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解剖教学
合集下载
脑血管解剖图解
2.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3. Pontine branches of the basilar artery
4.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5. Internal auditory artery
6. Vertebral artery
M1 :水平段 M2:回转段 M3:侧裂段 M4:分叉段 M5:终段
P1:交通前段 P2:环池段 P3:四叠体段 P4:距裂段
3
分支篇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眶额动脉 前中央动脉
精选课件
17
精选课件
18
(二)大脑深静脉
大脑大静脉(Galen 静脉):由两侧大脑 内静脉合成,注入直窦。
大脑内静脉:左右各一,位于第三脑室 顶中线两侧的脉络丛内。多数(约80%) 始于室间孔后缘。
基底静脉(Rosenthal静脉):左右各一, 由大脑前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在前穿质 附近合成,沿视束腹侧,绕大脑脚,经 内、外侧膝状体之间,注入大脑大静脉。
1. 丘脑穿动脉 3. PCA P2段 5. 顶枕动脉
2. PCA P1段 4. 颞下动脉 6. 距裂动脉
前后位
侧位:
1. PCA P1段 2. P2段
3. 颞前动脉
4. 颞后动脉
5. 穿支
6. 脉络膜后内动脉
7. 脉络膜后外动脉
8. 胼胝体压部动脉
精选课9件. 顶枕动脉 10. 距裂动脉
11
脑血管解剖ppt课件完整版x
突然出现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 、失语等。
诊断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
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等,同时 配合康复训练。
脑出血性疾病
01
病理生理
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 流出血管外,形成脑 出血。
02
临床表现
剧烈头痛、呕吐、意 识障碍、偏瘫、失语 等,严重者可危及生 命。Fra bibliotek03诊断
药物治疗(如降脂、降压、抗凝 等)及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 限酒、合理饮食等)。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 腔狭窄,引起脑部血流减少。
通过脑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 声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脑血栓形成与栓塞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导致 血管闭塞;脑栓塞则是其他部位形成的栓 子随血流进入脑血管,造成血管堵塞。
定期体检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 次脑血管相关检查,及早发现 潜在病变。
康复指导
对于已经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患 者,应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和 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和生活质量。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脑血管解剖基础知识
包括脑血管的组成、结构、功能等基本概念。
常见脑血管疾病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同时,脑脊液还通过蛛网膜颗粒进入上矢状窦,进而进入血液循环。
03
脑脊液的吸收
脑脊液通过蛛网膜颗粒被吸收进入静脉系统,完成脑脊液循环。当蛛网
膜颗粒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导致脑脊液过多积聚于蛛网膜下隙,形
成脑积水。
04
脑血管常见病变及临床表现
头颈部血管解剖6ppt课件
Left Subclavian Artery
Left Vertebral Artery
头颈部动脉
负责大脑供血 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椎动脉
颈外动脉ECA
*
基底动脉
椎动脉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脑血管系统
颈动脉 x2 前循环 左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 右颈总动脉起于头臂干 椎动脉 x 2 后循环 起于两侧的锁骨下动脉
脑动脉的两个系统来源
颈内动脉系 端脑前2/3 间脑的前部 椎基底动脉系 端脑后1/3 间脑后部 脑干-CCA) 颈内动脉(LR-ICA) 颈外动脉(LR-ECA) 椎动脉(LR-VA)
脑动脉
脑部的血液供应
颈动脉系统: 是脑部的主要供血系统 “前循环” 椎基底动脉系统: 大脑后半球的血液供应 主要供应小脑和脑干 “后循环”
脑动脉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其供应脑的范围有两种简单划分
一种是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基本由颈内动脉供血,幕下基本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 另一种是以顶枕沟为界,脑的前2/3(大脑的前部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系统供血,脑的后1/3(大脑后部和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
左锁骨下动脉
直径:7- 10mm 向上分出左椎动脉 为左上肢供血 有 0.5%的血管变异,左椎动脉直接从主动脉弓发出 Osborn, Ann Diagnostic Cerebral Angiography, 2nd Edition.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 1999.
大脑 前动脉
后交通 动脉
前交通 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PPT教学课件
2) 从造价方面,构筑物尺寸、设备容量降低,降低工程造 价。
QI
Qd
T
式中 α——水厂自用水系数,一般α=1.05~1.1; T——每天工作小时数。 Qd——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输配水管网的设计流量 (1)二级泵站的工作情况(与管网中是否设置流量调节设施有关)
1)管网中无流量调节设施 ●任何时刻供水量等于用水量; ●为使水泵高效工作使用大小搭配的多台水泵来适应用水量
(2)截流式合流制 :
这种系统是在沿河的
岸边铺设一条截流干管,
同时在截流干管上设置溢 溢流井 截流管
污水厂
流井,并在下游设置污水
处理厂。
晴天和初降雨时污 水
污水处理厂
排入水体或再利用
当混合污水的流量>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 部分混合污水溢 流 井水体
特点:比直排式有了较大的改 进,但在雨天时,仍有部 分混合污水未经处理而直 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 源而使水体遭受污染。
➢ 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线多,但卫生条件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虽然初降 雨水对水体有污染,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 般又能符合城镇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得到推荐应用,而且也是城 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
➢ 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投资少,有利于城镇建设的分期发展,在 新建城镇和小区可考虑采用这种体制;半分流制卫生情况比较好,但管 渠数量多,建造费用高,一般仅在地面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如某些工厂 区等)采用。
是根据用水量变化曲线拟定的,拟定时注意:
•供水曲线尽量接近于用水曲线,且分级数不宜超过三级;有利于选泵及水泵 的合理搭配,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Q二泵=QⅡmax
2)设计流量的确定 1)管网中无流量调节设施
QI
Qd
T
式中 α——水厂自用水系数,一般α=1.05~1.1; T——每天工作小时数。 Qd——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输配水管网的设计流量 (1)二级泵站的工作情况(与管网中是否设置流量调节设施有关)
1)管网中无流量调节设施 ●任何时刻供水量等于用水量; ●为使水泵高效工作使用大小搭配的多台水泵来适应用水量
(2)截流式合流制 :
这种系统是在沿河的
岸边铺设一条截流干管,
同时在截流干管上设置溢 溢流井 截流管
污水厂
流井,并在下游设置污水
处理厂。
晴天和初降雨时污 水
污水处理厂
排入水体或再利用
当混合污水的流量>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 部分混合污水溢 流 井水体
特点:比直排式有了较大的改 进,但在雨天时,仍有部 分混合污水未经处理而直 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 源而使水体遭受污染。
➢ 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线多,但卫生条件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虽然初降 雨水对水体有污染,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 般又能符合城镇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得到推荐应用,而且也是城 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
➢ 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投资少,有利于城镇建设的分期发展,在 新建城镇和小区可考虑采用这种体制;半分流制卫生情况比较好,但管 渠数量多,建造费用高,一般仅在地面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如某些工厂 区等)采用。
是根据用水量变化曲线拟定的,拟定时注意:
•供水曲线尽量接近于用水曲线,且分级数不宜超过三级;有利于选泵及水泵 的合理搭配,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Q二泵=QⅡmax
2)设计流量的确定 1)管网中无流量调节设施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综合征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6
延髓腹侧部综合征
完整版课件
7
完整版课件
8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分支:
小脑支:蚓支、半球支;
脉络膜支:参与构成第四脑室脉络 丛;
延髓支:延髓的背外侧,为终动脉, 与邻近动脉的吻合甚少;
完整版课件
9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病变位于延髓上段的背外 侧区。常见的原因为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表现为:
完整版课件
22
内听动脉综合征
内听动脉分为三支:蜗支、前庭支及前庭蜗支;其侧枝循 环较差。其病变时可出现:前庭损害的症状及耳蜗损害的 症状。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高调样耳 鸣、听觉丧失致神经性耳聋(突发性耳聋)。
完整版课件
23
小脑前下动脉和附近血管有丰富的吻合,故小脑前下动脉 梗死极为少见。
皮质支闭塞引起对侧同向性偏盲,上部视野损伤较重,黄斑视力可不受累 (黄斑视觉皮质代表区为大脑中、后动脉双重血液供应)。中脑水平大脑后 动脉起始处闭塞,可见垂直性凝视麻痹、动眼神经瘫、核间性眼肌麻痹、眼 球垂直性歪扭斜视。优势半球枕叶受累可出现命名性失语、失读,不伴失写。 非优势半球受累可有体像障碍。双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导致的皮质盲、光反射 存在。记忆受损(累及颞叶),不能识别熟悉面孔(面容失认症),幻视和 行为综合征。
深穿支闭塞:丘脑穿通动脉闭塞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病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对侧感觉障碍;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出现 丘脑综合征:对侧深感觉障碍、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轻偏瘫、共济失调 和舞蹈-手足徐动症等。
完整版课件
3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解剖教学
16
17
18
19
20
21
左右椎动脉合为一条基底动脉
椎动脉
9
2.基底动脉
在左、右椎动脉合成后,经脑桥基底沟上行至 脑桥上缘再分 为左、右大脑后动脉。
主要分支和分布: (1)小脑下前动脉 发出后向外斜行,分布小脑下面的前部。 (2)迷路动脉 很细,伴随第7、8对脑神经入内耳门,供应
内耳 迷路。 (3)脑桥动脉 (4)小脑上动脉
12
①小脑上动脉: 分布小脑上部 ②脑桥动脉: 分布于脑桥基底部 ③迷路动脉: 分布于内耳 ④小脑下前动脉: 分布小脑下面前部 ⑤小脑下后动脉: 分布小脑下面后部、 延髓后外侧部
13
大脑后动脉
皮质支:全部枕叶,颞叶 的内侧面和底面
中央支:分布于背侧丘脑, 内、外侧膝状体, 下丘脑、底丘脑
大脑后动脉
10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椎
脑 桥 动 脉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基 底 动 脉 迷的 路主 动要 脉分 支
11
3.大脑后动脉
为基底动脉的终支,跨越动眼神经上方,饶大脑脚后行跨 至小脑幕上,经胼胝体压部下方进入距状沟分为距状沟动脉和 顶枕动脉。
主要分布脑干、背侧丘脑、下丘脑、外侧膝状体、胼胝体后 半上面、 颞叶的底面和内侧面及枕叶。
14
(三)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1.位置:脑底,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 2.组成:一条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 脉末端、 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组成; 3.意义:沟通左、右颈内动脉系;
沟通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 对脑血液的供应的调节和代偿起重要作用。
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解剖教学共23页文档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解剖教学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解剖教学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头颈部血管解剖34702ppt课件
后循环 基底动脉分支
动脉威利环
大脑后动脉(PCA) 枕叶 小脑上动脉(SCA) 小脑 脑桥动脉 脑桥 小脑下前动脉(AICA) 小脑
后循环 大脑后动脉(PCA)
基底动脉的终支 包裹脑干并向小脑 后部供血:枕叶
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
起源于左右锁骨下动脉 左右椎动脉 加入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 (PCA)
相关临床
大脑前动脉(ACA粉红色)供应区
大脑前动脉分皮质支和中央支。 皮质支供应顶枕沟以前的大脑半球内侧面、部分额叶底部和大脑半球凸面额、顶两叶上部。 中央支又称内组豆纹动脉,自大脑前动脉近段发出,供应尾状核头部、豆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
大脑中动脉(MCA淡黄色)供应区域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应除额顶两叶上部、颞叶下部和枕叶后部的大脑半球外侧面大部分皮质和皮质下髓质。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即外组豆纹动脉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供应内侧苍白球、内囊膝和后肢,外侧支供应外侧苍白球、壳核、尾状核体部。
椎动脉
直径:3- 6mm 从左右的锁骨下动脉发出 为小脑和后面的大脑半球供血 穿过椎间孔进入颅腔 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形成椎基底动脉系统
基底动脉系统
基底动脉 直径:3- 4mm 基底动脉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PCA) 是颅内的主要血管 对大脑循环很重要
Willis环
前交通动脉 通常称为大脑前动脉 连接左右大脑半球前的动脉(ACA) 后交通动脉 通常称为大脑后动脉 连接两侧大脑后的动脉和颈内动脉
豆核纹状体动脉
豆纹动脉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基础上极易破裂出血,故称为脑缺血动脉。
大脑分水岭区
1、ACA与MCA皮质分水岭区 半球外侧面:顶内沟上下缘、中央前后回中上 3/4处、额中回上半部。 半球底面:额叶的眶回。 2、ACA与PCA的分水岭区 半球外侧面:顶上小叶后部 半球内侧面:楔前叶前后2/3处 3、MCA与PCA的分水岭区 半球底面:颞下回上缘 颞极底面与颞叶余部分界处 外侧面:月状沟与枕外侧沟前方附近的皮质 4、深部分水岭区——丘脑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解剖与临床
中脑支-中脑长旋 动脉、中脑短旋动脉 和四叠体下动脉,分 别分布于中脑下段被 盖部、脚底外侧部、 四叠体(主要至下丘) 和结合臂。
四、基底动脉的分支-小脑上动脉
小脑上动脉闭塞综合征(脑桥被盖外侧部综合征):闭塞后 梗死灶范围从小脑半球伸向结合臂,并波及脑桥头端被盖 外侧部及中脑尾端后外侧部,临床上表现为同侧小脑性共 济失调(上肢重于下肢)及对侧偏身(分离性)感觉障碍。 还有:
2、注视麻痹:注视瘫痪 侧;
3、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极轻;
4、单瘫不伴注视麻痹; 5、小脑性共济失调:对
侧;
脑桥短旋动脉 闭塞综合征
1、脑桥基底外侧综合征 (Millard-Gubler综合 征):面(展)神经交 叉瘫,即同侧面神经展 神经周围性麻痹,病变 对侧舌下神经及肢体中 枢性偏瘫;
2、病变同侧小脑性共济 失调;
失 (2)(1)+同侧面神经展神经麻痹 (3)(2)+交叉性面瘫及三肢瘫 (4)双颜面感觉障碍 (5)病变对侧颜面感觉障碍
三、基底动脉
1、解剖走行
基底动脉由左右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 汇合而成,起点一般位于桥延沟中点,居 左右展神经之间,向上行于脑桥基底沟 中,其背侧面为脑桥基底,腹侧面与斜坡 平行,相距约2-3CM。基底动脉全长 3CM,至桥脚沟中点分为左右大脑后动 脉,该终点位于左右动眼神经根之间。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本症是指以基底动脉 尖端为中心的 2CM直径范围内 的五条血管交叉 的部位,即左右 大脑后动脉、左 右小脑上动脉和 基底动脉顶端, 形成一个“干”字。 血栓或栓塞致该 区域循环障碍即 为基底动脉尖综 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本征中为丘脑、 中脑、枕叶和 颞叶内侧发生 梗死,以视觉 障碍、动眼神 经损害及意识 行为异常为主 要表现。
四、基底动脉的分支-小脑上动脉
小脑上动脉闭塞综合征(脑桥被盖外侧部综合征):闭塞后 梗死灶范围从小脑半球伸向结合臂,并波及脑桥头端被盖 外侧部及中脑尾端后外侧部,临床上表现为同侧小脑性共 济失调(上肢重于下肢)及对侧偏身(分离性)感觉障碍。 还有:
2、注视麻痹:注视瘫痪 侧;
3、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极轻;
4、单瘫不伴注视麻痹; 5、小脑性共济失调:对
侧;
脑桥短旋动脉 闭塞综合征
1、脑桥基底外侧综合征 (Millard-Gubler综合 征):面(展)神经交 叉瘫,即同侧面神经展 神经周围性麻痹,病变 对侧舌下神经及肢体中 枢性偏瘫;
2、病变同侧小脑性共济 失调;
失 (2)(1)+同侧面神经展神经麻痹 (3)(2)+交叉性面瘫及三肢瘫 (4)双颜面感觉障碍 (5)病变对侧颜面感觉障碍
三、基底动脉
1、解剖走行
基底动脉由左右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 汇合而成,起点一般位于桥延沟中点,居 左右展神经之间,向上行于脑桥基底沟 中,其背侧面为脑桥基底,腹侧面与斜坡 平行,相距约2-3CM。基底动脉全长 3CM,至桥脚沟中点分为左右大脑后动 脉,该终点位于左右动眼神经根之间。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本症是指以基底动脉 尖端为中心的 2CM直径范围内 的五条血管交叉 的部位,即左右 大脑后动脉、左 右小脑上动脉和 基底动脉顶端, 形成一个“干”字。 血栓或栓塞致该 区域循环障碍即 为基底动脉尖综 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本征中为丘脑、 中脑、枕叶和 颞叶内侧发生 梗死,以视觉 障碍、动眼神 经损害及意识 行为异常为主 要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①小脑上动脉: 分布小脑上部 ②脑桥动脉: 分布于脑桥基底部 ③迷路动脉: 分布于内耳 ④小脑下前动脉: 分布小脑下面前部 ⑤小脑下后动脉: 分布小脑下面后部、 延髓后外侧部
13
大脑后动脉
皮质支:全部枕叶,颞叶 的内侧面和底面
中央支:分布于背侧丘脑, 内、外侧膝状体, 下丘脑、底丘脑
大脑后动脉
左右椎动脉合为一条基底动脉
椎动脉
9
2.基底动脉
在左、右椎动脉合成后,经脑桥基底沟上行至 脑桥上缘再分 为左、右大脑后动脉。
主要分支和分布: (1)小脑下前动脉 发出后向外斜行,分布小脑下面的前部。 (2)迷路动脉 很细,伴随第7、8对脑神经入内耳门,供应
内耳 迷路。 (3)脑桥动脉 (4)小脑上动脉
椎基底动脉血管解剖
1
MRA
CTA
5
椎基底动脉
1.椎动脉
在颈根部由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造影常分其为五 段。 (1)分段:
颅外部分4段,横突孔段,横段,寰椎段、枕骨大孔段; 颅内段为1段,颅内段。 横突孔段(V1段) 自第六颈椎到第二颈椎横突孔内上升 的一段; 横段(V2段) 从枢椎横突孔开始向外的一段; 寰椎段(V3段) 从V2外端弯曲向上,再垂直上行至寰椎 横突孔为 止的一段;
16
17
18
19
20
21
10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椎
脑 桥 动 脉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基 底 动 脉 迷的 路主 动要 脉分 支
11
3.大脑后动脉
为基底动脉的终支,跨越动眼神经上方,饶大脑脚后行跨 至小脑幕上,经胼胝体压部下方进入距状沟分为距状沟动脉和 顶枕动脉。
主要分布脑干、背侧丘脑、下丘脑、外侧膝状体、胼胝体后 半上面、 颞叶的底面和内侧面及枕叶。
6
枕骨大孔段(V4段) 从V3上端急弯,水平向内 行一小段,再弯向上 垂直 上行入枕骨大孔;
颅内段(V5段) 入枕骨大孔后,沿延髓腹 侧斜向内上,达延 髓脑桥 沟平面,与对侧的椎动脉 汇合成基底 动脉。
7
(2)分支 脑膜支; 脊髓前、后动脉 ; 延髓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8
椎动脉:脑干、小脑、间Βιβλιοθήκη 后部与大脑半球后1/3。14
(三)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1.位置:脑底,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 2.组成:一条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 脉末端、 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组成; 3.意义:沟通左、右颈内动脉系;
沟通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 对脑血液的供应的调节和代偿起重要作用。
15
①小脑上动脉: 分布小脑上部 ②脑桥动脉: 分布于脑桥基底部 ③迷路动脉: 分布于内耳 ④小脑下前动脉: 分布小脑下面前部 ⑤小脑下后动脉: 分布小脑下面后部、 延髓后外侧部
13
大脑后动脉
皮质支:全部枕叶,颞叶 的内侧面和底面
中央支:分布于背侧丘脑, 内、外侧膝状体, 下丘脑、底丘脑
大脑后动脉
左右椎动脉合为一条基底动脉
椎动脉
9
2.基底动脉
在左、右椎动脉合成后,经脑桥基底沟上行至 脑桥上缘再分 为左、右大脑后动脉。
主要分支和分布: (1)小脑下前动脉 发出后向外斜行,分布小脑下面的前部。 (2)迷路动脉 很细,伴随第7、8对脑神经入内耳门,供应
内耳 迷路。 (3)脑桥动脉 (4)小脑上动脉
椎基底动脉血管解剖
1
MRA
CTA
5
椎基底动脉
1.椎动脉
在颈根部由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造影常分其为五 段。 (1)分段:
颅外部分4段,横突孔段,横段,寰椎段、枕骨大孔段; 颅内段为1段,颅内段。 横突孔段(V1段) 自第六颈椎到第二颈椎横突孔内上升 的一段; 横段(V2段) 从枢椎横突孔开始向外的一段; 寰椎段(V3段) 从V2外端弯曲向上,再垂直上行至寰椎 横突孔为 止的一段;
16
17
18
19
20
21
10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椎
脑 桥 动 脉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基 底 动 脉 迷的 路主 动要 脉分 支
11
3.大脑后动脉
为基底动脉的终支,跨越动眼神经上方,饶大脑脚后行跨 至小脑幕上,经胼胝体压部下方进入距状沟分为距状沟动脉和 顶枕动脉。
主要分布脑干、背侧丘脑、下丘脑、外侧膝状体、胼胝体后 半上面、 颞叶的底面和内侧面及枕叶。
6
枕骨大孔段(V4段) 从V3上端急弯,水平向内 行一小段,再弯向上 垂直 上行入枕骨大孔;
颅内段(V5段) 入枕骨大孔后,沿延髓腹 侧斜向内上,达延 髓脑桥 沟平面,与对侧的椎动脉 汇合成基底 动脉。
7
(2)分支 脑膜支; 脊髓前、后动脉 ; 延髓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8
椎动脉:脑干、小脑、间Βιβλιοθήκη 后部与大脑半球后1/3。14
(三)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1.位置:脑底,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 2.组成:一条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 脉末端、 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组成; 3.意义:沟通左、右颈内动脉系;
沟通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 对脑血液的供应的调节和代偿起重要作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