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与开发

合集下载

课程规划:关注全面素质,预留个性空间——学校课程规划顶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规划:关注全面素质,预留个性空间——学校课程规划顶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社会实践类 选修课程 学分不超 过 8学分 ) , 总学 分
所谓课程就是用 “ 课” 的方式规范 、 引导学生 的 学 习过程 。 首先 要 回答 的问题是 : 由谁来决 定学 生
达到 1 4 4学分 。 对此 , 我校 每个 年级 每周有 9 节 课
实施走班教学 。
的课 程? 从课程 的 民主性 角度来说 , 国家 、 社会 、 学 校、 教师、 家长 、 学生都可 以决定课程 。 但是 , 我们认 为最关键 的只有三者 。 一是 国家 , 因为学 生是 国家 的, 基础教育 是公 民教育 , 所以, 国家决定课程代 表
了同家 的一种 培养标准 ; 二是学 生 , 因为 学生是 自 己的 , 学生 对 自己的未 来有最终选 择权 和决定权 ,
1 . 充分尊重学生的选课 意愿
为 了让学生能够方便 、 快捷地选到 自己期望的 课程 , 学校成立 了“ 学生选课指导 中心” , 制订 了《 学 生选课指南》 。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 根据 自己的人
的成长 ; 它不为 “ 标准” 而生 , 独特的个性 、 创造的天
如何校本化 实施或如何 开展基 于课程标 准 的有 效 教学? 二 是校 本课程 如何 合理开 发 ? ” _ 1 因此 , 制 订

性能够得 以充分 的张扬 ; 它不是要帮助孩子选择人 生, 而是尊重孩子 的发展选择 , 让孩 子都能够 成为 最好 的 自己。

口 卢 明
( 浙江海盐元 济高级 中学, 浙 江海盐 3 1 4 3 0 0 )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 的全部学 习生活 的总和 。 只
汰赛 。 一 些成长 的烦恼 被过早地 贴上 了“ 标签 ” , 原
本 自然 的生长过程被打乱 , 不少学生在学 校里成 了

顶层设计的学校课程设计

顶层设计的学校课程设计

顶层设计的学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XX学科的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进行XX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都会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章将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XX概念的定义,XX原理的阐述,以及XX方法的应用。

2.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方法本章将介绍XX学科的基本方法,包括XX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第三章:XX学科的实际应用案例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XX方法在XX领域的应用,以及XX方法在XX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与实施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与实施
核心素养诗性精神交互使用工具交往合作自我反思人文社会科学探究艺术审美体育健康学科基础课程数学科学学科基础课程语文英语品德信息技术学科基础课程音乐美术学科基础课程体育健康体育健康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广域融合性综合课程
课程、班队课程
广域融合性综合课程: 期初课程、田园课程
学科拓展 课程
学科拓展 课程

语文
学科基础 课程
品德 英语
合 课 程
学科拓展 课程
学科拓展 课程
音乐 学科基础
课程 美术
综合课程
学科拓展 课程
学科拓展
数学
学科拓展 课程
课程
学科基础
科学 课程信息
人文社会 科学探究
技术 学科拓展

交互使用工具
核心素养
5、×××课程的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开发、规划、实施、质量) (2)对学生的评价 (核心素养、如:见附件)
6、×××课程实施的保障:
(1) 学科组文化建设(制度、精神) (2) 成员专业发展 (3)专家的支持 (4)环境的支持
三、关于课程的具体实施
(课程基地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交往活动实施方式) 2、校本课程的实施 3、主题活动性课程的实施
独立 思考
学生的 学
同伴 交流
倾听 与内化
B、课堂实施形态新视角
分组: 学生学习的形态:“显性分组”或“隐性分 组”
条组
块组
小组学习:
倾听
教师引导后 学生学习
“小组学习” 独立思考
学习方式
课堂上,主要以四人交流为主, 而分工合作(如记录员、汇报员、纪 律员)大多在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楼顶层设计方案

教学楼顶层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学楼的建设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提高教学环境质量,本设计方案针对教学楼顶层进行优化设计,力求实现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

二、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关注使用者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绿色环保:采用环保材料,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3.高效利用: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使用效率,满足多功能需求。

4.美观大方:结合现代审美观念,打造具有特色的教学楼顶层。

三、设计方案1.空间布局(1)教学区:设置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满足各类课程需求。

(2)休闲区:设置休息室、茶水间、小型会议室等,供教师和学生休息交流。

(3)绿化区:设置小型花园、绿化带等,营造舒适的自然环境。

2.功能分区(1)教学区:根据课程需求,合理设置教室布局,提高教学效率。

(2)休闲区:设置舒适座椅、茶几等,方便教师和学生休息。

(3)绿化区:采用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形式,增加绿化面积。

3.材料选择(1)墙体:采用轻质隔墙,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建筑成本。

(2)地面:采用环保地砖,耐磨、易清洁。

(3)吊顶: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隔音、隔热、防火。

4.节能措施(1)采用节能灯具,降低能耗。

(2)设置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热水。

(3)利用自然通风,降低空调能耗。

四、设计方案亮点1.多功能教室:可根据需求调整布局,满足不同课程需求。

2.休闲区与教学区相结合:方便教师和学生休息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3.绿化区与教学区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

4.节能环保: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本教学楼顶层设计方案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旨在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舒适、高效的教学环境。

通过合理布局、材料选择和节能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中小学校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中小学校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成都市中小学校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评价结果
课程设计与开发
(20分)
1.课程目标设定恰当,聚焦区域学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符合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5分)。
2.课程内]容符合新课程标准,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且具体详实,结构合理,逻辑清晰(5分)。
3.开发的教材或其他教学载体系统有特色,结构合理并具有选择性,富有人本化特质,可操作性强(5分)。
6.学校对课程的评价重视其发展性和过程性,凸显并发挥多元主体(教师、学生及家长等)的评价作用(5分)。
7.学校适时建立并逐步完善课程建设的反馈与评价机制,评价结果能有效推进学校课程的改进与完善(5分)。
课程保障与推广
(30分)
1.学校专门设有课程建设的领导小组,具有完整的课程资源建设推进方案并逐步得以具体落实(5分)。
4.课程开发团队的核心育人理念准确、鲜明,能合理开发与建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35分)
1.课程实施计划系统,能与国家课程体系进行有效衔接和拓展,整合课时空间而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5分)。
2.各类校本课程均有完善的实施方案,课程实施的预期成效可达成度高或已有成效显著(5分)。
6.课程实施的教师易培训,教学方法与手段具有一定普遍性,易实施、易推广(5分)。
总体评价
(15分)
1.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本区域、本学校发展实际相一致,符合程度高(5分)。
2.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之间贯通一致,契合程度高(5分)。
3.学校课程开发建设在本区域有所突破与创新(5分)。
3.各类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其课程性质具有较高的契合性,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具有明显支撑或促进作用(5分)。

学校顶层设计方案

学校顶层设计方案

学校顶层设计方案学校顶层设计方案,是针对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方案。

通过顶层设计,可以统一学校的目标和理念,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以下是一个700字的学校顶层设计方案。

一、学校的使命和目标:学校的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的目标是建立具有特色、优质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校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崇德尚智,和谐发展。

学校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放在首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校也将注重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

三、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学校将创建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

学校将实行课程研究小组和项目制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将建立师德师风评价系统,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并且鼓励教师团队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服务保障:学校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完善学校的管理体系。

学校将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共育共建共享,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六、学校的特色教育和社会实践:学校将注重开展特色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机会。

学校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七、学校的品牌建设和校园文化:学校将注重品牌建设和校园文化的培育。

学校将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倡导阳光、积极、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

学校将打造学生喜爱的品牌活动,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以上是一个学校顶层设计方案的概述,通过该方案,学校可以构建起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结构与实践探索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结构与实践探索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结构与实践探索作者:***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1年第02期纵观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从关注学科价值到强调育人价值的轨迹是清晰可见的:从地方课程引入到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从增强学科间联系到综合课程的创设。

“如何将学科知识转为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载体,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生命力。

作为一所义务教育小学,如何在国家课程发展的趋势下,紧随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指向,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创建整体化课程体系,解决核心素养在学校课程和学科教学中的落地问题,是基础教育学校的时代使命。

一、学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一)为什么要进行学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党的教育方针对“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有宏观的要求和指向,而每所学校的校情、师资、学情等不尽相同,校长也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课程必须进行变革,要对学校整体情况和课程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实现课程的现代化转变,才能够有机地将国家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具化为符合学校课程的育人目标。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方向与载体。

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的顶层设计,才能实现课程的全面引领,引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变革与发展。

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顶层设计也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的科学的、整体的规划与统筹,使三者之间在学校教育的体系中形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结构,是营造学校协调一致育人环境的必然趋势。

(二)如何进行学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在课程建设中,课程的顶层设计犹如绘制大楼的建设图。

首先,要深入分析国家教育发展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等,明确学校发展和课程建设的方向与框架;其次,要紧绷“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应该如何指引课程建设,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去支撑、实现国家的育人目标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等”这根弦,细化“大楼”的结构图与分段目标;再次,细化并让全体师生认同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培养目标,并将细化的内容渗透到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中。

顶层设计的学校课程设计

顶层设计的学校课程设计

顶层设计的学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顶层设计的概念,了解其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明确本年级学习重点,将顶层设计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3. 学生能掌握课程目标分解的方法,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顶层设计思维,分析学校课程的结构和内涵。

2. 学生具备将顶层设计理念运用到实际学习中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程目标的设计和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关注学校课程设计,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示范课,旨在通过顶层设计理念,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年级,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需要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科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顶层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顶层设计概念:讲解顶层设计的定义、意义及其在学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教材第1章“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第1节“顶层设计概述”。

2. 学科知识框架构建:分析本年级学科知识体系,将顶层设计与学科知识点相结合。

相关教材章节:教材第2章“学科课程设计”,第2节“构建学科知识框架”。

3. 课程目标分解:教授如何将整体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

相关教材章节:教材第3章“课程目标的设计与实施”,第3节“课程目标分解方法”。

4. 教学内容组织:根据课程目标,详细阐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制定教学大纲。

相关教材章节:教材第4章“教学内容的设计”,第4节“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核心价值与基本要素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核心价值与基本要素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核心价值与基本要素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学校教育变革要作好课程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凝练学校课程哲学,确定学校特色发展方向。

课程顶层设计要依据学校发展愿景和学校现有课程资源以及学校的现实环境,从而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课程顶层设计发展愿景我国长期以来坚守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课程开发模式,要求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各学校课程实施几乎无一例外地采取忠实执行取向。

然而,自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使学校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为学校践行“儿童立场”提供了政策保障,于是很多学校开始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课程整合的实践。

但很多学校往往“忙于埋头拉车,很少抬头看路”,表面轰轰烈烈,实有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之嫌,既无明确的目标指向,也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因而出现了课程设置碎片化、随意性的倾向,无法彰显课程结构的张力,也没有反映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校的发展愿景。

要使教育改革和学校课程设置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让学校课程设置既能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又能反映学校的现实需要,切合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做好学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课程设计的核心在学校管理层,因此学校课程设计就是指学校课程顶层设计。

一、学校课程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源于工程学的概念,数十年前被跨国公司普遍采纳。

简而言之,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论对企业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系统性的规划。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按照国家政策的刚性要求、地方政府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校的发展愿景,对学校课程作出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和具体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有多少所学校作出了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实施的效果如何,尚未有准确的统计与结论。

清华附小、北大附中、深圳后海小学、上海格致中学、重庆谢家湾小学等走在课程改革前列。

实践教学体系顶层设计(3篇)

实践教学体系顶层设计(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旨在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方法,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规范、有序的指导。

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出发,探讨实践教学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体系顶层设计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 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应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体系应关注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顶层设计的原则1. 目标导向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确保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2. 实践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3. 个性化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实践需求。

4. 产学研结合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与产业、企业紧密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5. 不断优化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不断调整和优化。

四、实践教学体系顶层设计的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涵盖各个学科领域。

2.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3. 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和实践环境。

4.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应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考核和评价标准。

5.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从学生、教师、课程、基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智慧校园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顶层设计规划方案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智慧校园的建设将为学 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顶层设计的概念与重要性
• 顶层设计是指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智慧校园的建 设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过程。顶层设计注 重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智慧校园的建 设能够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需求。
07
结论与展望
总结与成果展示
技术应用
智慧校园顶层设计规划方案成功地整合了最新的信息技术,如云计 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
实施效果
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
社会反响
该规划方案得到了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有 益的参考和借鉴。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逐步完善智慧 校园的各项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与其他学校、企业、研究机构等进行 合作,共同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 展。
持续创新
完善设施
强化培训
加强合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应继 续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和应用 ,保持创新活力。
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使他们更 好地适应智慧校园环境,发挥其最大 效益。
构建智慧化的学生、教师、资产等管理系 统,实现学校各项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 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增强校园安全
促进教育信息化
通过智能监控、预警防范等手段,提高校 园安全防范能力,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 财产安全。
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 进程,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为学校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
04 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方案

学校如何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如何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如何做好顶层设计?2015-12-25 周颖育人不是把人当成工具或者把人训练成工具,而应强调体验和探究。

校长的任期只是学校历史发展长河中短短的一个阶段,所以,对学校的谋划既不能滞后也不能过分超前。

作为校长,我们常选择在开会、研讨中向师生描绘学校发展的愿景,无论是伟大的教育理想、生动的教育场景还是抽象的教育数据,愿景总会激起人们的憧憬。

但我更愿意向师生们传递学校的顶层设计,因为它不仅包含了愿景,而且指明了通向目标的路径。

顶层设计必须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这是毋庸置疑的。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果校长迫于家长、社会舆论对学校质量实行片面的评价标准,过度追求考试和升学成绩,那么就是对教育目标的异化和窄化,而且这所学校的顶层设计是有缺陷的。

学校的顶层设计不该满足于描绘愿景,必须是一份可以实施的计划,它统筹了学校发展的基本要素——课程、教学、教师、学生,并通过高效的管理把德育、教学、教科研等工作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为此,校长必须对以下一些问题具备清晰的认识:比如,对学校教育的正确理解,对学校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对优势教师和教师优势的清晰了解。

一位成熟的校长必须明白: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它必然要与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关;教育不是把人当成工具或者是把人训练成工具,而是强调体验、探究,是投入并产出情感、智慧的活动;学校教育的时空不能仅局限于校园,校园之外的生活学习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具有个人的偏好,这是允许的,但学校建设如果具有过多的个人特性,甚至到了“校如其人”的程度,则并不可取。

那些与办学目标及教育本质相契合的个性、价值观,才可以融合到学校发展的过程中。

校长的教育理想要比校长的个性更重要,必须体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国育才的理念,而不是满足于实现个人“小我”的人生愿景,如果满足于世俗眼中的一点点成绩,而忘记了对教育理想的永恒追求,那也算不上一位真正称职的校长。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顶层设计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顶层设计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顶层设计作者:李学林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年第04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由此可见,学校和教师肩负着课程开发的责任,开发适合学校实际与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顶层设计(一)规划校本课程的整体框架我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与发展目标,通过对学生的共性与差异,社会与家长的要求,教师的现状等方面的分析,构建了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框架。

(二)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校本课程的设计、规划在领导,开发在教师。

只有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学校才有可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为此,必须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三是要通过培训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真正内化为教师从内心滋生的动力。

(三)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纲要的制订、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的编写、课程的实施和管理等方面。

因此,必须严格规范开发流程。

定题(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申报,填写《昆明市第三十思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申请表》(书写《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初审)→审定,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经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目录》→开发→开设(学生选择)。

通过这样一个严格的程序和流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二、步入正轨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丰富了学科资源,延伸了学科课堂,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

教师的专业在校本课程开发、开设中得到发展。

践行“顶层设计”理念

践行“顶层设计”理念

践行“纲要”精神,坚持走特色教育之路从本月24号开始,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系列培训活动。

学习中,我结合自身工作认真领会培训精神,受益匪浅。

通过有关“纲要”知识的学习,我明白了“纲要”制定的特定社会背景,以及落实“纲要”精神必须坚持的各项要求。

虽然目前高考指挥棒还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但为了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特别是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的终身发展,我们教师必须认真践行“纲要”精神,不断推进素质教育。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呢?有效的途径就是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走特色教育之路。

26日,孙校长再次为我们做了专题报告——《“顶层理念”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孙校长首先为我们解读了“顶层理念”的内涵,然后阐释了各级政府和我区小学教育的“顶层理念”,孙校长广博的知识视野令我折服。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顶层理念”作为系统性、纲领性的核心地位。

最后,孙校长就我校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谈了具体的做法。

孙校长的讲解使我明白:我们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具备课程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每一位教师才能搜集、利用好身边的各类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受教育的效果。

另外的培训对我启发也很大。

如区骨干教师尹国珍老师的报告——《紧抓纪律缰绳,成就课堂人生》。

尹老师指出了当前课堂管理中的各种弊病,然后她重点讲述了课堂管理应注意的事项及13种操作策略。

本期我将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工作,据说本届五年级班风不纯、纪律涣散,我会好好学习尹老师的报告内容,争取学以致用。

孙云晓教授的报告同样引人入胜。

他没有以专家口吻说教,而是通过身边大量的鲜活案例进行分析,说明了一个大家都明白却常忽视的问题: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好的师生关系胜过各种教育,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他的命运。

育人以学生为本,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一个教育者必须要有明确、正确的思考,才能把握工作的关键与着力点。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遵循“认知-行为-习惯”的一般规律,认真践行培训精神,努力实现自己工作的突破。

顶层设计数学课程体系

顶层设计数学课程体系

顶层设计数学课程体系:
顶层设计数学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方案。

以下是一些建议:
1.确定课程体系的目标和定位:根据学校类型、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明确数学课程
体系的定位和目标,是培养数学专业人才还是为其他专业提供数学支持,以及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

2.制定课程体系框架:根据目标和定位,制定出合理的课程体系框架,包括课程门类、
学时分配、学分设置等,确保课程体系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3.优化课程内容:根据课程体系框架,对每门课程进行优化,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
方法,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完善教学资源: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为教学提供
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6.建立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等,
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路与方法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需要具备系统的逻辑,包括教育哲学、育人目标、课程体系架构和课程实施与制度保障。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撑,构成了课程整体构建的基础。

在顶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关系,避免分科教学的割裂,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通过厘清顶层设计的系统逻辑,可以确保课程目标的贯彻落实,达到最大化的教育效果。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科统整核心素养是指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思维素养、创新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学校课程构建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有机融合,形成有机的学科体系。

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多元选择的课程实施方式学校课程构建的实施方式需要多元化,包括选修课程、兴趣课程、实践课程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

同时,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课程的实施效果。

总之,学校课程整体构建需要有系统的顶层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科统整和多元选择的课程实施方式。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课程目标的贯彻落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学校需要将育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确保课程的设计与目标的实现相一致。

然而,由于学校传统的分科课程体系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矛盾,这一目标难以实现。

因此,需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重构课程的契机,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核心素养作为逻辑起点,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2.课程设计需要以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为了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学校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应以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而不是基于分学科的知识与内容。

这需要学校重新审视课程体系,重新设置课程方案与课时分配,以及重新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实现素养导向的课程重构。

学校课程建设典型发言稿(3篇)

学校课程建设典型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学校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

近年来,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深知,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在此,我想就我校课程建设的典型做法和经验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课程建设理念我校课程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特色鲜明、质量优先”的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

二、课程建设措施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1)构建“一核多元”的课程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学科课程为主体,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补充,以选修课程和特色课程为拓展,形成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2)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层面,合理配置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推进课程整合。

打破学科界限,整合课程内容,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加强课程内容建设(1)深化课程改革。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确保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2)开发校本课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结合学校特色,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3)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

紧跟时代发展,关注社会热点,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课程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3. 加强课程实施与评价(1)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3)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评价课程实施效果,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4.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发挥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校内资源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适应性课程+选择性课程++整合性课程+创
造性课程
▪ 学科基础课程+实践拓展课程+探究创新课
课堂教学的创新与突破
▪ 加法:额外增加课时来实施校本课程 ▪ 维持:利用原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空间
来实施校本课程
▪ 整合:合并重组学科课堂与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空间,通盘考虑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 实施
▪ 减法:在原有的学科课时空间内,同时完
▪ 清晰地认识基础教育的特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奠基(身心基础;品行基础;学习基础;实践基 础);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基(兴趣;特长)
▪ 准确地定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语言与艺术;
Hale Waihona Puke 数学与科学;社会与生活;运动与实践)或核心 品质(情感;认知;技能)
▪ 紧紧地抓住学校教育的核心部分(以体验为基础
,以思维为核心的学习力)
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 与开发
引言:以课程为核心的学校改进
▪ 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三个关键词:谋划力;
领导力;学习力
▪ 校长办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这样的人
▪ 学生发展的两大核心:核心素养;核心能力
一、校本化课程建设的几种状况
▪ 没有教育理念,也没有校本课程 ▪ 有教育理念,但没有校本课程 ▪ 有校本课程,但没有教育理念 ▪ 有教育理念,也有校本课程,但没有契合度 ▪ 有教育理念,也有校本课程,而且契合度高 ▪ 有教育理念,也有校本课程,但没有契合度,而
▪ 成都市卓锦小学 ▪ 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案例一:卓锦小学
▪ 核心理念:理解教育 ▪ 解析:理解作为教育目的;理解作为教育
内容;理解作为教育过程;理解作为教育 途径;理解作为教育方式
▪ 凝练:增进理解,自我实现 ▪ 培养目标:四大基础(身心;品行;学习
;实践);五大品质(勤思考、能悦纳、 善合作、会反思、有责任)
▪ 明确地体现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精神(社会责任
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课程结构模型的设计:领域+平台+模块
▪ 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 ▪ 共通性课程+个性化课程+综合性课程 ▪ 体验性课程+理解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探
究性课程
▪ 分科性学科课程+综合性学科课程+分科性
活动课程+综合性活动课程
▪ 当代中国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
自主选择;多元文化
▪ 当代中国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多种价值理念:
生本;生命;幸福;和谐;成功;差异; 自主;快乐;生态;博雅;整合;生活; 体验;创新;主体;活动;合作;情趣; 审美,等等
▪ 当代中国中小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基
于生命;回归生活;道法自然
学生培养目标的厘定
展与学校课程发展的整合)
三、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基本环节
(一)目标与理念系统设计 ▪ 找“魂”:核心教育理想(理念) ▪ 充分地解析核心教育理想(理念) ▪ 精准地凝练核心教育理想(理念) ▪ 确定学生培养目标
▪ (二)育人系统设计
▪ 设计课程模型:课程模块 ▪ 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 设计特色德育活动:目标、内容与方式
且庞杂、零散
▪ 有教育理念,也有校本课程,而且契合度高,但
庞杂、零散
▪ 有教育理念,也有校本课程,而且契合度高,并
实现了精选和整合
主要问题
▪ 空白:只有国家课程的执行或实施 ▪ 分离:与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生发展脱节 ▪ 庞杂:校长课程门类繁多而缺乏精选 ▪ 零散:校长课程结构松散随意而缺乏整合
二、学校课程设计的三则案例
为本的课程
▪ 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探究自然;探究社会;
探究人文
案例三:盐道街小学
▪ 核心理念:厚德如盐,适融入道
▪ 学生培养目标:六大核心素养(健身;实学;善
行;乐思;怡情;致博)
▪ 四大学习领域:语言与理解;数学与科学;品行
与健康;艺术与审美
▪ 三个课程平台:共通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综合性
课程
▪ 课程结构:四大领域+三个平台(基础+拓
展+探究)+若干模块
案例二:天涯石小学
▪ 核心理念:生态教育(适应态、选择态、整合态
与超越态)
▪ 基础分析:两个追求(学校整体规划与课程发展
的一致性;学生发展的整体性);三个取向(层 次性、选择性与整合性)
▪ 重新认识:基础教育之“基础”(共通性基础;
个性化基础)
成学科类的校本课程实施
五、微型校本课程的开发
▪ 指向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思维发展:兴趣类课程;
思维训练课程
▪ 直逼学科教材的本质:学科思想方法;学科历史 ▪ 聚焦于学科核心能力:阅读能力;建模能力;问
题解决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探究与创作能力
▪ 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
合;超学科整合
▪ 突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兴趣为本的课程;能力
▪ 若干课程模块:拓展性课程(意识与视野类;品
质与品味类;兴趣与能力类);综合性课程(学 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双语迎新、数理结合 、综艺游园);学科外整合——全域体验、综合 实践、主题探究
案例四:XX中学(基于理念)
▪ 核心理念:幸福教育 ▪ 解读:1、幸福作为一种教育目的。教育的使命是成就学
生的幸福人生。幸福人生表现在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 理幸福三个方面。具体地说,幸福教育旨在培养身心健康、 情感丰富、明德致道、志存高远和自我实现的小学生;2、 幸福作为一种教育过程。幸福教育就是提升学生生命意义 和幸福感的过程。这种过程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心情愉悦、 需要满足、内心充实和满怀希望四个方面。3、幸福作为 一种教育方式。健康、厚德、得道、成功、愉悦是决定人 的幸福与否的五个基本条件。但是,“幸福与否,乃灵魂 之事”。这意味着,幸福教育重在“厚德”、“悟道”、 “尚智”三个方面;4、幸福作为一种教育品质。作为川 师附小的办学品质,幸福教育着眼于追回教育的人生意义, 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提升学校的品味和品位。
▪ (三)保障系统设计
▪ 设计教师发展课程:目标、内容与方式 ▪ 设计学校管理制度:校本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
四、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难点问题
▪ 核心教育理念的凝练 ▪ 学生培养目标的厘定 ▪ 课程结构模型的设计 ▪ 课堂教学的突破与创新
核心理念的凝练
▪ 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理性(科
学)与人本(人文)
▪ 目标定位:修身、立德、乐学、扬长、综合 ▪ 课程结构:四大领域(语言与艺术;数学与科学
;运动与实践;社会与生活)+两个平台(共通 性课程;个性化课程)+若干模块
二、何谓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
▪ 清理“地基”:实际操作性(历史、现实
、理论)
▪ 寻找“灵魂”:顶层决定性(目标与理念

▪ 实现“整合”:关联整体性(学校整体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