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研究
211147740_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语言之基——新时代高校国际中文教师国际化素养反思
【教育新探索】 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23年2月(第2期,总第310期)Feb.,2023(No.2,General No.310)收稿日期:2022-12-06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国际中文教师队伍政治素养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LZY002)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彧彧(1982-),女,满族,辽宁兴城人,文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和对外汉语。
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语言之基———新时代高校国际中文教师国际化素养反思张彧彧(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在政治经济领域推进,还要在语言文化教育中推进。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汉语已经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沟通理解的桥梁。
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为高校国际中文教师国际化素养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对高校国际中文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些国际化素养主要包括共同命运情怀、国际化知识储备及国际交流应用能力三个方面。
近年来,管理机构和教师主体共同努力,为提升我国高校国际中文教师国际化素养而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们构建高校国际中文教师国际化素养的系统化提升路径提供了依据。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从凝聚理论共识、提升增量标准、优化存量素养和提升实践能力四个维度切入,探寻高校国际中文教师国际化素养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高校国际中文教师;国际化素养;国际中文教育中图分类号:D820;H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3)02-0141-07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提出以来,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被凸显出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通过共同体话语实践,推动视界融合、认知汇通。
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在政治经济领域推进,还要在语言文化教育中推进。
人类共同价值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资料
人类共同价值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资料人类共同价值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听起来像是高大上的理论,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咱们就像一个大家庭,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虽然背景各异,习惯不同,但在这片蓝天下,大家的追求其实是相似的。
就像邻里之间,谁都不希望自己那儿冒出个大火,连带着影响了其他人,生活可就没法继续了。
所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简而言之,就是要让这个大家庭和睦共处,互帮互助,齐心协力,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
说到共同价值,其实就是咱们在生活中常提到的“公平”、“正义”、“尊重”。
无论你来自哪个地方,种族、肤色、宗教信仰都不一样,但基本的做人原则都应该相同吧?就像大妈们在小区广场上跳广场舞时,大家一起跟着节奏,不同的舞步却能组成一段美丽的舞曲。
人类社会就像这个舞蹈,虽然我们每个人的舞步各有特色,但只要都能遵循那些共同的节奏,和谐的乐章就能响起。
想想看,谁会愿意生活在一个满是争吵和矛盾的环境中呢?这简直就是让人心烦意乱,日子也没法过。
接下来聊聊命运共同体。
听起来像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其实咱们身边的小事就能反映出它的意义。
比如,你那边的天气好,农田丰收,咱这边却可能遭了洪涝。
那农民们为了生计,少不了要你这边的支持。
像是一个链条,咱们都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
有人说过,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可不是空话。
只要大家都出一份力,困难自然就能克服。
就像过年时,一家人一起包饺子,虽说每个人包的饺子形状不一,但都带着团圆的意义。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咱们更要强调共同价值的重要性。
比如说,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这些全球性问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得意识到,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就好比在一家饭店吃饭,没人愿意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买单,大家分担才是王道。
我们都有责任去爱护这个地球,让下一代也能享受到美好的环境。
就像老话说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种长远的眼光,才是真正的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外研究现状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外研究现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强调全球人类具有共同的命运,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近年来,国外学者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了这一理念在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以及文明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从国外研究现状的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探讨。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角色备受关注。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往往过分强调国家间的竞争和对抗,忽视了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风险。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重新审视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美国学者约翰·克里尔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传统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构成了重要挑战,提醒人们国际关系中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需要超越国家利益,寻求全球共治和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全球治理结构的影响备受瞩目。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面临着诸多全球性挑战,包括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富分化等。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传统的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机制已经难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更加密切的国际合作和共同行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了跨越国界的共同体意识和责任共担,为全球治理结构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法国学者皮埃尔·兰诺依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各国摒弃短视利己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形成共同行动的合力,实现共赢的局面。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跨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倡尊重多样性、包容共生,对于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加拿大学者罗伯特·海尔布朗认为,只有建立起文明共同体的理念,不同文明才能和谐共处,实现互利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普遍性的道德基础和思想支持,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外学者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及其成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具体举措,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引言在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依存的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具体举措。
正文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日益严峻,表现为发达经济体内部需求不振,而新兴市场国家则面临着增长压力和债务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
同时,各国应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避免贸易战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共同挑战。
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清洁能源转型。
发达国家应发挥先导作用,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环境问题。
地缘政治冲突和安全风险不断升级,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威胁。
解决这一问题需各国秉持多边主义原则,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和争端。
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各国应着眼于维护地区乃至全球和平与稳定,不谋求霸权或势力范围扩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面对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需携手共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深化全球经济再平衡、推进全球绿色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安全保障等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逐步消除全球发展赤字,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各国的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问题分析全球治理体系不够完善是导致一些问题的根源。
虽然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全球治理,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例如,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的不公平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缺乏有效应对机制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进程。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途径和方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途径和方法一、引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前全球治理的重要思想,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行动,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这一理念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途径1.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组织是各国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和协调的重要平台。
我们应该加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推动各国在环保、卫生、反恐等领域的合作。
2.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多边贸易体系是全球经济体系的基础,各国应该加强贸易合作,共同维护国际贸易秩序,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
3.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推动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三、方法1.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加强国际法律体系的建设,完善全球环境治理、卫生治理、反恐等领域的制度建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3.加强教育合作:教育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合作,提高各国人民的教育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人才保障。
4.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我们应该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提高各国人民的福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物质基础。
四、结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和合作。
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文化交流,同时采取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加强教育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等措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途径和方法。
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体系建构刍议
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体系建构刍议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3)3. 本文研究思路及框架 (4)二、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5)1. 知识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7)1.1 知识体系的定义及内涵 (8)1.2 知识体系的构建要素 (8)1.3 自主知识体系的构成 (9)2. 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11)2.1 反映时代诉求与中国特色 (12)2.2 推动文化自信与国家软实力增强 (13)3. 基于自主知识体系的国际传播战略 (15)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体系的内涵解析 (16)1.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由来及演变 (18)1.1 概念起源与理论基础 (19)1.2 概念演变与核心内涵 (20)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22)2.1 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 (23)2.2 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 (25)2.3 公平发展与共同繁荣 (26)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机制 (27)四、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体系建构 (28)1. 文化传播的对接与创新 (30)1.1 吸收借鉴西方传播经验 (31)1.2 发挥中国特色文化优势 (32)1.3 搭建文化共鸣平台 (34)2. 叙事逻辑构建与传播路径探索 (35)2.1 构建多元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 (36)2.2 拓展数字平台与新传播途径 (38)2.3 加强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 (39)3. 评估与完善机制建设 (41)五、结语 (42)1. 研究成果展望 (43)2. 进一步研究方向 (44)一、内容概括文章分析了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中西方主导话语权带来的挑战,强调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对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和落地的重要性。
文章从文化、价值观、发展模式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体系的关键要素和内涵。
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体系的建议,例如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突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形式国际传播平台构建多元化、包容性的概念体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句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句子
1.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理念和目标,旨在促进和平、发展、公正和合作,为人类的共同未来而努力。
2.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人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民族的利益必定与其他民族的福祉相互关联。
3.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机遇和挑战,因为每个人都属于同一个人类社会,我们需要共同面对世界的挑战。
4.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如气候变化、全球化的不平等和经济不稳定,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和合作来解决。
5.我们必须尊重和平静和平地解决争端,同时呼吁各国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和平和安全。
6.人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全球政策,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繁荣。
7.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可持续的世界,我们必须尊重不同国家、文化和民族的差异,互相了解、理解和合作。
8.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种新的全球道德观,强调共享、互助和团结,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9.唯有全球合作、互助和共享才能真正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唯有加强文明交流和互鉴,才能促进各国之间的和谐与发展。
10.我们必须站在共同的人类命运的高度上,把自己的利益和其他国家的利益联系起来,积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研究以中国“和合”话语为例
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研究以中国“和合”话语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并以中国的“和合”话语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外交话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合作型外交话语作为一种积极、建设性的外交策略,其话语空间的建构对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和合”话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外交的独特理念和价值追求。
本文将从话语空间建构的角度出发,分析“和合”话语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促进各国之间的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合”话语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国际交往中的实际应用,本文旨在揭示合作型外交话语在话语空间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有效的外交沟通策略。
本文还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和合”话语在不同国际场合下的运用及其效果,以验证其在外交实践中的有效性。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合作型外交话语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挑战与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外交工作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合作型外交话语的理论框架合作型外交话语的理论框架主要建立在国际关系的互动与合作理论之上,强调国家间的对话、协商与共同利益的重要性。
在这一框架下,外交话语不仅是国家意志的传达工具,更是构建国际关系、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媒介。
合作型外交话语注重通过话语的建构与传递,塑造共同的话语空间,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推动国际合作的深入发展。
话语空间建构是合作型外交话语理论框架的核心内容。
话语空间是指通过话语实践所构建的交流、沟通与理解的平台。
在合作型外交话语中,话语空间的建构主要依赖于话语的互动性、共识性与建构性。
互动性强调外交话语中的双向交流与对话,共识性则关注通过话语沟通达成的共同理解与认识,而建构性则体现在通过话语实践不断塑造和完善国际关系的结构与规则。
以中国“和合”话语为例,其强调的和谐、合作与共赢的理念,为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
一、概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近年来备受国际学术界关注,国外学者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强调全人类应当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本文将就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对全球治理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先进行了概念界定,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中的概念,强调人类命运命运相连,休戚与共。
2. 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意义相关学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了构建一个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各国之间平等、合作、共赢的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三、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成果1. 学术研究成果国外学者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2. 重要学术观点国外学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和方略,强调各国应当摒弃以往零和思维,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全球治理的影响1. 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国际社会建立一个平等、公正、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强调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2. 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推动国际社会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国际关系。
五、结语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为全球治理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成果和启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国际社会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希望在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中,各国能够更加积极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关乎未来的重要课题。
如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彼此之间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想要共同发展,面对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就需要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全球性的合作框架,强调各国人民的相互依存关系。
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环境问题,都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单独解决的。
比如,气候变化。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努力都无法单打独斗,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再比如,传染病的防控。
疫情期间,许多国家互相支持,分享信息和资源,才能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
1.1 文化的相互交流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文化各具特色,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增进理解与包容。
想象一下,当你走进一个不同文化的国家,看到他们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会感到无比新奇。
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生活的智慧。
1.2 经济的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如今,很多商品在国际间流通,生产链条跨越多个国家。
如果某个地区发生经济危机,其他国家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大家在经济上是“共生共存”的。
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了促进贸易和投资,推动各国经济合作。
2.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空气污染、海洋塑料垃圾、气候变化等,都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国家的环境状况,而是要考虑到全球生态的健康。
只有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才能为后代留下一片蓝天。
许多国家开始联合开展环境保护项目,通过技术交流和资金支持,形成合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2.2 科技的共享与创新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
各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可以加速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例如,在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中,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紧密合作,分享研究成果,最终成功研制出疫苗,拯救了无数生命。
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我们逐渐意识到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
气候变化、贫穷、战争、疾病等问题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地区或国家,而是跨越国界影响全球。
因此,人类必须团结起来,构建一个共同的命运体,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必须建立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
作为地球上的居民,我们需要关注共同的人权、民主、法治、协商、公正、自由、平等、尊重和包容等基本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是固有的,是直接与人的尊严、尊重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的基础。
通过共同的价值观,我们能够建立起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的平台。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无论我们居住在哪个国家、文化、宗教和地理位置,我们的利益都是紧密相连的。
沙漠化、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疾病传播等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控制。
如果我们不团结合作,这些问题将造成严重影响,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和命运。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立在共同利益、共赢原则的基础之上,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人类命运共同体还必须建立在合作与发展的基础上。
合作和发展是人类的通行证,推进人类进步的不断完善。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各国之间相互联系日益增加,合作和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立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进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需要不懈努力。
现实中,我们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浪费、恐怖主义等。
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面对的问题还要更多:如国际间流动人口的安全问题、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挑战、全球医疗资源平衡等等。
减少全球不平等和危机,实现全球合作和共增长需要关注各方合理利益,并在多层次、多领域和多配合的框架内进行合作。
最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我们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
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了很多的交流障碍,这需要通过增强对他人文化的理解和回应来缓解。
简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简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提出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旨在帮助人类实现共同的发展,在国家之间建立良性关系,为世界和平、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开辟新道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首先,认识到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塑造它,实现共同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义务坚持走和平共处的路线,坚持多边主义,彼此尊重,避免采取相互排斥或搞僵局的行为。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框架,加强合作,包括双边/多边合作,构建开放共同的国际经济体系,鼓励各国之间的宽容和包容,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其次,加强世界发展联动。
世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亦是如此。
国家之间及国家与全球社会形成紧密的联系,必须探索实现共同发展的新思路,共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建立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协调南北、东西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动力,实现共同发展的未来。
同时,发展绿色文明,创造和谐社会。
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环境问题和持续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因此,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利用,减少能源浪费,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防止污染,努力构建绿色发展的社会。
另外,要加强社会和谐,推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营造社会和谐环境,激发每一个公民实现自我价值,使社会更加安定、和谐、有序。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包括一个重要动态:追求共同发展、建立良性关系、发展绿色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等。
这是一种倡导全球共同发展的新思想,旨在为世界和平、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开辟新的道路。
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愿景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保障每一个人的生活权利,使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安全地生活在一个明朗和谐的世界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言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言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一种国际合作理念,旨在推动全球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实现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这一理念突出了人类命运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强调国际社会应共同面对全球性挑战,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尊重和平与发展的普遍价值,倡导国家间的平等和互利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类共同面临着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
在国际事务中,各国应以平等互利的原则为基础,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实施单边制裁。
同时,各国应加强多边机制的作用,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加强文化交流与互鉴。
文化是各国人民交往与合作的纽带,是不同国家间增进友谊、增强相互了解的桥梁。
各国应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推动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加强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是各国共同管理全球事务、维护全球公共利益的重要机制。
各国应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使其更加公正、民主、有效。
同时,各国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加强经济合作与发展。
各国应推动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降低贸易壁垒,消除贫困与不平等,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各国还应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进步,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与动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始终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溯源与理论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溯源与理论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核心理念之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将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紧密相连,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从而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发展。
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的一种深刻反思,在实现国家繁荣的也要充分考虑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促进全球共同进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溯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思想,即天下为公、天下为大同的理念。
这一理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天下万民,实现天下大同。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尊崇和平、和谐、共同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后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贡献也体现在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中。
在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暴露出了西方现实主义理论的局限性,拓展了国际关系研究的视野。
这一理念意味着超越传统国家利益的追求,关注人类共同利益和全球治理问题,为国际关系理论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成为了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之一,反映了中国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机制的理念和建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溯源和理论贡献,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也是中国对当代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问题的深刻思考。
这一理念的提出,为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理念的话语建构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理念的话语建构作者:王雪瑜王建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4期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全球治理理念自2012年提出以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从话语建构论的视角,选取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几则外交演讲辞等政治语篇为语料,以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依据和前提,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理念的话语建构模式。
研究发现,这些政治语篇大量使用具有传递词义叠加话语功能的词汇、表达特定价值取向的评价性表述以及包含多种隐喻修辞策略的词语,彰显了“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中华文化价值观,向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效地在中华“和”文化的框架内建构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话语建构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化;词义叠加作者简介:王雪瑜,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用学和话语分析(E-mail:*****************,福建泉州362021)。
王建,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法律语言学和法律翻译(重庆401120)。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FJ2018ZTB066)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20)04-0005-11改革开放四十年多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式治理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治理理念的提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在“实现全世界共同繁荣”这一美好蓝图的实施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理念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即一种“和合共生”“和而不同”的理念。
该理念着眼于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利益,倡导在世界文明发展中追求天人合一、世界大同,强调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亦会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详细解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详细解读1. 啥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呀?就好比在一个大家庭里,大家都得相互照顾、相互帮忙嘛!你看,全球就像一个大村子,每个国家不就像村子里的一户人家嘛。
疫情的时候,各国互相支援物资,这就是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呀,要是都各顾各的,那得多糟糕啊!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重要啊!想象一下,如果世界是一艘大船,我们都是船上的乘客,只有大家齐心协力,船才能平稳前行啊!像各国一起应对气候变化,这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大船”航行得更稳嘛。
3. 为啥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呢?这不是明摆着的嘛!世界联系这么紧密,一个地方出问题可能就会影响一大片。
就像经济危机,一个国家爆发了,其他国家也会受到牵连呀。
所以大家得一起努力,共同应对各种挑战,这才是正道啊!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不仅仅是喊喊口号哟!就像建房子,得一砖一瓦认真去垒。
各国在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不就是那一块块砖嘛。
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不就是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嘛,多实在啊!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大家好呀!难道不是吗?大家一起发展,一起进步,多棒啊!就像大家一起办个大派对,每个人都出份力,让这个派对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
6. 你们想想看,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行吗?肯定不行啊!世界这么复杂,各种问题这么多。
只有大家携手,才能解决呀。
就像共同治理海洋污染,靠一个国家可搞不定。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啊!这就好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现在信息、交通这么发达,大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一起合作怎么行呢?各国共同推动科技进步,这就是很好的例子呀。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真的太有必要啦!不然遇到全球性的大灾难咋办?大家各自为政可不行。
像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只有团结起来力量才大呀。
9. 哎呀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真的太关键啦!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呀!就像大家在同一条船上,要一起划桨才能驶向美好的彼岸。
各国共同维护和平稳定,不就是在为我们的未来保驾护航嘛。
国内对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
国内对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共同体的过程,我们必须共同面对全球性挑战,共同承担责任,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话语建构与对外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话语建构与对外传播
赵庆
【期刊名称】《对外传播》
【年(卷),期】2022()10
【摘要】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以来,这一理念获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已成为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大趋势。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之中,更加需要做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容建构和对外传播,通过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话语构建、加强高端智库建设等方式,进一步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引领各国围绕这一理念团结一致。
【总页数】4页(P69-72)
【作者】赵庆
【作者单位】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及其世界性意义——公共性时代的哲学自觉及话语建构
Originality of the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Thoughts and its Worldwide Significance——The Rational Philosophical Consciousness in the "
Publicity Era" and its Efforts in Discourse
Construction
作者: 袁祖社[1]
作者机构: [1]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出版物刊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1-2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公共性时代;话语建构;公共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现代人生存和生活于其中的时代,是一个"公共性的时代".以全球公平正义和美丽新世界为导向的公共价值的普遍自觉、基于宇宙大化之道与人伦生命之理的自觉领悟与践行所形成的世界公民风范,以及面向全人类公共利益和共同福祉为核心关切与指向的集体行动等,都是对这个时代特质的确当性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对21世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难题的理性觉识和理智回应.在理念型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新的实践公共性生存信念的现实化,所承诺的是一种文明转型新时代多元主体并生共在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一种不同的民族国家都应该平等享有的生存、发展与交往的普遍权益,一种全球范围内针对财富占有和利益分配上的公正性诉求……其涵义所及,囊括了生态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以及社会共同体等在内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彰显了"后全球化时代"化解生存风险和非确定性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卓越性、超前性及引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研究
作者:吕建新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5期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表达全球治理方案和世界秩序重建理念的中国话语,为世界范围内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话语范式。
基于意识形态维度的中西方话语权争夺,思维方式维度的整体与个体出发点差异以及国际政治秩序和政治格局渐进变革三大原因,人类命运共同体陷入了话语困境。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是提升中国话语世界范围认同度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说,应该从增强话语自信、丰富话语内涵、融通话语表达、推动话语传播这四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理论;中国话语;话语建构;话语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集中表达,追求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统一。
目前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有多种解读,但从根本上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表达全球治理方案和世界秩序重建理念的中国话语。
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推进世界共识方面遭遇了瓶颈,而话语建构困境是深层次原因。
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认同度,首要一点就是要明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逻辑,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本质探析
通俗意义上的话语是指概念、语词的表达,但是在现代语境下,话语已经完全超越了文字本身,体现为以价值观作为内核的理念追求、行为模式和制度安排。
话语体系反映了一国的立场和观点,蕴含着一国的文化思想,体现着一国的价值追求,是国家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拥有最具感召力的话语体系,哪个国家就能够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在国际交往中占据主动性。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2015 年 9 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第一次详细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随后,在联合国的演讲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的总路径进一步总体概括为“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命运共同体”入选,凸显出作为话语表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提出的新概念,也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新话语,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话语范式。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困境归因
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中國话语体系,尤其重视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设。
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话语建构上仍存在着宏大叙事视野下话语阐释力和影响力不够的问题,深入剖析话语困境产生的原因,是进行话语建构的逻辑前提。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这是中西方话语权争夺的必然结果。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由中国提出,别有用心者对其进行抹黑和亵渎,曲解它本来的意思,将其污化为意识形态输出战略的包装,渲染中国在呼吁领域的权力扩张,迫使中国对话语进行合理阐释,想方设法动摇其合法性基础,这无疑阻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内涵的彰显。
在西强我弱局面还未得到颠覆的情况下,掌握较多话语权的西方国家必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手画脚。
从思维方式角度来看,这是中西方思维出发点不同的必然结果。
由于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是寻求最大共识的整体性思维,主张整体统一、直觉感性、中庸调和以及内在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范式并未体现出国强必霸的逻辑。
西方则是主客二分的个体性思维,主张个人独立、逻辑论证、矛盾斗争以及外在超越。
西方学者鼓吹“中国崛起论”和“中国威胁论”,这是西方以“我”为主体建立霸权地位的思维方式使然。
从政治格局角度来看,这是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渐进变革的必然结果。
中国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变革,主张放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声音。
然而,这种国际格局的变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遭遇西方国家的阻挠,因而对中国话语体系的不认同也在意料之中。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后发国家,如何改变根深蒂固的话语局面,让全世界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对外政治话语,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途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虽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性。
即使消解话语困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应该不遗余力地朝着构建更大范围的话语认同和掌握更高程度的话语权去努力。
增强话语自信,树立国家形象。
客观来看,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需要中国自己发声,寄希望于西方无异于痴人说梦,因为出于政治目的和国家战略的考虑,西方国家很难摆脱意识形态的偏见去客观地描述中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不能指望西方话语的东方再现,而是需要打破西方话语迷信,树立中国话语自信。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话语的自信根植于中国的实际行动、中国的客观真相。
只要我们以事实为依据,就应该自信满满地发出中国的吼声。
提升话语自信,要变“被动”为“主动”,把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迷失在西方的“中国叙事”中。
丰富话语内涵,彰显真理意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范式想要赢得更大范围的认同,提高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最根本的还是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全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传承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表达的理论内
涵,需要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
一方面挖掘马克思主义中的共识性因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和思想高度审视世界发展趋势及其所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表达,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推动话语建构。
融通话语表达,讲好中国故事。
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我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指明了方向。
能否融通中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能否实现科学化、国际化、大众化以及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衡量标准。
中国故事能不能讲好,中国声音能不能传播好,关键要看受众是否愿意听、听得懂,能否与我们形成良性互动,产生更多共鸣。
融通中外,就是我们传播的概念范畴表述既要符合中国国情,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要与国外习惯的话语体系、表述方式相对接,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
推动话语传播,增强辐射范围。
在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内涵,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还要采用恰当的传播策略,提升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以实现良好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传播体现在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学术交往活动中。
需要明确的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传播,不能仅停留或局限于某个方面,而应该借助全局思维和大局意识,从各个方面探索多样化传播方式,进而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良好格局,以力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得到他国人民的认知、认同与赞赏,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论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4]刘永涛.话语政治:符号权力与美国对外政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5]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6]肖贵清.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J].理论导报,2016(10).
[7]桑建泉.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评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8,(1).
[8]马俊峰.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J].学术论坛,2018(2).
[9]朱人求.话语分析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J].学术月刊,2016(9).
[10]宋婧琳,张华波.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