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保护机制的研究发展
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马志琳;崔梅花【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Stomach as a digestive organ , is stimulated inevitably by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harmful factors , so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how gastric mucosa resist harmful factors .At present , researches on the gastric mucosa protection have been from the system , organ and tissue levels to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In this artical,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the gastric mucosa was reviewed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related gastric mucosal protection .%胃作为一个消化器官,不可避免受到外源性及内源性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因此,对胃黏膜如何抵御损伤因子的探索尤为重要。
目前对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已经从整体、器官和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与分子水平,本文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开展胃黏膜保护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373-377)【作者】马志琳;崔梅花【作者单位】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消化科,北京100049;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消化科,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相关文献】1.参灵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J], 赵存方;张竟;于荣屏2.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罗哲;崔立红;3.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罗哲;崔立红4.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罗双慧; 刘巍; 曾志琴; 胡楚鹏; 许宁银; 黄安; 奚涛; 邢莹莹5.铁皮石斛水溶性总蛋白对大鼠胃黏膜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保护机制研究 [J], 张婉迎; 白雪媛; 杨俊杰; 韩冰; 张巍; 王思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母胃肠道黏膜保护作用研究进展_戴金峰
进组织修复再生和维持胃黏膜完整性。朱方石等[4] 运用 3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小肠损伤保护作用
云母颗粒制剂对实验性大鼠萎缩性胃炎进行了治疗,分别
昊炜烽等[10]将 24 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
采用 ELISA 法、RIA 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模型大鼠 云母组。云母组先以 12 m / mL 云母混悬液 l mL /100 g 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1 No. 4 Apr. 2 0 1 3
可吸附于胃黏膜表面,促进黏液分泌、抑制和中和胃酸、减 细胞内外渗透压和体液容量的调节以及对胃黏膜的营养和
少炎细胞浸润、促进 PGE2 合成、逆转肠上皮化生,从而促 保护作用有关。
论》指出,云母“主下痢肠僻。”《食医心镜》指出,其能“治小 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增加大鼠血清和胃黏膜组
儿赤白痢及水痢”,其药用价值在我国历史悠久。近年来 织中 SOD、GSH - Px 含量并减少 MDA 的生成来实现的,即
中 研究显示其具有明显胃肠道黏膜保护作用,现将其在胃肠 云母颗粒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原( PCNA)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和 C - erbB - 2 基 了止泻作用; 同时胃肠德通过改善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
因蛋白的表达。结果云母组大鼠胃窦黏膜的炎症指数明显 功能,进一步地改善了大鼠脾虚泄泻的临床症状,与思密达
下降( P < 0. 05) ,黏膜腺体厚度和腺体数目显著增加( P < 有同样止泻作用。
钦丹萍等[2]将 48 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云母
分: 白云母( 无色透明) 、金云母( 黄色) 、黑云母( 暗绿、暗红 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思密达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瑞巴派特与胃粘膜保护演
抑制酸分泌
促进粘液 分泌
促进碱分泌
增加血流
胃粘膜损伤因子
• 各种强刺激性食物,饮料 • 胃酸、胃蛋白酶 • 药物,如NSAIDs等 • 幽门螺杆菌 • 胆汁及十二指肠液 • 精神心理应激 • 某些炎性介质 (ET,氧自由基 , PAF,白介素 ) • 某些全身疾病,如尿毒症、肝硬化、慢性肺心病等
胃黏膜的损伤因子
n 过冷、过热或粗糙的刺激性食物 n 酗酒、烈性酒以及浓茶、浓咖啡
精神心理应激
刺激性食物
Helicobacter pylori
尿素酶产氨
胃粘膜屏障破坏
VacA及 CagA
Hp感染
上皮细胞分泌IL-1, IL-2, IL-8及TNF
上皮细胞损伤
胃粘膜中性 粒细胞浸润
溃疡形成
胃泌素分泌增加 泌酸增加
1.下调致癌基因蛋白 (Oncogenic protein) 2. 抑制癌细胞的生存素(survivin) 抑制胃癌细胞分裂
自由基抑制作用( in vitro )
对中性粒细胞产生O2-的抑制作用
方法: 在发fMLP(中性粒细胞膜受体激动剂)作用下中性粒细胞产生活性氧O2- ,用lucigenin化 学发光强度表示,结果膜固思达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白细胞活性氧O2-的产生。
给药前后胃粘膜内IL-8含量变化
对象:组织学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22例 方法:膜固思达100mg tid,疗程3个月,以ELISA法测定胃粘膜内IL-8含量
胃粘膜保护剂应具备的条件
• 可中和,吸附侵袭因子
• 能促进胃粘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 • 增加胃粘膜血流、疏水性及促进上皮修复
• 促进PGE,EGF,TF,GF等保护因子的合 成
• 可黏附于创面并有保护作用 • 可阻止炎性介质的形成
胃黏膜屏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2 胃黏 膜 上 皮 细 胞 层 防御 机 制
合成 来降低应 激性 胃溃疡 的黏 膜损伤 ; 古 丁( 尼 吸烟 ) 可 以通过抑制 胃黏膜 中的谷胱 苷肽 与黏 液 的水平 来介 导 胃溃
疡的发生 [ 。
由此 可见 , 胃黏 膜 黏 液 层 是 众 多侵 袭 因子 和 保 护 因子 共
同调控 的靶 点 , 它在 胃黏 膜上 皮 细胞表 层 防御 中起 重要 作
易定 居 于黏 液 凝 胶 层 , 产 生 小 茵 落 , L S成 分 可 以 明 显 并 其 P 地 降低 黏 蛋 白 的 合 成 反 应 , 导 细 胞 凋 亡 , 低 凝 胶 层 厚 诱 降 度 ;G P s可 抑 制 基 础 胃 酸 及 刺 激 性 胃酸 的 分 泌 , 进 胃 黏 促
膜 细 胞 黏增 加 N 的 精 O
是糖蛋 白, 由两种 不 同的黏 液重 叠而成 , 其 一种 来源 于黏 膜
表层细胞的分泌 , 另外一种 则由泌酸腺 、 门腺 、 贲 幽门腺 的液
腺 细 胞 分 泌 所 形 成 。作 为黏 膜保 护 的 第 一 道 防 线 , 液 凝 黏 胶 构 成 胃十 二 指 肠 黏 膜 的 物 理 保 护 屏 障 , 的 润 滑 作 用 可 以 它 减 少粗 糙 食 物 对 胃黏 膜 的 机 械 损 伤 。此 外 , 液 凝 胶 层 和 上 黏 皮 细 胞 分 泌 的 碳 酸 氢 盐 还 可 以 有 效 的 阻挡 H’的 逆 向 弥散 。 当H 从 胃腔 向黏 膜 扩 散 时 , 黏 液 凝 胶 层 中 不 断 与 从 上 皮 在
维普资讯
・
3 4・ 3
广东医学 20 年 2 第 2 卷第 2期 G a g o gMei l o r a F b 2 0 , o 2 , o 2 08 月 9 u nd n dc un l e . 0 8 V 1 9 N . aJ .
胃黏膜保护剂临床应用进展
英文名别名产品名称分子结构分子式C9H7Cl2N5分子量256.09CAS 登录号57381-26-7物理化学性质密度 1.572熔点268-269°C胃黏膜保护剂临床应用进展生理状况下,胃黏膜不断受到各种物理和化学因子的损伤,由于胃黏膜自身有一系列保护机制,包括黏膜前、黏膜和黏膜后保护,使得胃黏膜在形态和功能上能保持完整。
胃黏膜保护机制受损害时,即使各种损害因子无增强,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也可出现明显损害。
胃黏膜保护剂能明显增强胃黏膜保护能力,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胃黏膜保护机制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胃黏膜保护剂应用于临床,使胃肠道疾病治疗水平有明显提高。
传统胃黏膜保护剂◆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PG)是由必须脂肪酸合成的二十碳的氧合脂肪酸。
PG不能在细胞中贮存,当需要时由细胞内一系列酶促反应迅速使花生四烯酸转化成PG。
外源性PG对胃黏膜上皮细胞有直接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有:促进黏液和HCO3-的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刺激胃基底细胞向表面迁移,加快胃黏膜修复;提高黏膜磷脂含量防止水容性攻击因子对黏膜的损害;促进Na+、Cl的转运,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
外源性前列腺素口服后被胃酸和胃蛋白酶迅速消化分解,不能发挥其细胞保护作用,而人工合成的PG衍生物可以耐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口服后可以发挥其抗酸和细胞保护作用。
目前上市的PG衍生物有米索前列醇(MP S)、沙前列醇(rosaprostol)、恩前列腺醇(enprostil)。
动物实验表明,预先或同时给予MPS可以防止大剂量阿司匹林、无水乙醇、强酸和强碱诱导的胃黏膜出血和溃疡形成,且这种作用和胃酸分泌抑制无关。
临床使用MPS800微克/天,十二指肠溃疡4周愈合率达60%,胃溃疡4周愈合率达64%,和H2受体拮抗剂无显著差异。
在使用NSAID时同时加用MPS,4周胃溃疡发生率为0,而未加用MPS组胃溃疡发生率为4%。
胃黏膜保护的研究进展
胃黏膜保护的研究进展
邱清武
【期刊名称】《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6(6)7
【摘要】胃黏膜保护及其作用机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胃黏膜自身保护在损伤及溃疡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胃黏膜保护,指上消化道上皮表面形态和功能正常的过程,上皮细胞保护包括结构保护、自由基清除系统、细胞移行增生更新等。
上皮下的保护含毛细血管网、黏膜下小动脉在腺体基底的分支形态也可以将局部神经支配系统、黏膜免疫系统也包括在内,比较全面了解机体保护作用。
【总页数】2页(P544-封Ⅲ)
【作者】邱清武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晓澳卫生院,3505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4
【相关文献】
1.胃黏膜保护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迟桂春
2.灸疗与胃黏膜保护相关机制实验研究进展 [J], 彭亮;杨舟;文琼;刘密;常小荣
3.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罗哲;崔立红;
4.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罗哲;崔立红
5.胃黏膜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三叶因子与胃黏膜保护的研究进展 [J], 任建林;潘金水;卢雅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内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的机制
胃内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的机制胃是我们消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之一,起着储存和分解食物的作用。
然而,胃黏膜受到各种因素的侵害,容易受到伤害和损害。
幸运的是,我们的身体拥有一系列的机制来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从而维护胃的健康功能。
胃内的黏液层是保护胃黏膜的第一道防线。
黏液层由黏液细胞产生,主要由黏液蛋白和盐酸组成。
黏液蛋白具有黏附和润滑作用,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胃黏膜表面,防止胃酸和消化酶对胃黏膜的直接侵害。
盐酸则能够提高胃内的酸度,有助于杀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从而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
胃黏膜细胞的快速更新也是保护机制之一。
胃黏膜细胞具有较高的再生能力,能够迅速代替受损细胞。
当胃黏膜受到损伤时,干细胞会迅速分裂并分化为新的细胞,填补受损区域。
这种自我修复的能力使胃黏膜能够及时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
胃黏膜表面还存在一层细菌群落,称为胃黏膜菌群。
这些菌群能够与胃黏膜细胞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共生关系。
胃黏膜菌群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和竞争营养物质等方式,阻止有害细菌的侵入和繁殖,从而保护胃黏膜不受细菌感染引起的损伤。
饮食习惯也对胃黏膜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的饮食结构,多样化的食物摄入,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胃黏膜的正常功能。
同时,一些食物如蜂蜜、芦荟等具有抗炎和修复作用,可以帮助胃黏膜更好地恢复。
生活方式也对胃黏膜的保护起到一定的影响。
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胃黏膜的自愈能力,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同时,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减少对胃黏膜的伤害。
总结起来,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包括黏液层的形成、胃黏膜细胞的快速更新、胃黏膜菌群的稳定和合理的饮食结构等。
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维护胃的健康功能。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对胃黏膜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保护胃的健康。
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Re s e a r c h s t a t us a n d pr o g r e s s o n me c ha n i s ms o f g a s t r i c mu c o s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本文 结合 国内外 文 献 , 系统 综 述 胃黏 膜 保 护 机 制 的研究 进 展 , 为研 制新 型 胃黏 膜 保 护 药 及 更好 地 预 防 大; 第 三层 为黏膜 的微 循环 , 多 种神 经 一体液 因素 调节 可 维持 正常 的微循 环 功 能 ; 第 四层 是 指 黏膜 的免 疫 系 统, 包括 “ 警戒 ” 细胞 , 如肥 大细 胞 、 巨 噬 细胞 和 T淋 巴 细胞 等 , 这些 细胞 可感 受 胃腔 内反 渗 入 黏膜 组 织 内 的 H 等有 害 物质 , 也 能 感 受机 体 内源 性 的刺 激 , 从 而 发 挥 生理 调控 功 能 ; 第 五 层 即黏 膜 损 伤 后 的修 复 过 程 。 总之, 目前认 为 胃黏膜 保护 机制 是一个 立 体 的 、 多层 次 的网络体 系 。 2 胃黏 液与 胃黏 膜保 护 2 . 1 胃黏液 的来 源及 特 性 胃黏 膜 表 面上 皮 细 胞 可 分 泌黏液 和碳 酸氢 盐 ( H C O 3 - ) , 因此 胃黏 液呈 碱 性 , 它 们覆 盖 于 胃黏 膜及 胃小 凹表 面 , 形 成不 流动 胃黏 液凝
【 Ke y wo r d s 】 G a s t r i c mu c o s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o f mu c o s a ;G a s t r i c m u c u s ;C y t o k i n e s
三叶肽与胃黏膜保护研究进展
类 抗 炎药 物 诱 导 的 上 皮 损 伤 的 抵 抗 增 加 一I 肽 能 使 鼠 1 l 胃黏 膜 免 遭 许多 搔 例如 . I 体 樊 抗 炎 药 物 、 精 以 及庖 非 { i 两
激 导 致 的 胃黏 膜 损 伤 均 能 通 过 外 矩 性 I 和 T 的 麻 Ⅲ F ‘ F
害 此 外 . 肇 固 鼠 TF 的过 度 表 达 叫能 表叫 , 非 体 转 F 对
l8 9 2年 . s k w i 在 乳 癌 细 胞 系 MC Mai o k 等 a F 7寻 找 雌 激
素诱 导 信 使 时 发 现 P 2 同 年 ,ogne S; jresn等 从 猪 胰 岛 索 纯 化 剐 产 品 巾分 离获 得 S , 18 P 即 9 7年 .um r等 从 大 鼠 卒 肠 发 S e oi 现 n’。 l8 F 9年 hm 将 它 们 命 名 为 一 种 新 的 蛋 白 质 家 族 : 9 Ti
维普资讯
中 消 化 杂 志 2 0 年 2月 第 2 02 2卷 第 2 瑚
Ch m
・
综述 ・
三 叶肽 与 胃黏 膜 保 护 研 究进 展
聂 时 南 李 兆 申 许 国铭 屠 振 兴
h I竞 争 抑 制 聚 音 悼 。这 研 究 说 明 , 价 叶 肽 通 过 蛋 白 S
表 过 : 布 宵的 T F 在 小 凹 上 皮 表 面 细 胞 表 达 : F !在 遍 F TF 远 端 阿和 下 段 十 二 指 肠 腺 表 过 ;' 在 全 小 肠 和 大 腑 卜盛 F ] IF 表 达 。 当 肠 道 发 生 溃 疡 后 . 肯 表 达 的 专 一 代 消 失 . 二 I F 和 F r 腑 道内表达量增 加 , T n 在 胃内表过 量也 明 而 F
中医药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现状
中 医药保 护 胃黏膜 的作 用及
机 制 研 究 现 状 六
张 艳 ,曹瑞 岗 ,张 锐 ,李永乐 ,白 燕
(1.内蒙 古 医科 大学 中医学 院 呼 和浩 特 010020;2.内蒙古 医科 大 学附属 人 民医院 呼和浩特 010010;3.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包头 014030)
★★ 通讯作者 :1.白燕,教授 ,主任 医师 ,硕士研 究生导师,研 究方向 :肾系统疾病 的中 医药防治 ;2.李永 乐,高级 实验 师 ,研 究方向 :中医治则治法以 及 消 化 系统 疾 病 的 防 治研 究 。
804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世界科学技 术一 中医药现代化 ★综述
1 对 胃黏膜 保 护机 制的 认识
从解 剖结 构 看 ,胃黏 膜是 胃组 织 的最 表层 ,由上皮 层 、固有 层 、黏 膜 肌 层构 成 ,是 维 持 胃功能 正 常 的重要 组织结 构。一旦受 到高温食物 、药物 、酒精 、高浓度 胃 酸 等 内部及 外 部各 种 因素 的影 响 ,胃黏膜 首 先 受 到损 伤 ,日久 可 以引 起 胃黏膜 发生 病理 改 变 ,从 而 导致 慢性 胃炎 、萎 缩 性 胃炎 、消化 性 溃 疡 、甚 至 胃癌 等 多 种 消化 系统疾病 的发生。因此 ,如何保护 胃黏膜成为消化系 统疾病防治的关键环节 。早在 1996年 ,Wallace 就对 胃黏 膜 屏 障进 行 了全 面 阐述 ,提 出 胃黏膜 保 护 可 分 为 5个层次 :第一层是分泌到 胃黏膜上皮表面具有防御 功能的物质 ,包括黏液层 、碳酸氢盐 、免疫球蛋白等 ;第 二层 是 黏膜 上皮 细 胞之 间 紧密连 接形 成 的黏 膜上 皮层 屏障 ;第三层是黏膜 的微循环 ;第 四层是黏膜的免疫系 统 ;第 五层是对黏膜损伤进行修复和生长的腺体 。各 层次屏障相互协调共 同维护 胃黏膜的完整性 。Robert 则 在 1975年 发 现 了可 预 防或 减 轻 非 甾体 抗 炎 药 引 起 的 胃黏 膜 损伤 的前 列 腺素 ,提 出 细胞 保 护 的概 念 。 目 前 ,胃黏膜屏障、细胞因子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 研究 胃黏膜保护机制的重要方向 ,认为 胃黏膜免受各 种 内外源性损伤 因子的攻击 ,不仅需要依赖 于 胃黏膜 本身的免疫 、防御调节作用 ,还需要 胃黏膜上各种细胞 保护因子的协调配合 ,多种 因素相互作用 ,形成 胃黏膜 保 护 的 网络体 系 。
腔内紫外线照射技术(UVC)对慢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及机制
腔内紫外线照射技术(UVC)对慢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保护
作用及机制
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慢性胃炎是胃炎的一种类型,病程较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
目前,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有限,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腔内紫外线照射技术(UVC)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UVC具有抗炎、杀菌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炎症疾病。
本研究旨在探讨UVC对慢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首先,我们建立了慢性胃炎大鼠模型,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接受腔内UVC照射治疗,而对照组大鼠接受假照射处理。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的胃痛症状明显减轻,胃黏膜损伤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UVC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慢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中炎症介质的表达水平,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
同时,UVC还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胃黏膜中的氧自由基生成,提高抗氧化能力。
此外,UVC治疗还能够促进慢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和修复,并且能够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
这些结果表明,UVC通
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和促进细胞增殖修复等机制,对慢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腔内紫外线照射技术(UVC)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胃炎大鼠的胃痛症状并改善胃黏膜损伤。
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增殖修复等多种机制有关。
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UVC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擦 对 胃黏 膜 的刺激 与 损伤 。覆 盖 胃黏膜 的黏 液层 可
以分 离为 两层 , 外 层为 松散 附着 的黏 液 , 可 以通 过 抽 吸或 擦拭 去 除 ; 内层为 牢 固附着 的黏 液 , 在不破 坏 上 皮 层 的情 况下 无 法 通 过 机 械 手 段 除去 。H o等 研 究后 认 为 , 胃表 面 上 皮 分 泌 的 MU C 5 A C和 胃小 凹 附近颈 细胞 分泌 的 MU C 6是两 种不 同的黏蛋 白基 因产 物 , 胃黏液 层之 所 以能 够分 为宽松 、 坚 固两 类 可 能 与此 有关 。宽松 层 被 移 开 后 能快 速 复位 再 生 , 故 能 够 起 到 较 少 摩 擦 损 伤 的作 用 。② 减 少 H 渗 透 :
黏 液 一碳酸 氢盐 屏 障是 胃黏膜 保 护机 制 的重要组 成
部 分 。黏 液层 具 有 一 定 的 厚 度 , 能够减 缓 H 渗 透 的速 度 , 同 时 黏 液 层 内含 有 丰 富 的 HC O 一 , 能 够
自由基 、 H 等 小分 子物 质 的渗透 。 胃 内不 同部 位 的
[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1 4 0 X . 2 0 1 7 . 0 2 . 0 2 8
胃黏 膜在 维持 胃生理功 能 中起 到重 要作 用 。 胃 黏 膜 作为 胃的屏 障 , 能够 保 护 深 层 组 织 不 受 胃液 成 分 以及 外 源 胃黏 膜 刺 激 物 的损 伤 ¨ 。 胃黏 膜 保 护 是 一个 动态 过 程 , 其 保 护 机 制 随 着 损 伤 加 重 而逐 渐 加强 , 以保 持 黏 膜 完 整性 。在 正 常 条 件 下 , 胃 黏 膜 通过 防御 机 制保 持 黏 膜 的完 整 性 , 包 括 胃黏 液 屏 障、 上皮 屏 障 、 胃黏 膜 血 流 ( G MB F ) 、 保 护 性 细 胞 因 子 等 。当有 害 因素 “ 压倒 ” 黏 膜 防御 机 制 或 黏 膜 防 御 机制 未能 及 时修 复 时 , 黏膜 损 伤 即会 发 生 。本 文
胃内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的机制
胃内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的机制胃黏膜是人体胃壁内部的一层保护膜,起到保护胃壁的作用。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良的饮食习惯,胃黏膜很容易受到伤害,导致胃痛、消化不良等问题。
那么,人体是如何保护胃黏膜免受伤害的呢?胃内的酸碱平衡是保护胃黏膜的关键。
胃黏膜上有许多细小的胃腺,这些胃腺会分泌胃液,其中包含有胃酸。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它具有强烈的酸性。
虽然胃酸对食物的消化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胃酸过多或者过强,就会对胃黏膜产生伤害。
为了保护胃黏膜,胃壁上的黏液细胞会分泌一种粘稠的黏液,将胃黏膜包裹起来,形成一层保护膜。
这层保护膜能够阻挡胃酸的侵蚀,起到保护作用。
胃壁上分布着许多微小的血管,它们供应胃黏膜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这些血管不仅为胃黏膜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同时也能帮助修复受损的胃黏膜。
当胃黏膜受到损伤时,血管会迅速扩张,带来更多的血液和养分,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这种自我修复的机制是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胃黏膜还有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即黏膜细胞的更新。
胃黏膜由许多细胞组成,它们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更替。
当胃黏膜受到伤害时,黏膜细胞会迅速分裂和增殖,以填补受损部分。
这种细胞更新的过程确保了胃黏膜的完整性和功能,从而保护胃黏膜免受伤害。
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在胃黏膜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胃黏膜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它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当胃黏膜受到外界的侵害时,免疫细胞会迅速反应,释放细胞因子和抗体,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这种免疫防御机制能够有效地保护胃黏膜,使其不受伤害。
人体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的机制是多重的。
胃黏膜自身的保护机制包括胃酸的分泌调节、黏液的产生、血管的扩张和细胞的更新。
此外,免疫系统的参与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这些机制,我们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保护胃黏膜,预防胃痛和消化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让我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爱自己的胃黏膜,保持身体的健康。
胃粘膜保护机制的研究发展
胃粘膜保护机制的研究发展胃粘膜保护(或防御)的概念是指各种损伤因素所引起的胃粘膜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
胃粘膜保护是一种动态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屏障作用。
当外来的或内在的刺激物作用增强时,粘膜保护能力也随之增大,即便粘膜发生损伤,也能快速修复,从而维护粘膜的完整性。
粘膜保护涉及神经、体液、血液、生长因子和免疫等调节机制。
多种调节机制形成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网络体系。
美国Wallace[1]将此网络体系分成5级。
第一级包括分泌到胃腔内的各种具有防御功能的物质,如碳酸氢钠、粘液、免疫球蛋白及有关抗菌物质(乳铁蛋白)和表面活性磷脂等;第二级是指粘膜上皮细胞之间形成的紧密连接能显著抵抗H+的逆向扩散,上皮一旦受损还能进行快速重建与修复;第三级为粘膜的微循环,包括体液、血液、神经介质及其调节等;第四级是指粘膜的免疫系统,包括“警戒”细胞,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最后一级则是粘膜损伤时,上皮和腺体的修复和生长。
各级防御制相互调节,共同维护胃粘膜的完整性。
本文将近年胃粘膜的保护机制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粘膜一碳酸氢盐屏障(粘液一HC0 3—屏障)粘液一HC03—屏障是胃粘膜保护的第一道防线,且是胃粘膜防御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理条件下,HC03—主要由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组织学研究表明胃粘膜毛细血管壁上有多个微孔,能使HC03—容易透过壁细胞基底膜转运到上皮表面,使上皮细胞形成一个PH梯度,能够有效防止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损害。
刺激HC03−生成可通过:1)环氧化酶(Cycloxygenase,COX)产生的保护性的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和一氧化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释放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两者都可刺激HC03-分泌。
2) 神经介质的释放,如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atinal peptide,VIP)、垂体腺苷酸环化活性多肽、乙酰胆碱和褪黑素,也能刺激HC03—分泌[2]。
胃内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的机制
胃内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的机制一、胃黏膜保护屏障的形成1. 粘液层的作用•粘液层是胃黏膜表面的一层黏稠物质,由黏液细胞分泌而成。
•粘液层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阻隔胃酸和消化酶与胃黏膜直接接触,避免黏膜受到损害。
2. 黏膜层上皮细胞结构•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排列,形成一层覆盖胃黏膜的屏障。
•上皮细胞紧密连接,防止胃酸和其他有害物质渗入黏膜内部。
3. 细胞间连接蛋白的作用•细胞间黏附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是上皮细胞之间连接的重要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能够紧密连接上皮细胞,增强细胞屏障的完整性,减少对黏膜的损伤。
二、黏膜血流的调节1. 介质的释放与血管扩张•胃黏膜受到刺激时,促使内皮细胞释放一些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E2。
•这些物质能够引起血管扩张,使黏膜血流增加,促进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清除。
2. 黏膜血流的保护作用•黏膜血流的增加可以带走黏膜表面的胃酸和其他刺激性物质,减轻黏膜受到的损害。
•同时,增加的血流还可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有助于黏膜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三、黏膜自我修复机制1. 上皮细胞的更新•胃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再生能力,能够自行修复损伤。
•上皮细胞的更新主要通过干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来完成。
2. 黏液分泌的恢复•黏膜中的黏液细胞也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当黏膜受到损伤时,黏液细胞会迅速分裂增殖,恢复粘液的分泌,加强保护屏障的作用。
3. 生长因子的参与•黏膜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过程中,许多生长因子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加快黏膜的修复速度。
四、其他保护胃黏膜的机制1. 碱性pH的缓冲作用•胃黏膜表面的粘液中富含碳酸氢盐,可以中和一部分胃酸,使胃黏膜表面pH 值维持在较为中性的范围内。
2. 保护物质的分泌•胃黏膜表面的细胞和腺体能够分泌一些保护物质,如胃蛋白酶抑制剂和黏液抗体等。
•这些物质能够中和消化酶、减少酸性和提供抗菌防御,保护胃黏膜免受伤害。
3. 神经调控的作用•神经系统能够通过胃壁的神经末梢传递信号,调节胃黏膜细胞的分泌和血流。
胃粘膜保护剂的研究进展
等 , 分研 究认 为 此类 药 物对 胃粘膜 的 保 护作 用要 部 优 于 H 一 A 。P 类制 剂 尤其 适 用 于非 甾体 类 抗 R G
炎药 所致 溃疡 或应 激性 溃疡 。
2 硫 糖 铝
硫 糖 铝 ( u rl t ) 八 硫 酸 蔗 糖 的氢 氧 化 铝 s caf e 为 a
胃粘膜 损害 包 括 消 化 性 溃 疡 ( U) 由 于攻 击 P 是 因子 的增强 和( ) 护 因 子 的 减 弱所 致 。因 此 , 或 保 对 于 P 的药 物治疗 主要 是 消 除攻击 因子如 抑制 胃酸 U 分 泌 、 除 幽 门螺 杆 菌( 根 H.p lr) 和增强 胃粘膜 y oi等 防御 因子两 方 面 。近 十余 年 来 , 着 H。受体 阻 滞 随 剂 (H2RA) 质子 泵抑 制 剂 ( P ) 根 除 H.p lr 一 、 P I、 yoi 治 疗及 选择 性环 氧合 酶 2抑 制 剂 等 的 应 用 , 化 性 消
c s l r t c i e fc o s Re e ty h f c s o a ti c s l r t c i ed u sa eg a u l i h e . Is e f c sa et e ar o a o e t a t r . p v c n l ,t e e f t f s r mu o a p o e t r g r r d al l t d t fe t r o r p i e g c v y g t e l s n o a t i mu o a p t ei m n o r so e a d r mo e h o sr c in fs b h e i fg src o c s le i l h u a d t e t r n e d lt ec n t u t s o u mu o s o c u .h a m p o e t e h ai g c n i r v h e l n
胃黏膜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胃黏膜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任建林;卢雅丕;潘金水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05(13)21
【摘要】长期以来胃黏膜保护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近年来人们对胃黏膜保护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已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发现具有胃黏膜细胞保护作用的物质有很多种,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器官和组织也不仅仅限于胃黏膜,在胰腺、肝脏、肾脏、心脏和脑等都发现有类似现象.因此细胞保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拓展.我们对三叶因子、氧自由基、幽门螺杆菌、酒精、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细胞因子等研究热点与胃黏膜保护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总页数】9页(P2521-2529)
【关键词】胃黏膜;保护;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任建林;卢雅丕;潘金水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厦门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5;R977.5
【相关文献】
1.胃黏膜保护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迟桂春
2.右美托咪定在临床麻醉及基础实验中的心肌保护研究进展 [J], 郝倩;周红梅
3.胃黏膜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三叶因子与胃黏膜保护的研究进展 [J], 任建
林;潘金水;卢雅丕
4.《胃黏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出版 [J],
5.《胃黏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出版 [J], 江学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粘膜保护机制的研究发展胃粘膜保护(或防御)的概念是指各种损伤因素所引起的胃粘膜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
胃粘膜保护是一种动态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屏障作用。
当外来的或在的刺激物作用增强时,粘膜保护能力也随之增大,即便粘膜发生损伤,也能快速修复,从而维护粘膜的完整性。
粘膜保护涉及神经、体液、血液、生长因子和免疫等调节机制。
多种调节机制形成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网络体系。
美国Wallace[1]将此网络体系分成5级。
第一级包括分泌到胃腔的各种具有防御功能的物质,如碳酸氢钠、粘液、免疫球蛋白及有关抗菌物质(乳铁蛋白)和表面活性磷脂等;第二级是指粘膜上皮细胞之间形成的紧密连接能显著抵抗H+的逆向扩散,上皮一旦受损还能进行快速重建与修复;第三级为粘膜的微循环,包括体液、血液、神经介质及其调节等;第四级是指粘膜的免疫系统,包括“警戒”细胞,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最后一级则是粘膜损伤时,上皮和腺体的修复和生长。
各级防御制相互调节,共同维护胃粘膜的完整性。
本文将近年胃粘膜的保护机制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粘膜一碳酸氢盐屏障(粘液一HC0 3—屏障)粘液一HC03—屏障是胃粘膜保护的第一道防线,且是胃粘膜防御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理条件下,HC03—主要由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组织学研究表明胃粘膜毛细血管壁上有多个微孔,能使HC03—容易透过壁细胞基底膜转运到上皮表面,使上皮细胞形成一个PH梯度,能够有效防止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损害。
刺激HC03−生成可通过:1)环氧化酶(Cycloxygenase,COX)产生的保护性的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和一氧化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释放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两者都可刺激HC03-分泌。
2) 神经介质的释放,如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atinal peptide,VIP)、垂体腺苷酸环化活性多肽、乙酰胆碱和褪黑素,也能刺激HC03—分泌[2]。
胃粘膜急性损伤后,大量组织液和HC03—渗透到胃腔,中和腔胃酸,为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快速修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中性环境,有利于胃粘膜损伤后的修复。
基础状态的HC03-分泌量极小,最大分泌量也仅为H+最大分泌量的2%一20%。
如果分泌的HC03—直接进入胃液中,分泌的HC03-对胃PH值显然不会有太大影响,近年发现在胃粘膜表面有一层厚度约400um的紧贴上皮细胞的连续的粘液凝胶,粘液是由胃表面黏液细胞分泌。
粘液细胞有强大的修复和更新能力,平均3—5天更新一次[3]。
粘液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糖蛋白分子是聚合体,互相重叠形成粘稠的不溶于水的凝胶,贴附于胃粘膜表面并形成黏液层,此层将胃腔与胃粘膜上皮细胞顶面(胃腔)搁开,与来自血流的或来自细胞代产生的HC03一道,构成屏障作用。
粘液凝胶作为保护屏障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结构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粘液层不是流动层,H+在其中扩散极慢,有利于与HC03—向胃腔渗漏,使HC03-中和腔胃酸在胃黏液进行,故在粘液层胃腔面(PH接近于2)和上皮逆乡弥散,从而保护胃粘膜免疫酸的侵蚀。
此外,由于胃粘液具有很强的粘滞性,使粘液凝胶层能牢固粘着于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
胃机械消化过程中,粘膜屏障损伤和固体食物推进对粘膜上皮细胞的磨损能有效的被粘滞性润滑剂一粘膜层所消除[5],以保护胃粘膜屏障的完整,因而粘液层对胃粘膜屏障有机械保护作用。
Fiemstrom和Garner等测定近黏膜表面的PH梯度证实,粘液凝胶对分子和离子可以自由通透,但蛋白酶和分子量大于34KD者则不能通透,形成了快速分泌H+和胃蛋白酶的胃腺与腔面的静水压力,使分泌物能穿过薄层粘液而进入腔,而粘液的流体性质也使它在分泌停止后能封闭粘膜表面,有效抵御胃蛋白酶。
2.胃粘膜屏障胃粘膜上皮屏障是胃粘膜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包括损伤后的快速迁移、增生修复和基底膜为上皮修复提供结构支撑。
胃腔H+进入胃粘膜上皮组织,只有跨细胞通道和细胞旁通道。
胃粘膜上皮细胞胃腔面的细胞膜由脂蛋白构成。
胃腔H+不能通过细胞膜顺浓度梯度逆行扩散进入细胞,避免了细胞PH的降低。
实验证明胃粘膜上皮细胞膜,其腔面膜的通透性比底膜的通透性小。
也就是说跨细胞通道对H+的进入,已经变得狭窄或阻塞。
至于细胞旁通道则由于胃粘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而封闭。
紧密连接是由粗细不等和结构复杂的膜蛋白条索组成,通透性较大[4]。
3.胃粘膜上皮的更新胃粘膜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是机体中细胞更新较快的组织之一,衰老的细胞通过细胞凋亡的途径被清除,并通过位于胃颈部的干细胞增殖分化进行补充,胃粘膜结构保持完整和粘膜损伤后的及时修复是胃粘膜保护机制的重要方面,许多胃粘膜病变的发生、发展都和细胞更新过程发生异常有关。
胃粘膜上皮的更新包括快速上皮整复和上皮的增殖。
胃粘膜表层上皮受损脱落后,如果粘膜深层的微血管保持完整,胃小凹及粘液颈区的健康细胞即伸出扁平伪足,沿裸露的基底膜表面移行,将裸露区域完全覆盖,形成细胞间紧密连接,使上皮层恢复完整,这一过程称为“快速上皮整复”。
“快速上皮整复”由于不需细胞繁殖分裂,因此比再生或愈合迅速得多,大大加快了粘膜上皮缺损的修复,随后再由增殖区细胞的再生产生新细胞加以代偿。
“快速上皮整复”需基底膜必须完整,它是细胞移行的基础;暴露的基底膜上方,首先要有粘液样罩膜遮盖,罩膜下微环境的PH 须保持在5—6围。
细胞只有在这种酸碱条件下,才得以移行。
粘液样罩膜由粘液、坏死细胞、细胞碎片和血液成分(主要为纤维蛋白)混合形成。
罩膜下适度PH的维持,则全赖粘膜血供的充足和及时[4]。
胃肠粘膜其完整性的维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有赖于上皮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之间的动态消长平衡。
细胞凋亡是由在基因调控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的死亡方式。
与细胞坏死不同,它不是一种被动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在正常胃粘膜上皮更新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胃肠粘膜存在着细胞凋亡,从胃腺底部到粘膜表面都可见到凋亡小体[8]。
但如细胞凋亡过度而细胞增殖受抑必将破坏粘膜的完整性,最终造成粘膜损伤,如应激性粘膜损伤的发生即与此有关。
近年来研究显示N0对细胞凋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9],即生理条件下的低水平N0通过不同的机制及在不同的水平阻断凋亡信号传导通路有助于维持这种平衡,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而病理状态下产生的高水平N0压制了细胞的保护通路,使促凋亡因素处于优势,导致某些类型细胞凋亡。
4.表面活性磷脂wasscf等人提出,胃粘膜表面和胃粘液中活性物质甘油糖脂和磷脂是胃粘膜保护机制组成成分之一。
胃粘液磷脂组成一道疏水性屏障。
磷脂分子中铵离子和磷酸分子间形成氢键,使磷脂单分子层与胃粘膜表面之间形成很强的粘着力。
实验发现大鼠损伤后,其胃粘膜表面粘液凝胶层中总磷脂明显减少。
外源性双饱和卵磷脂混悬使0.6mol∕L盐酸所致的胃粘膜溃疡指数和溃疡面积与溃疡总面积之比值变小。
电镜细胞化学研究发现,正常大鼠胃表面上皮粘液层中邻脂结构破坏,缺失。
此外,还发观粘液层缺失部位在损伤后1h时已由磷脂形成的结构覆盖,故认为磷脂在胃粘液中与粘蛋白等其他成分一起或单独阻碍胃腔H+逆弥散,发挥胃粘膜屏障作用。
5.胃粘膜血流量(gastric mucosal blood fiow,GMBF)胃粘膜血流不仅可以向粘膜上皮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同时还带走组织中多余的H+,和送来临时不足的HC03—,对细胞的代和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在对粘膜血管的解剖学研究中发现:毛细血管先紧靠泌酸细胞的基底膜,随后又紧贴表面上皮细胞的基底膜,而且血管壁上较大的孔,胃的壁细胞每分泌一个H+进入胃腔,同时从细胞的基底膜释出一个HC03—进入血流。
这种碱的输出称为“碱潮”。
壁细胞的碱潮很容易通过血流直接运送到表面上皮细胞的底面。
HC03—除来自碱潮外,还可来自循环血液,机体血液中含有大量的HC03—。
正常情况下,由此可见,胃粘膜血流和全身酸碱平衡状态对胃粘膜屏障的防御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0]。
6.前列腺素PG是胃粘膜合成的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防御因子,PG的细胞保护作用包括:促进胃粘膜和碳酸氢盐分泌,促进表面活性磷脂的释放,改善胃粘膜血流量,促进粘膜上皮的更新和修复,抑制胃肠运动过强,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白细胞黏附,刺激大分子合成,稳定溶酶体,维持胃粘膜中疏基物质的含量,清除氧自由基等[11]。
PG合成的关键酶是COX,最近研究发现COX至少存在两种异构形式。
一种是结构型环氧化酶(constitutive,COX),即COX一1,在胃肠道持续表达,合成PG保护胃肠粘膜,因而认为NSAID所致胃肠道损害主要抑制COX一1活性产生。
另一种是诱导型环氧化酶(induced,COX),即COX一2是诱生型的,在炎症介质、霉素或各种丝裂源等的刺激下,在炎症部位表达迅速增加。
故认为由COX一2合成的PG与胃粘膜损伤后修复及抗炎作用有关。
7.一氧化碳N0即血管皮舒因子,是胃肠道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所释放的主要抑制性递质,在胃肠活动和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N0由NOS催化生成。
根据的NOS免疫克隆,细胞定位和对钙刺激的敏感性,NOS可分为两类3型同工酶,即结构型NOS(constitutiveNOS,cNOS)和诱导型NOS(induced NOS,iNOS),cNOS 需要依靠钙离子或调钙蛋白激活还原性辅酶II(NADPH)等参与反应,根据产生部位不同又可分为神经型NOS(nervousNOS,nNOS)和皮型NOS(endothelial NOS,eNOS),后者也存在于上皮及结肠简质中。
CNOS在正常情况下持续表达,由它催化生成的N0主要起神经递质和第二信使的作用。
而iNOS只有在某些细胞因子,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TNF—a)等诱导下才表达其活性。
INOS主要分布于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催化iNOS生成的N0较多,持续时间长,不需要钙离子或调钙蛋白参与反应,可引起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989年,MacNaughton首次证实研究,表明[12]:1.N0可降低黏膜对损伤的易感性,促进上皮修复,抑制细胞凋亡,维持胃粘膜上皮的完整性[9]。
2.生理状态下,胃粘膜的血管系统可合成并释放N0,调节血管壁平滑肌的基础力,从而实现其队粘膜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使GMBF维持在一定的基础水平上;损伤因素作用于胃粘膜后,N0参与调节了损伤因子和保护因子的“藕连”,使GMBF明显增加,可有效阻止粘膜损伤的进一步加重;某些弱刺激作用于胃粘膜可产生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以防止或减轻随后给予的强刺激所致的胃粘膜损伤的发生,N0可通过扩血管,增加GMBF介导这一作用;血管皮细胞产生的N0可迅速弥散至黏附于血管壁上的血小板,抑制其黏附,聚集阻止血栓形成,保持血管通畅;源性N0可明显抑制血管通透性的增加,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