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并认为表征有三种: 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三种表征在儿 童智慧发展中不断演变,经历三个阶段。
(2)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 说明学习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 解教学及其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 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他提 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
◇贝塔朗菲(Bertalanffy)提出的系统理论
◇美国IBM公司1958年设计了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
◇伊利诺斯大学1960年研制出著名的PLATO教学系统
(四)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标志着计算机 教育应用进入第二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学系统开发成为现代教育技术 的重要内容。同时,认知心理学理论开始被教育技术界重 视,并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理论基础,引导了教学设计的导 向。20世纪90年代受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教学设 计领域产生了学习环境设计。
一、学习理论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 1. 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论者认为教学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 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合适的行为。
2. 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理论早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E.L.Thordike)、 华生(J.Watson),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B.F.Skinner)等。
现代教育技术
杨凤梅 张景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专题一 教育技术概论
学习目标
▲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教育技术94定义; ▲ 能说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能陈述戴尔的 “经验之塔” 理论; ▲ 能陈述系统科学理论及其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知识导学图
一、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一)视觉教育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事实上,教育技术产生的最原始动机应该是人们对直观
教学的追求。17—19世纪,直观教学在教育界得到广泛的应 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直观教学思想的促进下,许多新 出现的科技成果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应用,对教育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大型的研究计划相继开 展,单纯的视觉教育与听觉教育逐渐被视听教育所代替。
(三)视听传播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视听教育因传播理论和早期系统观念
的引入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
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拓宽了视听领域的视野,学者们 开始把关注的焦点从视听教具逐渐过渡到整个教学传播过 程和教学系统的宏观层面上。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 的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的一些成果,以及智能计算机辅 助教育系统目前已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将成为人们进行思维 和创造的助手,以及对已有概念进行深化和获取新概念的 有力工具。
单元三│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 二、视听教学理论与教育传播理论 三、系统科学理论
单元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单元二│教育技术的发展概述 单元三│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单元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二、教育技术、教学技术和电化教育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一)教育技术94定义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英文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国内一般翻译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 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 实践。
教育技术是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一 个交叉学科。作为交叉学科,教育技术融合了多种思想 和理论,它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 学、系统理论等。
(二)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需要理论指 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
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包括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建设、学 习支持等在内的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三)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将真正体 现出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特点,因此,适应性学习和 协作性学习环境的创建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四)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教育技术网络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因特网应用的迅速发 展。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目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逐渐地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第四,维果茨基还强调提供支架或中介性学习。
(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 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
,因而他们关注人的自我实现。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 发展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自我观念、实 现自己的各种潜能,协助其成长。
◇在研究和实践领域,教育技术突破了原有视听媒体的应用 范围,扩展到“教学设计”等多个领域,而且在认知领域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学科发展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高校纷纷将原电化 教育专业名称改为教育技术学,同时人才培养层次不断提 高。
三、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2. 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H. 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该理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的需求,按照其满足的先后 次序排列成五个层级。其中,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即对食 物、空气等生命必需品的需求;第二级是安全需求;第三级 是爱与归属需求;第四级是尊重需求;第五级是自我实现需 求。
(二)教育技术的内涵结构
二、 教育技术、教学技术和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的概念 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具有应用科学的属性,都是要取得最 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优化。但是从涵盖面来看,教 育技术的范围要比教学技术、电化教育广泛得多。
单元二│教育技术的发展概述
一、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三、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学说
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 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了 说明这种内部心理结构是如何变化的,皮亚杰首先引出图 式(Schema)的概念。
(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理论中有四个原理非常重要:
第一,强调学习的社会特性。 第二,儿童对处于最近发展区中的概念学习得最好。 第三,认知学徒,是指学习者通过与某个专家的相互作用,
(2)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
他认为可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 无意义音节学习;另一类是意义学习,即不是指那种仅涉及 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 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五) 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首 先,不仅重视媒体的使用,同时也着重研究学习者的行为方 面。其次,为教育技术的理论构架增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概 念,即学习者行为、行为结果或对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关键 要素。最后,斯金纳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使行为科 学和教育技术的结合进入一个更为密切的阶段。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阐述了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成为各 种教学理论的基础,对教育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学习和教学活动 性质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教育技术研究更注重人 的因素。
二、视听教学理论与教育传播理论
(一) 视听教学理论 美国视听教育专家戴尔在1946年 写了《视听教学法》一书,其中 提出“经验之塔”理论。
(一)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阶段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始于 视觉教育运动,在我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电化教育得到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发展社会电化教育,通过无线电广 播进行俄语广播教育、文化补习函授等。另一方面发展学 校电化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现代教育媒体被应用于教学 当中。
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 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 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的话,必 须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该观点更强调学生在学习 中的主动作用。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是在教师指导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 代表人物
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言,皮亚杰(J. P. Piaget) 和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是公认的先驱。
今天的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与 学习的整个系统相关联的研究领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涉及与学习活动相关 的每一个环节,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以改进和优化人们的 学习为最终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即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1920—1966年)以及改 革开放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1978年至 今)。
(二)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形成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奈塞 尔(U. Neisser)1967年发表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的。 1. 主要观点
认知主义探讨学习的角度与行为主义相反,认为学习是 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
2. 代表人物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中,布鲁纳( J.S.Bruner)和加涅(R.M.Gagne)的思想及其理论研究 成果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二) 教育传播理论
1. 传播与教育传播
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事物之间 信息传递的过程。所谓教育传播泛指教育信息的传播活动, 它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选定合适的教学信息内容,通过教 育媒体,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
2. 教育传播模式 (1)香农—韦弗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主要在于选 择、制作适合表达和传播教育信息的现代教育媒体,及时分 析来自各种渠道的反馈信息,以取得教育的最优化。
(1)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 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每个刺激—反应联结都是在盲目中 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中,由开始的错误反应多于正确反应 到最后全部为正确反应,这种学习方式也称为“试误学习 ”。
(2)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他认为,通过对行为的研究,可以形成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 激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包括人和动物)的行 为。他设计了“斯金纳箱”,用白鼠作为被试进行研究。
(2)贝罗模式
贝罗模式将传播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信息源、信息、通 道、接受者。也称为SMCR模式。
3. 教育传播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传播学的主要研究范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传播基本理论的研究 ②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 ③教育传播的传者与受者的研究 ④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 ⑤教育传播的应用研究 4. 教育传播学对教育技术的作用
◇1906年出版了《视觉教育》一书
◇1923年建立了视觉教学分会(Department of Visual Instruction)
◇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教科书《学校中的视觉教育》
(二)视听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20世纪30—5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场视听教育运动。 与此同时进行的视听教育研究产生了以戴尔(Dale)的 “经验之塔”理论为代表的视听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成为 视听教育的理论依据。
(二)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化教育迅速发展,各级各类的电 教机构日趋健全,管理与推广步入规模化和组织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与国外教育技术界交流的增 加,我国的电化教育开始向教育技术转变,出现了教育技 术全面发展的新态势。
◇在媒体技术方面,计算机辅助教育得到充分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