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经·采薇》节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于都县长征源小学谢菁华
【学习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古诗,进一步感受诗的抒情韵律。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3、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5、培养赏析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搜集《诗经》相关资料。
【学习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语言导入,解读诗题
1、我国是诗歌的国家,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中熠熠闪光。可以说,没有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就没有现代汉语的多姿多彩。我们诗歌的源头,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2、师:【课件出示】《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书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课件演示)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源头,一起来学习品味《采薇》中一个经典名句,感受《诗经·采薇》的韵味。
【课件出示题目】请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4、解读诗题
师:“薇”字比较难写,是什么偏旁?草字头跟什么有关?同学们,知道薇是什么吗?请生回答。
师小结:对,薇是一种野草,现在又称野豌豆苗。古时闹饥荒,粮食匮乏就采薇
充饥,因为有了采薇充饥这个生活题材,才有《采薇》这首诗,所以说,生活是诗歌的来源。
第二板块: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刚刚我们了解了诗题,读懂了诗题(板书)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0页,课前让你们练习朗读,练习了吗?练得怎么样了呢?
(生答)
2、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的朗读效果。在朗读之前先来听听老师会如何评价你的朗读。
师出示三个层次,让学生展示读的情况:
A把诗读得字正腔圆,不错!
B把诗读得有所节奏,不简单!!
C把诗读得有滋有味,了不得!!!
3、谁来大声地读出来。
4、孩子你有一个字音读错了,是什么字呢?请看这(课件出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yù)雨雪霏霏。)发现了什么?能猜想一下雨的意思吗?谁能再来读读这首诗?
5、诗要读的好应该读得长一点,听课文录音。
师:刚才的朗读中,除了雨的字音不一样,你还听出了什么?
师:还有吗?
生:依、霏的读音特别长。
师:这就是诗的节奏,只有把握好了节奏,才能读出诗的韵味,请同学们自己去找节奏读一读。(生自由读。板书:把握节奏)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了诗的节奏。谁能再来读读?
师: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这首诗的节奏,一定也能读出诗的韵味,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第三板块:领会诗意
1、读准了字音,把握了节奏,接下来学习什么了?——意思的理解
(板书——领会诗意)
2、我们可以怎样来理解诗意呢?(结合注释、发挥想象、借助工具书、联系上
下文)
师:今天,我们就用简单又方便的方法,就是看课文后面的注释,理解诗意。(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理解,你读懂了哪句?
师:能否把自己的理解跟同学聊一聊?谁来说,你读懂了哪句?
师:怎么说?还有谁读懂了什么?
师:经过刚才的交流,我相信之后学习一定会更顺畅。
4、师:这首诗读到现在,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我走的时候杨柳依依,而回来时却是雨雪霏霏呢?
5、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先来了解诗的背景,相信你能从中找到答案。课件出示历史背景: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道路崎岖,又饥又渴。此刻,他遥望家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第四板块:感悟诗情
1、通过这份资料,你知道了“我”的身份吗?
知道了“我”的身份,你知道这一往去了哪里?——行军打仗
2、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诗中哪一句是这位远征战士的回忆呢?(课件出示)学生举手回答。
(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诵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依依”是什么意思呀?
师:(配乐《自然之声》)同学们闭上眼睛,除了杨柳你还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2、真美!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师:是呀,多么温馨美好的生活,多么温馨美好的场景,像极了词人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里所描绘的画面。一起去看看吧!
3、出示《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0)?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溪头卧剥莲蓬。多么和谐,多么惬意的乡村生活。谁不想承欢膝下,又有谁不想家人团圆?此时这位战士要去干什么?——征战沙场!他愿意吗?(课件:往否?)
5、为什么?
·故园情难了!
·沙场血腥、残酷!
6、大丈夫仗剑远行志在四方,他真的不去征战沙场吗?出示课件(周宣王执政的前夕,玁狁(xiǎnyǔn)曾乘周王朝政治动乱和遭遇大旱灾,侵扰我国北方边境。)师:什么叫“侵扰”?
师:此时,往否——?为什么?
7、在“不得不去”面前,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士兵出征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父母、兄弟、子女、妻子、亲朋好友、门前的那棵柳树……)
师:-----是呀,这位战士的远征总会带着这么多人的牵挂。此时,如果你就是这位战士,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记录下这感人的话语吧。(课件出示句子,音乐响起)
在依依的柳树下,我真想对()说:
在依依的柳树下,我又想对()说:
在依依的柳树下,我还想对()说:
交流汇报:父母、妻儿、家乡……
8、我想,此时此刻也就只有一词可以形容他的心情了——“依依不舍”。
9、(课件出示诗句)指导读出味!
10、其实,自古就有“折柳相送”的说法,古人的诗句中也留下不少。
(课件出示)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