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课题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课题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课题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是一个专注于研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学术组织。

该学会致力于促进中国教育领域的研究和交流,推动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和政策建议。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的课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教育创新模式和方法,提出对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建议。

2. 教育质量与公平:关注教育质量与公平的问题,研究提升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方法,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优质教育的普及。

3. 教师发展与职业化:研究教师培养与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关注教师职业化的问题,提出提高教师素质和激励机制的建议。

4. 教育信息化与技术应用: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研究教育技术的有效整合与创新应用,促进
数字化教育的普及和提升。

5.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比较教育和国际课程发展,促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以上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的一些主要课题方向,具体的课题研究可以根据时代需求和学会成员的研究兴趣进行选择和开展。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是一个旨在促进中国教育发展的专业学会,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

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中国教育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案例。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范例。

典型案例一:阿里巴巴集团与高校合作阿里巴巴集团与多所高校展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

阿里巴巴集团通过与高校共建实验室、课程共建、师资共建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阿里巴巴集团为高校提供了实习基地和就业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就业竞争力。

典型案例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多所高校展开了深度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能够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推动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

同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还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典型案例三:上汽集团与高校合作上汽集团与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合作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等多个合作平台,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上汽集团能够吸引优秀的毕业生加入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同时,上汽集团还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这种合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典型案例四:中小企业与高校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一些中小企业与当地高校合作,共同开展新产品研发、技术转移等项目。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中小企业能够获取到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高校的学生也能够从实践项目中获得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以上只是部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些合作,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研究课题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研究课题

附件2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研究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填表日期:年月日
说明
一、本申请书所列各项内容均须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表达明确严
谨。

二、上报的申请书一式7份,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部。

三、申请人不必填写封面的“编号”。

四、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及意义的填写,应简明扼要。

五、有关外文缩写,须注明完整词序及中文含义。

六、本申请书为大十六开本(A4),左侧装订成册。

可自行复印,
但格式、内容、大小均须与原件一致。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2013年5月20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基础教育部分)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基础教育部分)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基础教育部分)佚名【期刊名称】《中国教育信息化》【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2页(P97-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34(排名不分先后,均按笔画排序)AMD(中国)有限公司AOC冠捷科技集团九江学院三江学院三峡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上海电子信息学院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商学院大连工业大学大连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政法学院山东省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淄博人民警察训练基地山东畜牲兽医职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长治医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山西警察学院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医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广东科技学院广东药学院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广西教育信息中心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大学中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华女子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解放军工程兵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民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戏曲学院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中育诚慧数据宽带有限公司中南大学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中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井冈山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升腾资讯有限公司友讯电子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大学长江师范学院长江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师范学校长沙南方职业学院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东方职业学院长春师范学院东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华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信息中心包头师范学院北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民教联盟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禾田雨橡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吉利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留信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健康成长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北京教育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四川大学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省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外交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宁波大学宁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石河子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辽宁科技学院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龙源期刊网全美测评软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ATA) 军事交通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合勤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大学农学部吉林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动画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同济大学安博信息集团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延边大学延安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师范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成都医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致远诺亚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大学汕头大学江汉大学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江苏工业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中心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邮电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京学院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许昌学院防化学院防灾科技学院齐齐哈尔大学齐鲁师范学院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农业大学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科技学院赤峰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佳木斯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国防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承德医学院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师范学院枣庄职业学院武汉大学武汉市东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联合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河南科技大学河海大学泸州医学院现代管理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绍兴文理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郑州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郑州师范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陕西省教育厅信息中心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省教育厅信息中心保定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南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大学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威海职业(技术)学院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贵州现代教育发展中心重庆大学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首钢工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州师范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树人学院浙江省台州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大学烟台职业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军医大学淄博职业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深圳大学深圳市海云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聊城大学黄冈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黄淮学院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惠州学院智邦大陆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大学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襄樊学院湖南大学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财经经济学院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商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湘潭大学滁州学院琼州学院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新乡医学院新中新集团第一产品线事业部新疆大学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教育厅信息中心滨州学院福州大学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解放军艺术学院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潍坊学院黎明职业大学澳门理工学院遵义医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南京大学网络中心齐齐哈尔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北京交通大学信息中心东北石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办公室承德医学院内蒙古河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是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于2005年经教育部、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郝克明研究员任会长,潘懋元、汪永铨、吕型伟教授任顾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为名誉会长。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行业教育协作委员会面向各个行业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及认证评价工作,研究国内外职业培训和教育理论与实践,吸取先进的经验,探索职业培育新模式,并结合完善的职业能力测评手段,与中国国际经济科技法律人才学会合作,面向全国共同开展职业能力培训测评项目。

教育部主管社会组织团体

教育部主管社会组织团体
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2011-08-24
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
2011-08-24
宝钢教育基金会
2011-08-24
张学良教育基金会
2011-08-24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2011-08-24
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
2011-08-24
2011-08-25
中国教育接待服务协会
2011-08-25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2011-08-25
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
2011-08-25
中国教育电视协会
2011-08-25
中国统计教育学会
2011-08-25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
2011-08-25
中国航空教育学会
2011-08-25
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
2011-08-25
中国唐史学会
2011-08-25
中国古都学会
2011-08-25
中国会党史研究会
2011-08-25
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
2011-08-25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
2011-08-25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
2011-08-25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
2011-08-25
中国写作学会
2011-08-25
中国闻一多研究会
2011-08-25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2011-08-25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
2011-08-25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
2011-08-25
中国民俗学会
2011-08-25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2011-08-25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2011-08-25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3-2024年度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3-2024年度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3-2024年度课题指南重点课题1.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2.新时代美育精神与创新教育研究;(1)基于美育精神与创新思想的美育目标研究(2)基于美育精神与创新思想的美育课程开发研究(3)基于美育精神与创新思想的美育活动研究(4)基于美育精神与创新思想的美育案例研究(5)基于美育精神与创新思想的美育评价研究3.新时代中小学生“心理护航”行动研究;4.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一一古琴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研究;常规课题1.高质量课程育人新样态的区域经验探索与实践;2.学校高质量课程育人特色与效果研究;3.促进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4.走向全面育人的学生评价方式变革研究;5.打通学科边界,走向全面育人的策略及方法研究;6.如何创新学科育人的评价方式,走向全面育人的实践研究;7.如何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全员育人的实践研究;8.高质量课程育人课程评价的标准与实施;9.高质课程育人新样态的探索与实践;10.中小学学科育人课堂实践途径的研究;11.学科育人课堂与传统课堂借鉴与融合的探索;12.心理健康育人课程对中小学生发展价值的研究;13.心理健康育人课程形成与发展相关因素的研究;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育人课程形成与发展的研究;15.学科育人与教学任务相关性研究;16.学科育人与综合实践结合的研究;17.不同的学科融合,进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18.不同学科育人课堂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19.如何创新学科育人的评价方式,走向全面育人的实践研究;20.教学评价中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21.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学科育人;22.人工智能对学科育人的影响因素;23.人工智能在学科育人教学设计中的实践与探索;24.语文课堂高质量教学评价标准;25.思品课堂高质量教学评价实施方案;26.数学课堂对学生思考力影响的实证研究;27.综合实践课堂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28.音乐课堂对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实证研究;29.高质量学科育人课堂与学生个体发展的个案研究;30.高质量学科育人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31.如何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全员育人的实践研究;。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

教育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教育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ﻭﻭ更新:2018—11—2112:57:46ﻭ“教育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教育讯(记者李柯)7月18—20日,教育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一带一路”与教育国际化论坛在大学举办。

在18日的教育战略学会国际教育委员会成立大会与第一届理事理事大会上,**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爱扬选为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理事长.神州学人原副总编许珑等12人当选为副理事长.大会还推选**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前司长李翔为荣誉理事长。

大会表决通过了《教育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章程》(以下简称《国际教育专委会章程》)。

教育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由**国际司、国家教育研究中心、教科文全委会、大学、**大学、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神州学人等单位和专家学者联合发起与支持,5月经教育战略学会批复。

根据《国际教育专委会章程》,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业务范围包括:ﻭ(一)开展国际教育的理论研究、策调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二)为从事国际教育的单位、学校、地方教育行部门等提供相关策法规、战略方向的指导和咨询服务;承担会员需求的国际教育领域的有关培训工作;(三)与国外有关教育机构、院校合作开展**级**类教育交流与合作;ﻭ(四)举办多变、双边或国内的教育国际会议、研讨会;ﻭ(五)承担有关部门委托的教育合作项目和课题研究任务;(六)承担国外有关教育机构委托的教育合作项目;ﻭ(七)组织**级**类教育工作者赴境外进行综合性或专业性的教育访问和考察;ﻭ(八)构建在线网络交流和国际课程学习平台,编辑出版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书刊和信息资料,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ﻭ(九)接受总会委托,开展符合本会宗旨的其它活动。

教育战略学会执行会长闵维方19日的“一带一路"与教育国际化论坛上,**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岑建君在致辞和讲话中对新成立的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几点希望,希望委员会能够做好研究工作,特别是微观研究;能够做好府的咨询工作,帮助府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与国外智库的交流,借鉴对方经验的同时的声音。

教育部门的二级学会

教育部门的二级学会

教育部门的二级学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英文缩写为CLEDR)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下属的二级学会。

它是为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于2007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民政部审核注册
登记的全国性从事终身教育工作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是由全国终身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同类社团、机构和人员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以探索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律,开展终身教育理论研究,沟通终身教育信息,组织终身教育学术活动与交流,推广终身教育研究成果为目的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季明明任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研究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原秘书长高世琦任名誉理事长。

本会宗旨:积极开展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服务,促进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业务范围:组织和推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组织和承担国家、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教育机构和国际组织委托的研究任务;为国家、地方政府、行业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建立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估、教育评价、科研立项评审和成果鉴定等中介服务工作;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召开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开展各种类型教育培训;出版《中国终身教育蓝皮书》与学术专著,编发《终身教
育通讯》;建立终身学习网站,通过互联网、出版物(含电子出版物)等开展各种信息交流活动。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2月23日一24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闵维方,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正厅级)荆德刚等领导出席会议。

来自全国高校、研究院所、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以及企业等三百余名代表参加了选举大会,选举产生了徐宪斌等100名理事,田双喜等30名常务理事。

会议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张海昕,副理事长朱红,解启健,吴先红,封安保,叶双秋,秘书长由朱红兼任。

叶之红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韩民秘书长代表中国教育战略学会宣读了同意设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文件。

闵维方会长为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授牌并为机构负责人颁发证书。

闵维方会长强调了国内生涯教育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提出设立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以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视角、开创性地把握生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制高点,切实推进生涯教育发展战略理论基础和实施方略的研究,以指导生涯教育发展实践,是必然选择,因为生涯教育不仅在当今世界的教育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对我国开发宝贵的庞大人力资源、造就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具有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个人自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获取的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不同学段、不同人生阶段的生涯教育进行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系统研究,建设学前、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一直到工作场所有机衔接,省、市、县、校四级联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跨学科、多维发展、内涵丰富的生涯教育体系,形成以不同人生阶段发展需求为导向,形式多样,注重体验,讲求实效的生涯教育支撑结构,促进学生积极个性品格的形成,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陈锋主任提出人生发展需要具有自主性,而自我目标与自我激励机制恰是当前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部分。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简报2008年第4期总第24期简报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简报2008年第4期总第24期简报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简 报[2008]第 4 期总第24 期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秘书处编印 2008年7月20日本期要目● 芬兰、挪威、丹麦终身教育考察报告要点● 芬兰职业学校联合会代表团访问我会芬兰、挪威、丹麦终身教育考察报告要点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组团,于2008年5月17日到29日,对芬兰、挪威、丹麦三国推进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情况进行了考察。

考察团成员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沈阳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天津市教科院、天津滨海新区的领导和专家组成。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教授任团长,李仁和、郝铁生任副团长1。

1考察团组成情况如下:团长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同志担任,副团长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李仁和和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长郝铁生担任。

团员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办公室主任曹丞、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王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处余有根、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孙善学、考察团先后访问了三个国家的6个政府机构、9所学校及培训机构。

访问的政府机构是三个国家的教育部、赫尔辛基市教育局和芬兰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挪威教育理事会;访问的学校和培训机构是赫尔辛基大学、挪威奥斯陆高等学院、丹麦教育大学、赫尔辛基罗苏高中和阿卡蒂亚高级中学、奥斯陆艾尔沃贝肯高级中学、芬兰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TTS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哥本哈根TEC机械航空交通职业教育中心。

此外还访问了一家企业--诺基亚集团总部。

到访国和访问单位对代表团的访问十分重视,不仅安排主要负责人和熟悉情况的部门接待,而且所有介绍都制作了PPT,有的还译成中文。

芬兰教育国务秘书和丹麦教育大臣会见了考察团。

我驻三国使馆对访问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积极联系、落实访问单位,而且在考察期间,使馆教育处负责人全程陪同了访问考察,我国驻芬兰使馆马克卿大使、驻丹麦使馆谢杭生大使、驻挪威使馆高建大使分别接见并宴请了代表团。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隆重举行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隆重举行
本 次 学 术 年 会 由开 幕 式 、 主 旨报 告 以 及 行 分 论
坛组 成。浙江大 学常务副校长宋 永华、巾国教育 发展
战 略 学 会 会 长 闵维 方 、 中 国 教 育 学 会 名誉 会 长顾 明远 在 开 幕 式 卜先 后 致 辞 ,教 育 发展 战 略 学 会 常 务 副 会 长张 蚁 放 j
林 建 华
工作 的宏观背景下举 行,具 有重要的学术与实践意义 。从实践 看 ,高等教育
办 学 实 践 者 进 一 步 明确 了 新 时 期 的 新 任 务 、新 方 法 与 新 的发 展 战 略 选 择 ;从 理 沦研 究 层 面 看 ,研 究者 进 一 步 聚 焦 研 究 问题 ,明 确 主 要 研 究任 务 与研 究 方法 。 学 术 年 会 主 旨报 告 和分 论 坛 发 言 嘉 宾 既 有政 府 决 策 者 和 政 策制 定 者 ,还 有 实 践 管 理 者 与 理 论 研 究 者 ,与 会 者 从 不 同 立 场 、不 同 视 角 各 抒 己 见 , 不 同观 点 之 间 的碰 撞 产 生 了 思 想 火 花 ,并 达 成 如下 共 识 :首 先 ,教 育 对 外 开 放 是 时 代 发 展
宋永 华
不 可逆 的 大 潮 流 、 大 趋 势 ;其 次 ,教 育 对 外 开 放 必 须 坚 持 国 家 利 益 至 上 的根 本 原 则 ;再 次 ,教 育 对 外 开 放 必 须 能 有 效 服 务 于 国 家 经 济 、文 化 、外 交 等 宏 观 战 略 ;最 后 ,在 建 设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进 程 中 , 国 际 化 是 抓 手 与核 心 战 略 ,但 需 将 国
作者 等围绕 “ ‘ 新 时 期 教 育 对 外 丌 放 ’和 ‘ 双 一 流 ’建 设的 政 策 解 谈” “ ‘ 双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摘要:一、引言1.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背景2.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二、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概述1.案例一:XX公司与XX高校开展产教融合项目2.案例二:XX职业学校与XX企业实施校企合作3.案例三:XX高校与XX产业园区实现产教融合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合作模式与成果(1)合作内容(2)合作成效2.案例二:校企合作模式与成果(1)合作内容(2)合作成效3.案例三:产教融合模式与成果(1)合作内容(2)合作成效四、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启示与建议1.政策支持与引导2.企业与学校的积极参与3.优化产教融合模式,提高合作质量4.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五、结论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2.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在2021年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旨在总结经验,为今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借鉴。

二、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概述1.案例一:XX公司与XX高校开展产教融合项目XX公司携手XX高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共同开展产教融合项目。

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展开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项目开展以来,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推动了产业升级与发展。

2.案例二:XX职业学校与XX企业实施校企合作XX职业学校与XX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以就业为导向,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

学校为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双方携手开展师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等合作,提高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3.案例三:XX高校与XX产业园区实现产教融合XX高校与XX产业园区紧密合作,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产教融合。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

九江学院三江学院三峡大学大连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公安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商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省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淄博人民警察训练基地山东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广东科技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广西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井冈山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中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华女子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民航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长江大学长江师范学院长江职业学院长沙师范学校长春工程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石河子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东北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华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市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吉利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信息中心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国富如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留信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北京教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四川文理学院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医科大学四川省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外交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信息中心宁波大红鹰学院宁波大学宁夏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辽宁科技学院辽宁警察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高教职教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均按笔画排序)吉林医药学院扬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邮电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京学院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师范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医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延边大学延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合肥工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齐鲁师范学院江汉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中心江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大学汕头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教育厅信息中心许昌学院防灾科技学院赤峰学院苏州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杭州师范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国家开放大学佳木斯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郑州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郑州师范学院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教育技术中心河北地质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河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河南科技大学河海大学泸州医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承德医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教育厅信息中心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南昌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通大学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威海职业(技术)学院临汾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现代教育发展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保定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首钢工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州医科大学烟台大学烟台职业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树人学院浙江省台州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聊城大学黄冈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黄淮学院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常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深圳大学深圳市异度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琼州学院惠州学院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大学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财经经济学院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湘潭大学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滁州学院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教育厅信息中心滨州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福建教育学院潍坊学院暨南大学遵义医学院澳门理工学院豫章师范学院。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业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业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
按 照 工 作 委 员会 章程 规 定 的 业 务 范 围 开展 项 目 策划 与 可 行 性 研 究 工 作 , 组 织 实施 立 项 课 题 , 协 调 会 员之 间 的 业 务交流 与项 目合 作 。 ◆ 终 身教 育发展 基金 管 理 委 黄企
负责终 身教 育工 作委 员会 会 员单位 以 及 社 会 的 资助 或 捐 赠款 项 的 管理 , 按 照 工 作委 员会 制 定 的终 身教 育发 展 基金 管理 办 法 组 织 开 展相 关活 动 。
◆ 影视部 根 据 工 作委 员会 的 业 务需要 以 及 社 会 需 求 , 负责教 育专题 片的 策划 、 拍 摄 以 及 宣传 发 行 工 作 。
◆ 培 训 中心 以 终 身学 习 为核 心 , 以 提 高素质 能 力 为 目标 , 加 强 继 续教 育 , 开展各 类人 员的培 养培 训 工 作 。
负责组 织 终 身教 育理 论 与 实践 问题 研 究 , 设 立 相 关研 究 课 题 , 举 办 学术 年会 和 研 讨会 , 开 展 国 内外 学术 交 流 活
动 。
◆ 期刊部 负责创 办 和 运 营工 作委 员会 学术 刊 物 , 组 织 (《中国终 身教 育研 究 》 蓝皮 书的编 攥 、 出版 、 发 行 工 作 。
◆ 网 络 中心 以 服 务 于 全 民 学 习 、 终 身学 习 为 宗 旨, 构 建学 习 平 台 , 整合 优 质 教 育资源 , 建设 一 个开 放 的 资源 丰富的在线
学习网。 ◆ 评 估 中心
以 促 进 就 业 为 目 的 , 重 点 开展 职 业 生 涯教 育评 估 工 作 , 联 合 有 关部 门 组 织 职 业 资格 认 证 培 训 活 动 。 ◆ 项 目管 理 部
维普资讯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原创实用版】目录1.背景介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与产教融合2.2021 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概述3.典型案例分析3.1 案例一:XXX 企业与 XXX 大学合作3.2 案例二:XXX 企业与 XXX 大学合作3.3 案例三:XXX 企业与 XXX 大学合作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与价值5.未来发展展望正文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是由从事教育战略、规划研究和教育决策、管理的相关机构和人员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国家一级学会。

学会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教育发展提供战略性建议和决策支持。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产教融合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2021 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关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通过对不同领域的产教融合实践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以下是 2021 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的概述:一、案例一:XXX 企业与 XXX 大学合作案例一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与一所知名高校之间的合作。

双方共同设立了产教融合实践基地,通过项目合作、实习实训、课程开发等形式,实现了产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

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案例二:XXX 企业与 XXX 大学合作案例二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与一所工程技术类高校的合作。

双方在产教融合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活动。

这种合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案例三:XXX 企业与 XXX 大学合作案例三是一家医药企业与一所医药类高校的合作。

双方通过产教融合,共同开展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等方面的合作。

这种合作不仅提高了高校的科研水平,还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这种合作有助于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教育体系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在2021年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校企合作案例,展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在这一领域的努力与成就。

案例一:高职院校与制造企业的合作某高职院校与一家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双方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实践教学基地,并制定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训课程。

学生在实践基地中得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锻炼,培养了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制造企业从中获得了优秀的人才储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案例二:大学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一所知名大学与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开展了创新研究项目。

双方共同设立了创新实验室,并组织了一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

通过校企合作,科技公司提供了资源支持和资金投入,大学得到了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并能够将理论研究应用到实际中,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案例三:职业学校与酒店集团的合作一所职业学校与一家知名酒店集团合作,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

学校与酒店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规定了实习岗位的安排和薪资待遇。

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还有机会到酒店集团实地实习,学以致用。

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为酒店集团输送了优秀的管理人才。

以上仅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推动的校企合作的几个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校企合作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通过校企合作,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法,以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企业与学校的紧密联系也有利于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作为推动校企合作的平台,致力于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战略落地。

通过举办各类校企合作交流活动、发布案例研究和最佳实践指南,学会不断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度
2016编号“来自三五”全国教育信息化规划重点专项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
负责人
申请日期
联系电话
2015年11月编制
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
一、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姓名
性别
职务
电话
手机号码
单位
电子邮件
地址
邮编
联系人
姓名
性别
职务
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工作单位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邮编
主要参加者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承担任务
二、课题论证与研究设计
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切入点、重点、难点、主要创新点等)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的组织结构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4、主要参考文献
四、课题负责人承诺保证书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保证按计划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及时提交年度汇报,接受中期检查,不借课题研究之名,谋取不当利益,同意本课题研究成果归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学会与本课题组共同所有,同意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将本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术推广和相关活动。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五、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保证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项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经费和其他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六、课题管理分支机构和单位会员审核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