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情境导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情境导入

冯敏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电影、一本书,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观众、读者,让你非看不可。做事如此,讲课亦如此,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导入更是如此。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教师确定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课堂的导入是整篇课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要有效的去进行情景的导入,值得大家值得大家下大力气去研究。以下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常见的导入类型:

(一) 情境型

根据文本的意境,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想象优美的意境,体验美好的情感。简言之,通过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写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具体而言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看图导入。现在的部编教材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形象的语言

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借助多媒体导入。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如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春天在哪里》这一首歌导入课题。

3、激情导入,在教学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课文时,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我出示了几张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并声情并茂地讲解着人们当时的心情,让孩子们也身处其中,用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灵,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们很快进入情境之中。

(二) 激趣型

1、讲故事导入。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低年级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这个心理特征,

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例如,《坐井观天》一课可用“坐井观天”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所以,语文老师应该独具慧眼,善于发现课文中的相关故事题材,或与课文题目相关、或与作品的主人公有关、或与课文中介绍的某一山川景物有关的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堂导入”先行讲述,讲述时,在语言上应注意做到形象生动,做到声情并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由于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因此,所讲故事要短小精悍,人物事件要高度集中,而且还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于一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故事的魅力。

2、猜谜导入。猜谜语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一项游戏内容。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知识点编成谜语而导入新课。如我在上《雷雨》一课,先让学生猜雷雨的谜语,当学生猜对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18 雷雨”。这样的导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 知识型

1、复习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的方式。例如学习《古诗两首》这一课可以这样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家都还记

得吗?于是孩子们都纷纷举手背古诗。让学生自由回答后揭示课题。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新课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而且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2、简介背景、作者导入。对于那些社会背景距现在较远,寓意含蓄,学生不易理解的课文,而了解写作背景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于这类课文,可先直接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者或背景,然后再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如《赠汪伦》一课的导入,可以通过诗人、背景的简介,即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学诗的热情,又为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做了铺垫。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背景材料层层铺垫,相关材料互相渗透,有时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到文章的内容,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 释题型

释题就是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课文题目入手,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联想,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如《坐井观天》《四季》等课文的课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具有广博的含义。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从探讨题意入手,通过抓住课文题目的关键词语,进行“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分析课题,从而导入新课。从课题导入课文,一般能让学生迅速地抓住重点,把握中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作用。

(五)直观型

即运用实物实景导入。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讲授直观的、能看到差别的教学内容。如《蓝色的树叶》《葡萄沟》等课文以实物导入,能吸引学生的视线,可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真实可信。实物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学习课文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便于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导入中刚刚以上我们有讲到:情境型、激趣型、知识型、释题型、直观型等。但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在导入时候更要注意有导入的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简洁性。那怎么才可以有效的进行呢,以下就是我搜集以及和其他老师谈论导入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启发性。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它起着诱导、衔接的作用。导入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掘创造潜能,让导入成为“导火线”,进而激其情、启其疑、奋其志、引其思。

2、针对性。导入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导入的内容要紧密联系新知识,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通过导入准确地引出新知识。否则,导入无论多么新颖也是无意义的,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枝节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