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及其儒家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意志的主宰之天 1.有意志的主宰之天
孟子默认在人世之外存在着上帝和神 默认在人世之外存在着上帝和神。 默认在人世之外存在着上帝和神 “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上帝 离娄下》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 万章上》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万章上》) 孟子认为是上天降生了人,帝位的传承就是由天决定的。 孟子认为是上天降生了人,帝位的传承就是由天决定的。 他引《尚书》 诗经》之语说, 天降下民” 他引《尚书》、《诗经》之语说,“天降下民”、 天生蒸民”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天生蒸民”,“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万章上》 (《万章上》)。 肯定天对人世间有主宰作用, 虽然孟子肯定天对人世间有主宰作用 但他又援引《 虽然孟子肯定天对人世间有主宰作用,但他又援引《尚 太甲》之语说: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 书·太甲》之语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 可活。 并且进一步指出: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可活。” 并且进一步指出:“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上》)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仁 义 礼 智
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所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 所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
四善端只是理想上的根据(开端),但在现实上 四善端只是理想上的根据(开端),但在现实上 ), 能否将善性圆满开展(充分实现)则无必然性, 能否将善性圆满开展(充分实现)则无必然性,故必 须有自觉的努力(成德工夫)。 须有自觉的努力(成德工夫)。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 以事父母。(公孙丑上) 。(公孙丑上 以事父母。(公孙丑上)
天道观 性善论 尽心说 仁政 圣人论 教育观
(一)、天道观
天道观是孟子思想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其性善论、 组成部分,是其性善论、伦 理思想、 理思想、政治思想的出发点 和哲学依据。 和哲学依据。 通过对《孟子》 通过对《孟子》一书中孟子 关于“ 关于“天”的论述的梳理和 概括,我们认为,孟子所说 概括,我们认为, 有四种意义: 的“天”有四种意义: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 [zhǎng]氏守节 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痛哭之事。 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痛哭之事。 母曰: 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舍市, 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 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 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 非所以居子也。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 [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 官员入文庙, [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 礼跪拜, [yī,拱手礼 让进退,孟子见了, 拱手礼] 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 一一习记。孟母曰: 此真可以居子也。 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 居于此。 居于此。
孟子及其儒家 思想
孟轲, 邹人也。 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 孟轲 , 邹人也 。 受业子思之门人 。 道既通 , 游事 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 适梁, 梁惠王不果所言, 齐宣王 , 宣王不能用 。 适梁 , 梁惠王不果所言 , 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当是之时, 秦用商君, 迂远而阔于事情。 则见以为 迂远而阔于事情 。 当是之时 , 秦用商君 , 富国彊兵; 魏用吴起, 战胜弱敌; 齐威王、 富国彊兵 ; 楚 、 魏用吴起 , 战胜弱敌 ; 齐威王 、 宣王用孙子、 田忌之徒, 而诸侯东面朝齐。 宣王用孙子 、 田忌之徒 , 而诸侯东面朝齐 。 天下 方务于合从连衡, 以攻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 方务于合从连衡 , 以攻伐为贤 , 而孟轲乃述唐 、 三代之德, 是以所如者不合。 虞 、 三代之德 , 是以所如者不合 。 退而与万章之 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4.自然之天 4.自然之天
孟子所说的天, 孟子所说的天,有时指日月运 四时寒暑交替、 行、四时寒暑交替、万物受其 覆育的自然之体。 覆育的自然之体。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浡然兴之矣。 浡然兴之矣。” “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 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 其故,千岁之日至, 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 也。”
2、命运之天
所谓命运之天,具有客观必然性的含义。 所谓命运之天,具有客观必然性的含义。指不以个 人意志为转移的必然之势, 人意志为转移的必然之势,是存在于人力之外的 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异己力量。孟子说: 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异己力量。孟子说:“莫之为 而为者,天也。 而为者,天也。”。 孟子认为命运之天左右决定着天下的治乱。 孟子认为命运之天左右决定着天下的治乱。“五百 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孟子自己的仁政主张不为世所用,究其原因, 孟子自己的仁政主张不为世所用,究其原因,是 天未欲平治天下也” 如天“欲平治天下, “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天“欲平治天下,当 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 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 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 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 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告子说:“是我弟弟,我 就爱他;是秦国人的弟弟,就不爱他,这是由我决定爱 谁的,所以说(仁)是生自内心的。尊敬楚国人中的长 者,也尊敬我自己的长者,这是由对方年长决定的,所 以说(义)是外国引起的。”) 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 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孟子说:“爱吃秦国 人烧的肉,同爱吃自己烧的肉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其他 事物也有这种情况,那么爱吃肉也是由外因引起的 吗?”)耆:同“嗜”。 告子》 (《告子》上)
孟子说人性本善是在理想或即价值层面, 孟子说人性本善是在理想或即价值层面,但在现 实或即自然层面,人却有罪恶的产生。他的解释是: 实或即自然层面,人却有罪恶的产生。他的解释是: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 非才之罪也。……仁 非由外铄我也, 非才之罪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蓗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告子上) 。(告子上 或相倍蓗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告子上)耳 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 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 。(告子上 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 恶的出现并非因为有人没有善性而作恶, 恶的出现并非因为有人没有善性而作恶,而是其 自甘堕落,摒弃善性而不用( 自甘堕落,摒弃善性而不用(没有将道德本心实现出 来)。
二、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
1、人禽之辨
孟子曰: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 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 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 离娄》 也。” (《离娄》下) 孟子所讲的不是人与动物的相同之处, 孟子所讲的不是人与动物的相同之处,即渴饮饥 食等生理上的反应;而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食等生理上的反应;而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即人 之为人的本性。 之为人的本性。
(2)、义内与义外 )、义内与义外
告子曰: 食色,性也。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 内也,非外也; 也,非内也。” 非内也。 孟子曰: 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 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告子说:“他(比 我)年长,我便尊敬他,不是预先就有‘尊敬他’的念头 在我心里的;好比他(肤色)白,我便认为他白,是由于 他的白显露在外的缘故,所以说(义)是外因引起的。”) ) 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 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欤?且谓长者义乎? 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欤?且谓长者义乎?长之 者义乎? 者义乎?”(孟子说:“白马的白,没有什么区别于白人 的白;不知道对老马的尊敬,也没有什么区别于对长者的 尊敬的吗?再说,是认为长者那里存在义呢,还是尊敬他 的人那里存在义呢?”)
3、与告子的辩论
(1)、性善与性无善恶 )、性善与性无善恶 告子曰: 生之谓性。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斋曰:“然。” 孟子曰: 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斋曰: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 欤?”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告子》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告子》 上)
3.道德、 3.道德、义理之天 道德
孟子认为人的仁义礼智的道德意识来源于天。 孟子认为人的仁义礼智的道德意识来源于天 。 他引《 诗经》 天生蒸民, 有物有则。 他引 《 诗经 》 说 : “ 天生蒸民 , 有物有则 。 民之秉 好是懿德。 彝 , 好是懿德 。 ” 人们的内心规范就是其生而具有 的善性, 也就是“ 四心” 即人之本质所在, 的善性 , 也就是 “ 四心 ” , 即人之本质所在 , 经过 扩充、完善即为仁义礼智四德。 扩充、完善即为仁义礼智四德。 孟子认为人们只要在主观认识上“尽心”、 知性” 就可以“ 知天” 在道德实践上“ 存心” “ 知性 ” 就可以 “ 知天 ” , 在道德实践上 “ 存心 ” 、 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 养性” 就可以“ 事天” “ 养性 ” 就可以 “ 事天 ” 。 “ 尽其心者 , 知其性也 ; 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 进而达到“ 上下与天地同流” 天人合一” 也 。 ” 进而达到 “ 上下与天地同流 ” 、 “ 天人合一 ” 的神秘境界。 的神秘境界。
2、四端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 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 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 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 之端也;羞恶之心, 之端也; 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 之心, 之端也;是非之心, 之端也。 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 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 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流。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 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 是岂水这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 册。是岂水这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 其性亦犹是也。 其性亦犹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