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身边素材让生活融入数学

合集下载

浅谈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 引言

1.1 介绍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素材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素材可以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和实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生活素材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场景或者问题,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生活素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引入生活素材,可以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探讨生活素材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

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生活素材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相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生活素材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从而深

入理解相关概念。生活素材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解决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创造性思

维等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生活素材的运用也可以帮助小学

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生活素材是指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实际情境与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将这些生活素材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本文将从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变革的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日常生活中的计算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进行简单计算的问题,比如买东西找零、做饭用量的计算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将生活中的计算应用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2.测量与几何

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和几何问题也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生活素材。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中进行长度、面积、体积的测算,或是通过身边的对象来引导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通过这些实际情境的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时间与周期

时间与周期是生活中的常见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来进行时间的计算和规划,比如早上起床到上学的时间、做作业的时间安排等。教师还可以结合节假日、季节等周期概念,让学生了解时间的长短、周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与周期的数学概念。

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情境化教学

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情境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通过实际测量来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通过购物场景来学习货币的加减法等,这样的情境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子

1. 制作蛋糕时,需要按照食谱中的比例来准确测量原料的重量和体积,这就是数学中的比例问题。比如,如果食谱要求用500克面粉和250克糖制作蛋糕,我们就需要用天平来准确称量这些原料。

2. 做饭时,需要根据人数和食材的比例来计算用料。比如,如果一份炒饭需要100克米饭和50克蔬菜,如果要做4份炒饭,就需要按照比例计算出400克米饭和200克蔬菜。

3. 在购物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打折和促销活动。这时,我们需要计算折扣后的价格,以确定是否划算。比如,如果一件原价100元的衣服打7折,我们就需要用数学来计算出打折后的价格为70元。

4. 在旅行中,我们需要计算行程的时间和距离。比如,如果我们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前进,要在300公里的距离内到达目的地,我们就需要用数学来计算出需要的时间为3小时。

5. 在理财中,我们需要计算利息和投资回报率。比如,如果我们将1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5%,我们就可以用数学来计算出一年后的本金加利息为1050元。

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时间。比如,如果我们要在上午10点到达某个地方,而现在是上午9点,我们就需要用数学来计算出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7. 在购买食物时,我们经常会遇到称重购买的情况。比如,如果我们要买500克的苹果,而商店只提供称重的服务,我们就需要用数学来计算出需要多少个苹果的重量才能达到500克。

8. 在健身锻炼中,我们需要计算重量和次数。比如,如果我们要进行深蹲训练,每组要做10次,而每次要承受的重量为50公斤,我们就需要用数学来计算出完成一组深蹲所需的总重量为500公斤。

数学融入生活——生活素材是最好的教学资源

数学融入生活——生活素材是最好的教学资源

经验交流新课程NEW CURRICULUM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可见,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那么,如何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体现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价值的,而且呈现方式是新颖的、活泼的,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从事数学活动呢?

应该说,教材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上,我们要不断实践与探索。

一、从校园生活中开发和利用数学教学资源

就生活内容而言,校园生活可以说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主要部分。因此,我们首先应从学生的校园生活入手,捕捉并充分利用校园中数学教学资源,有效实施新课程。

如,学习“一亿有多大”这一内容时,对于“亿”这个较大的数,它的数感是很难给学生建立起来的,于是我就想到了“现实生活”这个巨大的资源库,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去感知、体验一亿有多大。我在教学中提取了我校的操场这一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资源。课上,我把孩子们带到了操场上,问学生:“站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的操场很大,我很喜欢!”我便借此即问:“你知道我们操场的面积有多大吗?一亿平方米会有多少个我们操场的面积大?”于是让孩子们展开了猜测、估算,算得操场的面积大约是20000平方米,并惊讶地得出大约500万个我们操场的面积才是一亿平方米,此时孩子们惊叹不已,不由自主地发出:“太大了,真是难以想象!”等对“一亿”竟如此之大的感叹话语。再如,教学米和千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时,我们知道米的长度观念较之千米相比是比较容易建立的,因为在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素材较为丰富,但千米却反之。当时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我突然想起我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为何不有效地利用这一校园中的教学资源呢?于是就产生了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让孩子们在操场上上一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当时,孩子们兴致颇高,先是让学生在了解1米这个长度的基础上,跑了一个100米,跑后让孩子们谈感受,有的感觉较轻松、有的感觉有点累,我便抓住这个契机说:“那我们跑个1000米怎么样?”有的孩子说:“要跑10个100米那么长呢!还不累死呀!”也有的说:“还是试一试吧,不试怎么会知道呢。”一声开始,孩子们出发了……就这样,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在操场的跑道上,通过孩子的亲身参与、实践较成功地建立起来了,这节课我们师生至今难以忘却,孩子们喜欢。

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实际

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实际

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组织实践活动,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一、在生活实际去体验数学

1、在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学时,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走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我把学生分组走出教室,来到学校的操场上、花池边让每位学生去测量圆形花池、下水道井盖等圆形物体的直径与周长。在学生自行操作、探究、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己推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着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素材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它们贴近学生的生活,易

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合理地利用生活素材开展数学教学对于培养

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素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与数的关系、数的四则运算、分数、面积与周长、图形等内容。这些数学知识都可以通过生活素材进行引导和展示。在学习数与数的比较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比较它们的大小、重量等属性,

使学生对“大、小”、“长、短”等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学习数的四则运算时,可以

引导学生去购物、做饭等实际活动中进行加减乘除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

的实用性。通过引入丰富的生活素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

能够更加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

生活素材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

即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还要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应该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在学习面积与

周长时,可以以校园或教室为背景,引导学生积极地测量各种形状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生活素材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从passively receiving knowledge 变为 actively applying knowledge,提高学生的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生活素材指的是能够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生动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如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子、场景等。将生活素材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下面,我们简要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

生活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素材富有生活情境和现实意义,能够让学生感到亲切和熟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授小学数学中的“加减法”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入,如:小明一共有5元,他买了一本书花了2元,剩下多少元?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积极参与学习。

生活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生活素材可以起到“活”、启发性的作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面积”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和场景来引入,如:比较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可以借助纸片和铅笔等实物,让学生亲自测量并比较大小,从而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生活素材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生活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分数”概念时,可以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重量等来引入,让学生发现不同物体之间的关系和比例,从而引发他们对分数概念的思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生活素材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生活素材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比例”概念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尺寸、价格等来引入,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身边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从而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增强数学作用的意识。那么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创设生活情境,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显得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创设了模拟买卖货物情景,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为每个学生准备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的人民币共5元,让学生来认识这些人民币。在活动中提出具体要求,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换算,而且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又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听“山上

有座庙”的故事,再听闹钟“嘀嗒,嘀嗒……”的声音,出现了不断重复的故事,此时教师适时引入数学上有一种特殊的数,就像闹钟的声一样,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就叫做“循环小数”。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比喻,让学生逐渐建立了“循环小数”的概念。这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把讲台变舞台,让学生当演员,分别表演:相对、相向、相背而行,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的情景。这些表演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知识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数学与生活联系的例子

数学与生活联系的例子

数学与生活联系的例子

1. 金融投资:数学在金融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需要使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和预测股票价格的走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2. 旅行路线规划:当我们计划旅行时,也会用到数学。我们需要计算不同的路线和交通方式的最优解,以节省时间和成本。这可以通过使用数学算法来实现,比如最短路径算法和最小生成树算法。

3. 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研究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速率。数学可以通过建立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反应速率的变化,并帮助化学家们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行为。

4. 统计学调查:在社会科学和市场调查中,统计学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统计学的方法,我们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用于决策制定、预测和趋势分析等方面。

5. 碰撞安全设计:在车辆工程领域,数学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设计更安全的汽车。例如,数学模型可以用于模拟车辆碰撞时的力学行为,从而优化车身结构和安全设备的设计,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

总之,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无论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金融投资还是日常决策中,数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

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

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

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

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

白曙光

郑州市二七区艺术小学,河南郑州450000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一、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现实。

1.调查,收集资料

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统计》后,我把学生分成五个组,每组发一张统计表,统计出某个班学生喜欢吃水果情况,组织学生深入校园进行调查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请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亲身经历了统计的真实过程,了解了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有意识地渗透统计思想和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意识,较好地拓展了学习空间。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将课外活动与数学教学整合起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2.表演,演活数学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玩数学”的机会。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尽兴地表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对数学产生好感、亲近感。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加减混合运算”时,根据书上的插图,让班里的小朋友扮成白天鹅,根据老师的叙述,小朋友扮成的白天鹅飞来飞走,然后让学生根据表演情景列出算式。由于表演生动真实,把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演得生动有趣,学生不仅能很快列出算式,而且真正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活用身边的素材 让数学走进生活

活用身边的素材 让数学走进生活

活用身边的素材让数学走进生活

作者:刘雪航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8年第07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由此可见,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新课程中得到体现。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一、从生活的事例引入数学,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识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程度就越高。我就是通过学生最熟悉的、备感亲切兴趣的事例引入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如问一年级学生:“你们喜欢秋游吗?” “秋游前要做些什么准备?”学生们马上纷纷展开热烈的议论,“为秋游做准备”当然会去‘购物’了”。学生一番议论后老师小结:你们所说的“提前购物,购几种?多少钱?多少个同学参加秋游?选择最少有多少个座位的车等”。这些就是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只要留心我们平时看到的、接触到的东西,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通过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学

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之效,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生的数学学习、练习的兴趣盎然,就自然能减少无效的劳动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十一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在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获得某些图片对折能重合后引入课题,然后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圆,一般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半圆形。

将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将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活”起来,即让学生(含个体和群体)在课堂中“活”起来。要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活”起来,不妨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将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实践表明,通过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有目的地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倍加注意:1、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不得、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合教材,重组知识。2、把数学问题回归于现实生活。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可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其它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又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可让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

如何将生活中的数学带进课堂

如何将生活中的数学带进课堂

如何将生活中的数学带进课堂

如何将生活中的数学带进课堂

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数学,教师在日常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感觉很轻松、快乐。而且,为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用最熟悉的素材学数学

新课标倡导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组织学生学习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教材时,让学生对自己最熟悉的文具、生活用品等进行观察、比较、操作、尝试,从而建立起空间概念。在教学中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再让学生探索在我们身边、我们周围的物体。

二、注重个性差异,多样化的思维探究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交互作用种探索、创新,在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的探究中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课堂异常活跃,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兴趣浓厚,人人学有所获。在各小组的探究中,还联想到生活中的排队是按高矮排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到处都有数学,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

在学校中被教授和学习,更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本文将

通过几个实际生活场景,为大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1. 食材比例与烹饪技巧

在烹饪中,掌握食材比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制作面包时,我

们需要根据食谱中的比例来搭配面粉、酵母、盐和水等。这涉及到数

学中的比例和百分比的概念。通过教授食材比例的计算方法,可以帮

助学生们理解食物制作背后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烹饪技巧。

2. 时间管理与进度安排

时间管理是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技能,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授时间的换算和进度安排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安排

自己的时间并提高效率。例如,教导学生们如何计算和评估完成作业

或任务所需的时间,并合理分配时间以完成任务。

3. 购物与理财技巧

在购物过程中,数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如何计算折扣、税费

和总价等概念,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购物过程中的数学运算。

此外,理解财务管理中的数学概念,如积蓄、投资和利息,可以培养

学生们的理财技巧,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加独立和自信。

4. 旅行与地理测量

在旅行中,地图和方向的认识是必不可少的。教授地理测量知识,如如何使用比例尺和计算距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图,提高他们的导航能力。此外,通过解决旅行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行程时间和油费等,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

5. 运动与统计学

运动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授统计学知识,如如何收集数据和制作统计图表,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运动数据。例如,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学生们可以收集和分析球队的得分、射门数和控球率等数据,通过数学统计学的应用,他们可以更好地评估球队的表现和比较不同球队之间的优劣。

让生活问题融入数学课堂

让生活问题融入数学课堂

让生活问题融入数学课堂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数学家华罗庚以前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一位数学科的老师,必须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去组织素材提取生活中的数学,通过生活上的实例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数学学习和生活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呢?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升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水平。

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所以,课堂教学中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问题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这个课时,可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让学生实行一次购物活动,选用原价、现价、降价及打折等一系列“购物”中常见的问题作为学生的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不但掌握了知识,提升了水平,而且形成了积极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水平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持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理解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可结合书本、教室、操场等让学生去量一量,算一算,通过实践操作予以加深理解;有的学生还提出圆形的面积怎样求的问题,使学生潜伏着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巧用生活情境体验身边数学

巧用生活情境体验身边数学

巧用生活情境体验身边数学

津洋口小学张家湘

案例:一位老师在教“生活中的负数”时有一个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①介绍有关负数的史料。

师:同学们,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是咱们中国。

屏幕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为正,以支付的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的表示正,黑色的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

②回忆自己见过的负数。

师:负数一直延用至今,请你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负数?

生1:每天的天气预报中,零下的温度就用负数表示。

师:老师正好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2005年3月8日中央台预报长春、哈尔滨、沈阳的天气预报)

生2:我还在电梯里见过,地下一层用-1表示。

生3:我还在计算器上见过。

师:(出示计算器)请你来演示一下。

生:拨出7-9=-2。

师:(出示存折)谁能说一说-600是什么意思吗?

生4:表示从银行取出600元。

师:那+2000表示什么呢?

生5:存入2000元。

③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

师:下面我们就从天气预报入手,深入研究负数。(屏幕显示:有关上海、南京、北京的景物图片,每个图片旁有温度计显示当天的温度)谁能从温度计上读出上海的温度?

生1:零上2摄氏度。

生2:不对,应该是零上4摄氏度。

师:谁能说清楚到底是零上2摄氏度还是零上4摄氏度。

生:温度计上看:从0度到10度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是2度,第2格就应该是4摄氏度。

师:你很善于观察。我也推荐给大家一个验证的方法,假定这是2摄氏度,顺着往上数2,4,6,8,10度反而成8度了,说明2度是错的,4度是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身边素材,让生活融入数学

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芮秀荣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生活化主动建构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学习,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过程将不只是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过程,课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在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与生活的道理,因此学习完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去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深化感悟,使他们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是“生活知识”。成功的数学教学关键在于唤起学生的数学情感。数学学习过程中当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进生活世界时,孩子们也就能够更加积极、愉悦、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教材,我们以前通常把它狭义地理解为教科书,就是一本本老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课本,教师可以据此照本宣科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最普遍的广义的说法是,教材包括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的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是观众和听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新课程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它包含有多重的丰富的涵义。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学习,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过程将不只是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过程,课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就相当重要,教师要从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我认为应该活用学生身边的学习素材,让生活融入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这一“舞台”真正还给学生。

一、学生的主动参与,灵活转换组织形式。

就像当今的社会,光凭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有所成就的,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中,不仅要结合生活实际,注重相互合作,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灵活转换组织形式。借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际问题来替代过老的例题,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

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我组织一次模拟“选举班长”活动来引导学生探讨记录的方法,要求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为候选人,全体同学从4名候选人中选一个最信任的人做班长,全体学生投票。之后请一名学生唱票,其他同学做记录。记录的方法是:每听到一名同学的名字就在这个名字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标志做一个记号。学生在交流中展示各自不同的记录方法:有的打“√”的,有的画“★”,有的画“○”,还有写数字的,也有画“正”字的。这些记录的方法都来自学生的生活积累,方法的多样可见他们的思维范围很广。在展示后,我问道:“这些记录方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并说说为什么?”由此学生将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比较好,并说出了这种方法的很多优点,我便及时小结:“因为画正字的方法既好数,又节省纸张,所以成了我们搜集数据时常用的方法。”接下来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表说说感觉,在学生说出这样记录我们还需要去数候选人得票数时,引出统计表的概念,让学生互相合作,完成统计表的绘制。学生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情与心通,心与神驰,既感悟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相信印象是十分深刻的,对统计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比平淡的讲解会深入的多。试想,如果教师越俎代庖,以自己思维方式代替儿童的思维方法,直接灌输画“正”字的方法及统计表,以自己的感情代替儿童的思想感情,并试图用理性的灌输要学生明白事理,最终定会事与愿违。当学生对记录表产生异样的感觉时,这正是一种“愤排”的情景,教师统计表的呈现更应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很自主地选择统计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选择,最后统一用“正”字,他们既主动参与了构建,也体会了数学课可以如此自由和精彩。

二、参加实践活动,深化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学生获得体验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载体。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深化对知识的建构。

在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与生活的道理,因此学习完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去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深化感悟,使他们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是“生活知识”。在教学完“统计的初步知识”后,我让学生按四人小组调查学校前面的路口过往车辆的数量情况,然后制成统计表。

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段大丰路与北岭路交叉口某日12:00—12:30经过车辆统计表:

2005年___月___日

根据表格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成员:()制表人:()面对表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路口的马自达最多,小客车最少。从中可以知道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很多家庭都有小轿车;这么短的时间内通过这么多的车,像马自达、电瓶车这样的非法营运车辆如此之多,而且车速这么快,对学生上学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过马路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这么多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受害最严重的就是少年儿童。因此,很多学生提议:把这张表格交给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很简单的一个活动,让学生体会了真正的小主人角色,体会了自己的价值,同时很好地应用了我们学过的知识,深切感悟到知识的重要性。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