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级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质量以及具有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交叉学科基础的人才,能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科学技术及相关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学生接受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教学、管理及应用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等方面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工程等。
3、较好地掌握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决策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5、能将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应用于工程实践,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本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Web程序设计、语音信号处理、决策支持技术、运筹学、虚拟现实与智能游戏、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生物特征识别等。
人工智能教学计划
人工智能教学计划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我设计了一套人工智能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
教学主题人工智能教学计划的主题是“了解人工智能”。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核心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培养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活动安排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人工智能,我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活动。
首先,我会组织学生参观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或研究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其次,我会邀请专业人士来进行讲座,介绍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还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见解。
此外,我还计划组织学生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竞赛或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使用在人工智能教学计划中,我打算使用多种教材来辅助教学。
首先,我会选用一本通俗易懂的教材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人工智能的初步认识。
例如,《AI基础入门》这本教材就非常适合初学者。
然后,我会选用一些经典的论文或文章,深入介绍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
例如,《面向AI时代的人工智能研究》这篇论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向。
此外,我还会使用一些图书或网络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情况,我打算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我还会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报告、小组项目和学术研究报告等,以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估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_智能科学与技术_专业建设的实践
34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1-0034-04“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李 擎,陈雯柏,李邓化,苏 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北京100101)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校新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专业培养计划、实验室建设规划、毕业生去向引导,重点阐述了我校以“课程体系为基础,实验室建设为重点,科学研究为龙头,师资条件为保证”的可健康发展的有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实践。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机器智能;信息智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信息时代正在向智能时代前进,这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必然。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各高校都在大力调整现有信息类专业,建设新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智能专业)是教育部于2004年新增的目录外试点专业。
2005年10月,我校原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自动化专业依托我校的学科优势与教学资源,把握先机,申请开办工学门类中电子信息类的智能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于2007年正式招生。
2007年招生数为32人(1个班),2008年招生数为66人(2个班),自2009年始,计划招生数扩大到3个班。
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内涵与专业培养目标智能科学的任务是要探索人类思维与行为的机制,智能技术将这种机制尽其可能地移植给人造机器系统,将人类从很多复杂的思维活动中解脱出来,让机器系统为人类工作。
简言之,智能科学与技术是寻求机器智能和信息智能的构建方法和实现技术。
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是高校必须明确的专业定位问题。
专业定位首先必须和学校自身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相适应。
作为北京市的市属市管高校,我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主要为北京市培养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
具体而言,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现代前沿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基金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71A0911193)。
(完整)人工智能初步教学计划
人工智能初步教学计划1教学指导思想: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热点之一。
与一般的信息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求解策略和处理手段上具有独到之处。
“人工智能初步”模块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人工智能领域内容易为高中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内容,是选修模块。
本模块教材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编写,教材以知识引领活动、穿插工具支持、评估配合为编写思路,从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运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主题活动、探究性学习等形式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2教学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描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会使用一种人工智能语言解决简单问题,把握其基本特点;能利用简易的专家系统外壳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知道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通过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
3教材分析:本书内容体现了活动引领、任务驱动主导思想,每个单元的前几节的教学内容都不同程度在为最后一节综合性的活动作准备,前两个单元又是第3单元的铺垫;同时,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也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同,而是请学生们参与评价;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完成该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
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4重点难点: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含义及发展历程的理解、对人工智能诸多应用领域的体验,感受人工智能的无穷魅力以及它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价值。
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去“体会”、“好奇”、“喜欢”这门科学,了解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新、特之处,拓展学生思维。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使学生科学理解人工智能的含义。
2、通过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了解,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在人类发展中更多的应用。
2024年新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随着2024年的新学期即将到来,科学教学计划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科学教育的最新趋势。
以下是一份精心设计的科学教学计划,旨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并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将掌握基础科学概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将发展科学探究技能,如观察、记录、假设、实验和结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理科学:重点学习力学、声学、光学和电磁学等概念,通过实验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2.化学科学:介绍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化学反应的概念,以及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化学原理。
3.生物科学:探索细胞和组织结构,动植物的生理功能,遗传和进化理论。
4.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天气和气候、以及矿物和岩石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来学习。
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技术整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室、科学教育软件和在线资源,增强学习体验。
4.户外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和户外实验,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环境,增强对科学现象的直观理解。
四、评估与反馈1.形成性评估:通过日常的观察、作业和实验报告,持续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
2.总结性评估: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通过问卷和面谈,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五、专业发展1.教师培训:定期参加科学教育研讨会和专业发展课程,保持教学方法的更新和科学知识的同步。
2.资源利用:利用在线社区和专业书籍,获取最新的科学教育资源和教学策略。
六、家校合作1.家长参与:通过家长会和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2.家庭作业:设计与生活相关的科学实验和观察任务,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科学探索。
2023级人工智能专业教学进程表
2023级人工智能专业教学进程表摘要:1.引言:介绍2023级人工智能专业教学进程表的背景和重要性2.课程设置:详细解析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3.教学计划:阐述教学进程表中的时间安排和教学方法4.实践环节:介绍实习、实践和项目实训等实践性教学内容5.学术成果与技能培养:分析教学进程表在培养学生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作用6.教学评估与反馈:探讨教学进程表在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方面的应用7.结语:总结教学进程表对于2023级人工智能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正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制定了对应的教学进程表。
本文将以2023级人工智能专业的教学进程表为例,详细解析其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广大学子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2023级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设置。
在这个体系中,基础课程涵盖了数学、计算机科学、编程语言等核心知识领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课程则包括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热门方向,让学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此外,选修课程还提供了丰富的交叉学科和素质教育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接下来,教学进程表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详细安排。
在时间分配上,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安排两个模块,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等多个环节。
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还为优秀学生提供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机会,拓宽其视野和能力。
在实践环节,教学进程表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习、实践和项目实训等环节被充分融入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术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术成果与技能培养方面,教学进程表通过设置研究型课程、课题项目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术研究能力。
课程教学计划-人工智能(第3版)-贲可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名称:人工智能专业(人数):施训时间:任课教员(编写人):学时:40学时审核人:一、课程概述(一)性质、地位《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人工智能是研究理解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建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进而设计可以展现某些近似于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系统。
(二)基本理念本课程遵循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指导思想,课程教学突出“以人为本”,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
本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及其应用,除了讨论那些仍然有用的和有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之外,着重阐述一些新的和正在研究的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特别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方法和技术。
此外,用比较多的篇幅论述人工智能的应用,包括新的应用研究。
(三)设计思路研究人工智能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造出具有智能的机器,另一方面是要弄清人类智能的本质。
通过研究和开发人工智能,可以辅助、部分代替甚至拓宽人的智能,使计算机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信息经抽象结晶为知识,知识构成智能的基础。
因此,信息化到知识化再到智能化,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在课程框架设计上与国外最先进的教材一致,在内容安排上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相结合,课堂着重理论、课外强调实践,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
要求教师加速知识更新,拓宽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含相关专业)的前沿基础课,研究怎样使计算机来模仿人所从事的推理、规化、设计、思考和学习等思维活动,来解决需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为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许多新思想和新方法。
本课程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应用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的原理与基础,知识表示,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人工智能语言,机器学习等基本原理。
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了解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前沿。
幼儿园人工智能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
幼儿园人工智能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园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制定人工智能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时,需要考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园人工智能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1. 人工智能概念介绍在幼儿园人工智能教学计划中,首先需要向幼儿介绍人工智能的概念,包括人工智能的定义、应用领域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可以通过图画、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2. 人工智能与日常生活可以通过故事、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幼儿展示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智能音箱、智能玩具等,让幼儿感受到人工智能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初步学习编程在人工智能教学计划中,可以引导幼儿初步学习编程知识,可以使用一些专门为幼儿设计的编程教具,让孩子们通过搭积木、拼图等方式,初步了解编程的逻辑思维,并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1. 融入游戏元素在幼儿园人工智能教学中,可以融入丰富的游戏元素,比如制作智能玩具、编写简单的智能程序等,让幼儿在玩中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人工智能产品或完成一些小实验,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师资培训为了更好地实施幼儿园人工智能教学计划,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培训课程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实施方案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学校需要制定详细的幼儿园人工智能教学实施方案,包括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确保教学计划的有序实施。
2.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让他们了解人工智能教学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家中也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
人工智能实践教学目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竞争力的技术之一。
在我国,人工智能被列为国家战略,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在人工智能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阐述人工智能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目标概述人工智能实践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2. 能力目标3. 素质目标三、知识目标1. 理解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2. 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包括数学基础、概率论、统计学、逻辑学等3. 熟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4. 了解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如医疗、金融、教育、交通等5. 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四、能力目标1. 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具备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3. 具备数据分析、建模和优化能力4.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五、素质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2.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4. 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5.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六、实践教学内容1. 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课程实践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如数学基础、概率论、统计学、逻辑学等。
2. 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课程实践通过实验、项目开发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3. 人工智能应用课程实践通过实验、项目开发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如医疗、金融、教育、交通等。
4. 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智能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智能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目录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对象
三、培养内容
四、培养毕业论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工作的高
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本专业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系统理
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具有基础的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及知识
管理等知识,能够应用智能科学与技术把握时代脉搏,从事技术创新与技
术应用型的人才培养。
二、培养对象
本专业招收就读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学习基础,熟悉全球化、社会化现象,能够理解高科技理论,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开发技能,有较高
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三、培养内容
1.主要学科与方向
本专业的主要学科与方向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主要包括智能系统与自动控制、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网络计算与数据分析、物联网与系统管理、自动识别技术与系统应用、虚拟现实等相关的学科与方向。
2.必修课程。
幼儿园智能科技应用:创意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智能科技应用:创意教学活动方案一、概述幼儿园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通过科技的运用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成为了教师们所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智能科技应用的创意教学活动方案。
二、科技与创意结合:给幼儿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1.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实境游学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渐广泛,通过VR技术,幼儿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学习场景,比如参观博物馆、观赏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等。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增加知识面,还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利用编程教具进行启蒙编程编程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且经过专业设计的编程教具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易懂。
通过简单的图形化编程操作,幼儿可以轻松地学习到编程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智能玩具进行团队合作智能玩具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可以帮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比如智能积木可以用来学习简单的物理原理,智能机器人可以用来进行团队合作游戏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创意教学方案设计1. 主题活动:探索海底世界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将通过VR技术进行虚拟潜水,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和美丽。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比如制作海洋生物模型、绘画海底世界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科技与创意的结合带来的乐趣和全新的学习体验。
2. 主题活动:编程小小工程师通过使用专门的图形化编程教具,幼儿可以参与到一些简单的编程活动中,设计一些小小的程序,让小机器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移动。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主题活动:智能玩具竞赛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可以利用智能玩具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比如利用智能积木搭建高塔、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迷宫探险等。
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计划
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计划一、引言智能科学与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起源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它涉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工程学知识,研究和开发智能系统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
针对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一套全面的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主题与目标1. 教学主题本次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计划的主题为“智能应用与创新”,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1) 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智能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共同合作完成智能应用的设计与开发。
三、活动安排与内容展开1. 活动1:智能科学与技术原理讲解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将为学生进行智能科学与技术原理的讲解,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现实应用。
2. 活动2:智能应用实践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智能应用方向,进行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开发。
学生可以选择人脸识别、智能语音助手、智能机器人等方向进行实践项目的开发,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活动3:团队合作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设计了一个团队合作项目。
每个小组由多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智能应用项目的设计和开发。
通过合作项目,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材使用与评估方式1. 教材使用本次教学计划使用《智能科学与技术教材》,该教材内容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涵盖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项目供学生参考。
智能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科学课程教学大纲智能科学课程教学大纲智能科学是一门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科学课程的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智能科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全面且有深度的教学计划。
一、课程简介在智能科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首先应该包含课程的简介和目标。
课程的简介可以介绍智能科学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目标则可以明确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掌握机器学习的基本算法等。
二、基础知识智能科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应该明确基础知识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基础知识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等领域的基础概念和方法。
例如,学生应该具备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算法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智能科学相关的领域知识,如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等。
三、人工智能基础在智能科学课程中,人工智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教学大纲可以明确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和技术方法。
此外,还可以涵盖一些人工智能的经典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
通过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对智能科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四、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智能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明确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如线性回归、聚类和深度学习等。
通过学习机器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使用数据训练模型,并能够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智能科学应用智能科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如医疗、金融、交通等。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介绍一些智能科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方法。
例如,如何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疾病诊断、如何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文本分析等。
通过学习智能科学的应用,学生可以了解智能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方向)授课计划及课程表(一年级)
程序设计基础 仙Ⅱ-420
形势与政策(双) 仙Ⅱ-312
高等代数(一) 仙Ⅱ-420
人工智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 人工智能 能导学
基础实验楼乙 125 企业实训 (双周) (一) 仙 2-406
第五、九、 十五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单周) 仙Ⅱ-214
注:本学期上课时间:2018 年 9 月 17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0 日(共 17 周) 复习与考试时间:2019 年 12 月 31 日至 2019 年 1 月 13 日(共 2 周)
2
80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00020 通修 3 3
2
1
80
4、军训
00050020 通修 1 1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0
5、数学分析(一)
30000010A 通修 5 6
4
2
80
6、高等代数(一)
30000020A 通修 4 5
5
80
7、离散数学
22000020 平台 4 4
4
80
8、程序设计基础
22000010 平台 3 6
4
2
80
9、人工智能企业实训(一)
3000000A 平台 1 1
1
80
10、人工智能导学
37230001 通识 1 1
1
80
11、形势与政策
00000080A 通修 0 1
1
80
戴雪红
范红军 赵金熙、申富饶 吴楠 陈家骏、尹存燕 周志华、黎铭 周志华、俞扬
课
星
程期
一
二
节次
1--2 节
大学英语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熟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了解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动态;- 掌握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2. 能力目标:- 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人工智能项目的研发;-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3. 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三、培养规格1. 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等。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导论等。
(4)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
2. 实践教学:(1)实验: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课程设计: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设置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
智能科学与技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培养模式
知识型能力本位教育(Knowledg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简称KCBE)模式是一种CBE模式与知识结 构相辅相成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意味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放在并重的地位,既着眼于 预期能力的培养,也必须让学生筑牢学科专业基础,在走向社会以后,在知识引擎的作用下,通过自我学习,具 备并提升适应未来的、新的智能化岗位需求的能力。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设备资源
教学经费 质量保障
师资队伍总体上应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的相关要求。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专任教师不少于12人,专业生师比不高 于24:1。教师须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学生培养工作。
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12名专任教师,在120名在校生基础上,每增加24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
在能力培养方面,知识和实践作为两大要素,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必须齐头并进,既要固基础,也要重实践。 (1)筑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基础,构建与智能化应用相关的知识体系。在本科的低年级阶段,应注重公共 基础课,特别是数学和力学课程,还应充分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内涵,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比较全面 的认识。在本科中高年级阶段,重点强化专业基础。(2)增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环节,构建以能力培养 为重心的教学体系。按照KCBE模式,校企合作是强化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学校根据人工智能企业实际情况灵活 设置实践课程内容,根据企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以避免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脱离。人工智能企业还可 以参与学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为学校实践教学提供各方面支持,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024年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计划(6篇)
2024年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宗旨与任务: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旨在依据学生的具体实际,确立以下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与认知,使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其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生现状分析:本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在上学年的学习中,已对办公软件如Word、E____cel有初步了解。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有限,每周仅安排一节课,学生遗忘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多数学生在课后缺乏巩固练习,导致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拥有电脑,上机时间较多,操作较为熟练;而另一部分学生仅限于课堂学习,课后缺乏练习机会,因此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多,操作生疏。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认为该课程相较于语文、数学等传统课程更为生动有趣,且无需像历史、政治那样死记硬背。
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而非学习本身。
因此,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解析: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科书。
课程内容在1-4章节已讲完,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完成5-7章节的学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以及学习制作网页和数据管理。
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获取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作品。
四、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
2. 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的技能,熟练掌握其中一些主要功能。
3. 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创新设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4 3.5 1 4 4 6 6 2.5 3
64* 48*
16
64
44.5
64*
40
48
EDA 技术
24 24
1.5
专业英语(智能科学与技术)
32 32
2
24 32
★ 自动控制原理 II
64 56 8
4
6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40 28 12
2.5
40/
专业基础必修课小计
736 694 34
44.5
必修课合计
工业通信与控制网络
生物信息处理
通
识
选
修
全校通识选修课
课
学时分配
学
分
总 讲 实 课程 上机
数
计 授 验 实践 课内 课外
各学期学时分配
应
修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学 分
40 32 8
2.5
/40
40 32
8 8 2.5
40
56 48 8
3.5
40 32 8
2.5
48 40 8
3
56
40
14
48
40 40
2.5
37.5
16
16 16 1
16▲
2周
2
2 周▲
2周
1周 1周
1.5 周
1.5
1.5 周▲
2周
2
2 周▲
3周
3
2周
3周
3
3周
16 周
16
16 周▲
8
45.5
45.5
注:1、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 2、加“▲”符号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3、加“()”表示课外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1.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人工智能和类脑科学为基础,培养系统掌握类脑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计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具备在高端人工智能信息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能力;具备在信息技术及相关交叉领域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工程项目开发和智能系统管理能力;以及具有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变化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国际视野、跨专业、跨领域沟通能力的优秀创新型复合人才。
目标1: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目标2: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科学素养;目标3:能够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的研发等工作;目标4:能够针对大型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规划分析、系统建模、组织或参与实施;目标5: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 毕业要求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自学能力强并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基本标准:那些成熟的且经人整理的知识可通过自学掌握);具有跨专业跨领域的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系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应该具有如下特质:(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系统软硬件研发及应用中出现的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智能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软硬件开发和应用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智能应用的特定需求,选择适用的开发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智能科学相关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智能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智能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智能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智能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满足智能应用特定需求的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爱国守法,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智能工程实践过程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履行相应的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从事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智能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智能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3)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二、学习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 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志愿服务社会;2. 时刻关注道德和法律问题、技术问题、审美价值的相互关系在智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正确认识、认真规划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发展目标,并付诸行动;4. 刻苦学习、勤于实践,充分利用一切资源,通过独立思考和积极研讨、课内外联动、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注: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工作日全天候开放);5. 主动关注学校、教务处、学工办、学院网站上的学术报告、科技活动、企业实习、海外交流等项目通知,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参加活动;6. 关注智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新进展,关注流行软件、工具等,同时结合自身的兴趣尝试开展跨学科学习。
三、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1. 主干学科人工智能2. 主干课程根据要求必修人文社会、经济管理、理学工学三大类的通识课程若干门。
必修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制图、英语、体育等。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智能科学与技术新发展为牵引,以社会需求为驱动,逐步调整而成的。
目前,本专业的学科基础与专业选修课程有:机器学习基础、运筹与优化、人工智能与脑认知、智能系统控制、信号处理、信息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矩阵代数与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13 门必修课;数据分析程序设计、自然语言语义处理概论、模式识别、区块链技术与数据经济学、博弈论与强化学习、机器学习进阶、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可视化与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视觉、无人系统基础等24门专业选修课。
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课程实验包括课程的相关软、硬件实验。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创新创业实训实训、智能系统联合大作业、智能应用联合大作业、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多门实践实训课程等。
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研讨、实训等教学方式。
其中大部分学科基础课采取“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学生须理解“在研究中学习和成长”的研究型教学理念和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着力培养质疑的科学态度、批判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科学意识。
五、修业年限、学分和学位1. 修业年限四年2. 总学分学生毕业需至少修满245学分。
其中:通识课16学分、新生研讨课2学分、公共基础课89学分(直招)/91学分(大类)、学科基础课62学分、高年级专业研讨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21学分、任意选修课4分、实践教学环节(不含学科基础课、选修课中的实践环节)47学分(直招)/45学分(大类)。
3.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附】选课建议选课时,请注意课程的先修课要求。
建议按照教学计划中的学期顺序安排学习。
课程学习中,除掌握核心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团队合作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随着本学科的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与其他领域的结合会越来越多,跨学科工作和交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因此,人工智能一定是积极开拓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学科。
学生具有这种开放视野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须充分利用上海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其他理工、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方面选修有关跨文化交流、工程管理、美学、心理学、社会、法律等方面的通识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以利于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锻炼培养。
除第12学期外,每学期选课总学分不宜超过22学分,以留出课外研究的时间。
表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课程列表“人工智能与数据驱动决策”方向“媒体智能与感知计算”方向“智能控制与无人系统”方向数据分析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科学的数学基础数据可视化与人机交互技术传感器技术与物联网自然语言语义处理概论模式识别机器人原理与应用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数据挖掘:理论与实践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技术基础区块链技术与数据经济学数据分析程序设计语义网络与知识图谱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进阶嵌入式系统原理互联网计算与网络信息学大数据技术基础无人系统基础博弈论与强化学习机器学习进阶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计算机视觉大数据技术基础语义网络与知识图谱机器学习进阶大数据:从理论到实践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和专业主要课程相互关系结构图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123夏季456夏季789夏季101112216583109形势与政策11*1658415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A 3331658413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B 3331658416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331658416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331658417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222详见附表体育611111100914006军事理论A 22详见附表大学英语1644222200864088程序设计(C 语言)431详见附表理工类计算机技术选修模块300864096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基础321△01014125~127微积分(1-3)161666401014104线性代数33▲01064246大学化学22△01064247大学化学实验11△01034117~119大学物理(1-3)121244401034120~122大学物理实验(1-3)331110101401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5556281215101254222144373○4★45172214424245●实践教学环节总计▲通识课第2-3学期总计要求4学分,《线性代数》第2-3学期均开,当学期只限选通识课4学分或《线性代数》3学分其中之一。
2332143●毕业前至少修读一门全英语授课课程且成绩合格。
(全英语授课课程指:1. 选课系统中标注的全英语课程。
2. 国际化小学期开设的课程。
3.学科基础课(见续表)高年级研讨课(见续表)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见续表)任意选修课*1-10学期均需选修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基础》、《大学化学(实验)》第1-3学期均开,每学期只限选《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基础》3学分或《大学化学(实验)》3学分其中之一。
《大学化学》和《大学化学实验》须在同一学期选修。
附表见Ⅱ-1-32页,建议学生跨类选修通识课,所修通识课必须包含:1. “核心通识课”至少6学分,一年级至少修读一门;2. “艺术修养与审美体念”模块内课程至少2学分;3. “创新思维与创业教育”模块内课程至少2学分。
(某门课程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时,可重复认定,但所获得学分不累计。
)○学分分布供参考 ★任意选修任何课程。
公共基础课91详见附表▲政治文明与社会建设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经济发展与全球视野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创新思维与创业教育新生研讨课22通识课16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8+8448课外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上海大学2019级教学计划表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分类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各学年、学期计划学分安排备注共计课内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0830513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A4 2.510.5408305142计算机网络A5 3.510.57 08695001信号处理431408695030操作系统A5 3.510.57 08305140~141离散数学A(1-2)6515-608695006机器学习基础4318 08305009~010数据结构(1-2)84225-608695007运筹与优化431808695028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A5 3.510.5508695008智能系统控制431808695029矩阵代数与应用A5 3.510.5608695031人工智能与脑认知A541908695004信息论336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0869EY01人工智能进展20.5 1.560869SY01研究方法与前沿(智能)20.5 1.58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讲授实验上机其他自学项目读书其他08306145大数据:从理论到实践A(Big Data:From the Theory toPractice A)336★08696018自然语言语义处理概论431908696010数据分析程序设计431708696033机器学习进阶A3219 08306146算法设计与分析A431708306150数据挖掘A3219 08306027计算机图形学431708306126计算机视觉321908696012语义网络与知识图谱431708306151大数据技术基础A3211008306148嵌入式系统原理A321808696020机器人原理与应用43110 08696013数据库基础与应用431808696021博弈论与强化学习4311008306089模式识别431808696022传感器技术与物联网4311008696014数据科学的数学基础431808696034生物信息学A221008696015数据可视化与人机交互技术321808696035互联网计算与网络信息学A3211108696032移动计算A431808696036生物特征识别A221108696027区块链技术与数据经济学A(BlockchainTechnology andData Economics A)3219★08696026无人系统基础43111★全英语课程课程学分学期备注共计课内课外共计课内课外二年级适用三年级适用专业选修课(第9学期(含)之后的课程可能会进行一次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