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制备【开题报告】
赤魟软骨粗提物的血管生成抑制活性定量分析
赤魟软骨粗提物的血管生成抑制活性定量分析罗红宇;徐佳晶;余新威;杨涛【期刊名称】《海洋学研究》【年(卷),期】2008(26)4【摘要】以赤魟软骨为原料,对赤魟软骨中新生血管抑制组分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盐酸胍抽提、冷冻离心、透析、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分子量为3~300 kDa的活性组分,活性鉴定采用改进的Robert法观察赤魟软骨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作用情况.赤魟软骨提取物活性给药组为质量分数为10%、1%、0.1%的甲基纤维素溶液,空白对照组为质量分数为10%的MC溶液,加样24 h后对各给药组样品给药部位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原理编程进行血管数量统计.试验结果表明:赤魟软骨提取物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活性与给药组质量分数成正比.且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直接来源于动物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在肿瘤治疗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总页数】5页(P61-65)【作者】罗红宇;徐佳晶;余新威;杨涛【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东海海洋研究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7【相关文献】1.赤魟软骨黏多糖对家兔血脂水平和凝血时间的影响 [J], 罗红宇;吴辉辉;余新威2.从赤魟组织中分离到的福安肽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J], 廖铭能;于立坚;马润娣;苏伟明;黄来珍;于廷曦3.赤魟组织粗提物的抗肿瘤作用 [J], 廖铭能;于立坚;马润娣;苏伟明;黄来珍4.赤魟软骨新生血管抑制组分的制备及其活性的初步研究 [J], 余新威;罗红宇;徐佳晶;张元兴5.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 [J], 余新威;钱晓;王婕妤;罗红宇;吴常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
( . 山市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 江 舟 山 3 6 0 ; . 江 海 洋 学 学 院 海 洋 科 学 学 院 ,浙 江 舟 山 3 6 0 ; 3 浙 江 1舟 浙 10 4 2 浙 1 0 4 . 省 舟 山海 洋 生 态 环 境 监 测 站 , 浙江 舟 山 3 6 0 ) 1 0 4
赤 舡软 骨 , 自中 国水 产 舟 山渔 业 总 公 司 。盐 购
酸 胍 、一 吗 啡 啉 乙磺 酸 ( S 、 二 烷 基 磺 酸 钠 2N一 ME ) 十
( D ) 乙腈 、 酸 软 骨 素 ( S , lk S S 、 硫 C ) F u a公 司 ; D — S S P AGE低 分子 量 标 准 蛋 白为 P amai 司 ; 原 h r ca公 胶 蛋 白 I型 和胶 原 蛋 白酶 I 型 , ima公 司 ; V Sg 牛血 清
白蛋 白 ( S 、 羟 基 甲 基 氨 基 甲 烷 ( rs , B A) 三 T i) AM — R S O 进 口分 装 。 E C
2 2 DCAI — 分 离 纯 化 . F I的
赤 缸与 鲨鱼 同属 软骨 鱼 类 , 软 骨 资 源 总 量及 软骨 且
含量 远 高于 鲨鱼 。研 究 表 明 , 缸 软 骨 成 分 中 含有 赤
维普资讯
第 3 O卷
第 1 期
海
洋
学
报
V o . 0, No.1 13
20 0 8年 1月
ACTA OCEA N0LOGI CA NI SI CA
J n ay 2 0 a u r 0 8
赤觚 软 骨 血 管 生成 抑 制 因子 的分 离 纯化
青鲨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制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药学青鲨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制备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现已证实,不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抗艾滋病、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老年痴呆症以及抗疲劳、增强免疫、延缓衰老等功效。
由此引起世界各国对开发海洋生物的极大兴趣,它已成为现代医药保健品开发研究的热点[1]。
近年来,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癌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2]。
目前,已有许多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但多因其副作用大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因此,人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从动植物中提取副作用小的抗肿瘤有效成分。
近20年来发现鲨鱼的整个内骨骼几乎全由软骨组成,并且鲨鱼不长肿瘤,推论鲨鱼体内存在某种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3]。
1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在鲨鱼软骨中存在抗肿瘤因子,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细胞骨架的形成或使细胞骨架发生凝聚和固缩,破坏其结构完整性[4]。
2对新生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鲨鱼软骨蛋白可以抑制鸡胚胎血管化和基质胶诱导的血管生成,抑制乳腺癌和人恶性胶质瘤的生长,阻止乳腺癌和Lewis肺癌的转移。
软骨的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有关[5]。
3 抗氧化作用鲨鱼软骨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组分具有抗炎和止痛作用。
这种组分能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保护细胞不发生突变,间接起到抗肿瘤作用[6]。
4 增强机体免疫力鲨鱼软骨活性物质抗肿瘤的另一原因是其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活化NK细胞及巨噬细胞以增强攻击癌细胞的能力。
活性物质通过抑制致敏红细胞,刺激CD4+和CD8+渗入肿瘤细胞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从而增强免疫应答[7]。
鲨鱼软骨多糖对胸腺和脾脏具有刺激作用,同时能活化巨噬细胞,使其表面伸出较粗大的伪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刺激白细胞分泌TNF[8]。
国内外愈来愈多的研究证实,鲨鱼软骨含有能阻止病理性血管生长的特殊物质,从而断绝肿瘤的血液供应,使肿瘤减缓生长,萎缩甚至消失,抗癌作用显著。
赤魟软骨新生血管抑制组分的制备及其活性的初步研究
第 2 6卷 第 2期
20 0 7年 6月
浙 江 海 洋学院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Jun l f hj n ca nVr t( a rl c n e o ra o ei gO enU i syN t a S i c ) Z a ei u e
k so tie . h ia t i fte a t e c mp n nswa n et ae y ihbt g te fr t n o h Dai b an d T e bo ci t o h ci o o e t vy v s iv s g td b n ii n h omai fte i i o
V0 .6 No2 1 2 .
J n. 0 7 u e, 0 2
文章编 号 : 0 8 8 0 (0 70 — 1 7 0 1 0 — 3 X2 0 )2 0 4 - 3
赤囟 软骨新生血管抑制组分 的 I 制备及 其活性的初 步研究
余 新 威 L ,罗红 宇 2 徐 佳 晶 z 张 元 兴 2 , ,
cmp n nset ce o ay t kj i ataeh sa n ign s n ii r e et a dteei as o o e t x at f m D s a sa a rlg a n a g e ei ihbty f c, n h r s l a r dr i ec i o s o o
Y i— eI, U og y X i-ig, t l U Xn w i L O H n -u, U J j e a 。 a n
(. tt K yL b rtr n ier g E s C iaU ie i f ce c n eh ooy 1 Sa e aoa yE g ei , at hn nvr t o ineadT c n lg, e o n n sy S S a g a 2 0 3 ; . od adp amayC l g f hj n ca nv r t, h n hi 0 2 7 2 F o n h r c ol eo ei gO e nU ies y e Z a i Z o sa 3 6 0 , hn h uh n 0 4 C ia) 1
13鳐血管生成抑制因子I的分离纯化及其N-末端氨基酸序列-12页精选文档
13 鳐血管生成抑制因子I的分离纯化及其N-末端氨基酸序列申请号:200510101874.7项目简介:美国科学家研制的Avastin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抗体。
Avastin的原理是通过抗VEGF 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Avastin已经上市,被美国评为2003年人类十大科学贡献之一。
鳐血管生成抑制因子I则是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天然产物,它不仅作用于VEGF,还作用于其他多个靶点。
鳐血管生成抑制因子I有强抗肿瘤生长、强抗肿瘤转移和强抑制血管生成作用。
鳐血管生成抑制因子I的分子量,N-末端26个氨基酸的顺序已确定。
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承接条件:具有GMP厂房,分离纯化设备。
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或技术转让。
投资额: 5000-8000万元。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14 土贝母苷甲用于制备抗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药物申请号:200610036102.4项目简介:本发明涉及土贝母苷甲用于制备抗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药物。
土贝母苷甲是从中药土贝母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化学成分。
土贝母苷甲明显抑制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PGCL3细胞的生长;土贝母苷甲明显抑制PGCL3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土贝母苷甲明显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细胞的实验转移和Lewis肺癌细胞的自发转移;土贝母苷甲诱导Lewis肺癌组织中促转移基因CD44v6和ErBb-2的表达下调,抑转移基因nm23-H1的表达上调。
土贝母苷甲可用于制备抗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药物。
土贝母苷甲可用于多种人类实体瘤的治疗,市场前景广阔。
承接条件:具有GMP厂房,中药分离纯化设备。
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或技术转让。
投资额: 4000-8000万元。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15 作为防止老年性痴呆的药物阿魏酸及其钠盐申请号:200410071530.1项目简介:兴奋性氨基酸诱导的神经毒性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发病机制的共同通路。
软骨抗癌活性成分抑制血管生成机理的研究
软骨抗癌活性成分抑制血管生成机理的研究
贾福星;沈先荣;王玲;雷呈祥
【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目的:为了阐明从牛软骨中提取的抗癌活性成分:软骨抗肿瘤制剂(CATP)、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剂(CAIP)和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AIF)的作用机理。
方法:参
照Takigawa法和付生法等方法,分别测定了CATP、CAIP、CAIF对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内皮细胞迁移运动以及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结果:CATP、CAIP和CAIF对内皮细胞的DNA合成和细胞迁移运动以及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
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论:提示从软骨中提取的这些抗癌活性成分有可能为
临床开辟一条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为特色的抗癌治疗的新途径。
【总页数】5页(P154-158)
【作者】贾福星;沈先荣;王玲;雷呈祥
【作者单位】海军医学研究所;海军医学研究所 200433上海;200433上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
【相关文献】
1.中华鲟软骨活性成分体外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吕宝军;谢小铭;谭敏
2.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剂抑制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J], 沈先荣
3.方榄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酚酸类细胞周期抑制剂 [J], 杜玉虹;崔承彬;李文欣;蔡
兵;韩冰;姚新生
4.软骨抗癌活性成分抑制血管生成机理的研究 [J], 贾福星;沈先荣
5.乌梅煎剂抑制小鼠S_(180)肉瘤血管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J], 郭继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贾福星;沈先荣【期刊名称】《解放军药学学报》【年(卷),期】2002(018)001【摘要】目的综述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CAIF)的研究进展 ,为改进制备工艺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文献资料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综述不同作者从不同鲨鱼软骨中提取的SCAIF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抗肿瘤试验研究及临床疗效,评述其应用前景.结果近10年来,不同实验室从不同鲨鱼软骨中获得了相对分子量大小不一,生物活性亦有差异的SCAIF,但它们都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生物活性和对荷瘤小鼠的确切抑瘤效果.尽管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不一,究其原因可能与制剂纯度和病例选择等因素有关.结论应用高纯度的SCAIF于临床治疗,因其具有生物活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天然而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等优点,在治疗肿瘤及其它血管增生性疾病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总页数】4页(P34-37)【作者】贾福星;沈先荣【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上海,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相关文献】1.鲨鱼软骨中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活性检测 [J], 杨伟兴2.17400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J], 曾锋;杨伟兴;崔昆燕;刘威;张展霞;余健秀;庞义3.基因重组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发酵条件优化 [J], 吴欢;陈先金;李观贵;姚晟;徐丽慧;谢秋玲4.17400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J], 曾锋;杨伟兴;崔昆燕;刘威;张展霞;余健秀;庞义5.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抗体制备与组织特异性表达的检测 [J], 胡幼卿;沈先荣;邓新贤;吉冬梅;胡忻然;黄建生;任大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phrinB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翼状胬肉EphB4/ephrinB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翼状胬肉是常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常常由鳞状上皮生长形成。
然而,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
翼状胬肉的生长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关于翼状胬肉血管生成的研究报道很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翼状胬肉中EphB4/ephrinB2的表达以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为研究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翼状胬肉组织中EphB4/ephrinB2的表达。
2.使用人类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HSMEC)和人类翼状胬肉细胞(LSC)培养体外共培养系统,观察EphB4/ephrinB2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共培养系统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3.通过小鼠翼状胬肉模型,观察EphB4/ephrinB2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翼状胬肉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CD31染色检测血管密度。
三、预期结果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翼状胬肉中EphB4/ephrinB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预期将获得以下结果:1.翼状胬肉组织中EphB4/ephrinB2的表达较正常皮肤组织明显上调。
2.在HSMEC和LSC共培养系统中,EphB4/ephrinB2上调会抑制HSMEC的分化和管腔形成,并降低管腔蛋白的表达,并且LSC中EphB4/ephrinB2表达水平与上述现象呈正相关。
3.小鼠翼状胬肉模型中EphB4/ephrinB2表达水平上调,血管密度明显上升。
本研究预期将为深入探讨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和思路,并且有望为翼状胬肉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方法。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的真核表达体系的建立
【摘要】目的构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的真核表达细胞克隆体系。
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通过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arresten 将arresten基因导入CHO细胞,经抗生素Zeocin 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arresten mRNA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测arresten蛋白的表达。
结果经过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的CHO细胞,RT PCR、Western blot结果提示arresten基因成功导入CHO细胞并进行表达。
结论获得了稳定表达人arresten因子的CHO细胞克隆,为深入研究arresten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arresten 真核表达 CHOarresten是Colorado等[1]发现的一种强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属于Ⅳ型胶原α1链的羧基末端NC1结构域多肽片段,其分子量为26ku,它能够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但有关arresten因子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具体途径和作用机制目前知之甚少。
我们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arresten基因的表达质粒导入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株中,经过筛选,并鉴定其表达,在国内首先获得了arresten真核表达细胞克隆,为深入研究arresten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途径和具体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质粒、细胞真核表达质粒pSecTag2 arresten本课题组构建(另文发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CHO)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心实验室提供。
1.1.2 主要试剂F12培养基、新生牛血清、Trizol为Gibco产品,一步法RT PCR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引物由上海生工科技公司合成,PCR marker为天为时代产品。
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抗生素Zeocin 购自Invitrogen公司,抗人arresten抗体及二抗 HRP标记羊抗兔IgG 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科技公司。
中国姥鲨软骨源新生血管抑制因子(Sp8)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
中国姥鲨软骨源新生血管抑制因子(Sp8)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陈建鹤;焦炳华;缪为民;王路;王梁华;缪辉南【期刊名称】《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0(21)2【摘要】目的 :从中国姥鲨软骨组织抽提蛋白质中筛选具有新生血管抑制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分子。
方法 :盐酸胍抽提姥鲨软骨蛋白 ,采用超滤和分子筛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8.3× 10 3的蛋白质 (Sp8) ,以体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体内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和抑制小鼠移植 S180肉瘤生长作为筛选指标。
结果 :Sp8可在体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40μg/ml浓度时抑制率为 2 0 % ;在体内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 ,兔角膜模型抑制率为 72 .7% ,鸡胚模型 (CAM)抑制率为 79% ;并能明显抑制小鼠体内移植 S180肉瘤的生长 (P<0 .0 0 1)。
结论 :Sp8介导了鲨鱼软骨中的抗肿瘤活性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诱生新生血管形成这一途径来实现的。
【总页数】4页(P107-110)【关键词】鲨鱼软骨;抑制因子;新生血管;抗肿瘤活性【作者】陈建鹤;焦炳华;缪为民;王路;王梁华;缪辉南【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22医院内二科;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卫生毒理学教研室;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微生物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43;R282.74【相关文献】1.17400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J], 曾锋;杨伟兴;崔昆燕;刘威;张展霞;余健秀;庞义2.17400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J], 曾锋;杨伟兴;崔昆燕;刘威;张展霞;余健秀;庞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赤魟组织中分离到的福安肽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从赤魟组织中分离到的福安肽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廖铭能;于立坚;马润娣;苏伟明;黄来珍;于廷曦【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08(029)004【摘要】目的研究从赤魟工组织中分离到的福安肽(FAT)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CNE-2Z)诱导的CAM血管生成和小鼠肝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用CAM法检测FAT对CAM血管生成和CNE-2Z细胞诱导的CAM血管生成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法检查FAT对小鼠肝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 结果 FAT显著抑制CAM血管生成,当其用量为30,60,120μ(胚·d)×3时,其抑制率分别为30.8%,50.1%,64.0%;CNE-2Z细胞明显诱导CAM血管生成,当CNE-2Z细胞的接种量为1.9×106细胞/胚时,其血管生成诱导率为30.1%;FAT明显抑制CNE-2Z细胞诱导的CAM血管生成,当其用量为30,60,120 μg(胚·d)×4时,其抑制率分别为35.8%,43.1%,51.3%.FAT明显降低小鼠肝癌组织的MVD,FAT平均微血管数为(8.2±1.3)与对照组的(21.3±2.8)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 FAT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这可能是其抑制小鼠肿瘤生长的重要原因.【总页数】4页(P217-220)【作者】廖铭能;于立坚;马润娣;苏伟明;黄来珍;于廷曦【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基于两相预柱的在线二维分离系统用于人肝组织中磷酸肽的规模化鉴定 [J], 宋春侠;王方军;程凯;边阳阳;叶明亮;邹汉法2.从赤赤魟组织中分离到的福安肽的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J], 苏伟明;于立坚;马润娣;廖铭能;黄来珍;于廷曦3.兔圆小囊组织中抗菌肽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J], 王可洲;佘锐萍4.甲状旁腺激素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在牙齿硬组织形成中的作用 [J], 李媛媛;陈俊宇;蔡和;万乾炳5.肽在动物蛋白质营养中的作用──肽在动物组织蛋白质代谢中作用 [J], 乐国伟;施用晖;端木道;杨凤;胡祖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药学
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制备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作为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的国家,我国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赤魟就是这丰富资源中的一种。
魟鱼[1] (Ray)俗称鯆鱼,草帽鱼,蒲扇鱼,黄貂鱼。
英文名:Red stingray。
它属暖温类底层鱼,属于脊椎动物门Verterat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鳐目(或魟目)Rajiformes,魟科Dasyatidae和燕魟科Myliobatidae。
全世界共有六个科158种。
赤魟主要分布于我们南海和东海,长江口咸谈水中亦有分布。
浙江沿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以赤魟(Dasyatis akajei)资源最为丰富。
魟软骨味尚佳,皮厚实,无血有光泽,含丰富的胶质,水发后烹制成“大扒鱼皮”,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珍品。
此外,作为药用,其肉性味甘、咸平,无毒,具有健脾补气、滋补强身之功效。
用其熬油,主治小儿疳积。
尾毒的毒液是一种氨基酸和多肽类的蛋白质,其药性咸、寒,有小毒,对于中枢神经和心脏具有一定的效应,有清热消炎、化结、除癥之功效。
尾刺研末入药,对治疗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炎、咽喉炎、疟疾、牙痛、魟鱼尾刺刺伤均有一定疗效。
其肝除作为制作鱼肝油的原料外,煮食后能治夜盲症。
但是,国内外对赤魟的生物活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几乎空白,资源量丰富、营养药用价值高的赤魟仅处于被人们日常食用的阶段。
上文所述赤魟的药用价值大多都是对赤魟尾刺提取物、赤魟肝脏活性蛋白、赤魟软骨多糖或其软骨活性蛋白的研究。
如肖湘等对赤魟肝脏活性蛋白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2],采用硫酸铵沉淀、Sephadex-G150柱层析的方法从赤魟肝脏分离活性蛋白,测定活性蛋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三个蛋白峰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罗红宇等对赤魟软骨黏多糖的制备研究[3],探索利用碱浸提和酶法去蛋白从赤魟
软骨中提取分离纯化黏多糖的技术,并对该多糖进行了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当NaOH浓度为6% ,40℃提取6h ,利用中性蛋白酶在40 ℃下酶解7h ,三氯醋酸沉淀去蛋白,加入4倍体积的95 %乙醇沉淀多糖时,黏多糖提取率可达21 %以上,产品纯度约84. 53 %。
余新威等对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进行研究[4],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赤魟软骨组织抽提的最佳条件,抽提产率可达0.84%。
丙酮分级沉淀对抽提产物进行粗分离,25~35%的丙酮分级产物的CAM血管生成抑制率达85%。
优化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反相层析的条件,可进一步有效的获得高纯度的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I(DCAIF-I)。
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为一条带,分子量为62kDa。
活性验证结果表明,DCAIF-I对胶原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36.3% ,对CAM血管生成的抑制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对赤魟尾刺来说,赤魟软骨的获得更加方便、经济。
然而,笔者查阅大量的资料库却发现,目前国内对于方便易得的赤魟软骨一向关注甚少,有关赤魟软骨抗氧化肽研究的论文少之又少。
赤魟软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蛋白质源。
杨萍等对赤魟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5],发现赤魟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如下: 水分78.5%,粗蛋白20.5%,粗脂肪1.23%,总糖0.79%, 非蛋白氮含量为1072mg/100g ,占总氮的32.5%。
可见,赤魟软骨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
抗氧化性多肽是生物活性肽的一种,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羟自由基从而达到抗衰老的功能[6]。
焦驼文等综述了酶解蛋白制备抗氧化多肽的研究现状[7],认为酶水解法制备的抗氧化多肽具有螯合金属离子,能捕捉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目前用于水产蛋白资源酶解利用的蛋白酶种类很多,根据其来源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来源三类。
来自植物的蛋白酶主要有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木瓜凝乳蛋白酶等,其中以木瓜蛋白酶在水产蛋白资源酶解中应用最为广泛[8]。
因此,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研究赤魟软骨的抗氧化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拟就木瓜蛋白酶酶解赤魟软骨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分离得到活性较高的抗氧化组分, 为魟鱼软骨抗氧化肽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从赤魟软骨中提取出蛋白质,测定其提取率,并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并通过改进的鸡胚绒毛尿囊膜技术对其软骨粗提蛋白、纯化
蛋白进行体外活性实验。
比较30%和60%饱和浓度硫酸铵溶液提取的蛋白质在不同浓度下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以及其还原力。
其次通过比较得出抗氧化活性能力最强的实验组;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清除率与还原力三者之间相关性;以及赤魟软骨蛋白抗氧化活性的最灵敏的检测方法。
此实验中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使能够在最大限度地提取蛋白质的同时,不破坏蛋白质的性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并最终得到有效的实验数据。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选择舟山资源丰富的赤魟为研究对象,取其软骨运用硫酸铵沉淀法和现代的分离技术(透析技术),通过溶解,沉淀,离心,测定等步骤,进行赤魟软骨蛋白质的制备和体外活性评价。
课题组老师和实验室人员长期进行海洋动物的研究与开发,熟悉实验流程,对于动物蛋白的提取具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实验室具有提取和抗氧化测试的条件,因此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参考文献
[1]伍汉霖.中国有毒及药用鱼类新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65.
[2]肖湘,王文刚,杨上才等.对赤魟肝脏活性蛋白体外抗氧化作用[J].食品科学,2009,30(1): 116-118
[3]罗红宇,高鹏,宋茹.赤魟软骨黏多糖的制备[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08,24(4):14-17
[4]余新威,钱晓,王捷舒等.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J].海洋学报,30(1): 113-118
[5]杨萍,章超桦.赤魟肌肉的营养成分及鱼松保健食品的试制[J].水产科学,2002,21(3):8
[6]吴继卫,何海伦,路敬涛等.海洋生物蛋白的酶解及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J].海洋科学,2005,29(3):76-80
[7]焦驼文,孔繁东,祖国仁等.酶解蛋白制备抗氧化多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酿
造,2007,3:5-7
[8]王龙,叶克难.水产蛋白资源的酶解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食品科学,2006,27(12): 807-812
[9]罗红宇,余新威.赤魟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07,26(1):54-57
[10]邱春江,陈慧.木瓜蛋白酶水解文蛤蛋白制备小分子肽及其抗氧化研究[J].食品科技,2008,3:180-182
[11]范金波,任发政,孙雁等.丝胶蛋白抗氧化肽的酶法制备及功能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279-283
[12]崔艳红,韩庆功,李培庆等.酶法水解鲤鱼工艺条件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
学,2007,35(4) : 8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