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工商大学本科培养方案3-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2013级本科)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全球化趋势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独立分析和解决企业运营实际问题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各类工商企业和其他组织对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要求根据“基础扎实、口径拓宽、注重应用、提高素质”原则,经过学习达到如下要求:1、品格素养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方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
2、专业知识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职业生涯、人员选聘与测评、培训与发展、绩效与薪酬管理等基本专业知识;熟悉我国劳动人事政策与法规,以及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动态。
3、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专业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调研活动,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一门外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
三、主要课程设置企业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英文原版)、组织行为学(英文原版)、组织与职位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人力资源选评与开发、人事心理学、跨国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软件应用等。
四、学制四年。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模拟实验与软件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中进行招聘面试、个性测验、管理沟通等情景模拟式实验,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应用的实际操作。
2、社会实践:结合教学,组织模拟实验、调查、咨询等实践活动。
3、毕业实习:第四学年安排为期12周的毕业实习。
六、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时间分配表(以周计)注:①实践1:军训(第一学期)(2周,1学分)②实践2:《组织行为学(英)》课程实践——企业专题调研(2周,1学分)③实践3:独立研究——专题调研或学术论文训练(2周,1学分)④实践4:《薪酬与绩效管理》课程实践——企业综合调研(2周,1学分)毕业实习:共12周,其中第七学期5周,第八学期7周,6学分;毕业论文在第8学期共8周,8学分。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
能 力 的 专业 人 力 资源 管 理 人 才, 以 及 掌 握 管 理 理 念 文化 、知 识 的技术素养更为重要 ,将 最终决定学生 未来 的职业成就 。 面宽、综合素质高的职 业经理人。 从专业分类 来看,人 力资 源管 理是 企业管理 的一个重要方 面,所以,我们的 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管理 人才,具体说是两类 :
学生约 3 0 0 人。19 9 9年第一次制定该专业培养方案 ,经过 2 0 不是 对立的,前者重 视管理技术方 法的培养 ,后者重视管理 理 02 年、2 0 0 3年 、2 0 0 6年、2 0 年 四次修 订,培 养方 案 逐渐 成熟 念 、 知 识 、 素 养 的 培 养 , 并不 局 限于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学 生 可 以 08
[ 钮英建 , 4 ] 柴建设 , 李洪枚, 安全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 等
R.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07 20. 中 一项 重 要 而 急 迫 的 任 务 。通 过 对 安 全 工 程 专业 工 程 素 质 内涵 报告[] 【 李晓光 , 5 】 张有根, 李哲英 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研 究与实践[ J 】 的分析 ,今后我们将继 续在提 高教 师素质基础 上,从专业 课实 20 ,65 ) 验 建设 、现 场实 习、毕业 设计 等教学环 节人手,增加 学生参 与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0 42 ( [】 6李艳蔷, 胡细全, 李海波 加强环境 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教 工程实践 的机会,培养更 多安 全工程所 需要 的高素质 的复合 型
良好 的心 理 素 质 以 及 诚 实 守 信 、 勤勉 乐 群 的美 好 品德 和 良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的情况出发,分析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策和法规,吸收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1.掌握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 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6. 掌握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设计和操作技术。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实行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55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各类课程学分分配表五、教学计划表(附后)主要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管理学 Management内容简介: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主要内容有管理思想的演变、管理过程、管理结构、管理行为、战略管理、比较管理和未来管理等。
对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信息和创新等管理者职能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
教材名称:《管理学》第二版,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参考书目:《管理学》第七版,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郭咸纲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出版。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与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的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管理需求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近年来,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3+1”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高校中逐渐兴起,这种模式旨在通过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加适应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本文将从“3+1”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特点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意义和作用。
一、“3+1”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学生本科三年学习完成后,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或工作实践,最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毕业证书。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管理需求,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3+1”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是针对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改革。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面临适应期较长、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
而“3+1”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可以弥补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和了解企业实际运作模式,提前适应职场需求,更好地为企业所用。
1. 校企合作紧密“3+1”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特点就是校企合作紧密。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在学生就业前期就开始为学生提供实习或工作实践的机会。
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实训课程,制定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辅导等,在学生进入职场前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准备。
2. 实践能力强化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而“3+1”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管理运作,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一、专业介绍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以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较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
通过专业学习,学生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实用技能,较高的人文素养,商业运作能力和管理技能,掌握规范的现代化企业文化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形成较强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中英文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管理领域的需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三、核心课程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学、社会保障、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管理、培训开发与管理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善的管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环节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学生将进行社会实习,实践课程,毕业实习等,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学科建设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完善,拥有一支专业化、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
学院还建有完善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设施。
六、就业前景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单位主要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具体包括人力资源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
毕业生也可以从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业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工作以及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七、总结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的结合,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师生关 系 .高 校教 师不 再把 自己看 做 是知 识 的传 播 者和 灌输者 .不 再 是 自我权 威 的维护 者 和教材 的代 言 人 , 是学 生创新 能力 的激 发者 、 而 培
{ 上E ㈦u 1 力资源 . I { A j A 人 战略规 划
养者 .学 生才 是教 育活动 和创 新实 践 的主体 。
的创 新 思维 . 别 是对 工 作 的创 造 特 性 和 敏 感 性 .能 创 造 性 地 运 营 企
业 、 妙 地 解 决 业 务 难 题 并 具 有 国 巧
际 视 野
一
化 的教学 过程 、 内容陈 旧的教材 、 灌
输 式 的 教 学 方 法 .导 致 学 生 缺 乏 求 知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更 谈 不 上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重 视 教 学 管 理 部 门 从 上 至 下 制 定 标 准 . 视 给 予 教 师 一 定 忽 的 自主权 。另外 . 校 教 师特 高 别 是 有 职 称 压 力 的 中 青 年 教
师 主 要精 力 被 迫 集 中 于科 研 .
教 学成 为应 付式 的走 过场 培
养 方 案 中 的社 会 实 践 、 生产 实 习 、 业 实 习等 提 高学 生实 践 毕 能 力 和创 新 能 力 的 实践 环 节 . 学 校 给 予 的 时间 短 、资源 少 , 教 师 没 有 改动 的 权 限 . 结果 难 免 流 于形 式 . 得学 生 分 析 问 使
创新 型 国家输送 人才 的重 任 随着 我 国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进
一
步 完 善 和经 济 全球 化 进 程 的加
速 . 业 的 创 新 能 力 比 任 何 时 候 都 企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适合2006级、2007级)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进展,把握治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律等学科的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理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治理及咨询、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一)培养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差不多原理,具有愿为国家富强、民族强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持续追求新知识、独立摸索、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和良好作风;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差不多理论知识。
较好地把握人力资源治理专业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技能与方法以及相近专业的差不多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治理能力、决策能力及踏实的学习和工作作风。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把握科学锤炼躯体的差不多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锤炼和卫生适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具备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
(二)培养要求1、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现代企事业治理理论与实务,把握人力资源治理理论及实务,具有较强的人的潜能开发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治理能力与决策能力。
具体来讲,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把握治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经济应用数学、法律等学科的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理论。
(2)把握人力资源治理的差不多知和识理论。
(3)把握人力资源治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4)把握人力资源规划与聘请、人员素养测评、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人工成本核算、劳动关系治理等技能。
(5)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和谐能力及领导能力。
(6)熟悉人力资源治理方面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依法治事。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专业课程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介绍摘要:一、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概述二、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2.专业核心课程3.实践教学环节三、专业特色与优势四、毕业生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五、总结与建议正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旨在培养具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一、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律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人员组织与设计、领导科学、人力资源战略、业绩管理、人员素质测评、计算机应用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在组织内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训、竞赛等。
通过与企业、政府部门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专业特色与优势本专业坚持“学训赛创”融合的特色教学改革,创新“22”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拥有省级应用型学科重点建设项目、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校级一流专业等荣誉称号。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等。
实践教学基地丰富,与国美电器、中石化等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五、毕业生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人事、行政、劳动关系以及组织管理等工作;在跨国公司、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工商企业从事员工招聘与测评、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安全卫生、劳资关系、社会保障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在大型现代人才中介公司从事人事代理、人才招聘与培训、劳动力派遣、劳动法律服务等工作。
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成为管理业务骨干、职业经理人或创业者。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206)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区域发展和行业一线,具有深厚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管理技能与方法、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应用、社会交流沟通、职业指导等方面的能力。
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政府机构,从事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系统开发和应用、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一)知识规格与要求1.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方面的相关知识;4.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二)能力规格与要求1.具备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调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等专业能力;2.具备有效地组织企业的招聘与录用、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培训等职业能力;3.职业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或通过相关职业技能鉴定;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5.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方法能力、社会行为能力和创新能力;6.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1.政治素质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人格素质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3.职业素养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职业技能,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
三、学制和学位(一)学制基本学制四年。
四川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介绍
四川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介绍
•学科门类:管理学
•代码: 12
•类别:工商管理类
•代码: 1202
•专业代码: 120206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具有宽广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工作技能,熟悉国家法律法规,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需要,能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经济和心理学等理论,致力于提升自己和他人价值,能够在国内外企业、咨询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培养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职业技能,具有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的培养,其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分析、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基本功能模块;
3.掌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全球领导力等前沿理论与技能;
4.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5.具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务能力;
6.具有较强的领导力、管理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7.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8.具备较强的国际或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9.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方法;
三、专业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才测评、职务分析、职业生涯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绩效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前沿
四、修业年限及学习年限:四年;三至六年
五、毕业最低总学分:155
六、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常州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206)一、专业介绍简介:本专业系江苏省工商管理类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
秉承常州大学商学院“行业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办学战略定位,本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思维以及创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优秀的专业技能素养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办学定位:面向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立足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立足石化行业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长三角地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石油石化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思维以及创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优秀的专业技能素养、高超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卓越的商务沟通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2.毕业要求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积极进取的创新创业意识,具备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正确价值观;要求2:掌握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分析与研究;要求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要求4:熟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与法规;掌握和了解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惯例和规则;掌握和了解创造性成果设计、创新思维训练等知识;要求5:熟悉以个体、群体、组织为管理视角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相关专业工具和方法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问题;要求6:具有查阅文献获得信息、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求7: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创新与创业理论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求8: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能够应用管理领域常用软件分析和处理实际管理问题,并具有一定的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能力;要求9: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三、课程体系(一)通识课程通识课程必修课(应修55 学分)7241006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7233006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7236012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0)7250004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72451021 形势与政策(2.0)53031-2# 微积分(7.0)50030071 线性代数(3.0)5101007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0)40191-2#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FP程序设计(5.0)76021-4# 大学英语(12.0)99011-4# 体育(4.0)99021-6# 课外体育锻炼(3.0)99511-2# 军事理论(2.0)通识课程选修课(应修6.0学分)7243004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必选)公共选修课(任选4.0学分)(二)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应修31学分)61130061 管理学(3.0)60200081 西方经济学(4.0)62010061 会计学(3.0)62710061 统计学(3.0)66010061 人力资源管理(3.0)61120063 组织行为学(3.0)61820061 工作分析(3.0)66020061 组织管理研究方法(3.0)62330061 专业英语(3.0)62690061 企业战略管理(3.0)专业基础选修课(应修13.5学分)66030011 专业导论(0.5)66040061 社会心理学(3.0)66050041 管理思想史(2.0)66060041 管理沟通(2.0)60030041 商业伦理(2.0)61200041 商务礼仪(2.0)61090043 公文写作写作与处理(2.0)61840043 公共关系学(2.0)61980041 社会保障概论(2.0)60020061 市场营销学(3.0)63160043 管理信息系统(2.0)70420041 经济法(2.0)61040061 金融学(3.0)(三)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应修21学分)62680041 人力资源规划(2.0)61400063 人力资源测评(3.0)61590063 招聘与录用(3.0)61910063 培训与开发(3.0)61190063 绩效管理(3.0)61530063 薪酬管理(3.0)61660043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2.0)66070041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专题(2.0)专业选修课(应修7学分)66090041 企业文化(2.0)67280061 员工关系(3.0)67270041 领导力开发(2.0)62100041 组织设计与发展(2.0)66080041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四)实践环节(应修26.5学分)军训2.5石油化工认识实习0.5人格素质实训0.5企业经营管理模拟1.0认知实习1.0毕业实习10.0毕业设计(论文)8.0创新与社会实践(课外)3.0456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划方案.doc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能胜任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及利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应岗位:1.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类专员岗位,比如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绩效专员、薪酬专员、劳动关系专员、行政专员等。
2.在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区等组织机构中从事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社保管理等岗位。
3.在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和中介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助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策划员等岗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能胜任相关岗位的的工作,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2)掌握工作分析、招聘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人才测评、人事法务等模块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心理学、社会保障等课程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4)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关方针、政策及法规,对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有一定认知。
2.能力结构(1)具有思辨能力,能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项业务的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2)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清晰表达自己内心思想,同时让对方理解,能举止得当、情感表达具有感染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熟练掌握各类人力资源文案的撰写;(3)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专业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实施招聘与录用、绩效考核的制定和实施、薪酬管理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4)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领会国家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3.素质结构( 1)具有政治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2)具有道德素质,热爱会展行业相关工作,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职业道德;(3)具有身体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Education Management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杨勇军,杨新荣,黎超(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广州510450)摘要:本科高校要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加强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本文从加快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分析入手,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就这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出其对策建议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0引言彼得•德鲁克1954年首次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被称为第-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过半个世纪发展相对比较完善。
而国内在过去“劳动经济学”和“劳动人事管理”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最早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今已有150多所高校开设这一专业,为我国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但在用人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些应用型本科高校大都存在教学理念落后、培养内容陈旧、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思维滞后等突岀问题,特别是不重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学生难以融入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为此,本文运用问卷调研、实地访谈和规范分析等方法,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探索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希望有所裨益。
1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从学科专业发展看,人力资源管理是传统的工商管理学科下适应现代管理需求而设立的一个新型的二级学科,是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
其专业的生命力就在于将管理学、经济学、行为科学、法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形成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匹配的基本模块,从而增强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 副本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编号:85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擅长的专业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党政机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为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基本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信宽容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正确判断的能力;2.具有较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3.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4.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责任感;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及求实与探索精神;5. 具有较强的外语读、写、听、说能力,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6.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基本健身技能。
二、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思想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率与应用统计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经济法学、市场营销、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学、劳动关系管理、劳动法、人际沟通、员工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培训师技能训练。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项目周数学分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事训练 3 3 3 0 0 0 0 0 0 0 学年论文0 0 0 0 0 0 0 0 0 0 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 6 6 0 0 0 0 0 0 6 0 见习0 0 0 0 0 0 0 0 0 0 毕业论文(设计) 6 6 0 0 0 0 0 0 0 6 复习考试15.5 0 2 2 2 2 2 2 2 1.5 入学及毕业教育 2.5 0 1 0 0 0 0 0 0 1.5 学年总结 3 0 0 0 1 0 1 0 1 0 机动 6 0 0 1 1 1 1 1 1 0 课程教学122 150 15 17 17 17 17 17 11 11 小计164 165 21 20 21 20 21 20 21 20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类别学期课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计百分比%学时通识教育必修课261 160 153 136 0 0 0 0 710 28.5 专业类必修课87 212 189 190 189 198 0 0 1065 42.8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0 272 272 306 390 323 1563学生应修0 0 0 68 136 136 136 34 510 20.5 通识教育选修课0 34 34 34 34 34 34 0 204 8.2 小计348 406 376 428 359 368 170 34 2489 100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15 9 11 8 0 0 0 0 43 28.7 专业类必修课 5 12 12 12 12 12 0 0 65 43.3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0 16 16 18 23 18 91学生应修0 0 0 4 8 8 8 2 30 20 通识教育选修课0 2 2 2 2 2 2 0 12 8 小计20 23 25 26 22 22 10 2 150 100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开学学时分配表周先行课考双素课类别课学期分授课实验课外学时试方式学位课质课程程课类通识教育课必修课31001001 计算机基础 1 3 56 0 34 4 1 理31002041 高等数学D 1 4 70 0 0 5 1 理33001100 大学体育1 1 1 30 0 0 2 1 体340000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 24 0 10 3 1 文3500001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 1 2 42 0 0 3 1 文3500001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1 1 2 15 0 15 1 1 文31001004 数据库技术应用 2 2 34 0 24 3 1 理33002100 大学体育2 2 1 34 0 0 2 33001100 1 体34000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 48 0 0 3 1 文3500002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2 2 2 51 0 0 3 35000011 1 文3500002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2 2 2 17 0 17 1 35000012 1 文33003100 大学体育3 3 1 34 0 0 2 33002100 1 体3400002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 6 51 0 51 3 1 文3500003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3 3 2 51 0 0 3 35000021 1 文3500003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3 3 2 17 0 17 1 35000022 1 文33004100 大学体育4 4 1 34 0 0 2 33002100 1 体340000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34 0 17 2 1 文3500004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4 4 2 51 0 0 3 35000031 1 文3500004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4 4 2 17 0 17 1 35000032 1 文选修课学生至少修取12个学分。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传统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开始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实习实训环节、拓宽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让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更加具备实战能力和适应市场需求。
下面将围绕着本科毕业生就业及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来详细探讨该改革模式。
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理论知识,更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实战经验。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经验较为薄弱,在毕业后很多毕业生需要通过培训和实习来积累相关的实际操作经验。
这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相对较弱,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拥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人才。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战经验,将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到三年级之后,分散到本科学习阶段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并提前锻炼自己的实战能力。
该改革模式还加强了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
除了学校内的实践教学,学校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实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亲身体验和学习。
学校会与各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去找实习机会,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更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习实训环节的加强,学生在毕业后更加胜任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改革模式还着重于拓宽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仅凭专业知识是难以胜任工作的。
学校开始在课程设置上加入了更多的综合素质课程,如沟通技巧、团队协作、领导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时的应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10205)
壹、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于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础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法。
4、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和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6、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壹定的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四、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招聘和录用、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培训和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员素质测评、财务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管理、组织行为学。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案例教学,以及利用专业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
2、第六学期暑假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课程进行专业实践和社会调查,且要求完成3000字左右的社会调查方案。
3、第六学期利用2周安排学生专业见习。
4、第七学期利用8周安排学生专业实习。
5、第八学期利用5周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六、主要专业实验
(壹)验证性实验:主要课程内试验,共122学时。
1、《市场营销学》,第五学期,10学时;
2、《人才招聘和录用》,第五学期,10学时;
3、《薪酬管理》,第四学期,10学时;
4、《统计学》,第四学期,18学时;
5、《管理信息系统》,第五学期,36学时
6、《绩效管理》,第七学期,10学时
7、《电子商务》,第七学期,18学时
8、《企业战略管理》(模拟沙盘),第六学期,10学时
(二)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是独立设课实验和集中综合试验,共36学时。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第六学期,36学时;
七、修业年限、学时要求和授予学位
学制4年
本专业总计2636学时,设置有:
1、通识教育类课程8门,计758学时
2、学科平台课程共8门,计414学时
3、专业基础、主干课共20门,计828学时
4、专业限选课程至少选8门,计288学时
5、专业任选课程至少选7门,计252学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八、培养计划总表
十、课程设置表1.通识教育类课程
注:“形势和政策”课采用专题方案的形式,开课学期为第壹至第七学期。
2.专业教育课程
3.综合素质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