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物质的分离》(2)教案
1 6物质的分离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6物质的分离教案1、教学目标①科学观念目标:不同组成与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能从微观视角初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②科学思维目标:针对真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能基于事实与证据,利用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式构建模型,能运用简单模型解释常见现象,解决常见问题。
③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已经制订的探究计划,运用所学的基本器材,利用观察、实验等各种方法获得数据,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愚弄所学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处理数据,建构解释,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④态度责任目标:乐于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具有初步的理论兴趣。
⑤知识内容目标:了解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现象,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⑥具体学业目标:了解两种结晶的方法,并能根据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
学会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获得硫酸铜晶体,从中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
2、教材分析①教材从如何将其他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一问题出发,导入本节课程②教材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晶体,并提出晶体是怎么形成的?这一问题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进而介绍生活中最常见的氯化钠晶体,是由海水晒盐后得到的,引出了蒸发结晶的分离方法,从而定义了结晶的概念。
④再通过提问,除了蒸发结晶外,还有别的结晶方式吗?引出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⑤用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放在玻片上,观察结晶现象,得出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也能得到晶体。
⑥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引发学生思考,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角度来得出结论。
⑦进而得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用蒸发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结论。
⑧再介绍生产生活中实际上是两种方法一起使用的,用结晶法可以制备出晶体。
⑨最后通过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的实验,让学生们动手制备硫酸铜晶体,并从中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分离第二课时
同
杂质(悬浊液)置
而沉淀下来
根据物 质的溶 解性不 同
用于除去液 体中混有的 不溶性固体 杂质
溶解,过 滤
可除去水中 的悬浮微粒
根据液 体物质 的沸点 不同
用于分离或 提纯液态混 合物
加热,蒸 馏、冷凝
可除去水中 已溶解的物 质
许多地方的自来水是从河
水净化而来,你认为要将河水 中的什么除去?
自来水厂的水净化
物质的分离(2)
池塘一角的污水
工厂排放的污水 受污染的河流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 等有毒物质
2、农业废水中含有农药、 化肥等
3、生活废水中含有氮、磷 等元素
这些废水会流经埋在道路下面的下水道进入污水 处理厂,在那里被还原成干净的水后,再流回河流和 海洋,这些水可能又会成为我们的饮用水。
1、粗盐中可能有的物质: 泥土,沙子、食盐及其他晶体。
2、需使用的实验仪器: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 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等
3、精制粗盐的计划: ①、粗盐的溶解 ②、过滤 ③、滤液的蒸发
4、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后结晶得到了精制的粗盐。
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结晶
注意每步操作的实验 器材、装置要求及玻 璃棒的用途
找出原因,改正后重新过滤。
想一想:如何用下列材料制作一个沙石过滤器?
容量1.5升的塑料瓶一只,吸管一根,滤纸,
木炭粉,细砂,沙砾,碎石,棉花,杯子,
泥浆水
滤纸
木炭粉
细沙
沙砾 碎石 棉花 吸管
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不仅可 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 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市场上出 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 过滤水中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教案
物质的分离教案教案主题:物质的分离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离过程和方法;2. 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分离的方法;2. 常见的物质分离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物质分离实验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烧杯、试管、玻璃棒、过滤纸、酒精灯等;实验试剂:食盐、纯净水、铁粉、沙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水和食盐的混合物,提问学生:如何将水和盐进行分离?引出物质的分离。
二、讲解物质的分离方法(10分钟)1. 手工分离:通过手工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开。
2. 过滤分离:利用过滤纸的漏斗将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3. 蒸发分离:利用加热蒸发液体,使固体物质留下。
4. 磁性分离:利用磁性将具有磁性的物质分离出来。
5. 溶解分离:通过溶解性的差异将固体物质分离出来。
6. 浮沉分离:利用浮力将固体物质分离出来。
三、物质分离实验(30分钟)1. 实验一:过滤分离沙子和水a. 取一小量沙子和一定量的水,混合均匀。
b. 用过滤纸的漏斗将混合物过滤,观察漏斗底部的沙子。
c. 将过滤得到的水贮存在另一个容器中。
2. 实验二:蒸发分离食盐溶液a. 取一小量食盐溶解于一定量的纯净水中。
b. 将溶液倒入烧杯,用酒精灯加热。
c. 观察烧杯中残留的固体白色晶体。
3. 实验三:磁性分离铁粉和纯净水a. 取一小量铁粉与一定量的纯净水混合均匀。
b. 用带有磁性的棒靠近混合物,观察铁粉被吸附到棒上。
c. 将被吸附到棒上的铁粉与纯净水进行分离。
四、实验结果总结(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每个实验的分离过程和结果。
引导他们思考物质分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练习和讨论(10分钟)提供几个实际生活中需要进行物质分离的情景,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物质分离,并列举出可行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的物质混合物,并写一篇关于物质分离的实际应用的小论文。
1.6物质的分离(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浙教版)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物质的分离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物质的分离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集蒸馏后的纯净液体,剩余的液体则留在蒸馏瓶中。
5.萃取的操作步骤
-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萃取。
-将溶剂与待萃取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使溶质从一种溶液转移到另一种溶液中。
-分离两种溶液,收集含有溶质的溶液。
-如果需要进一步纯化溶质,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或结晶等方法实现。
典型例题讲解
(3)分离两种溶液,收集含有溶质的溶液。
(4)如果需要进一步纯化溶质,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或结晶等方法实现。
5.题目:请解释如何使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并描述实验操作步骤。
答案:纸层析法是利用不同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纸层析纸和溶剂,如甲苯、丙酮等。
(2)将纸层析纸放入玻璃容器中,倒入溶剂。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物质的分离原理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物质的分离实验,增强对分离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3)将色素溶液均匀地滴在纸层析纸的一端,使其扩散。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6物质的分离(2) 学案
编号:日期:主备人:姚均锋审核人: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教师评价:
课题:1.6 物质的别离〔2〕课型:预习+展示+练习稳固
学习目标:①知道除结晶外,将物质从水中别离出来的方法还有很多。2能大致说出净化水的几种方法。3能熟练应用过滤方法.
重 难 点:① ② ③
【展示课导学】〔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励志语】勤奋的学生记知识,聪明的学生学方法,优秀的学生悟思想。
展示三:
设计一个简单的蒸馏水的装置。
思考:如何将酒酿中的酒别离出来,为了得到纯度更高的酒精,加热时要注意什么?
【查学】
1、你见过哪些净水的方法?
2、2关于过滤操作的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B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C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D漏斗下端置于烧杯中间
3以下净水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1、获得任务后迅速分配任务,进展板面规划。
2、有问题的继续寻求帮助
3、组织预展
竞评标准:
1、学生自研情况;
2、互动时的小组交流;
3、展示姿态;
4、板书面貌〔版面设计、书写质量、三色笔运用〕;
5、质疑评价
展示一:
说说沉淀法净化水的缺点。
加快水中杂质沉淀的可使用或
展示二:
展示过滤的一贴,二低,三靠
思考:为什么地下水总是很清澈?
〔3〕想想如何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过滤时引流棒应放在滤纸的哪一个位置?
〔4〕制作过滤器时应使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在过滤时,滤液能高于滤纸边缘吗
〔5〕为了不让滤液流到装置外,所以要做到“三靠〞
1:引流棒要与烧杯靠在一起
2:引流棒要与滤纸靠在一起。
物质的分离教案
物质的分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物质的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开的过程;2. 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发、磁性分离和沉淀分离;3. 运用所学的物质分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常见物质分离方法的原理与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物质分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黑板、笔、实验器材(包括试管、滤纸、漏斗、磁铁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物质的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开的过程。
2. 引入标题,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物质的分类。
第二步:物质分离方法的介绍(10分钟)1. 过滤:将固体与液体混合物通过滤纸、滤网等过滤器进行分离的方法。
2. 蒸发:将液体中的溶质通过升华或水蒸气的形式分离出来的方法。
3. 磁性分离:利用磁性物质与非磁性物质的区别,通过磁铁的吸附分离出磁性物质的方法。
4. 沉淀分离:将溶液中的沉淀物通过沉淀的方法与上清液分离的方法。
第三步:实践操作(20分钟)1. 过滤实验:教师现场演示过滤物质分离方法,学生跟随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2. 蒸发实验:教师现场演示蒸发物质分离方法,学生跟随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3. 磁性分离实验:教师现场演示磁性分离物质分离方法,学生跟随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4. 沉淀分离实验:教师现场演示沉淀分离物质分离方法,学生跟随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第四步: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与操作技巧。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举一些物质混合的例子并思考如何使用所学的物质分离方法进行分离。
3. 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五步:拓展练习(15分钟)1. 配置一些物质混合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质分离方法解决。
2. 利用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并给出解决方案。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物质分离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物质的分离初中教案
物质的分离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如过滤、蒸发、蒸馏等。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进行物质分离操作。
3. 能够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教学重点:1. 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
2. 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分离方法的适用场景。
2. 掌握实验操作要领。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漏斗、滤纸、蒸馏瓶、冷凝管等。
2. 实验试剂:食盐水、酒精、碘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分离混合物的?2. 学生分享分离方法,教师总结常见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蒸馏等。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过滤:介绍过滤的原理,演示过滤操作,引导学生掌握过滤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蒸发:介绍蒸发的原理,演示蒸发操作,引导学生掌握蒸发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蒸馏:介绍蒸馏的原理,演示蒸馏操作,引导学生掌握蒸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2.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3.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分离方法的适用场景。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质分离方法。
2.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提醒学生遵守实验室纪律。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完成课后练习。
2.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引出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
通过演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过滤、蒸发、蒸馏等基本分离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事项,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质的分离教案
初中物质的分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分离与提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概念和意义。
2. 常见的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
教学难点: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分离与提纯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等。
2. 实验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二氧化碳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物质,如何将这些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呢?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一些分离和提纯的例子,如用过滤网筛米、用蒸发方法晒盐等。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常见的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并介绍各自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各种分离与提纯方法的效果。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硫酸铜溶液中混有杂质、实验室制取氧气后需要回收二氧化锰等,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分离与提纯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离与提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分离与提纯方法,总结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相互学习和交流。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离与提纯技术的了解和认识。
2. 组织学生开展小研究,深入探究某种分离与提纯方法的应用和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第2课时)
这水你喝吗?
你能帮他们把水净化吗? 可以用哪些办法净化?
一.沉淀法
目的:吸附水中的悬浮 杂质,使其凝聚成较大的 固体颗粒而沉到水底。
凝聚剂:明矾和活性炭。
二.过滤法
固体和水的分离
过滤法:含有杂质的水通过过滤器, 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跟水就会分离开来。
例: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食盐和泥沙 B、食盐水 C、铁粉和铜粉 D、酒精和水
蒸馏法 防止液体溅出,加快过滤速度
加入明矾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目的: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凝聚成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到水底。 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中,哪种方法净水的效果最好?
用显微镜观察或蒸干所得液体后观察 自来水厂对从江河或水库等水源引来的水进行净化处理时,主要经过 3个阶段。
中分离出来。
用漏斗和滤纸制作过滤器 -----实验室常用
沙石过滤器
-----生活中常用
4.蒸馏法: 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办法 原理
沉淀
物质溶 解性不
法同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悬浊液
加入明矾 等凝聚剂, 悬浮微粒凝 搅拌后静 聚而沉淀 置
过滤
物质的 溶解性
法 不同
悬浊液
溶解, 除去水中的
C、铁粉和铜粉 D、酒精和水 泥土,沙子、食盐及其他晶体。 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壁的间隙流下,使过滤失败 常用明矾、活性炭作为凝聚剂 防止戳破滤纸并充分过滤 ①粗盐的溶解②过滤③滤液的蒸发结晶得 泥土,沙子、食盐及其他晶体。 C、铁粉和铜粉 D、酒精和水 你能帮他们把水净化吗?可以用哪些办法净化? 把水静置,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 由二种或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 每一层分别放上:滤纸、木炭粉、细沙、砂砾、碎石、棉花等 用漏斗和滤纸制作过滤器 由二种或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 由二种或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 凝聚剂:明矾和活性炭。 自来水厂对从江河或水库等水源引来的水进行净化处理时,主要经过 3个阶段。 蒸馏水里不再含有杂质。 泥土,沙子、食盐及其他晶体。 用显微镜观察或蒸干所得液体后观察 (1)粗盐中可能有的物质: 蒸馏水里不再含有杂质。
物质的分离教案
物质的分离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的分离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开的过程。
2. 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沉淀、磁选等。
3. 能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物质分离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混合盐和砂糖,向学生展示混合物的存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混合物中的盐和砂糖分开?探究: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可能的物质分离方法,并列举出他们的优缺点。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分离方法进行展示,并说明其原理和适用情境。
讲解:1. 教师对各种物质分离方法进行讲解,包括过滤、蒸发、沉淀、磁选等。
2. 强调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实验: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物质分离实验,如过滤盐水。
2.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拓展:1. 学生根据所学的物质分离方法,设计一个实际情境下的物质分离方案,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物质分离?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物质分离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小结,检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练习题或实验报告,以巩固学生对物质分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实验记录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物质分离实验,如利用蒸馏法分离酒精和水。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物质分离方法,如离心、萃取等,并进行相关实验和讨论。
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物质的分离教案初中
物质的分离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分离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方法及其原理;3. 能够运用物质分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物质分离的概念和意义;2. 常见的物质分离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1. 物质分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2.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等;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分离不同的物质,比如分离混合液体、过滤杂质等,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操作叫做什么吗?2. 学生回答:物质分离。
3. 教师总结:是的,物质分离就是将混合在一起的物质通过一定的手段分离开来。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物质分离呢?4. 学生回答:为了得到纯净的物质,或者为了方便使用。
5. 教师总结:正确。
物质分离不仅可以得到纯净的物质,还可以方便我们的使用。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常见的物质分离方法。
二、新课教学(15分钟)1. 教师展示PPT,介绍常见的物质分离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
2. 针对每种分离方法,教师进行讲解,并用实验演示。
a. 过滤:利用滤纸、漏斗等将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开来。
b. 蒸发:利用加热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溶剂蒸发掉,从而得到固体物质。
c. 蒸馏: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开来。
d. 萃取:利用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开来。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物质分离方法进行解决。
a. 将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
b. 将混合液体中的有机物和水分离出来。
c. 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出来。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并解释原因。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分离的概念、意义和常见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和练习中的收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浙教版
1.6物质的分离教学目标:1.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
重点难点:1.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1.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溶液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自然界中的河水、海水和泉水等都不是纯净物,都是溶有多种溶质的溶液。
那么,怎么将这些物质从水中提取出来,比如从海水提取食盐?一、晶体的形成1、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A.常见物质的晶体如,硫酸铜晶体、云母晶体、食盐晶体、明矾、水晶、金属等,观察。
B.常见的非晶体物质,如硫磺粉、红磷、蔗糖、玻璃、橡胶、塑料、蜡烛、松香等。
发现: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晶体的形成思考:我们所吃的食盐是如何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解答:我们所吃的食盐大多数就是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
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蒸发后,溶液变浓,最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
方法1:蒸发溶剂--适用于所有的饱和溶液。
如食盐的提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取到晶体呢?实验:P38-39实验:1)配制一杯70摄氏度的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利用吸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片上。
3)仔细观察(或用显微镜观察),有没晶体出现?4)静置、冷却、析晶总结出这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即: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总结可得出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可以通过蒸发溶剂使溶液变浓,再继续蒸发溶剂而获得晶体;也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来获得晶体。
事实上,在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问1:为什么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问2: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得到晶体?问3: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前一种是,后一种不一定。
)例: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 1.6 物质的分离(2)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
教学目标:
1、知道处理污水的几种常见方法
2、学会液体过滤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难点:
1、污水的处理方法以及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2、混合物的不同分离方法、原理和应用
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课中助学:
一、预习反馈
二次备课
二、引入
你会直接喝池塘里的水吗?为什么?
一、水净化的方法
实验:取两杯浑浊的泥水,一杯静置,另一杯加入明矾后静置,看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漏斗等实验器材,若给你一些另外的材料,你能否利用学过的知识制作过滤器。
小组合作:如何用下列材料制作一个砂石过滤器?画出来就可以,一学生上来画。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部分小组的设计和结论,交流结果。
观看水净化器视频。
3、为什么现在得到的水还不可以喝?(仍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溶解在滤液中)怎么办?
分离或提纯出的物质,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混合物?
净化方法比较(PPT)
二、应用
1、粗盐的提纯 带着问题看视频,然后回答问题。
粗盐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步骤?需要哪些器材?
2、你知道自来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怎么生产出来的吗?
阅读自来水净化过程,然后看视频,增强印象。
四、小结
根据PPT,完成小结
蒸馏法:利用液体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用于分离两种液体或液体提纯。
蒸馏装置: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铁架台、石棉网和酒精灯
视频观看蒸馏水制取,注意操作要领。
其中,冷凝管中用以冷凝的水下进上出;为了防止暴沸,我们往往会在蒸馏烧瓶中加入一些小石块或碎瓷片。
蒸馏得到的水叫蒸馏水,现在制取的水可以直接喝了吗?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6 物质的分离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第6节《物质的分离》,教材将“水的净化”整合到此节。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三者的区别有了基础,本节的第一课时学习了物质分离的第一种方法——针对溶液使用的结晶法。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是在前面的基础上,针对悬浊液使用的沉淀法、过滤法,进一步让学生对不同的分离方法能系统化。
并使学生能掌握这两种基本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和初步学会正确的操作技能,能自行设计过滤器装置,从生活中的简易过滤器过滤转到实验室的规范过滤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溶解,能够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但对如何除去悬浊液中的杂质仍需要进一步学习。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和器材,会进行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本节课以分析一杯“浑浊的水”中的物质为切入点,得出这杯水中有难溶物质和可溶物质,并以此思考如何将这杯水变为澄清的水,引出今天的内容——物质的分离。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设计过滤器,发挥团队的力量,并在之后的交流环节中完善设计方案,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采取预习实验室用滤纸过滤的操作,进行小组内合作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且利用“过滤得不干净”,“过滤的速度慢”,“过滤时有水溅出”三个现象总结出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以由本班部分学生参与制作的“自来水厂生产水的工艺流程”的视频作为本节课的亮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沉淀、过滤法的在生活中应用。
整个教学中还贯穿着过滤材料发展过程这一隐含的线索,从生活中的碎石、沙子等,到实验室的滤纸,再到膜过滤新材料的应用,体现出过滤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科技在不断进步,体现了STEM理念。
1.6物质的分离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2
浙教版八上科学§1.6物质的分离教学设计课题 1.6物质的分离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离》是浙教版八上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
主要介绍结晶等几种常见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此前学生已了解了溶解、溶液及影响溶解度因素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反推如何从混合物中重新分离出物质,深化了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温度等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同时还为后续学习水的净化等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
第1课时主要介绍结晶的方法来分离混合物,其中结晶包括两种常用方式,即蒸发结晶和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式;第2课时主要介绍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结晶;了解结晶的主要方式(蒸发结晶和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了解不同结晶方式的适用条件;科学思维:理解结晶的两种方法与溶解性随温度变化特点的关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探究实践:通过“硫酸铜晶体培养”等小组实验,了解结晶的两种主要方式,提升操作、观察、归纳的能力;态度责任: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重点结晶的方法难点不同结晶方法的适用范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什么是饱和溶液?2、什么是溶解度?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主要步骤有哪些?过渡:不论是河水、井水,还是海水,自然界的水都是溶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如何将其他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呢?导入新课讲授新一、物质的结晶1、晶体:晶体是一种具有高度有序的固体结构的物质,其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规则的重复方式排列。
晶体都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固定的熔点。
2、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3、结晶:(1)结晶: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
(2)结晶的方法:结晶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蒸发结晶、降温结晶、重结晶等。
晶体以前学习过,这里通过复习来导入晶体的形成过程:结晶课①蒸发结晶;②降温结晶;③重结晶:将物质溶于溶剂或熔融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融体中结晶的过程。
1.6.1物质的分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选择几个典型的物质分离案例进行分析,如沙子和食盐的分离、粗盐的提纯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物质分离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物质分离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质分离技术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采用讲解、示范、指导、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要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3. 拓展学习资源:我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教学视频,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在线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4. 定期反思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 Nhomakorabea学策略。
其次,我会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规范地完成实验步骤。如果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困难,我会考虑是否需要提供更多的示范和指导。
另外,我还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果发现学生对物质分离的兴趣不高,我会尝试通过引入更多有趣的案例或实验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 视频资料:推荐学生观看与物质分离相关的教学视频,如实验操作演示、分离技术原理讲解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学实验活动,亲身体验物质分离的实验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沉淀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分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加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大颗粒沉淀下来
过滤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溶解过滤
可除去水中的悬浮微粒
蒸馏法
根据液体物质的沸点不同
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
加热蒸馏冷凝
可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
蒸馏法:利用液体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用于分离两种液体或液体提纯
蒸馏装置: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铁架台、石棉网和酒精灯
其中,冷凝管中用以冷凝的水下进上出;为了防止暴沸,我们往往会在蒸馏烧瓶中加入一些小石块或碎瓷片。
分离或提纯出的物质,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因此,蒸馏后得到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
漏斗尖端紧靠烧杯内壁
蒸馏法----蒸馏装置:温度计液泡的位置及冷却水的进出口
【思考】
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中,那种方法净水效果最好?可用哪些方法来进行比较?
沉淀法只能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而不能除去这些沉淀;过滤法可以除去这些沉淀,却不能除去已溶解的物质;蒸馏法可以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将水进一步进化,得到纯净的蒸馏水。
可用实验法比较,取等量分别用三种净水方法得到的水将其蒸发至干,可以观察到沉淀法和过滤法得到的水蒸干后有少量固体留下,而蒸馏水蒸干后没有固体留下。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漏斗等实验器材,若给你一些另外的材料,你能否利用学过的知识制作过滤器。
思考:如何用下列材料制作一个砂石过滤器?容量1.5升的塑料瓶一只,吸管一根,滤纸,木炭粉,细砂,沙砾,碎石,棉花,杯子,泥浆水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部分小组的设计和结论,交流结果
用过滤法除去了固体不溶物的液体还不是纯净物,仍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溶解在滤液中,我们可以利用蒸馏法得到纯净的水。
课题(章节)
1.6物质的分离(2)
上课时间
2017年9月27日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章的第6节第二课时,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物质分离的根据:针对溶液使用结晶法,针对浊液使用沉淀、过滤或蒸馏法。让学生对不同的分离方法能系统化地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分离的几种常见方法
2、学会液体过滤的基本操作
【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1、掌握物质分离的几种常见方法,理解液体过滤的基本操作三个要点;
2、完成《作业本Aபைடு நூலகம்第13、14页。
板
书
设
计
第6节物质的分离
一、复习:
蒸发溶剂
结晶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
二、其他几种分离方法
明矾
沉淀法----凝聚剂
活性炭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过滤法----一贴二低三靠滤纸低于漏斗口;滤液低于滤纸上沿
实验:取两杯浑浊的泥水,一杯静置,另一杯加入明矾后静置。
现象:两杯泥水在静置后出现沉淀,泥水不再浑浊,较清澈,加入明矾的泥水沉淀速度快且效果好。
结论:静置,能分离出浮在水中的物质,加入明矾等物质能加快分离。
沉淀法:加入明矾、活性炭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使水中的悬浮颗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
凝聚剂能使水中悬浮杂质凝聚成一些较大的颗粒并慢慢沉到水底。
3、初步了解蒸馏的原理及装置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分离的几种常见方法
2、学会液体过滤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
1、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
2、过滤实验的几个要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
1、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
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提问:1、我们上一节学习了物质分离的哪一种方法?
蒸发溶剂
引导学生回忆结晶的概念,板书:结晶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
2、你会直接饮用池塘中的水吗?
生:不会,水“脏”了
能直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非常的匮乏,而被污染和破坏的水资源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因此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我们还必须了解水净化的方法。
滤装置连接中的一些注意点。
过滤装置连接的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低于漏斗口;滤液低于滤纸上沿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尖端紧靠烧杯内壁
强调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过滤
现象:观察滤纸,留下许多微小的固体杂质颗粒
结论:过滤能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不溶物
沉淀得到的液体并不能直接引用,仍需要进一步的净化。我们往往通过以下的装置来进一步净化。
过滤法:通过过滤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不溶物
器材: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烧杯、
其中,滤纸和漏斗组成了过滤装置中最重要的
部分——过滤器。
Flash动画展示过滤器的制作、过滤装置的连接和过滤的操作。
观看动画时,请同学们观察并指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