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鲍照 “俊逸”诗风的内涵

合集下载

鲍诗俊逸特征的再认识

鲍诗俊逸特征的再认识
时 国 强
( 商丘师范学 院 文学 院 , 河南 商丘 4 6 0 ) 7 O0
摘 要: 逸是 鲍 照诗 歌 的一 个 重要 特征 。 由杜 甫 评 价鲍 照“ 逸 “ 具体 语 境 可知 , 逸 大 致 俊 俊 的 俊 是指 鲍 照以七 言为 主 的乐府诗 的 奔放 豪迈 。具体 来讲 , 主要 是 指鲍 照 的 乐府诗 具 有 强 烈 的情 感 气
将其 扩展 到 了乐 府 之外 的其 他 五 言 诗 , 评 《 都 如 还 道 中》 三 : 即 目直 书 胸 臆 , 谓 俊 逸 也 。 L( 】 其 “ 所 ”2n5 J
评《 拟古》 其三 : 句格俊逸奇警 , “ 杜公所称 , 正在此 等 。 ] ∞着 重 于 鲍 诗 独 特 的 表 达 方 式 。直 到 现 ”2n ’ (
势, 以及通 畅 恣肆 的语 言。
关键词 : 照 ; 逸 ; 认 识 鲍 俊 再
中图分类号 : O . I 6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6 2—3 0 ( 0 9 0 0 5 0 17 6 O 2 0 )7— 0 1— 3
自从 杜甫 以 “ 逸 ” 俊 许鲍 之后 , 逸 便 成 了鲍 诗 俊 的一个重 要特 征 , 到 了大家 的普 遍赞 同 ; 是对 于 得 但 俊逸 的理 解 , 存在 着较 大 的差异 。如 王夫 子认 为 : 却 “ 陵 以俊逸题 鲍 , 杜 为乐 府 言 尔 。 _( ’ 说 “ 乐 ”l一 又 J 鲍
府 固以骀宕 动人 ” ‘ 。将 “ 逸 ” [ ] 俊 的外 延 限定 为 鲍照 的乐府 诗 , 内涵解 释 为 “ 宕 动人 ” 骀 。方 东 树却
然 不群 , 像庾 信 那样 清新 , 像鲍 照那 样俊 逸 。杜甫 的

浅论鲍照乐府诗语言风格的创新之处

浅论鲍照乐府诗语言风格的创新之处
关键 词 :鲍 照 ;乐府 诗 ;清 新俊逸 刘勰在 《 文 心雕 龙 ・ 乐府 》里 对 比较频 繁 的 。我 们从 这 些典 故 出处 中 乐府 诗 的渊 源进 行 过 阐释 :其 一 ,乐 可 以看 出,鲍 照 乐府 诗 的用 典使 得 其 府 诗 与音 律 有着 密 不 可分 的关 系 ;其 乐 府诗 在 语言 上 逐渐 脱去 了汉魏 乐 府 二 ,乐府 诗 最初 来 源 于 民间 , 由诗 官 诗 的质 朴气 息 ,更富 于辞采 美 。 采 集 ;其 三 ,乐 府 诗最 初 的功 能是 教 其 二 ,鲍 照对 乐府 诗 的体 式 上 有 化 百 姓 ,移风 易俗 。此 外 ,刘 勰还 对 了创新 , 其乐 府诗 创 作 中 出现 了许 多 乐府 诗 的发 展作 了概述 : 从汉 初汉 武 杂 言 乐府 诗 ,并 尝试 着创 作 了七 言 乐 帝 设 立乐 府 到后 汉 再 到魏 晋时 期 ,乐 府 诗 。我们 以 《 拟 行 路难 》 中 的两 首 府 诗 的创 作群 体 是 由 民间 向文 人逐 步 乐府 诗为 例 : 过 渡 的。 其 一 魏 晋 文人 以乐府 诗 形 式创 作 的诗 奉 君 金 卮 之 美 酒 , 玳 瑁 玉 匣之 更 加 注重 辞采 ,之后 到 了鲍 照 所在 的 雕 琴 。七 彩 芙 蓉 之 羽 帐 , 九 华 葡 萄 南 朝 刘 宋 元 嘉 时 期 ,“ 老 庄 告 退 , 而 之锦 衾 。 山水方 滋 。… …情 必 极貌 以写物 , 辞 红 颜 零 落 岁 将 暮 ,寒 光 宛 转 时 必 穷力 而追 新 ” ( 刘勰 《 文 心雕 龙 ・ 明 欲 沉 。 愿 君 裁 悲 且 减 思 , 听 我 抵 节 诗》 ) ,元嘉 文 学创 作 倾 向从 哲思 逐渐 行路 吟 。 回归 到 情 感 上 来 , 以情 思取 代 玄理 。 不 见 柏 梁 铜 雀 上 , 宁 闻 古 时 清 下面 本 文就 来 分析 元 嘉时 期 的这 种文 吹音 。 学倾 向对鲍 照 的 乐府 诗创 作 形式 上有 其 四 怎样 的影 响 。 泻 水 置 平 地 ,各 自东 西 南 北 流 。 首 先 ,鲍照 的 乐府 诗创作 的特 点体 人 生 亦有命 ,安能行 叹 复坐 愁 。 现在 频 繁 用典 上 。我 们 以 《 代 陈 思 王 酌 酒 以 自宽 ,举 杯 断绝 歌 路 难 。 京洛 篇 》为例 : 心非木 石 岂无感 ,吞 声 踯躅 不敢 言 。 凤楼 十 二重 ,四户 八 绮 窗 。绣桷 《 拟 行 路难 其 一 》 是 一 首 完 整 的 金莲 花 ,桂柱 玉盘 龙 。 七 言 乐府 诗 。在 用韵 上 非常 考 究 ,诗 珠帘 无 隔露 ,罗 幌不 胜风 。宝帐 中 “ 琴” 、“ 衾” 、“ 沉” 、“ 吟” 、“ 音” 三千所 ,为尔 一朝 容 。 韵 脚压 平 水韵 的侵韵 上 。在 七 言诗 的 扬 芬 紫 烟上 ,垂踩 绿 云 中 。春吹 句 式 上 ,上 下对 仗工 整 ,七 言 诗所 展 回 白 日,霜 歌 落塞 鸿 。 现 出来 的 内容 也 较五 言 乐府 诗而 言 更 但 惧 秋 尘起 ,盛 爱 逐 衰蓬 。坐视 加 丰 富。《 拟 行路 难 其 四 》 则 是 一 首 以七 言诗 为主 的杂 言诗 ,这 首诗 托 物 青 苔满 ,卧对锦 筵 空 。 琴 瑟 纵 横散 ,舞衣 不 复缝 。古来 寓 意 , 比兴遥 深 ,而 又 明 白晓 畅 ,达 共 歇 薄 ,君意 岂独浓 ? 到 了 启 人 思 索 、 耐 人 品味 的 艺 术 境 界 。 明 代 王 夫 之 评 论 此 诗 说 :“ 先 破 唯见双 黄鹄 ,千 里 一相 从 。 此 诗 写 了 一个 色 艺 双 绝 的 女 子 , 除 ,后 申理 ,一 俯一 仰 ,神 情 无 限。 ” 备受君王宠爱,享受着无比的尊荣, 伴 随感 情 曲折 婉转 的流 露 ,五 言 、七 但 色 衰 爱 弛 的 前 景 始 终 使 她 忧 心 忡 言诗 句 错落 有 致地 相 互搭 配 ,韵 脚 由 忡 , 唱 出了 古代 女子 以色事 人 、荣 枯 “ 流” 、“ 愁 ”到 “ 难” 、“ 言 ” 的 灵 活 转 瞬 的一 曲悲歌 ,从 而使 诗 的 正意 现 变换 ,这一 切 ,便 自然 形 成 了全 诗起 露 出来 。 此 诗 描 绘 细 腻 , 抒 情深 婉 , 伏跌 宕 的气 势格调 。 鞭 挞 了历 代 君王 的无 情 无义 。这 首 诗 其 三 ,鲍照 乐府 诗 的 创作 在 语 言 共 有七 处 用 典 ,如 “ 凤楼 ”二句 用 晋 上更 加 注重 遣 词炼 字 ,重 雕琢 而 又不 代 宫阙 “ 风楼 ” 以及 《 黄 庭 经 》“ 绛 失 自然 清新 之 感 。我 们 以 《 探 桑 》为 楼 重 宫十 二 级 ” 的 典 ,又 如 ‘ ‘ 扬芬 ” 例: 季 春梅 始落 ,女工 事 蚕 作 ,采桑 二句,用郭璞 《 游 仙 诗 》“ 假 鸿 乘 紫 烟 ” 以及 潘岳 赋 “ 垂 踩炜 于 芙 蓉 ”之 淇洧 间 ,还戏 上 宫阁 。 早 蒲时 结 阴 ,晚篁 初 解 箨 。蔼 蔼 典 等等 。 与前 代 的乐府 诗 相 比用 典 是 雾满 闺 ,融融景 盈幕 。 乳燕 逐 草虫 ,巢 蜂 拾花 萼 。是 节 最暄妍 ,佳 服又 新烁 。 绵叹 对遍 途 ,扬 歌 弄场 藿 。抽 琴 试抒 思,荐 佩果 成托 。 承 君 郢 中美 ,服 义久 心 诺 。卫 风 古愉艳 ,郑 俗 旧浮薄 。 灵 愿 悲渡 湘 ,宓 赋笑 涟 洛 。盛 明 难 重来 ,渊 意为 谁涸 。 君 其且 调弦 。桂 酒妾 行酌 。 这首诗读来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而 细 究其 诗 的字 字句 句 ,都 能看 出诗 人 用词 炼 字 的细 细雕 琢 。如 “ 蔼蔼” 、 “ 融 融 ”两 组 叠 字 渲 染 了春 暖花 开 的 祥 和 氛 围,再 如 “ 乳 燕 ” 二 句 中, “ 逐” 、“ 拾 ”二 字 用 得 极其 生动 ,准 确 的把 握住 了春 天 万物 复 苏 、生机 盎 然 的景 象 。此 外 ,上文 中提 到 鲍 照在 乐府 诗 中善 用 典 ,这 其 实 也从 另 一个 角度 说 明 了鲍 照乐 府诗 在语 言上较 重 雕琢 。 综 上 所 述 , 鲍 照 在 乐 府 诗 上 的 创 新 之 处 主 要 有 两 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在 语 言 上 , 用 典 居 多 , 重 雕 琢 , 对 七 言 乐 府 和 杂 言 乐 府 诗 有 了一 定 的 创 新 , 整 体 诗 风 清 新 俊 逸 ; 另 一 方 面 在 内容 上 ,鲍 照 在 乐 府 诗 中加 入 了 自我 意 识 , 重 视 自身 情 感 的 抒发 , 以 乐 府 旧 题 抒 发 新 意 。 鲍 照 的 乐 府 诗 作 为 从 汉 魏 乐 府 到 南 朝 后 期 乐 府 诗 的 过 渡 ,其 乐 府 诗 风 脱 去 了汉 乐 府 的 民 间 质 朴 气 息 , 也 并 未 有 齐 梁 时 期 乐 府 诗 的 绮 丽 之 感 , 重 雕 琢 的 基 础 上 不 显 造 作 , 因而 有 清 新 俊 逸 之 感 , 对 中 国 古 代 乐 府 诗 的发 展 起 了重 要 的推 动作 用 。 参考文献 : [ 1 ] 鲍照. 鲍参 军 集 注 [ q. 上海: 上海 古籍 出版社 , 1 9 8 0 . [ 2 ] 刘勰 . 文心雕 龙 [ M] , 北京 : 人 民文 学 出版 社 , 1 9 5 8 . [ 3 ] 钟嵘. 诗品f M】 . 上海: 上 海 古 籍 出版 社 , 1 9 9 8 . [ 4 ] 萧涤非 . 汉 魏 六朝 乐 府 文 学史 北京 : 人 民文学 出版 社 , 2 0 1 1 . [ 5 ] 罗宗 强 . 魏 晋 南北 朝 文 学思 想 史f MJ . 北京 : 中华 书局 , 1 9 9 6 .

俊逸遒丽诗风的理解

俊逸遒丽诗风的理解

俊逸遒丽诗风的理解
俊X的古诗词的意思是说李X那样的飘逸绝伦,像王X那样的从容脱俗,像苏X那样的乐观豁达,像辛XX那样的豪迈洒脱杜X沉郁顿挫,他不潇洒,但也有“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孟XX 啬孤峭,他不潇洒,但也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英俊洒脱,超群拔俗,三国魏XX《人物志自序》:“制礼乐,则考六艺祗庸之德;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


2、指超群拔俗的人,晋XX《抱朴子·穷达》:“俊X縶滞,其有憾乎?”明李X《寄方子及提学》诗:“此方多俊逸,长养报明时。

”。

鲍照诗作内容及艺术特点

鲍照诗作内容及艺术特点

鲍照诗作内容及艺术特点鲍照(公元的772年-846年),唐代著名女诗人,原籍许州(今河南许昌),后迁居扬州(今江苏扬州),擅长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创作。

她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咏史题材、咏物题材、咏景题材、咏怀题材等,流传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鲍照的诗歌作品表现出了她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在内容上多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独特的人生体验。

她的作品情感真挚,自然流露,往往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抒发内心的感受,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离别、爱情的思考和表达。

鲍照的作品也描绘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风物,她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广阔的江南水乡和迷人的山水风景,展现了唐代盛世的繁荣和富饶。

她的诗作感受到了唐代盛世的余韵,同时也透露出对散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她的诗作往往以描写具体的景物为引子,通过景物的描绘,展开对人生、命运等问题的思考。

鲍照的诗歌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方面,她注重语言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善于运用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她舒展的句式和流畅的韵脚,给人以美感和音乐般的韵律感。

她的诗作精练简练,字句间的运用让人过目难忘,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另一方面,鲍照在创作中表现出对女性身份的探索和塑造。

她的诗作多以女性视角出发,以女性的感受和处境为主题,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她的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突破了过去女性角色单一的刻板形象,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和探索性。

鲍照的诗作不仅在当代广受赞誉,也被后世文人学者推崇。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盛赞鲍照的才情:“著闺弦以四维,声缓缓而还怯。

居无求田业,邑有道然后贵。

德当以理乱,时终宜令。

制刻何茫茫,群公共啸争。

”杜牧也钦佩她的作品:“天宝贞元,饰汝来游。

曲江倾马疾轮流,漏声何苦切,舞人又不求。

凭君此夜短,十寒正未休。

”总的来说,鲍照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情感真挚,同时也展现了对女性形象和命运的思考和塑造。

她的作品在语言表达上讲究生动形象,运用比喻和意象等修辞手法,体现出音乐般的韵律感。

浅议古代文人鲍照的思想境界

浅议古代文人鲍照的思想境界

浅议古代文人鲍照的思想境界作者:符智东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9期摘要:学术界普遍认为“文品并不等于人品”。

对古代文人鲍照的文风特点、文学贡献,学术界已有广泛的论述。

笔者基于对文学成功人士的好奇,对其文章名言佳句细琢与品味,试图从作家文学作品的内在隐含线索去发掘一个大文人的真正思想,使得今人能对古代文人鲍照有更直接、客观和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鲍照;思想旷达;性格耿直鲍照,字明远,南朝文学家,家室贫贱,仕途曾至“前军参军”(类似现在军队内的参谋人员,属非领导职务)。

他擅长乐府诗,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其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鲍照一生文学成就巨大,诗、赋、骈文不泛名篇,后人形容其诗文虽“自然朴素”,却有“慷慨任气”,“富有生活气息”。

今笔者试图以远古诗人鲍照代表诗作及其文赋作为研究凭据,努力探索其思想意境。

一、思想旷达,阅尽人生《代放歌行》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素带曳长飚,华缨结远埃。

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

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

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一言分圭爵,片善辞草莱。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

全诗赞扬了旷士的疏放不仕,揭露了小人的奔驰竞逐,并揭露当时官僚贵族和皇室争夺政权的剧烈斗争,爱憎感情非常鲜明。

诗中的“旷士”是诗人自喻,意为旷达之士。

《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该诗写世态炎凉及当时下层寒士受压抑的痛苦心情。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人们多不念旧恩,世情就是这样,一旦你衰败,没人会帮扶你。

人在失势以后,即使只有那么一丝一毫的缺点,哪怕是有火如丘山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被容。

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

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

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有很多‎,本文试图从‎这些论说出‎发,反本溯源,揭示鲍照的‎多样诗风。

鲍照是南北‎朝刘宋时期‎一个重要的‎诗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尤以乐府为‎人所称道。

但他的诗歌‎地位,一直饱经争‎议。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颜不如鲍,鲍不如谢。

“①但随着后人‎研究的深入‎,鲍照的地位‎俨然有赶超‎谢灵运之势‎。

章培恒的(中国文学史》中写道:“但他(鲍照)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以至被推举‎为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②由此也可见‎,他的诗歌在‎不同时代,受到的待遇‎并不一致。

与此相关的‎,关于鲍照诗‎歌的风格,自古以来评‎论家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产生了‎各种说法。

梳理这些言‎论,不难发现,其实鲍照的‎诗歌风格很‎复杂,任何断语都‎有似是而非‎之感。

然而对于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却少有人提‎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后人对鲍诗‎风格的评说‎鲍照死后不‎久,虞炎奉命作‎<鲍照集序》,其中对鲍照‎的作品风格‎有如此评价‎“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

”‎稍后的沈约‎在(宋书关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鲍照传‎》中说“鱼包照字明‎远,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

”‎梁代钟嵘的‎<诗品》把鲍照的诗‎歌列为中品‎,并评价道“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

得景阳之椒‎诡,含茂先之靡‎鳗。

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

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磋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

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在梁代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如此评价鲍‎照的诗歌风‎格:“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

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

斯鲍照之遗‎烈也。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浅论鲍照“俊逸”诗风的内涵

浅论鲍照“俊逸”诗风的内涵
涵 提 出个 人 的 认 识 。
照地 。 ” 名 利 之 人 骈集 京城 , 其服饰车徒之盛极其精美, 可 谓 “ 贵 尚巧似 ” 。再 如 “ 驰 道 直 如 发 ”“ 马毛缩如猥” 都是此种 。
l “ 俊” 之 内涵
1 . 1 ‘ c 1 ’ 乃鲍 照诗歌呈现的一种清秀之美, 与雕饰 浓艳相
1 . 2 . 1 “ 俊” 为 外 在 形 貌 上 的俊 美
钟嵘《 诗 品》 评鲍 : “ 其 源 出于 二 张 。善制 形 状 写 物 之 词 。
惊 沙 坐 飞 。灌莽 杳 而 无 际 , 丛 薄纷 其 相 依 。通池 既 己夷 , 峻 隅 又 已颓 。直 视 千 里 外 , 唯见起黄埃。 ” 各 种 象 征 荒 凉 衰 败 颓 的
毛。 人 问其故 , 顾 日: ‘ 裴楷俊 朗有识具 , 正此是其识具 。 ” “ ‘ 俊 常 险恶 艰 苦 而 奇 异 的边 塞 环 境 , 以讽 朝 廷 对 将 士 恩 赏之 薄 。 景
姿容” 、 “ 俊容仪” “ 俊朗” 说明裴楷既容貌 、 姿态俊美 , 更有一种 物 虽奇 , 却服 务于 明确 的主 旨, 故未流于险怪 。再看《 芜城赋》
白》 中称道 : “ 白也诗无敌 ,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 俊逸鲍 满 , 车 马似 川 流 。击 钟 陈 鼎 食 , 方 驾 自相 求 。 ” 少年 去 乡三 十 载
参军 。 ” 此 论 影 响后 人 颇深 , 后 世 学者 论 及鲍 照诗 风 时 , 多 以“ 俊 后 重 回故 乡 , 登 高远 望 , 京 城 熙攘 、 繁 华 的 景 象 在 作者 笔 下十 逸” 称 之 。然 而 究 竟 何 为 “ 俊逸 ” ?后 人 理 解 却有 分歧 。本 文 分 俊 美 ; 又《 咏 史》 : “ 京城 十 二衢 , 飞 甍 各鳞 次 。士 子 影 华 缨 , 拟通过对“ 俊” “ 逸” 二 字 的考 证 并 结合 鲍 照 诗 文 对 其 “ 俊逸” 内 游 客 飒 轻 辔 。明星 辰 未 稀 , 轩 盖 己云 至 。宾御 纷 飒 沓 , 鞍 马 光

鲍照的诗歌特点

鲍照的诗歌特点

鲍照的诗歌特点
1. 鲍照的诗歌情感真的很强烈啊!比如他的《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是多么直白又浓烈的悲愤之情啊,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的那种无奈和气恼。

2. 鲍照的诗很善于用形象来表达呀!像《代白头吟》里的“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把人的品性用这么具体的形象来展现,是不是特别厉害?这不就和我们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人或事一样嘛。

3. 鲍照的诗歌语言可精炼了呢!看看“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简单几个字就把道理说得明明白白的,就像我们平时说话,简洁又能抓住重点。

4. 鲍照的诗在韵律方面也很出色诶!“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读起来朗朗上口,多有节奏感啊,这就如同唱歌有好听的旋律一样吸引人。

5. 鲍照对人生的思考在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呀!比如“人生不得恒称悲,惆怅徙倚至夜半”,这和我们有时候夜深人静思考人生是多么相似,让人感同身受。

6. 鲍照的诗歌风格那是相当独特啊!“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这种刚直的风格是不是很有个性?简直就像一个倔强坚持自我的人一样引人注目。

我觉得鲍照的诗歌特点鲜明,情感、形象、语言、韵律等都很出众,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和品味!。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说到鲍照,他的诗歌真的是既古老又新鲜,简直就是跨越千年的“时髦”!不过你要说鲍照到底有啥艺术特色,说实话,说不定你会被这位“诗人”给弄得目瞪口呆。

先别急,慢慢来,咱们从头说。

鲍照的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得是他的“真情实感”。

你知道的,古人写诗,总是把情感掩藏得像藏了个大秘密一样,细细品味才能看出来。

但鲍照不,他的诗歌里有一股子直白劲儿,就像是你跟朋友吐槽心事一样,直白又不做作。

他有时候情绪低落,有时候又特别亢奋,反正让人觉得很真实。

你看他的《拟行路难》,那里面写的那种“千难万险都不怕”的豪情,简直就是一种“我能行”的强大信心,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他内心的澎湃。

再说说他的语言,哎哟,这个可得重点提。

鲍照的诗歌真是语言上的“艺术家”,不是那种一味追求华丽,而是每个字都像是调皮的孩子,跳跃着出现在你眼前。

有时他的诗句简单得像是你在路边听到的一句俚语,可偏偏又能让人心里一震。

你看那《应召》。

表面上看,写的是一个接到召命的官员,但细细品味,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无奈和决心——好像是在说,人生就像一场不期而遇的旅行,有时候只能随风而去。

你看鲍照特别喜欢借自然景象来表达心情,这点在古人写诗中并不稀奇。

可鲍照不同,他的自然景象写得可真是有点“狂放”。

比如他说到山川河流,总是赋予它们一种“性格”,仿佛这些山水都能和他“对话”。

你看他在诗中写的江水,偶尔是悲凉的,偶尔又是汹涌澎湃的,简直就是他的心情的镜子。

其实他就是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让你跟他一起感受他内心的起伏,像是他带你去了一个隐秘的世界,让你看见了那个“不为人知”的他。

有时候你看他的诗,虽然表达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但看完了就觉得特别“解气”。

是的,就是解气!你也许听过那种让人想把心里憋着的情感一股脑儿爆发出来的时刻。

鲍照就擅长这种情感的爆发,他的诗歌里从来没有什么“矫情”或者“磨磨唧唧”,所有的情感都是直接的,甚至有点爆炸性。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你心里一颗藏了很久的情绪突然得到了释放,痛快极了!所以他的诗歌看似简单,背后却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

论鲍照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一)

论鲍照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一)

论鲍照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一)【论文关键词】鲍照诗歌风格多样性【论文摘要】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有很多,本文试图从这些论说出发,反本溯源,揭示鲍照的多样诗风。

鲍照是南北朝刘宋时期一个重要的诗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尤以乐府为人所称道。

但他的诗歌地位,一直饱经争议。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颜不如鲍,鲍不如谢。

“①但随着后人研究的深入,鲍照的地位俨然有赶超谢灵运之势。

章培恒的(中国文学史》中写道:“但他(鲍照)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以至被推举为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②由此也可见,他的诗歌在不同时代,受到的待遇并不一致。

与此相关的,关于鲍照诗歌的风格,自古以来评论家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产生了各种说法。

梳理这些言论,不难发现,其实鲍照的诗歌风格很复杂,任何断语都有似是而非之感。

然而对于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却少有人提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后人对鲍诗风格的评说鲍照死后不久,虞炎奉命作鲍照集序》,其中对鲍照的作品风格有如此评价“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

”稍后的沈约在(宋书关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鲍照传》中说“鱼包照字明远,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

”梁代钟嵘的诗品》把鲍照的诗歌列为中品,并评价道“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

得景阳之椒诡,含茂先之靡鳗。

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

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磋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

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在梁代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如此评价鲍照的诗歌风格:“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

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

斯鲍照之遗烈也。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由于杜甫的“俊逸说”简练又恰当,因此为以后的广大诗家所引用。

北宋秦观的《韩愈论》里说:’‘谢灵运、鲍昭之诗,长于峻洁。

鲍照五言诗的“俊逸”风格

鲍照五言诗的“俊逸”风格
CAIXUN 财讯
鲍照五言诗的“俊逸”风格
□ 青岛大学 李晓东 / 文 Nhomakorabea鲍照诗歌形象逼真、奇异,既入情 理之中,又出情理之外,不是杜撰,不 是臆说,这一切得益于他的“善制形状 写物之词”的才能。
奇特 奔放 气势 俶诡
引言 沈约《宋书》称鲍照“文辞赡逸”, 继而杜甫在《春日忆李白》诗中又称“俊 逸鲍参军”,“俊逸”便成为历代评 价鲍照诗歌艺术特色的特定词语。“俊” “逸”相结合,使鲍照多数作品成为一 个完美的统一体。如果将“俊逸”逐个 分析,“俊”本是指人的才智高超。称文 风为俊,具体的含义就是指文章的俊美。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鲍照五言诗中 所体现的“俊逸”特点。
作者简介:李晓东(1992-),男,山 东青岛,青岛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系 15 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唐 宋文学
[1] [南朝宋]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鲍参军集注》,古典文学出版社出 版,1958 年二月第一版.
奔放的气势 曹丕在《典论·论文》说:“文以气 为主。”在这里,“气”指作品的情感气 势。方东树在《昭昧詹言》评价鲍照“诗 体仗气,极似公干”。刘祯诗作,曹丕《与 吴质书》称之“有逸气”,钟嵘《诗品》 称之“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 高风跨俗”。鲍照的性格当与刘祯相近, 而且也应该很欣赏其诗歌风格,这一点, 可以从其所作《学刘公干体》五首看出。 因而方东树《昭昧詹言》评价“鲍诗全 在字句讲求,而行之以逸气,故无騃蹇、 缓弱、平顿、死句、懈笔。”,可谓中肯。 鲍诗情感气势的豪迈深沉受到历代 评论家的推崇。钟嵘《诗品》说鲍诗“骨 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陈师道《后 山诗话》说:“鲍照之诗,华而不弱”, 方东树《昭昧詹言》多次说:“李、杜皆 推服明远,称曰‘俊逸’,盖取其有气, 以洗茂先、休亦、二陆、三张之靡弱。” “笔势振迅,足以驱使纸上,但见生气。” “气势坚实,惊心动魄,要亦百世师也。” 其称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说:“此篇 非常奇丽,然终是气骨俊逸不可及,非 同齐梁靡弱无气。” 这一点尤其能从其边塞诗中看出 来。鲍照的边塞诗可分为两类。一类积 极歌颂正义之声,表达作者志欲立功报 国,诗篇格调高昂雄壮,献身赴国的凛 凛正气充塞天地。先看《代出自蓟北门 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 屯广武,分兵救朔方”是说战争已经爆 发。尽管诗人清楚地知道行伍生活的艰 辛孤苦,边塞气候又难以忍受,但是“雁 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 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几句流露的 并不仅仅是沉郁与悲凉,更重要的是慑 人心魄的亢奋与悲壮。

浅析鲍照乐府诗的继承创新与风格特征

浅析鲍照乐府诗的继承创新与风格特征

浅析鲍照乐府诗的继承创新与风格特征摘要: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身微寒,但是却以其文学天才,创作出许多优秀诗篇。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建安风骨,以其积极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勇于创新精神,对乐府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既浓美华艳又俊逸畅达的独特风格。

关键字:鲍照乐府诗继承创新风格鲍照,字明远,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因曾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为鲍参军。

鲍照生于南朝时期,在门阀政治大行其道的时代里,出身微寒的他并未引起很多重视。

《宋书》、《南史》中,均未为鲍照专门立传,其生平只是附在烈武王刘道规的传里。

纵使鲍照“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道丽”,但因为“身既遇难,篇章无遗”,“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传世的作品大约只有总数的一半。

乐府诗产生于汉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鲍照所处的刘宋时期,已经十分的繁荣。

鲍照在充分继承前代文学遗产的基础上,以其丰富的思想性和积极的创造性投入了乐府诗的创作。

在鲍照传世不多的诗作中,乐府诗就占有八十六首,这些作品对这一诗歌形式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萧涤非先生认为“以诗言,陶、鲍、谢三家,后先鼎足,以乐府言,则当让鲍照独步!”①一、鲍照乐府诗的思想内涵刘宋时期,玄风渐淡,儒学复兴,思想界这一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

鲍照深受儒家影响,他的乐府诗的思想内涵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一方面,鲍照讲究“夷夏之辨”与“尊王攘夷”,对忠于君主、报效国家的将士不吝赞美,鲜明的表达了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另一方面,他又谴责君主的刻薄寡恩,不能任用贤良,但即使如此,其抒情表达也不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儒家诗教范畴,具有鲜明的儒家烙印。

在鲍照生活的时代,一方面,刘宋皇室开始重用寒门士人,使鲍照看到了建功立业的希望,另一方面,政治环境是非常险恶的,高官重臣动辄获罪被杀,士人中难以善终者也不在少数。

试析鲍照诗歌创作“俊逸”与“险俗”之分歧

试析鲍照诗歌创作“俊逸”与“险俗”之分歧

试析鲍照诗歌创作“俊逸”与“险俗”之分歧作者:孔君丽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3期摘要:鲍照作为永明诗人的代表,前人对他的诗歌评价有“俊逸”、“险俗”两种说法。

笔者通过对鲍照诗歌的研究分析,试图从身世生平、主题思想、诗歌语言、情感抒发等四个方面探析鲍照诗歌创作“俊逸”与“险俗”之分歧。

关键词:鲍照;诗歌创作;俊逸;险俗鲍照,字明远,祖籍东海。

始谒临川王义庆,贡诗言志,擢为国侍郎,迁秣陵令。

文帝迁为中书舍人。

上方以文章自高,颇多忌,由是赋述不敢尽其才。

后臨海王子顼镇荆州,以为前军参军。

时江卜诸王皆拒命,子顼败,遂遇害。

”钟嵘《诗品》将鲍照诗列为中品,跟鲍诗“险俗”的风格不无关系。

但钟嵘并未提及鲍照诗歌“险俗”的具体表现。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提出:“近世文章主要有三体,其中一体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中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

”萧子显对鲍照诗歌之“险”做出了解释:“发唱惊挺,操调险急”。

陈祚明称:“鲍参军诗如惊潮怒飞,迴澜倒激,堆埼坞屿,荡潏浸汨,微寻曲到,不作安流,而批击所经,时多触阂,然固不足阻其汹涌之势。

”而“饥鹰独出”、“惊潮怒飞”、“汹涌之势”此类评价亦是对鲍诗之“险”的一种诠释。

杜甫《春日忆李白》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俊逸鲍参军”一语,是对鲍诗风格的高度概括和赞誉。

对鲍照诗歌的创作,前人的评价有“险俗”与“俊逸”矛盾,笔者通过对鲍照诗歌的研究分析,试图从身世生平、主题思想、诗歌语言、情感抒发等四个方面探析鲍照诗歌创作“俊逸”与“险俗”之分歧。

一、身世生平关于鲍照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很少,其生年也无从考证。

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云:“鲍明远才秀人微,史不立传,服官年月,考论鲜据,差可凭者,虞散奉一序耳。

”从鲍照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鲍照出身低微,不受重视。

如他在《解褐谢侍郎表》中称“臣孤门贱生,操无炯迹,鹑栖草泽,情不及官”,在《拜侍郎上疏》中称“北州衰沦,身地孤贱。

鲍照诗歌

鲍照诗歌

论鲍照诗歌的俊逸风格作者:戴琪芳指导老师:叶当前内容摘要:晋宋之际的诗人鲍照继承了《诗经》、楚辞的创作艺术,同时也借鉴当时南北朝民歌的艺术之长。

这使得他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风神俊逸的艺术风格。

鲍照的诗歌正处于南北朝诗歌转运之际,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也在诗歌的体式和风格上都有新的突破。

他的寒士身份也使他的诗歌区别于当时其他诗歌风采,具有一种险俗的格调和艳丽的色彩。

在诗的意象塑造和语言、风格上,都充溢着俊逸之美。

他的诗歌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李白、杜甫及边塞诗狂放俊逸的先例,他诗歌中流露出的俊逸神韵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很大,他的诗歌构成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篇华美的乐章。

关键字:风格;俊逸;原因;影响鲍照,字明远,出身寒微,少时多才,因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而得重用,担任国侍郎职位,后又做过永嘉令、临海王子顼参军等职,后子顼因谋反赐死,他也死于乱军之中。

文学史都将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他身世坎坷,一身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他的诗作大多散佚,现存诗歌约二百首,其中乐府诗八十余篇。

他的诗歌摆脱了当时空谈玄理的桎梏并且另辟蹊径,表现出一种阳刚俊逸的风采。

他的诗歌创造对于元嘉时期的铺陈辞采到永明抒情诗风的转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其独标一世的个性和卓然不群的创作风格影响了整整一代诗风。

尤其是其乐府诗创作,在南北朝时期甚至整个乐府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他的诗歌在后世得到普遍的认同和赞赏,并称其诗歌“独步千秋,衣被百世”。

鲍照的诗歌表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而这样区别于当下的诗歌风格、创作道路是与乐府文化传统精神和南北朝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与鲍照本人的才情性格密切相关。

他的诗歌兼具雅俗并以俗为主,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对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顺承了《诗经》“缘事而发”的精神。

这与当时文坛只追求声辞丽藻的文风大相径庭,这也为他诗歌创造形成多样风格创造了条件。

我们需要不断开拓视野,从多方面对鲍照诗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试析鲍照诗歌创作“俊逸”与“险俗”之分歧

试析鲍照诗歌创作“俊逸”与“险俗”之分歧

古代文学试析鲍照诗歌创作“俊逸”与“险俗”之分歧孔君丽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摘要:鲍照作为永明诗人的代表,前人对他的诗歌评价有“俊逸”、“险俗”两种说法。

笔者通过对鲍照诗歌的研究分析,试图从身世生平、主题思想、诗歌语言、情感抒发等四个方面探析鲍照诗歌创作“俊逸”与“险俗”之分歧。

关键词:鲍照;诗歌创作;俊逸;险俗鲍照,字明远,祖籍东海。

始谒临川王义庆,贡诗言志,擢为国侍郎,迁秣陵令。

文帝迁为中书舍人。

上方以文章自高,颇多忌,由是赋述不敢尽其才。

后临海王子顼镇荆州,以为前军参军。

时江卜诸王皆拒命,子顼败,遂遇害。

”钟嵘《诗品》将鲍照诗列为中品,跟鲍诗“险俗”的风格不无关系。

但钟嵘并未提及鲍照诗歌“险俗”的具体表现。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提出:“近世文章主要有三体,其中一体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中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

”萧子显对鲍照诗歌之“险”做出了解释:“发唱惊挺,操调险急”。

陈祚明称:“鲍参军诗如惊潮怒飞,迴澜倒激,堆埼坞屿,荡潏浸汨,微寻曲到,不作安流,而批击所经,时多触阂,然固不足阻其汹涌之势。

”而“饥鹰独出”、“惊潮怒飞”、“汹涌之势”此类评价亦是对鲍诗之“险”的一种诠释。

杜甫《春日忆李白》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俊逸鲍参军”一语,是对鲍诗风格的高度概括和赞誉。

对鲍照诗歌的创作,前人的评价有“险俗”与“俊逸”矛盾,笔者通过对鲍照诗歌的研究分析,试图从身世生平、主题思想、诗歌语言、情感抒发等四个方面探析鲍照诗歌创作“俊逸”与“险俗”之分歧。

一、身世生平关于鲍照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很少,其生年也无从考证。

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云:“鲍明远才秀人微,史不立传,服官年月,考论鲜据,差可凭者,虞散奉一序耳。

”从鲍照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鲍照出身低微,不受重视。

如他在《解褐谢侍郎表》中称“臣孤门贱生,操无炯迹,鹑栖草泽,情不及官”,在《拜侍郎上疏》中称“北州衰沦,身地孤贱。

【经典论述】——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经典论述】——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经典论述】——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鲍照出身寒微,却是一位极有抱负的才士。

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

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

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

如《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首四句情绪慷慨,激愤难抑,他拔剑击柱,仰天长叹,悲愤满怀,因为有志难伸;中六句以轻松的口吻表现罢官后的天伦之乐,在轻松的背后,隐含着失志后无可奈何的悲哀;末二句故作旷达之语,既有孤寒之士的人生隐痛,也有讽刺权贵的意味。

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出身贫寒而又沉沦下僚的鲍照,对社会下层的生活有更广泛的接触和更深刻的感受,这在他的诗歌中有深刻的反映。

这些诗歌也同样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

二、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其中也渗透着诗人自己的慷慨不平。

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着重表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与梗概多气的建安诗风颇为接近。

三、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在鲍照的诗中也占相当的比例。

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是哀怨凄怆,细致感人,如《拟行路难》其十三描写思念家人故乡的情怀,其十二则描写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四、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的疾苦,在鲍照的诗中也占有突出的地位。

如《拟古》其六就具有代表性。

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但在当时却被目为“险俗”或“险急”。

首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

他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戍卒以及游子、思妇和弃妇的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及不幸家庭的悲哀;同情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和官僚政治的腐朽等,都是很有特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鲍照“俊逸”诗风的内涵作者:钟春燕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35期摘要鲍照“俊逸”诗风中的“俊”包含文辞俊美、状物精美、取象奇特、笔力峭拔之意,四者共同汇成其诗文“秀骨清相”的整体形象;“逸”是逸气,是充沛于鲍诗之中的奔放通畅语气,也是鲍照的内在情志灌注其诗而呈现的刚健之气。

俊逸并非“俊”与“逸”的简单叠加,理解鲍照“俊逸”诗风时要注意“俊”“逸”并举。

关键词鲍照俊逸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以“俊逸”指称鲍照诗歌特色,始于杜甫,他在《春日忆李白》中称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此论影响后人颇深,后世学者论及鲍照诗风时,多以“俊逸”称之。

然而究竟何为“俊逸”?后人理解却有分歧。

本文拟通过对“俊”“逸”二字的考证并结合鲍照诗文对其“俊逸”内涵提出个人的认识。

1“俊”之内涵1.1“俊”乃鲍照诗歌呈现的一种清秀之美,与雕饰浓艳相对鲍照在诗歌审美追求上倾向于清秀之美,正如胡仔云“为诗,欲词格清美,当看鲍照、谢灵运。

”鲍照在评点谢灵运与颜延之的优劣时,称颜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此实为“明远对面褒贬。

”用暗讽颜诗之雕饰,衬出鲍照对俊美之偏好。

词源上,“俊”本用以形容人,意为才智出众(《辞源》),又有丰姿俊秀,容貌秀美之意。

关于此意,可见《世说新语》关于裴楷的记载:“裴令公有俊姿容,……王出,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

’”又载:“裴令公有俊容仪,……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

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

’” “俊姿容”、“俊容仪”“俊朗”说明裴楷既容貌、姿态俊美,更有一种内在的生气和蓬勃流溢的光彩。

而“俊朗有识具”,含有才智出众之意。

这是六朝时人对“俊”的理解。

“俊”用以品评文章,则在之后,解读时不妨逆而行之,解为文章外在形貌上呈现出来的“秀骨清相”,所谓胡仔之“词格清美”。

1.2 “俊”的具体涵义在鲍照诗文中的体现1.2.1“俊”为外在形貌上的俊美钟嵘《诗品》评鲍:“其源出于二张。

善制形状写物之词。

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嫚。

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

”正是对鲍照诗歌“俊”美的具体说明。

一方面“俊”指文辞俊秀。

王船山云:“鲍照五言深秀如静女。

”其诗《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方植之评曰:“起二句写时令之景,次二句叙登临之情。

……起句兴象,清风万古,可比‘动庭波兮木叶下’”。

(《补集说》)其又评《上询阳还都道中》“字字清新句句奇”。

又如《代春日行》:“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微风起,波微生。

”等既描摹生动,且文辞清秀。

同时,“俊”表现为描形状物之精美。

正如钟嵘所评鲍照“善制形状写物之词”,“贵尚巧似”。

其《代结客少年场行》:“九衢平若水,双阙似云浮。

扶工罗将相,夹道列王侯。

日中市朝满,车马似川流。

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

”少年去乡三十载后重回故乡,登高远望,京城熙攘、繁华的景象在作者笔下十分俊美;又《咏史》:“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士子彯华缨,游客飒轻辔。

明星辰未稀,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 名利之人骈集京城,其服饰车徒之盛极其精美,可谓“贵尚巧似”。

再如“驰道直如发” “马毛缩如猥”都是此种。

1.2.2“俊”指向诗文形象的奇特鲍诗取象独特,如钟嵘所云“諔诡”。

“諔诡”,奇异也。

敖陶孙称:“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

”以孤鹰矫飞高天的画面来比拟鲍诗,恰切地描摹出鲍诗中形象的奇异,显露出鲍诗姿态上的俊美。

最典型的范例莫过于《代苦热行》:“赤坂横西阻,火山赫南危,身热头且痛,鸟堕魂来归,汤泉发云潭,焦烟起石圻。

日月有恒昏,雨露未尝晞。

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含沙射流影,吹蛊病行晖,瘴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

”(节选)作者发挥充分的想象,融会前人之作、传闻、古籍记载及个人其他经历,将西域、南方两处的景物如赤坂、火山、丹蛇、玄蜂、含沙、吹蛊、瘴气、菵露等融于一炉,奇景奇色,描绘出一个异常险恶艰苦而奇异的边塞环境,以讽朝廷对将士恩赏之薄。

景物虽奇,却服务于明确的主旨,故未流于险怪。

再看《芜城赋》对广陵城凋敝衰飒景象的描写:“泽葵依井,荒葛罥涂。

坛罗虺蜮,阶斗麕鼯。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晨见昏趋。

饥鹰砺吻,寒鸱嚇雏。

伏暴藏虎,乳血飡肤。

崩榛塞路,峥嵘古馗。

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

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颓。

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

”各种象征荒凉衰败颓的景、物和自然现象罗列在一起,形象奇异而鲜明飒动,共同烘托出眼前城池的荒凉。

鲍照诗文中的形象虽然奇特却未流于险怪。

鲍照善于从生活中去截取意象,提炼素材,摄入鲍诗的物象如:“伤禽”、“别鹤”、“鸣雁”、“杜鹃”、“朝雉”、“孤鸿”、“孤桐” “陇坂之松”南池橘、北池杏、“双剑”等等多为生活中常见的物象,但作者把自己的感伤心绪投射,使它们带上了独特的情感气息,孤凄幽独,奇特却易被读者理解。

“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

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夕风飘野箨,飞尘被长道”“风起洲渚寒,云上日无晖。

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散漫秋云远,萧萧霜月寒,惊飙西北起,孤雁夜往还”等,诗歌意象平常却不陈腐,在惆怅幽怨的心绪观照下,一切的景物显得如此惨淡撩人情思。

鲍照诗文中奇特而又鲜明的形象,为其诗文面貌增加了俊美的姿态。

1.2.3笔力峻拔劲健,具有清骨朱熹云:“鲍明远才健,其诗乃选之变体……语又峻健。

”陈师道云:“鲍照之诗,华而不弱。

”钟嵘称鲍诗“骨节强于谢混”。

均说明鲍照诗文呈现出来的又一种姿态,在尚巧似的书写之外亦不乏金石之句、风霜之语,由此透出一种峻拔劲健的笔力,一种秀骨清相,这也是“俊”之一种。

如《芜城赋》:“棱棱霜气,蔌蔌风威。

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以峻健之语,说出边塞之状。

2“逸”之内涵2.1“逸”指逸气逸“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说文解字》)其本义是逃跑,又引申为奔跑,如“马逸不能止。

”诗文称“逸”,应指“逸气”。

古人论文,往往重气,所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

” 诗文而以“逸”称者,鲍照之前唯有建安刘桢。

曹丕称刘桢诗作“有逸气”。

鲍照的诗歌亦如此。

方东树云:“李、杜皆推服明远,称其‘俊逸’,盖取其有气,以洗茂先、休奕、二陆、三张之靡弱。

”又云“明远虽以俊逸有气为独妙,而字字炼,步步留,以涩为厚,无一步滑。

凡太炼涩则伤气,明远独俊逸,又时处奇警,所以独步千秋。

”方东树进一步说到明远“诗体仗气,极似公幹(刘桢)”。

可见鲍照诗歌不仅有气,且所含之气与刘桢同,均为“逸气”。

2.2“逸气”在鲍照诗文中的具体涵义2.2.1“逸气”是一种奔放畅达的语气即指鲍照诗文在行文上的语义语气的畅达奔放,和胸无羁绊的豪迈雄壮的气势,表现出“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的挥洒。

故“鲍诗全在字句讲求,而行之以逸气,故无騃蹇:缓弱、平钝、死句、懈笔”。

它与“滞气”相对,“学康乐之沈厚深重,须济以明远之俊逸,乃免滞气”。

钟嵘称鲍照诗“驱迈疾于颜延”乃这种逸气。

鲍诗中乐府诗尤其鲜明地展示出这种风格。

如《代放歌行》:“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小人自龌蹉,安知旷士怀?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素带曵长飚,华缨结远埃。

日中安能止?钟鸣尤未归。

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

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诗人对世人熙熙,追逐名利,小人苟苟,旷士蒙尘的现实心有不平,反常道以聊虫自比,道出旷士情怀,而对小人在京城为名利奔竟之丑态进行了细致、磊落的铺陈,贬抑、怨恨之意分明,语气畅达,怀抱分明。

又如《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食苗实硕鼠,玷白信苍蝇。

凫鹄远成美,薪芻前见陵。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心赏犹难侍,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开篇即点出自己性情清直却遭猜恨,世情淡薄,硕鼠、苍蝇等奸佞之人危害国家的现实,诗人心有不平,故连用几个比喻、典故进行述说,文气畅达,情感激越。

2.2.2“逸气”是带有鲍照特色的刚健之气潘得舆:“元晖之隽骨,与鲍照之逸气,可称六朝健者。

”鲍照才秀人微,湮没于世,却志向远大,耻为“燕雀”。

时不我遇,使他怀有深重的感伤与悲切;但他并不因此萎靡、困顿,总是在困境中生发出知遇的希冀,故悲切与昂扬交织,灌注于诗,使其诗获得充沛的内在生命力,形成了鲍诗特有的刚健之气。

如《代挽歌》:“独处重冥下,忆昔登高台。

傲岸平生中,不为物所裁。

埏门祗复闭,白蚁相将来。

生时芳兰体,枯髅依青苔。

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

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

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吴挚父曰:“杜公所称俊逸,殆是此等”)诗人采取独特的视角,设想一位身处九泉之人对死后凄凉之苦及对生的追忆等描写表达了恋生惧死之情,傲岸、耿直的性情油然而出。

又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徵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此诗叙写北方边塞告急,强虏压阵,天子震怒,发兵征虏的情状。

鲍照一生没有从军经历,却多次亲临边地,知悉艰苦的作战环境和战事之凶险,但是他对平虏建功有着热切的愿望,故他在诗中既强调虏军精强,更突出我军威之浩荡,描写边地景象奇峭苍莽,情调豪宕壮丽而不低沉,在诗末更进一步表达了从军报国之志。

以“俊逸”概括鲍照诗文风格,说明照之诗文不仅姿态俊美,在内在的情感上更灌注了一股不可阻遏的逸气,两相结合,使得人们阅读鲍照诗文时既获得外在的美感,又能感受到强大的震撼。

我们在理解鲍照俊逸风格时,不可偏重任何一方,应注意“俊”“逸”并举,即看到鲍照诗文俊美的一面,也不要忽视其奔放、超迈、刚健的一面。

正如王夫之所云:“若徒以光俊求之,则且去吴均不远矣,元嘉之末,雅俗沿革之际,未可以悦耳妄相推许也。

”参考文献[1] 张撝之.世说新语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 钟嵘.诗品译注[M].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98.[3] 鲍照.鲍参军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 郭绍虞.昭昧詹言[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