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期终复习练习题湘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美元) (万亿美元) 不同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与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Ⅲ 期终复习练习题(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具有显
著的差异性,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C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 .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2、 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说法正确的是A .乡村地域比城镇地域范围小 B .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C .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D .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3、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些区域表现为点状
A .农业
B .城市和工业
C .交通运输线路
D .城市群和工业区
4、 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区域核心多表现为:①中心城市 ②比较大的工业基地 ③交通运输枢纽 ④著名旅游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①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②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③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6、 一般说来,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
A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比较大
B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比较大
C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比较大
D .三次产业比重大致相当
7、 一个地区的产业,根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划分为
A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B .农业、工业、服务业
C .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
D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
8、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转移趋势大致是 A .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B .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转移
C .第三产业向第一、第二产业转移
D .第二、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
分析下面两图,回答9-10题。
9、 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约是发达国家的 A .4倍 B .50% C .25% D .80% 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三类产业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 .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 .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约是发达国家的1/2 D .发达国家的三类产业的产值均高于发展中国家
11、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其排序正确的是
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②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③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④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⑤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⑤
12、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区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
A .“一、二、三”的格局
B .“一、三、二”的格局
C .“二、三、一”的格局
D .“三、二、一”的格局
13、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我们可用下列哪一项综合性指标
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 .人均国民收入
C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D .人文发展指数
14、区域开发方式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关,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A .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B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
C .以较多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D .加强区域内部联系,社会经济通常相对封闭
15、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区内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②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大 ③中心城市规模大,交通线路密度高 ④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 ⑤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右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
读图分析回答16—18题:
16、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17、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
B.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C.整个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减小
D.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和服务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20.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的特点有:①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②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③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④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⑤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减弱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1、下列四组省区中,均地处中部地区的是:
A.西藏、山西、江苏 B.浙江、福建、江西 C.甘肃、新疆、云南 D.江西、湖南、安徽
22、有关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差异是导致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B.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C.中、西部地带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D.东部地带以重型产业为主,西部地带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带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23、有关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化和工业化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地带工业产值高 B.东部地带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地带以传统工业为主体 C.东部地带城市化水平高,中、西部地带城市分布密度小 D.东部地带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强,中、西部地带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24、西部大开发的范围除了西部地带的10个省(区、直辖市)以外,还包括
A.内蒙古、广西 B.内蒙古、湖北 C.黑龙江、湖南 D.广西、吉林
25.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我国东部地区南方与北方的主要差异表现在A.工业结构:南重北轻 B.平原面积:南大北小 C.煤炭石油:南多北少 D.对外开放程度:南高北低
26、关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目的:缩小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B.有利条件:西部地区矿产、油气、水能、耕地等自然资源有突出优势
C.不利条件: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D.重要意义: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7、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实施,形成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四横”是指
A.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B.珠江、长江、黄河、海河 C.珠江、长江、淮河、黄河
D.长江、淮河、黄河、辽河
28、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地区分布不均,90%的可开发水能资源集中在
A.东北、西南、中南 B.东北、西北、西南 C.西南、中南、西北 D.东北、华北、华南
29、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的地理环境都会有明显影响 B.对煤炭调出区而言,尽管能优化产业结构,但会产生地面沉降等问题 C.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地区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D.对煤炭资源调入区的地理环境而言,不利影响是主要的
30、关于荒漠化及其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荒漠化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的 B.水土流失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C.荒漠化是指可耕地转变为沙漠的过程 D、荒漠化是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正确的是:①地表植被破坏严重②黄土土质疏松③风力作用强烈④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形成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原因,正确的是 A.终年受亚洲高压的控制 B.植被稀少,河流短小C.深居内陆,周边又有高大山脉阻隔 D.终年风力作用强烈
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 33-34题。
3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3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读“我国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完成35-36题。
35、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该县的:①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②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③人口数量、耕地面积、荒漠化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④人口密度降低、人均耕地减少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6、据图分析,该县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过度农垦沙质草原的结果 B.引水灌溉沙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