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教案 第十五章 运动技能的学习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一、课程概述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解释和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现象,提高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2.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体育专业学生、教练员、运动员及相关爱好者。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十个章节,涵盖运动系统、能量代谢与能量供应、运动与心血管系统、运动与呼吸系统、运动与消化系统、运动与泌尿系统、运动与内分泌系统、运动与神经系统、运动与免疫系统以及运动与骨骼肌等方面的内容。
二、第一章:运动系统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动机制,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 教学内容:(1)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运动机制(3)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动机制(2)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回答(3)示教:演示运动生理学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运动过程三、第二章:能量代谢与能量供应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能量代谢的原理、能量供应的途径和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能量代谢的原理(2)能量供应的途径(3)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能量代谢的原理、能量供应的途径和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回答(3)实践:安排学生进行运动实验,观察和记录能量变化四、第三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提高运动心血管健康水平。
2. 教学内容:(1)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3)示教:演示心血管系统的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心血管系统的运动调节五、第四章:运动与呼吸系统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掌握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提高运动呼吸健康水平。
《运动技能的学习》PPT课件
第一节 动作技能概述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获得 第三节 动作技能的迁移和干扰
第一节 动作技能概述
一、动作技能及其特征 (一)动作技能的定义
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 的动作活动方式。
它主要借助于骨骼肌的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 经系统部分的活动而实现的对器械的操作或外 显的肌肉反应。
2.在细节部分相同,而重要的动作环节上有 所不同的两种动作技能,也会彼此产生干扰。
三、动作技能的两侧迁移和零迁移
• 两侧迁移: 指的是任何一种动作技能从身体的一侧到 另一侧的迁移,或称为交叉迁移。
• 零迁移: 前后学习的两种动作技能之间没有任何影 响,这种现象称为零迁移。
四、体育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 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如:单手肩上投篮,随着熟 练程度的提高,投篮的技能越 完善,投篮的命中率越高,而 且意识的参与和控制的程度越 少。
• 动作技能的自动化成分越大,或动作技 能越完善,动作就越具有准确性和越少 耗费能量,从而使完成该动作技能者注 意分配的可能性增加,疲劳感也相对的 降低。
二、运动知识与动作技能的区别与 联系
制 • 4能有效地利用与任务有关的线索 • 5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
人的任何操作或动作技能可以分解为: 复杂的刺激
与反应过程
输入
编码
信息加工
解码 输出
(二)能有效地利用 与任务有关的线 索
1. 基本线索 2.反馈线索 3.无关线索
(三)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 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
• 这是检验个体是否具有最熟练的动 作技能的最好办法。
1.加强对学生动作概念和动作原理的教 学 • 2.要为迁移而教 • 3.要注意两种动作技能学习的时间间隔 • 4.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已有知 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a.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b.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c.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教学活动:a.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生理机制b. 介绍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案例c. 讨论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二、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掌握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神经系统与运动调控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概述b. 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c.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3. 教学活动:a. 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神经调控机制b. 通过实例了解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c. 探讨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运动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三、第三章:运动与肌肉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对肌肉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肌肉系统与运动关系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运动对肌肉的影响c. 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法3. 教学活动:a. 分析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通过实验或实例了解运动对肌肉的影响c. 讨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四、第四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心血管系统与运动关系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c.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相互关系3. 教学活动:a. 分析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通过实验或实例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c. 讨论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建议五、第五章:运动与呼吸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呼吸系统与运动关系的兴趣。
运动技能教案
运动技能教案引言:运动技能是人类重要的生理能力,也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通过系统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本教案旨在介绍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运动技能教案,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授运动技能。
一、教学目标在编写运动技能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技能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运动技能,如传球、扣球等。
2. 身体素质目标:辅助运动技能的培养,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度等方面。
3. 运动意识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运动意识和运动技能观察能力。
二、教学步骤1. 热身阶段:热身阶段是教学的开端,目的是为了准备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
可以通过各种简单的热身运动活动,如慢跑、拉伸等来达到这个目的。
2. 技能学习阶段:在技能学习阶段,教师应明确具体的技能目标,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技能分解成几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学习。
可以采用示范、练习和反馈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技能。
3. 技能应用阶段:在技能应用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或游戏来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技能。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能的实际运用,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技能的能力。
4. 总结回顾阶段: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对学生所学的技能进行总结回顾。
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技能,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这些技能。
三、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如观察记录法、测试法、小组合作评估等。
2. 评估标准:针对不同的技能,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应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例如传球技术中,评估标准可以包括传球准确性、传球力量等。
四、教学资源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还需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具、场地等。
教具可以根据具体的技能要求来选择,例如传球技能,需要准备足球等。
结论:通过编写一份高质量的运动技能教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帮助他们系统学习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
意义:
对外环境变化做出前期 适应、生理功能和机体活动 以周期形式有秩序、有节奏 地进行。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4
生物节律与运动能力
利用生物节律的规律了解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变化,对提 高运动训练质量和运动竞赛成绩具有积极的作用。
2020/3/15
局部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 协调性的昼夜节律与体温 节律具有同步关系
第十五章 环境与运动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冷热环境与运动 ➢ 第二节 水环境与运动 ➢ 第三节 高原环境与运动 ➢ 第四节 大气环境与运动 ➢ 第五节 生物节律与运动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
第一节 冷热环境与运动
体温与调节
冷环境与运动 热环境与运动
体温 体温调节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8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9
• 运动耐受力降低 • 持续运动能力下降 • 训练效果的消退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1
体育锻炼应对大气环境污染的方法:
选择污 染物含 量低时 锻炼
选择合 适的地 点、适 当的时 间锻炼
远离工业区、 雾霾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2
第五节 生物节律与运动
生物节律及其机制 定义:在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活动常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周
辐射 传导 对流
产热
散热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5
体温调节机制:
运动时,代 谢产热增加, 体温暂时升
高。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6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PPT课件一、前言1.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生理学2. 强调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二、课程目标1. 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运动对身体的各种影响和作用3. 培养学生的运动生理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三、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运动对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影响3. 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4. 运动对代谢和能量供应的影响5. 运动对心理健康和情绪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采用PPT课件进行讲解和展示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 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利用视频和图片等的多媒体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五、教学评估1. 进行课堂提问和互动,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2.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3.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的评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4. 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运动对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影响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运动对代谢和能量供应的影响运动对心理健康和情绪的影响2. 教学难点: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运动对心肺功能和能量供应的详细机制运动对心理健康和情绪的内在联系七、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和相关教学材料2. 准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的相关视频和图片3. 准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所需的器材和试剂4. 准备课堂提问和互动的问题和答案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使用PPT课件,系统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运动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看法5.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对生理的影响6. 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九、作业与评估1.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知识的理解2. 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互动,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3. 实验报告:组织学生提交实验操作的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4. 综合评估: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十、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2. 分析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4.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好准备,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十一、教学拓展与延伸1. 拓展内容:介绍运动生理学在运动训练和运动医学中的应用2. 延伸内容:探讨运动生理学在运动康复和健康管理中的作用3. 推荐阅读: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和参考书籍,鼓励学生深入研究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体育运动和训练,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十二、教学资源1. 资源类型:学术文章、参考书籍、视频、图片等2. 资源来源:图书馆、互联网、学术期刊等3. 如何利用资源:通过PPT课件展示、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方式,辅助教学4. 资源共享: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学习资源和经验十三、教学建议1. 建议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主动提问和解答问题2. 建议教师:注重教学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4. 建议家长: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十四、教学计划与进度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 调整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3. 教学反馈:定期与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4.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馈和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十五、教学总结1. 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2. 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成长变化,反思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3. 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运动生理学教案》PPT课件的十五个章节。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1.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1.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1.3 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4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2.1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2.2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2.3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2.4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第三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3.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3.2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3.3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4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第四章:运动与呼吸系统4.1 呼吸系统的组成4.2 呼吸系统的功能4.3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4.4 运动与呼吸健康的关联第五章:运动与肌肉系统5.1 肌肉系统的组成5.2 肌肉系统的功能5.3 运动与肌肉力量的关系5.4 运动与肌肉耐力的关系第六章:运动与内分泌系统6.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6.2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6.3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6.4 运动与内分泌健康的关联第七章:运动与骨骼系统7.1 骨骼系统的组成7.2 骨骼系统的功能7.3 运动与骨骼健康的关系7.4 运动对骨折恢复的影响第八章:运动与免疫系统8.1 免疫系统的组成8.2 免疫系统的功能8.3 运动与免疫力的关系8.4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第九章:运动与能量代谢9.1 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9.2 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9.3 运动与体重管理的关系9.4 运动与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第十章:运动与心理健康10.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10.2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0.3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10.4 运动与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组成11.1 身体组成的概述11.2 体脂肪与运动的关系11.3 肌肉质量与运动的关系11.4 水分平衡与运动的关系第十二章:运动与体温调节12.1 体温调节的原理12.2 运动与体温的变化12.3 运动性中暑及其预防12.4 运动与寒冷环境下的体温保护第十三章:运动与生殖系统13.1 生殖系统的概述13.2 运动对生殖健康的影响13.3 运动与生育能力的关系13.4 运动与孕期健康的管理第十四章:运动与年龄变化14.1 随着年龄变化的生理机能14.2 运动对不同年龄段的影响14.3 青少年运动生理特点14.4 老年运动生理特点及运动建议第十五章:运动与特殊人群15.1 特殊人群运动生理概述15.2 肥胖人群的运动生理建议15.3 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生理考虑15.4 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生理训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社会体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3004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学时数:72学时(含实验)学分数:4学分执笔者:石家瑾曹蔚编写时间:2005年2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运动生理学》是在《人体解剖学》之后开设的体育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揭示各种体育活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各种体育活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各种体育活动和评价体育活动的健身效果。
同时为学生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指导打下良好的生理学基础。
在教学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初步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0.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教学内容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难点: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
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
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生理学的来源和发展;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
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
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
3、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5、反馈的概念。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肌肉的兴奋与收缩(3.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兴奋的产生、传导和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上传递的生理学基础;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电生理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肌肉的收缩机理和收缩形式有较清晰的了解;掌握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了解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体育心理学运动技能学习
场依存型——体育表演赛 场独立型——体育健将
3、3气质类型差异
①胆汁质 ②多血质 ③黏液质 ④抑郁质
①胆汁质
[1]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响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控制力弱;反响快但不灵活。 [2]心理特点: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 [3]适合与从事——管理工作、外交工作、驾驶员、服装纺织业、餐饮效劳业、医生、律师、运发动、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军人、公安干警等。
③黏液质
[1]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响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响速度快但灵活。 [2]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3]适合与从事——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会计、播音员、话务员、调解员、教师、人力人事管理主管等
二、运动技能的特性与分类
1.运动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p132〕
按广义的知识观,技能实际是个人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办事的能力。
克伦巴赫〔〕:最好把技能定义为习得的、能相当准确地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意识注意的一种操作。
20
40 60 80 100
0
50
100
成 绩
产生高原曲线的原因:
客观:由于练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改变旧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的方式,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方式。在这新旧交替之间,成绩进步往往不大显著。 主观:由于身体素质开展不够,甚至落后于技能的掌握;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
运动生理学15运动技能
一、泛化过程 • 神经特点: • 只有感性认识; • 不清楚技能内在规律; • 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 抑制尚未确立; • 兴奋与抑制均呈现扩散状态。 • 动作表现:僵硬、不协调、费力。
• 教学要求: • 强调主要环节;正确示范、简练讲解 • 降低难度;保护、助力
二、分化过程 • 神经特点: • 对技能内在规律有了初步了解; • 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集中; • 分化抑制得到发展。
• 1.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反射的过程。〔× 〕
• 2.大脑皮质建立的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学新技 术就越易受干扰,不容易形成。〔 × 〕
• 3.形成运动技能的巩固阶段,动作的某些环节达 到了自动化过程。〔 √ 〕
• 4.形成运动技能的巩固阶段,内脏器官与运动器 官协调配合的更加完善。〔√ 〕
• 5.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自动化动作时,全部过 程都不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 〕
• 6.运动技能已经达到自动化阶段,运动员仍应不 断检查动作质量。〔 √ 〕
[思考题] 运动技能
动作自动化 1.什么是运动技能和动作自动化? 2.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过程中各有什么生理
特点? 5.运动成绩与运动技能形成之间有何关系?
课常测验
1.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 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学、代谢特征是什
1.在运动条件反射中,〔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的传入冲动起
• A.视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B.听觉
• C.位觉
• D.本体感觉
• 2.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时,运动动力定
型〔 A 〕。
• A.初步建立
• B.还未建立
• C.建立地较巩固
• D.早已建立
体育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PPT教案
3.地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根据动作执行时所需的认知策略多少
低策略性技能
高策略性技能
动作的完成几乎不需要 复杂的认知与决策:田 径、射击、游泳等
动作的完成需要部分的认 知与决策:武术、滑雪、 冰上项目等
动作的完成需要复杂的 认知与决策:快速的球 类项目、拳击等
图18-3低策略--高策略性运动技能分类
运动技能的特征
1.指向目标 2.操作具有随意性 (反射性运动不是运动技
能例如眨眼睛) 3.需要身体、头或肢体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 4.再学习性
二 运动技能的组成
1.心理过程 ▪ 感知相应的环境特点 ▪ 决定做什么,在哪里及何时做 ▪ 产生有组织的肌肉活动,并实施行动
2.操作过程 ▪ 姿势成份 ▪ 移动成份 ▪ 操作成份
(二)测量与评价 1.测量指标 ▪ 反应时 ▪ 误差值 ▪ 运动学指标
▪ 动力学指标 ▪ 肌电图 ▪ 协调性 2.运动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 ▪ 练习曲线 ▪ 保持测验与迁移测验 ▪ 前测与后测 ▪ 次任务测验
图 手臂动作与肌电图变化(引自Lee,Wynne,1980)
四种练习曲线图(Y轴高分表示绩效好)
(一)分类 1.封闭性与开放性运动技能 2.连续性、不连续性和系列性技能 3.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1.封闭性与开放性运动技能
根据技能操作环境背景的稳定性
封闭性技能
开放性技能
环境变化可预测如: 体操、射箭、跳远和 打字等
环境变化部分可预测: 走钢丝、驾车、下棋等
环境变化不可预测: 足球、篮球、摔跤等
三、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
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 学习从意识性向无意识过渡 运动程序的作用 动作技能的自动化 能量消耗的节省化 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和机制的科学,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预防运动性疾病、促进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了解人体在不同运动负荷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规律,为学生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健身指导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2.1 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
2.2 运动与神经系统讲解运动时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运动反射、运动协调等方面的知识点。
2.3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阐述运动对心脏功能、血管功能、血液循环的影响,以及运动性心脏病等相关内容。
2.4 运动与呼吸系统介绍运动时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气体交换等方面的变化及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5 运动与内分泌系统讲解运动对激素分泌的影响,以及激素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PPT、教材等资源,对运动生理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
3.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运动生理学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生理机制。
3.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运动生理学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4.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考查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推荐使用《运动生理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5.2 PPT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实验设备准备运动生理学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4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运动生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六、课程安排6.1 课时分配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4课时,实验操作8课时。
6.2 课程进度第1-8课时: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第9-16课时:运动与神经系统第17-24课时:运动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第25-32课时:运动生理学实验及案例分析七、教学活动7.1 课堂讲授通过PPT、教材等资源,对运动生理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运动技能教案
•★ 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 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 指人在体育运动中正确掌握 • 指人在体育运动中正确掌握和有效地完
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或指 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或指在准确的时间和 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里, 。 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里,正确运用 空间里,正确运用肌肉的能力。 空间里,正确运用肌肉的能力 肌肉的能力。 •肌肉的能力。 “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 运动技能是 的”运动技能是 “通过后天学习 而获得的 ”
(5) 为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动作的精确度,可 为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动作的精确度,
以采用加大动作难度的练习方法制
举例具体讲述该阶段
谢谢观看,朋友们 谢谢观看,
制作人:谢涛 制作人:
特点:运动动力定型建立后,运动技能更加熟练。 特点:运动动力定型建立后,运动技能更加熟练。
教学要求
(1) 消除错误动作和多余动作,改进动作细 ) 消除错误动作和多余动作, 节,初步建立动力定型,提高动作协调性和节 初步建立动力定型, 奏感,力求使动作变得协调,轻快,熟练。 奏感,力求使动作变得协调,轻快,熟练。 例 : 如图 排球垫球击打部位及连贯动作
(4)由于学生建立的完整的动作体系,并反复实践中对 动作有所体会,因而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第一信号 (4) 由于学生建立的完整的动作体系,并反复 由于学生建立的完整的动作体系, 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间建立的巩固的选择性联系,教 实践中对动作有所体会,因而具备一定的概括 实践中对动作有所体会, 师可用精确准确的语言代替示范等具体信号的作用。 能力,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间建立的 能力, (5)为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动作的精确度,可以采用加 (5) 巩固的选择性联系,教师可用精确准确的语言 巩固的选择性联系, 大动作难度的练习方法,以利于建立更精细的分化抑 代替示范等具体信号的作用。 代替示范等具体信号的作用。 制
高中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与分类》教案
高中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与分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第一册第一节《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与分类》。
该教材主要介绍了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和分类,帮助学生了解运动技能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和分类,掌握不同运动技能的特点和要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运动技能分析能力和运动技能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和分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分析能力和运动技能学习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但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和分类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学生普遍喜欢体育活动,但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可能存在不同的兴趣和能力水平。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可以展示一段精彩的体育比赛视频,引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师提问:“你们在体育活动中学到了哪些技能?这些技能是如何学习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等媒介,介绍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和分类。
a. 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感知、认知、练习、掌握、运用。
-感知阶段: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如观察、听觉等。
-认知阶段: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理解和分析,形成对技能的认识。
-练习阶段:通过反复练习,培养肌肉记忆和动作协调能力。
-掌握阶段:掌握技能的基本要领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
-运用阶段:在实际运动中灵活运用技能,适应不同的情境和要求。
b. 运动技能的分类: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
-基本运动技能:包括跑、跳、投、掷、接、击等基础的身体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指各类特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所需的技能,如篮球运球、足球射门等。
2. 教师结合实例,详细解释每个学习过程和技能分类的特点和要素。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运动技能学习【圣才出品】
第15章运动技能学习1.运动技能的形成为什么与一般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同?试从生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1)运动技能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机活动的参与,运动技能必须通过骨骼肌的活动来实现,如果没有骨骼肌的收缩,人体便无法进行任何活动。
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人体建立运动动力定型的结果。
(2)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其生理机制是以大脑皮层为运动基础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联系。
从条件反射理论来看,运动技能的形成也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
2.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过程中,有什么办法可以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请列举2—3例,并加以实践。
答:运动技能从开始学习阶段到熟练掌握是一个有机过程,要经历形成、巩固和发展等阶段性变化。
依据动作表现的不同特征将运动技能的形成划分为:(1)发动认识动作阶段在该阶段,教师应采取教学手段有:①明确动作的意义,让学生产生学习该动作的强烈愿望,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②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丰富感性认识,认真观察动作示范和技术要领的讲解,感知动作姿势和顺序,为第二阶段的模仿练习打好基础。
③要把感知到的表象与自己以往的经验联系起来,以加强对所学动作感性认识与已有经验的联系。
(2)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在该阶段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手段有:①注意建立动作表象,获得感性认识,了解动作的基本要领和做法。
进而通过模仿练习、边做边想、边想边改和初步反馈,粗略地掌握技能动作。
②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丰富感性认识,多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模仿学习中通过反馈逐步建立肌肉感觉。
③把感知到的表象与自己以往的经验联系起来,以加强对所学动作的感性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不宜过多地要求技术细节,以利于分化抑制的建立。
④练习中要以模仿性、尝试性练习为主,尽可能应用直观教学法。
充分发挥视觉的作用,综合利用视觉、听觉和皮肤触觉等感受器官的作用。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绪论1. 学习目标: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a.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c. 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介绍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c. 分析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案例4. 作业:课后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应用。
二、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1. 学习目标:掌握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a.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b.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c. 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的作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b. 介绍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4. 作业:通过观察运动员比赛视频,了解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具体作用。
三、第三章:运动与肌肉系统1. 学习目标: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a. 肌肉系统的组成b. 肌肉系统的功能c. 运动过程中肌肉系统的作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肌肉系统的组成b. 介绍肌肉系统的功能c. 分析运动过程中肌肉系统的作用4. 作业: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类型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
四、第四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1. 学习目标: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
2. 教学内容:a.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b.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c. 运动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变化3. 教学活动:a. 讲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b. 介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4. 作业:观察运动员在进行不同强度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
五、第五章:运动与呼吸系统1. 学习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a. 呼吸系统的组成b. 呼吸系统的功能c. 运动过程中呼吸系统的作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b. 介绍呼吸系统的功能c. 分析运动过程中呼吸系统的作用4. 作业:课后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不同类型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绪论
第一篇肌肉活动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第二章肌肉收缩(1.2.3节)
第二章肌肉收缩(4、5节)
第二章肌肉收缩(6、7、8节)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第1节)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2节)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第3节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第二篇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第四章激素与运动(第1、2节)
第四章激素与运动(第3、4、5节)
第五章血液与运动
第六章呼吸与运动
第七章循环与运动(第1、2节)
第七章循环与运动(第3、4节)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第三篇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
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第1、2节)
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第3、4、5节)
第十二章肌肉力量
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
第十四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运动技能学习【圣才出品】
第15章运动技能学习一、名词解释1.运动技能答: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有效地掌握和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群间的协调性,也就是大脑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内支配肌肉收缩的能力。
运动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2.运动技术答:运动技术是指人们按身体运动的规律所确立的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的,有效完成动作的合理手段,又称“动作技术”,是各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总称。
一个完整的运动技术由技术基础、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三个部分组成。
运动技术是运动技能的基本结构。
3.运动技巧答:运动技巧是运动技能的高级阶段。
当动作的完成达到了自动化阶段以后,人对动作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空间、时间、力量特点等产生了清晰的运动知觉和动作表象后,这种技能就成了技巧。
运动技巧形成以后,从动作的反应速度和敏捷性、灵活性来看,动作都仿佛是自动完成的。
4.随意运动答:随意运动是指由人的主观意识控制和调节,具有一定目的和指向的运动,又称“自主运动”。
一切随意运动严格地来讲都是反射,其生理机制是以大脑皮层为运动基础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联系。
5.运动动力定型答:运动动力定型是指在建立运动技能过程中,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支配肢体相关参与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了排列组合,兴奋和抑制在运动中枢内有顺序地、有规律地和严格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所逐渐形成的一个系统的形式格局。
大脑皮质机能的这种系统性可以使条件反射趋于系统化,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6.自动化答:自动化是指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对整个动作或动作的某些环节的进行暂时变为无意识的,可以由大脑皮质兴奋性较低或不适宜部分的控制下完成的一种现象。
动作的自动化现象是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发展而出现的。
7.固有反馈答:固有反馈是指由所要完成动作练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的反馈。
例如箭靶给练习者提供瞄准目标,这是动作练习本身要求所固有的。
运动生理学教案 第十五章 运动技能的学习
(一).泛化过程
特点表现: 学习动作初始阶段,对动作的要领、 动作结构的内在规律理解不深,如表现动作僵 硬,不协调。 生理机制: 各种本体感觉,引起强烈的兴奋与 抑制,在皮质中扩散的结果;阳性与阴性条件 反射,尚未精确建立;两个信号系统之间的联 系还未形成。 教学中注意问题: 使学生初步完成动作,不过 多强调细节,抓动作主要环节,解决主要矛盾。
二、运动技能生理本质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重要功能之一,而条件反射的 建立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和记忆过程。 (一)条件反射 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概念: 条件反射——通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 (与环境因素有关) 非条件反射——先天就有的反射 区别: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①先天的、遗传的 后天的,生活中获得的 ②种族所有的 个体所有的 ③任何条件下发生的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 ④固定的N联系 暂时的N联系 ⑤大脑皮层下P位可实现 高等动物主要通过大 脑皮质实现
(二).分化过程
特点表现: 通过练习与提高,对动作的体会 加深,不协调和多余动作逐渐消除,能顺利 完成动作,但不巩固。 生理机制: 兴奋与抑制在皮层中逐渐集中, 分化抑制得到发展,阴、阳条件反射已建立, 但不巩固。 教学中注意问题 帮助学生加强对细节的提 高,严格要求检查,建立精确的分化。
(三).巩固过程
两个信号系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相互作用
1、运用两个信号系统相互作用的规律,可以加 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2、在体育教学的训练中,利用直观形象的刺激, 通过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使学生对所学的 动作建立明晰的印象和概念,通过第二信号 系统,把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充分运用抽象思维能力体会、理解所学的内 容。 3、对于儿童少年,因他们的第二信号系统发育 尚不完善,抽象思维的能力低,在教学和训 练中应利用直观性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随机应变性与运动技能 (1) CNS高度的可塑性
原有动作
新动作
迁移,衍生 (2)完成习惯动作时(环境应变性) (3)动作外部特征显著变化时 (4 )动作越复杂,随机应变性能力 越强
第二节 运动技能的形成及影 响发展的因素
一.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泛化过程 分化过程 巩固过程 自动化过程
2、条件反射的形成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是把某一无关 动因变为某一非条件反射的过程。 实验室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2)操作性条件反射
①食物(非条件刺激)→唾液分泌(非条件 反射)
铃声(无关刺激)→无唾液分泌
多次强化
铃声+食物 唾液分泌 铃声(条件刺激)→唾液分泌(条件 反射)
(一).泛化过程
特点表现: 学习动作初始阶段,对动作的要领、 动作结构的内在规律理解不深,如表现动作僵 硬,不协调。 生理机制: 各种本体感觉,引起强烈的兴奋与 抑制,在皮质中扩散的结果;阳性与阴性条件 反射,尚未精确建立;两个信号系统之间的联 系还未形成。 教学中注意问题: 使学生初步完成动作,不过 多强调细节,抓动作主要环节,解决主要矛盾。
两个信号系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相互作用
1、运用两个信号系统相互作用的规律,可以加 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2、在体育教学的训练中,利用直观形象的刺激, 通过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使学生对所学的 动作建立明晰的印象和概念,通过第二信号 系统,把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充分运用抽象思维能力体会、理解所学的内 容。 3、对于儿童少年,因他们的第二信号系统发育 尚不完善,抽象思维的能力低,在教学和训 练中应利用直观性教学方法。
二.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利用多通道感觉信息 发挥反馈信息的作用 消除防御性反射 充分利用运动技能的相互影响
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适宜兴奋状态——容易建立 兴奋性过强——易扩散,难集中 兴奋性过低——条件反射难以接通
利用多通道感觉信息 1.本体感觉 2.本体感觉与视觉 3.本体感觉与听觉 4.本体感觉与位觉 5.其它感觉
特点表现: 经练习提高,动作达到精确、完美、 熟练的程度,躯体性机能和植物性机能之间的 活动更协调。 生理机制: 大脑皮层中兴奋与抑制更加集中, 运动动力定型已建立。 教学中注意问题: 动作质量进一步提高,精益 求精,避免消退。
运动动力定型
概念: 大脑皮层对外界的一系列固定形式 的刺 激,能够形成一整套固定形式的反应,这种 现象称为运动动力定型。 特点: 运动动力定型建立后,运动技能表现出习 惯地、熟练地完成一套练习的特点。
4.通过想像和回忆练习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消除防御性反射
对难度大或高度性动作产生害怕心理,应 降低难度或高度,加强思想工作,积极鼓励, 消除防御性反射。
充分利用运动技能的相互影响
1、良好的影响 动作之间基本环节相同。 2、不良的影响 消除不良影响,利用良好影响,加速运动技 能的形成。
思考题
1.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包括_____ _____ ______ _____四个阶段. 2.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_____阶段使动作逐渐精 确. 3.动作达自动化后,可以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4.试述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5.哪些因素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二、运动技能生理本质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重要功能之一,而条件反射的 建立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和记忆过程。 (一)条件反射 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概念: 条件反射——通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 (与环境因素有关) 非条件反射——先天就有的反射 区别: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①先天的、遗传的 后天的,生活中获得的 ②种族所有的 个体所有的 ③任何条件下发生的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 ④固定的N联系 暂时的N联系 ⑤大脑皮层下P位可实现 高等动物主要通过大 脑皮质实现
②操作性条件反射
老鼠:踩杠杆
得到食物
特定信号(光) 踩杠杆 得到食物 特点:动物必须通过自己的某种运动 或操作才能得到强化 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
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
A.大脑皮层必须处于良性兴奋状态 B.条件刺激在非条件刺激之前出现,并且两 者必须结合一段时间 C.条件反射的建立快慢同条件刺激和非条件 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有关(适宜刺激) D.要尽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E.要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第十五章
运动技能学习
第一节 运动技能的基本概 念和生理本质
一、
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 指人在体育运动中正确掌握与有效 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或指在准确的时间 和空间里,正确运用肌肉的能力。 ①运动技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 得的” ②运动技能是“一种行为”
5、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 (1 )、 后天形成的,以非条件反射 为基础的。 (2)、数量无限。 (3)、具极大的易变性,可新建、 消退、分化和改造,使人和动物具有 更完美的适应性。
5、人类的条件反射 (1)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现实具体的刺激信号。 第二信号:语言文字(抽象含义) 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 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 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 (2 )第二信号系统的意义: 人类特有
(四).自动化过程
概念: 完成某一动作时,不用意识去专门控 制就能熟练完成,形成无意识过程。 生理机制: 有意识动作或无意识动作,都必 须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实现。大脑皮层活动, 可为有意识,也可为无意识。有意识产生的 活动是在大脑皮层中,有关中枢处于最适工 作状况下所产生的。无意识的则是皮层中有 关中枢处于不适宜兴奋状态下实现的。这种 活动的神经联系必须极端深刻巩固。
3、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
暂时的神经联系 4、条件反射的抑制 (1)、非条件抑制 A.外抑制 (刺激性质改变) 出现新异刺激 原有刺激兴奋性条件反射 新刺激更强的兴奋性探究反射 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B.超限抑制 (刺激强度的改变) 刺激强度过大条件反射抑制(为 神经细胞的保护性反应) (2)条件抑制 A.消退抑制 仅有条件刺激,而无非条件刺激强 化,引起该条件反射消退。 意义:使机体对环境的改变及时作 出正确的适应。
(二).分化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特点表现: 通过练习与提高,对动作的体会 加深,不协调和多余动作逐渐消除,能顺利 完成动作,但不巩固。 生理机制: 兴奋与抑制在皮层中逐渐集中, 分化抑制得到发展,阴、阳条件反射已建立, 但不巩固。 教学中注意问题 帮助学生加强对细节的提 高,严格要求检查,建立精确的分化。
(三).巩固过程
(二)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本质
1、运动技能是两种暂时联系形式的结合 2、运动技能不同于简单运动条件反射
(1)运动技能是复杂的条件反射 是一连串复杂动作的综合,参与活 动的中枢很多,功能复杂
(2)运动技能是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成套动作,动作之间如连续的链条 如:跳远、跳山羊、三步上蓝。 (3)运动技能是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 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 关节中的本体感受性传入冲动起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没有它,运动技能就 不能形成。
B.分化抑制 泛化分化 必须经历对有意义信号刺激加以不断强化 对没有意义信号刺激不加强 意义:动作逐渐精确的过程
C.延缓抑制 给予条件刺激的间隔一段时间再给予非 条件刺激强化。 在皮层内发生抑制,对时间进行分化。 意义:减少无谓的消耗,使动作精确。
D.条件抑制 条件刺激 阳性条件反射 附加刺激 阴性条件反射
发挥反馈信息的作用
1.善于利用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2.不同阶段选择不同反馈信息
学习动作粗略阶段——动作示范,强化视觉–本 体感觉通路 学习动作精细阶段——语言反馈信息,强化动 作和思维的沟通
3.正确使用阴、阳反馈信息
初学者——给予阳性反馈信息,强化正确动作 高水平者——给予阴性反馈信息,直接指出错 误,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