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生高级生态学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的组织层次: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

2、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 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①萌芽时期(公元16 世纪以前):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朴素整体观。

②建立时期(17 世纪至19 世纪):当时的科学活动强调科学调查和科学研究,生态理论开始形成,并有了

明确的生态学定义。

③巩固时期(20 世纪初至20 世纪50 年代):生态学理论形成,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及生态学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四大学派” 出现(英美、法瑞、苏联、北欧)

④现代生态学时期(20 世纪60 年代至今):研究层次向微观和宏观发展,研究手段不断更新,研究范围从

纯自然现象研究拓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类群、生态系统类型、研究性质和方法、应用领域

①生态学研究对象复杂多样,范围广,从分子、细胞到生物圈,从微生物到动植物。

②生态学研究对象尽管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但其研究中心为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属宏观生物

学范畴。

③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4、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①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生理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②根据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划分:微生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陆地植物生态学、哺乳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地衣生态学,以及各个主要物种的生

/\ . ,、、/

态学。

③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类别划分: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岛屿生态学。

④根据研究性质划分:理论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家畜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保育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人类生态学、生态伦理学)。

⑤边缘学科:数量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①野外观察和定位站② 试验方法:原地实验和人工控制实验③ 数学模型与数量分析方法

6、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①生态学的研究有越来越向宏观发展的趋势。

②系统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生态学在方法论上的突破,是划时代的认识论的提高,被称为“生态学领

域的革命” 。

③一些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如进化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的相继出现。

④分子生态学的兴起是20 世纪末生态学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⑤强调生态学的机理、过程与功能研究,重视地上生态学与地下生态学的耦合。从描述、解释走向机理的

研究是

现代生态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⑥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7、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2、论述生态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04 年生态中心)

答: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①全球变化:气候、大气、土壤和水化学的变化,以及土地种林利用所引起的生态学原理

及后果。包括量

化和模拟生物圈与全球变化的各种关系,确定全球变化的生态学原因和后果;应用描述生态学系统调节生

物圈大气化学变化的模型及生态学后果;确定人类活动和其他环境变化对物种进化的影响等。

②生物多样性: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遗传、物种和生境多样性的改变;决定多样性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后果;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全球及区域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自然界不同时空尺度生物多样性

的类型和格局、决定生物多样性进化的生态学因子,以及进化与生态学过程;生物体形态、

生理和行为特

征的相互作用;在环境胁迫条件下,生物体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遗传类型可塑性及其限度;

决定物种散布

与休眠的生态条件,以及对种群和群落的效益;个体生活史对策为何影响种群对环境干扰的反应方式等。

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探索自然和经营生态系统的压力;受害生态系统的重建;可持

续发展生态系统

的经营;病、虫害的危害;生态学进程与人类社会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加速对稀有濒危物种生物学的研究,

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建立监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及评价预测胁迫的方法和手段;

建立、检查并

应用重建生态学的原则,加速受损和退化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建立和发展可持续人工生态

系统设计和管

理的生态学原理等。

现代生态学发展特点:

①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

②研究手段更新

③研究范围扩展

④提供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与技术手段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利比希的最小因子定律:在各种生态因子中,总是有一种或两种起者主导性的作用,当这个主导因子的量低到最小时,就成为成为限制性因素。

土壤吸热:土壤白天受热后,热从土表向深层运动光形态建成:植物依赖光进行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生物学零度:植物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以上,才能开始生长和发育。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个常数

干化耐性:对植物来说,干旱抗性是植物抵抗干旱时期的一种能力,并且是一个综合特性。一种植物在极度干旱胁迫下存活的前景愈好,原生质水势的一种有害降低能被延迟的愈长(逃避干旱),则更多的原生质能度过干旱而未受损伤(干化耐性)。

光合作用:自养生物绿色细胞中发生的极其重要的代谢过程,是将太阳能转换为有机分子化学键能的过程。

光合磷酸化:质子穿过类囊体膜上ATP合成酶复合体上的管道从类囊体腔流向叶绿体基质,将能量通过磷酸化而贮存在ATP中。这一磷酸化过程是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所以称为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以区别于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氧化磷酸化。

植物功能型:具有确定植物功能特征的一系列植物的组合,是研究植被随环境动态变化的基本单元

5.1.1光的生态作用

①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能;

②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从植物中获得营养;

③光是生物的昼夜周期、季节周期的信号;

④光污染对生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5.2.1温度的生态作用

①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在时间、空间上表现出温度的节律性,使生物的生长发育与温度昼夜、

季节性变化同步(也称为温周期现象);

②每种生物都有其忍受的温度,极端温度限制了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③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生长的最高、最低、最适温度;

④生物可从温度中获得能量,进行生物的热能代谢;

⑤热污染对生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5.3.1水的生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