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 入下齿中,还出挾口,交人中, 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一、手阳明大肠经经脉
2.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特点
◼ 体表路线

食指(商阳)→合谷→肘外

柱骨会上 ←肩隅

属大肠←膈←络肺←缺盆→颈→颊→下齿

(迎香)挟鼻←人中←口
◼ 联系
大肠、肺,下齿、口、鼻
一、手阳明大肠经经脉
共性: 泻阳明热、通络止痛
1.商阳(LII)(井穴) 【作用】
清热消肿,开窍启闭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
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手指麻木。 【刺法】
浅刺0.1寸,点刺出血。
2.合谷(LI4)(大肠之原穴) 【作用】
疏风清热、通关启闭、通络止痛、通调腑气、行气活血 【主治】 1.发热、恶寒、咳嗽等外感表证; 2.头痛、眩晕、面瘫、面肿、齿痛、牙关紧闭、目赤肿痛、鼻
3.循行小结 ◼ 起点:起于食指末端桡侧(商阳部); ◼ 循行走向:属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 分布规律:分布于上肢外侧前缘 ◼ 体内相联系的脏腑器官:大肠、肺,下齿、口、鼻 ◼ 体表主干:食指(商阳)→合谷→前臂外侧前缘→肘外→上
臂外侧前缘→肩峰→大椎→缺盆→颈→颊→下齿→口→人中 →左至右,右之左→鼻(迎香) ◼ 表里经相接:鼻(迎香)→目下(承泣)交胃经。
上肢不遂宜向三角
肌方向斜刺
9.扶突(LI18)
【作用】
清咽利喉、理气化痰、宣肺平喘
【主治】 咽喉肿痛,暴暗; 瘿气,瘰疬; 咳嗽,气喘; 颈部手术针麻。
【刺灸】 直刺0.5~0.8寸。注意避开
颈动脉,不可深刺。一般不用电 针,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应。
10.迎香(LI20) 【作用】
散风清热通络,通利鼻窍 【主治】 鼻疾:鼻塞、鼻衄、鼻渊、鼻鼽 面瘫、面肿、面痒、面肌瞤动、
腹痛,腹胀,泄泻,肠鸣。 《灵枢 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所生病”。
三.手阳明大肠脉主治概要
✓ 经脉病:食指挛痛,上肢不遂,肩痛不举等。 ✓ 器官病:头面、五官、咽喉等疾病如齿痛、面瘫、
咽喉肿痛。 ✓ 脏腑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 ✓ 热病、神志病:昏迷、眩晕、癫狂等。
四、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清热消肿,清宣阳明。 【主治】
头痛、齿痛、目赤痛、耳鸣 耳聋、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 证
手腕痛
【刺灸】
直刺或斜刺0.5~0.8寸。
4.偏历(LI6)(络穴) 5. 手三里(LI10) 6. 曲池(LI11)(合穴) 【作用】
共性: 泻阳明热、通络止痛、通
调腑气 特性:
偏历:通调水道 手三里:通络止痛 曲池:祛风泻热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
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 胃同候,取巨虚上廉。
二.手阳明大肠经脉病候
1.经络病候: 上臂疼痛,中风偏瘫,口眼歪斜,咽喉疼痛,颈强
痛,牙痛,鼻衄,鼻渊。 2.脏腑病候:
➢ 腧穴特点 本经一侧20穴, 16穴分布于上肢外侧前缘 及手,2穴分布于颈部,2 穴分布于头面。特定穴8个, 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 腧穴主治特点 本经腧穴 主要治疗大肠、肺,下齿、 口、鼻等相关脏腑器官的 病候,与外经病候,肩臂 疼痛等。
1.商阳(LII)(井穴) 2.合谷(LI4)(大肠之原穴) 3.阳溪(LI5)(经穴) 【作用】
◼ 2、热病 ◼ 3、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病变:肩臂痛、上肢不遂、手
臂疼痛、无力等
大肠经穴位主治
商阳 合谷 阳溪 偏历 手三里 曲池
头面器官病,热病
高热、昏迷 汗证、滞产 腕痛 水肿、耳疾 上肢不遂 上肢不遂、热病、隐疹
臂臑 肩髃 扶突 迎香
局部病症
目疾 隐疹 肺疾 面疾、胆道蛔虫症
口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禁不开 胆道蛔虫症 【刺灸】
斜刺或平刺0.3-0.5寸;可 灸(不宜疤痕灸)
大肠经经脉循行小结
1、经脉走向 体表:起于食指桡侧端,沿
上肢外侧前缘经肩、颈上颜面, 止于对侧鼻翼旁。
体内:属大肠,络肺。联系 的器官有齿(入下齿中)、口、 鼻(还出夹口…上夹鼻孔)
大肠经主治概要
◼ 1、头面五官病变:头痛、眩晕、齿痛、面肿、口眼 歪斜、牙关紧闭、目赤肿痛、鼻渊、鼻衄、咽喉肿痛 、失音 耳聋、耳鸣、痄腮等
7.臂臑(LI14) 8. 肩髃(LI15) 【作用】
共性: 通经活络,宣痹止痛 理气散结
特性: 臂臑:清热明目 肩髃:长于治疗肩部疾患。
共性 特性 刺灸
臂臑
肩髃
1外经病:肩臂痛、上肢不遂 2瘰疬
目疾
风热瘾疹,牙痛
直刺或向上斜刺0.8- 直刺或向下斜刺1-
1.5寸
1.5寸。肩周炎宜向
肩关节方向直刺,
特定穴 共性 特性
刺灸
偏历
手三里
曲池
络穴
合穴
1头面五官病:齿痛、颊肿、咽喉肿痛、目痛等 2外经病:手臂酸痛、无力、上肢不遂等 3脏腑病:腹胀、腹泻、腹痛等
1耳鸣耳聋; 2水肿
长于治疗腰痛 长于祛风泻热, (急性腰扭伤) 治疗皮肤病、
热病。
神志病:癫狂 痫。
高血压。
直刺或斜刺 0.5-0.8寸
直刺1-1.5寸 直刺1-1.5寸
渊、鼻衄、咽喉肿痛、耳聋、耳鸣等头面五官病证; 3.热病、多汗、无汗等津伤病证; 4.上肢痿痹、手指挛痛等经脉病证; 5.腹痛、便秘等胃肠病证; 6. 痛经,经闭,滞产,胎盘不下等妇科病证: 7. 牙拔除术、甲状腺手术等面口五官及颈部手术的针麻常用穴; 【刺法】
直刺0.5一1寸;孕妇禁针。
3.阳溪(LI5)(经穴) 【作用】
一、手阳明大肠经经脉
3.循行小结
◼ 止点:鼻孔旁(迎香穴)
◼ 属络表里关系:属大肠;络肺(阳经属腑络脏)
◼ 气血流注顺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 气血的多少:多血多气;旺于卯时(5:00~7:00 am)
◼ 外线(有穴通路):商阳→迎香(左右各20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脉病候
◼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手阳明大肠经与腧穴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一、手阳明大肠经经脉
1.经脉循行
◼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 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 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 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 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 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 下膈,属大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