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电学综合题解题思路技巧
中考物理电学综合答题技巧
中考物理电学综合答题技巧
1.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对额定电压已经模糊、额定功率为1w 的小灯泡进行了如下研究,按如甲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测得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关系如图乙。
(1)据图判断,实验过程中小灯泡的电阻是 (选填恒定变化)的。
(2)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5V时,2min 内小灯泡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3)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多少?
2.在图甲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规格为0~0.6A,电压表的规格为0~15V,灯泡上标有6V 6W字样,灯泡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2)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电压表的示数
(3)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
最小阻值及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3.如下图,一只标有8V 4W的灯泡L与一只滑动变阻器R串联,开关S闭合,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灯泡正常发光。
当滑片从b点滑到a点时,电路中电阻增大了6。
求:(1)灯泡的电阻值及电源电压 (2)滑片P在a点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多大?
(3)你在计算过程中用到了什么近似?
4.如下图,电源电压恒定为24V,小灯泡标有6V 3W字样,定值
电阻R2的阻值为24,当开关S闭合,S1 S2都断开且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灯L正常发光
(1)灯泡L的电阻是多少?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多少?
(3)当S1 S2都闭合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
这个最小值是多少?。
物理电学解题技巧电路问题的解题思路与电流计算方法
物理电学解题技巧电路问题的解题思路与电流计算方法电路问题的解题思路与电流计算方法物理电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电磁场、电磁感应与电磁波等相互关联的现象和规律。
在物理电学的学习过程中,解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电路问题的解题思路与电流计算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物理电学解题的基本思路,并详细讨论常见电路问题的解题方法。
一、解题思路在解决电路问题时,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思路来进行推导和计算。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解题思路:1. 确定已知条件:在解题之前,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确定已知条件。
已知条件通常包括电阻的数值、电源的电压和电流等。
2. 分析电路结构:根据题目所给的电路图,我们需要仔细分析电路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特别是需要关注电源、电阻、开关等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相互作用。
3. 应用基本原理:根据所学的物理电学知识,运用基本原理和定律来解决问题。
这些基本原理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分流定律和电压分压定律等。
4. 建立方程组:根据已知条件和所应用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方程。
这些方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未知量的数值。
5. 解方程求解未知量:根据建立的方程组,我们可以通过代数运算来解方程,求解未知量的数值。
6. 检验结果:在解完方程之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检验,确保计算的正确性。
通常可以通过对电流和电压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二、电路问题的解题方法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常见电路问题的解题方法。
1. 串联电路的电流计算:串联电路是指电阻依次连接的电路。
在解决串联电路的电流计算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欧姆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可以通过总电压除以总电阻来计算。
2. 并联电路的电流计算:并联电路是指电阻相互并联的电路。
在解决并联电路的电流计算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电流分流定律。
根据电流分流定律,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分流成为多个支路,且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初中电学题基本知识及思路
电学题基本知识及思路一个关键:电阻对于一个用电器,无论电压、电流、电功率怎么变化,一般认为电阻不变;在变化电路中,其他物理量的变化都是由于电阻变化引起的。
所以无论变化电路还是求实际电功率都要考虑电阻。
二个电路特点1.串联电路电流: I=I1=I2电压: U=U1+U2电阻: R=R1+R2电功率:P=P1+P2电功: W=W1+W2电热: Q=Q1+Q2比值关系: 21U U =21P P =21R R2.并联电路电流: I=I1+I2电压: U=U1=U2 电阻:R 1=11R =21R电功率:P=P1+P2电功: W=W1+W2电热: Q=Q1+Q2比值关系: 21I I =21P P =12R R四个解题思路1.基本公式根据题意,求什么物理量,或者比较什么物理量的大小,立刻想到这个物理量的所有公式, 然后根据题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不知道,根据具体电路特点可以求什么物理量,然后选择合适的公式去计算或比较大小。
注意:利用公式去解题时,一定注意两个统一:一是单位统一,每个物理量单位都为国际单位;二是物理量统一,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率等应该为同一段电路、相同时态的物理量。
2.总分关系利用具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一个物理量,可以用电路中的总物理量与各段电路相关物理量的和差关系去求。
3.比值关系在具体串并联电路中,各物理量都与电阻成正比或反比关系,有时候反复利用比值关系做题很简单方便。
4.方程思想。
在变化电路中,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状态发生变化,物理量也会发生变化,所给的物理量可能不是在同一个时态,所以无法直接用公式求解。
这时可以考虑根据电路中的等量关系或者给定的物理量列方程或方程组。
在变化电路中,电源电压与定值电阻一般是不变的,可以用他们作为自变量。
四个变化电路一、开关型1.串联变化电路当S1断开R1与R2串联,总电阻R=R1+R2, I=21R R U +, U2=21R R U +R2,P2=(21R R U +)2R2,P 总=21R R U + 当S1 闭合,R1被短路,U2=U ,I=2R U ,P2=P 总=2R U所以当开关S1由断开到闭合,总电阻R 变小,电流表示数I 变大,电压表示数U2变大,R2的功率P2变大,电路总功率变大。
高中物理电学问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电学问题的解题技巧引言:高中物理电学是学生们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其中的问题考察了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电学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技巧,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一、串联电阻求总电阻题目:三个电阻分别为R1=2Ω,R2=3Ω,R3=4Ω,串联连接,求总电阻。
解题技巧:对于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因此,我们只需要将给定的电阻相加即可得到总电阻。
在本题中,总电阻R=2Ω+3Ω+4Ω=9Ω。
二、并联电阻求总电阻题目:两个电阻分别为R1=2Ω,R2=3Ω,并联连接,求总电阻。
解题技巧:对于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的倒数。
即1/R=1/R1+1/R2。
在本题中,总电阻的倒数为1/R=1/2Ω+1/3Ω=5/6Ω,因此总电阻R=6/5Ω。
三、电流和电阻的关系题目:一根电阻为R的导线中通过电流I,求导线两端的电压。
解题技巧: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即U=IR。
在本题中,电压U=IR。
四、电功率的计算题目:一个电器的电阻为R,通过电流为I,求电器的电功率。
解题技巧:电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即P=I^2R。
在本题中,电功率P=I^2R。
五、电路中的电流分布题目:在一个并联电路中,两个电阻分别为R1=2Ω,R2=3Ω,电流分别为I1和I2,求I1和I2的比值。
解题技巧: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两个电阻之间的电压相等,即U1=U2。
而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即U=IR。
因此,I1R1=I2R2。
在本题中,I1/I2=R2/R1=3/2。
六、电路中的功率分布题目:在一个串联电路中,两个电阻分别为R1=2Ω,R2=3Ω,电流分别为I1和I2,求I1和I2的功率比值。
解题技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两个电阻之间的电流相等,即I1=I2。
而根据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即P=I^2R。
初中物理电学的解题技巧3篇
初中物理电学的解题技巧3篇要说物理这门学科哪一个部分最难,相信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都会是电学部分。
电学自我们接触以来,就一直是物理学习的重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电学的解题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物理:电学的解题技巧大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技巧(1)、若两物体相互吸引。
则物体带电情况有两种:①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②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2)、若两物体相互排斥。
则物体带电情况是: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判断变阻器联入电路部分的技巧(1)、若是结构图,则滑片与下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部分;(2)、若是电路符号图,则电流流过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的部分。
判断串、并联电路和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值的技巧(1)、先把电压表去掉,把电流表看成导线,(2)、在看电路中有几条电流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是串联;否则是并联;(3)、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流表与谁串联,它就测通过谁的电流值;在看电压表与谁并联,它就测谁的两端电压值。
对与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电表示数变化的规律(一)、若是串联电路:具体做法是:(1)、先根据滑片的移动情况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情况,在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据欧姆定律I=U/R,U一定判断出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即:电流表的变化情况)。
(2)、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有三种情况:a、当电压表与电源并联时,其示数不变;b、当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同;c、当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反。
(二)、若是并联电路具体做法是:(1)、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没有滑动变阻器或开关,则滑片移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通断时,其示数不变。
(2)、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有滑动变阻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则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相反或与电路中的总阻值变化相反;(3)、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
中考物理:电学解题技巧判断电路故障的技巧(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1)、若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开路。
电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及步骤
14、某工厂共有电灯 1000 盏,都是 60 瓦的普通照明灯泡,平均每天用电 12 小时,如果都改 用 40 瓦的日光灯,不但节省电,且比原来 更亮,该厂一年(365 天)可节约多少度电?
15、将一只小灯泡与一只阻值为 4Ω 的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压为 8 V 的电源上,恰能正常发 光,这时灯泡的电功率为 4 W,求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图 10
8、如图所示电路,阻值为 6Ω 的电阻与一个“6V 3W”的小灯泡串联 后接到 9V 的电路中, 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 如果在此电路中将 “6V 3W” 的小灯泡换成“6V 4.5W”的小灯泡,那么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设 电源电压不变) A、等于 4.5W; B、小于 4.5W; C、大于 4.5W; D、等于 3W. 9、有几位同学对电功率这个概念,有以下几种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电功率是表示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电功率是表示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一定多; D.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工作时所用的时间一定少 10、 两个定值电阻 R1 和 R2, 阻值分别为 10 Ω 和 20 Ω , 允许通过的电流分别为 1 A 和 0.5 A, 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在它们两端的电压最大值为 20 V; B.通过电路的电流最大值为 1 A; C.通过电路的电流最大值为 0.5 A; D.他们的总功率最大值是 15 W. 11、一只“10V,5W”的甲灯和一只“6V,1.8W”的乙灯串联后接在电路中,两灯均能发 光,比较它们的实际功率(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 A.甲灯大些; B.乙灯大些; C.两灯一样大; D.无法确定. 12、如果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 9V 减小到 6V,通过的电流相应地变化了 0.3A,那么该 定值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减小了:A.0.9W ; B.1.8W; C.3.6W; D.4.5W.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标有“6V 3W”的字样,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 时灯正常发光。当滑片 P 向 b 端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②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③灯的实际功率大于 3W; ④电路中的总功率变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技巧
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技巧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技巧物理电学是高中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等概念和原理。
面对复杂的电学大题,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然而,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大题。
1. 熟悉基本概念和公式:在解决电学大题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对电学基本概念和公式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这包括电荷的性质、电场的表示和计算、电势的定义和计算、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电阻的计算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大题。
2. 理清问题的要求: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要求。
有时候,问题可能会给出一些条件,需要根据这些条件进行计算。
同时,还要注意问题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3. 绘制电路图:对于涉及电路的大题,绘制电路图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绘制电路图,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电路的结构和连接方式,有助于分析电路特性和解决问题。
在绘制电路图的过程中,要注意标明电路中的电荷流动方向、电势差和电流的定义。
4. 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根据给定的条件,利用所掌握的电学公式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公式,并将物理量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此外,要注意保留适当的有效数字,避免四舍五入造成的计算误差。
5. 运用电学定律解决问题:电学定律是解决电学大题的重要工具。
例如,欧姆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可以用来分析复杂的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熟练掌握这些定律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电学大题。
6. 掌握实际问题的应用:电学大题往往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电路中的功率、电能和能量转换等。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将电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技巧需要学生熟悉基本概念和公式,理清问题要求,绘制电路图,运用基本公式和电学定律进行计算,掌握实际问题的应用。
高考物理专题之电学解题思路大全
电学解题思路大全 一.解决感应电路综合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电后力”,即:先作“源”的分析——分析电路中由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源,求出电源参数E 和r ;接着进行“路”的分析——分析电路结构,弄清串、并联关系,求出相关部分的电流大小,以便求解安培力;然后是“力”的分析——分析研究对象(通常是金属棒、导体、线圈等)的受力情况,尤其注意其所受的安培力;接着进行“运动状态”的分析——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出正确的运动模型;最后是“能量”的分析——寻找电磁感应过程和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中,其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例1 如图2甲所示,螺线管匝数n =1 000匝,横截面积S =10 cm2,螺线管导线电阻r =1 Ω,电阻R =4 Ω,磁感应强度B 的B -t 图象如图乙所示(以向右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电阻R 的电流是交变电流B.感应电流的大小保持不变C.电阻R 两端的电压为6 VD.C 点的电势为4.8 V解析 根据楞次定律可知,0到1秒内,电流从C 流过R 到A ,在1秒到2秒内,电流从A 流过R 到C ,因此电流为交流电,故A 正确;计算知感应电流的大小恒为1.2 A ,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IR =1.2×4 V =4.8 V ,故B 正确,C 错误;当螺线管左端是正极时,C 点的电势才为4.8 V ,当右端是正极时,则C 点电势为-4.8 V ,故D 错误.答案 AB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ΔΦΔt , 常有两种特殊情况,即E =n ΔB Δt S 和E =nB ΔS Δt , 其中ΔB Δt 是B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若斜率不变则感应电动势是恒定不变的.2.楞次定律中的“阻碍”有三层含义:阻碍磁通量的变化;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要注意灵活应用.针对训练1 如图3所示,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图2B ,其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个边长也为 a的单匝正方形导线框架EFGH 正好与上述磁场区域的边界重合,导线框的电阻为R.现使导线框以周期T 绕其中心O 点在纸面内匀速转动,经过T8 导线框转到图中虚线位置,则在 这T8 时间内()A.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感应电流方向为E →F →G →H →EB.平均感应电动势大小等于16a 2B9T C.平均感应电动势大小等于8(3-22)a 2B TD.通过导线框横截面的电荷量为(3-22)a 2B R解析 由线框的磁通量变小可以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为:E →H →G →F →E ,故A 错误.例2 (2014·新课标Ⅰ·18)如图4(a),线圈ab 、cd 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 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 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 由题图(b)可知在cd 间不同时间段内产生的电压是恒定的,所以在该时间段内线圈ab 中的磁场是均匀变化的,则线圈ab 中的电流是均匀变化的,故选项A 、B 、D 错误,选项C 正确. 答案 C对于电磁感应图象问题的分析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注意初始时刻的特征,如初始时刻感应电流是否为零,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2)注意看电磁感应发生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是否和图象变化相对应.(3)注意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看图象斜率的大小、图象的曲直是否和物理过程对应.针对训练2 如图5所示,一个“∠”形光滑导轨垂直于磁场固定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ab是与导轨材料、粗细程度相同的导体棒,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在拉力作用下,导体棒以恒定速度v向右运动,以导体棒在图中所示位置的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则回路中感应电动势E、感应电流I、导体棒所受拉力的功率P和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Q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解析设“∠”形导轨的角度为α,则经时间t,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B(vttan α)v =Bv2ttan α,可知感应电动势与时间成正比,A正确;由于匀速运动,拉力的功率等于产生焦耳热的功率,P=I2R,由于I恒定不变,而R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功率P与时间成正比,是一条倾斜的直线,C正确;而产生的热量Q=Pt,这样Q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图象为一条曲线,D错误.答案AC例3如图6甲所示,电流传感器(相当于一只理想电流表)能将各时刻的电流数据实时通过数据采集器传输给计算机,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同步显示出I-t图象.电阻不计的足够长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宽L=1.0 m,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轨道上端连接阻值R=1.0 Ω的定值电阻,金属杆MN长与轨道宽相等,其电阻r=0.50 Ω、质量m=0.02 kg.在轨道区域加一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让金属杆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与轨道垂直,此后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如图乙所示的I-t图象.重力加速度g=10m/s2,sin 37°=0.6,cos 37°=0.8,试求:审题突破金属杆在倾斜轨道上运动时受到几个力作用?安培力有什么特点?图象反映金属杆运动情况如何?根据哪个过程可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1)t=1.2 s时电阻R的热功率;解析由I-t图象可知,当t=1.2 s时,I=0.15 AP=I2R=0.152×1.0 W=0.022 5 W 答案0.022 5 W(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解析由题图乙知,当金属杆稳定运动时的电流为0.16 A稳定时杆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则有:mgsin θ=BI′L 代入数据解得:B=0.75 T 答案0.75 T(3)t=1.2 s时金属杆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解析t=1.2 s时电源电动势E=I(R+r)=BLv 代入数据得:v=0.3 m/smgsin θ-BIL=ma电磁感应与动力学问题的解题策略在此类问题中力现象和电磁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解决问题前要建立“动—电—动”的思维顺序,可概括为:(1)找准主动运动者,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解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2)根据等效电路图,求解回路中的电流.(3)分析安培力对导体棒运动速度、加速度的影响,从而推理得出对电路中的电流的影响,最后定性分析导体棒最终的运动情况.(4)列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方程求解.针对训练3 如图7所示,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的间距为d,其右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质量分布均匀)的导体杆ab垂直于导轨放置,且与两导轨保持良好接触,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杆在水平向左、垂直于杆的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导轨运动距离L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运动过程中杆始终与导轨保持垂直).设杆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此过程杆的速度最大值vm;(2)此过程流过电阻R的电量.解析当杆达到最大速度vm时,E=Bdvm(2)例4(22分)如图8所示,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间夹角均为37°,导轨间距为1 m,电阻不计,导轨足够长.两根金属棒ab和a′b′的质量都是0.2 kg,电阻都是1 Ω,与导轨垂直放置且接触良好,金属棒和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两个导轨平面处均存在着垂直轨道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相同.让a ′b ′固定不动,将金属棒ab 由静止释放,当ab 下滑速度达到稳定时,整个回路消耗的电功率为8 W.求:(1)ab 下滑的最大加速度;(2)ab 下落了30 m 高度时,其下滑速度已经达到稳定,则此过程中回路电流的发热量Q 为多大?(3)如果将ab 与a ′b ′同时由静止释放,当ab 下落了30 m 高度时,其下滑速度也已经达到稳定,则此过程中回路电流的发热量Q ′为多大?(g =10 m/s2,sin 37°=0.6,cos 37°=0.8)解析 (1)当ab 棒刚下滑时,ab 棒的加速度有最大值:a =gsin θ-μgcos θ=4 m/s2.(2)ab 棒达到最大速度时做匀速运动,有mgsin θ=BIL +μmgcos θ,整个回路消耗的电功率P 电=BILvm =(mgsin θ-μmgcos θ)vm =8 W ,则ab 棒的最大速度为:vm =10 m/s由P 电=E 22R =(BL v m )22R (2分)得:B =0.4 T. 根据能量守恒得:mgh =Q +12m v 2m +μmg cos θ·h sin θ(2分)解得:Q =30 J.(3)由对称性可知,当ab 下落30 m 稳定时其速度为v ′,a ′b ′也下落30 m ,其速度也为v ′,ab 和a ′b ′都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总电动势等于两者之和.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对ab 棒受力分析,得mgsin θ=BI ′L +μmgcos θ 又I ′=2BL v ′2R =BL v ′R (2分)代入解得v ′=5 m/s 由能量守恒2mgh =12×2m v ′2+2μmg cos θh sin θ+Q ′ (3分)代入数据得Q′=75 J.答案(1)4 m/s2(2)30 J(3)75 J如图9甲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为0.5 T,其方向垂直于倾角θ为30°的斜面向上.绝缘斜面上固定有“∧”形状的光滑金属导轨MPN(电阻忽略不计),MP和NP长度均为2.5 m,MN连线水平,长为3 m.以MN中点O为原点、OP为x轴建立一维坐标系Ox.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杆CD,长度d为3 m、质量m为1 kg、电阻R为0.3 Ω,在拉力F的作用下,从MN处以恒定速度v=1 m/s在导轨上沿x轴正向运动(金属杆与导轨接触良好).g取10m/s2.(1)求金属杆CD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及运动到x=0.8 m处电势差UCD;(2)推导金属杆CD从MN处运动到P点过程中拉力F与位置坐标x的关系式,并在图乙中画出F-x关系图像;(3)求金属杆CD从MN处运动到P点的全过程产生的焦耳热.(1)解析金属杆CD在匀速运动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l=d)E=1.5 V(D点电势高)当x=0.8 m时,金属杆在导轨间的电势差为零.设此时杆在导轨外的长度为l外,则l外=d-OP-xOP d OP=MP2-(MN2)2=2 m得l外=1.2 m由楞次定律判断D点电势高,故C、D两端电势差UCD=-Bl外v=-0.6 V.答案 1.5 V-0.6 V(2)解析杆在导轨间的长度l与位置x的关系是l=OP-xOP d=3-32x对应的电阻R1=ld R电流I=Bl vR1杆受的安培力为F安=BIl=7.5-3.75x 根据平衡条件得F=F安+mgsin θF=12.5-3.75x(0≤x≤2)答案F=12.5-3.75x(0≤x≤2)见解析图画出的F-x图象如图所示.(3)解析 外力F 所做的功WF 等于F -x 图线下所围的面积.即W F =5+12.52×2 J =17.5 J而杆的重力势能增加量ΔEp =mgOPsin θ故全过程产生的焦耳热Q =WF -ΔEp =7.5 J. 答案 7.5 J二.直流电路动态分析方法(1)程序法: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即从阻值的变化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定R 总的变化情况,再由欧姆定律判断I 总和U 端的变化情况,最后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等规律判断各部分的变化情况.(2)结论法——“并同串反”:“并同”:指某一电阻增大(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减小).“串反”:指某一电阻增大(减小)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增大).例1 如图1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P 原来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R1的阻值和电源内阻r 相等.当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向b 端移动时,则( )A.R3上消耗的功率逐渐增大B.电流表读数减小,电压表读数增大C.电源的输出功率逐渐增大D.质点P 将向上运动审题突破 当R4的滑片向b 端移动时,其电阻如何变化?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和哪部分电路电压相等?如何分析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化情况?解析 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向b 端移动时,R4的阻值越来越小,故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得:R3的电压减小,消耗的功率减小,故A 错误; 电容器电压等于R3的,故也减小,所以质点P 将向下运动,所以D 错误;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所以干路电流I1增大,而R3的电流I3减小,根据I1=I3+IA ,可得电流表读数IA 增大,所以B 错误;因R1的阻值和电源内阻r 相等,故外电路电阻大于电源内阻,且逐渐减小,由输出功率与外电阻的关系可得:电源的输出功率在增大,所以C 正确. 答案 C针对训练1 某同学准备用一种金属丝制作一只电阻温度计.他先通过实验描绘出一段金属丝的U -I 曲线,如图2甲所示.再将该金属丝与某一定值电阻R0串联接在电路中,用电压表(电压表的内阻远大于金属丝的电阻)与金属丝并联,并在电压表的表盘上标注温度值,制成电阻温度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图甲可知,该金属丝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图乙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越大,温度值越小C.选用不同阻值的R0可以改变温度计的量程,R0越大,量程越大D.温度越高,电源消耗的功率越大图1解析从图甲可知,图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大小,故该金属丝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A错误;图乙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越大,说明RT的阻值越大,即温度越高,所以B错误;若R0越大,电压表要偏转同样的角度,需RT的阻值更大,即温度更高,量程越大,所以C正确;温度越高,RT的阻值越大,电路电流越小,所以电源消耗的功率P=EI越小,故D错误. 答案 C闭合开关S,线圈转动过程中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是10 V,图乙是矩形线圈磁通量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AD1.线圈通过中性面时的特点(1)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2)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3)线圈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一次.2.交流电“四值”的应用(1)最大值:分析电容器的耐压值;(2)瞬时值:计算闪光电器的闪光时间、线圈某时刻的受力情况;(3)有效值:电表的读数及计算电热、电功、电功率及保险丝的熔断电流;(4)平均值:计算通过电路截面的电荷量.针对训练2 (2014·天津·7)如图4甲所示,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圈两次分别以不同的转速,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图象如图乙中曲线a、b所示,则()A.两次t=0时刻线圈平面均与中性面重合B.曲线a、b对应的线圈转速之比为2∶3C.曲线a表示的交变电动势频率为25 HzD.曲线b表示的交变电动势有效值为10 V解析 A.从图象可知,两次转动都是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的,故A正确.B.从图象可知,曲线a、b对应的线圈转动的周期之比为2∶3,则转速之比为3∶2,故B 错误.C.由图象可知曲线a的周期Ta=4×10-2 s,则曲线a表示的交变电动势频率fa=1 T a=25 Hz,故C正确.例3如图5为学校配电房向各个教室的供电示意图,T为理想变压器,V1、A1为监控市供电端的电压表和电流表,V2、A2为监控校内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表和电流表,R1、R2为教室的负载电阻,V3、A3为教室内的监控电压表和电流表,配电房和教室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则当开关S闭合时()A.电流表A1、A2和A3的示数都变大B.只有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C.电压表V3的示数变小D.电压表V2和V3的示数都变小解析 开关S 闭合,负载的总电阻减小,又副线圈的电压U2不变,所以副线圈的电流增大,电流表A2示数变大,根据变流规律可得原线圈电流增大,电流表A1示数增大,配电房和教室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导线所耗电压增大,故并联电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V3示数减小,所以电流表A3的示数减小,所以A 、B 错误,C 正确;副线圈电压不变,即V2示数不变,所以D 错误.答案 C理想变压器动态分析的两种情况1.负载电阻不变,讨论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等随匝数比的变化情况.2.匝数比不变,讨论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等随负载电阻的变化情况. 不论哪种情况,要注意两点:一、根据题意分清变量和不变量;二、弄清“谁决定谁”的制约关系.对电压而言,输入决定输出;对电流、电功(率)而言,输出决定输入.针对训练3 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如图6所示,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电压分别为U1、U2,电流分别为I1、I2,输电线上的电阻为R.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I 1I 2=n 1n 2B.I 2=U 2RC.I 1U 1=I 22RD.I 1U 1=I 2U 2答案 D例4 如图7甲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两极M 、N 间的磁场可视为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A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V 为理想交流电压表.内阻不计的矩形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水平轴OO ′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矩形线圈通过滑环接一理想变压器,滑动触头P 上下移动时可改变变压器副线圈的输出电压,副线圈接有可调电阻R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发电机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为10 VB.0.01 s 时发电机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C.若P 的位置向上移动、R 的大小不变时,电流表读数将减小D.若P 的位置不变、R 的大小不变,而把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增大一倍,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将增大到原来的4倍审题突破 由题图乙可知交流电的哪些信息?P 的位置向上移动,原、副线圈的电压有何变化?解析 电压表显示的为有效值,示数为10 V ,A 正确;0.01 s 时感应电动势最大,故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故B 正确;若P 的位置向上移动,匝数比减小,副线圈电压增大,R 的大小不变时,电流表读数将增大,故C 错误;若P 的位置不变、R 的大小不变,而把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增大一倍,电压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将增大到原来的4倍,故D正确.答案ABD交变电流的综合问题,涉及交流电路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瞬时值的计算,与电磁感应、安培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应用等,解答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分清交流电路“四值”的不同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2.学会将直流电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知识应用在交流电路中.针对训练4 如图8所示,边长为L、匝数为N,电阻不计的正方形线圈abcd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转轴OO′转动,轴OO′垂直于磁感线,在线圈外接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和n2.保持线圈以恒定角速度ω转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图示位置时线框中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最大B.当可变电阻R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C.电压表V1示数等于NBωL2D.变压器的输入与输出功率之比为1∶1解析当线框转到如图所示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0,但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故选项A正确;电压表V2测量的是副线圈的电压,副线圈电压由原线圈电压决定,与负载电阻变化无关,故选项B错误;电压表V1示数为有效值,u1=u1m2=NBωL22,故选项C错误;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则选项D正确. 答案AD三.对电场性质的理解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两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A、B、C为电场中的三个点,且AB=BC,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开始运动,先后经过B、C两点,若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在A、B、C三点的加速度大小关系a A>a B>a CB.粒子在A、B、C三点的动能大小关系E k C>E k B>E k AC.粒子在A、B、C三点的电势能大小关系E p C>E p B>E p AD.粒子由A运动至B和由B运动至C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审题突破加速度是由什么力产生的?据图如何判断加速度大小关系?A、B、C三点的电势大小关系如何?AB和BC间的电势差哪个大?解析由电场线可知E C>E B>E A,因此a C>a B>a A,故A错误;粒子从A点运动经过B、C,电场力做正功,动能不断增加,因此E k C>E k B>E k A,故B正确;由于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故φA>φB>φC,因此带正电粒子的电势能大小关系E p A>E p B>E p C,故C错误;由于从A到B过程的电场力小于从B到C过程的电场力,故从A到B过程的电场力做功较少,因此粒子由A运动至B和由B运动至C电场力做的功不等,D错误.答案 B以题说法 1.在静电场中,通常利用电场线和等势面的两个关系分析电场的性质:一是二者一定处处垂直;二是电场线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也密,且电场线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如图所示,一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x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O.下列关于x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B.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高C.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减小,电势升高D.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增大,电势降低解析根据电场的对称性和电场的叠加原理知,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在x轴上,电场强度的方向自O点分别指向x轴正方向和x轴负方向,且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所以O 点电势最高.在x轴上离O点无限远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故沿x轴正方向和x轴负方向的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选项B正确.答案 B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一个菱形的四个顶点,∠abc=120°.现将三个等量的正点电荷+Q分别固定在a、b、c三个顶点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d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由d指向OB.O点处的电场强度是d点处的电场强度的2倍C.bd连线为一等势线D.引入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依次置于O点和d点,则在d点所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O 点所具有的电势能审题突破 三个电荷都在O 点、d 点产生电场,该用什么方法判断这两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呢?Od 连线上电场线的方向能判断吗?解析 由点电荷的电场及电场的叠加可知,O 点处的场强等于b 处点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设菱形的边长为L ,则E O =k Q (L /2)2,方向由b 指向O ,而在d 处的点电荷由a 、b 、c 处的点电荷产生,其大小为E d =2k Q L 2=12E O ,方向也沿bO 方向,A 错误,B 正确;bd 是a 、c 两处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两等量正电荷的电场中电势分布可知,在a 、c 两点电荷的电场中O 点电势高于d 点电势,而在点电荷b 的电场中,O 点电势也高于d 点电势,再由电势叠加可知,O 点电势高,而正电荷在电势越高处,电势能越大,C 、D 错误.答案 B 以题说法 1.熟练掌握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的画法.2.对于复杂的电场场强、电场力合成时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3.电势的高低可以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或者由离正、负场源电荷的距离来确定. 如图甲所示,MN 为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金属板原来不带电.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d 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几位同学想求出点电荷和金属板垂直连线之间中点a 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现问题很难.几位同学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两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电场分布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完全一样的.图乙中两等量异号点电荷的大小也为q ,他们之间的距离为2d ,虚线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a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答案中k 为静电力常量),其中正确的是( )A.kq d 2B.3kq 4d 2C.40kq 9d 2D.32kq 9d2 解析 根据a 点的电场线方向可得a 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是垂直于金属板向左,两个异号点电荷电荷量的大小均为q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d ,乙图上+q 左侧d 2处的场强大小为E =k q (d 2)2+k q (3d 2)2=40kq 9d 2,根据题意可知,a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与乙图上+q 左侧d 2处的场强大小相等,即为40kq 9d2.答案 C 四.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临界、极值问题某装置用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装置的长为L ,上、下两个相同的矩形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方向与纸面垂直且相反,两磁场的间距为d .装置右端有一收集板,M 、N 、P 为板上的三点,M 位于轴线OO ′上,N 、P 分别位于下方磁场的上、下边界上.在纸面内,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装置左端的中点射入,方向与轴线成30°角,经过上方的磁场区域一次,恰好到达P 点.改变粒子入射速度的大小,可以控制粒子到达收集板的位置.不计粒子的重力.(1)求磁场区域的宽度h ;(2)欲使粒子到达收集板的位置从P 点移到N 点,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变化量Δv ;(3)欲使粒子到达M 点,求粒子入射速度大小的可能值.审题突破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画一画如何才能到达P 点?怎么由几何关系求宽度?粒子到达N 点的轨迹又如何?解析 (1)设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半径为r ,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根据题意知L =3r sin 30°+32d cot 30°,且磁场区域的宽度h =r (1-cos 30°) 解得:h =(23L -3d )(1-32). (2)设改变入射速度后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半径为r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有m v 2r =q v B ,m v ′2r ′=q v ′B , 由题意知3r sin 30°=4r ′sin 30°,。
(完整版)电学综合题解题思路技巧
电学综合题解题思路技巧已知关系(U、P、I电阻R比值电流I求数值的问题:利用已知数值结合电阻比例求待求数值(利用已知功率求未知功率,利用已知电压求未知电压);或用公式计算一、列电学方程的原则1.一个电路状态只列一个方程一般来说:若电路只有一个状态,就列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方程;若电路有两个状态,可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列方程后,推导过程中保留已知量和待求量,用已知量和待求量逐步代换中间量,在最后的方程中,只有已知量和待求量。
(即:消元法解方程;比例关系同理)二、列电学方程的方法方法1:根据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关系列方程(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电阻关系、)方法2:根据电学公式列方程(电功率公式、欧姆定律公式、焦耳定律公式等)方法3: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方法4:比例法列方程比例法A:利用前后串联电流之比,求电阻之比。
(求电流之比:欧姆定律公式;电功率公式2个)(根据U总一定,或U之比)比例法B:利用串联电压之比,求电阻之比。
(根据电功率之比等)比例法C:利用电功率公式,列方程组求电阻之比。
三、电学计算题的解题规范1.等效电路图的规范。
2.角标要规范。
3.计算步骤要规范。
4.注意要写出计算公式成立的条件。
5.在计算过程中,有时还要有必要的文字叙述。
6.“已知”和“求”在中考中可以不写,但是“解”和“答”应该写。
注意:在运用已知U、P、I比例关系来求电阻关系时,一定要将所有方程要同时展开,方程与方程之间会有一些必然的联系,从而使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
一般来说,除干路外所有开关都断开,很可能是串联;所有开关都闭合,很可能是并联。
但也有例外情况,需注意。
例:2011年中考38题38.如图19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阻R1的电功率为P1,电阻R A的电功率为P A;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B时,电压表的示数U2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阻R B的电功率为P B;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最右端时,电阻R2的电功率为8W。
电综解题思路
4解决电学综合计算题,一定得会画等效电路图。
北京中考物理电学综合题解题口诀及注释口诀找到不变用电器,千方百计求关系。
走投无路总电压,最终目的电阻比。
注释1、找到不变用电器画好正确的电路图后找不变的电阻或灯泡2、千方百计求关系利用不变的物理量来解题(1)在相同的电路图中串联:一定要利用好电流相同并联:一定要利用好电压相同(2)在不同的电路图之间不变的电阻:利用题目中所给条件列出关于这个电阻的关系式,最后将电阻约掉,得出电流或电压之比(3)就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能求出多少物理量就求出尽量多的物理量及物理量间的比例3、走投无路总电压在利用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无法再求出更多物理量及比例时,可以利用不同电路图的总电压相等,列出关系式4、最终目的电阻比要充分利用好题目中给出的或求出的各种比例,力争求出各电阻之间的比值,因为电阻比例是不随电路的改变而改变的在电学综合题中有时要善于利用某个分式已知来解题一、电学综合题的基本组成1、最简单的串联2、最简单的并联3、只有一个电阻组成的电路二、解电学综合题的步骤1、看(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2、画(画出正确的等效电路图)3、写(就每一个电路图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写出关系式)4、找(找出各个关系式之间的关系)三、如何写关系式1、画好正确的电路图后找变化和不变化的物理量2、一般可以找到某个电阻不变和总电压不变3、利用不变的物理量来解题(1)在相同的电路图中串联:一定要利用好电流相同并联:一定要利用好电压相同(2)在不同的电路图之间不变的电阻:利用题目中所给条件列出关于这个电阻的关系式,最后将电阻约掉,得出电流或电压之比不变的总电压:利用在不同电路图的总电压相等,列出关系式4、要充分利用好题目中给出的或求出的各种比例5、在电学综合题中避免力争将每个物理量都求出来,要善于利用某个分式已知来解题。
初三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思路总结
初三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思路总结初三物理电学大题解题思路总结:1. 理解电路基本概念和符号:在解决电学问题时,首先要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如电流、电压、电阻、电源等。
这些基本概念和符号是解决电学问题的基础。
2. 分析电路结构:在解决电学问题时,要仔细分析电路的结构,包括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等。
了解各种电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3. 运用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解决电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电学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欧姆定律。
4.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串并联电路是电学中常见的电路结构。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学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的倒数等。
5. 理解功率和电能的概念:功率和电能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
在解决电学问题时,要理解功率和电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与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6. 学会运用电器元件的特性:在解决电学问题时,要学会运用电器元件的特性,如电阻的分压特性、电容的充放电特性、电感的电磁感应特性等。
这些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电路,解决问题。
7. 注意实际问题的应用:在解决电学问题时,要注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8. 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试题:在解决电学问题时,要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试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速度。
通过不断地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电学知识,提高解题水平。
(完整版)初三电学题型技巧方法大全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初三电学题型技巧方法大全(7.0版)(北京孩子期中必备) 一.电学基础 题型1:电路设计——元件短路 技巧: 开关闭合,灯就暗,开关断开,灯就亮,用的是将灯短路的方法:灯和开关并联。
题型2:三个电阻的串联 技巧: (1)V2测的是R3、R2;V1测的是R2、R1; (2)设R1的电压为UR1;R2的电压为UR2;R3的电压为UR3;电源电压为U 。
①U1= UR1+UR2; ②U2= UR2+UR3; ③U1+U2=U+ UR2。
题型3:伪娘题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技巧: (1)A1的示数为I1,A2的示数为I2,A3的示数为I3。
(2)这种题型最重要的是找准电流间的关系:与电流表相连的导线,接到哪两个电阻中间,就测哪两个电阻的电流。
①; ②; ③。
题型4:吹风机 特征:题目中出现“吹风机”。
技巧:世界上所有的吹风机都是一个原理图,即:背过就行了。
题型5:电路设计——元件短路(反常) 特征:开关闭合,灯就暗;开关断开,灯就亮。
技巧:用的是将灯短路的方法,即灯和开关并联。
题型6:电压表测的是谁?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题型7:电路故障题——电压表有示数 特征:出现“电压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等字眼 技巧:“电压表有示数”一般有四种情况: 1. 电压表的示数为部分电源电压: 这时,电压表示数为部分电源电压,这种情况,是电路正常的工作情况,所以,不会出现在故障题中。
因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凡是故障题中,出现“电压表有示数”时,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就是电源电压。
2. 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U 情况之一:被测电阻断路,相当于直接连在电源两端。
综合题解题方法与技巧-胡旭东
L红
L绿
功率即为它们额定功率之
和。
解:(1) 由P=UI可计算两灯的额定电流 I红=P红/U红=6W/12V=0.5A I绿=P绿/U绿=12W/12V=1A 当闭合开关S、S1、S2,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b端时, 红灯和绿灯并联且正常发光 I= I红+I绿=1.5A , 电源电压U=U额=12V (2) 由P=U2/R,R最小时功率最大 两灯泡并联且滑片P在b端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小,此时两灯 正常发光 Pmax= P红+P绿=12W+6W=18W R最大时功率最小 电阻较大的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全值串联电阻最大,由R= U2/P知红灯电阻较大 R红=U红2/P红=(122V)2/6W=24Ω 当闭合开关S、S1、S2,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b端时, Rmax=R红+R1=48Ω Pmin =U2/Rmax=(122V)2/48Ω=3W
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P总’=UI’=6V ×0.3A=1.8W
所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范围为1.2W~1.8W
例2 “赛龙舟”是端午节里的传统节目。小安同学自制 了一个卡通龙舟,她想用亮度可调节的红、绿灯做它的 眼睛。她选用规格为“12V 6W”的红灯和“12V 12W”的 绿灯及“24Ω 2A”的滑动变阻器等元件设计了如图电路。 当闭合开关S、S1、S2,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b端时, 两灯都正常发光(电源电压不变,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 化)。求: (1)两灯都正常发光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L红 L绿
加热状态时电功率即为R1 、 R2电功率之和。 ②加热时间t=W/P总→W=Q吸/η → Q吸=cm△t →m=ρV ③W总= W加+ W保
, W加=P加t加 ,W保=P保t保 , t保=
电学问题解析与解题技巧
电学问题解析与解题技巧电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电的产生、传输、存储和应用等原理。
在学习电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将对电学问题的解析和解题技巧进行探讨,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电学问题解析1.理解基本概念在解决电学问题之前,必须对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例如,电荷、电势、电场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是解决电学问题的前提。
只有明确基本概念,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2.认真分析问题在解决电学问题时,需要耐心地分析问题。
仔细阅读题目,并提取出其中的信息和条件。
对于多个条件的问题,要把各种条件一一分析,将问题简化为较小的部分,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全面的图像。
这有助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3.应用物理公式在电学中,物理公式有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选择不同的公式应用。
但是,在应用公式时,也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在做电路问题时,应该根据电路图选择合适的公式,正确确定正负方向,正确计算电势差等。
4.掌握计算方法在电学问题解析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计算方法。
例如,当需要计算电容值时,可以通过 C=Q/V 公式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保持精度,注意单位的转换,在计算结果后要进行检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二、电学问题解题技巧1.强化基本概念的理解在解决电学问题之前,必须清楚地理解基本的概念和公式,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因此,要抽出时间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练习题增加自己的熟练度。
2.注重实际问题的理解电学问题解题还需要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做电路问题时,需要将电路图形象地转化为实际电路线路图;在进行电荷运动计算时,需将电场、电势、电荷等因素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实际的问题图景。
只有深入理解实际问题,才能设计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3.善于推导与寻找规律在电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也需要善于推导和寻找规律。
例如,在做电路分析时,可以通过分类讨论、推导电路关系式等方式,找到规律性。
浅谈初中电学题目的解题思路
基础教育 >>102浅谈初中电学题目的解题思路曾景华江西省丰城市荣塘中学摘要:电学知识是初中物理的启蒙,也为高中物理打好了基础。
这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难点也是中考之中的重点,是贯穿整个初三物理的重要考点,电学应用题虽变化多样解题过程复杂,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拥有了一定的电学思维能力,复杂的电学应用题将迎刃而解。
本文列举了解决电学应用题的几种常用思路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建立起解决应用题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应用题;解题思路一、前言就初中物理来看,电学计算题是其中电学知识考试的重点内容,此部分的知识在考试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同时也是学生经常遇到难题的部分。
与此同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电学计算题有着计算公式多、综合性较强的特点。
所以,在开展电学知识教学的过程当中,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去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正确引导学生,使其能够逐渐形成抽象性的思维,掌握丰富的解题方法,从而在考试当中迅速找到解题思路,轻松解决电学计算题。
二、初中物理电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一)画图法图像的使用对于电学应用题是一项很重要的工具,清楚明了的电路图可以将复杂的文字叙述转换成具体的画面,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利用等效电路图与相关电子元件对电学问题进行表述可以将问题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利用电流的走向所经过的电子元件可以从电路图中窥探出电路的工作状态。
教师应教授学生将文字描述转化成清楚的电路图的能力,以保证学生在面对相关问题时可以找到解题思路。
一幅清楚的电路图也可以表述电路在多情况下工作状态,帮助学生比较不同情况下的电路状态,学生用电路图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组合法组合法指的是将已有条件与所求问题罗列出来,利用已知得出条件将条件与问题相联系,以求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初中的电学物理问题已经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往往不能直接从题目中看出解题思路学生可以通过对已知条件的罗列求出进一步的解题条件,继而从中寻找出解决最终问题的方法。
难点突破 力、电综合问题思路分析
难点突破力、电综合问题思路分析“3 + X”综合能力测试就其试题结构而言,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考查。
其次是学科间的综合。
以力、电知识为载体的综合命题是科内综合的主要形式之一。
考生在力、电综合题的解答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突出表现为:(1)不能对带电体进行全面的受力情况分析,常出现漏力的情况,导致错误。
(2)面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生搬硬套重力场中物体运动的规律导致错误。
(3)对力学中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在场中的适用性感到困惑,不能据带电粒子的受力及运动情况灵活选择力学规律求解。
一、遭遇难点1.(★★★)(2001年全国)如图21-1所示,虚线框abcd内为一矩形匀强磁场区域,ab=2bc,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实线框a′b′c′d′是一正方形导线框,a′b′边与ab边平行。
若将导线框匀速地拉离磁场区域,以W1表示沿平行于ab的方向拉出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W2表示以同样速率沿平行于bc的方向拉出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则:A、W1= W2B、W2= 2W1C、W1= 2W2D、W2= 4W1图21-1 图21-22.(★★★★)如图21-2甲所示。
一对平行光滑轨道放置在水平面上,两轨道间距l = 0.20 m ,电阻R = 1.0Ω;有一导体杆静止地放在轨道上,与两轨道垂直,杆及轨道的电阻皆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 = 0.5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面向下。
现在一外力F沿轨道方向拉杆,使之做匀加速运动,测得力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1-2乙所示。
求杆的质量m和加速度a 。
二、案例探究[例1](★★★★)如图21-3所示,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相距为d ,在板上有个小孔,电容器固定在一绝缘底座上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总质量为M 。
有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铅丸对准小孔水平向左运动(重力不计),铅丸进入电容器后,距左板最小距离为d/2 ,此时电容器移动的距离________。
第1部分 微专题8 电学综合计算
微专题八电学综合计算本专题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电热等方面的综合计算,综合性强、难度大,一直是泰安市重点考查部分,也是区分度比较高的部分。
电学综合计算题主要是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结合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焦耳定律的应用,求电学量,常常结合图像,根据图像收集信息,用到解答问题之中。
预计今后几年仍是热点考查内容,尤其是综合运用电功、电功率有关知识灵活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专题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在14分左右。
类型1有关电功率的图像问题当图像与电路图相结合时,明确二者之间的契合点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1)由电路图分析图像:主要是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根据电路变化并结合串、并联电路规律和欧姆定律进行分析计算,同时从图像中找到对应关系。
(2)由图像分析电路图:主要是分析图像所表达的信息,关键是读懂图像信息与电路图变化信息所存在的对应关系。
(3)最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以及欧姆定律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列式求解。
(多选)(2022·青岛一模)小明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6 V,小灯泡上标有“3.8 V” 字样。
实验得到小灯泡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2.7 ΩB.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14 WC.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20 ΩD. 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0 V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0.88 W分析电路:小灯泡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
分析选项:A项,由图乙知,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为一曲线,说明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B项,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电流为0.30A,根据P=UI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C项,电源电压恒为6 V,由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及欧姆定律得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D项,由图乙知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0 V时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P R=U′R I′得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初中物理】四招解决初中物理电路问题
【初中物理】四招解决初中物理电路问题1、电路图的简化电学综合题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但是电路图复杂多变,部分同学可能会觉得难以入手,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简化电路的技巧。
常用的简化电路的方法有:1. 从整体角度分析电路。
从电源正极(或负极)出发,先看电路的干路部分,再看支路部分(如果有支路)。
2. 判断电路中电表测量的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电阻(或哪个用电器)的电压,将电压表并联在该电阻(或用电器)的两端;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还是支路的电流,画上串联的电流表。
3. 判断滑动变阻器(如果存在)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在哪一端,以及接入电路中的方式。
4. 电流表本身阻值非常小,等同于导线电阻,电压表本身阻值非常大,等同于断路,因此:电流表=导线,电压表=断路,把电流表用导线代替,把电压表及其接入电路的导线去掉。
【真题演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则()。
A. 电流表A的示数将减小B. 电压表V1的示数将不变C. 电压表V2的示数将增大D. 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乘积将变大正确答案: D对电路如进行如下简化: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
A选项,闭合开关S,R2被短路,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I=U/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将变大,所以电流表A的示数将增大,故A错误。
B选项,电压表V1测的是R1两端的电压,电路电流增大,R1阻值不变,根据U=IR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将变大,故B错误。
C选项,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V2测的是R2两端的电压,示数大于零,开关S 闭合后,电压表V2测的是导线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变为零,所以电压表V2示数减小,故C错误。
D选项,由A、B选项可知,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将增大,所以电压表的示数V1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乘积将变大,故D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D。
2、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会识别电路是学习电路连接和电路计算的基础,对于电路的识别要紧紧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而不应单单从形状上去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学综合题解题思路技巧已知关系(U、P、I比值)电阻R比值电流I的比值求数值的问题:禾U用已知数值结合电阻比例求待求数值(利用已知功率求未知功率,利用已知电压求未知电压);或用公式计算一、列电学方程的原则1•一个电路状态只列一个方程一般来说:若电路只有一个状态,就列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方程;若电路有两个状态,可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列方程后,推导过程中保留已知量和待求量,用已知量和待求量逐步代换中间量,在最后的方程中,只有已知量和待求量。
(即:消元法解方程;比例关系同理)二、列电学方程的方法方法1:根据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关系列方程(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电阻关系、)方法2:根据电学公式列方程(电功率公式、欧姆定律公式、焦耳定律公式等)方法3: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方法4:比例法列方程比例法A:利用前后串联电流之比,求电阻之比。
(求电流之比:欧姆定律公式;电功率公式2个)(根据U总一定,或U之比)比例法B:利用串联电压之比,求电阻之比。
(根据电功率之比等)比例法C:利用电功率公式,列方程组求电阻之比。
三、电学计算题的解题规范1.等效电路图的规范。
2 •角标要规范。
3 •计算步骤要规范。
4. 注意要写出计算公式成立的条件。
5. 在计算过程中,有时还要有必要的文字叙述。
6. 已知”和求”在中考中可以不写,但是解”和答”应该写。
注意:在运用已知U、P、I比例关系来求电阻关系时,一定要将所有方程要同时展开,方程与方程之间会有一些必然的联系,从而使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
一般来说,除干路外所有开关都断开,很可能是串联;所有开关都闭合,很可能是并联。
但也有例外情况,需注意。
例:2011年中考38题38.如图19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
当开关S i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i,电流表的示数为l i,电阻R i的电功率为P i, 电阻R A的电功率为P A;当开关S i、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B时,电压表的示数U2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阻R B的电功率为P B;当开关S i闭合、S2断开, 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最右端时,电阻R2的电功率为8W。
已知:R I:R2=2:1,P I:P B=1:10,U i:U2=3:2。
求:(1 )电源两端的电压U;(2)电阻R2的阻值;(3)电阻R A的电功率P A。
图19解:当开关Si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A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i、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B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当开关Si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最右端时,等效电路如图丙所示。
(1)5人(K严J !匕_閒Iu2 ~•冬码31人(远+尽):1已知比例方程同时展开2 —厶坨:io —2%_ 1 :凡_22 :15计算出题目出现的各电阻的_2& _ 2尽一1比例关系(本题求解的最关耐55键一步)^=6X2V=12 V利用各电阻的比例关系用已知量求未知量(求U)1 1——--- f---- 1—L;L2 41乙在图乙和图丙(2)利用各电阻的比例关系用已知量求未知量(求U2')(3)利用各电阻的比例关系 用已知量求未知量(求P A )- ---------- U甲 在图甲和在图丙中,.21 =迪/?J +7?2+/?A利用各电阻的比例关系用已知量求未知量(求 X )I 32\=4,5W纯字母题型解析例题:2011年填空2222.有两根电阻丝 R i 、R 2和一个电源E ,且电源E 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如果只将电阻丝 R i 接在电源E 两端,电阻丝 R i 在120s 内产生的热量为12Q ;如果将电阻丝 R i 、R 2并联接在 电源E 两端,电阻丝 R 1、R 2在60s 内产生的总热量为 8Q ;如果将电阻丝 R 1、R 2串联接在 电源E 两端,为使电阻丝 R 1、R 2产生的总热量为3Q ,则需要通电的时间是s 。
点评:偏难的中档题。
对应考试说明 欧姆定律、焦耳定律、运用焦耳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3个细目。
预测今年各区一模题目当中也会出现相似的考题, 同学们在备考时要特别注意, 着 重复习此类题型。
解析:根据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得到公式Q = — t 。
设电源两端电压为R就本题的难度而言,放在 23题的位置上也是合适的。
尽管最后得到的是数值,但本题事实上是一道所谓的 字母题”。
考生对这类试题原本就有心理上的惧怕,本题答案又恰巧等于题目中第一状态的加热时间。
这就加深了正确解答此题的考生的疑虑,不敢相信自己。
看看本题的母题。
这个题当时的得分率是很低的。
(西08期末填空题)在家庭电路中,用甲、乙两根电热丝先后给完全相同的三壶水加热至沸腾。
单独接甲需用时间 t 1 ;甲、乙串联需用时间 t 2;则甲、乙并联需用时间 t 3 = _____________练习1:在家庭电路中,用甲、乙两根电热丝先后给完全相同的三壶水加热至沸腾。
单独接 甲需用时间t 1;甲、乙串联需用时间 t 2 ;则甲、乙串联需用时间 t 3= _____________ 。
练习2: 22.将定值电阻R 1单独接在电压为 U 且不变的电源两端,R 1消耗的电功率是20W , 将定值电阻R 2单独接在这个电源两端,R 2消耗的电功率是 30W 。
若将R 1和R 2串联后接在另一个电压为1.5U 的电源两端,则这两个电阻消耗的总电功率是 _____________ Q(1)当只将电阻丝 R1接在电源E 两端时,12Q =UX120S ,有 R 1 = R 1匚10S •…①Q(2)当电阻丝R 1、 R 2并联接在电源 E 两端时,R R 2 1~Q①式②式联立,有R 2 R R 2得到旦=R 2(3)当电阻丝R 1、 R 2串联接在电源 E 两端时, 有 R 1 + R 2 = U1~Q①式③式④式联立,得到 t = 120 S o练习3:如图所示,阻值为R i的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接在电压恒为U的电源两端。
当滑片P从某一点滑到另一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U i。
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P = ___________ 。
练习4:已知灯L i的额定电压为U,额定功率为P i ;灯L2的额定电压为2U,额定功率为P2。
若将两灯串联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此时灯L i消耗的电功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L2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5:把甲、乙两个电阻串联接入某电路中,它们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 i和P2。
若将乙电阻单独接入另一个电路,已知后来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为原电路电源两端电压的两倍,则乙电阻消耗的电功率P2 = ___________________ 。
△ F 浮=压问题剖析例题:2011年单选1212•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盛有相同深度的液体,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7所示。
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 S 1和®,且2S=3S 。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 p,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 压强为P 1。
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 P,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 p 2,且p 2=2p 1。
将A 球浸在 甲容器的液体中,B 球浸在乙容器的液体中,两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
液体静止后,甲、乙 B . F 1 = F 2, p 1 v p2 D . F 1 v F 2, p v p2运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 关问题、阿基米德原理 ……”等几个细目。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1) 」=卫1 =-,即pvp ,由此排除选项C o2P 2 2(2)放入A 、B 两球之前,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空=卫1 X-3 = 3 ;F 乙p 2 S 2 2 2 4放入A 、B 两球之后,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即^甲 =1 ; F 乙 1F 甲 3F 甲 1比较可知,从 ——=一=-,增量 F 甲〉F 乙。
而F 1= F 甲;F 2= F 乙(想想F乙 4F 乙1为什么),所以F 1> F 2。
选项A 正确。
练习1:在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深度相同 的水,如图4所示。
将A 球浸在甲容器的中, B 球浸在乙容器 的中,C 球浸在丙容器中,且水未溢出。
此时三个容器底部受到 液体的压力的大小相等,贝U A 、B 、C 球在甲乙丙容器中所受浮 力最大的是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A • F 1 >F 2, pvp C . F 1 v F 2, p 1> p 2点评:难题。
对应考试说明 A 、 B 两球所受浮力分别为 F 1和F 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最大B .乙最大C .丙最大练习2:在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如图所示。
将A球浸在甲容器的中,B球浸在乙容器的中,C球浸在丙容器中,且液体均未溢出。
此时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的大小相等,贝U A、B、C球在甲乙丙容器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A . F 浮A=F浮B= F 浮CB . F 浮A>F浮B= F 浮CC. F 浮A=F浮B> F 浮C D . F 浮A>F浮B> F 浮C练习3:(单)在A、B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等质量的水。
现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A、B两个容器中,小球均可浸没且水不会溢出容器。
已知构成甲、乙两小球物质的密度分别为p甲=1.5 X03kg/m3, P乙=4.5 >103kg/m3。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之比F甲:F乙=1 : 2B .放入小球后,桌面对A、B两容器的支持力之比N A : N B=3 : 1C .放入小球前、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产生的压力增加量之比A F A:A F B=2 : 1D .放入小球后,A、B两容器底部对甲、乙两球的支持力之比N甲:N乙=3 : 7练习4:(单)圆筒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中装有密度为p的液体,乙容器中装有密度为p2的液体,两容器中液体的体积相等,甲容器的底面积为S甲,乙容器的底面积为S乙,且S甲:S乙=3 : 2。
将体积相等的密度为p的金属球A和密度为p的金属球B分别放入两容器的液体中,如图所示。
金属球A受支持力为N1,金属球B受支持力为N2,且N1 :N2=5 : 12。
两容器放入金属球后,液体对甲容器底增加的压强为A p1,液体对乙容器底增加的压强为A p2。
已知:p1 : p A=1 : 4, p : p B=1 : 10,贝y A P1 与A p2 之比为A . 2 : 3B . 5 : 6C . 2 : 5D . 3 : 1练习5:如图9所示,两柱形容器的底面积S A=3S B ,容器内分别装有A、B 两种液体,容器底受到的压强P A =p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