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宾:解读数字化电厂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电力市场课程报告

武汉大学电力市场课程报告

电力市场课程报告智能电网框架下电力市场的发展与展望Development and Outlook of Electric Power Market under theFramework of Smart Grid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目录摘要 (1)1 引言 (1)2 智能电网给电力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2.1智能电网给电力市场带来的机遇 (2)2.1.1高效可靠的电能质量保证体系 (2)2.1.2多样化的交易主体 (3)2.1.3全面信息化的智能交易平台 (4)2.2电力市场在智能电网时代面对的挑战 (4)2.2.1 大规模分布式绿色能源并网给电力市场带来的挑战 (4)2.2.2 大容量间歇式绿色能源并网给电力市场带来的挑战 (5)2.2.3 广域互联电力系统给电力市场带来的挑战 (5)3 智能电网框架下电力市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3.1需求响应与均衡分析发展趋势 (5)3.1.1需求响应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6)3.1.2需求响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6)3.1.3电厂-电网-用户需求响应互动均衡博弈 (7)3.1.4 完全信息下的智能电网需求响应均衡分析模型与市场机制 (7)3.2 智能电网下计及用户侧互动的发电日前调度计划 (8)3.2.1 计及用户侧互动对发电调度的影响 (8)3.2.2 计及用户侧互动的发电调度计划 (9)4未来电力市场发展模式的展望 (9)4.1市场交易主体更加多元化、市场集中度下降 (9)4.2电力交易品种多元化和金融化 (10)4.3实时市场不可或缺,价格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更大 (10)4.4市场鲁棒性更强 (11)4.5市场更加透明和公平 (11)5结语 (11)参考文献 (12)摘要本文从智能电网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全面分析了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对以智能电网为载体的电力市场进行展望。

提出了智能电网的突破意味着电力市场及其研究思路的又一次变革,将深刻影响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模式,促使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和交易品种金融化,改变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供需关系,促进智能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逐渐融合、协调发展,实现能源、环境等多种资源的综合优化配置的观点。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技术标准KKS剖析讲解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技术标准KKS剖析讲解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技术标准Technical guidline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Group) CorporationQ/DG 1-A003-2005电厂标识系统编码规定Coding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Plant Identification System2005-11-16发布2005-11-16实施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标识系统应用说明第二部分:工程专业应用说明第三部分:标识系统的工作程序第四部分:索引(附录A、B、C、D)附录A 系统(功能)索引附录B 设备索引附录C 部件(元件)索引附录D 建构筑物索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聪生、康慧、周岩、姚欣怡、邓放、李向东、时可、文敏哲、闫茂春、冀立、季平、李智、马欣欣、阎欣军、张晋宾本标准批准人:孙悦本标准的解释权归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科技信息管理部。

电厂标识系统编码规定第一部分:标识系统应用说明目录0 引言 (1)1 结构、范围与名词解释 (2)1.1文件结构 (2)1.2适用范围 (2)1.3名词解释 (2)1.4单位名称和专业术语的命名规定 (5)2 标识格式 (6)2.1标识种类与分级 (6)2.2三种标识的用途 (8)2.3标识类型的前缀符号与分隔符号 (9)2.4分级的格式 (10)3 数据字符的含义 (11)3.1全厂 (11)3.2工艺相关的标识 (13)3.3安装点标识 (31)3.4位置标识 (35)0 引言电力体制改革后,发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在建项目管理、物料资源调控等方面的信息交换中,需要使规划设计阶段出现的建构筑物、系统、设备、部件的相关信息能够在后续的采购、施工、安装、调试到生产运行、维护、直至退役全过程的生命周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积累这些信息使之为今后数字化电厂奠定基础。

智能电厂体系架构与智能应用研究

智能电厂体系架构与智能应用研究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智能电厂体系架构与智能应用研究骆长勇(国家能源集团陕西彬长发电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18)摘要: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规划以及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发电厂逐步向智能化、智慧化发展。

智能电厂控制系统面向发电生产运行控制过程,建立生产一体化数据平台,在数据融合、互联互通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人工智能算法、数据采集、智能分析技术,有效提升设备运行和系统控制的智能化水平,查找实际生产数据信息中的特征和规律,为运行人员提供可靠依据与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智能电厂智慧电厂智能控制体系架构中图分类号:TM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0(c)-0039-03Research on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ofIntelligent Power PlantLUO Changyong(Shaanxi Binchang Power Generation Co.,Ltd.,China Energy Group,Xi'an,Shaanxi Province,710018China)Abstract:With the planning of the national "double carbon"goal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power plants are gradually developing towards intelligence and smart.The intel‐ligent power plant control system is oriented to the power generation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control process,es‐tablishes a production integrated data platform,and flexibly uses variou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data acqui‐sition and intelligent analysis technologies on the basis of data fusion and interconnection,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telligent level of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system control,and fi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data information,provide reliable basis and guiding opinions for operators.Key Words:Intelligent power plant;Smart power plant;Intelligent control;System architecture1智能电厂背景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能源企业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
梁远国
13
江苏大唐国际吕四港电厂MFT的设计与分析(2011年第二期)
二等奖
华东电力设计院
钱非
1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锅炉汽包水位软测量研究(2011年第三期)
二等奖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蒋月红唐秋杭
15
智能设备管理系统在新密电厂二期2x1000MW机组工程的设计(2011年第三期)
二等奖
华东电力设计院
新密电厂二期建管处
一等奖
中南电力设计院
刘树洲
6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和实施(2013年第四期)
一等奖
西南电力设计院
张晋宾周四维
7
超超临界机组仪表导管壁厚计算的适用条件(2013年第二期)
一等奖
华东电力设计院
侯新建包一鸣
8
福建福清核电厂常规岛热控设计原则及方案介绍(2011年第四期)
二等奖
华东炉(CFB)床温的BP神经网络模拟(2013年第一期)
附件2:2010—2013年度《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期刊的优秀稿件及优秀组稿人名单
2010-2013年《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期刊优秀稿件
序号
稿件名称
获奖
等级
单位
作者
1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设计与节能减排(2010年第二期)
一等奖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李麟章王健
2
关于火电厂厂级控制系统(PSCS)概念的探讨(2011年第一期)
三等奖
华东电力设计院
张晓华
2010-2013年度《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期刊优秀组稿人
序号
优秀组稿人单位
优秀组稿人
1
华东电力设计院
黄慧雄
2
中南电力设计院

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

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

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目录一、摘要 (1)二、内容概要 (1)三、背景及意义 (2)四、相关理论及技术 (3)4.1 配电网全域大数据 (4)4.2 负荷智能预测模型 (5)五、模型构建与实现 (6)5.1 数据预处理 (7)5.2 特征工程 (8)5.3 模型训练与验证 (9)5.4 模型优化与调整 (11)六、实证分析 (12)6.1 实验环境与参数设置 (13)6.2 实验结果展示 (15)6.3 结果分析 (16)七、模型应用与推广 (17)八、结论与展望 (18)一、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力系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负荷预测挑战。

为了实现更精确、更高效的负荷预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

该模型通过整合配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天气数据等多源信息,结合先进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配电网的负荷情况进行预测。

二、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围绕“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进行阐述。

通过综述相关领域的背景与研究现状,为后续模型介绍做好铺垫。

详细描述了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与验证等关键步骤。

展示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背景与意义: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和负荷预测的重要性,指出了现有预测方法的不足之处,为本模型的提出提供了背景和动机。

相关研究综述:回顾了配电网大数据分析、负荷预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模型构建:详细阐述了从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到模型训练与验证的全过程,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模型构建、参数优化等关键步骤。

实证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模型的预测效果,证明了本模型在配电网负荷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结与展望:对本模型的特点、优势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三、背景及意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力系统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和能源浪费问题。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及方案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及方案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及方案目录一、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概述 (2)二、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基础 (2)1. 数字化变电站定义及特点 (4)2. 关键技术原理 (5)3.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架构 (6)三、数字化变电站主要技术内容 (8)1. 智能化电气设备技术 (9)2. 互感器数字化技术 (11)3. 测控与保护技术 (12)4. 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 (13)5.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15)6. 通信网络技术 (16)四、数字化变电站实施方案 (17)1. 设计原则与目标 (19)2. 系统规划与设计流程 (20)3. 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 (21)4. 系统安装与调试流程 (22)5. 工程实施案例分享 (24)五、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分析 (25)1. 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26)2. 降低运营成本及风险 (27)3. 增强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 (28)4. 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 (29)5. 促进信息化管理发展 (30)六、数字化变电站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31)1. 技术挑战分析 (33)2. 安全风险挑战与对策建议 (34)3. 管理挑战与对策建议 (36)4. 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策略 (37)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建议 (38)七、总结与展望 (40)1. 项目成果总结评价 (41)2. 经验教训分享与反思 (42)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展望 (44)一、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概述实时监测:通过数字化的采样和处理技术,能够实现对电网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测和获取,提高了电网监控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自动化控制: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对电网设备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提高电网运行的自动化水平。

数据集成与共享: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实现了数据的集成与共享,便于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提高了数据的利用效率和电网的管理水平。

提高供电质量:通过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控制调整,能有效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和供电质量。

同时能够快速地识别和排除电网故障,减小电网的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

DL_T 5428-2009 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_T 5428-2009 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K 54备案号:J926-2009工阳lll华人民共和罔电力行业标准jDL/T 5428 - 2009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设计技术规定Technical code for design ofI&C protectionsv. stem in fos矧fuel power plant 2009-07-22发布2009-12-01实施III华人民共和陶国家能源局发布⑧DL /T 5428 - 2009前言…………………………………一Ⅲl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53.1术语和定义……”………………………………………………”5 3.2缩略语…………………………………~84总则………………………………………………1 05热丁保护系统的设计原则………………………….a….115.t电源设计原则...一...................... (1)5.2逻辑设计原则...~ ......................a (11)5_3热工保护系统配置原则 (13)5.4其他......。

..................~ (16)6锅炉保护………………一……….176.1锅炉局部保护…“………~ ………¨176,2锅炉炉膛安全保护………………………一………………….19 6+3锅炉停炉保护…”………一……………………………_227锅炉燃烧器控制.........~ (26)7.1 点火、助燃……一…………1 267。

2煤粉燃烧器控制.........一 (28)7.3磨攥机启、停条件......“ (28)7,4蛤煤机启,件条件......~ (29)7。

5给(排)粉机扁、停条件……………………………………。

30 8汽轮发电机组保护……一………………………’318.! 汽轮机局部保护……………………………………。

基于IEC61850标准的火电厂电气监控系统研究

基于IEC61850标准的火电厂电气监控系统研究

基于IEC61850标准的火电厂电气监控系统研究发表时间:2018-03-12T10:49:31.36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9期作者:潘晓烨1 吴沛航2 高波1[导读] 得出了模式二是现阶段在智能开关和电子式互感器不具备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情况下的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指出了IEC61850数字化电气监控系统将是未来火电厂发展的方向。

(1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 211102;2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南京市 211102)摘要:介绍了IEC61850标准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模式,并调研了火电厂电气监控系统中支持IEC61850标准的设备应用情况,详细设计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火电厂电气监控管理系统ECMS方案(模式二),并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得出了模式二是现阶段在智能开关和电子式互感器不具备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情况下的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指出了IEC61850数字化电气监控系统将是未来火电厂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IEC61850;火电厂;电气监控系统;ECMS0引言目前,得益于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推进,IEC61850标准在智能化变电站中已经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受火电厂电气设备种类多、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参次不齐等条件约束,当前IEC61850标准在火电厂电气设备监控和保护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火力发电厂升压站的电气设备与变电站基本类似,因此,火力发电厂升压站内的电气一次设备,以及控制和保护系统等电气二次设备可以直接采用智能变电站中的相同或类似的应用方案。

国内已有火力发电厂工程在升压站控制系统的间隔层和站控层设备之间采用IEC61850通信技术。

但在火力发电厂发变组控制/保护系统、励磁系统、同期系统、厂用快切装置等机组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厂用电控制系统方面,采用IEC61850通信技术仍然需要系统的设备调研和方案研究[1]。

1 IEC61850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模式IEC61850标准是一种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具有面向对象建模、抽象通信服务接口、面向实时的服务、配置语言、整个电力系统统一建模等诸多特点。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系统智慧运维平台应用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系统智慧运维平台应用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系统智慧运维平台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于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电力用户以及用电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优能360系统积极探索提供经济实用和智能化的配电管理平台及其运维模式,并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综合能源智慧管理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物联网配电智慧运维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一、研究背景(一)全社会用电情况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于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电力用户以及用电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电力统计年鉴2021》截至2020年末我国全社会用电用户数量为6.46亿个,增长7%;全社会用电设备接装容量达到95.18亿千瓦,增长19.6%;全社会用电量75214.4亿千瓦时,增长3.24%,其中88.48%为居民生活用电用户,占用电设备接装容量的39.22%,用电量为14.55%;工业用户占用户数量的2.15%,用电设备接装容量为36.79%,用电量为68.23%;第三产业用户数量为8.04%,其设备接装容量为22.27%,用电量为16.08%,其余1.32%为农业用户,设备接装容量占1.73%,用电量占1.14%[1]。

(二)配电系统运维现状配电系统作为电力供应和服务用户的重要节点,具有设施分布散、设备数量多、影响范围广、运维压力大和技术难度高等特点,目前配电系统存在缺少实时监控数据,安全管理难控制;缺少工况分析技术,安全故障难预防;缺少设备控管工具,故障告警难定位;缺少自动管理平台,人工运维难细化等“四缺”问题,尤其是人工维修和巡检存在效率低、周期长、易错漏、成本高和事故多等不足,随着电力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积极探索提供经济实用和智能化配电系统运维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和运维质量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需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基于物联网技术强化火力发电厂燃煤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强化火力发电厂燃煤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强化火力发电厂燃煤管理作者:谭志亮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9期摘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火力发电厂燃煤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同时加强燃煤管理,特别是采制化过程的监管,提高该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关键词:物联网;火电厂;燃料管理;采制化1、引言随着电力市场化工作的推进,发电企业对成本越来越敏感,成本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燃煤成本均占发电成本的70%左右,燃料管理水平是直接影响发电成本的要素之一,体现了发电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水平。

但由于燃煤市场及其物质形态本身的特性,电厂燃煤管理一直存在数据收集困难、信息不够精细的问题。

并进而导致了管理粗放,无法为上网竞价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

物联网技术,通俗地说,就是万物互联,指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体等通过电子网络化的方式联结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联,以达到实现事物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互动的目的。

信息技术每一阶段的发展,均引领了各行各业管理方式方法的大量创新,物联网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产物,同样对管理领域带来了一些新思维。

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为发电厂的燃煤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本文拟论述物联网技术在发电厂燃煤全流程管理中的一些应用方法。

2、设计原则为降低信息及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主体应采用集中式部署;但同时,因联结的设备和系统较多,与其它系统以及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应分布式就地部署,以减少因物理距离而导致的数据故障发生的几率。

此外,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可扩充性,以适应需联网的事物(设备)的调整变化和增减。

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煤场系统、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等等,均属于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实现,必须遵循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思想,在整体性、先进性和可扩充性上作充分的考虑,建立经济合理、资源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案,并具体细化到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软件系统工程上来。

大模型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展望

大模型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展望

大模型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展望目录1. 大模型技术概述 (3)1.1 定义与原理 (3)1.2 大模型技术的兴起 (5)1.3 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6)2. 大模型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潜力 (7)2.1 电网规划与设计 (8)2.1.1 负荷预测 (9)2.1.2 输电线路规划 (11)2.1.3 变压器容量计算 (12)2.2 设备维护与资产管理 (13)2.2.1 预测性维护 (15)2.2.2 设备寿命预测 (16)2.2.3 资产管理策略 (16)2.3 智能调度与优化 (18)2.3.1 负荷管理 (18)2.3.2 电力市场模拟 (20)2.3.3 分布式能源管理 (21)2.4 用户互动与服务提升 (22)2.4.1 客户服务自动化 (24)2.4.2 能源效率提升 (24)2.4.3 用户行为分析 (25)3. 大模型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27)3.1 数据隐私与安全 (28)3.2 模型训练与验证 (29)3.3 技术整合与产业协同 (31)3.4 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32)4. 国内外电力行业应用案例分析 (33)4.1 国外应用的典型案例 (35)4.2 国内应用的典型案例 (36)4.3 案例总结与启示 (37)5. 政策与标准支持 (39)5.1 政策环境 (40)5.2 技术标准与规范 (41)5.3 发展趋势与预测 (41)6. 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43)6.1 技术进步预测 (44)6.2 行业整合与生态构建 (45)6.3 法律与伦理挑战 (46)6.4 全球视角下的电力行业转型 (47)1. 大模型技术概述上下文理解:不仅能够依据单个词、短语乃至句段的表面含义来生成内容,还能够根据更复杂的上下文信息来理解语言的多层次含义。

语义连贯性:能够连续生成语义上连贯的文段,即使信息点跨度大、语义复杂。

知识创立性:能够基于海量的数据构建知识库和处理多样化的信息源,比如新闻、研究论文以及网络资讯。

工业无线网络新国家标准发布

工业无线网络新国家标准发布

152造纸自备电厂DCS控制器配置本体的监测和保护,其系统硬件采用与主系统DCS相当的配置,DEH与ETS中重要的信号硬接线连接至DCS主系统。

3控制器配置DCS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元件,其性能指标应满足控制系统的各项使用要求,一般成对的冗余控制器其故障切换时间小于4ms,可实现无扰切换,切换过程中对系统的控制几乎不产生影响;所有DCS控制器在控制系统正常运行工况下的负荷率不应大于40%,在恶劣工况下运行的负荷率不大于60%;所有DCS控制器在系统各工况运行下其内存的占用率不超过60%回。

控制器的配置可按系统功能进行划分,常用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采集(DAS)、模拟量控制(MCS)、开关量控制(SC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其中FSSS作为热工保护系统应遵循独立性原则,需采用独立的冗余控制器对,而不应与MCS 和SCS等系统混用[4]。

DCS作为全厂控制的主系统应合理考虑其控制器的冗余性及分散性,将系统可能的风险尽量分布到不同的控制器中。

全厂DCS的控制器全部成对冗余配置,与冗余电源、冗余网络构成整个冗余的DCS控制系统,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为防止单对DCS控制器的故障导致整个DCS系统的崩溃,将不同系统的I/O点配置在不同对的冗余控制器中,以降低系统的整体风险。

结合自备电厂工艺系统及功能系统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原则对DCS控制器分散配置:1)任何一对控制器原则上控制的点数不大于400,并同时满足负荷率要求;2)重要保护的I/O点需要和其它控制I/O分开,采用单独对的冗余控制器;3)—用一备或多台组合的重要辅机设备的I/O点应分别配置在不同对的冗余控制器中,设备的I/O点可根据工艺系统纵向组合;4)控制器故障时应保证重要监控信号的正常显示,应将这些信号分别配置在不同对的冗余控制器中,如主蒸汽压力及温度;而如汽包水位一般配有电接点液位计等硬接线后备监控设备,也可将远传信号放在同一对冗余控制器中;5)同一控制回路的设备I/O应分配在同一对冗余控制器中,不应拆开布置;6)对于DCS控制器的处理周期,不同的系统不应超过表1的要求[5]。

数字化供电所业务融合贯通建设方案

数字化供电所业务融合贯通建设方案

数字化供电所业务融合贯通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1)二、建设目标 (1)三、建设原则 (2)四、建设内容 (3)4.1 业务需求分析 (4)4.2 数字化供电所架构设计 (5)4.3 业务流程优化与融合 (7)4.4 业务数据管理一体化建设 (8)五、实施方案 (9)5.1 技术路线选择及实施策略制定 (10)5.2 关键技术应用及创新点设计 (11)5.3 系统平台搭建与部署方案 (13)5.4 培训和推广计划安排 (14)六、项目实施计划管理制定 (15)七、资源配置情况概述 (17)八、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概述主要风险识别分析及应对方案制定和实施18一、项目概述本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集数据集成、分析、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供电所业务平台。

该平台应能够覆盖供电所的所有核心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电力生产管理、客户管理、电量销售、电网规划与运维等,从而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和管理。

平台需要融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电力运行数据的实时分析,以便对供电所的运营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

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个分散的设备和系统进行智能互联,以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精度。

在提升业务运行效率的同时,本项目也注重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二、建设目标实现业务全面数字化: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整合现有业务系统,实现供电所各项业务的全面数字化,包括设备管理、运维管理、客户服务、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

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海量业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供电所运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优化业务流程: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实现业务办理流程的简化和高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供电所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推动智能化应用: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推动供电所业务的智能化发展,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

火力发电厂数字化安全智能研究及关键技术

火力发电厂数字化安全智能研究及关键技术

火力发电厂数字化安全智能研究及关键技术摘要:火力发电厂作为重要的电力能源供应,发挥着关键的电力保供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火力发电厂安全数字化、智能化研究和关键技术的发展成为实现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数字化智能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厂区范围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异常情况实时掌握,提高安全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数字化;安全;智能融合技术引言当前火力发电厂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盲区,设备故障率高、应急响应效率低等。

因此,火力发电厂数字化、智能化安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引入安全数字化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火力发电厂全流程的监控与管理,提高安全防范和事故处理的效率,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提高事前预防能力,推动火力发电厂向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1案例分析:某火力发电厂的数字化安全智能改造1.1背景近年来,在火力发电行业,由于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人身伤亡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例如西部某省的火力发电厂,在过去的生产运营中,该发电厂曾发生过一些安全事故。

为了提高发电厂的安全性,决策者决定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发电厂全区域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以降低风险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2解决方案基于厂内现有的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基础,将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手段与传统电力企业生产运营有机融合,构建覆盖企业全业务、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平台,精确展示生产数据、减少人工干预,打造智能、融合、安全的数字化电厂。

1.预测与预警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基于厂区网络全覆盖,为实现无线视频监控、定位基站信源的传输、数字化智能安全管控应用提供了无线传输通道。

同时借助UWB+蓝牙的定位技术、视频监控,与两票、人员资质审核、安规考试等模块联动,实现对厂区门禁、生产区域、控制室、作业现场电子围栏的准入管理及业主带班人、安全监护人的到位监督。

智能化:电力企业发展的趋势——访国家能源集团国华京燃热电公司总工程师闫计栋

智能化:电力企业发展的趋势——访国家能源集团国华京燃热电公司总工程师闫计栋

22 EPEM 2019.2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并正在经历信息革命,由此所带来的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已对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ICT 技术引领全球产业变革,以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世界主要工业大国纷纷提出相关发展战略。

中国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

在能源革命背景下,已逐渐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企业增强竞争力重要环节、并日益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的管理、科学决策所起重大作用的电力企业,正在普遍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借助智能化手段推进自身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效益、效率、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运营水平,对于电力行业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主要的电力板块,国华电力公司信息化起步较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得到逐步完善,已形成了统一标准的信息化体系,并成为增强可持续发展力和价值创造力的有力保障。

其于2013年启动的“智能国华”建设,通过信息集成共享,构建覆盖设备、控制、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五层智能体系,实现了生产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成为中国智能电站建设的领头羊与佼佼者。

日前,《电力设备管理》记者就此对国家能源集团国华京燃热电公司总工程师闫计栋进行了专访。

智能化:电力企业发展的趋势——访国家能源集团国华京燃热电公司总工程师闫计栋本刊记者 张化冰来自中国工程院岳光溪院士、陈清泉院士等11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组认为,国华京燃热电项目研究成果体现了电站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方向,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毋庸置疑,智能化将是中国电力未来发展的方向闫计栋,国家能源集团国华京燃热电总工程师,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热能工程双硕士,长期从事生产管理和智能电厂建设工作。

2012年担任国华公司智能电厂建设项目经理,通过技术创新及应用,攻克了数据联通、流程联动、系统融合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多项核心技术与方法,建设实现生产高度自动、管理高度集约、信息互联互通的新型电站,创建了智能电站体系架构,驱动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全厂定员30人运营管理9F 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950.98MW)。

火力发电厂中5G技术的应用分析

火力发电厂中5G技术的应用分析

火力发电厂中 5G技术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是逐渐加大。

目前我国的发电技术主要是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以及核能发电,其中火力发电仍是主要发电形式,占比额超过了70%。

近些年,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火力发电也引进了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其中5G 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5G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一些人工办不到的事情,提高了发电效率。

本文就主要对5G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对其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作出探讨,希望助力5G技术优势在火力发电领域内更好地予以发挥。

关键词:火力发电;人工智能;5G技术1、火力发电现状以及5G技术概述火力发电是我国重要的发电技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火力发电的企业大都是已经经营很久的企业,也在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中日趋完善,以便更好的服务人民和社会。

在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普及的今天,火力发电也开始引进人工智能技术以便适应时代潮流,火力发电也开始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其中做为传输技术的5G技术也是开始应用到火力发电之中,高效的传输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以往企业所不曾拥有的。

以往的火力发电大多采用的都是人工的形式,由于人工精力和体能的有限,需要三班倒的方式来不间断的进行工作,同时也是加大了人力成本的支出和设备成本的支出,如果员工操作不当还会造成严重的事故问题,但是智能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5G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应用,使数据得到了很好的归纳总结分析,并且人工智能技术也帮助火力电厂节省了人力成本的支出,达到了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实现更多的企业经济效益。

而且5G通信技术相比于之间的4G等通信技术,其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高速的通信网络和发达的信息连接也为火力发电的智能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快速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延迟为火力发电智能化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是火力发电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 — 一
维普资讯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提升企业竞争力
若要实现上述 目标 ,我 国电力企业 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强大能力。信息技 术是提高企业生产力 ,提升企业竞争力
的捷 径 。
名AR C咨询公司的统计 , 尽管受全球经 济衰退的不利影响,去年全世界 E P R 投
计划的优先级 、资源的合理配置 、重大
问题的决定及政策的制定等 ;项 目小组 负责企业领导层和部门问的协调 ,制定 项 目计划 ,指导 、组织和推动各职能组 的工作;职能小组是实施 E P系统的关 R 键,由各业务部门的关键用户组成,研 究本部门流程优化与重组的方法和步骤, 提 出相关业务对软件的需求 ,掌握与业 务有关的软件功能。 b 分阶段实施 . 在 E P系统方案设计时 , R 企业一定 要搞清 自己的需求和应用 目标的轻重缓 急 ,不宜一开 始就追 求大 而全 。因为 E P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 R
效率 ,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当前国际流
,的企业信息化 ,对我国企业来说是一 彳 次重新洗牌 的机会,是一次千载难逢 的 发展机遇。因此我国电力工业应适时抓 住此大好发展 良机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后发强劲优势 ,提升竞争力,从而缩 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以便在残酷 市场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
后,我国电力建设进一步加快 ,发电装 机容量有了较大增长 ,电力长期供不应 求的矛盾得到缓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 的调整 ,电力弹性 系数逐步降低 ,对 电 力需求的增长相应减缓 ,发电量增长速
度逐 步 下 降 。 另外 ,电力 工业 投 资 多元
二 降低成本和增强赢利能力的 途径
示 的几 个要 点 。

降低电站运行维护成本的 紧迫性和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