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2)

合集下载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一、绪论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不是也对作物育种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作物育种学的奥秘以及它的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产量的科学。

它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作物更健康、更强壮,从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粮食和更好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物育种学的世界,了解它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奇迹吧!在作物的世界中,育种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

从一开始的偶然发现到现代的基因编辑技术,育种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了解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我们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你是不是对作物育种学充满好奇呢?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领域吧!首先我们来聊聊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

作物育种学,简单来说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让它们长得更好、产量更高、抵抗力更强的科学。

这可是个古老的学问,人类从农业文明的初期就开始琢磨怎么让庄稼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人类的需求。

那么这门学科究竟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一章的重点当然是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啦,首先得明白,作物育种不仅仅是选种子那么简单。

它涉及到如何选择和改良作物的遗传基因,让后代拥有更好的特性。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作物育种学中更细致的内容,想要更深入了解这门学科的话,咱们继续往下看哦!2. 作物育种的发展历程作物育种可不是一夜之间就发展起来的,它可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呢。

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种植更好的作物,那时候主要是靠天吃饭,靠经验传承。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也开始使用一些方法来改良作物,比如选择长得更好的种子进行种植。

到了近代作物育种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家们开始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比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等。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

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植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1. 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植物育种学是研究植物遗传育种,利用遗传的原理和方法,对植物进行改良和培育的学科。

2. 植物育种的目的植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出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虫害和逆境条件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3. 植物育种的基本原则(1)选择原则:选择适合育种对象的种质资源,选择优良的亲本材料。

(2)遗传变异原则:利用植物自然的遗传变异和人工的诱变来创造新的优良品种。

(3)杂交原则:利用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进行人工杂交,产生优良的后代。

(4)连续选择原则:利用连续选择和交配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二、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知识1. 植物的遗传基础植物的遗传基础是染色体和基因,染色体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决定着植物的性状。

植物的遗传方式有自交和杂交两种,自交容易固定性状,而杂交能够产生优良的后代。

2. 植物的遗传变异植物的遗传变异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它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干预下,植物个体之间产生的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的来源有自然变异、诱变、转基因等途径,这些变异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

3. 植物的种质资源植物的种质资源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它是植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包括有性系和无性系的种质资源。

有性系种质资源主要是指植物的自然种质和育种材料,无性系种质资源主要是指植物的无性系繁殖材料和细胞工程材料。

三、植物育种方法1. 选种植物育种的基础是选种,它是根据植物基因型和表型的性状,选择优良的亲本材料。

选种的目的是遴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种质资源,作为育种的亲本材料。

2. 人工杂交人工杂交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方法,它是利用不同基因型的植物进行人工交配,产生优良的杂交后代。

通过人工杂交,可以使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相互补充,获得优秀的后代。

3. 同源杂交同源杂交是利用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进行人工杂交,目的是提高表现型的稳定性和遗传纯度,促进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

作物育种学各论

作物育种学各论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作物育种学各论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作物育种学各论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it out!)作物育种学各论一、作物育种学基础育种学的基本概念育种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和动物遗传改良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遗传、变异、选择、杂交和繁殖等。

遗传是指生物体遗传特征的传递,变异是指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差异,选择是指在繁殖过程中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种属的生物体进行交配,繁殖是指生物体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育种学的基础。

育种学的发展历程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时期,当时农民通过人工选择和杂交等方法改良作物和家畜。

然而,育种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当时随着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育种学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

此后,育种学经历了从传统育种到分子育种的转变,逐渐发展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育种学的目标与任务育种学的目标是通过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特征,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育种学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以传递优良性状。

(2)通过杂交等方法,将不同品种或种属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优良品种。

(3)利用生物技术和分子育种等方法,精确地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特征,提高育种效率。

(4)对新品种进行鉴定和评价,确保其具有稳定的优良性状和良好的生产性能。

(5)推广应用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作物遗传学基础遗传规律遗传规律是作物遗传学的基础,它研究了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的规律性。

育种学思考题(老师说的重点)

育种学思考题(老师说的重点)

《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及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名词解释: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自花授粉作物:又名自交作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异花授粉作物:又名异交作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常异花授粉作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自交系品种:从突变及杂交组合中经过多代自交加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群体品种:基本特点是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异质性。

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2、说明各类作物的遗传结构和育种特点。

(1)遗传结构:A、自交系品种;个体内基因性纯合,个体间一致。

B、杂交系品种;个体内基因型高度杂合,个体间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性。

C、群体品种;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异质性。

D、无性系品种:基因型由母体决定,个体间一致。

(2)育种特点:A、自交系品种:1、自交 +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

2、从变异丰富的大群体中选。

B、杂交系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优势最强。

① 连续自交选择获得自交系。

② 自交系间杂交配得强优势组合。

③ 利用雄性不育。

C、群体品种:a、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b、使用群体品种能够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D、无性系品种:a、有性杂交+无性繁殖固定杂种优势; b、利用芽变。

作物育种学试题2

作物育种学试题2

作物育种学复习整理绪论一句话:创造变异:最有效的方法是杂交,还可以有诱变辐射等选择变异:是一门需要经验的艺术,将来的方向,分子设计育种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征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作物品种是人工进化、人工选择的结果,即育种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Variety:变种cultivar:品种农作物品种的3个特性(DUS):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育种目标:(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改进产品品质(三)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四)扩大作物种植面积(五)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有性繁殖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天然异交:是相对于人工杂交而言的,是指同作物的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天然异交率测定方法:选择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作为遗传测定的标记性状,以具有隐形性状的品种问母本,将父本、母本等距、等量、隔行种植,任其自由传粉结实,然后将母本植株上收获的种子播种,进行后代苗期的性状测定。

天然异交率:F1中显性个体出现的比率天然异交率=F1中显性性状个体数/F1总个体数*100% 也有人把上述结果乘以2,作为实际的天然异交率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都称自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小于4%。

大麦的天然异交率0.04%-0.15%,大豆0.5%-0.1%,稻,小麦4%左右异花授粉:雌蕊柱头上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称为异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大于50%,有些可达100%,常见的有玉米、黑麦、甘薯、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大麻常异花授粉: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称常异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且变幅较大,常见的有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粟等两种特殊的有性繁殖方式一、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如异花授粉作物二、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存在与水稻、玉米、高粱、油菜、大麦、小麦、棉花、向日葵等作物中。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doc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doc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O (2)任务:A、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种质资源B、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优息品种、杂交种以及新作物C、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实现生产用种良种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A、自花授粉是指痛-•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 不超过4%o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有棉花、廿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夭然异交率在5%——50% 之间。

(3)无性繁殖的营养繁殖,即是利用营养体繁殖后代的方式,代表作物有甘薯、马铃薯、木薯、甘蔗等。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1)类型:A、自交系品种;B、杂交系品种;C、群体品种;D、无性系品种。

(2)育种特点:A、自交系品种:a、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法;b、拓展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B 杂交系品种:a>包括白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b、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c、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

作物育种学总论(全)题库

作物育种学总论(全)题库

名词解释: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

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 Distinctness)种(species):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内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变种(variety):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异。

作物品质: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

株型: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

合理的株型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

有性繁殖(Sexually propagating):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 )常异花授粉(often-cross pollination )无性繁殖(Asexually 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同一花朵内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分论 水稻育种 第2节 育种目标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分论 水稻育种 第2节 育种目标
• 测定糊化温度的方法是把精米置于1.7%氢氧化钾 溶液在30℃处理23小时,然后测定其扩散度与透 明度,即碱扩散值。
糊化温度分级:
碱扩散值级别 糊化温度类型
糊化温度
1~3

75~79℃
4~5
பைடு நூலகம்

70~74℃(籼)
6~7

55~69℃(粳)
C. 胶稠度:即米胶稠度 一般测定4.4%的米胶冷后的凝胶长度。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湖南、贵州、云南、四川、 西藏、广西、青海等省、区的部分发或大部分。水田面积3801万 亩,占全国水田的10%。云南南部有双季稻,一年可三熟,其余 以一季稻为主,籼粳稻并存,粳多在高海拨地区,籼多在低海拨 地区,品种类型复杂。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 泰国大米(籼)的品质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声誉。 • 国际上日本、韩国、美国都很重视优质粳米的生产
与研究。 • 特别是日本喜食中短粒粳米的习惯与我国长江以北
地区基本一致。由于长期重视品质改良的基础及应 用研究,日本粳稻素以品质优异著称于世。
不同地域居民、不同民族对稻米品质要求各异 南方:籼米 北方:粳米 少数民族:糯米、红米等 民族食品:年糕、米酒、米粉条(丝)等
作物育种学各论
第一章 水稻育种
第二节 水稻育种目标及 主要性状遗传
第二节 水稻育种目标及 主要性状遗传
一、我国的稻区划分及各稻区对品种 的要求
二、水稻育种的基本目标 三、水稻主要性状的遗传
一、我国的稻区划分及各稻区对品种 的要求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2、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当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时,就被人类分离而 成为栽培的主体。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瓦维洛夫的作物 起源中心学说
显性基因变异 原生起源中心
引出 选择
隐性基因变异 二级起源中心
(次生起源中心)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起源中心的标志
原生起源中心
次生起源中心
①有野生祖先 ②有原始特有类型 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 性 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奥派克2号的发现利用, 大大推动了玉米营养品质育种。可见,农业的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对种质资源 的发掘和利用的程度。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3.种质资源是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 源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4.实现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拥有更 多的基因资源
作物育种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人 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作物育种 不断提出新的目标。新的育种目标能否 实现决定于育种家所拥有的种质资源数 量和质量。如在油料、麻类、饲料和药 用等植物方面,常常可以从野生植物中 直接选出一些优良类型,进而培育出具 有经济价值的新作物或新品种。
生态系统退化迅速并不断加快。地球物种消失速度比 自然灭绝的速度要快100到1000倍。
地球史上物种大规模的灭绝发生过五次,最近一次是 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的灭绝。现 在我们正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之际,这是地球上一 个物种(人类)和所有其他物种之间资源竞争的结果。 灭绝过程主要归因于栖息地退化,不断由人类引发的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愈加严重。
第二章 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II基本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II基本知识点

玉米育种学基本知识点一、名词解释2、一环系在育种中,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良群体中选出的自交系为一环系3、二环系从自交系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为二环系4、顶交种5、三交种6、双交种7、玉米自交系从一个玉米单株经过连续多带自交,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上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8、杂种优势模式12、测验种13、测交种14、轮回选择15、糯玉米16、甜玉米17、超甜玉米18、杂种优势群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利于基因频率较高有较高、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19、杂交种20、马齿型玉米21、硬粒型玉米22、普通甜玉米23、一般配合力24、特殊配合力二、填空题1、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大幅提高产量、同时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2、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

3、玉米起源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现代玉米起源于有种质渐渗、自然选择、人工进化。

4玉米品质育种的分类包括:高产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和其它特殊目的品质育种。

5.根据开花授粉习性,玉米属于异化授粉—作物。

6.栽培玉米有条染色体,是倍体作物5.玉米的杂交、自交授粉过程主要包括,。

7、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甜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8、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杂种F2代呈比例。

9、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10、玉米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与基因所控制,胚乳色泽有现象。

12、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而对O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受隐形主基因rhm 基因所控制。

14、目前育种工作中所选育普通甜玉米主要是由隐形纯合su1su1 基因或 su2su2 基因所控制的,超甜玉米主要是由纯合隐性基因所控制的,加甜基因se必须是在 su1su1 基因的遗传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学绪论1、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2、所有生物,包括野生植物和作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我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3、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4、作物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简称DUS。

第1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质类型1、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常异花授粉作物(5-50%): 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2、自交不亲和: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雄性不育行: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

4、自交的遗传效应:(1)保持纯合基因型;(2)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3)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5、异交的遗传效应:(1)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2)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第2章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2、种质资源的作用:(1)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2)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3)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4)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3、瓦维洛夫提出的作物起源中心:(1)中国—东亚中心:大豆、高粱、茶等;(2)印度中心:水稻、甘蔗、芝麻等;(3)中亚细亚中心:普通小麦、印度圆粒小麦、豌豆等;(4)西亚中心:一粒小麦、二粒小麦、葡萄以及石榴等;5、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1)按育种实用价值分类:地方品种、主栽品种、原始栽培类型、野生近缘种以及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2)按亲缘关系分类: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和三级基因库。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学 2

作物育种学 2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0 分)DUS品种必须具有稳定性,一致性,特异性选择育种直接从现有品种群体中选择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聚合杂交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在一起。

杂种优势两个或几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交种,在生长势、体积、结实性、发育速度以及对不良条件的抗性等方面优于亲本的现象。

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之间的杂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稳产⑪、优质⑫、适应性强;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⑬自交系品种、⑭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⑮无性系品种;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⑯研究、⑰创新、⑱利用;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⑲群体内改良;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

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特殊和GCA一般填表(表格在最后)。

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⑪衰退⑫增强⑬不变⑭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3 )。

⑪无孢子生殖⑫二倍体孢子生殖⑬不定胚生殖⑭单性生殖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⑪大⑫小⑬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⑪有效⑫无效⑬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⑭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⑪好⑫不好⑬易行(成本越低)⑭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⑪显性假说⑫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⑬超显性假说⑭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⑪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⑫花粉⑬种子⑭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⑪种间杂交⑫属间杂交⑬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⑭)亚种间杂交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⑪优势小种⑫次要小种⑬生理小种⑭)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四、选择与鉴定选择的创造性作用:1、选择可以增大某种性状的变异程度2、选择可以使多个性状得到综合改良3、选择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后代产生变异的性质和范围选择的遗传原理:1、遗传、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三大因素。

作物育种的基本程序就是创造变异、稳定变异和选出具有优良变异的类型培育成新品种。

2、选择改变了群体的遗传组成群体的遗传组成(也成为遗传结构):指群体内的各种基因、基因型种类及其比率,是生物群体的重要遗传特征。

群体内某种基因型个体占该基因位点全部基因型个体总数的比率称为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特定位点上一个等位基因数目占该位点上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等同于该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

基因频率是决定群体遗传结构的基本因素。

连续定向选择可使得有力的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其实质是有利基因积累即群体中的某些有力基因频率得到提高的结果。

首先,选择改变了群体内等位基因的频率;其次,选择改变了群体内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选择中常用的遗传参数:遗传力遗传相关遗传进度相关遗传进度选择指数影响选择效果的主要因子:1、群体的遗传组成2、群体的大小3、性状的遗传特点4、选择的标准与鉴定的准确性选择的基本方法:个体选择法(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绪论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二、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一)作物育种学的定义作物育种学是研究改良作物的遗传性状,特别是改良经济性状,使之更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一门科学。

(二)作物育种学的性质1作物的遗传改良,改造作物的基因型,进而改进作物的表型。

2.作物育种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

(1)进化的基本因素变异--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遗传--进化的保证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2)作物育种学一一人工进化变异:除利用自然变异外,主要依靠人工变异。

选择:除自然选择在起作用外,主要依靠人工选择。

方向:选择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变异。

结果:在增强生物学适应性的同时,核心是增强作物的经济适应性,培育出发展生产所需要的新品种。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2章第二章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2章第二章种质资源

6
1 2
共69页
16
1.中国—东亚中心
即中国中心。包括中国中部、西部山区及毗 邻的低地。代表性作物为水稻、裸粒无芒大 麦、元棱大麦、荞麦、燕麦、粟、黍、大豆、 小豆、绿豆、红豆、白菜、葱、莴笋、茼蒿、 芍药、牡丹、菊花、杏、银杏、茶等
2021/1/16
共69页
17
2. 印度中心
不含印度西北部旁这普等省而包括缅甸。 代表性作 物为水稻、绿豆、饭豆、豇豆、甘蔗、芝麻、红麻、 胡椒、茄子、丝瓜、柑橘、香蕉、虎尾兰等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内 涵
遗传资源 (Genetic Resources)

基因资源 (Gene Resources)

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 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2021/1/16
共69页
3
种质资源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
生物体
无性繁殖器官、组织
细胞 染色体 DNA片断 基因
2021/1/16
共69页
8
4、作物起源、演化、分类、生态、 生理等项研究的物质依据
➢ 提出作物的起源中心学说的基础 ➢ 水稻起源
2021/1/16
共69页
9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theory of origin
center of cultivated plants)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齐文和茹考夫斯基对作物起源
中心学说的补充 Harlan的有关作物起源的观点
2021/1/16
共69页
10
一、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作物起源中心的定义
瓦维洛夫

植物育种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植物育种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植物育种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和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生物产量(biomass):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

经济产量(economic yield):栽培目的所需要的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子粒、块根、块茎等)。

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或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的比值。

株型育种:优良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集中在一个植株上,获最高光能利用率,并将光合产物输送到籽粒中,提高产量。

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产量因素收获指数理想株型1.作物育种主要目标性状:高产、稳产、优质、生育期适宜和适应机械化。

2.制定育种目标原则:立足当首,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羲培条件3.拟定一种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理由第2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1、名词解释: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自交不亲和性:雄性不育性: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2、简述作物的品种类型极其发育特点3.试述无融合生殖在育种中的使用第3章种质资源1.名词解释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起源中心:凡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且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裁培)类型的地区。

初生中心:最初始的起源地(原生起源中心;)次生中心: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高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书:李雪芹
①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学生证(应届)原件及复印件;
②本科成绩单及本科专业成绩排名证明;
③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表》;
④英语四、六级届)原件及复印件;
⑥加分证明材料;
⑦复试费80元。
如有遗忘,需过后在录取前补验,否则录取无效。
特别提醒:由于复试时间比较集中,学校的住宿条件有限,请联系校外住宿的考生注意安全。
071007
遗传学
502遗传学
1.《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095101
作 物
502遗传学或503作物育种学或504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任选一门)
095115
种 业
502遗传学或503作物育种学或504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任选一门)
2.外语交流能力测试:面试。自我介绍、对话、外语文献口译等。满分50分。
1、《作物栽培学总论》,曹卫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
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
503作物育种学或502遗传学(任选一门)
1、《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主编,2003,中国农业出版社
2、《作物育种学各论》盖钧镒主编,2003,中国农业出版社
3、《植物遗传育种学》(第二版)蔡旭主编,1988,科学出版社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二O一三年四月
附:农学院招生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戴廷波
成员:张天真 周治国 姜东 郭旺珍 张红生 江玲 马正强 邢邯 王秀娥 庄森
3.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分两部分:面试和实验操作。
考查考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对本专业发展动态的了解及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等。满分100分。
4.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结束后进行。加试科目由复试小组确定。
5.前三项复试成绩得分与初试成绩合计,作为各专业录取排名的依据。加试科目成绩实行通过制,仅供录取参考,不计入录取成绩。
一、复试分数线:
1.第一志愿报考我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2个专业的考生总分在280分以上(含280分),可以参加所报考专业复试;280分以下的考生可申请参加作物、种业2个专业学位硕士的复试。报考我院遗传学、作物和种业3个专业的考生复试分数线以国家分数线为准,均可参加复试,不足部分调剂。
4.4月11-12日,分组面试。
校医院体检(需交一寸照片一张)。
5.4月12日,进入录取名单的调剂生,到农学院办公室(生科楼D1004),填写调剂申请书(在第一志愿报考单位招生网页上下载、签名),并上网确认(待录取)。由我校统一向考生第一志愿单位发出调剂函,调取考生考试试卷。
四、复试前需要查验和交纳的材料
各专业复试和调剂条件如下:
专业
一志愿考生复试线
调剂条件
备注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总分≥280
总分≥305;
英语≥45;
本科属985、211学校
农学类、学术型
作物遗传育种
总分≥280
农学类、学术型
遗传学
达到国家线
理学类、学术型
作 物
达到国家线
优先考虑第一志愿考生,不足部分调剂:本科属985、211
三、复试进程安排
1.4月7日前,进入复试名单的考生上网确认考试科目。
2.4月9日,,下午2:00--5:30;
请考生到农学院会议室(生科楼B1013),填写导师意向表,查验相关证件并交纳材料,查看专业课考场安排。
3.4月10日,上午8:30--11:30 专业课考试。地点:教四楼B209,B409
专业学位
种 业
达到国家线
专业学位
2.我院不接受跨专业调剂,复试名单以南京农业大学研招网公布的复试名单为准。调剂生源复试与第一志愿考生同时进行。
二、复试内容
1.专业课考试:笔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复试笔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09010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504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