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纪昀)(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①阅十余岁________②竟不可得________③是非木柿________④据理臆断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②众服为确论。
(3)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
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答案】(1)阅:经过,经历;竟:终了,最后;是:这;臆断:主观地判断(2)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②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3)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阅”是“经过,经历”;“是”是古今异义词,“这”的意思。
(2)①句中的“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几个词是赋分点;②“服(信服)、为(是)、确论(正确的言论)”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中,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测试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⑥遣:打发。
(1)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已】①停止,完毕;②副词,已经;③副词,太,过分;④语气词,用法同“矣”【容】①容纳;②宽容,容忍;③许可,允许;④容貌,仪容①而犹未已________ ②奕于是改容曰________(3)阅读两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文: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甲文当谢太傅问“纷纷扬扬的雪像什么”时,兄女的回答是:“________。
”乙文童年时候的谢太傅看到兄长惩罚老翁时,劝兄长说“________。
”小涵:你说的没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
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了童年时的谢道韫是________的一个人,乙文中我感受到童年的谢安是________的一个人。
(4)你赞同这两篇选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dān dān míng屠大窘奔倚________相向目似________(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目似瞑,意暇甚________ ②并驱如故________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②其一犬坐于前(4)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个。
(5)《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jiǒng;yǐ;眈眈;瞑(2)神情;原来;看;打洞(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②其中的一匹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4)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鬼哭狼嚎(5)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注意“眈眈、瞑”二字和看有关系,都是目字旁。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元方卖宅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③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即陆元方。
少保,官职名。
②东都:指洛阳。
③遽: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是欺之也/则是无信C.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解析】【分析】(1)A于:在/对。
B是:这是。
C言:话/认为。
D不:不是/通“否”,表疑问的语气词。
(2)根据句意: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
”故句子划分为: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元方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元方的为人正直。
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
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
金钱和美德,哪一个可贵呢?很容易辨析。
故答案为:⑴B⑵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⑶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比较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节选《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5分)解释下列画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2)思而不学则殆( )(3)俭以养德( )(4)非学无以广才( )(5)险躁则不能治性( )2.(4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分)甲文谈到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乙文主要论述与治学的问题。
4.(4分)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做到哪些?(至少答出四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文集》卷一)5.(2分)解释加点的字词。
(1)无以广.才(2)非宁静无以致.远(3)不能治性.6.(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②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③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列女传·孟母断机》)【注释】①诵:背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1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一)齐人偷金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①被衣冠,往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③而夺之。
吏搏④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 ——《吕氏春秋》[补充] ①清旦——清早。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
(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③转转不已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1)倒塌;经过;停止(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3)D【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韩氏城①新城,期十五日而成。
段乔②为司空③,有一县后④二日,段乔执其变而囚之。
囚者之子走告封人⑤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
”子高曰:“诺。
”乃见段乔。
自扶而上城。
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予必有厚赏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无有罪戮者,未尝有也。
”子高出,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
(注释)①城:修筑城墙。
②段乔:战国时韩国大臣,③司空;官名,主管建筑工程。
④后:拖延。
⑤封人:管理疆界的官。
话剧社要排演这个《吕氏春秋》中的故事,请完成相关任务。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的词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尊君在不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的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答案】(1)舍弃;通“否”;牵,拉(2)①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C【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去:离开。
②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
③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引:拉。
(2)①句中的重点词有: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句子翻译为: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日中,正午;信,信用。
句子翻译为: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A项,不是陈太丘不守信用,过了约定的时间,陈太丘才走的。
B项,陈元方并不是傲慢无礼,还是比较有礼貌的称呼他“君”。
D项,“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①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②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
今乃④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苏轼《东坡志林》)【注】①曝:晒。
②拊(伯)掌:拍手。
③搐(chU):抽缩。
④乃: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八.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尾搐入两股间/屠自断其股C.处士笑而然之/舍然大喜D.不可改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C(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好〃都是"喜欢〃;B选项中的“股〃都是"大腿〃;C选项中的“然〃分别是“认为是对的〃和"的样子〃;D选项中的“也〃都是“表判断〃的意思。
故选C。
(2)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杜处士)尤其珍爱,用玉做了画轴并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本文叙写了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文章告诉人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因事求人,取长补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2)愚人食盐不已.()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及其家穿井( ) (2)有闻而传之者( )(3)国人道之( ) (4)丁氏对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闻之于宋君”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久之 D.因往晓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说的事有什么不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耽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缀行甚远(2)其一犬坐于前(3)意暇甚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下列对文章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选自《聊斋志异》卷六,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本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
B.作者通过“复投之”“大窘”等词语,描写出了屠户的一种退让和惧怕心理。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管鲍之交(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己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戏B.及小白立及:等到C.管仲既用既:既然D.齐桓公以霸霸:霸主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和鲍叔牙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十分了解。
B.鲍叔牙虽然对管仲很欣赏,但是对他的一些小毛病却也很苛责。
C.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后来能受到齐桓公重用,是因为鲍叔牙的推荐。
D.管仲为齐桓公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由此可见鲍叔牙识人的眼光很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共有两处)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二、阅读下面一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
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注] ①侪(chái):同辈。
②赍:携带。
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欲( ) (2)悦( ) (3)以( )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
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
遂相率呼啸去。
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
以为仇耶?不杀不辱。
以为盗耶?未劫一物。
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
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
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④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
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
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注】①末:粉末。
②愈:痊愈,愈合。
③旋:不久。
④如果(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2)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但知其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 转转不已/壮心不已C. 当求之于上流/定非我所见之理D. 愿乞夫人一物/愿驰千里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②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4)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也。
”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填空)回答。
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________。
【答案】(1)夜半/ 有数盗 /执炬 /露刃入(2)C(3)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②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4)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解析】【分析】⑴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故答案为: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⑵A.但:只,仅仅;B.已:停止;C.之:代词,指石兽/助词,的;D.愿:希望。
故选C。
⑶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盖”“旋”等字词的翻译。
⑷首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答案,第一空注意题干的要求“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分析理解原文即可。
第二空从下句“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可分析答案。
从甲文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与乙文中“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可得关键词为“不臆断”,凝结成语句即可。
故答案为:⑴夜半/ 有数盗 /执炬 /露刃入⑵C⑶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②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
答题时应注意,划分句子成分分析词性断句较好把握,(时间)夜半/ (主语)有数盗 /(状语)执炬 /(谓语)露刃入。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联系古今异义词,分析适合多义词的哪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
盖:原因是,旋:不久。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把题目要求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仔细字斟句酌提取关键句子填空,启示道理围绕“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进行归纳作答。
【附参考译文】【甲】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乙】门人邱生说,一个官员去赴任,船停泊在河滩上,半夜时分有几个盗贼举着火把拿着刀闯入,大家都害怕地趴在地上。
一个盗贼把官员的妻子拽起来,半跪在她面前说:“我想要夫人一样东西,您不要惊恐。
”于是割下她的左耳,敷上药粉,对她说:“几天内不要洗掉(药粉),自然会结痂痊愈。
”于是互相叫嚷着离开了。
官员妻子吓得几乎丢了魂,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很疼,不久就痊愈了。
认作仇人吗?盗贼既没杀人也没侮辱。
认作劫匪吗?他们没有抢走一样东西。
既没杀人也没侮辱人,却割下了耳朵。
割下耳朵,却又赠送好药,难道是专门为取耳朵来的吗?拿这耳朵又有什么样的意图呢?反复思考,终究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难道天下真有情理之外的事吗?邱生说:“如果抓到盗贼,他们必定有自己的原因。
”他们的原因也必定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定不是我们常见的道理。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难道可以根据常理来判断它是否存在吗?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 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C. 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D. 但微颔之——颔:指人的下巴(2)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 何陋之有?D. 康肃笑而遣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
B. 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
C. 文章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D. 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
如: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4)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1)D(2)D(3)B(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解析】【分析】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D项错误,颔:点头。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都是代词。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的。
B:的。
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B项错误,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康肃射箭。
(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
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故答案为:(1)D;(2)D;(3)B;(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词语,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
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分析判断。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
要通晓文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加以概括。
【附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