 水面上,而是让衣服一径沉下去,挽起塘泥。他是干大事情的,去塘里洗衣,实在 凄惶得很。
②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营造意境,着 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
③人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 扁平而单纯,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并且被作者安排 化入小说的情境氛围里。

2020年高考江苏卷小说刘庆邦《少男》分析——《隐秘的成长》

2020年高考江苏卷小说刘庆邦《少男》分析——《隐秘的成长》

2020年高考江苏卷小说分析隐秘的成长——刘庆邦《少男》赏析马唯然这是一篇忧伤的青春成长小说。

故事在春节过后姐姐订亲到秋后遭遇退亲的这段时间内展开,含蓄微妙地呈现出主人公十二三岁的少年河生在这件重大家事中的心理历程,一个青涩、倔强、积极、有担当的少男在一夜之间突然长成,却没有人发现。

在整个退亲事件中,河生经历了三次不同的心理体验。

首先是他听说姐姐订亲之后,河生“不大容易接受”。

原因有二:一是作为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然而,姐姐订亲的事他只是“听说”,而没有丝毫参与与决定权。

二是他认为“姐姐定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最主要的。

在弟弟妹妹眼里,河生虽然像“小父亲”,但在河生心里,姐姐何尝不是一个“小母亲”呢?“河生从刚会走路的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

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

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厮打。

”姐姐在河生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陪伴他,呵护他,还教导他,引领他。

而更重要的是,河生“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

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

”姐姐牺牲了上学的权利,不仅完全理解接受,而且毫无怨言地为家付出,为河生付出。

在河生的眼里,姐姐不只是姐姐,还是他的“小母亲”,他怎么舍得姐姐“变成别人家的人”。

他为此“情绪低落,沉闷,还有一些伤感。

”因为舍不得姐姐,而先入为主地厌恶未来的姐夫,“觉得那人的名字生硬蹩脚得很”。

在夏天抓鱼时,他为了避免和那个人打照面,躲到蓖麻丛中去,觉得和那个人面对面他会无地自容。

这就是一个倔强少年的骄傲和自尊!但是河生看见那个人之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单纯的厌恶变得矛盾起来。

“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

他热得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

”为什么他这么紧张?不只是因为他在隐蔽处观察的是一个他厌恶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同时也在衡量那个人和姐姐是否般配。

2025届高中语文统编版高考学案考点:小说情节构建艺术—赏析情节,弄清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2025届高中语文统编版高考学案考点:小说情节构建艺术—赏析情节,弄清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小说情节构建艺术——赏析情节,弄清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答案在最后)情节是小说的框架和脉络,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分析情节作用、赏析情节手法三个题点。

解答这三类试题的关键是理清行文脉络,只有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小说的行文线索和发展脉络,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从而更好地解答情节类试题。

【知识图解】题型一理解小说的矛盾冲突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物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情节也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人物在情节运行中形成性格,凸显形象特点。

情节运行的核心动力是矛盾冲突,情节在矛盾中生发,也在矛盾中推进,把握住了矛盾冲突,就把握住了高考小说情节考查的核心,也就掌握了打开小说大门的“万能钥匙”。

【必备知识学习】矛盾冲突是文学创作中较为普遍的创作手法。

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是指互相对立的双方(或两面)斗争、挣扎、冲撞、突转的过程,是情节运行的动力,是形成情节的基础。

一、外部冲突外部冲突是人物与外部阻力之间的斗争。

这种类型的冲突通常是人际的或社会的。

包括:1.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不同人物之间由于性格、观念、身份、地位、审美趣味等不同而引起的矛盾冲突。

2.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由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不协调造成的矛盾冲突。

包括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二、内部冲突内部冲突是指人物内心的情感、价值观或欲望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阻碍了主人公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主要包括:1.情感抉择:人在面对亲疏、好恶等时,内心情感的纠结、摇摆。

2.价值取舍:指正与邪、善与恶等价值观念之间的斗争。

3.欲望争斗:无穷的欲望与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设置矛盾冲突的好处1.从主旨表现上讲把握作品的矛盾冲突,对我们把握作品主旨、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与价值评判有着重要意义。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12(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12(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达标12(含解析)1.(xx·江苏卷)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B.“敝”是称呼自己的谦辞,“敝校”意为我们学校,是谦辞,但因为交际对象是校方,所以在本句中运用不当,可以改为“母校”。

“躬”意为“亲自”,“躬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可将“躬临”改为“参加”。

答案:B2.(xx·江苏宿迁11月摸底)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解析:A.“先贤”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与语境不合,可改为“大师”等;B.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有感伤情调,不合祝寿语境;此处可改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D.“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

此处可以改为“敬请惠存”。

答案:B3.(xx·苏州上学期期中)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加横线的词语全部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日前①光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本人写作才能②超群绝伦,如能③加盟贵社,定当④鼎力工作。

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⑤意向,请与我⑥洽谈。

A.②④B.①③C.④⑤ D.③⑤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首先明确这是一封求职信。

①④是敬辞,用在此处不恰当。

②超群绝伦: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用指自己不谦逊。

⑥洽谈是指接洽商谈,如“洽谈生意”,用在此处也不恰当。

全国普通高考2020年江苏卷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全国普通高考2020年江苏卷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全国普通高考2020年江苏卷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禹梳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瘦西湖的景秒在巧。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D.④③②⑤①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李白)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4.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云、短视频、VR、AI 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同步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袁宗道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

高考微型小说试题结尾的情境命制

高考微型小说试题结尾的情境命制

高考微型小说试题结尾的情境命制一、欧·亨利式(出人意料式)结尾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读者读小说到结局时,才恍然大悟,因画家在窗户上画了一片叶子,所以没凋落。

老人牺牲了生命,女主人公却因此获得了生命的信念,战胜了病魔。

这篇充满诗意的小说,突出了“为了他人的生命,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的主题。

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这种结尾方式有四种作用:①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②突出人物形象;③使小说情节曲折起伏,耐人寻味;④有利于表现主题,使主题更加丰富。

⑤小说结局突然停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Ⅰ卷微型小说试题赵长天的《天嚣》中,是这样在语境中设置情境试题的:“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局,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简析。

”这道题的情景命题是根据小说的结尾来命制的,小说叙述:在沙漠中遇到风暴缺水喝的科考队,在一个风暴之夜,大家饥渴难忍。

这时,突然有人敲门,门打开一条缝,有个人被暴风吹着滚进了大门。

原来,这是一个说蒙古语的蒙古族同胞,他送来了西瓜请大家吃。

因语言不通,不知他是怎么在风暴之中送来西瓜的。

小说以留下了一个“美好的谜”做结尾,留下了一个大悬念,让读者去回味。

这个结尾就是“欧•亨利”式(出人意料式)的结尾。

二、卒章显志式结尾这种结尾方式有两种作用:①解释前文的悬念,显得合理自然,水到渠成。

②解释主题或创作意图。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Ⅰ卷阿成的《赵一曼女士》小说试题,小说叙述赵一曼女士被日军逮捕后,在日军医院治疗期间,她策反了警察和护士,让他们带着她逃出日军医院,后被日军追捕,被捉住,为日军所杀。

赵一曼女士在牺牲前,给儿子写下了一封遗书,希望儿子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小说采用卒章显志的结尾方式,结尾形式新颖,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份遗书,让读者看后感动不已,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母亲,一个女英雄的形象就立在读者的大脑里。

《少男》阅读练习及答案

《少男》阅读练习及答案

《少男》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少男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

人们见面互相说的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

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颗苦株树下。

从远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

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他的眼神有些忧郁。

他刚刚听说了姐姐定亲的事,姐姐定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

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蹩着眉头。

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河生从刚会走路的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

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

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斯打。

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

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

姐姐定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沉闷,还有一些伤感。

姐姐不定亲就不行吗?干吗非要定亲呢?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名字。

河生觉得那人的名字生硬蹩脚的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绝不承认姐夫。

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

到了河边,河生犹犹豫豫,没有下水。

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会突然从逮鱼的队伍里冒出来。

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

那个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

河生赶紧躲到了一从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

”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

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

他热的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

说实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课时他就是接受不了。

他没想过姐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定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鱼的人这样的。

小说复习之人物形象类题型——以江苏卷《少男》为例

小说复习之人物形象类题型——以江苏卷《少男》为例
1.对主要人物的烘托/对比/反衬作用。 2.推动情节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反复出现 串起情节。 3.暗示社会环境或深化主旨、升华主题 。 4.提供具体环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5.自身的意义和作用。比如小说中的“我”是第 一人称,就多了见证、增加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3.“姐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分)
《少男》【2020江苏卷】
1.《少男》情节梳理及主题把握。
《少男》【2020江苏卷】
1.《少男》情节梳理(4分) 1—2.序幕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河生登场。 3—5.开端 姐姐定亲,河生依恋姐姐,抗拒姐姐的亲事。 6—8.发展 河生见到姐夫,在矛盾与纠结中成长。 9—12.高潮(结局)河生因姐姐被退亲而再次成长。
①衬托人物。姐姐的经历使河生受到影响,使其得到 成长,形象变得高大。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姐姐是定亲事件的主角,姐姐定 亲、被退亲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深化主旨。姐姐和河生的共同经历,深化了小说忧 伤而温暖的成长这一主旨。
人物心理情感题型答题思路
1、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 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 2、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 的心理情感变化。 3、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4、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 性。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小说阅读理解之人物形象 类题型探究
学习目标
(1)梳理文本,把握文章主题 (2)熟悉常见题型,总结做题思路
高考链接
2020年江苏卷《少男》“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 2020全国Ⅱ卷《书匠》“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
方面” 2018全国Ⅰ卷《赵一曼女士》“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

刘庆邦《少男》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

刘庆邦《少男》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

刘庆邦《少男》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少男刘庆邦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

人们见面互相说的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

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颗苦株树下。

从远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

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他的眼神有些忧郁。

他刚刚听说了姐姐定亲的事,姐姐定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

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蹩着眉头。

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河生从刚会走路的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

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

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斯打。

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

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

姐姐定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沉闷,还有一些伤感。

姐姐不定亲就不行吗?干吗非要定亲呢?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名字。

河生觉得那人的名字生硬蹩脚的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绝不承认姐夫。

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

到了河边,河生犹犹豫豫,没有下水。

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会突然从逮鱼的队伍里冒出来。

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

那个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

河生赶紧躲到了一从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

”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

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

他热的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

说实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课时他就是接受不了。

他没想过姐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定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鱼的人这样的。

刘庆邦《少男》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语文高考题)

刘庆邦《少男》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语文高考题)

刘庆邦《少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少男刘庆邦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

人们见面互相说的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

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颗苦株树下。

从远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

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他的眼神有些忧郁。

他刚刚听说了姐姐定亲的事,姐姐定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

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蹩着眉头。

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河生从刚会走路的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

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

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斯打。

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

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

姐姐定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沉闷,还有一些伤感。

姐姐不定亲就不行吗?干吗非要定亲呢?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名字。

河生觉得那人的名字生硬蹩脚的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绝不承认姐夫。

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

到了河边,河生犹犹豫豫,没有下水。

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会突然从逮鱼的队伍里冒出来。

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

那个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

河生赶紧躲到了一从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

”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

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

他热的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

说实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课时他就是接受不了。

他没想过姐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定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鱼的人这样的。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14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14

荷塘月色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生平]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

1920年从北京高校哲学系毕业;1931年留学英国,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回国,任清华高校中国文学系主任。

抗日斗争爆发后,任北京高校、清华高校、南开高校合并的西南联合高校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抗战成功后,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严峻的胃病,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叮嘱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学问分子的高尚气节和珍贵情操。

[作品] 诗文《踪迹》,散文《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诗论《诗言志辨》,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

[评价]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泽东2.背景解读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高校任教,住在清华园,文中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覆盖全国。

朱自清处于彷徨之中,一方面对北洋军阀勾结国民党摧残革命的黑暗现实不满,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思想境界以及个人生活上的缘由,他又不行能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而是最终选择了“短暂躲避”。

作为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他又不能安心于“超然”,心情非常冲突困难。

在这种心境下,朱自清独自来到月下荷塘思索人生志向,写下了传世佳作《荷塘月色》。

夯实基础1.音形识记(1)读准字音①煤屑.(xiè)②袅娜..(niǎo nuó)③霎.时(shà) ④宛若..(wǎn) ⑤斑驳..(bān bó) ⑥幽僻.(pì) ⑦酣.眠(hān) ⑧敛裾.(jū) ⑨蓊.蓊郁郁(wěng) (2)辨明字形①⎩⎪⎨⎪⎧ 点zhuì(缀)chuò(辍)学duō(掇)拾②⎩⎪⎨⎪⎧ diàn (惦)记diān (掂)量diǎn (踮)脚 ③⎩⎪⎨⎪⎧ liǎn (敛)财入liàn (殓) ④⎩⎪⎨⎪⎧qiào (峭)楞楞qiào (俏)生生 2.词语辨析(1)斑驳·斑斓[辨词] 斑驳:形容色调纷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少男
刘庆邦
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

人们见面互相说的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

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颗苦株树下。

从远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

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他的眼神有些忧郁。

他刚刚听说了姐姐定亲的事,姐姐定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

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蹩着眉头。

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河生从刚会走路的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

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

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斯打。

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

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

姐姐定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沉闷,还有一些伤感。

姐姐不定亲就不行吗?干吗非要定亲呢?
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名字。

河生觉得那人的名字生硬蹩脚的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绝不承认姐夫。

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

到了河边,河生犹犹豫豫,没有下水。

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会突然从逮鱼的队伍里冒出来。

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

那个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

河生赶紧躲到了一从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

”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

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

他热的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

说实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课时他就是接受不了。

他没想过姐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定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鱼的人这样的。

回到家,姐姐问了一句: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

河生一声不吭,装作没有听见姐姐的话,装作被太阳晒得有些头蒙,躺在床上闭着眼,连嗯一声也没嗯。

过了一会,河生悄悄起来,从窗户里侧往外一看,姐姐正独自坐在树荫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叶,手捏着含在嘴边,一副不辨榴叶是何叶的样子。

河生想,他对姐姐做得是不是过分。

他有些后悔,有心跟姐姐说一句话,又想不起说什么好,只好蔫蔫地回到床上,真的睡去了。

姐姐向母亲建议,给河生做一条洋布裤子。

河生说不要,连姐姐还没舍得做一条洋布裤子,他怎么好意思花家里的钱呢?姐姐又说,学校里那么多女同学,别人家笑话呢。

布买回来,姐姐比着河生的身体裁好,一针一线地缝制。

河生看见姐姐缝裤子,想起姐姐说的关于女同学的话,心里悄悄泛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有些柔软,有些滋润,还有漫无边际的忧愁……
到了秋后,原来跟姐姐订亲的那个小伙子,到外地参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让家里人替他退亲。

起初,河生并不知道退亲的事,只是发现姐姐做好了饭,却不吃,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才端起饭碗,却在别端起碗的时候,眼泪就涌出来。

在听准了退亲的事之后,他就像被当头砸了一砖头,头发空,腿发软,小脸顿时变得苍白。

河生觉得,这件事不仅对姐姐是一个侮辱,对母亲、对他、对他们全家都是一个严重的耍弄和侮辱。

姐姐是天下最好的姐姐,他不明白竞有人这样无理地对待姐姐,实在让人愤恨。

河生真想为姐姐出这口气,出气找不到对象,他就转向了委屈。

他无端地想,父亲去世后,一切责任都是他这个长子担着,他这个长子当的是什么!
这回轮到河生不吃饭了。

母亲问他心里到底有什么事,他只说不饿,不想吃。

母亲气得
要打他,没打成,自己先哭了。

母亲哭的时候提到了父亲,对父亲有所埋怨,说他们父亲要是还活着她哪至于遭这么大的罪。

河生的委屈是一个大包,母亲的话把他的委屈捅破了,他虽然咬着牙对自己说,我是长子,我不哭,可他到底没能咬住,嗷的一声就哭倒在地。

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
(选自《山花》1997年第1期,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中“失落的空气”,既指人们对年节氛围渐淡的失落,同时也暗示了河生听说姐姐订亲之事后的失落心情。

B.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将户主名字换成了河生,这一情节说明母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表明她对河生寄予了厚望。

C.在看到“那个人”逮到黑鱼后,河生躲了起来,这是因为河生不喜欢“那个人”,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

D.小说在刻画河生的形象时,着重描写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13.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

(6分)
14.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6分)
参考答案:
12.C
13.从不让别人欺负弟弟、给弟弟做洋布裤子等,可见她是一个关心弟弟、呵护弟弟的好姐姐;从接受退学决定、卖干草补贴家用等,可见她是一个吃苦耐劳、体贴家人的好女儿;从订亲后坐着出神、打听摸鱼的人、被退亲后流泪等,可见她是一个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姑娘。

14.对河生遭受挫折后无能为力的同情;对河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赞许;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