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概念与语言—人、事、物、理20111013
思维的概念心理学
![思维的概念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4a2cb6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9.png)
思维的概念心理学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思维的概念心理学这档子事儿。
你说啥是思维呀?就好比咱每天过日子,遇到各种事儿,脑子里那转来转去的念头、想法,那就是思维在活动呢!它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咱脑袋瓜里蹦跶。
你看啊,有时候咱碰到个难题,那思维小精灵就开始忙活啦,这儿找找办法,那儿探探路,努力帮咱解决问题。
这不就像咱走路,遇到个沟沟坎坎,得想法子跨过去或者绕过去嘛。
再比如说,咱对一件事儿有自己的看法,这也是思维在起作用呀。
每个人的思维都不一样,就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似的。
有的人想法新奇独特,有的人就比较中规中矩,这多有意思啊!那概念又是啥呢?简单说,就是对一类事物的概括性认识。
就好比咱一说“狗”,你脑子里马上就会出现狗的模样、习性啥的,这就是关于狗的概念呀。
这概念就像个小盒子,把相关的信息都装在一起,要用的时候,咱就把它打开。
那思维和概念有啥关系呢?嘿,它们俩可亲密着呢!思维得靠着概念才能更好地工作呀。
没有概念,思维就像没头的苍蝇,乱撞一气。
有了概念,思维就能有条有理地分析、思考。
咱就说学习吧,学新知识的时候,不就是在建立新的概念,然后用思维把这些概念串起来,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嘛。
这就好比盖房子,概念是砖头,思维就是那水泥,把砖头黏合在一起,房子才能稳稳当当的。
咱平时也得多锻炼自己的思维呀,就跟锻炼身体一样。
多读书、多思考、多和人交流,让那思维小精灵越来越机灵。
不然,脑子可要生锈咯!你想想,要是思维不活跃,那生活得多无趣呀。
遇到事儿都不知道咋解决,只能干瞪眼。
那可不行,咱得让思维活跃起来,让它带着我们在生活的海洋里畅游。
总之啊,思维的概念心理学可重要啦!咱得重视起来,好好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别小瞧了这小小的思维,它能发挥大作用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思维的基本概念
![思维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662cc2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2.png)
思维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
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例如,通过对人的观察分析得出“人是能言语,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根据对水的研究得出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101千帕下,水的温度降低到0℃,就会结冰,升高到100℃,就会沸腾;等等。
这些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人们常说的“考虑”“设想”“预计”“沉思”“审度”“深思熟虑”等都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特征。
所谓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
由于人类感觉器官结构和机能的限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事物本身带有蕴含或内隐的特点,人们对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事物,如果单凭感官或仅仅停留在感知觉上,则是认识不到或无法认识的,那么就要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
例如,内科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内脏的病变,却能以听诊、化验、切脉、试体温、量血压、B超、CT检验等手段为中介,经过思维加工间接判断出病人的病情;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或其他仪表的数据来分析与预报震情。
这些都是人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接认识的结果。
人们要认识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宇宙太空状况、原子结构、生命运动,要认识超声波、红外线,要预测天气等等,都需要借助某些媒介物与思维加工进行间接的认识。
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
由于这一特性,人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特征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通过感知觉我们只能看到具体的一只鸟的外形和活动情况,而通过思维我们才能认识鸟的本质属性:有羽毛,卵生。
也只有通过思维,把不会飞的鸡、鸭列入鸟类,而不把会飞的蝙蝠、蜻蜒等列入鸟类。
又如,温度升降与金属膨胀的关系,植物与动物、动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关系等,都是通过概括活动过程对自然界事物之间规律认识的结果。
思维的定义
![思维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8c07984e767f5acfa1c7cd17.png)
思维●思维的定义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分:动作思维:以识记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
形象思维:以心象进行的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为“语词逻辑思维”,指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聚合式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发散式思维: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分:常规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
创造思维: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具有独创性。
根据思维适应人类实践活动目的的不同需要分:推理思维:按逻辑的推理规则进行的思维活动。
决策思维:人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与可能,确定行动目标,拟定多个可行方案,然后运用统一的标准,选定最佳方案的思维过程。
根据思维的意识性分:内向性思维:也称“我向思维”,只受意向和情绪操纵、不按逻辑规则、光凭想象、幻想或白日梦所进行的、无批判、无明显动机和目的、不受客观现实调节、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性思维。
现实性思维:和现实世界相适应,能真实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逻辑思维。
●思维与个性自我意识对思维活动的作用:1.对思维课题的意识、定向或注意,提高思维活动的自觉性和正确性;2.控制思维活动内外的信息量,排除思维课题外的干扰和暗示,删除思维过程多余或错误的因素,提高思维活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3.及时调节思维活动的进程,修改课题或目标、手段、策略,提高思维活动的效率和速度。
思维过程的特点反映个性差异思维的深刻性:考虑问题是,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在各种情况下具体地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
思维的逻辑性:指思维过程进行的性质是否符合客观事态的逻辑顺序。
思维的独立性:指考虑问题时是否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思维的心智操作分析与综合分析: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第七章思维与语言(课堂PPT)
![第七章思维与语言(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852ce2011ca300a7c39044.png)
• 思维能对根本不能进行感知的事物进行 反映。如,光的速度等。
• 思维能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做出 某种预见。如, “蚂蚁搬家蛇过道,老牛
大叫雨就到”
5
2、概括性
是指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 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6
• 概括可分为经验的概括与理论的概括。
• 如,鸟是会飞的动物的概念,这是经验的概括;鸟 是有一对足和羽毛的动物,这是理论的概括。
• 问题的呈现 与个人的认知结构的差异越大, 问题就越难解决,相反则问题容易解决。
• 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 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 决也就越容易。
51
• 例如,给被试分别呈现的A图或B图, “已知圆 的半径R的长度,求正方形的面积” ?
a
b
52
知觉的特点
九点连线 要求:笔不 离纸,用不 多于四条直 线连在一起
38
(2)分析式
• 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事实材料作充分 分析,并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最后使问 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模式。
• 其特点是分析周细,推理严格,结论科学。但有 时该思维模式的步骤显得繁杂,耗费时间太多, 于是实际运用中,人们往往给予适当的简化,以 提高时效。
39
(3)试误式
• 指在解决问题中,不对解决问题的原则、 方法等作周密的思考,而用尝试去解决问 题的思维模式。
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 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 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 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 的外公。
47
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知识经验越多,越有利于 问题的解决。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20e76ac18bd63186bcebbc23.png)
概念的掌握:也叫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
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自然概念:现实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概念
人工概念: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
人为制造出来供实验使用的材料
是对自然概念的模拟
与实际生活中所使用的概念有很大的距离
三、问题解决及影响问题解决的研究
3、定势的作用
定势: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9点图游戏)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策略:把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尝试,最后总能找出解 决问题的答案。
缺点:工作量太大
2、启发式策略:运用已有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达 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式。
言语: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心理现象,是心理 学研究的对象。
关系: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语言借助于言语才能存 在和发展。
二、言语活动的形式
1、外部言语:可以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
1)口头言语
对话言语:简略,和语境有关
独白言语:比较严谨、比较规范
2)书面言语:严谨、规范
2、内部言语:不是用来进行交际,而是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 不出声的言语。
对鸟的属性的抽象:有羽毛、有翅膀、卵生、动物。 对鸟的概括:鸟是有羽毛有翅膀的卵生的动物。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形态划分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抽象思维: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也叫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
思维、逻辑、语言之间的关系
![思维、逻辑、语言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cb19a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d.png)
思维、逻辑、语言之间的关系引言人们经常谈论思维、逻辑和语言,但是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晰明确。
本文将探讨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作用。
概念定义在开始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什么是思维、逻辑和语言。
思维思维是指人类用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涉及到我们的认知能力、情感和经验,以及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思维包括了我们的直觉和创造力,以及我们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来得出的过程。
逻辑逻辑是用来推导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它涉及到我们的推理和演绎能力,以及我们从已知事实中得出的能力。
逻辑是一种正式的系统,用于确保我们的推断是正确和可靠的,而不是仅仅依靠直觉或经验。
语言语言是人们用来沟通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它涉及到我们的语法、词汇和意义,以及我们选择何时使用特定的词语和语法规则的能力。
语言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也反映了我们的身份和价值观。
思维、逻辑和语言之间的联系思维、逻辑和语言在许多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每个概念都重要而又独特。
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主要联系。
思维和逻辑思维和逻辑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
在许多情况下,逻辑是我们思维的框架和基础。
它通过启发我们的思考和分析过程,帮助我们明确问题,并从已知事实中得出。
同样,思维可以激发我们对逻辑的创新和独创性。
通过创意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在逻辑推断的基础上,发现不同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得出不同的。
思维和语言思维和语言之间的联系则是通过交流和表达来实现的。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和意见的主要工具,但是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互相影响。
我们的思维过程可以影响到我们的语言选择和表达方式,而语言也可以影响到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态度。
例如,我们选择特定的词语和短语来描述问题,往往会影响到我们思维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而同样的,思考方式和态度也会影响到我们选择何时使用某个词语或语法结构,从而影响到我们的表达效果。
逻辑和语言逻辑和语言之间的联系则是通过规则和结构的应用来实现的。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1ee4d40f227916888486d751.png)
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 不同) 聚合思维又称辐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 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 正确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这是一种有方向、有 条理、有范围的思维方式。是传统教学所着重培 养的一种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分散思维、求异思维。 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多 种答案的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传统教学所忽视的一种思维。例
5
(二)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 抽象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 非本质属性。 概括是将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 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6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7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根据思维的形态)
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 所面临的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依赖于 实际动作。动作不论是在人类进化还是个体发展 中,都是最早出现的思维,属于低水平。3岁前的 幼儿基本属于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它是进行艺术创作和科学发明的必备条件。学生 更是依靠形象思维来理解科学文化知识,并成为 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抽象思维是概念为支柱来进行的思维。这是人类 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思维的高级水平,也是人类 思维的典型形式。
24
创造想象
1、什么是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 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 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创造想象的特点 创造想象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的 特点,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 成分。
25
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 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 式。
思维的名词解释语言学原理
![思维的名词解释语言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da982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2.png)
思维的名词解释语言学原理
思维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思考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了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理解、分析、推理、判断、联想等思维过程。
思维是人类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是人类思考和思考结果的表现。
思维通常在人的意识中进行,但也可能在潜意识层面进行。
思维是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之一,它使人们能够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创造新知识和技术等。
思维活动可以有不同形式,如概念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等,它们在不同的情境和领域中发挥作用。
思维是人类理解和改变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之一。
语言和思维之间是什么关系
![语言和思维之间是什么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b764d5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0b.png)
语言和思维之间是什么关系语言和思维,这两个看似相互独立却又紧密交织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如同双生的藤蔓,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
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感受和意愿。
当我们想要描述一个美丽的风景,分享一个有趣的经历,或者阐述一个复杂的理论时,都需要借助语言来实现。
没有语言,我们的思维可能会被困在内心的深处,无法传递给他人,也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思维,则是语言的内在基础。
思维决定了我们要说什么,怎么说。
在我们开口之前,思维已经在大脑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幅画,首先会通过感官接收画面的信息,然后在大脑中进行思考和解读,最后用语言来描述我们对这幅画的理解和感受。
如果没有思维的参与,语言就会变得空洞无物,缺乏内涵和逻辑。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语言为思维提供了框架和结构。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规则和词汇系统,这些规则和系统会影响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
例如,中文中的量词丰富多样,“一只猫”“一匹马”“一条鱼”,这种量词的使用方式会让我们在描述事物时更加细致和准确,从而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而在英语中,时态的变化较为复杂,这也促使说英语的人在思考时更加注重时间的维度。
其次,语言丰富了思维的内容。
通过学习和使用不同的语言,我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知识,从而拓宽思维的视野。
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激发我们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比如,当我们学习了“创新”“颠覆”“跨界”等词汇后,可能会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
然而,思维对语言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语言的质量和水平。
一个具有深刻思维和丰富知识的人,往往能够用更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反之,思维浅薄、狭隘的人,其语言也往往单调、乏味、缺乏说服力。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一、思维的定义和特汇总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一、思维的定义和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071dddb2cc58bd63186bd32.png)
思维、言语及想象
思维概述
第一单元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 识,其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概括性:抽取共同属性(鸟)
结绳纪事 vs. 概念形成 间接性:眼不见为实(原子核、大爆炸、天气预报
思维与感觉、知觉、记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 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 交际的工具。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言语。
二、 言语活动的形式 外部言语:用于交际,说、听、写、读等形式 口头言语:对话言语—交往 独白言语—表述 书面言语 严谨性、规范性、可理解性
与b图比较,a图表征方式下的问题解决难于b 图表征下问题的解决。
(二)定势
•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
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陆钦斯在一个实验中,要求被试用大小不同的
容器量出一定量的水,用数字进行计算(表72)。实验分两组,实验组从第1题做到第8题, 控制组只做6、7、8三题。
•
概念和词的关系
•
概念用词来表达、巩固和记载的,概念的形
成也是借助于词和句子来实现的。
•
词的意义不断充实的过程,也是概念不断扩
大和深化的过程。
•
概念与词不一一对应。同一概念可以由不同
的词来表示,同一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表7-1研究概念形成的实验材料
• 问题解决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 一、目标指向性,即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具有 明确的目的。
《思维和语言》课件
![《思维和语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c647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5.png)
多样性
语言的多样性可以帮助我们从不 同角度思考问题,促进思维的发 展。
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共同发展
思维和语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化。
差异化发展
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使用存在差异化发展。
相互补充发展
思维和语言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人类思考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思维和语言不仅是人类思考和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推 动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思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言》PPT课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探讨了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人类思考和交流 中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和世 界。
什么是思维?
定义
思维是人类对外界信息进行 加工处理和组织的过程。
分类
思维可以分为直觉性思维、 逻辑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特点
思维具有客观性、主观性、 创造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思维与语言
1
关系
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依存的,它们相互影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2
响并共同构建我们的认知世界。
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结构会影响我们的思
维方式和思考模式。
3
思维对语言的影响
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会影响我们 使用和理解语言的方式。
语言对思维的启示
表达性
语言的表达性可以激发思维的创 新和创造力。
限制
语言的限制可以促进我们对思维 的拓展和超越常规思维框架。
思维与语言专题知识讲座
![思维与语言专题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1f3b74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9.png)
非对抗性问题(non-adversary Problem):是 指在处理问题时没有对手参加旳问题。
二、什么是问题处理
(一)含义 具有一系列目旳指向性旳认知操作 (二)特征: 1.目旳指向性:有明确旳目旳性,从初始状态变为目旳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
(二)语言发展序列
不同水平: 学习发音——利用单个单词——把单词组合成句子 不同阶段:
出生—6个月:哭泣和笑声构成发音 6—18个月:牙牙学语,可说出3—50个词 18—24个月:把单词合并成句子 3岁:体现复杂旳意思,掌握复杂旳句式 4—5岁:说更长更复杂旳句子,了解歧义句
状态 2.操作系列性:包括一系列旳操作或加工 3.认知性操作:需要一系列旳心理操作或认知成份
三、问题处理旳策略与措施
(一)算法式措施(algorithms) 逐一尝试处理问题旳全部措施,最终找到
处理问题旳答案 能确保问题处理,但费时费力
(二)启发式措施(heuristics)
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旳搜 索,以处理问题
(C)国际象棋
下图是一种残缺旳国际象棋棋盘,它有两个角被 切掉了,现只剩余62个正方形。假若你有31张 骨牌,每一张恰好能够遮盖棋盘上两个正方形。 你是否能够用骨牌把这个棋盘上旳全部部分盖 住呢?请用几分钟时间试试看。
残缺旳国际象棋棋盘
2.功能固着性(functional fixedness)
发散思维 (divergent thinking):是指人们沿 着不同方向思索,重新组织目前旳信息和记忆 系统中存储旳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旳新思 想。
何谓思维?思维的内涵
![何谓思维?思维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748f147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6.png)
何谓思维?思维的内涵何谓思维?思维的内涵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及规律。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属于理性认识。
通过思维获得的认知是理性认知。
物质的化学反应构建生命,生命进化产生脑机制,思维由脑机制所赋予。
因此,生命在生存过程中进化出意识、思维。
‘我思则在在’,可见人脑的思维,是人之魂魄的统一,与生命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
思维是整个脑的功能,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功能。
大脑皮层额叶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将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
大脑半球左侧颞叶和顶-枕叶与思维也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推理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目前对于这两种推理的大脑机制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归纳推理更多地激活的是左侧前额皮层的中前部区域,而演绎推理激活的主要是左侧前额皮层的后部区域。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加工形式,以内隐或外隐的语言,或动作表现出来。
思维源于复杂的脑机制。
思维对客观的事物及其关系、联系进行多层次的加工,揭露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其联系。
思维的本质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
物为实,思为虚,思命物以虚名,为思所用,人才能思考,或者说有名方能思维,才能转换成言语来表述。
无名,则实无所指,思无所用,也就无法转换成言语来表述。
思维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思维主体是可对信息进行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活动)的物质。
思维主体既有自然进化而形成的动物和人,也会有逐渐发展完善的人工智能产品。
《思维和语言》课件
![《思维和语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98205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9.png)
,例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
02
人工智能对语言思维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语言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语言
思维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化。
03
未来人工智能与语言思维的融合
未来,人工智能与语言思维将进一步融合,使得语言思维更加智能化、
个性化,为人类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服务。
未来语言和思维的可能发展趋势
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冲突
语义理解问题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可 能导致对对方话语的误解 。
沟通障碍
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导致沟 通中的冲突和障碍。
情感表达差异
不同文化对情感表达的接 受程度和理解不同,可能 引发误解。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能力
1 2
增强文化敏感性和意识
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尊重文化差异。
成年人思维方式的变化
随着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增加,成年人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 转变。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影响
成年人的语言能力退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社会环境对语言和思维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语言 的演变受到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地域差异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深入和拓展,思维的创新又推动语言的
演变和发展。
语言和思维的共同进化
0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言和思维也在不断进化,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02 语言的构成要素
词汇
词汇的种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每种词汇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 法。
词汇的学习
语言与思维
![语言与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dde59e996bec0975f465e2b1.png)
语言与思维一、语言与思维的界定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是由声音(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部分构成的,语言在实现它的交际功能时,正是它的三个构成部分的综合应用。
言语是指个体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
它是一种心理现象。
言语,这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运用,利用同一种语言,可以说出大量的、各种不同的言语。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类开动脑筋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
思维是复杂的,多形态的,一个人同时并存着几种不同形态的高度发达的思维。
一般把思维分为三种类型:1.直观动作思维:这种思维指思维时能直接感知思维对象,并通过思维者自身的动作去影响思维对象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
例如像工程设计师、体育运动员等的思维活动都具有直观动作特点,教练员讲解有关体育战术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也要用直观思维。
2.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指在思维时用唤起形象并在想象中对形象进行加工改造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人。
艺术家和文学家思维时(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就充分地进行着这种形象的加工改造和组合的活动。
比如构思一幅画、一座雕塑、一个情节、一个戏剧场景等,都要进行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
通常我们所说的思维、思维能力,主要地是指这种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思维类型。
这种思维只有人类有,动物没有,所以动物没有语言。
有人曾经做过试验,把小鸡抓住捆扎起来,小鸡挣扎尖叫,母鸡会应声而至,赶来营救;而把小鸡罩在玻璃瓶中,哪怕小鸡挣扎喊破了嗓子,母鸡因为听不倒小鸡的叫声,在一边仍然是无动于衷,若无其事,这说明母鸡只有第一信号系统,只具有直观思维能力,没有逻辑思维能力。
这三种类型的思维活动,语言在其中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前两种思维很少语言的活动,一般称为非语言思维,第三种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所以是语言思维。
思维的一般概念ppt课件
![思维的一般概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8dd47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b.png)
– 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 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 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及其测量
– 1.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 ①流畅性(fluency) • ②变通性(flexibility) • ③独特性(originality)
– 2.远距离联想能力
• 远距离联想能力(remote association)是在彼此 相距很远的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
• 如就这些特征中,选出一部分或全部来, 当做概念的属性,就可形成范围大小不 同的概念。
• 1.如只把“面孔”当做唯一属性,其概念 范围为八个图形。
• 2.如说“宽面孔”,属性就有两个,其概 念范围为四个图形。
• 3.如说“宽而笑意的面孔”,属性就有三 个,其概念范围为两个图形。
• 4.如说“宽而笑意且眼在上的面孔”,属 性就有四个,其概念范围只有一个图形。
的情况。美国科学家麦克林托克(B.McClintok) 在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后谈到她的研究工作时说, 她跟玉米的关系好象是朋友关系,通过跟玉米的
对话,发现了染色体中遗传基因内的“转座因子”。 这是形象思维。但创造活动中的形象思维还得通 过抽象逻辑思维加以验证和确认。
• 二、创造思维的过程
• 创造思维伴随着创造过程。对于创造 过程的分析,最有影响的理论是沃拉斯 (J.Wallas,1926)提出的四个阶段的理 论。与创造活动相联系的创造思维过程 大致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 证期四个阶段。
• 豁朗期,也称产生灵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 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使
• 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下于便迎刃而解。这种现象称为 灵感或直觉。许多科学家、文学家都谈到过灵感在创造性
思维、概念与语言—人、事、物、理20111013
![思维、概念与语言—人、事、物、理20111013](https://img.taocdn.com/s3/m/823fda7501f69e3143329439.png)
格物致知明确概念—我们应该学习和实践
◎格物致知明确基本概念,是思想方法正确、思维通达顺畅的关键。 ◎格物致知明确基本概念,也是有效沟通、有效交流的关键。 ◎格物致知明确基本概念,也是正确执行、不帮倒忙、不重复劳动、不 窝工误事的关键。 ◎格物致知明确基本概念,更是系统思维、统筹计划、照顾全局整体的 决策与安排工作的关键。 不妨时常反问自己,我们自己的概念明确吗? 我们自己的概念前后一致吗?有改变吗? 我们自己的概念界定清楚了吗?有无含糊或模棱两可? 我们自己的概念间的关系理顺、排布清楚了吗?有否颠倒错乱? 我们自己的概念表达清楚了吗?关键是听者领会了吗? 我们自己的概念与事实符合度如何?是否片面或主观、走眼? 我们自己的概念与科学道理违背吗?(为什么?是差错还是突破?) 我们自己的概念与原有的制度、文件、会议精神、领导要求矛盾吗? (怎样协调和衔接?)
“格物致知”原出自《大学》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古代圣贤给志士仁人或儒生学子指明的人生或事业规划图)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儒家的四书之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明明德于天下”和 “平天下”是因与果、里与表的关系。能够明明德于 天下则天下自平,要达到天下太平大治需要明明德于天下。 (注:当时古代的“国”指的是受周朝的王分封的各个诸侯国,而“天下” 指的是周天子所辖的全部国土领地)
两个概念-3
6、 ①用交叉关系,临时代替不明关系,作为探讨起点。 ②用交叉关系,近似的研究模糊概念。 ③灰色系统占绝大多数,其中有很多的“模糊概念”或 “不明关系”,用“交叉关系”近似代替,作为探讨起点 是最客观、实际的有效方法。 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学等等都是 历史不长的学科,更新也很快,还存在争议,研究与探讨 中遇到的一些概念都需要即时从新界定明白,不能太主观、 想当然或自以为是。否则研究与探讨就没法顺利进行,更 没法深入与展开。
人类的语言和思维
![人类的语言和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6be651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5.png)
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人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文化与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语言和思维,我们能够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意思,同时也能够理解和领悟他人的意图和思想。
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史中,语言和思维的进化更是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一、语言与思维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由我们的思维能力所决定的。
人类拥有的思维能力与语言中存在的诸多特点是相互关联的,如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反映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我们所接收的信息以及思维过程的规律等等。
语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发现和发掘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同时,语言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进步。
语言不仅可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感觉,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讨和思考某些问题。
好的语言使用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传达思想,而哲学和神学所使用的许多术语和概念则教授了人们如何运用语言来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二、语言的起源关于语言的起源,学者们在现代化研究中仍有许多争议。
但是,神话和宗教故事中对语言的起源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思路。
“圣经”中的故事,艺术家们描绘了广为人知的“巴别塔”的故事。
在这个神话中,人们曾经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并在同一个时间内使用同样的语言。
然后,以色列人建造起一座高大的塔,旨在连接地球和天堂。
神不允许人类完成这座塔,并破坏了人们的通用语言,将其变成了许多不同的语言,这使得人类无法再互相理解和沟通。
语言的起源可能是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某个时刻,有人开始使用声音、手势和其他符号来传达信息,并且将它作为一种习惯诉求的方式。
慢慢地,这些符号被视为特定的意义和语法结构,并形成了一种语言。
语言随着时间和地位的变化而逐渐形成了更复杂的结构,不仅能传递常见的意见,还可以理解非常奇特的概念和定义。
三、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之间也有互动关系。
语言传达着文化,同时文化也影响着语言。
不同的文化可能形成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
比如,一些东亚地区的语言中,动词会在每个句子中出现两次,而这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并不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物致知”原出自《大学》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古代圣贤给志士仁人或儒生学子指明的人生或事业规划图)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儒家的四书之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明明德于天下”和 “平天下”是因与果、里与表的关系。能够明明德于 天下则天下自平,要达到天下太平大治需要明明德于天下。 (注:当时古代的“国”指的是受周朝的王分封的各个诸侯国,而“天下” 指的是周天子所辖的全部国土领地)
概念与语言表述-1
• 孔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经》是群经之首,孔子潜心 读《易经》捆书的皮绳磨断了三次,后来写了十篇论述文章成为今天 《易经》 的一部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就是这十篇文章中的 话。“书不尽言” 大意是说:“书上不可能把要说的都说出来”(表 面原因之一是篇幅有限),“言不尽意”大意是说:“书上说出来的 这部分也无法把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表面原因之一是语言 文字的表达能力有限),再加上读者个人的理解能力有限,经验、阅 历、职业、学识的区别,还有各个时代、地区、民族语言的差异、变 化,所以,要达到充分的传道、授业、解惑—传递表达思想信息--对 — -于言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教师与学生、领导对下属)两方面都是 有难度的,所以只能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可以结合上面讲的的理解—既然书表 达不全,不能百分之百说清楚,咱也理解不全,无法百分之百领会, 那么我们现实得到的书的知识信息道理只能是两个小于百分之百的数 相乘后的一点,怎么能绝对化、机械僵化的生搬硬套的运用呢?也不 能不经过思考研究询问就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需要反复充分阅读原文, 也需要适当切磋探讨考证,还需要践行中体验、感受、领悟。
格物致知—明确概念
◎格物用今天的概念表达就是对人、物、事情、道理有所分门别类。 ◎致知用今天的概念表达就是对经过“格物”分清了的概念或事物深入 全面的理解、弄懂、弄通,不只是流于表面或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格物致知就是明确基本概念、划分基本范畴、领会基本道理这是起码 的基础。 ◎格物致知、明确概念,体现在头脑思想中,体现在语言、文字上,体有体、 用,本、末,源、流,还有学、问,言、行,学、思,还有人、我, 内、外,主、客,还有刚、柔,虚、实,还有进、退,取、舍,还有 “德与才”、“义与利”、“责、权”,还有是、非,曲、直,包括 如何对待真假、善恶、正邪、忠奸、仁暴、智愚、美丑、治乱兴衰、 贫富贵贱、寿夭康病、吉凶祸福、男女老幼等,及轻重缓急、大小主 次先后等。
两个概念-4
• • • • • • • • 总结: 实际遇到的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有5种可能, 1、并立关系(或称并列关系、对立关系) 2、交叉关系(或称部分重合关系、搭接关系) 3、等同关系(或称完全重合关系、本位关系) 4、包含关系(或称包涵关系,或称包容关系) 5、不明关系(或称未知关系) 讨论问题时其中的一人或多人如果对涉及的概念或概念关系理解有误 或有差异,那么会造成对他人的语义、主张的曲解,从而陷于无意义 的争论或无的放矢的否定、反驳,所以明确基本概念,沟通、交流基 本概念,基本概念达成一致、达成共识后再深入展开讨论、商量问题 才有意义、有效果。
人、事、物、理— 思维、概念与语言
概念的相互关系 格物致知--逻辑基础
前言
• • • • • • 思维、语言和行为是人不可缺少的三种活动。 思维是主宰,行动和语言都是由思维支配的。 思维属于精神,属于意识,属 于心--心灵、心理(即形而上的),表面上不易看到、听到和触摸到。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媒介、桥梁、通道,沟通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 思维、思想,包括感情、感受和愿望,二是行为、行动,包括集体行动中的 分工、配合、协作。 行为往往被现实的人重视,特别是职业人士、上班族、劳动者本人及其老板。 可是行为却不能脱离思维和语言独立存在,没有思维主导,没有语言来沟通 协调、接受指令、传递信息、汇报情况、提示或求援行为就会盲目或错误。 思维需要有概念,交流需要有语言和词汇,而语言词汇与概念是互为表里、 互为体用的有机组合,概念(意思)是里、是体、是实质,语言、词汇(或 符号)是表、是用、是表现形式。 行为和文字及说出来的语言和词汇是有形的(即形而下的),能够看到、听 到或触摸到。要想沟通交流好,就得利用好有形的语言和行为,特别是语言, 它有超越时空的性质,很方便,又能够表达复杂的经验、道理和想法,而行 为受时空及物质条件、场合、环境影响局限很大。最常用的语言是文字(包 括图形、符号)和口语叙述交流。 下面要讨论的就是交流中的钥匙、法宝--语言、词汇与概念及思维的学问,自 然涉及到人、事、物、理。
概念与语言表述-2
• 书特别是经典书籍是经验的概括,是知识的总结,是理论的精辟论述, 但如何学习与对待?古圣先贤很理智、很审慎,他们也把自己的心得 分享给了后人。那么对于够不上经典的文章或书籍呢?可不询问吗? 可不给人解释的机会吗?纸面交流是不够的。需要当面座谈互动交流。 • 唐太宗曰:“言语者,君子之枢要,谈何易哉?”说话不容易,说真 话,说实话,说对的正确的话,说有用的话,说高明的话,说客观公 正、深刻又全面、精辟又通俗浅显、言简意赅的话是很不容易的。有 时宁可罗嗦一些、或有所重复也得说明白;有时宁可浅白一点也得让 人听懂;有时要提纲挈领、简单概括、突出重点;有时要点到为止, 留有事后补充或变通的余地;有时以自己为主、个人为中心专门包场 主讲,有时应给别人或大家留空间和时间留机会,有时需要与大家及 时的、随时的反馈和互动。以上包括讲话、报告、演说、授课也包括 书面的制度、告示与学术交流、争鸣。 • 孔子说:“言者,达意而已”,言语最重要的是表达清楚意思。
格物致知—古书名言举例
举例: 《弟子规》中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主次先后顺序很明了,认识很清楚。) 《三字经》中也有类似孝悌先于学问的论述,此外还有“天地人”三才的 概念,“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概念,还有四季、五音、六畜、七情、八音等 概念。 《论语》中也有很多论述,如:士人的层次,为学者的等第。 孔子在《论 语》中还对治国三大要素—“强大的军队、充足的粮食、取信于民”做了排序, 认为诚信待民最重要,“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可见在这个问题上精 神层面的道德比物质层面的军力与粮食更重要。 《千字文》中有 “礼别尊卑,乐殊贵贱”,(礼数礼节上有尊卑长幼上下 大小之分别,音乐上有贵贱雅俗的差别)。 《孟子》中有用鱼和熊掌做比喻来说明生命和道义哪个更重要(舍生取义 的成语即来源于此),还论述过天时、地利与人和哪个更重要。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 后礼。”站在道的高度把“道、德、仁、义、礼”五个概念做了排序,揭示 了深刻的道理。由无形到有形,由无为到有为,由自觉到强调,由实质到表 面,是一个降低的发展过程。但不是说仁义礼不好,这是人需要的,不得不 用的。 《道德经》中还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独特的角 度阐述了道、天、地、人、万物的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是从另一方面讲了人应遵循、顺应天地自然的道、规律、法则、原理、 特性。 《易经》中则从阴阳两仪的演化视角认识,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 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衍生万事万物)”
两个概念-2
• 4、包含关系,或称包涵关系,或称包容关系,有大小之分,大概念 完全涵盖小概念,小概念不能完全涵盖大概念。属于小概念则必属于 大概念;属于大概念则有可能属于小概念,也有可能不属于小概念。 A≠B,设A为大概念,B为小概念,那么,如果a∈A成立,则a∈B有 时成立,有时不成立。如果a∈B 成立,则a∈A必成立。 • 5、模糊概念与不明关系及灰色系统 • ①模糊概念,即尚未成型的或未固定的概念,许多未知新领域范畴中 的事物,在研究初期都暂时用模糊概念。 • ②不明关系,有些边缘科学,交叉领域,边缘公共地带,各种概念间 的关系都不十分明确,或存有争议。 • ③灰色系统,复杂的事物,复杂的研究对象,都可视为系统或近似为 系统,其中,已经明白清晰的称白色系统;完全不知的或仅处于猜想 假设阶段的称黑色系统;只捕捉到一部分,只掌握一部分,尚有很多 未知、未明、不了解的称灰色系统。
两个概念-3
6、 ①用交叉关系,临时代替不明关系,作为探讨起点。 ②用交叉关系,近似的研究模糊概念。 ③灰色系统占绝大多数,其中有很多的“模糊概念”或 “不明关系”,用“交叉关系”近似代替,作为探讨起点 是最客观、实际的有效方法。 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学等等都是 历史不长的学科,更新也很快,还存在争议,研究与探讨 中遇到的一些概念都需要即时从新界定明白,不能太主观、 想当然或自以为是。否则研究与探讨就没法顺利进行,更 没法深入与展开。
模糊概念、不明关系、灰色系统与学风
• 对于现代科学来说,整个世界、宇宙、大自然包括物质、时空、 生命与人及社会的种种现象与实质及其中贯穿的规律、内在的原理、 外在的法则等等,都是所知甚少、所识甚浅的,整体说来,说只知道 1%,还有99%不知道都不夸张。即使在某一领域已积累了很多经验, 形成了理论学说并付诸实用成为技术手段,但各个方面相关联的知识、 道理还是很有限,这也正是科学不断探索、 发展、修正、更新、完善、 深入、提升与整合的动力源泉。真正的科学家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 都是保持开放的视野,开阔的胸怀,与诚实的心态、正直的人格及冷 静、清醒、理智的头脑。他们不会草率的轻下结论,他们不会主观臆 断的否定他人,他们不会狭隘偏执的否定不明的现象,他们不会盲目 短视的用有限的已知简单否定未知事物,他们不会狂妄愚蠢的夸大与 膨胀适用范围而下定义或定论,并说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或颠扑不 破的真理。 • 要清醒的知道:“模糊概念”、“不明关系”、“灰色系统”是 很多很广的大量存在着,时时处处都可能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