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北京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推荐华夏医学科技奖项目公示

公示内容(需包括如下方面)

项目名称: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双靶向精准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

完成单位(含排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完成人(含排序):李家平、杨建勇、彭宝岗、范文哲、王于、黄勇慧、张应强、吴艳琴、赵月、姚望

项目简介(600—1200字,与申报推荐书“项目简介”一致):

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提高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李家平教授等率先提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双靶向精准治疗模式,该模式旨在将局部微创介入与系统靶向治疗相结合,全面精准灭活肿瘤,以期减轻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确切延长生存期,为政府和临床提供了对中晚期肝癌精准个体化的防治策略,为优化医疗资源及提高我省肝癌患者的生存创造了条件。完成人明确了双靶向精准治疗的适用条件和最佳获益人群,制定了临床决策路线,初步总结出对于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癌高危患者,联合TACE可使生存期延长4个月;与单纯索拉非尼和单纯TACE比较,双靶向精准治疗可分别延长患者11.5个月和5个月生存期;对于不可切除肝癌经TACE 治疗降期后,挽救性手术切除对肿瘤反应为部分缓解和存在微血管侵犯的患者较单纯TACE可分别延长患者生存期25月和28月,但对于肿瘤反应为完全缓解的患者无明显优势。此外,该模式还明确指出了TACE不能使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的生存获益,且增加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证实经局部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不可切除肝癌继

续服用索拉非尼并不能使患者获益。同时,该团队深入疗效机制研究发现OPN 和avβ3是肝细胞癌的重要预后指标,并系统阐明了MAT1A 与MAT2A的表达转变通过整合素avβ3对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以及这种机制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相关性,为确立肝癌新的个体化联合治疗模式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该团队获得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SCI论著100余篇,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他引次数累计达150多次,获国家授权专利3项,主编人卫版专著《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学》,主要参与撰写我国首部《肝细胞癌TACE临床实践指南》;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开展10余项中晚期肝癌微创介入与综合治疗相关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积极探索肝癌治疗新模式,连续6年作为大会主席或执行主席承办国内外肝癌微创介入与综合治疗各类大型学术会议,邀请近千位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指导,连续5年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养近千名介入医生。主要完成人2017年被授予“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称号,2018年荣获中国介入医师分会“中国介入新锐奖”,2019年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现任广东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介入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肝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目前该治疗模式已成功推广应用于如中山三院、南方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大型三甲医疗单位,不仅提升了各单位对肝细胞癌介入与综合治疗的水平,还能有效减少TACE和索拉非尼的过度治疗,预估节约全省医疗资源达6480万元之多。

总之,该种双靶向精准治疗新模式,局部与系统相结合,优势互补,可操作性强,为中晚期肝癌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客观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

应用单位清单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3.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4.珠海市人民医院

5.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发表论文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