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合集下载

我们身边的数学

我们身边的数学

我们身边的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老师,学了x+y=3有什么用?我爸爸妈妈说,为了今后有好的工作和生活,就必须考入好的学校,要考入好的学校,就必须学好数学,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学好x+y=3。

学生有这种困惑,说明数学老师平时过多的注重了纯粹数学知识的传授,较少对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尤其缺乏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应用的研究。

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认识,供大家借鉴、参考。

一、游戏中学数学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方面的兴趣,讲授教材就易入睡眠状态。

” 游戏是学生经常玩的一项活动,在数学课中如能适时掺入一些游戏活动,这不但能调节学生情绪,同时也为教学探究如何进行奠定基础。

如抢“31”:规则:第一个人先说“1”或“1、2”,第二个人接下去说下面的一个或两个自然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说下面的一个或两个自然数,这样,两个人反复轮流,每个人说一、二个,谁先抢到“31”谁就获胜。

初中学生好强好胜,这样的游戏乐于参与。

此游戏本人教学中曾与学生玩过。

但不管如何,学生总败在手下。

当学生迫切想知道为什么时,可与学生一起探索。

原来要抢到“31”,只要抢到“28”即可。

比如甲先抢到“28”,那么乙只能说“29”或“29、30”:如乙说“29、30”,则甲说“31”,如乙说“29”,则甲说“30、31”;都是甲胜。

同样道理,抢“28”,实际就是抢“25”,以此类推,抢“22”,抢“19”,抢“16”……抢“7”,抢“4”,抢“1”。

因此,只要掌握上述要领,谁先说谁就获胜。

这个游戏事实上培养了学生的一种分析、推理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游戏活动中居然有数学。

二、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审美需求,选取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而新颖、奇特、有趣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创设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题背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如:星期天,小明和张老师提着篮子(篮子重0.5斤)去集市买10斤鸡蛋,当张老师往篮子里放称好的鸡蛋时,感觉比过去买10斤鸡蛋时个数少很多。

数学之美就在我们身边作文

数学之美就在我们身边作文

数学之美就在我们身边作文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要和你们讲讲数学之美,这可真是超级有趣的哦!
你们有没有想过,数学可不只是那些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呀!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呢!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平常。

比如说,我们去买糖果,一块糖果五毛钱,那买三块糖果要多少钱呢?这就是数学呀!再想想看,我们排队的时候,会数前面有几个人,这也是数学呢!数学就像一个小魔法师,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里。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

我们要在地上画出格子,这可不是随便画的哦,得用数学知识呢!每个格子要一样大,这就得靠我们去测量和计算呀。

然后我们玩的时候,数着跳了几个格子,这也是数学在帮忙呢!大家一边玩一边笑着说:“哇,原来数学这么好玩呀!”
还有呀,我们看的钟表也是数学呢!时针分针秒针转呀转,告诉我们时间。

我们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学,都得靠钟表来告诉我们呢,这多神奇呀!
再看看天上的星星,它们的排列是不是也很有规律呀?这也像是数学的杰作呢!就好像数学给星星们排好了队,让它们那么整齐漂亮。

数学之美呀,真的是说也说不完。

它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直陪着我们。

我们可不能小瞧它哦,要好好去发现它的美!数学不是可怕的大怪兽,而是有趣的小伙伴!所以呀,大家都要好好去感受数学之美就在我们身边哦!。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摘要:生动的教学实践充分说明:学习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本文从运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二个方面论述,理论联系实际,课例鲜明,层次清楚。

关键词:生活经验;实践操作;生活事例;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1-1297(2012)09-0171-01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

如何在孩子们的面前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呢?如何在数学的学习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呢?我认为应该走一条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数学之路。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原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新课程》指出:“数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的确,只有数学不再板起脸孔,而是与孩子们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才会学懂数学。

一运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在教“减法的性质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下午放学,小明的妈妈给了10元钱去买东西,买洗衣粉3.8元,买牙膏3.2元,请帮小明算算,售货员应找回多少元?于是同学们就开始在练习本上算了起来,有的汇报:用10元减去买洗衣粉的钱,再减去买牙膏的钱,最后剩3元,列式为10-3.8-3.2=3(元)。

五年级数学发言稿

五年级数学发言稿

五年级数学发言稿【篇一:五年级数学与生活演讲稿】数学就在我身边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五年级的李雪。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数学就在我身边》。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

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

我就想,这不是四年学的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

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真会合理安排,节省时间。

”但是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

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同学们,和我一起好好学习数学吧,让数学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创造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二:五年级数学老师发言稿.doc】五年级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家长会发言稿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我也一直很期待与大家的这次交流。

我们召开这个家长会,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我们班的学生在校及在家的表现情况,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希望家长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让孩子们学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作为数学老师,接下来我主要就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跟各位家长说一说一、期中成绩分析:五年级:本学期刚刚完成了期中检测,先和大家交流一下这次期中考试的问题。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演讲稿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演讲稿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和模式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虽然有些人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但事实上,数学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与数学打交道。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们上学要坐公交车,公交车上的时间表、站点之间的距离都涉及到数学。

我们购物时要计算价格、折扣和找零,这也离不开数学。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这些数字背后都有着数学的运算和规律。

数学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科学领域,数学是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基础。

研究物体的运动、变化,测量和计算物体的质量、速度、力等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

在生物学领域,数学可以用来建立模型,研究生物的生长、衰老、繁殖等过程。

在社会科学领域,数学可以用来分析数据、制定模型,用于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的研究。

数学在技术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社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而计算机科学的很多算法和编程都离不开数学。

数学在密码学、数据压缩、图像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另外,数学在工程技术领域也起着关键作用,如建筑设计、电路设计、通信网络等都涉及到数学的知识与技术。

数学还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分析问题、找出规律、运用方法,这些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能派上用场。

数学无处不在,它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数学的学习,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发挥数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数学就在我身边》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数学就在我身边》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数学
就在我身边》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铁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对南京地铁作调查,收集有关信息。

2、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坐过地铁,乘坐地铁你有什么感受?
生:舒适、快捷。

生:爽!
生:坐得时间短,还不过瘾。

师:课前同学们都分小组收集了南京地铁的有关信息,请每一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收集的信息。

各小组代表汇报,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

配音: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开通,地铁全线是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全长21.72千米,南北向穿越南京主城区。

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一共有16站,15个区间。

地铁票价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定价:1mdash;7个区间内票价2元;8mdash;11个区间票价3元;12mdash;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通过介绍,你又知道了哪些有关地铁的数学信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1 2 3。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作文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作文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作文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要和你们讲讲数学哦。

数学呀,可不是只有在课堂上和课本里才有呢,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比如说去超市买东西,那可到处都是数学呀!我和妈妈去超市,我会看着价格标签,哇,这个面包 5 块钱,那个巧克力 10 块钱,这不就是数学里的数字嘛。

然后我们买了好多东西,到收银台付钱的时候,收银员会算出一共要多少钱,这也是数学呀!我就会想,要是我也算得这么快就好了。

还有哦,我们每天上下学的时间也是数学呢。

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出门,在路上花了多少时间到学校,这都是要算的呀。

就像我和小伙伴一起走,我会问他,你今天花了多长时间到学校呀,他一说,我就能对比一下,哈哈,真有意思。

再想想我们玩游戏的时候,也有数学呢!比如玩跳棋,怎么走才能最快到终点,这不是要思考、要计算嘛。

还有玩积木的时候,怎么搭才能更稳更高,这里面也有数学的道理呀。

上次我过生日,妈妈买了一个大蛋糕,要分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吃。

我就开始数有几个人,然后想着怎么切才能让大家都能吃到差不多大小的蛋糕,这也是数学呀!我切完后,小伙伴们都夸我切得好,我可高兴了。

哎呀呀,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呀!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一直陪着我们。

我们可不能小瞧它,要好好学数学,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更厉害呀!你们说是不是呢?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数学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1平时,我们学习数学都停留在书本上,好像都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学习。

其实,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和乐趣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许多同学不明白的哦。

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呢?你一定去买过菜吧,你一定去买个门票吧……往往我们身边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却包含了数学的智慧,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我们如果弄错了这些,就会出现经济受损失、别人耻笑等情况。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我买了3支水笔,1支1元;1个修正带,1个4元;1本笔记本6元;一副手套14元。

营业员在算账时,少算了1支水笔的价钱,我看见了,可又不知道相差多少钱,所以就算了起来,“3×1+4+6+14”。

我突然发现4+6=10,10是个整十数,好加的,3+10+14=27。

“阿姨,您少算了1元!”我说道,“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阿姨开心地说,旁边的人听了也直夸我,奶奶拍拍我的头说:“你真懂事呀!”其实,数学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用一双灵巧的手和一对智慧的眼睛,就能发现它!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2快过年了,妈妈从超市买来了各种各样的饮料,有我喜欢的牛奶,可乐,雪碧等,我感到疑惑的是:牛奶的盒子是长方体的,而可乐的瓶子是圆柱体的?我查阅了一些资料。

终于明白:可乐是碳酸饮料,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容器内部有压。

圆形是同等周长下围住面积最大的形状,因此,对于柱体而言,相对体积最大,在内部气压的作用下,是最稳定的形态。

最稳定的状态应该是球体,但是,制造球体包装一来造价高,而来不易陈列,所以选择了圆柱体。

再说牛奶。

牛奶是消耗量相当大,而且从生产到被喝掉相当快的产品。

使用纸盒成本低,而且能让人联想到“天然”、“健康”的卖点。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作文500字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作文500字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上学,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这里面就是对时间的认识,这是数学。

我们到菜场、超市买菜、购物,这里有价格、重量、数量,米、分、厘米等,这里面是对数量、质量、长度和厚度的认识,这也是数学。

我们家里每天用的水、电,每月付出的水、电费,这里面是对成本费用的认识,这也是数学。

我们每天看多少页书,每天坚持阅读,我们一个月、一年又能看多少页书,这里面是对时间观念的认识,让我们学会珍惜时光,这也是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胜不枚举,数学给我带来许多乐趣。

有一次奶奶让我当一天家,我与奶奶一起去超市买菜,奶奶挑了青菜、山药、汇源果汁、西红柿、洋葱、大白菜、海天酱油、脉动、黄瓜,共需要付18元8角,我给了阿姨20元,阿姨找我1元2角,这一次我学习认识了人民币,我学会了结账、付款。

为此,我还写了一篇《我学会了付账》的日记发表了,非常高兴。

后来,我还写了《充卡》、《认识秤》、《义卖》、《有趣的数学课》、《做数学谜题真有趣》等多篇日记,有的还发表在微信达古小小美文和《淮河晨刊》上。

数学不但在生活中处处有,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同样也处处离不开数学。

我们学习的数学课,讲的全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

人们工作要顺利开展,科学家要成功搞好研究,数学也是最基础的本领。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提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从小重视学习数学,以学习数学的兴趣来提高我们的本领,为祖国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演讲稿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演讲稿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演讲稿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为题目,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探讨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学在金融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中,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

比如,银行利率的计算涉及到复利公式,证券交易的计算需要用到股票的涨跌幅以及投资收益的计算,保险费率的确定也需要数学模型的支持。

这些都是数学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

数学在工程领域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建筑、交通、通信还是电子等领域,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施工图的绘制、结构设计的计算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在交通领域中,交通规划、交通流量的计算以及交通信号的优化都需要借助数学模型。

在通信和电子领域中,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以及网络安全等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数学在科学研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还是天文学等科学领域,数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比如,在物理学中,数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描述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在生物学中,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体的生长、进化等过程;在天文学中,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星体的运动和天体现象的发生。

数学在信息技术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还是数据分析,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设计、数据结构以及编程语言的理论基础都源自数学。

在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都以数学模型为基础。

而在数据分析中,统计学和概率论等数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

除了以上领域,数学还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

在购物时,我们需要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折扣;在烹饪时,我们需要计算食材的比例和烹饪时间;在旅行时,我们需要计算行程的时间和里程等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计算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总的来说,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无论是在金融、工程、科学研究还是信息技术领域,数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年级数学就在我身边教案

一年级数学就在我身边教案

一年级数学就在我身边教案网作者精心整理一年级数学就在我身边教案,希望这份一年级数学就在我身边教案优秀3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一年级数学就在我身边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一年级数学就在我身边教案(精选篇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比较同类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及计量单位。

2、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多与少”、“大与小”等都是数学要研究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重点:了解比较同类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及计量单位。

教学难点: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多与少”、“大与小”等都是数学要研究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到体育课上看看同学们都在干什么1、赛跑(认识时间单位秒)教师说出每个人的时间(14秒、15秒、16秒),让学生说说谁跑得快?感受跑得快,用的时间相对比较短。

2、跳远(1米多)学生跳远,使学生了解跳远的落点有远有近,要知道准确地长度必须要测量。

3、爬杆比赛学生爬竿,使学生明白谁爬得高,谁就得第一。

三、课外活动1、了解“高与低”及其相对性。

了解观察航模小组的活动,了解高与低,了解对应关系2、观察植树的活动学生观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了解轻与重、大与小在都盛满水的情况下,大桶重,小桶轻3、观察气象小组的活动:气温摄氏度气象组的同学测得夏天的气温30度,冬天气温1度。

那个温度高,那个温度低,该穿什么衣服?观察饲养小组的活动(千克)小朋友们都喜欢喂养这些兔子,他们喂小兔子吃什么?使学生知道萝卜与小兔子的对应关系过了一段时间,小兔子就会长大,你发现这些兔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了解兔子的质量有轻有重四、课堂练习1、说说两个人怎样比高矮,和你的同学比一比?2、判断:站在地上,老师比全班每个人都高,认为对的举右手。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

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

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置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的思想品质,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

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地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

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地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我身边的数学趣事

我身边的数学趣事

我身边的数学趣事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的确,生活处处都和数学有关,不信?就来看看我身边的数学趣事吧。

1.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

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

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

“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

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2.火柴游戏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置若干支火柴於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後一根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三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甲先取,则甲应如何取才能致胜?为了要取得最後一根,甲必须最後留下零根火柴给乙,故在最後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不能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则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获胜。

如果留下4根,则乙不能全取,则不管乙取几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火柴而赢了游戏。

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让乙去取,则无论乙如何取,甲都可使这一次轮取後留下4根火柴,最後也一定是甲获胜。

由上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数为4﹑8﹑12﹑16...等让乙去取,则甲必稳操胜券。

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5,则甲应取3根。

(∵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8呢?则甲应先取2根(∵18-2=16)。

规则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不是连续的数,而是一些不连续的数,如1﹑3﹑7,则又该如何玩法?分析:1﹑3﹑7均为奇数,由於目标为0,而0为偶数,所以先取者甲,须使桌上的火柴数为偶数,因为乙在偶数的火柴数中,不可能再取去1﹑3﹑7根火柴後获得0,但假使如此也不能保证甲必赢,因为甲对於火柴数的奇或偶,也是无法依照己意来控制的。

生活处处有数学 数学就在我身边

生活处处有数学 数学就在我身边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

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

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

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

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

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1、认识角。

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电脑闪现)三角形纸上也有角。

(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

(电脑闪现)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

(电脑闪现)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

(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数学之美就在我们身边作文

数学之美就在我们身边作文

数学之美就在我们身边作文Mathematic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whether we realize it or not. 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From calculating the cost of groceries to measuring ingredients for a recipe, mathematic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various everyday tasks. 从计算杂货的成本到为食谱测量配料,数学在各种日常任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The beauty of mathematics lies in its ability to describe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us with precision and logic. 数学之美在于它能够以精确和逻辑的方式描述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aspects of mathematics is its universality - it transcends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rriers, providing a common language for people around the globe. 数学最引人入胜的一个方面是其普适性-它超越了语言和文化障碍,为全球人民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

Through mathematical concepts such as symmetry, patterns, and relationships, we can appreciate the underlying order and structure in the world. 通过数学概念如对称性、模式和关系,我们可以欣赏世界中潜在的秩序和结构。

数学周记五年级下册 二单元200字

数学周记五年级下册 二单元200字

数学周记五年级下册二单元200字篇1数学无处不在,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数学,数学是不可缺少的,不然会给生活带来种种的不便,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数学,探索数学. “圆”,我们随处可见,月饼盒、茶叶罐、药盒的底面不都是圆吗?不过它们整体叫做圆柱。

拿起这些圆柱体你也许会想,为什么要把底面作成圆的呢?为什么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呢?原先我也这样置疑过,不过现在我可以帮你解决哦! 你用同样的材料各做一个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时再来计算体积,这是我们就会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最大,立方体的体积第二而长方体最小。

这时我懂了,为了节省材料,就把这些盒子作成圆的,这样还使体积扩大。

这就是圆柱的好处。

篇2我问妈妈,我们家的衣柜大约有83厘米,我算过一件衣服大约要占0.6厘米,那一个柜只能挂83×0.6=50件衣服。

但是这种衣架用两个手指的位置(也就是2厘米的地方)就能挂5件衣服,如果按平时的放法,两厘米的的位置就只能挂件衣服大约3件衣服,用了这种衣架,衣柜就能放83÷2≈42个这样的衣架,42×5=210件衣服。

省掉的位置真是难以想象,能省3个柜的位置,83×3=249厘米=2.49米。

因此,如果家家户户都买这样的衣架,可以节省买很多衣柜。

现在我们都爱追求时尚,买很多漂亮的衣服都不用为衣柜够不够放的问题而担忧了,这样的衣架是否也适合你呢?篇3《哈利·波特》的第一本“与魔法石”价格是19.5元,有191页。

19.5÷191≈0.1(元),一页大约要0.1元,这本书发行了1391500本。

如果全部卖出可收入1391500×19.5=27134250元!第二本“与密室”售价是22元,有203页。

22÷203≈0.11(元),第二本一页的价格比第一本多了1分钱。

这书发行了1271500本。

全部卖出可收入1271500×22=2793000元!。

第三本“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价格26.5元,有260页。

数学就在我身边

数学就在我身边

数学就在我身边——记星河班超市节感受在“六一”特别的日子里。

学校的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第一届超市节。

小不点们可开心了。

带给我们快乐的不仅仅是物品,还有……“总计赚了9元。

6+3=9元。

花了11元,3+2+3+3=11。

我还亏了2元。

”——朱彦熹“收摊时,我数了数,总共有68元。

我觉得,做老板真好!因为可以买便宜的,卖出去贵一些,就能赚钱了。

”——王宇轩“等下次义卖的时候,我要多准备点东西,而且质量要好点,这样才有市场呀,关键还要学会讨价还价。

”——王沈锐“半小时不到,我的商品就被他们抢购一空了。

我有些后悔没有多准备商品,错失了这个赚钱的良机!活动感想:这次活动玩得非常开心,东西全部卖出去了,而且还赚了钱。

成功之处有:1、2、3、……”——陈牧函“我觉得超市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可以有很多小朋友来买我的东西,我也可以去买别人的东西,我还学会赚钱,认识了人民币,就是我还不会讨价还价,以后我要努力学习,多赚点钱。

”——周游“这次活动我感受到赚钱其实也不容易,不过用自己的劳动赚钱,我很开心。

”——鲁开言“我觉得重在参与,这个超市节我过得很开心。

下次我要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争取赚一点钱。

”——王溢瑶“这个六一节,我学会了买东西和卖东西,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了数量关系,付出的钱—找回的钱=应付的钱,应付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我过了一个快乐的六一节。

”——庄智晗“通过这次活动,不但让我赚了钱而且还增长了很多生活中的小常识,我很高兴。

”——顾烨……孩子们想说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你想知道更多吗?请来看看我们的数学日记展吧。

从设计到布置可都是小不点们一手策划下来的哦!(图文:王素旦)。

三年级下册数学开学第一课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年级下册数学开学第一课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设计意图三年级下册是小学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是从第一学段向第二学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由于年龄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有趣的事物。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开学第一课,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欣赏美妙的数学生活,设计合理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指导学生如何自学,预习。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一种美妙的语言,是一个巧妙的工具,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

数学,最终是烙印在学生思维中的一种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一)带领学生走入美丽的校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美妙的世界。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逐步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二)引领学生浏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了解每一单元的主题和具体编排。

(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文本,初步掌握自学的方法。

(四)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浏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了解每一单元的主题及知识架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有趣的数学家故事、准备每一个单元的具体编排结构图。

学生准备:浏览整本数学书,给新书包上书皮。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我喜欢学数学1.介绍数学名家:毕达哥拉斯。

(播放视频)数学成为一门学科,是谁的功劳呢?答案就是毕达哥拉斯!说起他,你可能还不认识。

但是说起勾股定理,你是不是就很熟悉了呢?没错,就是他最先证明。

而我们一直到解放初年,仍引用西方的叫法,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毕达哥拉斯自幼聪明好学,曾在名师门下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

因为向往东方的智慧,经过万水千山,游历了当时世界上两个文化水准极高的文明古国——巴比伦和印度,吸收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文明的文化。

后来他就来到了意大利南部,传授他的数学和哲学思想。

毕达哥拉斯有次应邀参加一位富有政要的餐会,这位主人豪华宫殿般的餐厅铺着是正方形美丽的大理石地砖,由于大餐迟迟不上桌,这些饥肠辘辘的贵宾颇有怨言;这位善于观察和理解的数学家却凝视脚下这些排列规则、美丽的方形磁砖,但毕达哥拉斯不只是欣赏磁砖的美丽,而是想到它们和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拿了画笔并且蹲在地板上,在研究中,毕达哥拉斯作了大胆的假设:任何直角三角形,其斜边的平方恰好等于另两边平方之和。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就在我身边》一等奖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就在我身边》一等奖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就在我身边》一等奖说课稿1、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就在我身边》一等奖说课稿教学目的: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铁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1、以小组为单位对南京地铁作调查,收集有关信息。

2、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师: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坐过地铁,乘坐地铁你有什么感受?生:舒适、快捷。

生:爽!生:坐得时间短,还不过瘾。

师:课前同学们都分小组收集了南京地铁的有关信息,请每一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收集的信息。

各小组代表汇报,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图片中附相关的文字数据)配音: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开通,地铁全线是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全长21.72千米,南北向穿越南京主城区。

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一共有16站,15个区间。

地铁票价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定价:1—7个区间内票价2元;8—11个区间票价3元;12—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通过介绍,你又知道了哪些有关地铁的数学信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并交流。

出示下表共设:16站台(有15个区间)票价:1—7个区间内票价2元;8—11个区间票价3元;12—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数学问题,南京地铁中就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地铁中的数学问题)(出示南京地铁1号线线路图)师:围绕乘坐地铁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成员商量一下。

生:从小行站上车到奥体中心站一共需要多少分钟?生:用5元钱从小行站到红山动物园站,一个来回够不够?生:地铁从迈皋桥站行驶到奥体中心站,全程要多少分钟?生:地铁一天运营多少趟?总共能载客大约多少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把问题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新的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是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

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设置了两类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学科源自于生活,并指向于提升生活的意义。

生活诞生学科,并为学科所改变。

因此,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当建立内在联系,从而符合学生个性成长的内在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是学生的生活,包括它所处的自然界、社会以及自身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在主体对问题的解决中,建立起自我的价值、学习的意义和对生活的态度。

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就是要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设计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猜想、去动手、去验证,实现教师的活动向学生的实践转移,把活动真正的还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

下面就结合数学课堂实践教学谈几点做法:一、从生活中抽象,让数学成为一种工具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与形的夺目光芒。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案例1:七年级上册——数轴,用一个数简洁抽象的表达一条直线的一个点从而确定其位置,数轴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工具。

对学生来说,如何从学生自己的实践中抽象出这一工具呢?我们就布置了如下活动:你了解我们理工附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吗?我们位于三环紫竹桥往西的位置。

请你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到学校门前的紫竹院路上考察附近的一些建筑的位置,例如:中国兵器、苏宁电器、紫竹桥、紫竹院公园、香格里拉酒店等等。

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机会熟悉新学校的周边环境,有机会思考画图表示情境需要哪些条件,真正实施画图又需要方向、比例等等问题的思考,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借助学生实践的作品的体验提出能不能简洁的表达这一问题,要简洁就自然走向了抽象,数轴的形象自然水到渠成。

案例2: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在数学中,我们常提到方程思想,方程是强大的求解工具。

但是小学学生从二年级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应用题,而解决问题一般使用算术方法,那么怎么让枯燥的应用题有新的活力、怎么让学生感受用未知数思考问题的乐趣就是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要面对的问题。

结合学生参观博物馆、参观科技馆的活动,老师和学生一同观察体验,挖掘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些问题加以讨论解决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下题:为了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学校组织七年级同学走进中国科技馆,亲近科学,感受科技魅力. 来到科技馆大厅,同学们就被大厅里会“跳舞”的“小球矩阵”吸引住了(如图1)。

白色小球全部由计算机精准控制,每一只小球可以“悬浮”在大厅上空的不同位置,演绎着曲线、曲面、平面、文字和三维图案等各种动态造型.已知每个小球分别由独立的电机控制. 图2,图3分别是9个小球可构成的两个造型,在每个造型中,相邻小球的高度差相同. 为了使小球从造型一(如图2)变到造型二(如图3),控制电机使造型一中的②,③,④,⑥,⑦,⑧号小球同时运动,②,③,④号小球向下运动,运动速度均为3米/秒;⑥,⑦,⑧号小球向上运动,运动速度均为2米/秒,当每个小球到达造型二的相应位置时就停止运动. 已知⑦号小球比②号小球晚34秒到达相应位置,问②号小球运动了多少米?图2 图3二、从实验中发现,让数学关注学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因此,我们要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去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播撒创新的种子。

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让学生获得更多体验。

案例3:七年级下——算术平方根自从负数引进以来,学生的数学学习就困难了许多,现在又要出现无理数了。

虽然无理数的符号无比抽象,但像2这样的数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帮助学生实现数系扩充,让2看得见摸得着就是我们教学必须实现的目标。

我们设计拼图实验:小明的妈妈有两块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布料如图图1 345678921345678921(1), 现准备把它拼成一个面积为2平方米的大正方形, 她想, 如果按如图(2)所示拼接, 面积虽然为2平方米, 但不是正方形小明的妈妈很困惑, 你能帮助小明的妈妈解决这个困惑吗?上课时老师准备了很多大小相同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便于学生实验,鼓励孩子们动手解决问题。

有些孩子不敢尝试,我真替他们着急,大脑一片空白连错误的想法都没有多么可怕。

但有些孩子一次拼失败了就再试,再失败再试,渐渐的带动着那些不动脑筋的同学参与进来。

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对学生的作品作出评价,这样拼对吗?为什么?一节课结束,我们获得了一些反例和一些正确的拼法,让学生对2的诞生有了充分具体的准备,为学习无理数奠定了感性认识。

案例4:七年级下——平移学生在小学三年级接触平移,在网格中平移一些格点图形学生已经很熟练了,那么七年级的平移学习需要学生认识图形平移前后的关系,再聚焦对应点连线的性质从而提升对平移的认识。

上课时我们给学生下发了一个小纸船,提出如何在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的小船的问题。

没想到的是拿着小船有的学生不知从何画起,有的是开始描小船的整个轮廓,很少一部分学生在确定关键点连线,所以将整个图形研究分解到若干点的研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应是多次实践的结果。

画平移后的小船,我突然发现孩子们无比的一致:水平向右移动了一点距离再画一个。

这真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学生就认为平移就是水平着移动,一下子我就发现了学生与学习目标的距离。

这样一个小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研究的确可以帮助他们提升一些对事物的认识。

案例5:八年级下——一次函数函数概念如果以严格的形式强加给学生,学生不但缺乏认知准备,而且在学习中也没有得到理解概念体会思想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因此,如果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营造了解函数概念体会思想的环境,那么学生除了能够背诵定义的条文以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了。

从数学史和当前的现实看,函数的“独门秘笈”主要是变化规律问题,在具体说就是求最值问题、单调性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变化率问题。

如果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相信他们也会将隐藏在自己思维深处的函数思想展示出来,通过我们的提炼、固化形成函数概念。

我的教学尝试就以“用一条40cm长的绳子围一个长方形,怎么围面积最大?为什么?”这一问题开始。

学生面对这个问题首先意识到了符合条件的长方形不是一个,而是许多,长方形的面积是变化的。

一些学生画了若干个不同边长的长方形加以说明,大多数学生通过列表来展示变化的边长,还有的学生意识到边长差的变化,学生为了寻求解答必然要关注其中变化的数量。

有学生提到:你怎么就能说明,a=10,b=10时S最大,而不是a=10.0001之类呢?还不如直接抛去具体的数据设字母来解决。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用变量的眼光看问题——这道题不是让我们求某个值,而是求“最大值”,最大、最小一定是在比较中才能获得,因此,要找到比较的对象,要看到这里的变化产生的诸多面积值。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切感受了研究变化的种种问题,为进入函数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从玩中学,让数学成为一种游戏数学游戏不仅是承载知识的一种载体,还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身,所以将数学游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且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还是学生获得学习兴趣和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

案例6:七年级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后,学生练习由坐标描点,由点读坐标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边玩边学。

比如让每个同学课前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在纸上,课上不允许对方看图只能听自己的描述让同桌画出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图形;或者结合流行元素做设计,比如画泰森多边形,著名的水立方的图案看似没有规则实际都是泰森多边形。

我们还可以设计破案游戏,比如伦敦警察局正为一系列自杀案件忙得不可开交,所有死者皆因服用了致命的有毒胶囊而相继死去。

于是,走投无路的警官不得不转向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位非官方的侦探顾问寻求帮助。

Sherlock从案件的蛛丝马迹推断出,这一连串事件并非单纯的自杀,而是有一名连续杀人犯在幕后主使。

在推理与追击下,杀人凶手终于露出了真实面目。

福尔摩斯托人给华生捎来一张纸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格点上有一些文字和密语,目前已经破译出“笛卡尔”的真实意思是“坐标系”,请帮华生破译密语“让数学流行起来吧”的真实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找到幕后主使。

案例7:九年级下——抛硬币实验小明和小芳只有一张演唱会的票,但是他们都想去,都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你们能想个办法让他们之中的一个人去,而且要让他们觉得是公平的?我们可以釆取采取投掷硬币的方法,如果是硬币的数字面让小明去,硬币的图案面就让小芳去。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方便操作,那么请大家仔细想想这种方法公平吗?我们怎么才能说明说明它的公平与否?学生纷纷讨论,确定活动过程:同桌两人一组展幵合作,向上抛掷硬币次,其中一人向上抛掷硬币,另外一人负责记录数据,并且使用计算器计算出数字朝上的频率。

(数字朝上的次数除以总的抛掷次数)“抛硬币”这一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抛硬币”所蕴含的数学规律和事实的强烈动机,让学生乐于、主动的投入探究活动中去。

以上是我们在数学实践课堂的尝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一端是学生的现实世界,一端是数学学科知识,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欲望把这两端连接起来。

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生活、构建自我学习空间。

课堂上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具体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并真实的体验到学科知识的价值,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