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
现代教育技术笔记
单元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论1.1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两大现象:知识爆炸和信息海洋二、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1.教育发展历程上的四次革命第一次教育革命的标志:专职教师的出现第二次:文字体系的出现第三次:印刷术的出现第四次:现代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快速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正在构建4A模式:Anybody,Anytime,Anywhere,Any content也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相关内容。
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1)教育观念的变革现代教学观:由以教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问题为中心。
现代学习观:在校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和走向学习型社会。
现代教师观:由教转变为导,过去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权威、化身,二今天教师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现代学生观: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思考者和探索者。
现代媒体观:只是载体转变为认知工具。
现代人才观: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培养人才的新理念学习时空观:在老师的引导和教学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获取和学习任务变成随时随地学习现代课程观:知识中心、书本中心正在转变为以人为本、特色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化(2)教学坏境的变革黑板加粉笔教学工具走向现代数字媒体幻灯投影计算机交互式白板传统教室走向智慧教室传统校园走向智慧校园(3)教学内容的变革知识快速增长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4)教学方式的变革班级教学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新的课程形态不断形成:网络课程、mooc、微课、翻转课堂:少讲多学、一对一教学辅导、及时掌握学习情况、培优补差、丰富课程内容、为教师减负自主学习、探究性、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5)教学方法的变革讲授法、演示法向案例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讨论法学习形式丰富,形成一种多元教学方法(6)教学制度的变革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任务,不只是在校学生而言,需要家庭企业社会共同参与,泛在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学习是新时代对每个公民的要求,一种新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构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7)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教授为主变为学生探究为主说教式教学变成交互式教学分学科、定时教学变成真实、多学科交叉、问题解决集体化的、无个性的个体学习变成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变成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按年龄和成绩分组变成异质分组对分科知识与分离技能的评价变成以行动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1.2 现代教育技术内涵与发展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参考答案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1.什么是教育技术?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3.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4.现代教育媒体的特点是什么?5.联系实际谈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6.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指导意义?7.学习理论有哪两个主要流派?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8.什么是传播理论?简述传播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9.信息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是如何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的?10.什么是系统论?什么是教育系统论?11.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影响?12.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体制将产生什么影响?1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14.简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参考答案)1.什么是教育技术? 答:教育技术这个术语于70年代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它是在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和系统设计科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科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
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即解决"如何教"和"怎样教好"的问题。
1970年美国总统咨询委员会从方法和方法论的角度下了另一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设计实施以及评价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既不是单纯的物化技术,也不是单纯的系统技术,而是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其表述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答: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利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优化协调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PPT课件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教育教学提 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教育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教育技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定 制化教学。
跨学科教育的推广
教育技术将促进跨学科教育的推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和 技能。
教育管理和评价的优化
教育技术将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教育管理和评 价,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课堂教学、在线教育、职业培训、特殊教育等。
详细描述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技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线教育中,教育技术可以提供丰 富的教育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职业培训中,教育技术可以提供针对不同职业的培训内容和技能; 特殊教育中,教育技术可以满足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在线教育的普及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如个性化学习、智能教学等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将更加 普及,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
混合式学习的兴起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混合式学习将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相结 合,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
02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01
02
0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 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强 化和奖励来促进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 变,通过理解、记忆和思 维等认知过程来促进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 和个性发展,重视情感、 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对学习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学概论(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范畴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含义 • 一、技术 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 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教育技术涉及的“技术”的涵义,指的是有 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如系统方法) 的总和。
9
• 三、教育技术学定义及基本内容 • 1.定义:教育技术学是应用技术学的概念、 观点、方法和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 程及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 法和方法论的一门学科。 • 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 它以教授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 统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过程的客观性、 可测量性,可再现性和可操作性,应用科 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学研究方法,在 确定的教育目的下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 果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优化教育、教 学过程的理论和方法。
8
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的组成部分(1994年)
二、教育技术的指导思想(哲学方法): 是三个概念的综合运用: 即以科学理论为基础
以学习者学习的个别化、个性化为中心 依靠开发资源运用系统研究方法来鉴定和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有效 的学习。
18
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一切技术手段 和方法的总称。
教育技术学是关于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 的理论,是一个新兴的学科。
4
四、现代教育技术: 强调教育中应用一些较新技术手段和 方法,同时强调教育理论的发展对教育教 学活动产生的影响。
5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 一、客观的社会的需要。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社会促使原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 •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提供了客 观条件。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 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产生也是推动教育技术学发 展的主要因素。(认知理论) • 四、信息社会要求每个人要有知识的延伸能力-- 继续教育(学习)--终身教育(学习)
01-现代教育技术-1章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领域
1.课程开发 2.教学设计 3.远程教育 4.软件开发 5.教学实施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与学的手 段,展示教学内容,评价学习成果, 开展互动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虚 拟性教学和情境化教学,提高学习 者兴趣,使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具有 个性化、多媒体化的特点。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领域
视听教育
以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育活动。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渡到 视听教育阶段。20年代末出现了有声电影,并很快被应用于教 学活动中。同时,有声幻灯和无线电播音等技术也相继在学校 中应用。当时,美国还成立了一些广播学校,如俄亥俄州广播 学校、美国广播学校、世界广播大学等。世界广播大学曾经用 24种语言向30多个国家播放文学、经济、电子、航空、天文等 教育广播课程。40年代,美国军方利用广播、电影等手段进行 了大批量、高效率的人员培训工作。40年代以后,录音、电视 等技术也开始应用于教学,还出现了语言实验室。到50-60年代, 闭路电视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育技术》P7-8。东北师大出版社)
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 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实现教育教学活动最优化的理论、策略、 方法及其实践活动。 此定义强调了四个问题: 一是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即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 学活动中,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又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主要 对象。 二是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基础,即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为指导,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其中系统科学理论与现代学 习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思想,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 术是最主要的应用手段。 三是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目的,即要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最 优化,使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教育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是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方式,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体 现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策略、方法,要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活 动。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2)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模式案例
知识点3: 协作学习的融合模式
(1)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2)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3)设计要点
(4)案例分析
知识点4:基于资源的主题学习模式
(1)基于资源的主题学习
(2)流程设计
(3)案例赏析
第十单元网络课程教育应用
知识点1:网络课程概述
(1)网络课程的内涵和特征
(1)系统
(2)系统的分类
(3)一般系统论的主要观点
(4)系统理论的基本特征
(5)系统科学的进展—“新三论”
(6)系统方法
(7)系统方法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 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点1:认知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知识点2:认知结构
(1)认知结构的含义
(1)教育信息化基本内涵
(2)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举措
知识点二:信息化教学方兴未艾
(1)网络课程正在成为新的课程形态
(2)微课正在成为新的学习资源
(3)翻转课堂正在改变教学结构
(4)MOOC正在成为新的教学实践
第十二单元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知识点1: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3)媒体与教学
知识点2:信息化教学环境概述
(1)信息化教学环境内涵
(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组成要素
(3)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
知识点3: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
(1)多媒体教学环境
(2)网络教学环境
(3)智能教学环境
第五单元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加工
知识点1:信息化教学资源概述
(1)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传者
信息
传播媒介
产生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s
效果
拉斯韦尔5W模型
对谁说 To Whom
受者
传播的模型
传播的模型
传播的模型
教育传播就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
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向特定的教学对象传播知识、 培养其技能、帮助他们形成优良品质和个性的传 播过程。
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 体反应的组合。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人类出 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喷嚏、膝跳)和情绪反应(爱、怒等), 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刺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学说
2、华生——行为主义学派的开创者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 这个环境中养育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的才 能、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以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 他们训练成任何一方面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是 商界领袖、乞丐或盗贼。
优以化便的等及教。时一学“调节模管整课式理学、,出习一使效步个每益伐新个”,的学,直改生科至进都学取措成管得施为理成,成是功也功现。可的代以教是育一个
管理 技术的评实价施大和系学教统习学工者过程。程的、具教体学规效划果和优实化施的。保
证。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
视听传播
视听教育 视觉教育
➢视觉教育17~18世纪
传播理论
传播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 社会现象,是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 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受传者,并和受传者进行交 流,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一种活动。
《现代教育技术》题库选择题
一、选择题: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B ) P.8A. 19世纪末、20世纪初B. 1918—1942C. 二战时期D. 1945---19552.*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C) P.5A. 计算机辅助教育B. 网络技术应用C. 电化教育D. 虚拟技术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D) P.9A. 计算机辅助教育B. 网络技术应用C. 程序教学法D. 视听运动4.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 (C) P.11A. 19世纪末B. 1922C. 20世纪20年代D. 1936年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程序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B) P.9A. 戴尔B. 斯金纳C. 克劳德D. 加涅6.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C) P.9A.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B. 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C. 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D. 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7.*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D) P.4A. 1972B. 1973C. 1977D. 19948.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 (B) P.4A.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B.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C.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为了促进学习D. 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9.*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C) P.5A. 信息和人员B.课程和课件C. 设计和制作D. 技术和环境第2章学与教的理论1.教育技术学的的基本理论是 (A ) P22A. 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B.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C.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D. 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2.桑代克试误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P23A.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B.学习是认知-发现C.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D.学习是学习者主支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3.谁提出了程序教学法(B)P25A.桑代克 B.斯金纳 C.维特罗克 D.布鲁纳4.*下列不属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的是(D)P25A.积极反应原则 B.及时强化原则 C.小步子原则 D.促进迁移原则5.在开发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时采用的主要理论是(B)P26A.试误法 B.程序教学法 C.认知-发现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6.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中不包括(B)P29A.感受器 B.感受控制器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7.*下列不属于支架式教学的环节是(B)P35A.搭脚手架 B.告知目标 C.独立探索 D.协作学习8.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D)P36A.知识的传播者 B.学生的保姆 C.学生的家长 D.学生的帮助者9.*下列是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是(C)P33A.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B.学习是个人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主动控求知识的过程C.学习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主动建构来的过程D.学习是个体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第3章视听与传播理论1. 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是 (A)A. 香农一韦弗模式B. 施拉姆循环模式C. 香农一施拉姆模式D. 贝罗模式2.在香农一韦弗模式中,噪声产生于哪一部分 (B)A. 编码B. 信道C. 解码D. 接受者3.贝罗模式是香农一韦弗模式在哪一方面的一个发展 (C )A. 教育学B. 媒体理论C. 社会学D. 传播学4.谁提出了“经验之塔” (C)A. 香农B. 麦克卢汉C. 戴尔D. 施拉姆5.在经验之塔中,最高层是 (A)A. 言语符号B. 视觉符号C. 观摩示范D. 设计的经验7. *戴尔“经验之塔”强调的是 (D ) P.48~P.50A. 做的经验B. 观察的经验C. 抽象的经验D. 给学习者的刺激8.传播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送和什么的过程 (B)A. 反馈B. 交换C. 编码D. 解码9.*编码的过程是 (B)A.信息转换为符号B.信息转换为信号C.符号转换为信号D. 信号转换为符号10.戴尔“经验之塔”的第一层是 (A) P.48A.直接有目的的经验B.设计的经验C. 演戏的经验D. 观摩示范第4章视听媒体辅助教学1. *媒体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 (A)A. 物理性能B. 传播范围C. 呈现的形态D. 使用方式2.最便于重现的媒体是 (A)A. 教科书B. 幻灯投影C. 无线广播D. 电影电视录像3.接触面最广的媒体是 (D)A. 教科书B. 幻灯投影C. 录音和计算机D. 电视和无线广播4.由于媒体的什么特性,一些专家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B)A. 固定性B. 扩散性C. 重复性D. 能动性5.教学媒体能够把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积累并传递下去,是因为教学媒体的 (A)A. 固定性B. 扩散性C. 重复性D. 能动性6.投影媒体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B) P.70A. 化学成像B. 光学成像C. 光化反应D. 实物成像7.录像机与录音机工作原理的相同点是 (B)A. 都采用磁头高速扫描B. 都是利用电磁信号转换C. 都可录制两面节目D. 都采用多磁头结构8.任何彩色图像都可分解为哪三基色 (C) P.76A. 红、黄、白B. 红、绿、黄C. 红、绿、蓝D. 红、黄、黑9. *有利于阐明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的教育电视节目类型是 (B)A. 辅导型B. 讲授型C. 图解型D. 表演型第5章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1. 下面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的是 (C )P85A. CMIB. CADC. CAID. CAM2.计算机作为教学目标指的是 (B )P85A. 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各种学科的教学B. 把计算机作为教学的对象和内容的教学C.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来使用的教学D.把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来使用的教学3.有一个听写英语单词的教学课件供学生使用,即计算机读单词,学生通过键盘输人单词,最后计算机评分。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姓名:普和芬学号:2010213131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一、阐述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内涵答:1、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学、程序教育和系统设计科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科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
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即解决“如何教”和“怎样教好”问题。
从教育技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由于“技术”形态呈现的先后不同,以及学科自身范畴的不断的扩展,教育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定义,最初使用“教育技术”这个术语时强调对物化技术的应用,随着物质技术的发展,带来同硬件技术相配合的软件的制作和开发利用问题,这对教育技术是由电视、电影、投影、计算机等硬件和软件组成。
随着硬件和软件开发利用的深入,出现了方法论的问题。
1970年美国总统咨询委员会从方法和方法论的角度下了另一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设计实施以及评价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既不是单纯的物化技术,也不是单纯的系统技术,而是分析解决教育教学的综合技术。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协会发表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其表述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的定义的研讨还将继续下去。
2、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观点来看,“教学”是对信息和环境的安排和协调,其目的是达到对学习者的促进。
“学习”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长进,不言而喻,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落在学习者身上。
学习资源指支持学习的资料来源和资料库,它包括支持系统的教学材料与环境,但资源并非指用于教学过程的设备和材料,这还包括人员、预算和设备。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1994定义)答: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答: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如下基本要素:(1)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2)环境——建设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3)资源——建设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分享;(4)设计——对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策划;(5)过程——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根据刘雍潜提出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教师能力应包含哪些方面的能力?答: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1)学科教学能力: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与教学基本环节相对应的教学能力,由“教学法-内容知识”(PCK)形成(2)教学设计能力:由“技能-教学法知识”(TPK)形成(3)资源应用能力: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由“技术-内容知识”(TCK)形成。
4.根据我国教育部2014年5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能力?答: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教)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学)。
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式方面,主要关注教师哪些方面的能力?答:在“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方面,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1-2章学习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1-2章学习报告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一、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和演变●美国教育技术的一条主要脉络(一)直观教学阶段(20世纪初—20年代)一般认为,直观教学是教育技术的先声,并把美国20世纪初兴起的“视觉教学”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开端,由此掀开了教育技术发展的序幕。
直观教学通过运用真实事物如标本、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实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套有插图的课本《世界图本》(直观教学原则)】(二)视觉教学阶段(20世纪20—30年代)视觉教学与直观教学在理念上是完全接轨的,区别在于所涉及的媒体种类不同。
视觉教学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霍本等人《课程的视觉化》成为视觉理论代表】(书本P3—4)(三)视听教学阶段(20世纪30—50年代)戴尔1946年《教学中的视听方法》(堪称代表)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具体含义见书本P5—6)成为当时及后来的视听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四)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美国人拉斯维尔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传播学和早期系统观共同影响视听教学领域,使视听教学从媒体论向过程论和系统论两个方面发展,教育技术从此进入视听传播阶段。
传播的概念和原理引入视听教学领域后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视听领域的实践范畴和理论框架,即由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为充分关注教学信息怎样从发送者(教师等),经由各种渠道(媒体等),传递到接受者(学生)的整个传播过程。
(五)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书本P6—7)教育技术实践应用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向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领域扩展。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书本P7)●早期,我国的教育技术称为“电化教育”(独创,20世纪30年代,我国教育技术标志)。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学习要点(2017春季)附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学习要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1、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AECT1994和AECT2005的定义、内涵、范畴)(1)教育技术AECT1994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AECT2005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与AETC’94定义相比,AECT’05定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①英文定义的“Instructional Technology”的名称被“Educational Technology”的名称所取代;②“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研究领域被更改为“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③“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这两个研究对象被变换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④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五个研究范畴被缩减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并有合适的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的“创造、使用、管理”三个范畴。
何克抗教授提出了较能反映目前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状况的、相对比较科学的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内涵:①理论和实践并重;②学习过程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③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3)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2、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提高教育质量;(2)提高教学效率;(3)扩大教育规模;(4)促进教育改革。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价值指向(需要理解、联系实际指导专业成长)。
(1)做学生的向导,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做乐于协作的研究者;(3)做课程的开发者;(4)做资源的涉及组织者;(5)做终身的学习者。
4、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需要理解标准、联系实际指导专业成长。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1、教育技术旳产生(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称为“直观教育技术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界末至20世纪23年代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称为教育技术初期发展阶段,也称为“媒体技术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称为“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称为“系统发展阶段”。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称为网络发展阶段。
2、国外教育技术旳发展与名称旳演变(1)视觉教育阶段(2)视听教育阶段(3)视听传播阶段(4)教育技术形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3、教育技术AECT“’94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旳定义:“教育技术是有关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旳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旳理论与实践”。
4、教育技术AECT“’05(04)定义:“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立、运用和管理合适旳技术过程和资源来增进学习和提高绩效旳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旳实践。
”(焦建利译)5、教育技术旳研究内容按照教育技术旳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旳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旳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均有其详细旳内容。
(图P9)6、现代教育技术旳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教学理论:1)布鲁纳旳发现教学法2)奥苏贝尔旳故意义学习理论3)巴班斯基旳教学最优化理论4)加德纳旳多元智能理论(3)视听教学理论:1)“经验之塔”理论(图P17)2)视觉理论3)听觉理论(声音“三要素”:响度、音高、音色。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第一,塔基旳学习经验最详细、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轻易,越往上越抽象,塔旳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第二,位于塔中旳视听媒体,易于培养学习者旳观测能力,能冲破是空旳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旳局限性。
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
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 规范的实践。
AECT2005定义的结构图:
创 建 学习环境创设 教学问题分析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决策评估 教学方案实施 利 用 资源评估 过程/资源选择 资源运用 革新推广 制度化
技术性的 学习过程与 学习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信息 加工活动建构对客体的解释,个体是根 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强调的重心 是学习者 (学生)而非指导者 (教师),学生 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以及知识意义的主动 建构者。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罗杰斯等, 其基本观点为: 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 自己教育自己。 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 的过程中创造了 “ 接受 ” 的气氛。学习应重学习 的情感因素。
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
前言
教育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冲击:
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育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
中小学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 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 才的过程。 •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美国教育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发展 阶段 萌芽 阶段 初步发 展阶段 快速发 展阶段 持续时间 19世纪末至20 世纪20年代 20世纪30至40 年代 20世纪50至60 年代 领域名 称 视觉 教育 领域重点 介入的媒体 幻灯、无声电影 强调媒体 电影、广播、录音 电视、程序教学、计算机 强调教学
视听 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一章 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如联合国教科文组 (UNESCO)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 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 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 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我们认为信息 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 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 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即信息技术就是改造信息 的技术。
的过程。
4
教育信息化即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
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为基础的现代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进一步
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各种要求。
14
第一节 信 息 技 术 与 教 育 信 息
1.3 信息化教化育
➢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信息技术以教育信息化的形式促进教育的结 果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所 谓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 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开发 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 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也就是 说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新型 教学模式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丰 富的教育资源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第一,信息技术扩展了教师的概念。 第二,信息技术促使教师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现 代化 第三,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第四,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
11
第一节 信 息 技 术 与 教 育 信 息 化
1.1 信息技术概念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4、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第一,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使传统认知工具发生变化 第三,学生学习角色发生转变
1-现代教育技术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sjzhang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 中国教育部于2003年4月开始《中国中小学 教师教育技术规范(标准)》的制订工作。 –该标准的内容涉及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结构
要求和相关的评估细则,以及达到各技能等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级的培训课程所需的基本内容。标准将根据
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分别制定三个不同的
sjzhang
信息素养包含有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
–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 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 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从人文层面上,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 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 方面的内容。
sjzhang
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 AECT‘94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 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的技术和方法,通过 对教学(学习)过程和教学(学习)资源的设计、开 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优化教学、实现有 意义学习、促进人的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sjzhang
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包括建构和探索新型教学(学习)模式;建 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 术环境;建设现代教材体系,开发各类 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实验,建立现代教 学理论体系;加强培训,建设现代化教 师队伍;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现代化的 教育网络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需要理论指 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
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包括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建设、学 习支持等在内的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三)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将真正体 现出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特点,因此,适应性学习和 协作性学习环境的创建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四)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教育技术网络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因特网应用的迅速发 展。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目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二)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化教育迅速发展,各级各类的电 教机构日趋健全,管理与推广步入规模化和组织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与国外教育技术界交流的增 加,我国的电化教育开始向教育技术转变,出现了教育技 术全面发展的新态势。
◇在媒体技术方面,计算机辅助教育得到充分重视。
2. 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H. 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该理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的需求,按照其满足的先后 次序排列成五个层级。其中,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即对食 物、空气等生命必需品的需求;第二级是安全需求;第三级 是爱与归属需求;第四级是尊重需求;第五级是自我实现需 求。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大型的研究计划相继开 展,单纯的视觉教育与听觉教育逐渐被视听教育所代替。
(三)视听传播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视听教育因传播理论和早期系统观念
的引入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
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拓宽了视听领域的视野,学者们 开始把关注的焦点从视听教具逐渐过渡到整个教学传播过 程和教学系统的宏观层面上。
(一)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阶段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始于 视觉教育运动,在我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电化教育得到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发展社会电化教育,通过无线电广 播进行俄语广播教育、文化补习函授等。另一方面发展学 校电化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现代教育媒体被应用于教学 当中。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阐述了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成为各 种教学理论的基础,对教育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学习和教学活动 性质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教育技术研究更注重人 的因素。
二、视听教学理论与教育传播理论
(一) 视听教学理论 美国视听教育专家戴尔在1946年 写了《视听教学法》一书,其中 提出“经验之塔”理论。
逐渐地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第四,维果茨基还强调提供支架或中介性学习。
(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 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
,因而他们关注人的自我实现。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 发展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自我观念、实 现自己的各种潜能,协助其成长。
(二)教育技术的内涵结构
二、 教育技术、教学技术和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的概念 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具有应用科学的属性,都是要取得最 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优化。但是从涵盖面来看,教 育技术的范围要比教学技术、电化教育广泛得多。
单元二│教育技术的发展概述
一、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三、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形成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奈塞 尔(U. Neisser)1967年发表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的。 1. 主要观点
认知主义探讨学习的角度与行为主义相反,认为学习是 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
2. 代表人物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中,布鲁纳( J.S.Bruner)和加涅(R.M.Gagne)的思想及其理论研究 成果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并认为表征有三种: 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三种表征在儿 童智慧发展中不断演变,经历三个阶段。
(2)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 说明学习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 解教学及其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 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他提 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 的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的一些成果,以及智能计算机辅 助教育系统目前已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将成为人们进行思维 和创造的助手,以及对已有概念进行深化和获取新概念的 有力工具。
单元三│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 二、视听教学理论与教育传播理论 三、系统科学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学说
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 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了 说明这种内部心理结构是如何变化的,皮亚杰首先引出图 式(Schema)的概念。
(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理论中有四个原理非常重要:
第一,强调学习的社会特性。 第二,儿童对处于最近发展区中的概念学习得最好。 第三,认知学徒,是指学习者通过与某个专家的相互作用,
(1)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 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每个刺激—反应联结都是在盲目中 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中,由开始的错误反应多于正确反应 到最后全部为正确反应,这种学习方式也称为“试误学习 ”。
(2)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他认为,通过对行为的研究,可以形成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 激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包括人和动物)的行 为。他设计了“斯金纳箱”,用白鼠作为被试进行研究。
(2)贝罗模式
贝罗模式将传播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信息源、信息、通 道、接受者。也称为SMCR模式。
3. 教育传播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传播学的主要研究范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传播基本理论的研究 ②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 ③教育传播的传者与受者的研究 ④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 ⑤教育传播的应用研究 4. 教育传播学对教育技术的作用
(2)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
他认为可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 无意义音节学习;另一类是意义学习,即不是指那种仅涉及 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 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五) 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首 先,不仅重视媒体的使用,同时也着重研究学习者的行为方 面。其次,为教育技术的理论构架增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概 念,即学习者行为、行为结果或对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关键 要素。最后,斯金纳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使行为科 学和教育技术的结合进入一个更为密切的阶段。
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 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 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的话,必 须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该观点更强调学生在学习 中的主动作用。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是在教师指导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 代表人物
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言,皮亚杰(J. P. Piaget) 和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是公认的先驱。
◇1906年出版了《视觉教育》一书
◇1923年建立了视觉教学分会(Department of Visual Instruction)
◇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教科书《学校中的视觉教育》
(二)视听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20世纪30—5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场视听教育运动。 与此同时进行的视听教育研究产生了以戴尔(Dale)的 “经验之塔”理论为代表的视听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成为 视听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学习理论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 1. 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论者认为教学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 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合适的行为。
2. 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理论早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E.L.Thordike)、 华生(J.Watson),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B.F.Skinner)等。
现代教育技术
杨凤梅 张景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专题一 教育技术概论
学习目标
▲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教育技术94定义; ▲ 能说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能陈述戴尔的 “经验之塔” 理论; ▲ 能陈述系统科学理论及其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知识导学图
今天的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与 学习的整个系统相关联的研究领域,它为最终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即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1920—1966年)以及改 革开放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1978年至 今)。
(二) 教育传播理论
1. 传播与教育传播
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事物之间 信息传递的过程。所谓教育传播泛指教育信息的传播活动, 它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选定合适的教学信息内容,通过教 育媒体,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