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海洋沉积 (2)分析
海相组沉积相
第13页/共35页
第二节 海相碎屑岩沉积模式
2.滨岸亚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沉积物特征,可将滨岸相划分为海岸砂丘、 后滨、前滨、临滨四个亚相(如图所示)。
第14页/共35页
无障壁滨岸相的沉积环境是无障壁岛遮挡、海水循环良好的开阔海 岸带。进一步按照海岸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类型,可分为砂质或砾质高 能海岸及粉砂淤泥质低能海岸两种类型。它们的宽度随海岸带地形的陡 缓而定,在陡岸处宽度仅数米,平缓海岸其宽度可达10km以上。古代 海岸因岸线不断迁移,可形成宽而厚的砂质海岸沉积,成为油气储集的 良好场所。
二、海相组沉积的一般特征 1.岩石类型
海相组岩石类型极为多样,如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碳酸 盐岩等在海相组中广为分布。一般来说,海相组中各类岩石的厚度大、 分布广、岩性稳定,碎屑岩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高,圆度及分选 好。
2.沉积构造 海相组沉积中发育有各种类型的层理、波痕、雨痕、泥裂及其它沉 积构造。由于各类沉积构造在判断沉积环境时的多解性,就很难确定哪 种构造在海相组中是最特征的,然而某些构造的组合可能在海相组或海 相组的某些部分发育是较为特征的。例如低角度的交错层理、滑动及流 动构造在海相组中发育,而水平层理、粒序层理等在深海盆地中发育, 槽状及弧形交错层理、波痕、雨痕、泥裂、盐类假晶在滨岸地区发育。
第一节 海洋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
2.海洋的水动力状况 海水的运动可概括为波浪、潮汐和海流三种形式,它是海洋中发生一切作 用的决定因素,控制着沉积物的沉积和分布。 海洋的波浪与湖泊的湖浪不同之处在于海洋水域辽阔,风的吹程长,波浪 规模巨大。它是海洋中产生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主要动力,尤以在海岸附 近最为显著。 海洋有潮汐作用,这是与大陆水体的又一重要区别。潮汐引起海面水位的 垂直升降称为潮位,引起海水的水平移动称为潮流。潮位的升降扩大了波浪对 海岸作用的宽度和范围,形成潮间带沉积环境;而潮流对海底沉积物的改造、 搬运、堆积起着重要作用,尤以近岸浅海地区最为显著。
第十二章海洋沉积 (2)概述
• 沈锡昌(1992)进一步修改完善,将深海沉积物划分为
五大成因类型:陆源碎屑沉积、生物源沉积、火山碎 屑沉积、深海粘土沉积和自生成因沉积,各大类又分
若干亚类。
(1)以水深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 默莱等(1981)、奈须纪幸(1976)、沈
锡昌(1988)的分类属于这种型式。谢帕 德(1973)的分类也基本上属于这种型式。 该分类型式的共同特点是,首先将沉积物 分为半深海沉积和深海沉积两大类,然后 再细分
北极区的冰川沉积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格陵兰附近,少数在北太平
在大陆坡、大陆裾,少量分布于深海盆地。
(1)、浊流沉积 什么是浊流? 浊流是一种特殊的海流,是发生于浅海的一种水和泥砂混杂的 高密度的底流,比重大于周围水体,它沿着陆坡向下流动,侵
蚀形成海底峡谷,在陆坡下部和大陆裾上把挟带的泥砂沉积下
来而消逝。浊流具有巨大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能力,海底 峡谷是其主要的侵蚀地形,深海扇是其沉积作用的主要堆积地 貌。
(1)、浊流沉积 浊流的流动
浊流在流动过程中本身逐渐形成头、身、尾三部分。头部含泥 沙量高、粒度粗、流速大,具有很强的侵蚀破坏能力。身部为 泥沙的载体,涡动力把泥沙悬起,在流速加大时,沿途还会席 卷底部的泥沙。尾部含泥沙量低,颗粒细,易受周围水体的影 响。
(1)、浊流沉积 浊流的流动 1929年9月28日20时23分,在纽芬兰大浅滩北坡水深约1800米处 发生了7.5级地震,震中海底电缆当时被折断,使该处20km2 30m厚的松散沉积物崩塌而形成强大的浊流,沿坡向下流动, 在坡度最大处的流速高达28.3m/s。然后随着坡度变缓,流速减 慢,但仍依次折断电缆。当折断最后一根离震中480km的电缆 时,坡度已降为1/1500,流速降至6m/s。此股浊流到达水深 6000m的深海平原时,流速仍有4m/s,并在惯性作用下延续几 千公里。浊流把携带的0.6km3的泥沙沉积在深海平原上,形成 厚度40~130cm的具递变层理的浊积层。经取样分析,该浊积层 颗粒较粗,并含有浅水微体生物和双子叶树枝。
海相区形成机制及其沉积特征分析
海相区形成机制及其沉积特征分析海相区是指由海洋沉积物构成的区域,包括海洋和潮间带。
海相区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海平面变化、构造活动、气候变化、水动力作用等。
本文将从这些因素出发,分析海相区形成机制和沉积特征。
1. 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是形成海相区的重要因素。
全球海平面在过去几十万年间经历了多次变化,包括冰期和间冰期。
冰期时期,海平面下降,沉积物暴露于陆地上,形成高海相沉积。
间冰期时期,海平面上升,海洋侵入陆地,形成低海相沉积。
冰河作用也是海平面变化的重要原因。
在冰川时期,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后退,留下一些泉水和沉积物,形成高海相沉积带。
在冰川消融时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前进,海洋水侵入内陆,形成低海相沉积带。
2. 构造活动构造活动是海相区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地球板块的运动和变形,形成海沟、海山、海脊、海隆等构造地貌,在构造地貌下方的海洋盆地中,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海相沉积。
海沟、海山等构造地貌则形成某些特殊类型的海相沉积带。
例如,海山区和海底峡谷区的海相沉积带相对断续,但也相对厚实和保存良好。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另一个能够造成海相区形成的因素。
气候变化会影响海洋环境,从而影响海相沉积。
例如,高纬度区域随着气候变冷,海洋环境的风险变得更加恶劣,海洋生物会迁移到低纬度区域。
这造成了低纬度区域的大量海相沉积物沉积。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和洪水也是海相沉积的重要因素。
这通常会导致流量增加,从而造成河口和海岸沉积物的相对增加。
4. 水动力作用水动力作用是海相沉积物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海洋的波浪和海浪等自然现象,水动力作用形成的海相沉积物非常丰富,往往呈现出层理状、波痕状和激蛋状的特点。
其中,海浪作用最为强烈,海浪会从海岸线的方向冲击海洋,形成了海岸带现象。
同时,大气风力也会影响海相沉积物的形成。
海洋表面是由风驱动的,风会产生海浪和波浪等自然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到沉积物的产生和沉积。
综上所述,海相区的形成和演变,是由海平面变化、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水动力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海洋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在海底不同的部位相差甚大。沉积速率的不均一性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差异性,从而在 沉积类型和沉积厚度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影响沉积速率的主要因素有物质来源状况、气候、构造作用等。在物 质来源充足,海洋生物作用产物十分丰富的海域,沉积速率很高,反之则低。由于快速沉积期常与慢速沉积、无 沉积或侵蚀期相互交替,故通常使用平均值来表达不同环境中沉积速率的大小。
半深海沉积物(200~2000米):通常以陆源泥为主,可有少量化学沉积物和生物沉积物。在浊流和海底地滑 发育区,可有来自浅海的粗碎屑物,局部地段可见冰川碎屑和火山碎屑。大陆坡上分布最广的沉积物是形成于还 原环境中的蓝色软泥;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大河口外的红色软泥和发育于大陆架与大陆坡接壤地带的绿色软 泥。
瓦特林说:“海底拖捕鱼作业是人类海洋作业中破坏性最大的一种行为。10年前,我就曾与海洋保护生物学 研究所的艾略特-诺斯一起计算过,每年,全球底拖捕鱼作业激起的海域就相当于美国下48个州面积的两倍。由 于绝大部分底拖作业都是在深海区进行的,因而我们无法看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卫星观察海底羽状沉积物, 清楚地看到底拖作业对海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由于大要从海底拖曳而过,拖动海底的大石头,因此珊瑚礁就 会被碾碎,原本不打算抓捕的鱼类和动物也会被住。
深海沉积物(2000米以上):通常以浮游生物遗体为主,而极少陆源物质。沉积速率极为缓慢。深海区生物源 沉积物通常为各种生物软泥;包括硅藻软泥和放射虫软泥的硅质软泥;包括有孔虫(又称抱球虫)软泥、翼足类 软泥和颗石软泥的钙质软泥。此外,还有深海褐色粘土和少量陆源物质等。有时发育于大陆坡的浊流沉积可延入 深海平原。
海洋沉积物粒度分析与计算
海洋沉积物粒度分析与计算海洋沉积物粒度分析与计算是研究海洋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粒度数据的分析与计算,可以了解海洋沉积物的生成环境、沉积过程和物源特征等,对研究海洋地质学、古气候变化、古环境重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海洋沉积物粒度分析与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1.原理海洋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是指不同粒径的颗粒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情况。
通常用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等几个等级来描述,其中粉砂为小于0.063mm的颗粒,细砂为0.063-0.125mm的颗粒,中砂为0.125-0.25mm的颗粒,粗砂为0.25-0.5mm的颗粒,砾砂为大于0.5mm的颗粒。
2.方法(1)样品采集:在海底进行采样,可以使用底播器、取样器等工具,根据研究的需要确定采样的位置和深度。
(2)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干燥、筛分等处理,得到不同粒径的颗粒。
(3)粒度分析:采用激光粒度仪、激光颗粒分析仪等设备,测量不同粒径的颗粒的浓度和体积分布等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
(4)粒度计算:根据已测得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颗粒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系数等指标,用以描述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3.应用(2)古气候变化与古环境重建:利用海洋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可以推测古代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过程,如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季风气候的变化等。
(3)资源评价与利用:通过分析海洋底质的粒度特征,可以评估海底沉积物的潜在资源(如油气、金属矿产等)含量和分布规律,为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海洋沉积物粒度分析与计算是研究海洋地质学和古环境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分析与计算,可以揭示海洋环境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为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沉积科普
海洋沉积科普海洋沉积是指在海洋中沉积的各种物质和岩石的过程。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约70%,是地球最大的水体。
海洋中的沉积物不仅包括沙子、泥浆等细粒物质,还包括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如海洋生物遗骸、碎屑物质、矿物质等。
海洋沉积是一种自然的地质过程,它发生在海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大气中的风力和水流会将陆地上的物质带入海洋。
其次,海洋中的生物活动也会对沉积物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会死亡并沉积在海底,形成有机物质的沉积物。
此外,海底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活动也会导致海洋沉积物的形成。
海洋沉积物的类型多种多样。
其中,最常见的是由碎屑物质形成的沉积物,如砂、泥和粉状物质。
这些沉积物主要由陆地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和侵蚀的过程而形成。
此外,海洋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沉积物,即有机物质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主要由海洋中的生物遗骸和其他有机物质组成,如藻类、贝壳和鱼类的尸体。
这些有机物质在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作用后,会形成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不仅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海洋沉积物是地球历史上重要的信息记录者。
通过分析海洋沉积物中的化石和岩石,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揭示地球的古气候和生态环境。
其次,海洋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至关重要。
此外,海洋沉积物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重要的维护作用。
它们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并为海洋食物链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沉积也面临着一些威胁。
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海底开发等活动都会对海洋沉积物的形成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海洋沉积物的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海洋沉积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地质过程,它在地球历史的演化和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沉积的研究和保护,促进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处。
海洋沉积
2014-11-29
五、三角洲沉积作用
• 三角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滨海(湖)地带形成的 堆积体,由陆上和水下两部分构成,水下部分是陆上部分 的延续,陆上部分是水下部分发展的必然结果。 • 决定三角洲发育和沉积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河口水流。河 流入海,由固定河床进入开阔海域,比降减小,流幅展宽, 流速降低,淡咸水混合,自河口向海方向,沉积物发生分 异沉降。 • 近河口区的沉积物是砂、粉砂和粘土的混合物,以砂为主; 远离河口的地带主要是粘土落淤,砂和粉砂含量甚少。 胶体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促进粘土沉积,从而增加了沉积 物中粘土质的含量。此外,河口以外细粒沉积物扩散甚远, 为尔后三角洲的前展奠定了基础。
•
•
• •
•
2014-11-29
谢谢~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2014-11-29
二、潮坪沉积
• 潮坪是以潮汐作用为主要动力,坡度极其平缓(0°03′~ 0°17′),由 细碎屑物质(粘土、粉砂)组成的近岸带。 • 潮坪多呈带状延伸,在开阔海的边 缘规模大;发育在海 湾、河口湾和潟湖周边的潮坪规模较小,呈断续分布。 • 发育潮坪的条件除地形、潮差外,还必须有 丰富的细粒 沉积物质,并且波浪作用微弱。如物源不足或波浪作用太 强,即 使地形平缓、潮差很大,也很难形成潮坪。
2014-11-29
大陆坡-陆隆沉积
• 大陆坡-陆隆环境中的沉积作用与大陆架不同,除受地 质构造环境、海面 变化、物质来源及生物活动影响外, 主要受块体运动、大洋深层热盐环流及 水柱中的沉降 等过程的控制。陆坡-陆隆堆积了大量以陆源成分为主 的沉积 物,厚度可达 2000~5000m。
海洋沉积环境演变过程解析
海洋沉积环境演变过程解析海洋沉积环境是指海洋底部的沉积物形成、沉积物牺牲在海洋环境中的过程。
它是海洋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了解地球历史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古代海洋沉积物的形成、沉积物的类型和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来解析海洋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海洋沉积物的形成古代海洋沉积物的形成是海洋沉积环境演变的起点。
它们主要来源于陆地物质的输入、海洋物质的沉降和生物残骸的沉积。
陆地物质主要指河流带来的岩屑、土壤等,它们通过水流的载运作用被输送到海洋中并沉降在海底。
海洋物质指海洋环境中的溶解物质、悬浮颗粒等,它们随着水流和海洋运动的变化而沉降。
生物残骸主要指海洋中生物的骨骼、壳体等,它们通过生物死亡和分解后沉积在海底。
二、沉积物的类型和特征海洋沉积物的类型和特征与沉积物的来源和运动有关。
根据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可以将其分为碎屑沉积物和化学沉积物。
碎屑沉积物主要由陆地输入的岩屑和土壤经过水流和风力的运动最终沉积而成。
化学沉积物主要是由海水中的溶解物质沉积而成,例如石膏、盐等。
此外,根据沉积物的组成和特征,还可以将其分为有机质沉积物和非有机质沉积物。
有机质沉积物主要指有机物质如腐殖质和生物残骸的沉积。
非有机质沉积物主要指矿物质的沉积,如石膏和石灰石等。
海洋沉积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它们的结构、形态和组成上。
结构上,沉积物可以分为层状沉积和不连续沉积。
层状沉积指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形成横向层叠的结构,而不连续沉积指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形成不连续的结构,如沉积丘和溢流沉积。
形态特征上,沉积物可以表现为颗粒的大小、形状和排序程度等。
组成上,沉积物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组成,其中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是判断沉积物来源和环境的重要指标。
三、主要影响因素海洋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和陆地输入等。
构造运动主要指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它们会引起海底地形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沉积物的分布和运动。
海洋沉积知识点
4.1近岸带按动力作用分(1)与大河流有关的河口湾,三角洲(2)以海洋过程为主,不受河流直接影响的海滩、障蔽岛〔波浪作用为主〕;潮坪、砂坝-泻湖〔潮汐作用为主〕。
二、河口湾的水动力特征2、潮汐潮汐对河口湾作用最重要,其作用是混合淡、咸水,向海或向陆搬运悬浮体。
按潮差大小可将河口湾划分为弱潮型〔潮差<2米〕中潮型〔2-4米〕强潮型〔>4米〕三、河口环流1、河口环流成因淡水径流流入河口湾后,向来自外海的咸水休扩散,这两种具有不同盐度、不同密度的水体的混合,导致了河口湾特有的环流系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盐水楔型位于弱潮河口,淡水在密度较大的咸水之上向海扩散:咸水呈楔状体位于下层,尖端朝向陆。
淡、咸水之间存在盐跃面。
径流驱动为主,盐水楔顶端形成砂坝。
(2)局部混合型位于中等潮差河口,淡、咸水在界面附近上下扩散,无明显界面。
但整个河口区仍存在垂向和纵向的盐度梯度。
(3)强混合型潮差大、流速大,破坏了垂向盐度梯度,存在纵向盐度梯度,科氏力使得面向陆右侧盐度高,产生横向混合,悬移质浓度口门附近最大。
五、河口环流动力作用的分带性1〕河流作用区2〕河口环流作用区3〕海洋作用区七、沉积特征2、沉积相序列沿河口特长轴方向常出现岩相的依次更替,即河口湾河流相组—河口湾相组—河口湾海相组。
河口湾沉积判别标志1〕在剖面中常与陆相或海相地层相接,并常和障壁层序共生。
2〕单个旋回不厚,一般多由假设干个旋回组合在一起,分布范围仅为数十或数百小方公里。
3〕弱潮河口律层序具有向上变细的趋势,粉砂、泥是最主要的沉积类型。
中、强潮河口湾层序此趋势不明显,且砂质沉积占有一定比例。
4〕具有交织层理构造以及潮汐层理构造,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湾常发有大型交织层理,交织层具有明显的双向性。
5〕丰富的半咸水至正常海相生物,但门类有限。
4.2三角洲形成的根本条件“三基〞浅平的口外海滨区丰富的泥沙来源较弱的海洋动力三角洲的发育过程〔l〕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
辛长静《沉积岩与沉积相》第十二章
三、潮汐作用相带模式
1、拉波特的模式 Laporate(1967)对美国纽约州下泥盆统曼留斯组 的碳酸盐岩进行研究,认为该组是在一个非常接近海 平面的环境中形成的。 他根据该组岩性及 古生物特征,以潮汐作 用带为主要标志,划分 出了3个相带。 潮上带
第十二章 海洋碳酸盐沉积 环境及相模式
第一节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特点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f carbonate rocks
一、概 述
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温暖气候条件下的 浅海环境。不仅以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方 式形成,也有机械作用形成的。
二、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主要发育于海洋环境, 少量见于非海洋环境。
Armstrong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相带类型
浅滩相 主要为鲕粒及生物碎屑的颗粒岩,具交错层理
向岸相带 含粪球粒颗粒灰泥岩及泥质颗粒岩 开阔
台地相
向海相带
含棘皮类及苔藓类的泥质颗粒岩及 颗粒质泥岩
远岸相带 局限 台地相
近岸相带
以含海绵骨针的泥岩为主 陆源碎屑沉积为主
陆相
滨海的咸水~淡水沼泽沉积
在地质历史中,沉积碳酸盐岩的浅海大多 是陆表海。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浅海却大都 不是陆表海,而是陆缘海。
我们 正生活在 一个海平 面很低的 地质时代 中。
Shaw第一次精辟地论述了陆表海的水能量特 征,并且还在能量的基础上,对陆表海沉积物的 分布也进行了相应的划分。
二、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及其能量带
五、综合相模式
1、 Armstrong的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停滞缺氧盆地 潮汐陆棚 斜坡脚 前斜坡 开阔海陆棚 浅滩水 开阔台地 局限台地 潮间~潮上带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与污染评估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与污染评估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环境也日渐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
重金属是一类具有高毒性的有害物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因此,准确分析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评估其污染程度,对于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金属在海洋沉积物中的来源分析:1. 自然来源:(1)岩石风化:岩石中的矿物质在风化过程中释放出重金属元素,进入河流输送至海洋,沉积于海底形成沉积物。
(2)火山喷发: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岩浆,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重金属元素,随着气体和岩浆降落到海洋中,重金属沉积于海底沉积物中。
(3)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如地震活动、板块运动)会使得地壳中富含的重金属元素进入海洋。
2. 人为来源:(1)工业排放:工业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其中一部分通过河流和大气传输至海洋沉积物中。
(2)农业和畜牧业:农业和畜牧业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重金属元素,通过农田和农产品的径流进入河流和海洋。
(3)城市污染:城市的废水和垃圾处理不当会导致重金属元素进入海洋环境。
(4)海洋交通:船只的废水和油污会污染海洋环境,其中也包括重金属元素的排放。
二、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估:1. 监测方法:(1)采样分析:通过在海洋沉积物中采集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分析,可以得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2)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测量海洋表面的物理和光学特征,间接推断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存在与分布情况。
2. 评估标准:(1)国家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自的海洋环境标准,对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设有限制值和参考值,以评估海洋沉积物的污染程度。
(2)生态风险评估:通过研究重金属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富集和生态效应,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风险影响。
3. 污染评估结果:(1)污染源定位:通过对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含量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主要的污染源,为制定污染治理策略提供依据。
海洋沉积的作用
海洋沉积的作用海洋沉积的作用海洋地质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最终的沉积场所。
不同海区海水物理、化学和生物动力不同;沉积物来源不同。
沉积物类型与沉积方式也都有明显的差异。
海洋沉积物从来源考虑基本分为它生和自生两类。
它生的主要指各种碎屑物(砾、砂、粉砂和泥);自生的主要指各种化学物和生物。
碎屑物:主要来自陆地,由陆地风化、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和风等破坏作用产生的产物,它们主要经河流被带入海洋。
每年经河流带入海洋的碎屑物约200多亿吨,占进入海洋碎屑物总量的95%。
如仅黄河每年入海的泥沙量就达16亿吨之多。
其次是海岸受侵蚀后崩塌形成的碎屑物。
全世界海岸线长约450800km,其中约一半是基岩海岸。
还有冰碛物和风运物。
南极周围因冰山消融后有冰碛物沉积;大西洋底发现有撒哈拉大沙漠的砂。
化学物:海水中有5×1016吨的化学元素。
它们以离子、化合物或胶体形式存在,其中一部分来自陆地,每年经河流入海的溶解盐约5.5亿吨;另一部分来自海底火山喷发和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
这些化学物质在海洋中,经化学生物化学作用沉积形成新的矿物,并且构成新的岩石。
它们被归为自生沉积物。
生物:主要是海洋自生的,现代的海洋和陆地每年可提供几百亿吨有机碳,河流每年带入的仅1-5亿吨。
浅海的生物量最多,不同海区生物种类各异滨海区以介壳、穴居生物为主;浅海区主要是游泳生物、底棲生物和藻类;半深海和深海区以浮游生物和菌类等微生物为主。
不同类型沉积物的沉积方式有所不同。
碎屑物的沉积方式是机械堆积。
海水中经过各种水流搬运作用的沉积碎屑物其分选性、磨圆度都可达到最佳级别,碎屑物的成分也可以抗风化、剥蚀能力强的石英、硅质岩等为主。
化学物的沉积方式有过饱和、胶体凝聚、生物浓集等。
过饱和方式呈真溶液状态的化合物如K、Na、Ca、Mg等元素的化合物在海水中可以过饱和方式发生沉淀,但海水在正常条件下,这些化合物对以过饱和。
因此过饱和方式往往是在影响海水化学动力因素如海水的PH值、Eh值、温度、压力等以及CO2含量变化和生物的作用下才可能发生。
《海洋的沉积作用》PPT课件
编辑ppt
17
1. 碳酸盐沉积
主要成分:CaCO3和MgCO3 原因:温度上升或压力降低,CO2含量减少,Ca(HCO3)2 过饱和,产生分解成CaCO3。
鲕状灰岩:沉淀的CaCO3呈细碎屑状(晶屑),在动荡海水 中,CaCO3以此质点或生物屑为核心呈同心圆状生长而成。
编辑ppt
12
Lagoon-Venice
编辑ppt
13
泻湖的分类
1. 淡化泻湖:潮湿气候区,湖水面高于外海面,仅高潮时有海 水注入。常形成双层水结构。湖底缺乏对流,常形成黄铁矿 (FeS2)、菱铁矿(FeCO3)及CaCO3等化学沉积,同时还有大量 的碎屑物质和生物遗体。
2. 咸化泻湖:干旱气候区,湖水面低于外海面,高潮时补充海
第二节 海洋的沉积作用
掌握:
•滨海带碎屑沉积物和主要沉积地形;
•浅海区的碎屑沉积物;
•浅海区化学沉积方式及主要沉积物;
•浅海生物碎屑堆积和珊瑚礁;
了解:
•半深海和深海区各种软泥、大洋粘土
和锰结核沉积。
编辑ppt
1
英文术语
Beach; barrier; spit; tidal flat; lagoon; Limestone; organic reef; coral reef;
编辑ppt
11
(四)泻湖沉积
泻湖(lagoon):因沙嘴、沙坝扩大相连,使之与大海隔离的海 湾,另外还有礁后泻湖。
泻湖中海水可通过水道(潮汐口)与大海半通,即高潮时勾通, 低潮时隔离。
不同气候区,因地表径流和海水对泻湖补给量的差异,可使泻 湖中的海水盐度不正常,发生淡化(小于33‰ )和咸化(大于 33‰ )
海洋沉积物
?二、泥火山堆积 ? 泥火山堆积是从地下喷溢出来的泥浆构成的多含硫 酸钠、硫、碘、溴泥等 ,有时也含有氧化钠。泥火山在外 形上常与火山相似 ,但规模较小 ,高出周围地面只有几米至 几十米,有的只是 -些低平的山岗。它与火山之间有本质 的区别。泥火山的喷溢是由地面以下的有机质工腐泥或 石油发生分解时产生气体 ,向地面顶冲的结果 9所以泥火 山常与油田构造有关。
? (3)淤泥相:
? 淤泥主要指粒径在 0.01mm 以下的细粒为主的物质 , 以粘土矿物为主所组成。
? 它是由河流带来的或海岸本身的久经风化和冲刷作 用的细粒物质 ,多堆积在水动力条件较安定的地带 , 如海湾、河口沙嘴内侧的浅水湾、浅海底的低洼部 分。
? 淤泥极易被水流带动 ,当流速大于 12cm/s 时,即可运 动。
?陨积物是天空降落的碎屑 ,大者称雷公墨 (冲击玻璃 陨石和微玻璃陨石 )或冲击玻璃弹 ,具熔壳状玻璃包裹 的击变岩。在薄片中可见到石英长石受冲击高压 ,虽 保持矿物晶形 ,但破碎玻璃状 ;还可见到矿物冲击纹理、 消光现象及微叶状 ;镶嵌结构以及石英的折射率降低 和长石冲击纹理等。地球化学上铱和金的含量异常
? 海岸带砾石大多是陆上河流供给的 ,河流砾石带 入海中,又为海浪海流所搬运 ,所以砾石磨圆度 较好。
? 由于这种砾石多在沿海滩斜坡同一平面往返运移 , 砾石的扁平面受到经常的摩擦 ,所以海成砾石扁平 度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沉积物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 年3月1日发布,自2002 年10 月1日起实施)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和控制海洋沉积物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德毅、汤烈风、王菊英、阎启仑、马永安、关道明、王洪源。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域各类使用功能的沉积物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7378.5-1998 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7-1998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J48-1983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3 海洋沉积物质量分类与指标3.1 海洋沉积物质量分类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环境保护的目标,海洋沉积物质量分为三类。
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与濒危生物自然保护区,海水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沉积物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第二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第三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特殊用途的海洋开发作业区。
3.2 海洋沉积物质量分类指标各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列于表1。
4 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4.1 海洋沉积物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制备及保存按G B 17378.5 的有关规定执行。
4.2 本标准各项目的测定,按表2的分析方法进行。
除大肠菌群及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所引用的标准为G B17378.7,病原体的测定方法所引用的标准为G BJ 48,其余项目的测定方法均引用G B 17378.5 标准,各项目的引用标准见表2。
海水沉积的原因
海水沉积的原因
海水沉积是海洋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通过搬运和沉积作用在海底积累的物质。
以下是导致海水沉积的主要原因:
河流输入:河流将大量陆源物质带入海洋。
随着河流流量季节性变化,相应的沉积物也会季节性地沉积在海底。
风力作用:风力搬运和沉积过程在海岸和远离海岸的海域中都很常见。
风力搬运的物质通常被称为风尘沉积物,这些物质主要由微小的陆源颗粒组成,如黏土和粉砂。
生物作用:海洋生物(如浮游生物、海草、珊瑚等)的残骸和排泄物等也会沉积在海底。
波浪作用:波浪是影响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可以搬运各种大小的颗粒,并将其沉积到海底。
波浪搬运的沉积物通常被称为“海滩沉积物”。
潮汐作用:潮汐也是影响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潮汐活动可以引起沉积物的再悬浮、搬运和沉积,尤其是在潮汐通道、潮汐滩和潮汐水道等区域,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与潮汐活动密切相关。
冰川作用:冰川搬运和沉积作用在极地海域中比较常见。
冰川携带的沉积物在冰融化后,会随着河流流入海洋并沉积在海底。
火山作用:海底火山活动可以产生火山灰、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等物质,这些物质也可以被搬运和沉积在海底。
总之,海水沉积的原因多样且复杂,涉及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
素,是地球表面形成和演变的重要过程之一。
海洋沉积
全球海平面变化可以不同规模的发生。短期海平面变化包括波浪,多种潮汐作用引起的海平面变化等,波浪、潮汐作用、可以使局部海平面发生高达二十厘米的变。这些海平面变化持续时间短影响沉积作用的范围较小。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造成较高的沉积速率。长期的海平面变化是由全球海平面变化与构造沉降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的海平面变化会造成对凿山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物的压实等产生重要影响。这时沉积作用时间长沉积速率慢。
海洋沉积的影响因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逐步了解了海洋沉积的有关内容。了解海洋沉积作用的影响因素可以加深对解海洋沉积的认识。
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沉积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的说来,海洋沉积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沉积物供给、气候、构造运动和构造升降、海平面升降变化、生物活动、水化学性质、火山活动等。
事实上,构造运动正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规模影响着沉积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岩石圈板块的分布和运动导致了物源区的规模和性质、沉积物的搬运途径、大洋和陆地沉积物的分布变化。河流三角洲的迁移就是受到了构造运动的影响。
总的来说,不同规模的构造运动控制了沉积作用及其沉积物的分布。
二、海平面的变化
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这就会造成沉积作用的变化。引起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岩石圈的分异、沉积物的填充、地壳的收缩、海底的扩张、水圈的变化、大洋温度与大气湿度的变化、垂直的构造运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以成分、粒度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 安德烈(1981)、帕克(1974)的分类属于这 种型式。该分类型式的共同特点是以沉积物颗粒 成分、粒度及其百分含量为依据,不涉及沉积物 的水深。这种型式的分类对大洋钻探样品进行自
动化鉴定很适合,因此近年来在深海钻探及近海
调查中被广泛采用。
(3) 以成因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冰川、风和海流等搬运至海洋底部,成为深海陆源沉积物。 • 另外,大洋本身通过海洋生物和化学作用积累了各类生物软 泥和各种自生矿物,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宇宙物质和地球内 部的火山物质等。 • 因此,深海沉积物的来源有陆源物质、海洋源物质、火山物 质和宇宙物质
深海沉积的概念
• 水深>200m的海域,泛指深海环境。包括半深海(水深200~ 2000m)和深海(水深>2000m)。在深海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叫 做深海沉积。
• 沈锡昌(1992)进一步修改完善,将深海沉积物划分为
五大成因类型:陆源碎屑沉积、生物源沉积、火山碎 屑沉积、深海粘土沉积和自生成因沉积,各大类又分
若干亚类。
(1)以水深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 默莱等(1981)、奈须纪幸(1976)、沈
锡昌(1988)的分类属于这种型式。谢帕 德(1973)的分类也基本上属于这种型式。 该分类型式的共同特点是,首先将沉积物 分为半深海沉积和深海沉积两大类,然后 再细分
(2)、深海沉积物的分类
以水深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默莱等(1981)、奈须纪幸(1976)、沈锡昌(1988)的分
类属于这种型式。谢帕德(1973)的分类也基本上属于这种
型式。该分类型式的共同特点是,首先将沉积物分为半深海 沉积和深海沉积两大类,然后在细分。
以水深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半深海沉积物 1. 蓝色软泥 2. 红色软泥 3. 绿色软泥 4. 其它沉积物 ⑴珊瑚碎屑 ⑵火山碎屑 ⑶冰碛物 ⑷浊积物 深海沉积物 1. 深海陆源沉积物 ⑴浊积物 ⑵冰川沉积物 ⑶风运物 2. 深海生物源沉积物 ⑴硅质软泥 ①硅藻软泥 ②放射虫软泥 ⑵钙质软泥 ①有孔虫软泥 ②翼足类软泥 ③颗石藻软泥 3. 深海粘土 4. 锰结核 5. 多金属软泥
过渡性硅质沉积物 火山碎屑沉积物 (粉砂、粘土>30%,(CaCO3<30%,硅 硅藻>10%, 藻<10%,自生组分 CaCO3<30%) 稀少)
远洋钙质沉积物 过渡性钙质沉积物 (粉砂、粘土<30%,(粉砂、粘土>30%, CaCO3>30%) CaCO3>30% )
以成因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斯特拉勒(1981)、沈锡昌(1992)的分类属于这种分类型式。 沈锡昌将深海沉积物划分为五大成因类型:陆源碎屑沉积、生 物源沉积、火山碎屑沉积、深海粘土沉积和自生成因沉积,各 大类又分若干亚类。
以成因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大类 陆源碎屑沉积 亚类 1.浊流沉积 2.等深流沉积 3.海洋冰川沉积 4.风运沉积 大类 火山碎屑沉积 深海粘土沉积 亚类 火山灰沉积 深海粘土沉积
以成分、粒度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安德烈(1981)、帕克(1974)的分类属于这种型式。该分类
型式的共同特点是以沉积物颗粒成分、粒度及其百分含量为依
据,不涉及沉积物的水深。这种型式的分类对大洋钻探样品进
行自动化鉴定很适合,因此近年来在深海钻探及近海调查中被 广泛采用。
以成分、粒度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非常见沉积物 远洋粘土(硅质壳 <30%,自生组分常 见) 远洋硅质沉积物 (CaCO3<30%,粉 砂、粘土<30%,硅 质壳>30%) 陆源碎屑沉积物
第十二章 大洋沉积作用和 沉积物性质
主要内容
1、深海沉积物的来源、分类和分布
2、深海陆源碎屑沉积
3、深海生物源沉积
4、深海粘土和火山碎屑沉积 5、深海沉积速率与沉积分布规律
大洋沉积物来源
• 全世界海洋每年接受相邻陆地输入的剥蚀产物超过200亿吨
(包括悬浮和溶解物质),这些陆源碎屑物质主要通过河流、
(1)、深海沉沉 积 物 来 源
(2)、深海沉积物的分类
自从1891年“挑战者”号调查时首次对深海沉积物进行分类以 来,至今有很多种分类。可以将这些分类归纳为三种型式。
Ⅰ. 以水深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Ⅱ. 以成分、粒度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Ⅲ. 以成因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默莱等人提出了第一个海洋沉积物的分类。此后,克伦麦、安 德烈、克莲诺娃、谢帕德等在此基础上作了多次修改和补充。 沈锡昌(1992)进一步修改完善,将深海沉积物划分为五大成因 类型:陆源碎屑沉积、生物源沉积、火山碎屑沉积、深海粘土 沉积和自生成因沉积,各大类又分若干亚类。
• 斯特拉勒(1981)、沈锡昌(1992)的分
类属于这种分类型式。沈锡昌将深海沉积
物划分为五大成因类型:陆源碎屑沉积、
生物源沉积、火山碎屑沉积、深海粘土沉
积和自生成因沉积,各大类又分若干亚类。
1、 深海沉积物的来源、分类和分布
(1)、深海沉积物的来源
全世界海洋每年接受相邻陆地输入的剥蚀产物超过 200 亿吨(包括悬浮和溶解物质),这些陆源碎屑物质主要通 过河流、冰川、风和海流等搬运至海洋底部,成为深海 陆源沉积物。 另外,大洋本身通过海洋生物和化学作用积累了各类生 物软泥和各种自生矿物,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宇宙物质 和地球内部的火山物质等。 因此,深海沉积物的来源有陆源物质、海洋源物质、火 山物质和宇宙物质。
•
深海沉积物较难进行直接观察,19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对深
海沉积知之甚少。自从1968年“格罗玛•挑战者”号执行深海钻 探计划(DSDP-JOIDES)以来,迄今已在世界大洋钻取了千余孔 的岩芯,提供了丰富的深海沉积资料,才使得人们对深海沉积物 的来源、性质、组成、沉积作用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深海沉积物的分类
• 自从1891年“挑战者”号调查时首次对深
海沉积物进行分类以来,至今有很多种分
类。可以将这些分类归纳为三种型式。
• Ⅰ. 以水深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 Ⅱ. 以成分、粒度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 Ⅲ. 以成因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 默莱等人提出了第一个海洋沉积物的分类。此后,克 伦麦、安德烈、克莲诺娃、谢帕德等在此基础上作了 多次修改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