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肝病治肝先治风
读《西溪书屋夜话录》浅析王旭高治肝学术思想
读《西溪书屋夜话录》浅析王旭高治肝学术思想发布时间:2021-11-02T02:07:09.772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0期作者:王立[导读] 《西溪书屋夜话录》是一部理论和实用性很强的治肝专著,原系手稿,现多已散佚,仅存“治肝篇”。
王立利川市民族中医院脾胃科湖北省利川市 445400摘要:《西溪书屋夜话录》是一部理论和实用性很强的治肝专著,原系手稿,现多已散佚,仅存“治肝篇”。
王氏治肝分肝气、肝风、肝火类治,承先人之精髓,却不拘于古法,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按由气至血、由轻及重、由本脏到他脏之线索,总结出“治肝三十法”。
其体理完备,证治健全,选方精练,用药独到,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准,其临床实案更是备受推崇,对后世医者影响至深。
关键词:肝气肝风肝火肝病证治Brief Discuss on Wang Xungao’s Academic Ideas by Xixi Sanctum Nightly QuolationWang LiAbstract: The "Xixi Sanctum Nightly Quolation" i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onographs o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 which were manuscript primitively. Unfortunately, most parts of the monographs are lost now. Only the chapter on “Liver treatment” is preserved. Wang XUgao treat the liver disease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as Liver qi,Liver wind and Liver fire. Wang’S therapies based the essence of previous studies, but Wang’s are more flexible. Wang had summed up “Thirty methods of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 from different angels, Qi or blood, light or heavy, the liver or another related-organs, combined with his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Because of this monograph has a systematic theory, sound method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act and unique therapeutic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rugs, it not only possesses high theoretic level, the medical cases in it are also highly praised nowadays and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later physicians.Keyword: Liver qi; Liver wind; Liver fir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王旭高(1798-1862),名泰林,字以行,江苏无锡人。
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小议肝病的治疗
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小议肝病的治疗李旭君【期刊名称】《河南中医》【年(卷),期】2016(36)3【摘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在治疗肝病的同时,采用调补脾土的方法,即治其未显出病状的脾脏,目的是增强脾气,防止被肝气克伐,阻断传变环节,防止肝病的发展恶化。
此处"实脾",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补脾,即采用"甘味"药补中健脾,脾运健旺则气血化生充足,既防病邪入侵,又使肝得以滋养濡润,条达肝气;二是调脾,即采用调和之法,防止脾气机壅滞,从而使脾运化功能正常的目的[7]。
肝病的常见证型有虚实之分。
实证常见于情志不舒导致肝失疏泄引起的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血瘀,气火上逆;阴不制阳导致的肝阳上亢,肝阳化风;火邪、寒邪、湿热之邪侵及肝经而引起的肝气郁结,肝火炽盛,寒凝肝脉,肝经湿热等病症。
实证治疗分两个方面,一为肝脏邪气有余而正气尚足,脾气不衰时,当泻肝护脾。
在治肝的同时采用化脾湿,清脾热,行脾气的治疗方法,用药如陈皮、木香、砂仁、黄连等,防止脾气壅滞,保持脾气健运;二为肝病实而脾气受损时,治疗当泻肝补脾。
【总页数】2页(P469-470)【关键词】肝病;实脾;补脾;健脾【作者】李旭君【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4【相关文献】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在治疗肝病中的应用 [J], 陈磊;杨思华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病实脾防传变 [J], 杨峰3.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病实脾防传变 [J], 杨峰;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义探讨 [J], 郑屿萍;段君;王燕5.《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管见 [J], 张建伟;王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辛补、酸泄治肝法
论辛补、酸泄治肝法本文仅供参考、讨论、学习。
不作为用药参考,否则后果自负。
本资料小编到手时,文中并无提及作者。
如若作者看到本文,请及时通知小编,小编把您的名字放上来。
如若侵权,立删。
再次感谢作者为我们学习中医提供这样的好资料。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一者说用辛补之,用酸泄之;一者却说用酸补之。
是否互相矛盾?在五行中肝属木,主疏泄,畅达气机,喜条达。
如情志失调,肝气易郁,其条达之性被抑郁,疏泄失司。
而辛能散能行,故治疗时多选用辛味之药理其气,疏其肝,使肝脏去其抑郁,助其条达,而和肝用,恢复肝的条达之性,故说“用辛补之”。
酸能敛能收,与辛相反,对于肝的“用阳”来说,酸敛的药物有碍于肝气的条达,逆其性为泄,故有“酸泄之”。
如以此理来论,张仲景所说“夫肝之病,补用酸”不与《内经》“辛补酸泄”矛盾吗?如果我们仔细推敲,二者其实是针对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言。
肝藏血,在体为阴,“体阴”和“用阳”相互制约,二者才能平衡,肝脏才能保持生理状态,若有偏颇则发为病。
酸能生津,酸甘化阴,肝“体阴”不足时,用酸味药能助其肝阴,补其不足,即所谓“补用酸”。
“辛补酸泄”与“酸补”是分别针对肝的“用阳”与“体阴”而言的。
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相通。
所以仲师在《金匮要略》中又云:“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如果不能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思想来看待此问题,很容易迷惑不解。
“肝用”失和则易生风,出现肢体筋脉的拘急、震颤;肝气失和的脏躁,而甘味之药能缓,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意。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其意是指甘味药物能调肝。
首先从五味而言,甘居五味之中,甘能调和,与辛则辛甘化阳助肝之“用阳”,与酸则酸甘化阴,滋肝之“体阴”,即甘味药物能调和肝的“体阴”和“用阳”功能,使其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中医治肝病的思维、病机与方法:肝气、肝风、肝火
中医治肝病的思维、病机与方法:肝气、肝风、肝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在六气为风,在五行属木,在经为厥阴,藏血而主筋,性升散主疏泄,恶遏郁,号称刚脏。
生于肾水,克制脾土,能生心火,受制于肺金。
与少阳胆相表里,肝升胆降一圆生成。
肝木春生,余气从之,故凡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
肝虚而力不能舒,或肝郁而力不得舒,日久遂气停血滞,水邪泛滥,火势内灼而外暴矣。
其故由于劳倦太过,致伤中气,以及忧思不节,致伤神化也;内伤饮食,外感寒湿,脾肺受困,肝必因之,过与不及均可为病。
过则乘土,侮金,生火,耗水。
不及则土壅,金乘,火弱,水寒。
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肿、臌胀、痉厥、癫狂、积聚、痞满、眩晕、呕吐、哕呃、咳嗽、哮喘、血痹、虚损,皆肝气之不能舒畅所致也。
过故凡治暴疾、痼疾,皆必以和肝之法参之。
和肝者,伸其郁、开其结也;或化血,或疏痰,兼升兼降,肝和而三焦之气化理矣,百病有不就理乎?肝位于右,其用在左。
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
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情志不舒则生郁,言语不投则生嗔,谋虑过度则自竭,斯肝木失其长性,从中变火,攻冲激烈,升之不熄为风阳,抑而不透为郁气,乘脾土,作痛作胀,甚则作泻;上犯胃土,气逆作呕,两胁痛胀。
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为飧泄、为頹疝,皆肝气横决也。
上而冲心,致心跳不安。
且相火附木,木郁则化火,为吞酸胁痛、为狂、为痿、为厥、为痞、为呃噎、为失血,皆肝火冲激也。
上而侮肺,肺属金,原以制肝木,而肝气太旺,不受金制,反来侮金,致肺之清肃不行而呛咳不已,所谓木击金鸣也;风依于木,木郁则化风,为眩、为晕、为舌麻、为耳鸣、为痉、为痹、疼痛难忍,为类中,皆肝风震动也。
又或血不荣肝,因不筋,四肢抽搐,周身抽掣;又或疏泄太过,致肾不闭藏,而二便不调;又或胀及背心,痛及头顶。
其变幻不测,不能尽述,其往来无常,不可思议。
五脏之病,肝气居多,而妇人尤甚。
“肝为气之治”理论论治肝癌的思路
“肝为气之治”理论论治肝癌的思路
黄祎;刘华宝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卷),期】2024(34)4
【摘要】刘华宝教授是全国名中医,从医30余年,长期从事中医治疗肝胆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
刘华宝教授认为伏邪疫毒、酒毒、先天不足是导致癌毒初生的主要原因。
癌毒长成时耗损阴阳,母病及子,子盗母气,相侮肺金,并提出“肝脾两脏一体”“肝为气之治”理论阐述肝癌的致病特点,临证以燮理体用、清解癌毒、和络逐瘀为中医治则,体现出整体辨证,局部辨病,精准辨药的特点。
【总页数】3页(P289-291)
【作者】黄祎;刘华宝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4
【相关文献】
1.从肾脾肝论治结合"治未病"思想防治出血性中风的思路
2.林丽珠教授运用"肝肾同源"理论治疗中晚期肝癌经验撷菁
3.戴永生教授应用"实脾以治肝"理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思路初探
4.徐书教授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经验
5.基于“治痰先治气”理论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病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
肝癌的发病原因
慢性肝炎
长期感染病毒性肝炎或慢性肝 炎可导致肝细胞持续受损,增加 肝癌的发病风险。
肝硬化
肝细胞受损和纤维化积累最终 导致肝硬化,这是肝癌最主要的 危险因素之一。
毒素和污染
长期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和污染 物,如农药、重金属等,也可能 引发肝癌。
根治性手术
对于早期诊断的肝癌患者 来说,手术切除肿瘤是最有 效的治疗方式。这种根治 性手术可以彻底切除肝内 肿瘤,从而有效阻止癌细胞 的进一步扩散。
微创手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生 可以采用腹腔镜或机器人 辅助等微创手术方式进行 肝癌切除。这种手术创伤 小、恢复快,是许多肝癌患 者的理想选择。
肝移植手术
药物性肝病的诱发因素
药物过量
某些药物如扑热息痛、抗生素等如果超量服用,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化学物质
工业溶剂、杀虫剂等含有毒性化学物质都可能引发药物性肝病。
常用药物
一些常规药物如避孕药、抗癫痫药等长期服用也会对肝脏产生不往由于某些基因发生变异 而导致。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肝细胞 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不同类型的肝病。
营养不良
由于长期饮酒,患者常伴有 营养不良,出现体重下降、 肌肉消瘦等症状。
脂肪肝的诊断依据
肝功能检查
通过测量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 平,可以发现肝细胞损伤的情况 。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 、形状和声波的衰减,从而诊断 脂肪肝。
病理活检
肝脏活检可以清楚地观察肝细胞内脂肪的积累程度,是确诊脂肪肝的金 标准。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特点
酒精毒性作用
治头痛,疏风清肝是关键
现代医学将头痛一般分为颅 脑病变(如感染、外伤、占位、 出血、血栓等)、颅外病变(如 颈椎病、神经痛、眼耳鼻牙疾病 等)、全身性疾病(急性感染、 心血管疾病、中毒等)、神经 症。其发生机制主要有:1.血管
方解:柴胡、郁金疏肝理
气;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菊花 清肝明目;川芎性味辛温,善于 袪风活血止头痛,为诸经头痛之 要药,为君;薄荷、防风、荆芥 轻而上行,善于疏风止痛、清利 头目,为臣药;羌活、白芷均能 疏风止痛,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 痛(后脑),白芷善于治阳明经 头痛(前额);细辛散寒止痛, 长于治少阴头庝;蔓荆子清热、 镇静,善于治疗眶上神经痛。治 疗两周,患者头痛缓解,坚持1 年多,基本治愈。
治头痛,疏风清肝是关键
一天,有位28岁的女性头痛 患者来到诊室,自述头痛病史已 经有10年,记得18岁高考那年, 每天复习到深夜,不知不觉中头 痛找上了她,当时以为是睡眠不 足、精神紧张造成的,于是也没 看医生。在此以后,严重时就吃 止痛药,一晃10年过去,现已经 工作、结婚、生孩子的她,头痛 却一直没好,且越来越重,还伴 有腰痛、头晕、视物模糊、双眼 干涩、急躁易怒、失眠等。
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外感 头痛多为实证,治以祛风散邪 为宜;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 虚实夹杂,当随证治之。
家庭医药 2020.05 47
传统医学
名老中医坐诊
●本期坐诊老中医 王国玮
王国玮 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王鸿士教授(全国名老 中医、著名中医疑难病、肝病专家)学习中医,熟读中医经典。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在继承父辈 治肝经验基础上,师古不泥古,提出“百病从肝治,治肝先实脾”的治肝思路,在治疗慢性乙型 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发挥中医特色、结合 现代医学治疗各类肝病的道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治肝三十六法——《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最新]
程门雪编《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姜宜孙整理(原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3期)《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著,详论治肝病各法,极其精粹,惜只此一段耳,思非全璧,其余不可问矣。
兹撰为歌括以备采用。
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发、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治法最广,姑录大略于下:肝气肝风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冲心犯肺乘脾胃,挟寒挟痰多异形,本虚标实为不同,病杂治繁宜究情。
肝气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疼。
疏肝理气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平,兼寒吴萸(兼)热丹(皮)栀(子),兼痰半夏与茯苓(疏肝理气法),疏肝不应宜通络,营气窒痹辛润行(辛润以通络道也)。
络脉瘀阻归(须)桃仁,旋覆泽兰新绛增(兼通血络也,疏肝通络法)。
肝气胀而疏更甚,归膝杞柏(子仁)柔肝认,兼寒(加)肉桂与苁蓉,兼热(加)天冬生地审(柔肝法),缓肝之急经方好,白芍橘饼甘麦枣,肝气甚而中气虚,此方变化无穷奥。
(此经方淮麦甘枣汤加芍药、橘饼两味也。
此方天士最喜用之,平淡而神奇,善用之,变化不测也,历来验案甚多,乃女科要方,余亦屡用,或奇效。
)培土泻木用六君,吴萸白芍木香临,脘腹胀痛肝(气)乘脾,疏木温中法意深,(温中疏木,黄玉揪惯用此法,黄坤载立法大意胆胃宜降,肝脾宜升,而脾胃为升降之机枢也,此中尚有微旨,如桂枝柴胡一类是升疏,所谓木喜条达是也,吴萸川楝白芍之类为降泄而非疏泄矣。
疏泄二字当分析,各有其所宜,逍遥散是土中疏木,抑气、四七之类则土中泄木也。
疏是竖,达其郁结,泄是横,局方四七汤桂草参夏四味,不用一味理气药,而能泄其有余,是方合疏泄,二者均用之,与逍遥又微有不同也。
须辨,治七情之气,与逍遥散同,极堪玩味,其用意深也。
)脘痛呕酸肝犯胃,泄肝和胃法亦异(与肝乘脾之治,又异途也)。
二陈汤合左金丸,金铃白蔻犹同意,(泄肝和胃法与疏木温中法不同,却是相对之治,研究两者用药之分,思过半矣。
)抑肝肝气冲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喘主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汇(抑肝法),泄肝肝气上冲心,热厥心气用左金,金铃子散寒椒桂(寒加椒桂),寒热俱有(仍入川)连芍(或再加白芍)均,泄肝主法苦辛酸,三者错综随证任。
略谈"治肝当先实脾"与肝病治疗
急祛 , 势 利 导 , 有 出 路 。例 如 , 合 皮 毛 , 因 贵 肺 风寒 袭 之 , 由表 解 , 当 胃通 肠 道 , 食 伤 之 , 以 下 泻 , 为藏 饮 可 肝 血 之脏 , 居胁 隅 , 僻 不通 外界 , 邪气 犯之 , 殊难 排 出 。然 非无 路 可 导 。《 问 ・ 素 六微 旨大论》 : 是 以升降 出人 , 云 “ 无器 不有 ” ‘ 无 不 出人 , 不 升 降 。化 有 大 小 , 。¨故 无 期 有远 近 , 四者 之 有 , 贵常 守 , 常 则 灾 害 至矣 ” L 仲 而 反 。 3
尝考 历 代 医者 , 治肝 之 法 颇 多 , 集 大成 者 , 惟 而 则 王旭 高 氏 。后 世 医家 多 有 发 挥 。 然 自其 不 变 者 而 观 之, 可谓 美 矣备 矣 , 自其 变者 而 观 之 , 未 尝 尽 善 尽 美 则 也 。现代 陶君仁 氏《 肝 一得 》 制 柔 肝 饮 、 减 瘀 热 治 所 加
维普资讯
光 明中医20 07年 8月 第 2 2卷 第 8期
C G T M A gs 20 . o2 . J M C uut 0 7 V l 2 8
。1 ・
【 术探 讨 】 学
略谈 “ 治肝 当先 实 脾 " 肝 病 治 疗 与
马 文 良 陈朝 俊 广 东省 广 州 市花 都 区 中医院 (18 0 50 0 )
降 、 化 。 即所谓 “ 郁 则 土 失疏 ” “ 亢则 土被 乘 ” 纳 木 ,木 。
所 以说 肝 气之 条达 有 助 于 脾 胃之 升 降 , 而肝 气 之 所 能 条达 , 则有 赖 于脾 胃升 降之 正常 。
2 3 肝 胆 之邪 必 须 假 道 胃肠 以外 出 : 客人 体 , 在 . 邪 治
名医马光亚治疗病毒性肝炎经验介绍
名医马光亚治疗病毒性肝炎经验介绍标签:病毒性肝炎辨证论治马光亚马光亚(1914~2005),原籍湖南湘潭,中国百大名医之一,曾任台湾中国医药学院中医研究所所长,中国医药学院副院长,马老医学造诣高深,临床经验丰富,从医60余载,尤擅长治疗肝病,对肝炎的治疗,见解独到,屡起沉疴。
笔者有幸师从马教授,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经验整理如下:祖国医学对肝病记载较多,可散见于“胁痛”、“黄疸”、“疫毒”等论述中。
马老强调中医临床,审证必先求病因,纵观肝炎全程,风寒、湿热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尤以湿热为多见。
马老通过多年来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认为其辨证分型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疾病的病因,分为风寒型和湿热型;二是按疾病的转归分为脾虚型、阴虚型和气滞血瘀型。
兹将马老对各型的辨证和相应治法、选方介绍如下:1辨证选方1.1风寒型六气袭人为病,风寒为首,古有“风为百病之长”,“百病表为先”之说。
临床上肝炎亦有风寒型,此型必有寒热及头身疼痛之表证。
风寒型又可分为风寒袭表、风寒半表半里及风寒人里三种情况。
1.1.1风寒袭表临床主要表现:恶寒无汗,头痛项强,筋骨酸楚,脉浮紧,舌苔白滑。
治法:疏风散寒,发汗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如有风寒外袭,瘀热内伏于肝,不得发越而发黄者,治法:解表清热,兼利小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1.2风寒半表半里临床主要表现:往来寒热,口苦,胁痛,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舌苔薄白,脉弦。
此证即少阳证,也是临床肝炎常见证型。
治法: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
1.1.3风寒人里临床主要表现:畏寒不发热,四肢逆冷,呕吐,腹痛,泄泻清稀,小便清长,口淡不渴。
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此证即为里寒证,临床不多见,但亦时有之。
治法:温里散寒。
方药:四逆汤加减。
1.2 湿热型此型为肝炎最常见的证型,临床须注意辨识湿热孰轻孰重,在表在里,以确定施治的重点。
湿热型中可分为湿邪在表,湿重于热,湿伤肠胃,热重于湿及湿热并重五种情况。
郭志远教授从五脏论治慢性肝病经验
郭志远教授从五脏论治慢性肝病经验
曾伟刚;郭一民;郑桃英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6(23)5
【摘要】郭志远教授从五脏论治慢性肝病经验曾伟刚,郭一民,郑桃英江西省井
冈山医专附属医院(井冈山343000)关键词郭志远,慢性肝病,中医药疗法,五脏论治郭志远教授擅治肝病,对慢性肝病犹为独到。
认为慢性肝病“不离于肝,亦不止于肝”,治疗当“从五脏论治”。
施之临...
【总页数】1页(P208-208)
【关键词】郭志远;慢性;肝病;中医药疗法
【作者】曾伟刚;郭一民;郑桃英
【作者单位】江西省井冈山医专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126
【相关文献】
1.郭志华教授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理论论治眩晕经验撷菁 [J], 魏佳明;王健章;张彤瑜;刘承鑫;李雅;郭志华
2.郭志华教授从"无虚不作眩"理论治疗眩晕临床经验 [J], 刘承鑫;郭志华;张彤瑜;魏佳明;王健章
3.郭志强教授运用崇阳理论治疗反复胚胎移植着床失败的经验 [J], 张亚东;李军;朱
玉莹;杨红
4.郭志强教授运用崇阳理论治疗反复胚胎移植着床失败的经验 [J], 张亚东;李军;朱玉莹;杨红
5.路志正教授从五脏论治不寐经验 [J], 苏凤哲;卢世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科疑难疾病从肝论治实例产后怕风月经不调闭经阴痒中医理论秘方药方土单方22000字整理不易
妇科疑难疾病从肝论治实例妇科疑难疾病与肝之所主的治验实例●肝为将军之官●(一)经期鼻痒喷嚏邢××,女,20岁。
数年以来,每次月经期间都发现鼻痒、眼痒、不断地打喷嚏,某院诊为过敏性鼻炎。
予多种抗过敏药物治疗无效。
后又改用中药祛风解表、养血之剂治疗仍不效。
细察其证,除鼻痒、眼痒、喷嚏等证之外,别无明显异常症状。
舌苔白,脉弦细。
综合脉证,反复思考:弦细之脉者,肝郁血虚之脉也;痒者,风也;肝血不足,风邪内动,故身痒也,然何故眼、鼻痒而全身不痒?因肝为将军之官,肺卫不固耳。
治宜舒肝养血祛风。
逍遥散加味。
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薄荷6克白蒺藜10克桂枝10克服药4剂之后,眼痒、鼻痒、喷嚏等均明显好转。
其后每次月经以前服药4剂停药,共服16剂,诸证消失而愈。
●(二)经行身痒葛××,女,29岁。
3年多以来,每次月经将行之前即身痒难忍,朝轻暮重,搔痒过后可见大量红色如小米大的丘疹,抓破出血后搔痒略减。
某院诊为皮炎,先予西药内服、外用1年多不见改善。
后又改请中医治之,认为是风邪外客所致,应用祛风止痒之剂2个多月,不但瘙痒不见好转,反见更加严重,特别是近2个多月来,每次月经之前均奇痒难忍,昼夜难眠,烦躁不安,有时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细察其证,全身到处是搔抓的血痕,内衣之上到处是点点血迹,烦躁不安,不断搔抓,舌苔白,脉弦细。
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诊为血燥生风。
治宜养血润燥,凉血散风。
丹参银翘饮加减。
处方:丹参3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地10克薄荷3克服药2剂之后,奇痒消失,其后每次月经之前服药4剂,共服12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问:为什么月经之前痒?为什么用祛风之剂反甚?答曰:月经之前冲脉充盈,若燥热郁内,淤血不行,则郁而化风而为身痒;此种身痒乃淤血燥热所为,非外风所致,若予散风之品以伤血,必燥热更甚,故痒必加。
解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解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解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范铁兵高俊峰中国中医科学院《金匮要略》书中引用这样一段话:“(第一段)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第二段)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我血燥而洪,壅于上焦,充斥于肺),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我肝阳亢)。
故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我注:如甲亢为肝实病,传脾表现为“风消土”(沙漠化,风化土石);肝炎为肝虚病,传脾表现为“木不活土” (脾气不行,黄疸肝炎。
’亢则害,承乃制’,今肝气不能够承于脾土之下,则土亢而为害,土黄弥漫)。
对于本条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多数医家以五行相乘相克理论来解释。
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不全面,不能揭示其内在本质,难以正确指导临床,故略陈己见,恳请同道斧正。
从医学源流角度来理解:其理论来源于两个观点,一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未病先防的观点。
二是《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
"《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即已病防传的观点。
从整体观念角度来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实现的。
在生理情况下,五脏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病理情况下,五脏病邪相互影响、互相传变。
因此,当一脏发病后,治疗必须照顾整体,即在治疗本脏病变的同时应积极调治其他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平肝熄风药与治风方剂
第一节 平肝熄风药
• 钩藤 •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心包经。 • 【功效主治】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肝风内动,惊
痫抽搐;此外,本品具有轻清疏泄之性,能清热透邪,故又可用于风 热外感、头痛、目赤及斑疹透发不畅之证。与蝉蜕、薄荷同用,可治 小儿惊啼、夜啼,有凉肝止惊之效。 • 【用法用量】煎服,3~12 g;入煎剂宜后下。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平肝熄风药
• 石决明 •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 【功效主治】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目赤
,翳障,视物昏花。此外,煅石决明还有收敛、制酸、止痛、止血等 作用,可用于胃酸过多之胃脘痛;如研末外敷,可用于外伤出血。 • 【用法用量】煎服,10~30 g;应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 用宜煅用、水飞。 • 【使用注意】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平肝熄风药
• 珍珠母 •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心经。 • 【功效主治】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惊悸失眠,心神不宁;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 【用法用量】煎服,10~30 g;宜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剂。外用适
量。 • 【使用注意】本品属镇降之品,故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平肝熄风药
• 此外,某些息风止痉药,尚兼祛外风之功,还可用治风邪中经络之口 眼斜、肢麻痉挛、头痛、痹证等。
• 羚羊角 •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心经。 • 【功效主治】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肝风内动,惊痫
抽搐;肝阳上亢, 头晕目眩;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温热病壮热神 昏,热毒发斑;此外,本品有解热、镇痛之效,可用治风湿热痹、肺 热咳喘、百日咳等。
《金匮要略》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原文+译文)
《金匮要略》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论十三条脉证二条)【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译文】有人问道:“技术高超的医生治病,往往治疗尚未发病的脏腑,这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回答道:“治疗尚未发病的脏腑,以防止疾病蔓延。
以肝脏病的诊断为例,临床上见到肝病患者,知道肝病可以传到脾脏,就要在治疗时首先调补脾脏。
但如果一年四季脾气都旺盛,就不需要调补脾脏。
一般的医生不了解疾病相传的规律,见到肝病不懂得实脾的意义,就只知道治肝。
”【原文】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译文】对于肝病的治疗,应当用酸味的药物予以补益,用焦苦的药物辅助,再用甘味的药物予以调和。
五味之中,酸味入肝经,焦苦味入心经,甘味入脾经。
脾气旺盛就能制约肾气,肾气虚弱,体内水气代谢就会失常,水气不畅,心火就会旺盛,转而伤害肺脏,肺气则因此虚弱,无法制约肝脏,肝气就会旺盛,如此肝病就能自行痊愈。
这就是治肝补脾的奥妙所在。
治疗肝的虚证时用此法,实证就不适用了。
【原文】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藏准此。
【译文】《内经》上说:“不要伤害正气虚弱的脏腑,也不要补益邪气旺盛的脏腑。
应当用补法治疗虚弱的脏腑,用泻法治疗邪气旺盛的脏腑。
”这就是《内经》的含义。
其他脏腑在治疗时都可以仿照此种方法。
【原文】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
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贞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凡详之,病由都尽。
吴福宁教授治疗肝病经验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21.05.023吴福宁教授治疗肝病经验朱新汉吴福宁△铜陵市中医医院肝病科(安徽铜陵,244000)关键词吴福宁;中医药治疗;肝病;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志码B吴福宁,铜陵市中医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安徽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首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从事肝病临床研究已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笔者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吴福宁教授。
现将老师采用中医药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总结于下。
1首重辨证中医在肝病治疗方面疗效明显、优势突出,重点就在辨证论治,这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
吴师在肝病治疗时首重辨证,指出辨证是治疗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指出“中医之难,难在辨证”,最难在于辨证,疗效也在于辨证,辨证准确,立法即易,遂可依法遣方用药而显效。
肝病证候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居多,临床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标本缓急、气血失调。
主要证候分型有以下6种。
1.1肝气郁结证本证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闷胀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为审证要点,舌苔薄白,脉弦。
证候特征是情志疏泄失常和经气不畅,治以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1.2肝火上炎证本证乃肝经实热,以肝脉循行部位表现的实火炽盛症状作为判断依据,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多集中表现在头面部,治以清肝泻火,方用泻青丸加减。
1.3肝血虚证本证以筋脉、两目、爪甲、肌肤等失于濡养以及全身血虚的症状为审证要点,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以补血养肝,方用四物汤加减。
1.4肝阴不足证本证以肝病症状与阴虚证共见为诊断依据,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主要病机为阴虚火旺,以头、目、面、胁部的局部症状突出为特征,治以滋阴柔肝、养血通络,方用一贯煎加减。
1.5肝阳上亢证本证以肝阳亢于上、肾阴亏于下的证候表现为辨证要点,舌红,脉弦细数或脉弦有力。
以上盛下虚为特点,治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医肝病治法
中医肝病治法今日所讲“肝病治法” ,是指中医的肝病,非指西医的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治法。
但西医肝病,其症状所见,常常亦表现为中医的肝病,所以两者也有联系。
然中医肝病,从西医病名来说,则其包含范围甚广,所以,假如我们对中医肝病的治法,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则在临床中对好多西医疾病,用中医辨证论治,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我为何选择“中医肝病治法”这个题目的主要目的。
现仅就我个人的一点领会,和大家进行一次学术沟通,不免有错误和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一、肝的经脉走向讲中医肝病,一定第一要提一下肝的经脉行径,因为这一点是中医诊疗肝病的重要依照。
肝的经脉为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的大敦穴,经足背内侧上至足内踝前,再上从小腿前内则面,经膝部上行大腿内侧面进入阴毛之际,绕过阴器到小腹,向上挟行于胃的双侧,会属于肝脏与胆腑相联系,再上行穿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再沿喉咙的后侧,上行和目系相连,再行至额部,与督脉会于头顶之百会穴。
其支脉由目系下行于颊部内侧围绕口唇里面;又一支脉从肝脏分出,穿过横膈输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上述足厥阴肝经的行径与肝病的部位关系,主假若有关阴器、小腹或少腹以及胸胁肋部、眼目部以及头部等疾病。
二、肝脏主要生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1、肝藏血“肝藏血”出于《灵枢·本神篇》;又《素问·五藏生成篇》 :“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王冰说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临证常有因为肝不藏血而惹起各样血证,如呕血、便血、衄血、妇女崩漏等;又肝血不足,惹起肝病的证候及症状,如血虚生风而致抽搐、震颤、肢麻,以及眼目视物不清、雀目、神志不宁、多梦、失眠、惊慌等。
2、肝藏魂“肝藏魂”出于《素问·宣明五气论》;又《灵枢·本神》篇:“肝藏血,血舍魂。
”什么是魂 ?《内经》:“随向来往者谓之魂,”神与魂本质上都是一种大脑的活动。
陈四清辨治不明原因肝损伤的经验
陈四清辨治不明原因肝损伤的经验程宁昌【摘要】陈四清主任医师认为湿热内蕴是不明原因肝损伤的基本病机,清热利湿是不明原因肝损伤的治疗大法,临证当细辨特异症,灵活加减化裁,并介绍陈主任自拟治疗本病的基本方"如意复肝汤"组成及功效分析. 附验案一则以佐证.【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6(048)001【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不明原因肝损伤;中医病机;清热利湿;中医药疗法【作者】程宁昌【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医院,江苏南京210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78不明原因肝损伤是经反复检查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血管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妊娠、药物、毒物等目前已知的肝损原因,而检查有明确肝功能异常,伴有或不伴有临床症状的疾病。
由于病因不明,因此西医治疗只能对症处理,中医辨治亦无成熟辨治理法方药,且往往无症可辨,效果差强人意。
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陈四清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临证学习15年,对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不明原因肝损伤,有着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跟随其临床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陈主任认为,不明原因肝损伤虽然目前原因不明,但原因一定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人类目前所拥有的医学检验和经验尙不能认识而已。
纵观目前中医学对所有已知病因的肝损伤的认识和治疗,基本皆从胁痛、黄疸、肝瘟、鼓胀、症瘕等范畴诊治。
因此,不明原因肝损伤对于中医而言,病位主要在肝胆,可通过五行生克涉及脾、胃、肾、肺、心等其他脏腑。
肝经布两胁,主疏泄,体阴而用阳。
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金匮要略》中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因此,湿热仍是不明原因肝损伤的主要病机所在。
湿热之邪又可互相转化,湿邪虽性属阴,但郁久而化热,热为阳邪,耗伤阴液,阻碍气机,使得津液不得承布三焦,内生湿邪。
湿热互结,如油入面,难解难分,因而导致患者病情长期难以根治。
随患者体质、性格、饮食、合并病等不同而有湿重热轻、热重湿轻、湿热并重等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外伤史。
(6)肝阳上亢:痛而眩,心烦易怒。
辨证要点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临证时也须四诊合参,综合全身证候、舌苔脉象以求对证。
2 治疗体会 2.1外感头痛皆可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处方:薄荷、川芎各12g,白芷、羌活、荆芥、防风各10g,细辛3g,甘草6g。
风寒痛可基本用原方;风湿痛可去细辛、荆芥、薄荷,加独活6g,藁本10g;风热痛可去细辛、羌活、荆芥、防风,加菊花15g,蔓荆子12g,石膏20g。
2.2内伤头痛气虚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血虚以四物汤加减;肾虚用杞菊地黄汤加减;痰浊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瘀血以通窍活血汤加减;肝阳上亢以天麻钩藤汤加减。
2.3内伤头痛在辨证治疗病机外,应加用治标止痛之药,如:蔓荆子、川芎、白芷、菊花、藁本、白芍、白蒺藜、全蝎、僵蚕等可根据具体证型选用其中二三味。
2.4根据头痛部位适当选用“引经药”可提高疗效。
阳明头痛(前额、眉棱处)用白芷、葛根;少阳头痛(颞耳部)用柴胡、黄芩;太阳头痛(枕部)用羌活、蔓荆子;厥阴头痛(头顶部)用藁本、吴茱萸;太阴头痛(因痰湿而痛)加苍术;少阴头痛(因阴寒胜而痛)加细辛。
2.5无论何种类型头痛,如久治不愈可加用活血祛风止痛之虫类药物如:僵蚕、全蝎、蜈蚣等,可起到明显效果。
3 典型病例 例1 赵某,男30岁。
因头痛半月于1996年4月10日来诊。
半用前患者感受风寒,当时证见发热恶寒,鼻塞,咽痛,头胀头痛,曾服复方大青叶片、麦迪霉素治疗,1周后诸证好转,唯头痛仍时有发作,近日又有所加重。
现证见:头昏痛,主要是颞部胀满不适并阵发性痛剧,心烦,唇干,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属风热头痛,治以疏风清热止痛。
处方:石膏20g,菊花15g,白芷、川芎、僵蚕各10g,蔓荆子、薄荷各12g,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3剂后头痛明显减轻,原方又服3剂,痊愈。
例2 李某,女,46岁。
1998年10月8日来诊。
自述头痛3年,时轻时重,呈阵发性发作,平素常备服去痛片,也曾到某大医院就诊,诊断为血管性头痛,给服麦角胺咖啡因、镇脑宁等药物治疗,有所好转。
近1周头痛加重,痛如锥刺,以颞部及耳后为甚,舌暗红,脉弦紧。
证属瘀血阻络,治宜祛瘀通络止痛。
处方:桃仁、蔓荆子各12g,红花、川芎、白芷各10g,赤芍、僵蚕各9g,全蝎3g(研未冲服),柴胡6g,甘草各6g。
水煎服,日1剂。
3剂后,发作性阵痛较前减少,原方再服3剂,疼痛明显减轻,又服5剂痛止而愈,至今未发。
治疗头痛即要辨证,也要辨病。
要权衡主次,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有些头痛只是某个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兼证,如颅内肿瘤、颅内血肿、脑出血、癫痫、副鼻窦炎、中耳炎等引起的头痛还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山东省邹平县人民医院(256200)霍光磊 山东省邹平县西董镇于桥卫生所(256218)任光曦 试论肝病治肝先治风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扬开泄、易袭人体之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来去迅速,变化多端;风为百病之始易兼邪致病;风与肝相应。
风邪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饮、搔痒、出疹、腹泻、疼痛、痛无定处、眩晕、昏倒、手足蠕动,肢麻不仁、震颤、抽搐、惊厥、强直、角弓反张、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半身不遂等功能障碍。
风在自然界是一种气流,在中医学上有多种含义,在人体是百病之长,由此可见,风在人体不可有,自然界不可无,那么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能制风邪不入人体,侵入人体后如何除去,是一个艰巨的难题。
但人们长期与风邪作斗争的实践中已有了预防治疗的措施。
祖国医学的风邪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我个人的理解外风与内风的内容:外风包括现代医学病毒。
病源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例感冒、黄疸、痹证、痉证、肺系病等;,内风包括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血栓性、出血性、功能性、营养缺乏性引起的疾病。
例:黄疸、中风、痫证、慢惊风(缺钙、铁、维生素B族)等。
根据风邪的特点及临床表现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我认为把中医“六淫”致病归纳为风邪致病。
“六淫”以风为首,其它“五邪”借之风邪而致病,寒无风自散,署无风自枯,湿无风自祛,燥无风自润,火无风自灭。
故古人称风为百病之长《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所以治病先治风结合运用中医“八法”以汗解风,以吐排风,以下风毒,以和平风,以温祛风,以清疏风,以补抑风,以消散风。
用于临床一切病从风治起,肝病也不例外。
根据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又根据风邪致病特点,外风、内风均为肝病的罪魁祸首,所以总结出治肝先治风,奥妙在其中。
由这一原理,我使用“镇肝熄风汤”对甲肝、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显著效果,用法陈述如下。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方组成:怀牛膝、生赭石轧细各30g,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生龟版捣碎、生抗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6g,甘草4.5g。
用法:水煎服。
中医者皆知此方。
功效: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至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脉长有力者。
却不知此方加减是治甲肝、乙肝、肝硬化的最佳方剂。
辨证加减:甲肝:本方去龙骨牡蛎加车前子15g,白花蛇舌草60g,加五味子(根据转氮酶高低定量),加板蓝根30g。
大便干燥加大黄12g,食欲不振加大麦芽量为25g,加山楂、神曲各15g,砂仁6g,胁不痛去川楝,黄疸色深重加大茵陈量为60g,随证加减,5剂为一疗程观察病情辨证加减,一般约1个月痊愈(以化验为准)。
乙肝:本方加虎枚12g,姜黄9g。
腹胀食欲不振加山楂,玉片、神曲各20g,白术24g,胁痛加郁金10g,元胡12g,走窜痛加柴胡、香附,无黄疸去茵陈,加白花蛇舌草30g,嗳气加木香、枳壳、旋覆花各12g,大便干燥加大黄12g,大便不实去龟版、赭石,加赤石脂30g,气虚加黄芪30g,党参20g,血虚加熟地30g,阿胶15g,随证加减。
10剂1疗程观察病情加减。
一般服药3个月可愈。
肝硬化:早期 本方去天冬、白芍换赤芍,加木香顺气散。
假若胁下胀满或疼痛明显加柴胡、郁金、元胡、苏木等;若痞下有块,痛如针刺可加丹参、三棱、莪术、鳖甲等活血行瘀,软坚散结之品,若纳食少加焦四仙;若肢体沉困,小便少加车前子、泽泻、云苓、猪苓等化湿利水;若腹胀明显时,加二丑、大腹皮、玉片、莱服子、薤白等,随证加减。
中期 本方去天冬加黄芪60g,黄精30g,随证加减。
晚期 用本方根据正虚邪恶,吐血、便血、昏迷的程度随证加减。
总之肝硬化越早效果越好,可治愈。
晚期治愈难,但能延长寿命。
肝硬化患者忌用天冬、麦冬。
陕西省丹凤县涌峪乡卫生院(726200) 魏灿辛高血压病诊治心得 中医无高血压病病名。
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范围。
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运用中医药来进行辨证诊治,每常有效验。
兹将临证一见之得,介绍如下。
从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来看,其发病主要与情志、劳倦、先天禀赋、饮食有关,受病之脏主要在肝。
心情失畅,恼怒伤肝,肝阴耗伤,风阳易动,可出现肝阳过亢之高血压,肝阳过亢可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证候。
肝阳过亢不已,伤阴伤肾,又可出现阴阳两虚之证候。
先天禀赋不足或生活失节,可致肾阴亏虚,肾阴不足不能涵木,肝阳偏亢,可出现阴虚阳亢之高血压。
日久阴损及阳,亦可出现阴阳两虚之高血压或中风等证。
忧思劳倦,兹食肥甘,均可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浊上扰,土壅木郁,肝失调达而成高血压。
根据上述病因病机特点,常将高血压病分为4型辨证施治,现分别介绍如下。
1.肝阳上亢:主要表现头痛头晕,烦躁易怒,口干苦,睡眠不宁,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有力。
治宜平肝潜阳。
方用平肝汤(自拟方):天麻、钩藤、生牡蛎、石决明、白芍、生地、丹皮、牛膝。
如苔黄、脉数有力加黄芩;苔厚腻者加茯苓、泽泻;头痛者加菊花、夏枯草;头昏晕甚者加竹茹;失眠者加枣仁、夜交藤。
2.肝肾阴虚:主要表现眩晕,耳鸣,失眠,心烦,腰膝酸软无力或盗汗,舌红嫩、苔少,脉弦细或数。
治宜滋养肝肾。
方用滋阴汤(自拟方):生地、山萸肉、山药、女贞子、旱莲草、牛膝、丹皮、龟版、生牡蛎。
气虚加太子参;失眠加枣仁;舌红无苔加麦冬、玄参。
3.阴阳两虚:主要表现头晕,眼花,耳鸣,自汗盗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夜尿多,舌淡嫩或嫩红,苔薄白,脉虚弦或沉细弱。
治宜平补肝肾。
方用肝肾平补汤(自订方):何首乌、桑寄生、生地、杜仲、淫羊藿、生龙骨、生牡蛎。
气虚加黄芪;阳虚甚者加附子、肉桂、黄精;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杜仲、黄芪。
4.气虚痰浊:主要表现头重,头晕,困倦乏力,恶心欲呕,纳差、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弦滑。
治宜健脾益气化痰。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菖蒲、茯苓、黄芪、甘草。
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女贞子;兼阳虚者加淫羊藿、肉桂;血瘀者加丹参、红花、川芎。
总之治疗高血压,治肝是重要的一环,但疾病变化多端,不能执一,应辨证论治。
从预防与系统彻底的治疗来说,应针对病因病机采取综合措施:1.调畅情志:本病的发生与情绪波动、工作紧张关系密切,因此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与劳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措施,并应注意病人的饮食和生活起居调节。
2.适当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已证明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3.中西并用:西药疗效快,中药疗效慢但比较巩固、缓解症状效果好,应因势结合使用。
如顽固性高血压宜中西并用,至一定时期才纯用中药;高血压危象宜先用西药控制,然后中西并用。
病案举例:刘某,男,62岁,1997年1月8日初诊。
患高血压病13年。
常服卡托普利、复方丹参片、银杏叶片等中西药。
诊见:头重、头晕、困倦乏力、口干、恶心欲呕、纳差、腰膝酸软、大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弦滑。
BP24.6 15.8kPa,心率:96次 分。
证属气虚痰浊,治宜健脾益气化痰。
处方:半夏、白术、菖蒲、茯苓、陈皮各15g,天麻、女贞子各12g,黄芪20g,甘草5g。
7剂,水煎服,每天1剂。
15日二诊:诸症减,BP20 13.2kPa,药已中病,嘱停服西药,并忌寒凉食物。
按原方随症加减共进42剂,血压正常,BP16.7 10.5kPa,诸症悉除,随访3年未见复发。
西安市中医医院(710001)李瀛均陆 健 薛利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