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教学中的标题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教学中的标题运用

标题是作者根据文章内容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得来的。文章的标题具有概括性、针对性、醒目性等特点,它常常起到串联结构,有暗示主旨、透露出作者观点与情感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好标题这个支点,就可以撬动整篇文章的教学,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快速地走进文本。

评论标题法

评论标题,就是对标题品头论足,看它是否恰切、生动、引人入胜。对标题进行评论,能够激发学生认真地去读课文,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是这样安排的,在初读课文之前提问:“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不是于勒?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和文章的内容是否吻合?”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有的学生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于勒,标题和内容是吻合的;而多数学生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标题和内容不相吻合。经过一番讨论,全班学生统一了认识,即于勒并非本文的主人公,只是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本文正是用这个起线索作用的人物为题的。

由此可见,评论标题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

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学生仅仅是通过初读,就弄清了小说的主人公,也搞清了小说的线索。

添加标题法

添加标题,就是当遇到单词型标题或短语型标题时,让学生在课文原有标题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修饰性或限制性的词语,拟定意思更加充实具体的新标题。这样,可以加深文本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故乡》一文时是这样安排的,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读课文之后请在课文原标题“故乡”二字之前,加上一个或几个、修饰性的或限制性的词语,把这篇课文的标题变成“……的故乡”的形式。读课文之后,学生站起来相继发言,给课文拟出了一个新标题,并作了简要说明。学生添加的标题主要有:过去的故乡、悲凉的故乡、萧条的故乡、衰败的故乡、日趋破产的故乡、不值得留念的故乡、久违的故乡、与我有了隔膜的故乡、清晰而又模糊的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等。学生从时间、现状、感受、印象等角度,对标题进行了添加。透过学生添加的标题,不难看出,学生思维的触角已经深入了文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已有一定的深度。

重拟标题法

重拟标题,就是在原标题之外重新拟写一个标题。这就需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取不同于原标题的角度,才

能拟好。以教师李蕾教学《呼兰河传(节选)》一文的片段为例:

师:祖父触动了作者萧红心底最深的痛,也给予了作者莫大的温暖。作者用最浅淡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刻的情感。请为课文重拟写一个诗意的题目。

生1:我拟写的题目是“生命中那些雕刻的时光”,因为这是一段沉甸甸的美好回忆。这段回忆雕刻在作者的心底,让人难忘。

生2:我拟写的题目是“温暖”,因为这段记忆温暖着作者日后的人生中的悲凉,给作者于勇气,在艰难中前行。

标题“呼兰河传”对于课文来讲,内容太大,范围太广,不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对主题的理解。学生通过深入文本,重拟标题,化大为小,实现了对文本的再创造。同时,学会了拟题的方法、技巧。

加副标题法

副标题是针对原标题而言,是对原标题加以解释、说明、补充。要想拟出一个恰当而精彩的副标题,要认真阅读文本;拟出的副标题和原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词简洁精练。以特级教师宁鸿彬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的片段为例:

师: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

生1:一个愚蠢的皇帝。

生2:一个爱美的皇帝。

师:“爱美”不能算缺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可否稍加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

生2:爱美过度。

师:换做我们常说的――什么词?

生3:臭美。

师:就是这样说的。这显然是贬义。

学生拟写的副标题用词简练。同时,宁老师对学生拟写的副标题,不是一味地赞美,而是既肯定其长处,又巧妙点拨,让其修正错误。

研讨标题法

文章的标题,有的浅显易懂,一看便知其意;有的含蓄深刻,需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讨论,才能搞懂得它的意思。以一位教师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片段为例:

师: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生1: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

生2:象征特别爱花的父亲离开了人世。

师:如果我们把标题朗读一遍,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和语气好呢?

生3:我觉得应该读得略带伤感。

生4:我觉得文题包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

应该读出她内心的这种痛楚和无奈。

生5:我觉得还应该读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眷念之情。

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运用象征手法,一语双关。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学生通过研究、讨论,弄清了标题的含义,体会了蕴涵在标题中的情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新城初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