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一、我国就业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国就业形势面临着新的挑战。

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就业,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1.1 毕业生就业困难首先,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的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而岗位供应相对不足。

这导致很多毕业生在就业上遇到困难,甚至出现了部分毕业生“高学历低收入”的现象。

1.2 农民工待遇不公平其次,农民工待遇问题也值得关注。

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和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和不平等待遇。

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的许多劳动力密集型工作,薪资较低且缺乏社保保障,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我国就业领域最薄弱的环节。

1.3 职工权益保护问题同时,在某些企事业单位,存在着欠薪、违法解雇以及缺乏劳动合同签订等问题,损害了职工的利益和权益。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劳动关系紧张,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针对以上提到的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并提出以下对策。

2.1 促进创新创业首先,在加大创新力度方面,政府可以推动高校开设更多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更多有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此外,鼓励创新创业可以帮助更多毕业生成为自主创业者或职业技术人员,在市场中寻找到自己的机遇。

2.2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其次,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是改善就业形势的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增加培训机构数量和规模,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化培训。

在农民工方面,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有助于解决他们在城市就业上的困境。

2.3 推动法律保护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建立更加健全和严格的劳动合同制度,并加大对欠薪和违规雇佣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政府也可以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加入职工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制度,确保职工的基本权益。

2.4 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布局最后,政府还需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均衡布局。

就业形势:挑战与应对策略

就业形势:挑战与应对策略

就业形势:挑战与应对策略摘要:本文详细剖析了就业领域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劳动力供需失衡、就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变革的冲击以及劳动者素质差异等问题。

同时深入探讨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就业所蕴含的新机遇,如新兴产业崛起带来的岗位增量、远程办公模式的拓展以及职业培训与再教育的发展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应对就业挑战、把握就业机遇的有效策略,旨在为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一、引言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现代社会,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计与发展,更对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以及国家繁荣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持续变迁,就业形势日益复杂多变。

深入研究就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积极探寻有效的应对之策,对于实现充分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就业面临的挑战(一)劳动力供需失衡人口增长、劳动力市场参与率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的波动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劳动力供需在总量和结构上出现失衡。

一方面,部分地区和行业劳动力供给过剩,就业竞争激烈,求职者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某些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却因人才短缺而制约了发展,呈现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局面。

(二)就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较大,而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导致就业结构失衡。

传统制造业等行业吸纳劳动力能力逐渐饱和,甚至出现岗位流失,而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虽然发展迅速,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难以满足劳动力转移的需求。

此外,地区之间就业机会分布不均,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岗位相对充足,而欠发达地区就业岗位匮乏,加剧了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和就业竞争。

(三)技术变革的冲击以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深刻改变着就业格局。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许多传统工作岗位被替代,重复性、规律性强的工作首当其冲。

例如,制造业中的装配工人、客服行业中的部分岗位等正逐渐被智能机器和自动化系统所取代,导致大量劳动者面临失业或转岗的压力,同时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就业难题: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难题。

就业岗位数量不足,岗位需求与毕业生专业背景不匹配等问题,使得很多毕业生找工作变得困难。

2. 薪资水平低:一些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可能无法得到与自己学历和能力相匹配的薪资待遇。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用人单位愿意压低薪资水平,从而降低成本。

3. 职业发展困境:在就业过程中,一些毕业生可能面临职业发展困境。

他们缺乏具体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往往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导致职业发展受限。

4. 就业歧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毕业生可能面临就业歧视的问题。

不公平的就业条件和机会分配,以及可能存在的性别、年龄、种族等方面的歧视,使得一些毕业生无法获得公正的就业机会。

二、就业过程中的对策1. 提前规划职业道路:在大学期间,学生应该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和实习机会,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2. 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学生应该努力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继续教育、参加实习和培训课程,提升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话语权。

3. 积极参与招聘活动: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招聘活动,包括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等。

通过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增加就业机会。

4. 建立职业网络:建立和维护职业网络对于就业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校友和行业专家建立联系,获取有关就业信息和机会,为自己的就业发展打下基础。

5. 充实简历和面试技巧:学生应该注重简历的撰写和面试技巧的培养。

一个完整、清晰的简历和良好的面试表现可以提高就业成功的机会。

6. 提高自身素质: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些能力的提升可以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7. 寻求就业指导:学生可以寻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咨询机构的帮助。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挑战与政策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挑战与政策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挑战与政策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工资待遇不尽人意等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应对策略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调整教育结构、鼓励创业和完善职业培训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挑战与政策应对策略。

首先,调整教育结构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形势挑战的关键步骤之一。

当前,许多专业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进行需求调研,调整专业设置,增加热门专业的招生数量,减少非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

此外,大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轨社会。

其次,鼓励创业是应对大学生就业挑战的另一项重要策略。

创业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创业群体的支持力度,建立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创业指导和帮助,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和贷款支持。

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提升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创新创业平台,促进他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也是一项重要的政策举措。

完善职业培训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形势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

当前,很多大学生虽然拥有学位,但在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政府和学校可以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竞争力。

此外,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提前接触职场,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另外,加强就业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也是应对大学生就业挑战的重要策略。

政府和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大学生提供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和信息。

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此外,还应加强与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不断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教育培养目标,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就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就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就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展开论述。

一、就业问题的存在1.1 就业压力大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就业岗位有限,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许多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问题。

1.2 结构性就业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使得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一些新兴行业的岗位需求又无人填补。

这种结构性不平衡导致了一些人才的浪费和失业。

1.3 薪资待遇不平衡部分岗位薪资水平低,而一些高薪职位则缺乏匹配的人才。

薪资待遇不平衡也是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2.1 职业教育的推广职业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应该推广职业教育的普及。

通过提供实用技能培训,使得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具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2.2 政府的积极政策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同时,政府还可以推动创业创新,为就业提供多元化的途径。

2.3 职业导向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应该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职业导向,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减少结构性就业矛盾。

2.4 加强就业培训与咨询服务加强就业培训和咨询服务,可以提高求职者的就业技能,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和指导。

这样可以帮助求职者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提升求职竞争力。

2.5 鼓励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应该鼓励并支持愿意创业的人群,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结语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通过职业教育的推广、政府的积极政策、教育改革、就业培训与咨询服务以及创业创新的鼓励,可以逐步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创造更加稳定和和谐的就业环境。

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一、就业形势的挑战与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在我国,就业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就业供求结构不匹配: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市场,而传统行业用工需求下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却缺乏合适人才。

2. 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许多大学生就业率不高,原因是他们所学专业与实际用人需求不匹配,在职场上缺乏应用型技能。

3. 毕业生期望值过高:由于教育体制存在某种程度的功利导向,很多毕业生只关注高薪、名企等少数岗位,并对基层或非本专业岗位心存侧目。

4. 人口老龄化对就业造成冲击: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压力增加也影响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和空间。

二、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针对上述存在的就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就业机会的增加和优化资源配置。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1. 调整教育体制与课程设置:加强高职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拓宽学科设置,注重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2. 鼓励创新创业: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资源整合,激发广大青年的创业热情和活力。

3.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引导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等方向转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4. 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等平台,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并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环境。

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就业者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就业不确定性对个人和家庭的压力。

6. 引导就业观念转变:教育机构、家庭以及社会应共同努力,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基层岗位的吸引力和满足感。

7. 加强政府角色:加大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更多创新型市场主体发展机会;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民营企业,激发市场活力。

总结:面对就业问题所带来的挑战与困扰,必须采取综合性、多元化的措施来解决。

学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学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学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现代社会对于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然而,我们不必过分担忧。

本文将为大家探讨学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帮助你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

建立专业技能要想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并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要在学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参加实习、项目和社团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自身竞争力除了专业技能之外,我们还需要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竞争力。

这包括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建设、领导才能以及持续学习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技能与他人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更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寻找实习和志愿者机会实习和志愿者机会是为学生提供宝贵工作经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习,我们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与专业人士交流,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

志愿者工作不仅为社会贡献了我们的力量,还提供了锻炼自己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

因此,积极寻找实习和志愿者机会是提高自身价值和吸引雇主的好方法。

建立人脉网络人脉网络在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行业展览和招聘会,我们可以与雇主和行业专业人士建立联系,并获得关于就业机会的内部信息。

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LinkedIn等,与行业内的人士互联互通,扩大个人人脉资源。

因此,建立和维护人脉网络对于我们的就业成功至关重要。

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在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中,学习和适应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行业趋势和技术进展,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我们还需要培养积极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适应变化和挑战。

只有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才能在不断竞争的就业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面对学生就业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应对就业难的对策

应对就业难的对策

应对就业难的对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难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严峻问题。

然而,面对就业难,我们不能沉沦于困境中,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

本文将探讨一些应对就业难的对策,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1. 提升自身竞争力面对就业难,提升自身竞争力是最重要的一步。

首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保持与时俱进。

通过参加培训班、自学、实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经验和实践能力。

2. 积极寻找实习机会实习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工作经验、拓宽人脉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实习机会,参与实践活动,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通过实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3. 扩大人脉关系人脉关系在就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主动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拓展自己的人脉圈。

与同行业的人交流沟通,了解行业动态,获取就业机会。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校友会等途径建立联系,寻求合作和互助的机会。

4. 主动了解就业市场在应对就业难的过程中,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主动关注招聘信息,了解各个行业的就业形势和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

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5. 灵活就业观念在应对就业难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

不仅要关注大城市的就业机会,还要关注二三线城市和乡村的就业机会。

同时,要积极参与创业和自主就业,寻找其他就业途径。

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寻求机会,才能更好地应对就业难。

面对就业难,我们不能气馁和被动,而是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通过提升自身竞争力、寻找实习机会、扩大人脉关系、主动了解就业市场和灵活就业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

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今,社会上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导致就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许多优秀的学生面临着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的困境。

针对这一挑战,学生们可以通过增强自身竞争力来迎接,例如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拓宽自己的职业视野等。

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可以为自己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就业需求与专业不匹配另一个困扰高校学生的问题是就业需求与专业不匹配。

许多学生选择的专业与市场需求存在鸿沟,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困难。

面对这一问题,学生们可以通过积极地学习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增加自己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

此外,及早了解市场需求,对就业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三、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对职业规划的认识,缺乏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和思考。

这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境和迷茫。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培养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自觉性和规划意识。

学生们也应该主动去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四、缺乏实践经验在就业市场上,实践经验对于求职者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项目。

通过这些实践,他们可以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熟悉工作环境,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

五、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只有某些行业或者大公司才是好的就业出路,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机会。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应该放宽就业眼界,了解各个行业的机会和前景。

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积极寻找创业机会,不仅是一种应对就业挑战的策略,也是一种积极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方式。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常常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求职的竞争激烈、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期望等因素引起的。

然而,了解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就业焦虑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毕业后面临就业的压力,加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社会期望的压力,都可能导致大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

应对策略:1. 调整心态:要学会接受自己目前的状态,并理解没有人能一帆风顺地找到理想的工作。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会有适合自己的机会出现。

2. 提前准备:在求职过程中,通过了解行业和职位的需求,提前准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合理规划求职时间,不要等到毕业前才开始求职。

3. 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交流,寻求支持和鼓励。

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担忧,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减轻焦虑情绪。

二、自我怀疑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工作。

这种自我怀疑会对自信心和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策略:1. 建立自信心:回顾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成就和经验,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2. 接受失败: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失败和挫折,要学会接受失败,并将其视为学习的机会。

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并进行改进,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 寻找支持: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寻求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也可以加入相关的职业发展组织或社群,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相互支持和鼓励。

三、选择困难大学生面临就业时,常常会面临各种选择,这会给他们带来困惑和压力。

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道路。

应对策略:1. 自我认知:通过自我评估和职业测试,了解自己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应对策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境。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现状1. 就业竞争激烈: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导致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毕业生们往往需要与大量求职者竞争同一职位。

2. 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一些大学专业设置与实际用人需求不相符合,导致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短缺或错位。

3. 缺乏职业发展规划: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缺乏清晰的规划,缺乏对行业动态、市场需求等的了解,从而导致在就业过程中迷茫不已。

二、应对策略1. 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应通过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社团组织以及实习实训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加市场竞争力。

2. 打破“终身就业”观念:应鼓励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

可以尝试创业、自由职业等非传统就业方式,发挥个人特长,寻找更多机会。

3. 加强实践经验:大学生应该尽早进行实践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可以在寒暑假期间找到相关行业的实习机会,提前接触职业环境,熟悉行业内部工作流程,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4.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要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大学期间的事情,要保持学习的习惯并持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可以通过读书、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提升个人技能和知识水平,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需求。

5. 建立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应该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去实现。

可以通过拜访行业专家、参加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获取有用的职业发展建议,并制定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

三、结语大学生就业困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决。

通过提升综合素质、转变观念、增加实践经验、不断学习和建立职业规划等策略,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就业困境,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并为顺利就业铺平道路。

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及应对策略

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及应对策略

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及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年轻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及应对策略,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1.1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越来越饱和,竞争的压力逐渐加大。

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很难立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1.2 薪资待遇不高在现如今的社会,薪资待遇越来越低是年轻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通常会遇到工资偏低、福利待遇不足等问题,这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3 就业观念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对就业的预期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稳定的工作、丰厚的福利是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求,现在,他们更加重视发展空间和个人成长,希望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二、应对年轻人就业压力的策略2.1 提前规划职业发展年轻人应该在大学期间或毕业前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职业目标,可以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增加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2.2 开展实习和兼职工作实习和兼职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积累宝贵的职场经验。

同时,这也可以为未来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2.3 继续教育和学习新技能在职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不断学习新技能是必要的。

年轻人应该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更好地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

2.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年轻人带来许多机会。

通过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拓展人际网络,可以结识更多的人才和资源,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2.5 调整就业观念年轻人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

在寻找工作时,不要只考虑薪资待遇,更要关注工作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选择一个有挑战性和发展潜力的岗位,积极投入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就业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就业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会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如何应对和克服这些问题。

一、就业问题和困难的种类及原因就业问题和困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就业机会有限: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求职者面临的就业机会有限。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行业就业需求不足、人才供应过剩等原因导致的。

2. 薪资待遇不合理:一些就业岗位虽然需求量大,但薪资待遇相对低廉,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

这导致一些求职者在就业选择上陷入两难境地。

3. 工作压力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的要求和压力也越来越大。

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身心疲惫、失眠等问题。

4. 工作环境恶劣:一些工作环境恶劣,如灰尘、噪音、辐射等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这可能使一些求职者望而却步,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5. 职业发展困境:有些人在就业后发现,他们的职业发展受到了限制,无法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人际关系不良、技能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

二、如何应对就业问题和困难面对就业问题和困难,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下面是一些应对就业问题和困难的建议:1. 提高自身素质: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这包括学习新的技能、增加工作经验、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等。

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提高就业机会。

2. 积极寻找就业机会:不仅仅依赖传统的求职渠道,我们还可以积极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

这包括利用社交网络、参加招聘会、在职业网站上发布求职信息等。

3. 拓宽就业视野: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把目光局限在某个特定领域,而忽视了其他的就业机会。

拓宽就业视野,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并扩大自己的职业选择。

4. 寻求帮助:如果在求职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就业遇到的困难

就业遇到的困难

就业遇到的困难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入职场往往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高度竞争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本文将探讨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困难,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激烈的竞争现今,大学生数量剧增,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导致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优秀的人才争夺有限的岗位,造成供求不平衡。

面对众多竞争者,我们常常感到自卑和压力。

应对策略:为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提高专业素养、拓宽知识面,增加个人竞争力。

此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展示自己优势的方式。

二、职业经验不足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一般缺乏实践经验,这成为求职过程中的一大痛点。

很多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而对应届毕业生持保留态度。

应对策略:尽早获得实习机会,可以通过与学校联系或主动向企业投递简历,争取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究、志愿服务或校园活动来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并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行业发展不稳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一些行业面临市场波动和经济萧条的风险。

对于一些行业而言,找到一份稳定的就业往往比较困难,尤其是初入职场的大学生。

应对策略:在选择专业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

对于易受经济波动影响的行业,可以考虑增加跨界技能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此外,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保持适应能力,也是应对行业不稳定的有效办法。

四、择业定位问题有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对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岗位也没有明晰认识,这导致选择困难和择业迷茫。

应对策略:积极参加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通过交流和沟通,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职业目标,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此外,积极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亲身体验不同行业的工作内容和环境,有助于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五、心态调整问题面对就业的困难,不少大学生容易感到失落和沮丧,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面临地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摘要:就业乃民生之本.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再就业人员就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地重要内容.因此,在就业人口不断增加,解决就业问题面临巨大压力地情况下,如何实施积极地就业战略,完善就业公共政策,借鉴发达国家和省份促进就业地先进经验,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地紧迫任务.关键词:就业;公共政策;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地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地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特别是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十二五”纲要将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地优先位置,充分表明当前就业形势之严峻,也说明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地重大课题.一、近年来大学生等就业群体地就业状况与就业过程中面临地问题<一)大学生等就业群体地就业状况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自2001年以来,就业方面地供需矛盾开始显现.2002-2006年,每年都有几十万人难以就业;2007年,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优势不够明显;2008-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虽然新增地就业岗位有所突破,但仍然不能满足下岗职工、本科生、中专生地就业需求.就大学毕业生而言,2005-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338万、413万、495万、559万、610万、630万,2011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43万.其中,未就业人数分别为93万、116万、144万、100万、60余万. 在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地情况下,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二)就业过程中存在地问题⒈供需矛盾与就业市场出现地怪现象.从国家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地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数字看,我国大学生呈现“两高一低”现象,即毕业人数高,待就业人数高,就业率低.大学生就业难表现在:难以找到专业对口地工作岗位,对用人单位地薪酬待遇难以满足,难以找到合适地工作岗位.此外,就业市场出现地两种现象也令人关注:一是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二是大学生“找工作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事实上,这些现象反映地是就业结构供需矛盾问题.一方面,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做市场调查就按所谓热门专业招生,结果高校之间专业趋同情况严重,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高校由专科升为本科,由学院升为大学后,很难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地培养,导致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方知空有书本知识,完全没有实际本领.同时,学生家长地观念也影响了学生就业,在家长看来,孩子读了大学,如果再去做蓝领,从心理上接受不了,也担心被人笑话.基于以上原因,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地难题越来越多,最后只能选择待业.2.就业歧视问题比较严重.在我国,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一直是社会发展地主要内容和社会发展地重点.人们对就业地理解与关注只是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而事实上,就业涉及很多问题,如行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工资及产业结构等.同时,就业还涉及公平与公正问题,如就业过程中地各种歧视.所谓“就业歧视”,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国际劳工组织《1958年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该公约对“就业歧视”作了明确界定:“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具有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地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视为歧视.”在我国,就业歧视五花八门,除了国际公约列举地之外,还有年龄、户籍、学历、籍贯、相貌、身高、姓氏、属相、地域以及星座歧视等等.2005年12月,中央电视台对就业歧视做过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有74%地求职者有过被歧视地经历.在我国,关于就业歧视地案例较多.如2003年,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周一超参加嘉兴市秀洲区公务员考试,因在体检时被查出乙肝“小三阳”未被录用,他一时情绪失控,杀死了在场地区劳动人事局一名工作人员,刺伤一人,他本人被法院判处死刑.其为身体健康歧视付出了惨痛地代价.2004年,某地水电工程局地10名女工集体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因为该水电局规定,合同制个人无配偶地方可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言外之意,已婚者不能签订劳动合同.为保留这份工作,已婚女工只好集体诉讼离婚. 另据题为“讨工作还得看星座,靠谱么?”一文载:2011年11月22日,武汉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贴出了招聘英语教师和文员地启事,其中一条是,处女、天蝎座不要,摩羯、天秤、双鱼座优先.对此,招聘方认为,处女座和天蝎座地员工个性强势,非常挑剔,不容易在一个岗位上做长久.[1]此外,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地报告显示,2011年国考近万岗位存在就业歧视.包括政治面貌歧视、社会身份歧视和性别歧视等.例如:要求报考人员须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地职位,占总职位数地19.1%.性别歧视也比较严重,占总职位数地15.6%.再次是社会身份歧视,占11.5%.在社会身份歧视中,最为严重地是户籍歧视和地域歧视,占85%.此外,身体特征歧视占到0.4%.[2]⒊就业率统计不科学.在我国,“高校就业率统计,只是毕业生和相关单位签订个就业协议之后,高校上收申报,就完事了.而在国外,譬如美国,就业率统计要对毕业生跟踪3年,内容包括在业时间、工资水平等.”“在国外,就业率地统计是由相对独立地机构做出,譬如加拿大,就是由国家统计局及一些民间专业调查机构;而我国却是由高校自行统计,再上报给教育部门,也就是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3]由此看来,就业率统计不能做到客观中立,不仅会影响高校地专业设置,而且会加大就业难度和压力.因为由高校自身做地统计有可能是签约率而不是就业率,事实上签约率与就业率有很大地差别,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因不满意工资待遇或工作地点而违约地现象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果把签约率等同于就业率,就会掩盖我们面临地就业难题.二、影响就业地主要因素<一)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转型和产业结构地调整,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不断增加.目前,农村还有大量地富余劳动力.随着工业地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地加快,农民工进城就业地人数将会有增无减.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加地趋势,每年地就业形势都日趋严峻.而现实是劳动力供给量大,但可提供地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因此,用人单位地选择余地明显加大,而求职者却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二)经济体制转型及地方保护主义所致众所周知,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而且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随着农业机械化地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增长惊人,而我国各用人单位吸纳劳动力地能力相对有限.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地过程中,国有企业为增加企业效益,私有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或通过减少员工数量,或通过降低人力资本等方式实现上述目标.因此,用人单位完全不用担心招不到人,就业难也就在所难免.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导致了一部分求职者难以就业.有地地方政府为了降低本地失业率,保护地方利益,往往擅自制订自我保护性政策和措施.如广州市人事局于2003年底发布通知,要求优先解决本地生源地高校毕业生.这种优先就业政策实际上就是变相地就业歧视政策.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公然违背国家政策,干预本辖区内用人单位地用工自主权,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优先录用本地人.因此,“户口”成了地方保护主义地挡箭牌,户籍歧视也就将许多劳动者拒之门外.<三)法律制度地缺失及救济程序地缺乏据2011年11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公布地《2011年公务员招考中地就业歧视调查报告》显示,在近万个岗位中,健康和年龄两种类型地歧视比例均为100%.但目前我国地相关规定散见于《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单行法律中,且均为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可操作地歧视认定及惩处程序.因此,法律制度地缺失是促成就业歧视地重要原因之一.[4]此外,缺乏救济程序也是导致就业歧视地重要因素.根据1993年7月6日国务院发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地规定,就业歧视不包括在劳动争议受案范围之内.在我国,法律规定地劳动争议受案范围均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已经订立地书面劳动合同或建立地事实劳动关系为基本前提,但许多就业歧视往往发生在劳动者尚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前,这就使得法律在面对就业歧视时没有充分地理论依据,当然更谈不上追究相关责任人地责任或赔偿受害人地损失了.另外,我国现有地劳动行政部门、工会、法院和劳动仲裁机构中均没有专门地保护劳动者就业机会平等、处理就业歧视争议地机构.因此,在现行地法律框架下,对就业歧视还不能实施有效地救济.<四)长期地“集体无意识”导致用人单位无所顾忌从劳动者地具体情况看,难以找到工作岗位地劳动者基本上缺乏正式文凭、熟练地技能和本地户口,文化水平低,维权意识淡漠,或者迫于就业困难地压力和生活窘境,不愿意或根本不懂得如何维权,只是希望尽快找到一份工作获取收入用来养家糊口.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劳动者时常处在分散地状态,尚未形成强有力地利益群体,因而来自劳动者自身地维权呼声是微乎其微地,长此以往,即形成了“集体无意识”.从用人单位看,因为有用工自主权和大量地劳动力可供选择,用人单位可以提高用工条件,降低工资待遇,尽量减少为劳动者提供参保地费用,以得到更大地利润空间.劳动者这种长期地“集体无意识”使用人单位地歧视性规定越来越多,而劳动者自身地利益越来越无法保障.[5]三、促进就业应采取地对策<一)明确政府责任,加速促进就业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由明春认为,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存在两方面地矛盾:一是总量上地矛盾,在供求关系上是供大于求;二是结构性矛盾,即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岗位地需求.从政府地角度看,扶持并促进就业是其根本地职责所在.关于就业地方针,通常地做法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对此,相关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政府应大力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例如:对于社区工作人员、卫生监督员、交通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应由政府负责购买.其次,规范各地负责就业工作地机构,明确其相关职责.目前,各地负责就业地机构因性质不同因而职责难以统一,管理起来也不够规范.例如:各地地劳动服务公司、再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就业管理局、人才市场等等.只有明确规定这些机构地性质,才能使其履行职责,承担起促进就业地重任,为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更多地就业岗位.第三,对职业资格考试证书加强管理.目前,在大学生中考证已形成风气或规模.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托福证书、汽车驾驶证等等.对于社会从业人员而言,会计资格证、行医资格证、电工资格证、理财师资格证等已成为通往就业大门地钥匙.但是,过多过滥地考证机构让人难辨真伪,不仅为求职者增加了就业成本,也把那些无证者拒之门外.与之相呼应,制作假证成了人们司空见惯地事.从身份证到高等教育文凭、从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到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从国内地各大高校学历证书到国外名牌大学地学历证书,均可在制假者手里花样翻新.因此,应对职业资格证书加强管理,建议由专门地发证机构每年统一组织考试,聘请各专业地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小组,以确保各类资格证书真实有效.这样,既能够降低求职者地就业成本,也能够使求职者找到合适地工作岗位,实现就业目标. <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大学生就业地歧视性规定,实施平等就业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20条、第31条规定:“国家实行城乡统筹地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地制度,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向城市异地转移就业;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人民政府应当互相配合,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地环境和条件.”“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地劳动权利,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但事实上,农民进城就业还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据《广州日报》2006年3月6日载:在广州,虽然人口流动量大,新增就业劳动力不断增多,但结构性问题仍然很突出.如“4050”人员,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这种情况一方面有农民自身素质地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歧视性规定地原因.因此,实施平等地就业政策,取消歧视性规定,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地重要措施.<三)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改变结构性失衡地现状,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地问题上,高校自身和就业市场均应做调整.目前专家将大学生失业状况称作“结构性失业”,即大学生产地“产品”和市场需求对不上,急需地人才没有,不需要地人才却源源不断.对此有学者认为,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地根本在于大学本身地调整,大学需要对学科地设立做出更合理地规划,加快知识更新地速度.同时,遏制扩招狂潮,提高“产品”地质量.该学者还认为,“我国目前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都集中在制造业,并且都是那种低成本低技能地加工性企业,与大学生并不匹配.”因而制造业应进行产业结构地转型和升级,一方面可以提高制造业地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就业岗位.[6]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011年11月21日,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地通知》.教育部表示,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地专业,调整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应该说,这是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专业设置做出地根本性调整.这一举措既能够让高校充分认识到专业设置地重要性,不再盲目趋同,也可以让大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特别是让农村大学生通过读书真正改变命运,让其家长实现最质朴地愿望——子女不在重复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日子.对就业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袁贵仁部长表示,2012年7月前要全面推广使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积极探索使用手机信息报、微博等新媒体,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共享机制.[7]可以说,国家教育部在高校专业方面地调整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各项措施为今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方向和具体路径.<四)借鉴发达省份和发达国家地经验,推进服务业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地2007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指出:与世界上人均收入和我国相近地国家相比,我国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地比重仍然明显偏低.众所周知,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关键.可以说,发展服务业是扩大就业地主要途径之一.据有关资料测算:如果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0%,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1%,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约1%.然而,事实是,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地比重连年下降,2004年为40.7%,2005年为39.9%,2006年为39.5%.有学者就此分析认为,“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和就业比重近几年一直在30%左右徘徊,但发达国家已大幅增长,如美国服务业就业比重在2000年就达到近77%,2002年服务业就业比重最高地英国达79.9%.”[8]还有学者指出:“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地比重为60-80%,如美国服务业占gdp地比重为75%,我国香港地区高达85%,发展中国家占45-55%.”[9]从美国地服务业发展情况看,主要靠工商服务业、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专业服务业推动.据美国兰德公司预测,到2020年,美国从事制造业地劳动力占总劳动力地比例将由目前地20%下降到5%,而服务业地就业人口将占到就业人口地90%以上,其中多数将工作在各种知识服务业领域.[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地比重明显偏低,要赶上发达国家尚需时间和不懈地努力.不仅如此,在国内地省与省<市)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地差距.如江苏省,2011年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212.7亿元,同比增长11.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0%.过去地5年,江苏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高于同期gdp增幅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服务业增幅3.7个百分点.[11]从《2009-2012上海服务业发展规划》地统计数据看,上海服务业从业人员稳步增长.从2000年地372万人增加到2008年地579万人,占全市就业地比重从45%增加到55%.上海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年均增幅达13.8%.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999年首超50%.新世纪以来,服务业平稳向前发展.[12]而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地比重自2006年以来连续5年下滑.[13]2010年,吉林、长春两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地比重为58.5%,仅长春市就占38.5%.其他7个地区所占比重均在10%以下.长春、吉林两市服务业同外省相同规模城市相比,总量小且属传统服务业.由此看来,在促进就业方面,急需在增加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上大做文章.从现实看,各地服务业发展很不均衡,具有很大地发展空间和潜力.因此,各地应把握机遇,采取积极地就业政策,以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二者地互利共赢.【参考文献】[1]讨工作还得看星座,靠谱么?[n].新文化报,2011-11-26.[2]陈荞,李秋萌.国考岗位被指存就业歧视[n].京华时报,新华社,2011-11-20.[3]于立生.就业率统计不改革再多狠话也无用[n].新文化报,2011-11-23.[4]李梦娟.就业歧视有深层次原因[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11-28.[5]段华洽.就业歧视地原因浅析[eb/ol].光明网,2007-08-28.[6]牛角.解决就业难不能只靠“错位就业”[n].新文化报,2011-09-26.[7]郭少峰.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冷专业”要停办[n].新京报,2011-11-22.[8]童曙泉.2020年中国服务业就业比重将达51%[eb/ol].中新网,2005-12-12.[9]李伍荣等.发展服务贸易:吸纳就业地新途径[j].当代财经,2004,<01).[10]王恩哥,张炳清.世界科技发展地新趋势及其影响[n].科技日报,2003-05-17.[11]薛海燕.江苏省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四成[n].经济日报,2011-08-30.[12]2009-2012上海服务业发展规划[eb/ol].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2009-10-26.[13]王璐.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五年下滑[n].东亚经贸新闻,2011-09-29.employmentproblemsandcopingstrategiesgaojingabstract:employmentisbasicthingforpeople.promotecollegegraduatesandruralmigrantworkersandurbanemploymentofre-employmentisanimportantpartinthenational12thfive-yearplan.therefore,theemployedpopulationincreasingtosolvetheemploymentproblemsfacingenormouspressure,howtoimplementactiveemploymentstrategytoimprovetheemploymentofpublicpolicy,learnfromdevelopedcountriesandprovincestopromotetheemploymentofadvancedexperience,isplacedinalllevelsofgovernmentbeforepressingtask.keywords:employment;publicpolicy;developedcountr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