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小青龙汤。 6、风寒湿痹:祛风散寒止痛。
如独活寄生汤。
[用法用量] 2至5g。 入丸、散0.5-1g/次. [使用注意] 1、反藜芦。 2、注意用量,宜由小量逐渐增大。
生姜 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
生姜扁平指掌形,表面黄白有环纹, 断见筋脉辛辣味,解表温中止呕逆。
[性味归经] 辛,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 1、风寒表证头痛者:散风寒解表止痛。
如羌活胜湿汤。
2、巅顶痛、偏头痛:善达巅顶,祛风 散寒止痛。 如神术散。
3、风寒湿痹: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用法用量] 3至10g。 [使用注意] 血虚头痛忌用。
白芷 伞形科草本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根
白芷有楞疙瘩丁,断面色白有环纹, 皮色灰黄色香辛,解表止痛排脓净。
2、风疹瘙痒:祛风止痒。如消风散。 3、痹证:祛风胜湿止痛。如蠲痹汤。 4、破伤风:祛风止痉。如玉真散。 5、肝脾不和腹痛泄泻:疏肝、理脾、胜
湿、引经。如痛泻要方。
[用法用量] 5至15g.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
荆芥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
荆荠茎方紫有气,全株芳香坚果小, 穗状花序钟宿尊,祛风解表止血妙。
防风 伞形科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防风长条蚓头毛,皮毛灰黄体较轻, 断面外缘多裂隙,发表祛风并除湿。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 “风病之要药,风药之润剂”。
[应用] 1、外感表证(风寒、风热):发散祛风
解表。如荆防败毒散、九味羌活汤。
5、膀胱蓄水:通阳化气,助膀胱气化, 利小便。如五苓散。
6、奔豚症:温心阳,祛阴寒,降冲逆止 痛。如桂枝加桂汤。
奔豚来源
仲景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 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7、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温脾散寒上痛。 如小建中汤。
8、痹证,肩臂疼痛:横行手臂,温通 经络除痹。如桂枝附子汤。
[性味归经] 辛,温,气香。归肺、胃经。
[功效] 祛风解表,通窍,止痛,化湿止带,
消肿排脓。
[应用] 1、风寒表证兼头痛、鼻塞者:祛风寒
解表、气香通鼻窍。如九味羌活汤。
2、阳明头痛:为阳明引经药,祛风止 痛。川芎茶调散。
3、风冷、风火牙痛:祛风止痛。
4、鼻渊:化湿浊,通鼻窍,疗鼻渊。 如苍耳子散。
寒表虚证之主药。温经通阳:温通阳气;温 通经络;温通血脉。
紫苏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
紫苏
苏叶紫红气芳香,苏梗中空茎呈方, 叶散风寒解鱼毒,梗行气滞宽中焦。
苏梗药材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应用]
1、风寒表证兼气滞咳嗽、胸闷者:发汗 散风寒解表又行气滞。如杏苏散、香 苏散。
辛夷 望春花、玉兰、武当玉兰的花蕾
香薷茎方节明显,茎紫叶绿被白茸, 穗状花序顶腋生,发表解暑散水湿。
[性味归经] 辛,温。 归肺、胃经。 [功效]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应用] 1、风寒表证头痛、鼻塞者:散风寒,通
鼻窍。
2、鼻渊:宣通鼻窍、疗鼻渊。如辛夷散。
[用法用量] 3至10 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1、宜包煎。 2、多服致目赤、头昏。
5、寒湿、湿热带下:化湿浊止带。 如白带丸。
6、乳痈、疮肿(初起或脓成): 透达营卫、疏风解表、消肿排脓。
如仙方活命饮。 [用法用量]
3—10g
细辛
[来源]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汉
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全草,前两种习称 “辽细辛”,生用。
细辛植物
细辛根茎圆柱形,基生叶片心肾形, 味辛麻辣能止痛,祛风散寒化痰饮。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大多具辛温之性,有良好的 发散风寒作用,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 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 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风寒表证. 部分药物还可以治疗痹证、喘渴、水 肿、麻疹、疮疡初起兼有风寒表证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麻黄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
麻黄黄绿如穗茎,节上并有细小鳞 断面中心红黄色,发汗平喘利水行。
第一章 解表药
一、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 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
二、性能特点:
1、味辛。2、多入肺、膀胱经。
三,作用:
1、发散解表。“其在皮者,汗而发 之”。
2、透疹。 3、止痛、消疮。 4、利水退肿。
四,分类:
1、发散风寒药。 2、发散风热药。
五,适应症:
1、外感表症。 2、麻疹、风疹。 3、风湿痹痛、疮疡初起。 4、咳喘症。 5、水肿。
9、寒凝血滞经闭、痛经:温通血脉, 散寒逐瘀。如温经汤。
[用法用量] 5至15g。
[注意事项] 1、热病伤津,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忌用。 2、孕妇及经血过多者慎用。
比较:桂枝与麻黄
共同点:发汗解表,散风寒除痹。 不同点: 麻黄:强力发汗,用于实证,为治风寒表实证
之主药。宣肺:平喘;利水。 桂枝:发汗力缓,为治风寒表实证之辅药,风
香薷 伞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
[性味归经] 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 1、阴暑:外散风寒解表,内化暑湿和中。
如香薷饮。
2、水肿,小便不利:发越阳气,开启上 源,利水消肿。如薷术丸
[用法用量] 3至10g。
[注意事项] 1、宜凉服,恐致呕吐。 2、表虚有汗,阳暑证忌用。
2、太阳头痛:为太阳经引经药,去风散 寒止痛。
3、痹证(上半身或兼表证):去风散寒胜 湿止痛;善祛在上在表之游风。如蠲痹 汤。
[用法用量] 3至10g 。 [使用注意] 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藁本 藁本或辽藁本的根茎
藁本结节圆柱形,表皮棕黑有沟纹, 断面黄白纤维状,散寒解表祛风湿。
[性味归经] 辛,温。 归膀胱,肝经。 [功效]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薄荷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
薄荷茎方棱有绒, 紫梗绿叶气清凉, 腋生花序留花萼; 疏风透疹清头目。
[性味归经] 辛,凉。 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
肝解郁。
[应用]
1、风热表证、温病初起:轻清凉散,疏 散风热而解表,如银翘散。
2、风热上攻头目(头痛、目赤、咽肿): 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用法用量] 3至10g。 [使用注意] 过量易中毒.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性能特点:
多性味辛凉,发汗解表作用比较和缓, 辛以发散,凉可去热,故以发散风热 为主要作用。
主治
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寒,咽 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黄,脉浮 数等证,某些药还可治风热所致的目 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以及风 热咳嗽等症。
2、脾胃气滞脘闷、呕吐:行气宽中,和 胃止呕。如藿香正气散。
3、梅核气:行气滞。如半夏厚朴汤。 4、气滞胎动不安:理气安胎。 5、鱼蟹中毒:解鱼蟹毒。
[用法用量] 3至10g。 [注意事项] 不宜久煎。
附药:紫苏梗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宽胸利膈,理气安胎。
应用: 1、气滞胸闷:行气宽胸。 2、脘腹痞闷、胀痛:行气消痞除胀。 3、气滞胎动不安:理气安胎。 用法用量:5至15g。 要 点:长于理气安胎。
皮、桑白皮、大腹皮、陈皮等而成。 内服入汤剂3—10g,亦可入丸、散剂。
附:生姜汁
生姜汁即生姜捣取的汁液。性味辛、温, 入肺、脾、胃经。
《本草拾遗》谓;“解毒药,破血调中, 去冷除痰,开胃。
内服3—10g,外用适量。
生姜、煨姜、姜汁、姜皮:
生姜偏于发散解表; 煨姜温中散寒力胜; 姜汁长于止呕; 姜皮利水消肿。
3、麻疹不透:疏散风热而透疹。如透疹 汤。风疹瘙痒:祛风止痒。
4、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疏肝 解郁。如逍遥散。
5、痧胀腹痛、吐泻:芳香辟秽,祛暑湿 秽浊之气。
[用法用量]
5~10g. [注意事项] 1、宜后下,轻煎;不宜久煎。 2、体虚多汗者不宜。
蝉蜕 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
蝉蜕似蝉而中空,表面茶棕透光泽, 体轻膜质疏风热,明目退翳定惊厥。
[性味归经] 辛,温,气香,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功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飮。
[应用]
1、风寒表证,阳虚外感:祛风散寒解表, 且能入里外达阴经之风寒。
2、少阴头痛、偏头痛:为少阴经引经药, 祛风寒止痛。
3、风寒、风火牙痛:祛风止痛。 如细辛汤。
4、鼻渊:气香通鼻窍。 5、寒饮咳喘:温肺化饮。
六,配伍原则:
1、针对四时表邪的不同,分别与散风 寒、疏风热、祛暑、化湿、润燥等 药物配伍。
2、体虚者与补虚药物配伍。 3、温病初起,当配伍清热解毒药物。
七,使用注意:
1、多汗者,当慎用,防止过汗伤阳。 2、津亏液伤、热病伤津、久患疮疡、淋
病、失血者均慎用。 3、春夏量宜减,秋冬量宜增。 4、多宜轻煎。
[用法用量] 3至10g 。 先煎,去上沫,纳诸药。 [使用注意] 1、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 2、咳喘虚证当慎用。 3、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性缓。
桂枝
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
桂枝基园尖纵棱,外皮棕色甜微辛, 木部黄白髓方形,发汗通阳又温经。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 [功效]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应用] 1、风寒表实证:助麻黄发汗,如麻黄汤。
风寒表虚证:散风寒,发汗力缓又助 卫阳,配合敛阴和营的白芍,共收调 和营卫之效。如:桂枝汤。 2、心阳不足心悸、脉结代:助心阳通脉。 如:炙甘草汤。
3、胸痹证:温心阳,通胸中之阳气。 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4、痰饮、蓄水证:温脾阳,化痰湿。 如苓桂术甘汤。
[用法用量] 5至15g。 [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 2、生用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羌活 羌活及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
芜活似蚕或竹节,外皮棕褐隆疣节, 断面菊纹朱砂点,解表祛湿利关节。
[性味归经] 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功效]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应用]
1、风寒表证兼头身重痛者:散风寒,燥 湿。如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
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的果实
苍耳药材
[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小毒。 [功效]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归肺经。
[应用]
1、风寒表证,头痛鼻塞者:散风寒,通 鼻窍。
2、鼻渊:苦燥湿浊,通窍止痛。如苍耳 子散。
3、风湿痹痛:祛风湿止痛。如史国公药 酒。
4、风疹、湿疹、疥疮、麻风:
祛风、燥湿止痒。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表实证:开腠理,透毛窍,发
汗,散风寒。如麻黄汤。 2、咳喘证(风寒外束、热邪壅肺、寒痰
停饮等):宣肺平喘。 如三拗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
3、风水水肿:宣肺利水。 如甘草麻黄汤、越婢汤。
4、风寒痹证:辛散温通除痹。 5、阴疽痰核:温散寒凝。如阳和汤。
[性味归经] 甘,寒。 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应用]
1、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咽痛音哑者: 轻散风热解表,清肺热,宣肺疗音哑。 如蝉蜕散。
2、麻疹不透:疏散风热透疹。如透疹汤。 风疹瘙痒:祛风止痒。如消风散。
3、目赤翳障:疏散肝经风热,明目退 翳。如蝉花散。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 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风寒、风热):发散祛
风解表。如荆防败毒散;银翘散。
2、疹发不畅 、风疹瘙痒:祛风透疹, 祛风止痒。如透疹汤,消风散。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解表消疮。如 银翘败毒散。
4、吐血、崩漏、便血:炒炭止血。
[应用] 1、风寒表证:发汗解表力弱,适轻症。 2、多种呕吐:温胃散寒,和中止呕,多
用于胃寒呕吐;半夏、竹茹。姜汁佳。 姜汁制半夏、竹茹等增强功效。
3、肺寒咳嗽或风寒咳嗽:温肺散寒止咳。 如杏苏二陈汤。
4、用治半夏、天南星、鱼蟹中毒:解毒。
[用法用量] 5至15g 或者1-3片。
附:生姜皮 生姜皮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皮。 性味辛、凉,功专和脾行水, 治疗水肿,如五皮饮,即本品配茯苓
4、小儿肝热,惊风夜啼:凉肝息风, 定惊止痉。如止啼散。
夜啼:脾胃虚寒、乳食积滞、心火亢 盛、肝热。
5、破伤风:清热息风止痉。如五虎追 风散。
破伤风古称“金疮痉”,临床表现为 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笑 面容,逐渐延及四肢或全身,病前 有金疮破伤。
病因:外邪、血虚、热甚
[用法用量] 5~10g。 止痉需大量。 [使用注意] 1、宜后下,轻煎,不宜久煎 。 2、孕妇慎用。《名医别录 》《世医得效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