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丁酯处置方案

合集下载

丙烯酸安全事故预案

丙烯酸安全事故预案

一、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 《化工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4. 《丙烯酸及其酯类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确保丙烯酸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预案适用范围适用于丙烯酸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各类安全事故,包括火灾、爆炸、中毒、泄漏等。

四、事故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确保其安全运行。

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违章作业。

4. 加强现场管理,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5. 做好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防止泄漏、火灾等事故发生。

五、事故应急响应1. 事故报警(1)发生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事故情况。

(2)事故单位应迅速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相关规定及时上报。

2. 事故现场处置(1)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事故现场处置,切断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

(2)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3)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确保事故区域安全。

3. 人员疏散(1)根据事故情况,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对疏散人员进行安抚,防止恐慌。

4. 医疗救护(1)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2)将受伤人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5. 事故调查(1)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查明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六、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2. 资源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3. 通讯保障:确保事故应急通讯畅通,便于信息传递和协调。

4. 交通保障:确保事故应急车辆和人员及时到达事故现场。

七、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丙烯酸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单位负责实施。

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的生产废水处理分析

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的生产废水处理分析

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的生产废水处理分析摘要:丙烯酸与丙烯酸丁酯都属于运用非常广泛的精细化工原料,随着这些年来两种化工原料产量与需求的增大,生产废水量也逐渐增多,废水基质较为复杂,且水质变化比较大,对环境与人体都存在威胁,如何处理丙烯酸与丙烯酸丁酯生产的废水,是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废水处理前言:随着国内丙烯酸及酯产能逐渐增加,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只有从降低原、辅材料、公用工程消耗及废物的排放量入手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废水焚烧处理过去传统的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废水处理通常经过以下的环节与步骤:燃料油—一次焚烧炉—盐灰外运—高效除尘器—二次焚烧炉—废热锅炉—空气预热器—废水预热蒸发器—排风机—烟囱,即在生产装置中进行废水预热以后,将燃料与热空气一起排进一次焚烧炉,经过一定时间的焚烧以后将其中含有的盐灰去掉,剩下的物料进行除尘以后与热空气和燃料油混合再次进入焚烧炉,排出的废气进入废热锅炉中采用余热的效应形成蒸汽,同时进入预热器将空气预热,再次进入废水预热蒸发器,从排风机中将大气排出。

这种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需要很多燃料油才能进行,因此具有很高的处理成本,且对于装置节能理念的实施也有很大的阻碍,要实现精简节能式的改造,必须以催化焚烧和热力焚烧系统重新设置为更科学的处理形式,才能加以使用废水焚烧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流程叙述:生产装置来的废水预热后和燃料油经喷嘴和热空气一起进入一次焚烧炉,焚烧后除去盐灰,其余物料经除尘后和燃料油、热空气一起进入二次焚烧炉,焚烧后废气进入废热锅炉利用余热产生蒸汽后,再进入空气预热器预热空气,然后进入废水预热蒸发器,最后由排风机排入大气。

该方法处理废水需要大量燃料油来参与,处理成本较高,不利于装置的节能挖潜,降低消耗,某公司在运行了很短时间后即进行了改造,将催化焚烧及热力焚烧系统推倒重来。

1.2、改造后废水处理方式流程叙述:生产装置来的废水经预热后进入汽提塔(汽提塔与废水加热器都采用低压蒸汽做热源,汽提塔可以对汽提物料数量进行控制)进行汽提,汽提后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汽提所得物料依次进入尾气换热器和电加热器进行加热,达到反应温度后进入催化反应器,与反应器内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反应过程释放大量热能,形成了高温尾气,然后高温尾气进入蒸汽过热器(将高压蒸汽变成过热高压汽)后温度下降,再进入蒸汽发生器产生部分中压蒸汽,最后进入尾气换热器将余热进一步利用后排入大气。

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毒医疗救治措施

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毒医疗救治措施

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毒医疗救治措施(一)现场医疗救援现场医疗救援首要措施是迅速将中毒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1、现场医疗救援急救原则:(1)不管吸入性、接触性或食入性中毒的,均可先给予氧气。

(2)若意识不清,则将患者置于复苏姿势,不可喂食。

(3)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予心肺复苏术(CPR)。

吸入性中毒(1)给予氧气吸入(2) 若呼吸停止,施予人工呼吸(勿口对口)。

(3) 若心跳停止,立即施予体外心脏按摩。

皮肤接触性中毒(1)如果液体接触皮肤,立刻以大量的水清洗患部。

(2)若是衣服受到污染,立刻脱去衣服,使用大量的水清洗。

(3)持续用水冲洗至少15-30分钟。

眼睛接触性中毒(1)立刻以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15~30分钟,并不时地撑开上下眼皮。

(2)隐形眼镜必先除去或用水将它冲出来。

(3)用湿润棉棒将可移除之异物移除。

(4)冲洗完毕用乾净纱布覆盖,并用纸胶布固定。

3、病人转送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立即就近转送至镇卫生院或二级以上医院继续观察和治疗。

(二)医院内的医疗救援1、病人交接中毒病人送到医院后,由接诊医护人员与转送人员对中毒病人的相关信息交接,并签字确认。

2、诊断救治医生向中毒病人或陪患人员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确认中毒病人的诊断。

3、治疗对所接收的中毒病人确认诊断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病人进行进一步救治。

观察对象可在观察室严密观察至少24~48小时。

轻、中度中毒病人送入普通病房住院治疗,重度中毒病人立即转诊。

⑴、一般治疗中毒病人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出现眼部刺激症状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交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可的松眼药水滴眼,睡前涂以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

⑵、合理氧疗可采用鼻塞、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给予机械通气。

⑶、防治肺水肿a)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是早期、足量、短程。

丙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范本

丙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范本

丙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范本丙烯(也称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无色液体,主要用于制造丙烯酸甲酯聚合物,可用作溶剂和化工原料。

对于丙烯的应急处置和防护,以下是一个范本,供参考。

一、应急处置1. 紧急采取措施:- 将受污染的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远离事故现场。

- 迅速切断燃料源。

- 在必要时,使用紧急救援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

2. 事故现场处理:- 建立临时隔离区,限制未经授权人员进入。

- 隔离泄漏源,防止泄露物扩散。

- 在泄漏源旁设置警示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

- 找到泄漏源的合适方法进行修复或封堵。

3. 泄漏处置:- 如果泄漏量可控制,使用非火源性材料吸收泄漏物,并将吸收剂包装妥善处理。

- 在泄漏物扩散之前,使用遮盖物、堤坝或其他方法防止进一步扩散。

- 如果泄漏量较大或无法控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如消防、环保等)。

4. 废物处理:- 将泄漏物和吸收剂一起收集,并按照当地环境法规进行正确处理。

- 注意将废物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机构处理,切勿私自倾倒或处理。

二、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 穿戴适合的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等。

确保避免与丙烯直接接触。

- 根据现场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使用呼吸器以保护呼吸道。

如果呼吸器是必需的,确保选用符合标准的适当型号。

2. 环境防护:- 使用遮盖物、堤坝等措施,防止泄漏物扩散到地下水、水源和雨水收集系统中。

- 避免泄漏物进入地下通风道或管道。

3. 安全措施:- 遵循所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 在处理丙烯时,应保持设备和容器完好无损,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 在使用丙烯时,避免火源、高温和明火等危险场所。

4. 应急响应:- 在事故发生前,确保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演练。

- 熟悉丙烯的特性、风险和应对措施,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以上是关于丙烯的应急处置和防护的范本,供参考。

实际应急处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法规进行,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丙烯酸正丁酯[稳定的]-异常工况处置卡

丙烯酸正丁酯[稳定的]-异常工况处置卡
2.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1.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丙烯酸正丁酯[稳定的]-异常工况处置卡
步骤
处置程序
负责人
发现异常
发现丙烯酸正丁酯[稳定的]泄漏
班组长
操作工
现场确认
报告
1.第一时间将事故信息报告班组长;
2.在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的措施
班组长
操作工
现场处置
措施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丙烯酸丁酯危险特性及处置措施表

丙烯酸丁酯危险特性及处置措施表
灭火剂种类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健康危害
车间卫生标准:前苏联(mg/m3)
10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防护处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
运输
注意
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丙烯酸正丁酯危险特性及处置措施表


中文名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酯泄露的应急处置措施

丙烯酸酯泄露的应急处置措施

丙烯酸酯泄露的应急处置措施丙烯酸酯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合成树脂、塑料、涂料和纤维等领域。

然而,丙烯酸酯如果泄露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至关重要,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首先,在丙烯酸酯泄露事故发生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将泄露源隔离,切断泄露物质的供应。

可以采用阀门关闭、泄露容器覆盖等方法,以防止泄露物质继续扩散。

同时,用黄色警告标志或警戒线将事故现场进行隔离,并确保现场没有明火或可能引发火花的设备。

这样可以防止泄露物质与其他物质接触,减少进一步事故的发生。

其次,对于丙烯酸酯泄露的现场,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确保人员安全。

员工应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有序离开现场,避免呼吸泄露物质的挥发物。

同时,要避免直接皮肤接触泄露物质,应戴上防护手套、面罩和防护服等防护装备,并远离泄漏物。

接下来,应立即与专业人员联系,通知相关部门和紧急救援团队,并进行详细报告和沟通。

应急救援团队应尽快赶到现场,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

他们会评估泄漏物的性质、规模和扩散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策略。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和排水系统。

可以设置临时堤坝,收集泄漏物,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处置。

同时,应及时通知附近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告知事故情况,并提醒他们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最后,在泄漏物处理完毕后,应进行现场清理工作。

这包括将收集到的泄漏物进行妥善储存或处置,并进行必要的地面清洁和消毒。

清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泄漏物。

为了更好地应对丙烯酸酯泄露事故,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演练体系。

应急预案要包括泄露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人员组织和协作机制、联系方式等内容。

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处理措施。

总之,丙烯酸酯泄露是一种常见的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的正确和快速实施至关重要。

丙烯酸外泄应急处置方案

丙烯酸外泄应急处置方案

丙烯酸外泄应急处置方案一、背景丙烯酸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学品,主要用于生产和制造聚丙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等化学品。

但因其具有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一旦外泄,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污染。

因此,针对丙烯酸外泄事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事件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丙烯酸外泄时,应立即止损,采取措施尽快将外泄液体进行隔离和固化。

2. 报告上级及时向上级单位、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情况,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3. 告知周围群众将周边地区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告知事故情况和防护要求,以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4. 防护措施在人员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立即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降低事件扩散和污染的风险。

如佩戴防护服、呼吸器等装备,对大气中的丙烯酸进行抽样检测和监测。

5. 事故处置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尽快固化丙烯酸外泄物,减少物质扩散。

同时,还要对外泄物进行分类、包装、标识和发运,确保外泄物处理到位,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6. 损失评估和处理对丙烯酸外泄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物质损失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补偿和处理措施。

7. 事故调查和分析对丙烯酸外泄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和教训,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管理制度,以确保今后工作的安全和稳定。

三、应急预案制定和培训应急预案是预防和应对丙烯酸外泄事故的基本依据,应配备完善的设备、装备和人员。

同时,还应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以提高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手段。

四、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生产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教育,提高其对丙烯酸有害性和防护要求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对其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和考核,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五、结论丙烯酸外泄事故对人体和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污染。

为了预防和应对事故的发生和扩散,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提高生产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将危害降到最低。

丙烯酸丁酯MSDS(16部分)

丙烯酸丁酯MSDS(16部分)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化学品英文名称:n-butyl acrylate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253CAS No.:141-32-2分子式:C7H12O2分子量:128.1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99.5%141-32-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

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丁酯标识中文名:丙烯酸丁酯英文名:n-Butyl acrylate分子式:C7H12O2分子量:128.17CAS号:141-32-2RTECS号:UD3150000UN编号:2348危险货物编号:33601IMDG规则页码:3315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主要用途: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粘合剂、乳化剂。

熔点(℃):-64.6沸点(℃):145.7饱和蒸汽压(kPa): 1.33/35.5℃相对密度(水=1):0.89相对密度(空气=1):4.42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燃烧热(kj/mol):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级:乙闪点(℃):37自燃温度(℃):275爆炸下限(V%): 1.2爆炸上限(V%):9.9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能发生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5包装类别:Ⅲ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不宜大量或久存。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10mg/m3;美国TWA:ACGIH10ppm,52mg/m3;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性:LD50:900mg/kg(大鼠经口);2000mg/kg(兔经皮)LC50:2730ppm4小时(大鼠吸入)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

丙烯酸丁酯处置方案

丙烯酸丁酯处置方案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丁酯化学品英文名称:n-butyl acrylate;BAM(for short)二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丙烯酸丁酯分子式: C7H12O2相对分子量:128.17O结构式:H2C=CH—C—OCH2CH2CH2CH3化学类别:酯类;乙烯基单体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号丙烯酸丁酯 100% 000141-32-2三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III级危害(中度危害)。

警告!其蒸汽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中毒的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呛入气管可致肺受损。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环境污染应给予特别注意。

爆炸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NFPA分类: H2;F2;R2;IP4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的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吸氧。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立即给饮大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较远的地方,遇明火引起回燃。

本品有自聚爆炸危险性。

遇大火时,消防人员必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窒息)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灭火方法:尽可能移出容器。

否则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大量泄露处理应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

灭火剂:蛋白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丙烯酸丁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烯酸丁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容易自聚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害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剧加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
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需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4073.2
临界温度(℃)
327
临界压力(MPa)
2。94
辛醇/水分配系数
2.38
PH值
无资料
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生产树脂、涂料、粘合剂、乳化剂等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聚合
分解产物
无资料
避免接触条件
受热、光照、接触空气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标识
CAS N0。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应于氧化剂、醇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租户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丙烯酸外泄应急处置预案

丙烯酸外泄应急处置预案

1. 编制目的为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丙烯酸外泄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生产、储存、运输丙烯酸过程中发生的丙烯酸外泄事故。

3. 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

二、事故危害1. 丙烯酸对人体危害丙烯酸对人体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高浓度丙烯酸蒸气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接触皮肤可引起皮肤灼伤;摄入可引起消化道刺激、恶心、呕吐等症状。

2. 丙烯酸对环境危害丙烯酸对水体、土壤及大气环境具有污染性,可导致水质恶化、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

三、应急处置组织与职责1. 成立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下设现场指挥部、现场处置组、警戒组、医疗救护组、环境监测组、物资保障组等。

2. 各组职责(1)现场指挥部:负责事故的总体指挥、协调和决策,下达应急处置指令。

(2)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危险源控制、泄漏物收集、应急处理等工作。

(3)警戒组: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的安全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等工作。

(4)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治、转运等工作。

(5)环境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的环境监测,评估污染情况。

(6)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发放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核实事故情况,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泄漏源,收集泄漏物,防止扩散。

(2)警戒组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警戒,设立警戒线,确保无关人员远离事故现场。

3. 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必要时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

(2)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医疗救护知识普及,指导群众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4. 环境监测(1)环境监测组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污染情况。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完整版)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完整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化学品英文名:n-butyl acrylate(inhibited);butyl 2-propenoate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地址:供应商电话:邮编:供应商传真:电子邮件地址: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生产树脂、涂料、粘合剂、乳化剂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液体和蒸气,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5: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H401:对水生生物有毒H412: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应急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MSDS-丙烯酸丁酯

MSDS-丙烯酸丁酯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粘合剂、乳化剂。
其它理化性质:
-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急性毒性:
LD50:900 mg/kg(大鼠经口);2000 mg/kg(兔经皮)
LC50:14305mg/m3,4小时(大鼠吸入)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废弃注意事项:
危险货物编号:
33601
UN编号:
2348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危险有特性及害因素识别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危险有特性及害因素识别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危险有特性及害因素识别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液体,分子式CHO,分子量2127128.17,相对于水的密度0.89,相对于空气的密度4.42,溶点-64.6℃,沸点145.7℃,闪点37℃,引燃温度275℃,爆炸极限范围1.2~9.9%,危规号33601,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该物质为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丙烯酸丁酯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丙烯酸具有中度毒性,其LD为900mg/kg(大鼠经口)、(4)为2000mg/kg(免经皮),LC14305mg/m50 503,小时,大鼠吸入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丙烯酸丁酯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

℃。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30仓内温度不宜超过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且不宜大量或久存。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丙烯酸丁酯的灭火方法为泡沫、干粉和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发生丙烯酸丁酯泄漏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应戴自给正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时,可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时,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丙烯酸安全事故预案

丙烯酸安全事故预案

一、编制依据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 参考国家及地方有关丙烯酸事故应急预案,结合本单位丙烯酸生产、储存、使用等环节的特点,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丙烯酸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

三、预案对象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丙烯酸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的各类安全事故,包括火灾、爆炸、中毒、泄漏等。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丙烯酸生产、储存、使用场所及与之相关的辅助设施。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丙烯酸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 指挥长:单位主要负责人- 副指挥长: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 成员:安全、生产、设备、环保、行政等部门负责人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 应急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

- 抢险排险组:负责事故现场抢险、排险和设施修复等工作。

- 通信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上报和发布等工作。

- 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救援物资保障、车辆调度等工作。

- 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等工作。

六、预防措施1. 加强丙烯酸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 定期对丙烯酸生产、储存、使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丙烯酸生产、储存、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5.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应急处置1. 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2. 应急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

3. 抢险排险组负责事故现场抢险、排险和设施修复等工作。

丙烯酸存放处置方案

丙烯酸存放处置方案

丙烯酸存放处置方案
背景
丙烯酸是一种极易燃、有毒的化学品。

在工业制造过程中,丙烯酸的存储和处理必须非常谨慎,否则可能会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本篇文档旨在提供丙烯酸存放处置方案,以确保安全存储和处理该种化学品。

存储方案
1.存储场所应选用低火源、通风良好、干燥且无渗漏的仓库或库房。

2.确保存放场所远离热源和明火,并设有自动水雾、二氧化碳或泡沫气
体灭火系统。

3.存储温度应不超过30℃,库房内应设置温度计和湿度计,避免温度
过高、湿度过大影响丙烯酸的质量。

4.存储丙烯酸时,应与其他化学品隔离存放,避免相互作用产生反应。

5.每次入库和出库时,应有专人进行质检并记录相关数据,确保仓库库
存和进出记录的一致性。

处置方案
1.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将丙烯酸倾倒入水源、下水道和排水管道中。

2.丙烯酸废液应集中存储在专用容器中,定期委托专业单位回收处理。

3.对于丙烯酸泄漏的应急处理,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点火源和电
源,同时做好装备防护措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合适的抑制剂进行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结论
丙烯酸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性极大,在存储和处置过程中必须非常谨慎。

本文档提供了丙烯酸存放处置方案,以确保安全存储和处理该种化学品。

各单位和个人在处理该化学品时务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规定,确保生产和人身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丁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n-butyl acrylate;BAM(for short)
二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丙烯酸丁酯
分子式: C
7H
12
O
2
相对分子量:128.17
O
结构式:H
2C=CH—C—OCH
2
CH
2
CH
2
CH
3
化学类别:酯类;乙烯基单体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号
丙烯酸丁酯 100% 000141-32-2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III级危害(中度危害)。

警告!其蒸汽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中毒的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呛入气管可致肺受损。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环境污染应给予特别注意。

爆炸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
危险。

NFPA分类: H2;F2;R2;IP4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的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吸氧。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立即给饮大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较
远的地方,遇明火引起回燃。

本品有自聚爆炸危险性。

遇大火时,消
防人员必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窒息)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灭火方法:尽可能移出容器。

否则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大量泄露处理应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全身
消防服。

灭火剂:蛋白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迅速疏散人员至安全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关闭阀门。

防止泄露物进入下水道等限制性区域。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喷水雾或蛋白泡沫以减少蒸发。

消除方法:
●小量泄漏: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进入废
水处理系统。

●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槽车或收集器)、回收或无
害化处理后废弃。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避免吸入蒸气。

●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浸胶手套,化学安全防护镜、穿防静电工
作服;切勿沾染眼、皮肤。

●远离火种、热源。

现场禁烟。

工作后,淋浴更衣。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轻装轻卸搬运。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在388C以内。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切勿用纯氮封存,不可将无氧气体喷入本品液体内。

因为抑制剂在有氧的
条件下才发挥效用。

避免高热,抑制剂高温失效。

避免强碱,抑制剂被强
碱萃取。

●电气全部要求防爆型。

●桶装堆垛不得高于三层,且要留出防火检查通道,堆垛行列不得超过两排。

●与氧化剂、强碱、强酸分开存放。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注意个人防护。

八接触控制/个人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10
美国TVL-TWA
ACGIH:10ppm, 52mg/m3
TLV-STEL
ACGIH: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蒸气时,佩带过滤式防毒口罩(半面罩)。

在紧急事态
抢救或撤离时,应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浸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工作结束要彻底清洗。

九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常温下)无色液体。

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熔点(8C):-64.6 沸点(8C):145.7(760mmHg) 相对密度(水=1):0.89 相对密度(空气=1):4.42
饱和蒸气压(kpa):1.33(35.58C)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36(DOW)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8C):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燃烧性:易燃闪点(8C): 37 爆炸下限(%/V/V): 1.2 爆炸上限(%/V/V): 9.9
引燃温度(8C):275
折射率:无资料
溶解性:(0.14%水溶比)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有机合成中间体、粘合剂、乳化剂。

十稳定性与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强氧化剂、强碱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 9000 mg/kg(大鼠经口);2000 mg/kg(兔经皮)
LD
50
3730mg/kg(大鼠经口)腹腔、胸腔内有积液;肺、肠胃、肾颜色改
变。

(DOW)
2000 mg/kg(兔经皮),2.00ml/kg,24小时合闭式接触。

(DOW)LC50 :2730ppm,14311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mg(24小时),轻度刺激。

家兔经眼:
50mg,轻度刺激。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135ppm(6小时)(孕6~15天),
植入后死亡率升高。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无可靠数据。

十二生态学资料
环境资料:低浓度可生化降解。

在环境中的流向和改变:
生化需氧量BOD(%)
生态毒性:
鱼类LC
: 5.7mg/L,94小时.
50
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性,防止流入天然水体,也不应填埋,防止污染地下水。

在10ppm内的废水可生化降解,在150ppm以上,会毒害生化系统。

十三废弃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
废弃注意事项: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法规,废弃储存参见“泄露应急处理”。

废弃处理方法:气体和液体,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固体用焚烧法或卫生填埋。

十四运输信息
危规号:33601
UN编号:2348
海关编号:29161200
包装标志:高闪点易燃液体
包装类别:III类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外木
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轻装轻卸,运输按规定线路行驶,避开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

十五法规信息
已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未列入《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危险品规定》([1996]劳动部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运、装卸等方面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分为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十六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1.周国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
2. 张维凡,《常用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手册》一至六卷,中国石化出
版社。

1998
3.DOW的MSDS资料。

4.深圳乐意《安全周知卡》
5.《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
6.《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
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局1985-04-02发布)
填表时间:2002 年 07 月 15 日
填表部门:安全部
数据审核单位:安全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