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史馆分析

合集下载

校史馆观后感_参观校史馆之后的感受

校史馆观后感_参观校史馆之后的感受

校史馆观后感参观校史馆之后的感受校史馆让我们对学校沧桑的足迹、多年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校史馆观后感,字数分别在600字、800字和100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用吧!记得在我们刚入学没多久的时候,年级就组织我们参观了校史馆,带领我们了解了我校的校史。

在了解了我校的校史后,我有许多感慨和想法。

另外,通过学习校史。

我还了解到我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就是我们的优秀校友们: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刘敬民、著名作曲家施光南都是从我校走出的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材。

得知我校培养出诸多人才后,我感慨万千。

我们的学校如此优秀,培养出的学生一定也十分优秀。

但前提一定是学生也很努力。

既然我们有如此优秀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学校有如此浓厚的文化底蕴,那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地学习,不能辜负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越环境和文化底蕴。

而且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比如多做净校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行为上前提醒…… 这些都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但却可以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和-谐。

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继承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呢?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贡献吧,可以从许多方面: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以后的校友指点迷津,让我们为校争光,载入校史,给以后的校友竖起榜样,让他们继续把这种精神继承。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加油吧!通过了解校史,我对学校增添了更多的热爱和崇敬。

我了解到了我校已建校63周年,历史十分悠久。

并且我校还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所中学,这令我感到无比自豪。

另外,在我得知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时,我真是感到由衷的自豪。

《清华校史大纲》课件

《清华校史大纲》课件

清华大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研究水平
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多位中国科 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教师队伍中博士比例高,教学 和研究能力强。
教学研究水平
清华大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学校注重 教学质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 才。同时,清华的科研成果也具有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和人 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词
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回到北京复校, 并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VS
详细描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回 到北京复校。在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迎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不断扩大规模, 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成为了中国最 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同时,清华大学也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 国家竞争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03
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和传统精神
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建筑风格独特,是典 型的中国园林式校园。这里的文化氛围浓厚,学术气息活跃 ,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文化氛围开放包容,注重创新和探索,鼓励学生 自由思考、勇于实践。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 ,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形成了独特的清华学派。
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
科研成果
清华大学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包括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在基础研究方面 ,清华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在应用研究方面,清华的科研成 果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 展。
学术贡献
清华大学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为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科技支撑;二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 人才;三是推动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为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北大学习心得体会

北大学习心得体会

北大学习心得体会北大学习心得体会一:赴北大学习心得体会金秋季节,我有幸走进北大,参加“德江县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

时间飞逝,十天的燕园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然而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未名湖、博雅塔仍历历在目,名师教诲和文明智慧的钟声亦萦绕耳畔。

能够到北大深造学习是多少人的梦想,这是县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关爱。

此次培训采用封闭式管理,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名师的言传身教,无一不体现出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

学习机遇十分珍贵,只争朝夕,我自觉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认真聆听,仔细笔记,学习生活丰富充实,受益匪浅。

十天来,共聆听了16位名家大师的讲座,先后参观了高碑店新农村建设现场、北京高技术园区产业转型与发展试点——燕京啤酒厂等活动。

北京大学培训中心的领导和授课老师或幽默或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为之震憾。

深邃的理论、跳动的思维似和风细雨在导师们的言谈话语中不经意地浸润着我们的心智,陶冶着我的胸怀。

理论与实践的火花在脑中碰撞,心灵的启迪和升华让我感悟频生。

感受最深及收益最多的几个方面:1、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不断升华。

一是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

这次我有幸融入到北大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汲取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新知识。

感受到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逼着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地探索、创新。

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反思,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与肤浅,自身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很多差距,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必须树立勤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研修班里的53名同志,来自德江县20个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通过共同的学习和交流,在课余探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沟通,虚心学习,进一步密切了与兄弟乡镇、部门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二是启迪了思想,拓宽了创新的思路。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校史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可溯至民国前一年(公元一九一一年)的「清华学堂」。

最初之酝酿,是在前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我国驻美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氏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分向美当局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

中间虽因发生粤汉铁路废约之关系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卒得美国国会之赞同,将处置赔款全权付与总统罗斯福。

照条约我国应付美国赔款二千四百四十四万七百七十八元八角一分,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一千零七十八万五千二百八十六元一角二分,从一九0九年一月起退还我国。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一九0八年)七月十一日,美国核减赔款之文告由驻华公使柔克义送达我国,我外务大臣庆亲王答复上述公文说:「体会新近贵国总统希望鼓励我国学生赴美入学校及求高深学问之诚意,并有鉴于以往贵国教育对于我国之成效,大清帝国政府谨诚恳表示此后当按年派送学生到贵国承受教育。

」同日,外务部致美国公使馆函称:「从赔款退还之年起,前四年我国将次第派送一百学生;迨四年终局,我国将有四百学生在美,从第五年起,直至赔款完毕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学生。

」并派唐绍仪为特使赴美表示谢意。

民国前三年(宣统元年,公元一九0九年)是为美国退还赔款之第一年,外务部与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商定学生游美细则后,会同学部奏请设立「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

六月初四日游美学务处奉准设立,派外务部丞参周自齐为总办,主事唐国安及学部郎中范源廉为会办,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为驻美学生监督。

初赁北京东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为办公处,后又迁入史家胡同。

九月奏准将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园」作为游美学务处兴建「肄业馆」馆舍之用。

是为清华得名之始。

清华园原系道光帝赐其第五子惇亲王(奕综)之赐园,俗称小五爷园。

惇亲王死后,长子载濂袭爵为王。

庚子之乱,拳匪曾集于园中设坛,事后载濂被削职,赐园为内务府收回。

因外务部在呈奏游美学生办法内,建议在京城外清旷地方设立肄业馆,中堂那桐等颇表赞同,派员各处觅地,认为清华园比较相宜,即拨作馆址。

清华大学校史讲义

清华大学校史讲义

华”胜景,称为“园中园”。 取自晋代诗人谢混诗句“水 木湛清华”。
(二) 清华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清华大学是前身是清华学堂,1911
年4月29日在清华园正式开学,这是 一所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建立起来的留美预备学校,被称为 “赔款学校”。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
国,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丧 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 款4.5亿两白银,加利息共 9.8亿两白银,即骇人听闻 “庚子赔款”,分39年 (1902-1941)还清。
是想通过培养亲美领袖的方 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谋求 自身的战略利益。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总统的信) “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 那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 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得最大的收获。如果 美国在三十年前已经做到把中国学生的潮流引 向这一国家来,并能使这个潮流继续扩大,那 么,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园满和巧妙的方 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 识上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 “为了扩大精神的影响而花一些钱,即使从物 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法获得更多。 商业追随精神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死后,又留给长子载濂。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载濂
弟载漪是义和团首领之一。义 和团被八国联军镇压后,载漪 获“重罪”发配新疆,载漪也 被革职,清华园被皇室收回, 长期弃用。这为后来在此办学 提供了可能。

清华园初建时有两道宫门
大宫门→“二校门” 二宫门→工字厅大门
工字厅后门外,是“水木清
荷塘月色,水群,佼佼学子;
科技重镇,英才摇篮。
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建校百年,世界一流。

北大清华大学校史简介

北大清华大学校史简介

北大清华校史简介北京大学的校园又称燕园,建立在“九大园林”基础上:勺园历史上,这里曾是一片荒地,明代书法家米万钟在此修建了一处园林。

取“海淀一勺”之意,所以被起名为勺园。

畅春园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

清代,康熙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

蔚秀园其初为圆明园附园,称“含芳园”。

咸丰八年(1858年)转赐醇亲王奕譞,御书“蔚秀园”。

承泽园当年曾被誉为京西五大邸园之一。

原来和镜春园同属春熙园,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

乾隆年间,被赐予驾前宠臣和珅为园,成为淑春园的一部分。

(北大清华校史简介)镜春园未名湖畔,曾是春熙园的一部分,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

嘉庆七年春熙园的东部改为镜春园,被赐予了庄静公主。

朗润园原名“春和园”,曾是圆明园的附属园之一,赐给奕欣始称朗润园。

载涛对保护园中文物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书馆简介原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

西楼建于1975年,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的新馆(东楼)落成,在建筑规模上成为亚洲第一大高校图书馆。

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图书馆题写馆名“北京大学图书馆”,江泽民同志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题词“百年书城”。

藏书到2011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

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

现有古籍150万册,其中善本书17万册,金石拓片约24000种,56000份,绝大部分是石刻文字拓片,其数量居全国前列。

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著名馆长著名学者李大钊于1918年至1921年任图书部主任。

他主张各类图书兼容,中外文化并存。

与此同时(1917-1918年),毛泽东也曾担任过北京大学图书部助理员。

博雅塔简介博雅塔原是一座水塔,仿照通州燃灯塔,下部为须弥座。

高三十七米,十三级,内中空,有旋梯,井深64尺,时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建于1924年,初为燕京大学提供生活用水。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史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史文化
校史资料保护不足
一些学校对校史资料保护重视不够,导致珍贵资料流失或损坏, 影响了校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校史文化传承断层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一些老校友和教师逐渐离世,导致校史 文化传承出现断层,难以完整地传递给年轻一代。
校史文化认同感缺失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和多元化,一些学生对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缺 乏了解和认同感,对校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校史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校史文化
通过各种形式,如文艺作品、校园景观等,将学校的校史文化传承下去,让 后人了解和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对校史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使 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03
校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 中的作用
塑造学校形象
建立学校品牌
建立专门的校史文化保护机构,制定校史文化保护制度,确保校 史文化的安全与完整。
校史文化的开发利用
校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通过研究校史资料,挖掘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和精神内涵 ,开发具有特色的校史文化产品和服务。
校史文化的展示与宣传
通过建立校史馆、校史墙、校史路标等方式,展示和宣传校史文 化,增强校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校史文化的重要性
传承学校历史和文 化
校史文化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载 体,通过传承和弘扬校史文化, 可以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和 荣誉感。
塑造学校形象
校史文化是学校形象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特色和价值观,对于外界对学 校的认知和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 。
培养优秀品质和精 神风貌
校史文化中蕴含着优秀师生的故 事和事迹,通过学习和宣传这些 事迹,可以激发师生向优秀看齐 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精神 风貌。

2024年参观校史馆心得专题(2篇)

2024年参观校史馆心得专题(2篇)

2024年参观校史馆心得专题校史馆是由原来学校的旧图书馆改建而成的,一个____年代的苏式建筑,给人一种朴素庄重、沉稳内敛的感觉。

而进门左侧的历届毕业班合影查询的电脑又给人一种现代的感觉。

一个崭新漂亮的展厅尽收眼底,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被老一辈的专家教授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农大的建立和发展所做的贡献而感动,一页页教师笔记,一件件的文物和证件,一张张老照片,一尊尊艺术造型从____年到____年全方位的反映了学校的历史沿革。

当看到涂治教授生前穿的一件破棉大衣和生活用的梳子剃须刀以及工具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仿佛涂治院长昨天还在桌上办公一样,作为一个院长和专家,生活依然是那么的简朴,他写的两封家书虽然言简意赅很短很短,但是充满了对子女亲人成才的盼望和关心以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当我走到一尊叫《勇挑重担》的雕塑前,我为____农业大学艰难的____程所感动,老师们自己动手捡拾动物的尸体作为教学模具,老师们自己动手手抄教材,他们深夜编写教材,白天给学生上课,这些老教授们是农大的瑰宝,时刻鼓舞着我们不忘历史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很值得我们学习。

走到领导题词和杰出校友的那一面墙时,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

是啊,有领导的关心和鼓舞,有一批批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他们是农大的宝贵资源,他们也是我们的榜样和奋斗目标。

当年的他们在条件简陋的校舍里刻苦学习,成就了自己的未来,这种无形之中的激励,也必将给我们的学习成长带来激励。

看着农大各个阶段取得的辉煌成就、各位杰出教授的生平事迹,____年来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农大的学子。

此时我觉得作为一名农大人是多么的自豪,这十年来是农大发展最迅速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没有什么理由不抓紧时间学习。

多媒体视听室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农大的历史,加深对学校____周年的体会和认识。

校史馆的建成让所有农大教职工加深了了解农大的机会,不光向社会展示了几代农大人的艰苦创业史,也时刻激励着我们要开拓创新,站在新的起点再创辉煌。

清华大学校园布局分析

清华大学校园布局分析

清华大学校园布局分析报告目录一、清华大学简介 (3)(1)初期发展 (3)(2)实力 (3)二、校园环境 (4)校园占地六千余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

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而原“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以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近春园荒岛——荷塘”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风格。

东区校园50年代则以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90年代开始主楼前后新建了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雄伟大气,而又安静舒适。

(4)三、清华大学校园布局 (4)1.清华大学位置 (4)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 (4)2.清华大学简明地图 (5)3.场馆 (5)4.清华建筑 (6)(1)早期建筑 (6)(2)现代建筑 (8)5.布局分析 (8)(1)建筑规划 (8)(2)校园布局分析 (8)(3)校园各建筑布局分析 (9)四、总结 (11)一、清华大学简介清华大学(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

清华大学占地面积6000余亩,位于皇家园林清华园,清朝康熙年称熙春园。

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清华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2010年《福布斯》评出14所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清华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大学。

(1)初期发展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清华校史馆观后感3篇

清华校史馆观后感3篇

清华校史馆观后感3篇校史馆位于校内东西主干道与南北主干道交叉点的东北角、第三教室楼南侧,“新清华学堂·校史馆·音乐厅”建筑群的居中位置,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道增先生主持设计。

大家参观了之后都有哪些感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清华校史馆观后感1在清华大学百岁华诞之际,由校友捐资兴建的新校史馆正式落成开放。

经过历时五年的收集整理汇集而成的清华百年史,开始永久展出。

从晚清到民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再到如今的飞速发展,每一个历史瞬间,都有清华学子的身影。

新校史馆位于校内东西主干道与南北主干道交叉点的东北角、第三教室楼南侧。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高度18米。

校史馆共分三层,南侧与新清华学堂和交流中心共用一个大平台。

一层为共享大厅、序言厅、多媒体演示厅以及1000平方米的“百年清华”展览大厅,二层为专题展览大厅,三层为校史研究、资料室及教学用房等。

未入校史馆,校史展其实就已经开始。

“1911、1912……”清华百年中每一个年份都被镌刻在一块铜铸的“时间毯”上,“时间毯”一路延伸,像红毯,似卷轴,缓缓打开百年历史。

“时间毯”在进入校史馆后,开始向上伸延,展开前言:“风雨激鲲鹏,水木湛清华。

清华大学肇基于内忧外患、国势衰微之际,从此与民族共命运、同时代齐奋进、为国家谋复兴,虽道途维艰、辛苦备尝,而矢志笃行、刚毅坚卓。

登高始见万物,积跬方至千里。

百年以来,清华大学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之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校训,形成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之特色,倡导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之理念。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务实求真,立德树人,创新学术,贡献社会,造就万千志士俊彦,涌现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砥砺求索、奋发进取,勇任中国高校之先导,争为世界学府之前驱。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巍峨吾校,世纪荣光。

清华校史馆简单介绍

清华校史馆简单介绍

清华校史馆简单介绍清华校史馆是清华大学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园内。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清华校史馆进行全面介绍。

首先,清华校史馆是一座专门展示和保护清华大学历史文物和珍贵档案的博物馆。

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历史文物、照片、文件和其他资料,展示了清华大学从创建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华师生在各个时期的学术成果、社会影响和校园生活等方面的变迁。

通过展览和展示,清华校史馆向人们展示了清华大学百年来的辉煌历史和独特精神。

其次,清华校史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包括常设展厅和临时展厅。

常设展厅主要展示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校园文化和校友事迹等内容,通过文物、图片、文字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大学的历史与现状。

临时展厅则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定期举办特展,展示特定时期或特定主题的相关内容。

此外,清华校史馆还开设了导览服务和教育活动。

馆内有专业的导览员,可以为参观者提供详细的解说和讲解,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清华大学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清华校史馆还定期组织学生和公众参与的教育活动,如讲座、展览导赏、主题研讨等,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

最后,清华校史馆作为清华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和弘扬清华精神的使命。

它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凝聚情感、激发思考的文化空间。

通过清华校史馆的参观和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感受到清华大学的独特魅力和学术氛围。

总之,清华校史馆是一座重要的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珍贵档案,全面展示了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和学术成就。

它不仅是清华师生的精神家园,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清华大学的窗口和纽带。

清华校史馆简单介绍

清华校史馆简单介绍

清华校史馆简单介绍清华校史馆是位于北京清华大学校园内的一个以展示学校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场馆。

作为清华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馆收集、整理和展示了清华大学百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向师生和访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清华大学发展历程和学校精神的重要窗口。

校史馆地处清华大学东门附近,占地面积较大,建筑设计风格独特,与周围的校园环境相互协调。

馆内展览分为多个区域,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文物等多种展示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大学从创建初期到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

首先,参观者可以进入校史馆的“清华前传”区域,这里主要展示了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的创办和发展历程。

清华学堂于1909年由清政府创办,旨在培养中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在这个区域,参观者可以了解到清华学堂创始人严复先生的理念和努力,以及学堂在早期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随后,参观者进入“百年明珠”区域,这是校史馆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在这里,展示了清华大学的整体发展历程和不断壮大的办学规模。

从初期的工科教育到后来的多学科发展,清华大学在百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通过展示校园建筑、学术研究、师生活动等方面的变化,参观者可以感受到清华大学百年来始终秉承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学术传统。

此外,校史馆还有一个专门的区域展示清华大学在国家历史事件中的重要角色。

例如,参观者可以了解到清华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抗击日本侵略的努力,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贡献。

这些展示充分展示了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除了常设展览外,校史馆还定期举办特别展览和主题展览,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

特别展览通常关注清华大学的特定主题,如校友成就展等;而主题展览则突出某个特定时期或事件的研究和呈现,为参观者提供更多的历史细节和学术深度。

总体而言,清华校史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通过展示清华大学的历史和文化,向人们展示了该校的发展和成就。

它不仅是清华师生了解学校历史的重要窗口,也是外界了解清华大学的重要途径。

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校史阅读”推广为例

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校史阅读”推广为例

随着全民阅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形式不断创新,其中主题阅读推广已经成为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

作为校史文献的主要收藏机构,高校图书馆应将校史阅读推广作为主题阅读关注与研究的重点。

王波认为每个大学都有其成就与个性,向新生推荐精挑细选“校史校情”类书籍,将加深他们对学校的感情,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提升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1]。

张麒麟基于“分校阅读”理念认为校史图书、校友传记类“校本”读物是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阅读可以唤起师生们对学校的热爱和对自身发展的激励[2]。

吴童认为高校校史是一本高校“立德树人”的教科书,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3]。

开发与利用校史文献资源不仅能体现每所高校自身独特的历史,而且也能凝聚深厚的师生与校友的情感,构成了高校特色校园文化[4]。

1 校史主题阅读推广现状高校图书馆担负着校园文化传承的重任,在校史主题阅读推广中应着重校史档案、历史出版物、校史研究文献、校史人物传记、口述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及影音资料等主题文献的阅读与推广。

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针对校史文献阅读推广的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将“校史校情”类文献列入新生阅读书目。

摘 要 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需要图书馆发挥馆藏特色资源服务的优势,同时图书馆也应将校园文化传承职能作为发展特色馆藏建设的契机。

挖掘本校独特的校史文献资源,开展校史主题文献阅读推广活动,研究促进大学生阅读分享的技术手段与激励举措,探索主题阅读推广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应成为高校图书馆关注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校史文献 阅读推广 校园文化传承分类号 G252.17DOI 10.16810/ki.1672-514X.2021.05.005朱 茗 刘 婧 袁 华Zhu Ming, Liu Jing, Yuan Hua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Promotion of Theme Reading in University Library: Taking the Promotion of “School History Reading” in the Library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ampus culture requires the libr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service of the coll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library should also take the function of inheriting campus culture as an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s. Exploring the unique school history literature resources of universities, launching school history special literature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researching technical means and incen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reading shar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explor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literature reading promotion, should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nd research of university libraries.Keywords School history literature. Reading promotion. Inheritance of campus culture.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校史阅读”推广为例*本文系2020年度JALIS数字图书馆专题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校史阅读推广实践与促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KT07)研究成果之一。

大学校史馆研究以清华大学校史馆为例

大学校史馆研究以清华大学校史馆为例

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校史馆的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一、校史馆与思想政治教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 合
校史馆是学校历史文化的展示平台,也是学校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重要场所。 将校史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校史馆的资源优势,为思想政 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实例。同时,校史馆的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能够 让学生更加直观
校史馆是记录学校历史、展示学校文化、传承学校精神的重要场所。它不仅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母校的发展历程,更可以激发我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我们相信,通过共建校史馆,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母校,从而为 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校友,我们有着共同的情感纽带和回忆,这些回忆和故事正是校史馆中最 珍贵的财富。我们希望每一位校友都能够参与到这项倡议中来,贡献自己的力 量和智慧,为校史馆的建设添砖加瓦。
四、结论
基于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将校史馆与 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校史馆的资源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 丰富的素材和实例。通过实物展示与讲解、互动体验和课程植入等方式,可以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
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程的内容 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基于校史馆的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2)教育与启示:校史馆也是进行爱校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参观校史馆, 可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3)学术研究与交流:校史馆还为学者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研究、文化交流 的平台。通过对学校历史的深入研究,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学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高校校史馆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为例-办公档案优秀论文

高校校史馆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为例-办公档案优秀论文

高校校史馆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为例-办公档案论文高校校史馆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为例文/ 新疆师范大学谭征【摘要】本文以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建设为例,在阐述校史馆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当前制约校史馆功能发挥的因素,并结合学校实际,尝试提出加强校史馆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校史馆。

建设。

新疆师范大学高校校史馆是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办学成就、扩大学校社会声望的载体和窗口,也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基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利用校史馆传承学校精神,准确诠释学校办学理念,记录学校成就,便成了当前各高校校史馆建设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校史馆建设发展提出可借鉴的办法。

一、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简况新疆师范大学起源于1906 年乌鲁木齐师范学校,正式成立于1978 年,为新疆以及西北其他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设立在三个校区中的昆仑校区。

校史馆主要通过文字配以图片、图表的形式呈现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案名师和杰出校友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内容,并辅之以奖杯、沙盘模型等部分实物展示学校的办学成就和新校区建设。

校史馆目前隶属于校长办公室,主要在新生入学、外来宾客来访以及学期间不定期对外开放。

二、校史馆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馆藏资料尚待进一步丰富。

目前校史馆主要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示,实物较少,而且没有文献材料、音视频作品,校史馆目前尚未充分利用其和档案室统辖于校长办公室的优势,通过联系档案室将有价值的学校档案资料重新整合、编研,陈列到校史馆中。

(二)信息传播手段和途径较为单一。

校史馆内由于空间和设备条件不足等原因,展示的资料多以图文为主,缺少多媒体音像制品,无法生动展示校歌、宣传片等音视频作品;另一方面,目前学校还没有专门针对校史馆建立校史馆网站,师生们只能通过前往校史馆参观了解校史,这也制约了校史馆的传播效果。

2024年参观校史馆实践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参观校史馆实践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参观校史馆实践体会范文参观校史馆是一次充满教育意义和历史感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参观者深切感受到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深入了解学校的文化传承和精神理念。

我于2024年参观了我所在学校的校史馆,下面是我的实践体会。

我学校的校史馆位于校园中心地带,建筑宏伟,气势恢弘。

进入校史馆大厅,我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校训牌,校训庄重而充满力量,给人一种民族自信和学校的浩然之气。

校史馆内的展览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着特定的主题。

我首先进入了学校的起源区,展柜中陈列着学校创建时的照片和文献,以及创建人的简介。

通过这些展品,我了解到我所在学校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建的,当时正是国家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时期。

学校的创建者们经历了艰辛的努力和无数的困难,他们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筹募资金,修建校舍,参照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积极探索办学模式。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接着我来到了学校发展的重要时期展区。

这个时期是学校的发展关键阶段,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

在展柜中,我看到了学校的一系列办学成果,包括教学科研成果、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的荣誉和奖项。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文化艺术、体育竞赛等各类活动,这使得学校的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出色的表现。

通过这些展品,我深刻感受到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和培养成才的理念。

在学校校史馆的最后一个展区,是学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

学校的现状展示了学校近年来的建设成果和发展方向,包括校园环境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备更新等。

同时也看到了学校对未来的规划,如建设更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引进更多的优秀教师等。

这个展区让我看到学校未来的希望和发展方向,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参观校史馆让我对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意识到我所在的学校不仅是一所教书育人的学校,更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和理念的学校。

清华近现代建筑群简单分析

清华近现代建筑群简单分析

清华近现代建筑群简单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关于清华近现代建筑群主要建筑统计规划:南面居民区,北面学生居住区,西面红区,东门白区,中间教学区。

清华的白区红区:按建筑的色调,清华学子们喜欢将校园分为“白区”和“红区”:主校门一带,是仿苏联样式的主楼,以及上世纪90年代兴建的一批“水泥盒子”,坚硬、平实,以白色为基调;二校门以北,则是仿照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格局而设计的欧式古典风格老建筑,包括大礼堂和图书馆等等,以厚重温暖的红砖墙为统一标识。

主校门二校门大礼堂清华学堂白区 红区如果再算上清华校内的“灰区”——以灰色调为主的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清华的各种色调令人不禁感慨,历史犹如一位调色师,擅长以不同颜色给这所百年名校打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红区”里的科学馆,自1926年以来,就一直是物理系所在地,直至1999年新的理科馆落成。

在为新馆选址时,当时的物理系主任陈皓明便弃“白区”不选,唯独看中了西北门内的一片空地。

那里离古典的“红区”更近,并矗立着1932年建成的化学系馆。

而待新的理科馆建成以后,它的建筑风格以及红砖外墙的装饰,也与科学馆如出一辙。

如今,化学馆对面,就是呈半“口”字型的理科馆,其西翼是数学系,东翼是物理系,再加之一旁新建起的生命科学学院,一个“新红区”,已在清华校园的西北角悄然形成。

从“红区”到“白区”,再回归至“新红区”,清华大学的百年足迹,在凝固着历史的建筑上可见一斑。

关于四大建筑:四大建筑图书馆、大礼堂、科技馆、体育馆在1920年前后相继落成,和稍早建成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组成了清华早期校园的主要建筑群,为校园中心区建设奠定了欧式的建筑风格,同时为学校发展成为大学奠定了基础。

一、图书馆图书馆是分三期建成的。

其中第一期建筑工程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平面呈“一”字型,1916年建成,建筑面积仅仅770平方米。

“红飘带”、校史馆新设计,两次跨学科锻造

“红飘带”、校史馆新设计,两次跨学科锻造

“红飘带”、校史馆新设计,两次跨学科锻造作者:***来源:《大学生》2021年第06期近两年,我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空间设计博士生,参与了两项重大设计任务。

一是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中,设计天安门广场两侧大型景观“红飘带”;二是清华大学建立110周年校史馆展陈设计更新任务。

很巧,10年前国庆60周年庆典时,我作为北京一名高中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大型图案翻花任务。

从一个懵懂的中学生,到现在能和清华老师、同学一起解决社会重大需求问题,感到清华有强大的全方位塑造、培育人才的能量,让我们能够及时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跨界团队,随时完成国家任务。

2018年12月,清华美院设计团队接到一个重大项目——在天安门广场,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开展专项设计,总主题是:天安门广场布局要体现70周年国庆特有的定位,彰显新时代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以及“人民的庆典”。

从此,我们设计团队的老师、同学开展了一场持续到2019年9月30日的争分夺秒的设计赛跑。

首先是寻找以前广场庆典设计中,需要完善之处。

按照习惯设计思路,多是参考借鉴以前广场庆典设计中的“亮点”,再锦上添花就行了。

这次,清华老师带领同学们研习海内外不同国家的庆典仪式和相关公共艺术作品的经典案例,回顾我国历次大典的视频及图文资料,加上实地考察和综合要素研讨等设计调研,提出“搭建广场垂直元素,围绕两大主题”的设计思路。

“搭建广场垂直元素”就是搭建几个LED大屏幕,除了播放庆典视频外,还增强广场立体感,让平面广场像巨人一样站起来。

“两大主题”就是“为广大人民开辟辽阔的狂欢天地”和“红色基因的传承”,把“国家形象、文化自信、人民庆典”等庆典总主题具体化。

两大主题得到庆典指挥部高度赞同。

如何把两大主题从抽象概念,变成高度凝练和概括的视觉化符号?我们设计团队率先想到了“长征之路”的概念。

著名作家魏巍在《地球的红飘带》卷首语中,将中国英雄们的长征比喻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脚步和鲜血镌刻在这个星球上的“红飘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