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复性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变性蛋白的复性
SDS-PAGE、凝胶排阻色谱、IEF、HPLC、CE
Edman分析、CE
单克隆抗体(亲和配基落) SDS-PAGE、免疫分析
氨基酸取代
氨基酸分析、肽谱、CE、Edman分析、质谱
微生物(细菌、酵母、真菌) 微生物学检查
支原体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
微生物学检查
六、产品的保存
防止变性,降解,保护其活性中心。
6.加20%PEG4000至终浓度为0.2%,加50mM的 氧化型谷胱甘肽至终浓度为1mM,加100mM的还原 型谷胱甘肽至终浓度为2mM,静置30min至2h(亦 可4℃复性过夜)。 7. 以PBS(pH8.0)或TE(pH8.0)透析,取出-20℃保 存备用。
8 .检验复性是否成功。 Buffer A配方:
分子量,等电点,二硫键。 稀释复性方案如下: 8M尿素变性,37度2h。
50mM Tris pH8.0 ,50mM Nacl, 1mM EDTA ,1% Gly,10%甘油复性, 1/100稀释复性,1%蛋白,室温过夜, 16h。 DEAE柱富集,新胶上柱后,用0.5M NaoH,8M urea,洗脱蛋白。
在重复生产发酵中,工程菌表达稳定; 始终能排除外源微生物污染。
生产用细胞库:生产基因工程产品应有种子批系 统,并证明种子批不含有致癌因子,无细菌、病 毒、真菌和支原体等污染,并由原始种子批建立 生产用工作细胞库。
原始种子批须确证克隆基因DNA序列,详细叙 述种子批来源、方式、保存及预计使用期,保存 与复苏时宿主载体表达系统的稳定性。
⒋须阐明载体引入宿主细胞的方法及载体在 宿主细胞与载体结合后的遗传稳定性;
⒌提供插入基因与表达载体两侧端控制区内 的核苷酸序列,详细叙述在生产过程中启 动与控制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的方法及 水平等。
蛋白质复性
在吸附型色谱复性中,蛋白质通过与介质发
生较强的吸附作用来抑制凝集。
反胶团中的蛋白质复性
利用反胶团溶解变性蛋白质,可将变性 蛋白质彼此分隔开,阻止分子间相互作用,
提高复性收率。
• 包含体的概念;包含体的形成原因及体 内抑制方法。 • 包含体分离纯化;包含体溶解方法。 • 蛋白质复性方法。
二、包含体的分离纯化和溶解
1 包含体的分离纯化
分离:包含体通常位于细胞质中,通过采用机械破碎 细胞的方法或者化学破碎(加变性剂)或者溶菌酶与机械 法结合的方法破碎细胞后,采用离心分离或者膜分离,即 可得到粗包含体沉淀物。
纯化:粗包含体中有质粒DNA、脂多糖和其他蛋白质存 在,会加速聚集体的生成,复性率降低。相反,纯化了的包 含体复性收率可大幅度提高。经常采用的包含体分离纯化过 程包括差速离心和反复洗涤。
③高表达的蛋白肽链来不及形成正常的折叠构像而
导致错误的二硫键连接,或者是高表达时细胞内氧化还
原条件不同而生成不同的二硫键连接;
④蛋白溶解需要与其他成分结合或经其他成分诱导。 但产生的蛋白量过多,所需其他成分相对不足,如折叠 酶和一些后修饰酶及分子伴侣等,蛋白质就不能溶解。
2、包含体的性质
具有很多优势: •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过表达形成的高密度蛋白质聚集 体,利于大规模生产目标蛋白; •目的产物含量高,利于分离纯化; •对蛋白酶不敏感,不易水解; •可避免具有毒害或杀伤作用的目的产物对宿主的伤害。
色谱复性
以凝胶过滤色谱为代表的非吸附性色谱复性;吸附性 色谱(金属鳌和色谱、亲合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疏水相 互作用色谱)复性;固定化辅助因子复性(将某些对蛋白 质复性有辅助作用的分子固定在凝胶介质表面,用该固定
化凝胶介质辅助蛋白质复性的方法)
蛋白质复性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蛋白质复性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蛋白前期准备(1)查阅目标蛋白相关文献,了解其等电点,标签等注意点。
(2)如果目标蛋白易降解,可在纯化时加1-2mMDTT,全程低温,及时处理。
(3)透析Buffer的选择可参考文献。
蛋白复性包涵体:在某些生长条件下,大肠杆菌能积累某种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它们致密地集聚在细胞内,或被膜包裹或形成无膜裸露结构,这种水不溶性的结构称为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IB)。
在E.coli中累积的重组蛋白会迅速地以包涵体形式被沉淀出来,这些包涵体蛋白是丧失生物活性的不可溶的错误折叠蛋白的聚集体。
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包涵体的洗涤、溶解、纯化及复性。
如果过表达蛋白在包涵体中,那么通常有两个选择可以考虑:(1)退一步,优化表达条件;(2)接受包涵体并采取策略来将蛋白溶解以及复性。
这里主要考虑第二种方案。
包涵体的洗涤破碎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蛋白酶抑制剂等,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洗涤Buffer:50mM Tris-HCl(pH8.0), 2mM EDTA, 2mM DTT,150mM NaCl, 1% Triton X-100, 1mg/ml Leupeptin, 1mg/ml Pepstatin,1mM TCEP。
超声时用40-60ml裂解液,因为我们的超声仪很适合用100ml小烧杯,装40-60ml裂解液,这样能让超声头离液面不高不低,不会洒出来.菌多就延长超声时间(全程冰浴)。
包涵体的溶解1、对于尿素和盐酸胍的选择: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
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8-10M,盐酸胍6-8M。
尿素溶解包涵体较盐酸胍慢而弱,溶解度为70-90%,尿素在作用时间较长或温度较高时会裂解形成氰酸盐,对重组蛋白质的氨基进行共价修饰,但用尿素溶解具有不电离,呈中性,成本低,蛋白质复性后除去不会造成大量蛋白质沉淀以及溶解的包涵体可选用多种色谱法纯化等优点,故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蛋白质的复性
流加稀释复性 复性液中蛋白质初始浓度=0.边流加、边 复性。故变性蛋白质浓度始终保持在较低 水平,有利于提高复性收率,且终浓度较 高。
蛋白质复性的影响因素
浓度
增加蛋白质的浓度有利于聚集的进行
温度
蛋白质的复性一般在室温下进行,温度过高(>40℃) 蛋白质的聚集将十分严重
pH值
通常复性在弱碱性条件下(pH8)进行,但要注意避免 与蛋白的pI值相近
疏水键的相互 作用强度
蛋白质复性
包涵体形成的机制: U←→I←→N U:指完全去折叠的状态, I:指折叠中间体(也称融球态 molten globule state) N:指天然的成熟的状态
蛋白质复性
Mitraki和King提出了以下包涵体的形成模型:
IPf为可溶的、部分折叠的早期中间体 IPm未可形成单体的中间体 IPf*为形成包涵体的形式
第五章 蛋白质的复性
蛋白质的复性
为什么要进行蛋白质的复性?
外源基因导入E.coli等宿主细胞并表达蛋白质产 物( r-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人生长激素等) 时,相当多的产物形成了包涵体,而没有蛋白质 的活性。所以要进行蛋白质的复性。 1.什么是包涵体? 2.为什么选择原核表达系统(特别是 E.coli )?
蛋白质复性
包含体复性的方法 影响复性蛋白产率的因素: (1) 复性蛋白的浓度,为防止蛋白质分子间发生聚 集,复性蛋白的浓度要尽量稀,一般控制在25-75 ug/mL为好. (2) 复性缓冲液要保持适当的氧化还原条件.一般 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和GSH之比为1为好. (3) 复性缓冲液的pH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最适值. (4) 复性溶液中要加入适当的labilizing 试剂,如L 精氨酸,可提高复性产率.
蛋白质复性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复性有关理论
“动力学假说”与“热力学假说”并不互相否
定,而是互相补充与修正,对不同蛋白质而言,二 者在蛋白质多肽链折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 各有特点。总体上,蛋白质的折叠遵循“热力学假 说”,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转变的过程又受动力学控 制。一些小分子单结构域蛋白质的折叠过程相对简 单些;热力学控制下能容易地进行可逆的变性、复 性;结构比较复杂的蛋白质,特别是涉及S-S键重排, 脯氨酰顺反异构限速步骤的折叠反应,总体上受热 力学控制,但折叠途径即动力学控制比较重要。
蛋白质的再折叠是依据最小能量原则进行的,假 设蛋白质的天然构象是能量最小的构象,变性态蛋白 质分子会自发的向这个最小能量状态转变。这就是 “热力学假说”。
该理论认为:蛋白质天然构象形成具有协同性, 其能量差别足以区别天然构象和其它构象。大部分蛋 白质的天然构象应是能量最小构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复性有关理论
两个理论都认同:蛋白质的折叠是蛋白质自身分
子内作用的结果,是由于暴露在溶液中的疏水侧链的 疏水作用而互相靠近,形成了具有特定三维空间结构 的蛋白质分子。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蛋白复性
包涵体的变性及复性1、用1×Binding Buffer作裂解液,超声波破碎后,获得的包涵体;2、包涵体用含0.3%SKL(十二烷基肌氨酸钠)的1×Binding Buffer溶解,室温静置至完全溶解;3、充分溶解后,,加入用1×Binding Buffer配制的0.2%PEG2000和0.1mM GSSG:1mM GSH,0.1mM Arg,5-10% Glycerol),最后用1×Binding Buffer稀释蛋白至原菌液体积,调整pH(具体值视蛋白情况定,避开pI),装入透析袋中;4、用20倍体积的1×Binding Buffer进行4℃透析复性,每2h换一次,6次换液后,离心收集蛋白液;5、按可溶性蛋白纯化,注意保持低温环境,防止蛋白降解。
注意:透析液中的添加剂的浓度要在实验中摸索,每种蛋白的要求可能不同。
复性过程的添加剂:1、共溶剂:如PEG6000-20000,据说可以可逆的修饰折叠中间体的疏水集团,此外由于阻止了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也可能对复性效率的提高起作用。
一般的使用浓度在0.1%左右,具体条件可根据实验条件确定。
2、二硫键异构酶(PDI)和脯氨酸异构酶(PPI):PDI可以使错配的二硫键打开并重新组合,从而有利于恢复到正常的结构,此外在复性过程中蛋白质的脯氨酸两种构象间的转变需要较高能量,常常是复性过程中的限速步骤,而PPI的作用是促进两种构象间的转变,从而促进复性的进行。
3、分子伴侣,即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种没有蛋白质特异性的促进折叠的蛋白因子,研究发现很多蛋白在缺乏分子伴侣时无法自己正确的折叠。
有人构建了与伴侣分子共同表达的菌株,据说效果不错。
不过在生产中还没有看到2和3的应用的例子。
4、0.4-0.6ML-Arg:成功的应用于很多蛋白如t-PA的复性中,可以抑制二聚体的形成。
5、甘油等:增加黏度,减少分子碰撞机会,一般使用浓度在5%-30%。
蛋白复原实验报告
本实验通过观察蛋白质变性及复性的现象,了解了蛋白质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性,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复性,恢复原有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具有可溶性、变性和复性的特性,可用于生物制品的生产和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蛋白质变性实验
鸡蛋清蛋白溶液在加入硫酸铵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蛋白质变性。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在加入氯化钠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蛋白质变性。
2. 蛋白质复性实验
鸡蛋清蛋白溶液在加入氢氧化钠后,白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说明蛋白质复性。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在加入蒸馏水后,白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说明蛋白质复性。
3. 蛋白质鉴定实验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鸡蛋清蛋白溶液和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2)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4)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鸡蛋清蛋白溶液和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5)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6)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三、实验材料
1. 蛋白质溶液:鸡蛋清蛋白溶液、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2. 变性剂:硫酸铵、氯化钠。
3. 复性剂:蒸馏水、氢氧化钠。
4. 试剂:碘液、双缩脲试剂、酚酞指示剂。
5. 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移液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来自性实验(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鸡蛋清蛋白溶液和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3. 蛋白质鉴定实验
鸡蛋清蛋白溶液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说明含有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说明含有蛋白质。鸡蛋清蛋白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变紫,说明含有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变紫,说明含有蛋白质。鸡蛋清蛋白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后,溶液变红,说明含有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后,溶液变红,说明含有蛋白质。
第3章(2)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包涵体
在E.coli细胞质内高水平表达的外源蛋白质, 尤其是来自真核生物的蛋白质聚集,会形成不溶 性、无生物活性的聚合物---包涵体。
E.coli包涵体
大肠杆菌中的胰乳酶原包含体电镜照片
包涵体
包涵体形成原因:
• 使用高计量基因和强启动子;
• 大肠杆菌细胞质环境条件,如pH、离子强度、高还原 电位,不同于外源蛋白质正确折叠为最终构象条件;
• 破碎细胞,可耐受较高温度和破碎条件;
• 离心沉淀包涵体,离心力较低,除去碎片;
• 洗涤包涵体,包涵体的目的蛋白质含量为80% 左右, 含有酯类,蛋白,可用含低浓度的变性剂,如尿素、 盐酸胍、Triton X-100反复洗涤,黏度高时可用溶菌 酶、稀NaOH溶液洗涤,获得较纯的包涵体。
• 目标产物的复原
变性蛋白质在脱离变性剂的环境发生聚集,产生沉淀。
• 在蛋白质复性的同时可使目的蛋白质与杂蛋白质分离,
层析(色谱)复性的一般操作
洗涤液 洗脱液
色谱法复性过程的示意图
凝胶过滤复性
凝胶过滤色谱是以溶液中分子的流体力学 体积大小进行混合物分离的技术。物料在色谱 柱中的保留体积不会超出色谱柱中的溶剂的总 体积,保留时间短,溶质峰相对较窄,容易检 出,灵敏度高。能够把握间隔进料的时间,进 行色谱柱的连续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蛋白质分子大,先从柱子上洗脱,变性剂分子 小,最后流出色谱柱。达到复性目的。
谷胱甘肽等使S- S键断裂。
包涵体的溶解
温度一般25℃~30℃,以促进溶解。
在细胞质内形成的包涵体,可采用原位溶 解法。即在发酵结束时向培养基中加入变性剂 和还原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包涵体原位溶解 (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包涵体溶解出来), 再采用双水相萃取除去细胞碎片,获得包涵体 溶解液。
名词解释蛋白质的复性
名词解释蛋白质的复性蛋白质的复性:现象与意义在生物化学领域中,蛋白质的复性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复性是指蛋白质经历一系列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调整,重建其原有的三维结构以及所能发挥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复性的现象、机制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意义。
1. 蛋白质的复性现象复性是蛋白质遭受外部环境的一系列不良条件(如高温、极酸或极碱性条件、化学变性剂等)后,通过一定机制修复并重获原有结构与功能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受到损伤,导致其失去正常功能。
蛋白质的复性可以发生在细胞内部和细胞外部。
在细胞内,复性通常由分子伴侣和分子伴侣系统促进,如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等。
这些分子伴侣通过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引导失去结构的蛋白质重新折叠成正确的形式,并防止其在复性过程中发生聚集。
2. 蛋白质的复性机制复性过程涉及多个事件和步骤,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解聚和折叠。
解聚是指复性过程中产生的不正常和不稳定的蛋白质聚集体分解为单体。
这个步骤由分子伴侣和其他调节蛋白质负责。
折叠是指蛋白质通过一系列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变化,重新将其折叠成正确的三维构象。
折叠的过程中,分子伴侣系统与其他辅助蛋白质(如折叠辅助酶和蛋白激酶等)相互作用,协助和促进正确的二级和三级结构的形成。
此外,糖基化也被认为是蛋白质复性的关键机制之一。
在糖基化过程中,糖链与特定氨基酸残基结合,形成糖蛋白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不仅能帮助维持蛋白质的稳定性,还可促进正确的折叠。
3. 蛋白质复性的意义蛋白质的复性在维持生物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细胞内,复性可以防止异常蛋白质的聚集和沉积,减轻内环境的毒性。
此外,蛋白质复性还与许多重要的生物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蛋白质折叠失常与多种神经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相关。
了解复性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研发相关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另外,蛋白质复性也对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色谱法使蛋白质复性的流程
色谱法使蛋白质复性的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色谱法使蛋白质复性的流程如下:1. 样品准备,将含有目标蛋白质的混合物进行预处理,如离心、过滤等,以去除杂质和颗粒物。
蛋白质复性技术
一、基本原理
• (4)色谱复性:在色谱的过程中实现复性, 称为色谱复性法。优点在于,色谱固定相 对变性蛋白质吸附性能低,甚至完全消除, 变性蛋白质在脱离变性剂的环境发生聚集, 产生沉淀。提高复性质量和活性收率。在 蛋白质复性 的同时可使目的蛋白质与杂质 蛋白质分离,达到复性和纯化的双重效果。
一、基本原理
蛋白质复性
一、基本原理
1、包含体 • 是指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产物由 于不能分泌到细胞外,而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的 没有生物活性的固体颗粒。 • 一般含有50%以上的重组蛋白,其余为核糖体 元件、RNA聚合酶、内毒素、外膜蛋白ompC、 ompF和ompA等,环状或缺口的质粒DNA,以 及脂体、脂多糖等,大小为0.5-1um,具有很 高的密度(约1.3mg/ml),无定形,呈非水溶 性,只溶于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等。
一、基本原理
• (2)洗涤:为了除去包含体上粘附的杂质, 如膜蛋白或核酸,应用洗涤液洗涤包含体, 通常用低浓度的变性剂,过高浓度的尿素或 盐酸胍会使包含体溶解,如2M尿素洗涤。 此外可以用温和去垢剂洗涤去除膜碎片和 膜蛋白。
一、基本原理
• (3)溶解:一般用强的变性剂如尿素、盐 酸胍通过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打断包含体 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各种化学键,使 多肽伸展,一般来讲,盐酸胍优于尿素, 因为盐酸胍是较尿素强的变性剂,它能使 尿素不能溶解的包含体溶解,而且尿素分 解的异氰酸盐能导致多肽链的自由氨基甲 酰化,特别是在碱性pH值下长期保温时。
一、基本原理
3、蛋白质复性
• 由于包含体中的重组蛋白缺乏生物学活性, 加上剧烈的处理条件,使蛋白的高级结构 破坏,因此重组蛋白的复性特别必要。 通去除还原剂使二硫键正常形成。
一、基本原理
10蛋白质复性
200
180
160
Spe,不被任何膜 所包围。细胞破碎后,包含体呈颗粒状,致密,低 速离心就可获得。欲获得天然活性态的目标产 物,必需分离包含体后,溶解包含体并使其中的目 标蛋白恢复应有的天然活性。
包含体的形成和性质
1 包含体的形成 2 包含体的性质 3 包含体的优点
包含体形成的原因
主要是高水平表达的结果。 在高水平表达时,新生肽链的聚集速率超过蛋白
包含体的纯化和溶解
溶解
变性剂: 5~8mol/L盐酸胍、8mol/L尿素 硫氰酸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六 烷基三甲基氯化胺等)
还原剂: 1~100 mmol/L的二硫苏糖醇; 1~200 mmol/L的β-巯基乙醇或半胱氨酸
蛋白质复性
热力学驱动; 分子内折叠和分子间聚集的动力学竞争过程。
体外复性研究的核心问题:
1、模仿体内蛋白质折叠过程: 构建适于蛋白质正确折叠的环境,设计能够促进蛋 白质正确折叠、抑制折叠中间体聚集的折叠助剂 (Folding aids,folding modulators)
2、发挥体外折叠的独特优势: 构建体内不可能存在的独特环境,实现高效复性和 分离纯化:
色谱、反胶团、膜、双水相系统、沉淀……
盐酸胍 < 2 mol/L 脲 < 4 mol/L
-GSH/GSSG 4/0.4 mmol/L ~ 5/5 mmol/L ✓ 直接稀释、透析、流加
直接稀释(Direct dilution):
将少量变性蛋白质溶液直接加入到较大体积的 复性缓冲液中,变性剂浓度降低,蛋白质开始 复性;
蛋白质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稀释倍数和混合效 率是影响复性收率的重要因素。
活性剂) (4)离心沉降回收包含体 (5)根据需要,重复上述步骤(3)和(4),直至达
蛋白质复性(二)
蛋白质复性的主要挑战就是创造适宜的 复性条件,最大程度地抑制聚集体的生 成,提高复性收率。
包含体蛋白的复性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 经验性很强的工作。
8 稀释复性
最简单,最常用,传统方法
具体模式:直接稀释复性、透析复性、 流加复性
1)直接稀释复性:将变性蛋白质溶液直 接稀释到适宜的复性缓冲液中
复性剂的最佳浓度或浓度范围与蛋白质种类和浓度 有关
常需更长的复性操作时间
选用复性方法的原则:在包含体蛋白质的复性中, 若利用盐酸胍或尿素溶解包含体,应首先考虑通 过调节盐酸胍或尿素的浓度来获得满意的复性效 果。只有在复性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才考虑其他添 加剂。
表面活性剂、添加剂的去除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1 包含体的分离纯化
从细胞破碎开始,常采用机械破碎、化 学裂解、酶解或联用
离心沉降是常用的分离手段 膜分离也可以用于包含体的分离回收 用适宜的缓冲液对包含体进行洗涤
分离纯化注意事项
包含体的纯度对于复性收率影响显著 (包含体的纯度对复性收率的影响?)
对于特定的表达系统和表达产物,需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纯化过程开发实验,确 定适宜的纯化方案
蛋白质复性(二)
本章内容
包含体的形成和性质 包含体的纯化和溶解 稀释复性、辅助因子的作用 分子伴侣和人工分子伴侣
本章重点
蛋白质复性的概念 包含体的概念及性质 蛋白质折叠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形成的机理) 包含体体内抑制策略 包含体分离纯化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包含体的溶解方法 稀释复性的原理 蛋白质复性中常用的辅助因子及其作用
信息,变性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全自 发地恢复活性。 变性蛋白质溶解在高浓度变性剂中,降低变性 剂浓度至非变性浓度范围,就可引发蛋白质折 叠复性。
蛋白质复性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蛋白质复性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蛋白前期准备(1)查阅目标蛋白相关文献,了解其等电点,标签等注意点。
(2)如果目标蛋白易降解,可在纯化时加1-2mMDTT,全程低温,及时处理。
(3)透析Buffer的选择可参考文献。
蛋白复性包涵体:在某些生长条件下,大肠杆菌能积累某种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它们致密地集聚在细胞内,或被膜包裹或形成无膜裸露结构,这种水不溶性的结构称为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IB)。
在E.coli中累积的重组蛋白会迅速地以包涵体形式被沉淀出来,这些包涵体蛋白是丧失生物活性的不可溶的错误折叠蛋白的聚集体。
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包涵体的洗涤、溶解、纯化及复性。
如果过表达蛋白在包涵体中,那么通常有两个选择可以考虑:(1)退一步,优化表达条件;(2)接受包涵体并采取策略来将蛋白溶解以及复性。
这里主要考虑第二种方案。
包涵体的洗涤破碎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蛋白酶抑制剂等,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洗涤Buffer:50mM Tris-HCl(pH8.0), 2mM EDTA, 2mM DTT,150mM NaCl, 1% Triton X-100, 1mg/ml Leupeptin, 1mg/ml Pepstatin,1mM TCEP。
超声时用40-60ml裂解液,因为我们的超声仪很适合用100ml小烧杯,装40-60ml裂解液,这样能让超声头离液面不高不低,不会洒出来.菌多就延长超声时间(全程冰浴)。
包涵体的溶解1、对于尿素和盐酸胍的选择: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
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8-10M,盐酸胍6-8M。
尿素溶解包涵体较盐酸胍慢而弱,溶解度为70-90%,尿素在作用时间较长或温度较高时会裂解形成氰酸盐,对重组蛋白质的氨基进行共价修饰,但用尿素溶解具有不电离,呈中性,成本低,蛋白质复性后除去不会造成大量蛋白质沉淀以及溶解的包涵体可选用多种色谱法纯化等优点,故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体现生物功能的基础,蛋白质折叠则是形成空间结构的过程。
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的著名学说, 认为蛋白质折叠是受热力学因素控制的. 天然蛋白质处于能量最低(即热力学最稳定)的状态. 一般来说, 天然蛋白质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结构的稳定性也是其保持生物个体功能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所要求的.蛋白质担负着复杂的生化反应, 同时在生物合成以后, 蛋白质本身也经历着繁杂的生理过程. 蛋白质自翻译以后, 还需进行一系列的翻译后过程, 包括跨膜转运、修饰加工、折叠复性、生化反应、生物降解等. 这些过程似乎都伴随着蛋白质的结构转换, 不但受蛋白质肽链自身的热力学稳定性所控制, 而且还受动力学过程控制.变性原因: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denaturation)。
变性作用并不引起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而是二级结构以上的高级结构的破坏,变性后的蛋白质称为变性蛋白。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很多,物理因素有高温、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高压、剧烈的搅拌、震荡等。
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尿素、胍盐、去污剂、重金属盐(如Hg2+、Ag+、Pb2+等)三氯乙酸,浓乙醇等。
不同蛋白质对各种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蛋白质变性后许多性质都发生了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物活性丧失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是指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激素、毒素、抗原与抗体、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等生物学功能。
生物活性丧失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
有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只有轻微变化即可引起生物活性的丧失。
(二)某些理化性质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溶解度降低而产生沉淀,因为有些原来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由于结构松散而暴露出来,分子的不对称性增加,因此粘度增加,扩散系数降低。
(三)生物化学性质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松散,不能形成结晶,易被蛋白酶水解。
包涵体纯化蛋白复性的方法操作流程
包涵体纯化蛋白复性的方法操作流程返回:包涵体复性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包涵体折叠复性的方法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较高的活性蛋白质回收率;复性产物易于与错误折叠蛋白质分离;折叠复性后能够得到较高浓度的蛋白;折叠复性方法易于放大等。
蛋白复性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包涵体的洗涤包涵体在溶解之前需要进行洗涤,包涵体中主要含有重组蛋白,但也有一些杂质,如一些外膜蛋白、质粒DNA等,这些杂质会与包涵体粘连在一起,可以通过洗涤去除大多数杂质,但无法将杂蛋白去除干净。
包涵体的洗涤通常选用浓度较低的变性剂,如2M尿素在50mM Tris,pH7.0-8.5,1mM EDTA中洗涤包涵体。
此外可以用温和去垢剂TritonX-100洗涤去除膜碎片和膜蛋白。
同时,因为去垢剂的洗涤能力会随溶液离子强度升高而加强,所以在洗涤包涵体时可加入低浓度的尿素或高浓度的NaCl,使包涵体的纯度达到50%以上。
包涵体的溶解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主要是通过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打断包涵体蛋白分子间的各种化学键,使多肽延伸。
盐酸胍是较尿素强的变性剂,它能溶解尿素不溶的包涵体。
SDS、正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氯化物、Sarkosyl等也可以破坏蛋白内的疏水键,溶解一些包涵体蛋白质。
另外,从某些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质中分离出的包涵体,通常含有一些链间形成的二硫键和链内的非活性二硫键,这就还需加入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基苏糖醇(DTT)、二硫赤藓糖醇、半胱氨酸等。
这种还原性试剂能够同半胱氨酸形成各种二硫化物中间体,也会被复性用的二硫化物置换试剂所取代。
二硫键的形成和断裂是可逆的,直到最有利的蛋白二硫键形成,这个平衡才会被破坏。
常用变性剂对比尿素(8-10M)较盐酸胍慢而弱,溶解度为70-90%用尿素溶解具有不电离,呈中性,成本低,蛋白质复性后除去不会造成大量蛋白质沉淀溶解的包涵体可选用多种色谱法纯化盐酸胍(6-8M)溶解能力达95%以上,且溶解作用快而不造成重组蛋白质的共价修饰成本高、在酸性条件下易产生沉淀、复性后除去可能造成大量蛋白质沉淀对蛋白质离子交换色谱有干扰包涵体的复性复性是指通过去除变性剂使目标蛋白从完全伸展的变性状态恢复到正常的折叠结构,同时去除还原剂确保二硫键正常形成。
蛋白质复性
重组包涵体蛋白质复性邹平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掀开了人类生命科学研究的崭新篇章,开辟了现代生物工业发展的新纪元。
重组DNA技术为大规模生产目标蛋白质提供了可能,E.coli以其易于操作、遗传背景清楚、发酵成本低和蛋白表达水平高等优点,是生产重组蛋白的首选表达系统。
但外源基因在E.coli中的高表达常常导致包涵体的形成,如何高效地复性包涵体蛋白是基因工程技术面临的一个难题。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组计划的实施,人们将会更多地面临这一问题的挑战。
一、包涵体蛋白1、包涵体的形成包涵体主要是因为在重组蛋白的表达过程中缺乏某些蛋白质折叠的辅助因子,而无法形成正确的次级键等原因形成的;也可能是外源基因合成速度太快,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二硫键不能正确的配对、过多的蛋白间的非特异性结合、蛋白质无法达到足够的溶解度等;重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也与包涵体形成有关,一般说含硫氨基酸越多越易形成包涵体,而脯氨酸的含量明显与包涵体的形成呈正相关;重组蛋白所处的环境不适,发酵温度高或胞内pH接近蛋白的等电点时易形成包涵体。
2、减少包涵体形成的策略降低重组菌的生长温度,是减少包涵体形成的最常用的方法。
低生长温度降低了无活性聚集体形成的速率和疏水相互作用;细菌生长缓慢溶氧水平低,也可减少包涵体的形成。
在培养重组菌中供给丰富的培养基,创造最佳培养条件,如供氧充足、合适pH等,以减少包涵体的形成。
添加可促进重组蛋白质可溶性表达的生长添加剂,增加细胞的渗透压。
在低的诱导剂条件下培养重组菌,减少重组蛋白表达量,也可减少包涵体的形成。
利用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或与目标蛋白共表达,得到可溶性目的蛋白。
筛选合适的宿主菌,使表达的重组蛋白可溶。
3、包涵体破菌、分离、洗涤常用高压匀化或机械、化学和酶相结合的方法破碎含包涵体的宿主菌细胞 ,再将破碎液通过低速离心或过滤除去可溶蛋白后获得包涵体。
包涵体中除了目的蛋白外还含有脂类、脂多糖、核酸和杂蛋白等成分,而这些成分会影响包涵体蛋白的复性,故去折叠前应洗涤包涵体,以去除杂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复性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蛋白前期准备
(1)查阅目标蛋白相关文献,了解其等电点,标签等注意点。
(2)如果目标蛋白易降解,可在纯化时加1-2mMDTT,全程低温,及时处理。
(3)透析Buffer的选择可参考文献。
蛋白复性
包涵体:在某些生长条件下,大肠杆菌能积累某种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它们致密地集聚在细胞内,或被膜包裹或形成无膜裸露结构,这种水不溶性的结构称为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IB)。
在E.coli中累积的重组蛋白会迅速地以包涵体形式被沉淀出来,这些包涵体蛋白是丧失生物活性的不可溶的错误折叠蛋白的聚集体。
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包涵体的洗涤、溶解、纯化及复性。
如果过表达蛋白在包涵体中,那么通常有两个选择可以考虑:(1)退一步,优化表达条件;(2)接受包涵体并采取策略来将蛋白溶解以及复性。
这里主要考虑第二种方案。
包涵体的洗涤
破碎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蛋白酶抑制剂等,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洗涤Buffer:50mM Tris-HCl(pH8.0), 2mM EDTA, 2mM DTT,150mM NaCl, 1% Triton X-100, 1mg/ml Leupeptin, 1mg/ml Pepstatin,1mM TCEP。
超声时用40-60ml裂解液,因为我们的超声仪很适合用100ml小烧杯,装40-60ml 裂解液,这样能让超声头离液面不高不低,不会洒出来.菌多就延长超声时间(全程冰浴)。
包涵体的溶解
1
1、对于尿素和盐酸胍的选择:
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
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8-10M,盐酸胍6-8M。
尿素溶解包涵体较盐酸胍慢而弱,溶解度为70-90%,尿素在作用时间较长或温度较高时会裂解形成氰酸盐,对重组蛋白质的氨基进行共价修饰,但用尿素溶解具有不电离,呈中性,成本低,蛋白质复性后除去不会造成大量蛋白质沉淀以及溶解的包涵体可选用多种色谱法纯化等优点,故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盐酸胍溶解能力达95%以上,且溶解作用快而不造成重组蛋白质的共价修饰。
但它也有成本高、在酸性条件下易产生沉淀、复性后除去可能造成大量蛋白质沉淀
和对蛋白质离子交换色谱有干扰等缺点。
2、去垢剂:
温和去垢剂TritonX-100洗涤去除膜碎片和膜蛋白。
如强的阴离子去垢剂SDS,可以破坏蛋白内的疏水键,可以增溶几乎所有的蛋白。
问题是由于SDS无法彻底的去除而不允许在制药过程中使用。
包涵体的复性
1复性:
通过缓慢去除变性剂使目标蛋白从变性的完全伸展状态恢复到正常的折叠结构,同时去除还原剂使二硫键正常形成。
2复性的效率:
复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蛋白质的复性效率在20%左右。
影响复性效率的因素有蛋白质的复性浓度,变性剂的起始浓度和去除速度、温度、pH、氧化还原电势、离子强度、共溶剂和其他添加剂的存在与否等。
4、复性中常采用的方法有:
稀释复性:直接加入水或缓冲液,放置过夜,缺点是体积增加较大,变性剂稀释速度太快,不易控制。
透析复性:好处是不增加体积,通过逐渐降低外透液浓度来控制变性剂去除速度,缺点是易形成沉淀,且不适合大规模操作,无法应用到生产规模。
超滤复性:在生产中较多的使用,规模较大,易于对透析速度进行控制,缺2
点是不适合样品量较少的情况,且有些蛋白可能在超滤过程中不可逆的变性。
柱上复性:是最近研究较多并成功的在生产中应用的一种复性方法,常用于复性的层析方法有SEC、HIC等。
缺点复性方法优点简单透析慢,使用大量缓冲液慢简单稀释–(10蛋白稀释到很低浓度g/ml)
μ50
样品体积受限分子筛层析(柱上)在一步操作中直接进行自动化复性并纯化应该避免使用与离子交换自离子交换层析(柱上)快速并且简单直接进行自动化相反电荷的添加剂复性的具体方法还要根据前期试验及筛选来确定!
包涵体的复性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获得较高纯度的包涵体。
1.包涵体溶解要彻底,一般应使溶解液体量较大,不要怕蛋白被稀释,要有2. 助溶措施。
3.复性前后均要离心 4.复性不能太快.
5.纯化的最佳条件要摸索和结合相关文献。
6.变性蛋白的浓度左右较适宜,若浓度高了,可稀释浓度不要太高,一般
0.4-0.5mg/ml
至适宜浓度。
有些蛋白可能更低,此时需要结合文献和实践,确定最佳浓度。
要甘油可浓结合透析前后的浓度,如果透析液加入甘油,这需要结合浓缩比(10% 。
20%缩左右)复性Buffer的选择包涵体复性液配方
左右时2M 到4M对于包涵体复性,一般在尿素浓度左右时复性过程开始,Tris 结束。
对于盐酸胍而言,可以从1.5M 开始,到4M时复性过程已经结束。
3
系统和PBS系统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需要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试验,确定合适的缓冲系统;复性过程主要是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最适pH值范围为8.0-9.0之间;(有时需要过酸或过碱性)
(2)温度适宜选择4℃;
(3)复性过程蛋白浓度不宜过大;(小于0.5 mg/ml为宜)
(4)复性时间一般为24-36小时;
(5)低分子化合物如L-Arg有助于增加复性中间产物的溶解度;脲、盐酸胍等,在非变性浓度下是很有效的促进剂,都可阻止蛋白聚集;Tris对蛋白质复性有促进作用。
(6)氧化还原体系,如GSH/GSSG、DTT/GSSG等。
常用的氧化方法有:空气氧化法:在碱性条件下通空气,或者加入二价铜离子,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缺点是不易控制氧化还原电势。
氧化还原电对(redox):常采用GSSG/GSH(1:5-1:10),通过调整两者的比例来控制较精确的氧化还原电势,也可以在添加了还原剂如DTT,如:5 mM GSSG/2 mM DTT=GSH/GSSG(1.33/1)。
(7)复性过程的添加剂:
1、共溶剂:如PEG6000-20000,据说可以可逆的修饰折叠中间体的疏水集团,此外由于阻止了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也可能对复性效率的提高起作用。
一般的使用浓度在0.1%左右,具体条件可根据实验条件确定。
2、0.4-0.6 M L-Arg:促进蛋白溶解,(成功的应用于很多蛋白如t-PA的复性中,也可以抑制二聚体的形成。
)
3、甘油等:增加黏度,减少分子碰撞机会,一般使用浓度在5%-30%。
4、一定的盐浓度,可能是为了降低某些带电集团间的斥力,有利于蛋白质的折叠。
5、辅助因子:添加蛋白质活性状态必须的辅助因子如辅酶辅基等或蛋白配体等(如分子伴侣等)很多时候对蛋白质正确的折叠是有利的。
6、特殊离子:如CaCl,MgCl等特殊的金属离子,可参与蛋白质的正确折22叠,促进活性的作用。
(此时勿加入EDTA。
)
4
例如复性Buffer:
50mM Tris-HCl(pH8.0),10mM CaCl,0.4 M L-Arg, 2mM GSH/0.4mM GSSG,10%2甘油。
透析buffer:
50mM Tris-HCl(pH8.0),10mM CaCl,2mM DTT, 10%甘油。
2
复性中蛋白析出!
出现蛋白析出,肯定是条件变化太剧烈。
复性应该采取复性液浓度和pH值逐渐变化的方法,例如根据包涵体的溶液成分,每隔1个pH或浓度值配置一种溶液,逐步透析到正常。
此外透析时必须浓度极低,条件温和,使蛋白质能够正确折叠。
(1)蛋白析出最大的可能性:蛋白浓度太高,建议稀释以后再复性;
(2)透析的盐浓度(比如urea)要平缓降低:8M-6M-2M-PBS;
(3)若加变性剂(尿素可加到2M,盐酸胍可加到1-1.5M);
(4)另外可将甘油浓度增加(范围可在≤30%),且在复性样品中也可加适量甘油;
(5)如果还不行,可以换新的复性缓冲液;
(6)纯度不够!出现纯化的目标蛋白纯度不够时,可以先过分子筛再复性;
带有二硫键蛋白的复性!
如果蛋白中存在两个以上的半胱氨酸,立即形成正确的二硫键是不可能的。
随着二硫键的数目增加(分子间与分子内的),可能的组合数目也在剧烈上升(3个二硫键就是15种可能组合,4个对应105,5个对应945等等)。
如果二硫键是正确折叠所必须的话,应该在溶解时加入一种还原性试剂(如1-10mM DTT)。
这种还原性试剂能够被复性用二硫化物置换试剂所取代。
加入二硫化物置换试剂(如氧化型+还
原型谷胱甘肽)是为了提供氧化还原作用力。
这些试剂同半胱氨酸形成各种二硫化物中间体。
这些二硫键的形成或断裂反应是可逆的,直到最有利的蛋白二硫键形成,这种平衡才会被破坏。
这个过程被称作氧化型折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